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考点汇总

合集下载

财政学知识点要点

财政学知识点要点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职能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 1.立法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

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 (1) 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影响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政策、预算管理等方面。

以下是对财政学主要知识点的汇总。

一、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进行的资金分配活动。

1、按支出用途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促进经济增长。

社会文教支出:包括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领域的支出,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国防支出:保障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行政管理支出: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

2、按支出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政府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购买办公用品、支付工资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资金转移,如社会保障支出、补贴等。

3、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

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项目的成本和效益,以评估其可行性。

最低费用选择法:在多个达到同一目标的方案中,选择费用最低的方案。

二、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其支出需要而筹集的资金。

1、税收税收的性质: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适度原则。

主要税种: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如房产税、车船税)等。

2、公债公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

公债的发行与偿还:发行方式包括公募法、包销法等,偿还方式有直接偿还、借新还旧等。

3、其他财政收入收费: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等。

国有资产收益: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股息等。

三、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

1、财政政策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增加支出、减税等措施刺激经济。

稳定物价: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充分就业:减少失业,提高就业水平。

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国际收支的适度平衡。

2、财政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

财政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与阶级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一是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原来的消费者将受到的服务不减。

)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

(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水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公共物品是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当局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当局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当局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当局提供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当局职能的“越位”和“缺位”重点考点: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一、财政的概念与职能财政,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

财政具有三大职能,分别是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手段,将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和部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比如,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新兴产业的扶持等。

收入分配职能,则是为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给予补贴和救助。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旨在通过财政政策的运用,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避免出现大的波动。

比如,在经济衰退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二、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而公共物品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意味着无法阻止他人享受该物品带来的好处;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其的使用。

常见的公共物品有国防、治安、路灯等。

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公众对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要。

满足公共需要是财政存在的主要依据。

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资金。

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对社会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影响。

转移性支出则是政府资金的无偿转移,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对社会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财政政策目标等。

四、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从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

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包括税收、国债、收费等。

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国债是国家以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等作用。

财政学考试重点整理

财政学考试重点整理

财政学考试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2、补偿性财政政策: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达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3、外部效应: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收益补偿,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同样市场竞争也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资源配置职能:指研究如何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提高资源配置的总效率以及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特殊机制和手段的政府职能。

5、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

6、累进税:是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就越高,数额越小,税率就越低的一种税。

7、公共产品: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有两个基本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8、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等价定理否定国债的经济效应。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9、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应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尽可能不给纳税人带来额外损失。

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

10、财政支出边际增长倾向:以MGP表示。

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11、债务依存度:债务依存度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其计算公式是:债务依存度=(当年公债发行总额/当年财政支出总额)×100%12、黄宗羲定律:后人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财政学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1

财政学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1

财政学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1一、财政学的概念及其对象财政学的概念: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在收入与支出方面的一门社会科学。

财政学的对象:政府的财务活动及其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

二、财政学的基本特征1. 政治性和社会性:它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学问,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社会性。

2. 经济性:它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影响及其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3. 社会管理性:财政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管理学科,研究政府如何运用财政手段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目的。

4. 实践性:财政学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政府正确制定财政政策和预算。

三、财政学的核心概念1. 政府财政:政府执行财政职能的全部活动,主要包括预算、税收、财政支出、借款等内容。

2. 预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计划收入和支出的一种书面文件。

3. 税收:政府依法从居民和非居民取得财产收入的一种手段,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4. 财政支出:国家在实现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的各种开支,包括社会福利、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

5. 财政赤字:政府收支中支出大于收入形成的负债,或者指政府为满足支出而向金融市场借贷形成的负担。

四、财税体系1. 财政体系:是指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组成的两级财政组织,其中中央财政为整体上的协调组织机构。

2. 税收制度:政府依法征收税费的体制,主要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3. 预算制度:是指政府编制和执行年度预算的规定及其实施方法。

五、政府债务1. 定义:政府因需要筹集大量资金而向银行、投资者等借款而形成的债务。

2. 财政赤字:构成政府债务的一种方式,指政府面临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必须向银行等借款以弥补赤字的现象。

3. 影响因素:政府债务的数量、结构、成本和分摊方式等,都会对经济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六、税收1. 个人所得税:是指按税法规定对个人纯收入征收的一种税费,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经营所得、财产转让等收入。

2. 增值税:是对商品销售或者进口、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应税服务等项目征收的一种消费税。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协议一、财政学的基本概念1、财政的定义: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引导资源流向,实现资源在不同部门、地区和领域的合理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公平分配。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1、公共产品的特征: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

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2、公共选择理论:研究集体决策过程和政治市场运作的理论。

1、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用途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

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购买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政府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

消费性支出: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3、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财政补贴:政府对某些特定的经济活动或个人给予的资金补助。

四、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收入: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收入。

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2、税收原理: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分类:按照课税对象、税收负担能否转嫁等进行分类。

1、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政府预算的原则:完整性、统一性、可靠性、公开性、年度性。

3、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程序。

六、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2、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政府支出、国债等。

3、财政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七、财政体制1、财政体制的概念: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安排。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导论1.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一种分配关系。

2.社会公众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社会公众需要的特征:总体性、共同性(非个人)、不对称性(不付代价或少量费用)。

3.财政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剩余产品的产生——国家参与剩余产品分配——财政产生了。

第一章市场、政府与财政问题:在新常态下,国家如何执行宏观调控职能?1.帕累托效率和帕累托改进2.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以及基本条件1.市场失灵:指的是在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所有资源,而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3.市场失灵表现:4.@资源配置失效: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竞争失灵、外部性(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科斯定理)、偏好不合理、5.@收入分配不公@市场经济的宏观不稳定性。

6.公共产品含义及特征:是指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

5.公共产品的分类:7.一是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纯私人物品二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纯公共产品三是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四是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2.免费搭车8.财政职能:a.资源配置职能(资源使用效率的两个方面):基本内容: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主要工具:实现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财政支出;税收b.收入分配职能基本内容: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主要工具: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转移支付;税收c.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含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基本内容: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主要工具27: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3.财政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以稳定增长为核心,以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职能为两翼,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第二章财政支出总论问题:我国支出方式、变动、规模特殊性及原因1.财政支出分类中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如政务所需、投资所需)、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政府不能从中获取相应的物品或服务)。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财政学是研究国家财政的学科,主要涉及国家财政收支状况、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财政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概念和作用:财政收入是指国家的税收、非税收入以及其他资金和收入的总和,是财政运行的基础。

财政收入的作用包括经济调节、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社会公平与公正等方面。

2.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指国家针对纳税人征收税款的原则、方法和规则的总和。

主要有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形式,税种繁多。

3.其他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性收入、财政性资金收入、国际援助和国内外借款等。

二、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财政支出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从预算安排中支付各项费用的行为。

根据支出用途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行政性支出、公共财政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等。

2.政府支出机制与效率:政府支出机制是指政府在财政预算管理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其目的是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经济可行性、合理性和公信力。

三、财政匹配1.财政收支平衡:指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其中主要包括预算平衡、结构平衡和时间平衡三个方面。

2.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状况,而财政盈余则是指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状况。

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它们的合理运用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财政制度1.预算制度:预算制度是指国家财政收支安排和管理的制度和体系。

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等环节,旨在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2.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对纳税人征收税款的原则、方法和规则的总和。

主要有综合税制和分类税制两种形式,其中包括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等。

3.债务制度:债务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以解决财政缺口的制度和体系。

五、财政政策1.宏观经济调控: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发展和稳定。

财政学复习要点

财政学复习要点
Aiyowei名词解释:
1.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2.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3.公共财政: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是公共财政。
32.税负额外负担:是指课说除了给纳税人带来正常的经济负担之外,对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产生的不良影响。
33.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
34.出口退税:出口退税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蹦过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
六.税收支出的八种形式: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
七.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但是生产技术水平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是分配的客观条件,而在客观条件既定的条件下还存在通过分配进行调节的可能性。3.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首先表现为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决定财政收入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现行税收制度。
23.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是国家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
24.分税制:是指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借以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25.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财政学考试整理一、单选20题,20分二、多选5题,10分三、名词解释5题,15分四、计算题1题,10分五、简答题3题,30分六、材料分析题1题,15分基本慨念1、财政:指的是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管理。

2、混合经济:由私人部门经济和公共部门经济共同组成的经济。

3、规范分析: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

4、帕累托效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5、帕累托改善: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6、产品组合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既有的产品组合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

7、基尼系数:基于洛伦茨曲线、用于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8、市场失灵:经济中存在的一些经由市场机制和私人部门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9、公共产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也即,该产品一旦被提供,新增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10、外部性: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

1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公债水平等作出的决策。

12、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根据既定的政策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的供给进行管理,从而影响经济运行的决策。

13、公共选择:政治过程的参与者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14、单峰偏好:选民偏离其最偏好的结果时,效用随之下降。

15、竞争性:指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的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同时被其他人享用。

16、排他性:指作为消费者,每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些产品的权利,从而存在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17、公共地的悲剧:公共资源因其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而被过度开发和使用的情形。

18、混合产品:具有公共产品部分特征的产品。

19、科斯定理:科斯指出,假定资源所有者能够分清对其财产损害的来源,并且能合法地防止损害,同时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调,那么,无论谁获得产权,有关各方总能达成一种协议。

最新财政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财政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1是指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良好、经济顺利发展的支出。

2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或集团和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的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3是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所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的变动量之间的关系。

4是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划分,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以保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职能的顺利实现。

5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

6是指居住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那一部分所得,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再按本国规定的税率补征。

7是指由财政部门直接与认购者(一般是认购量较大的认购者)就公债出售条件进行谈判的发行方式。

8是指以税基的宽窄为标准来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税基宽的税种归中央政府,税基窄的税种归地方政府。

9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对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统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税源,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

10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济支出以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支出。

我国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预算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1%—3%设置预备费。

11策。

其内容是: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12后,对执行结果所进行的一种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分析。

13或个别需要。

它建立在个人或家庭的基础上,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提出的需要。

14建立在整个社会的基础上,是以整个社会为单位提出的需要。

15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竞争性和受益的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

16物品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活动。

可简称为政府的收支活动。

17资源的合理分配,使其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18拨款以及进行各种支付的过程,表现为政府的支出。

19所需的资金而征税、举债、收取国有企业利润以及各种费用的过程,表现为政府的收入。

20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的影响、调控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地经济增长。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导论1.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一种分配关系。

2.社会公众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社会公众需要的特征:总体性、共同性(非个人)、不对称性(不付代价或少量费用)。

3.财政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剩余产品的产生——国家参与剩余产品分配——财政产生了。

第一章市场、政府与财政问题:在新常态下,国家如何执行宏观调控职能?1.帕累托效率和帕累托改进2.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以及基本条件1.市场失灵:指的是在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所有资源,而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3.市场失灵表现:4.@资源配置失效: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竞争失灵、外部性(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科斯定理)、偏好不合理、5.@收入分配不公@市场经济的宏观不稳定性。

6.公共产品含义及特征:是指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

5.公共产品的分类:7.一是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纯私人物品二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纯公共产品三是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四是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2.免费搭车8.财政职能:a.资源配置职能(资源使用效率的两个方面):基本内容: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主要工具:实现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财政支出;税收b.收入分配职能基本内容: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主要工具: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转移支付;税收c.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含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基本内容: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主要工具27: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3.财政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以稳定增长为核心,以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职能为两翼,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第二章财政支出总论问题:我国支出方式、变动、规模特殊性及原因1.财政支出分类中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如政务所需、投资所需)、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政府不能从中获取相应的物品或服务)。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一.早期财政思想1、古代欧洲最早的财政思想的表现者是古希腊的色诺芬。

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他讨论了希腊雅典的财政收入问题,并建议由国家购买奴隶,并将他们出租以增加国家的收入。

2、春秋战国的《国语-齐语》中管仲提出了“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的财政政策二.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3、威廉·配弟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

此书是在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派的过渡阶段。

4、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阐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三.现代财政理论5、凯恩斯以前的经济理论,并不认为经济会一直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但认为偏离充分就业的状态是暂时的。

6、凯恩斯主义者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理论基础,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要求政府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原则,实行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提出了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的一整套理论政策体系。

第二章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1、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建立了公共决策的理论基础。

2、帕累托效应及其实现条件【资源配置最优】:任何政策的改变都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

这一概念常常被作为评价资源配置合意性的标准。

实现条件:竞争可以保证帕累托效率条件的实现3、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4、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5、追求结果的公平——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平等主义:【1】功利主义:边沁早在1789年便提出社会行为的目的应该是“增进最大数人的最大幸福”。

财政学复习重点

财政学复习重点

1.财政的含义: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因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从经济学的意义来解释,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中国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但这里的“分配”应该理解为广义的分配,既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

财政的基本特征:①公共性与阶级性②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③收入与支出的对称(平衡)性。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①垄断②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③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④收入分配不公⑤经济波动政府干预手段:①立法和行政手段②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③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①政府决策失误②寻租行为③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④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财政的职能:⑴资源配置职能:①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出结构也就是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

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④合理运用财政投资、税收、补贴等多种手段调节和引导民间资源的合理配置。

⑤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

⑵收入分配职能:①合理界定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②规范工资制度。

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

③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④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⑶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①根据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变化情况,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需平衡。

②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制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③通过财政投融资、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的安排,促进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协调和高级化。

④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的纯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财政学考点整理

财政学考点整理

财政学考点整理1 .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政治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

2. 财政学的特殊视角:从公与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3. 公共收入的内容:税收,价格或使用费,公债.4. 税收的特点:(1)无偿性(2)强制性(3)固定性5. 公共支出的分类:(一)按支出效益的时间性分类(1经常性支出,2资本支出)(二)按支出的回报性分类(1.购买支出,2.转移支出)(三)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1.行政管理支出2.国防支出3.社会公共服务支出4.社会保障支出5.经济建设支出)6. 隐性收支的定义和内容:(一)定义:不表现为收入或支出,或者有些政府收支并不反映在收支账户上的收支称为隐性收支。

(二)税式支出,公共定价,政府担保,公共管制,预算外收支和体制外收支7 帕累托效率的定义:是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

这种状态被认为是最好的。

8 (1)交换效率我们把满足“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这一条件的资源配置状态称为交换效率。

(2)我们把满足“一种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任何一种其他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这一条件的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生产效率。

(3)我们把符合“生产者方面的产品边际转换率与消费者方面的产品边际替代率相等”这一条件的资源配置状态称为产品组合效率。

9 公平的含义:(1.)规则公平:经济活动是所有社会成员参与的竞争,竞争的规则必须公平。

(2.)起点公平:对于所有的社会成员来说,竞争的起点也应该是公平的。

(3).结果公平:强调生产成果在分配上的均等。

10. 洛伦兹曲线研究的是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

它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

显而易见,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财政学重点知识(精华总结)

财政学重点知识(精华总结)

1.市场失灵的主要变现方面:垄断,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2.政府干预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征服决策失误,寻租行为,征服提供信q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的越位和缺位4.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5.私人物品: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6.公共需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7.财政:从实际工作来看,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的职能;从经济角度,财政是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活动。

8.财政职能:即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9.纯公共物品只能有政府来提供:(1)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不同决定的。

(2)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由市场提供或者产生“免费搭车”现象,或者造成资源低效率利用情况。

(3)政府可以通过无偿征税筹集提供纯公共物品所需要的资金,并在提供后由社会成员免费享用,从而避免了由市场提供所产生的上述问题。

10.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11.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12.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含义:针对政府提出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出最优的政府项目。

(2)最低成本法:针对政府提出的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最低作择优的标准(3)成本效益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财政的经济(投资类)支出。

最低成本法的适用范围:教育、卫生、文化及政治军事等支出项目。

财政学考点归纳

财政学考点归纳

财政学资料介绍:加(*)为必考项目考点归纳:导论:财政财政学亚当*斯密-—古典财政-—整个财政凯恩斯—-现代财政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竞争市场效率财政的起因—-市场失灵(*)分析思路失灵——表现——3方面公共产品-—含义,特征,区分(*)政府职能-—5标题促进社会公平——基尼系数结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选择第二章:财政的本质--国家分配论,特点,构成财政本质表现——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论双重属性第三章:支出——财政支出的含义(名词解释)(*) 分类-购买性转移性结论—-总之—-变化趋势增长原因分析-—理论及其代表人物瓦格纳法则(*)支出规模——监管,采购,原则(*)第四章:国防支出,教育支出——购买性支出教育支出——理由——方式——经济效益(*)第五章:救助支出——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3个层面---特征,对象,途径城市低保——购买,转移-—选择余地的下降(*)第六章:保险构成——为什么要建立养老保险——筹资方式——现行(*)医疗,失业——道德风险第七章:成本收益-—政府投资收益定义-——步骤-——类型---政府公正时考虑类型,成本收益(*)评估——消费者剩余(*)第八章:财政收入——分类-—分类标准税收,规模—-透明原则,影响因素规模第九章:税收—表述—-—特征-三大原则———适度衡量-——拉佛曲线(*)税负转嫁-—形式,供需关系税收分类,税收结构——复合税,主体税第十章:税收制度—基本要素-改革1994—增值税—管理开发票,计算,抵扣进项税——消费税——对象5类营业税—-服务行业第十一章:收入——资产和财产的区别,国有资产分类第十二章:债务—视角-公共风险,会计学公债-概念,内涵,理论的发展—积极作用公债负担—-存在问题第十三章:财政体制—政府间—概念,内容,实质政府间转移支付—内涵,目的1994年改革—分税制—内涵第十四章:经济危机—-实质客观调整目标——5个具体手段—-5个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乘数效应——购买支出乘数配合使用,双松,双紧,4个政策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收入分配不公4.经济波动5.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财政学中的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需要?私人需要?财政的概念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财政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公平的衡量标准:劳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财政实现收入分配的机制和主要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经济稳定的含义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主要手段: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2.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第二章?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公共生产(一)公共生产的地位和类型(二)提供公共物品和某些提供准公共物品的国有部门和单位,宜采取国有国营模式(三)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采取国有国控模式(四)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宜进行公司制改造(五)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放开搞活●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 2.二部定价方法 3.负荷定价法●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这一方法的要求是,必须将项目的收益【包括内部收益和外部收益】全部量化,同时也将成本【包括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全部量化,然后再分析比较其效果。

该分析法是将项目的收益收入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

●2.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选择的基本内容(三个层次)●立宪阶段公共选择要决定公共物品的决定规则,及决定按何种原则把社会各成员的偏好加总起来,以确定社会需求的公共物品量,按何种原则确定各阶层要负担的税收●立法或议会阶段公共选择的主要内容是由民选议员们在议会通过立法程序讨论表决各种议案,议案涉及从投票人对公共物品的偏好中确定出公共物品的社会需求量,最后通过的法案就是社会所需要的和政府将提供的公共物品量。

简而言之立法阶段要在现行规则和法律范围内开展集体活动●行政和司法阶段公共选择的内容是要有政府行政机构生产和提供社会所需要的,议会所决定的公共物品,即将立法机构通过的法案付诸实施,执行立法阶段所同构的各项决策。

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分类●一、按财政功能分类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五类●三、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四、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二不要】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一)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绝对数指标及占GDP 或GNP 的比重】(二)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公共支出扩张法则(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提高●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1.经济性因素 2.政治性因素 3.社会性因素(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三)政治决策程序【以上三点要具体看一下】十一五期间财政在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方面的内容1、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2、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3、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4、促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6、着力支持经济体制的改革第四章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购买性支出之一(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是混合物品,义务教育是公共物品政府必须介入和干预卫生医疗费用的理论依据的三条理由第一,减少贫困是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第二,许多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起作用具有外部性第三,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干预四结果健康低成本满意度公平第五章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相比的特点1、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的生产者,最求微观上的盈利性2、企业或个人主要靠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规模受限,一般主要从事周期快、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难以承担规模宏大的建设项目;而政府财力雄厚,资金来源多半无偿,可投资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3、企业囿于一行一业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政府(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1、资产-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3、结业创造标准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基础设施提供方式的特点从经济性质来看基础设施大体上可以归类为混合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有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管理,并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以此称为“政策性金融”。

财政投融资的意义1.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2.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公共物品。

)3.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

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

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

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

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三大”政策性银行概况1.中国国家开发银行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中国进出口银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1.业务职能的政策性 2.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第六章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由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理由: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3.私人保险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

形成了目前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为基本项目,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辅助项目的社会保险体系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分析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 2.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财政补贴的积极效应1.财政补贴的首要意义在于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

2.财政补贴可以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4.消除“排挤效应”。

5.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

我国财政补贴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的问题1.财政补贴项目仍然偏多,规模仍然偏大。

2.长期的财政补贴不可避免地会使受补单位产生依赖思想。

3.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4.某些补贴的不当,扭曲了价格体系,刺激了不合理消费,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三、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的思路1从制度创新入手,提高财政补贴支出效益2.改变农业补贴方式3.取消绝大部分工业企业亏损补贴4.改革公用事业补贴5.增加财政对科研费用的补贴,调动企业研究开发的积极性。

6.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

7.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

二、税收支出的形式 p181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5.延期纳税 6.盈亏相抵 7.加速折旧 8. 退税第七章财政收入的分类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2种分类法)1.税收,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铸币税),通货膨胀收入(通货膨胀税)。

2.经常性收入和非经常性收入。

(1)经常性收入主要是税收和各种收费(2)非经常性收入主要包括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2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1.预算内资金收入2.预算外资金收入3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两种亚类:一是以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可分为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二是以部门结构为标准农工服一二三轻重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等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三)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1、适度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将财政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3、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关键在于调节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4、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进行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收入增长5、对现行税制和税收政策继续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6、兼顾以收定支和以支定收方针,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区间预算外资金的含义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货代履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而未统计在财政收入之内的各种财政性资金第八章税收的“三性”(一)税收的强制性(二)税收的无偿性(三)税收的固定性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纳税人的负担和国家税收收入的多少,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

税率主要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三种基本形式。

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税额占课税对象的比例总是相同的。

比例税率是最常见的税率之一,应用广泛。

比例税率具有横向公平性,其主要优点是计算简便,便于征收和缴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