眼和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和耳

1.眼:由眼球和附属器官组成。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眼球壁自外向内依次为: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三层。

纤维膜:前1/6为角膜,后5/6为巩膜

血管膜:自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三部分。

视网膜:分为虹膜部、睫状体部、视部。前二者无感光功能合称为视网膜的盲部。

眼球内容物有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与角膜一起构成眼球的屈光系统。

眼球壁:

角膜:有弹性、无色透明。边缘与巩膜相连。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前向后可分五层:角膜上皮;前界层;角膜基质;后界层;角膜内皮。

角膜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上皮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感觉十分敏感。

前界层:正常此层无细胞,有细胞出现说明病变,此层损伤不能再生。由胶原原纤维和基质组成。

角膜基质又称角膜固有层,是角膜中最厚的一层,由胶原板层构成,不含有血管,营养由房水和角膜缘的血管供应。这

是角膜透明的原因。

后界层:和前界层一样。也是由胶原原纤维和基质组成。

角膜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

巩膜: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坚韧而不透明。

自外向内可分为三层:巩膜上皮;巩膜固有层;棕黑层。

巩膜上皮: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炎症时可充血。

巩膜固有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棕黑层:富含黑素细胞。

角膜与巩膜移行处称角膜缘或者角巩膜缘。

角膜缘内侧部的巩膜静脉窦和小梁网是房水循环的重要结构。虹膜: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外缘于睫状体相连,中央有圆形的瞳孔,虹膜将眼房分为前房和后房,前、后房的房水通

过瞳孔相通。

虹膜主要由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自前向后分为三层:前缘层;虹膜基质;虹膜上皮。

虹膜上皮形成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和瞳孔括约肌(副交感神经支配)。

睫状体:前与虹膜相连,后延续为脉络膜,内表面有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

睫状体自外向内可分为三层:睫状肌;睫状基质;睫状体上皮脉络膜:为血管膜的后2/3,夹在巩膜和视网膜之间,由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视网膜:是眼球壁的最内层,视网膜视部是特化的神经组织,由4层细胞组成,自外向内依次是:色素上皮细胞;视细

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这些细胞形成了10层结构:

自外向内分别为:色素上皮层;视杆视锥层;外界层;

外核层;外网层;内核层;内网层;节细胞层;神经纤

维层;内界层。

色素上皮细胞:色素上皮细胞与视细胞之间无连接,故视网膜剥

离易发生在此层。色素上皮细胞贮存维生素A

和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

视细胞:又称感光细胞,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分布在视网膜黄斑以外的周围部,感受弱光。视杆的外节是细胞的感光部位,外节内有许多膜盘,内有

视紫红质(是感受弱光的感光物质),维生素A是合

成视紫红质的原料,摄入不足将影响在暗光下的视

力,引起夜盲症。视杆的内节为外节提供能量和原料。视锥细胞:主要集中在黄斑,感受强光和色觉。外节上有膜盘,膜盘上有感受强光和色觉的视色素,内节主要是补充

原料。视网膜上有三种视锥细胞分别感受红、绿、蓝。

色盲患者都是缺乏相应的视锥细胞所致。

双极细胞:是一种联络神经元,连接视细胞和节细胞。

节细胞:是一种多极神经元,汇集成视神经。

黄斑:视网膜后极的一个小区域,中央为中央凹,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胞无视杆细胞。黄斑的视觉最敏感。

视神经乳头:无感光细胞称为盲点,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由此穿过。眼球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房水)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晶状体借睫状小带悬于虹膜、睫状体、和玻璃体之间,是重要的屈光装置。晶状体由晶状体囊,晶状体上皮,晶状体纤维三部分构成。晶状体内无血管和神经,营养靠房水和玻璃体渗透。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弹性减弱,形成老花眼。如果晶状体的透明度降低,变浑浊,则形成白内障。玻璃体:玻璃体可以防止视网膜内层与色素上皮层剥离。

房水:由睫状突毛细血管的扩散和非色素上皮细胞的分泌产生。后房至前房,经小梁网至巩膜静脉窦最后汇入静脉。

房水的作用:参与屈光系统;营养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维持眼内压。

眼附属器官:

眼睑:由保护眼球、避免角膜干燥的作用。

眼睑从前向后由五层构成: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睑结

膜。

皮下组织易发生水肿和淤血。

肌层主要是骨骼肌,包括眼轮匝肌、提上睑肌、上下睑肌

睑板:内有睑板腺,腺体的导管合成一条主导管,开口于睑缘内侧,当炎症使导管阻塞时,睑板腺可形成麦粒肿。

泪腺:位于眼眶上壁前内侧的泪腺窝内,无分泌管,泪腺分泌泪液,泪液中大部分是水,还有溶菌酶、无机盐、蛋白质等。耳:

是位置觉和听觉的器官,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耳廓为弹性软骨,耳垂是临床上常见的采血部位。外耳道呈S形,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部。软骨部的皮肤内由毛囊、耵聍腺、皮脂腺。鼓膜是卵圆形的半透明膜,鼓膜内面与锤骨柄相连。

中耳:由鼓室和咽鼓管组成,鼓室是颞骨的一个腔室,内有锤骨、砧骨、镫骨3块听小骨。咽鼓管是连接鼓室和鼻咽部的管道。

内耳:位于颞骨岩部,由二套管道(迷路)组成。骨迷路和膜迷路,外部为骨迷路、膜迷路在骨迷路的里面。

骨迷路:从前至后由耳蜗、前庭、骨半规管三部分构成。骨半规管又分为水平半规管、垂直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半规管与前庭相连处膨大形成壶腹。耳蜗位于前庭的内侧,由绕蜗轴两圈半的螺旋管构成。骨蜗管被其内的膜蜗管分隔成上部的前庭阶、下部的鼓室阶。二者通过耳蜗顶部的蜗孔相通,其内充满外淋巴。外淋巴来自于骨膜内血管血液的渗透和蛛网膜下的脑脊液。

膜迷路:包括前庭内的椭圆囊和球囊,骨半规管内的膜半规管和壶腹、耳蜗内的膜蜗管。

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壶腹嵴、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是位觉感受器。膜蜗管外侧壁上皮有血管分支穿入,称为血管纹,内淋巴由此分泌而来。膜蜗管的底壁上皮增厚形成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

壶腹嵴: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壶腹嵴感受头部旋转运动开始和终止时的刺激。

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二者合称位觉斑。上皮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