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合集下载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信贷资产风险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承担的最主要风险之一、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信贷资产风险,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通常会实施信贷资产风险分类。

本文将介绍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实施细则,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一、分类标准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标准主要包括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两个方面。

还款意愿是指借款人是否愿意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还款能力是指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还款能力按时偿还贷款。

根据这两个方面的标准,可以将信贷资产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正常类:指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良好,按时足额还款。

2.关注类:指借款人还款意愿或还款能力存在一定问题,虽然未出现明显的违约行为,但需要特别关注。

3.次级类:指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存在较大问题,可能拖欠一定期限的还款,但情况尚未到达严重的违约水平。

4.可疑类:指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明显不足,已出现一定程度的违约行为,但情况尚未到达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水平。

5.损失类:指借款人已经无法履行还款义务,资产已经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水平。

二、分类依据对于不同类型的借款人,可以根据风险的不同来确定其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

具体的分类依据包括:1.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包括借款人的个人信用记录和企业的信用历史。

3.担保物品的价值:包括抵押物和担保人的信用状况。

通过对这些依据的综合分析,可以将借款人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

三、分类方法1.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担保物品的价值来判断其风险等级。

评估结果以分级方式表示,通常使用五级分类。

2.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借款人的财务数据和历史还款记录来计算其风险等级。

可以使用财务比率分析和信用评级模型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四、分类制度建立和管理建立和管理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制度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制定分类准则:根据监管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分类准则。

2.建立分类模型:根据定性和定量分析的需求,建立可行的分类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

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的五级分类工作,保护信用社的资产安全,有效防控风险,制定本操作细则。

第二条: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是指根据信贷资产的风险水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五个风险分类,即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第三条: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合法、科学的原则,确保五级分类结果真实准确。

第四条:信用社应当建立完善的五级分类管理制度,明确五级分类工作的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

第二章:五级分类标准第五条:正常类是指信贷资产完全符合信用社信贷政策及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按期足额归还借款本息,并具备较好的还款能力和良好的合作态度。

第六条:关注类是指在正常类的基础上,虽然具备按期足额归还借款本息的能力,但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加强监控。

第七条:次级类是指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逾期90天以上,或者在正常类和关注类的基础上,由于借款人经营或者财务状况恶化,可能对信贷资产造成损失。

第八条:可疑类是指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逾期180天以上,或者在次级类的基础上,由于借款人经营或者财务状况继续恶化,对信贷资产造成重大损失风险。

第九条:损失类是指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逾期360天以上,或者在可疑类的基础上,由于借款人经营或者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对信贷资产造成无法收回或者无法收回全部本息的风险。

第三章:五级分类操作流程第十条: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包括客户信息收集、信息核查、风险分析、五级分类判断、五级分类结果反馈等环节。

第十一条:信用社应当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收集机制,收集借款人的相关信息,包括个人或企业全面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社会信用等。

第十二条:信用社应当对借款人的信息进行核查,验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包括查询征信记录、财务报表、工商注册信息等。

第十三条:信用社应当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因素,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所属的五级分类。

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

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

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信贷资产七级分类是指贷款、债券等信贷资产按照其风险程度进行分类,以便银行对风险进行评估、管理和控制。

七级分类实施细则是对信贷资产七级分类的具体操作办法和流程进行规定,并包括评估标准、分类依据、分类结果等内容。

以下是关于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的详细介绍,共计1200字以上。

一、评估标准1.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规定,银行应制定风险相对应的评估标准,以便对信贷资产进行评估和分类。

2.评估标准包括财务分析、市场评估、行业分析、项目评估等方面的指标和方法,以综合评估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二、分类依据1.银行应根据评估标准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分类依据主要包括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因素。

2.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可以通过个人征信报告、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估,并综合考虑其历史还款记录、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因素。

4.还款意愿可以通过借款人的还款记录、欠款催收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估,借款人的违约行为、拖欠情况等可以作为还款意愿的评估依据。

三、分类结果1.根据分类依据,银行将信贷资产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记录在信贷资产调查表中。

2.分类结果主要包括优质资产、正常资产、关注资产、次级资产、可疑资产、损失资产等分类,其中优质资产风险最小,损失资产风险最大。

3.银行应按照分类结果对信贷资产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减少风险暴露和损失。

四、分类调整1.银行可以根据风险的变化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调整。

2.分类调整的依据主要包括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因素的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变化。

3.银行应及时根据分类调整的结果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和管理,以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风险报告1.银行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向上级金融监管机构提交风险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分类结果、分类调整情况、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等内容。

2.风险报告应真实、准确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情况,帮助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和监管。

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

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

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清远市清新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试行)总则第一条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治理委员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小企业风险分类方法》(银监发〔2007〕63号)、《广东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七级分类治理暂行方法》(粤农信联发〔20 13〕76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农信社信贷资产实际情形,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信贷资产七级分类(以下简称七级分类)是以风险为基础来评估信贷资产质量的分类方法。

通过对借款人财务、非财务、现金流量和担保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动态、真实地反映借款人各个时期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及贷款风险变化情形,判定贷款的实际缺失程度,并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一、正常二、关注一、关注二、次级、可疑和缺失等七类。

前四类合称正常信贷资产,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七级分类设置与监管部门(原五级分类)贷款五级分类的对应关系如下:(一)正常一、正常二对应原五级分类的正常类。

(二)关注一和关注二对应原五级分类的关注类。

(三)次级类、可疑类和缺失类分别对应原五级分类的次级、可疑和缺失类。

第三条信贷资产七级风险分类核心定义。

(一)正常一:借款人能认真履行合同,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二)正常二:借款人与农信社往来情形正常,能够履行合同,但存在阻碍借款人以后进展的不确定因素,只是目前尚未有足够的理由怀疑借款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三)关注一:借款人可依靠正常经营收入偿还贷款,但已存在一些可能对贷款偿还产生不利阻碍的因素。

(四)关注二:尽管借款人目前尚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财务状况连续转差,阻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不利因素已较明显。

(五)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显现明显咨询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缺失。

(六)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确信要造成较大缺失。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三篇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三篇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三篇篇一:XX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建设银行信贷经营管理,及时准确揭示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增强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的能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财政部《金融企业呆帐准备提取及呆帐核销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和建设银行的实际情况,特制定《XX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简称“本细则”)。

第二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由建设银行的信贷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本细则规定的标准、方法、程序等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第三条本细则所指的“信贷资产”,是指由建设银行发放、提供信用以及承担信用风险而形成的信贷资产,具体包括:(一)建设银行用信贷资金发放并纳入综合统计报表统计的各类本外币贷款(含境外筹资转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贴现、信用卡透支等,下同);(二)表外业务中的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保证、信贷证明业务;(三)国家投资债券贷款、委托性住房金融业务中由建设银行承担风险的贷款。

对上述业务中表内外应收未收利息,只认定其中损失部分的金额。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

各行应广泛搜集有关客户信息,严格按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和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各行应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同时结合授信方式、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银行内部管理等,分析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和偿还意愿,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三)重要性原则。

各行应根据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区别其重要程度,对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分析、评价。

农商村镇银行个人类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农商村镇银行个人类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农商村镇银行个人类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第一条根据中国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等相关文件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本行各类个人类信贷资产(不包括个人信用卡透支的风险分类)。

第三条监管部门的分类类别及其核心定义(一)依据安全履行合同、及时足额偿还的可能性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二)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1、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2、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3、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4、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5、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需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四条个人贷款分类方法个人客户贷款五级分类采用批量认定和人工调整认定两种方法,以批量认定为主:(一)批量认定:根据实际违约天数结合担保情况批量分类认定。

(二)人工调整认定:对于批量认定结果无法真实反映贷款风险的,结合人工调整认定标准对贷款进行风险认定。

第五条批量认定标准个人客户贷款风险认定首先根据本金或利息逾期情况结合担保情况进第六条人工调整标准对于出现影响还款的因素,在批量认定的基础上依据具体情况进行人工认定。

个人客户贷款同时适用两项(含)以上调整标准的,应按照最低情形调整,不累计调整。

(一)违规信贷业务1、以下情况下调一类:(1)贷款实际用途与合同约定用途不一致;(2)超过本行授权(或转授权等)权限办理授信业务或违反审批程序或审批条件;(3)银行内部发生违法违规案件,或因内部管理原因造成对贷款的不利影响;(4)违反其他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行业务管理规定。

XX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XX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XX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保障资产质量,促进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应运而生。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XX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一、风险分类原则1.风险综合评估:银行在进行资产风险分类时,应综合考虑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担保情况等各方面因素,全面评估风险。

2.风险自检机制:银行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自检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信贷风险,确保风险分类准确。

3.风险分类标准:银行应根据监管要求和市场实际情况确定风险分类标准,并不断优化完善。

4.风险分类透明度:银行应确保风险分类的透明度,及时向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维护市场秩序。

二、风险分类流程1.风险识别: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及时对贷款资产进行分类,发现潜在风险。

2.风险评估:银行应对各类信贷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分析风险的大小和性质,并进行合理分类。

3.风险划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银行应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等不同类别,以便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4.风险控制:银行应根据不同类别的信贷资产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风险控制和监控,避免信贷损失。

5.风险处置:针对风险较大的信贷资产,银行应及时进行处置,减少损失,保障资产质量。

三、风险分类指标1.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银行应根据不良贷款率的高低,及时调整信贷政策,控制风险。

2.资产质押率:资产质押率是评估信贷资产抵押价值的重要指标,银行应根据质押率的高低,判断资产的风险程度。

3.资金利用率:资金利用率是评估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的指标,银行应根据资金利用率的情况,调整信贷政策,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四、风险分类管理1.风险分类监控:银行应建立健全的风险分类管理体系,对各类信贷资产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

2.风险分类报告:银行应定期编制风险分类报告,向董事会和监管机构报告信贷资产风险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银行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试行)

银行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试行)

银行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小企业风险分类方法》(银监发〔2007〕63号)、《广东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七级分类管理暂行办法》(粤农信联发〔2013〕76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农信社信贷资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信贷资产七级分类(以下简称七级分类)是以风险为基础来评估信贷资产质量的分类方法。

通过对借款人财务、非财务、现金流量和担保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动态、真实地反映借款人各个时期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及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并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一、正常二、关注一、关注二、次级、可疑和损失等七类。

前四类合称正常信贷资产,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七级分类设置与监管部门(原五级分类)贷款五级分类的对应关系如下:(一)正常一、正常二对应原五级分类的正常类。

(二)关注一和关注二对应原五级分类的关注类。

(三)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分别对应原五级分类的次级、可疑和损失类。

- 1 -第三条信贷资产七级风险分类核心定义。

(一)正常一:借款人能认真履行合同,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二)正常二:借款人与农信社往来情况正常,能够履行合同,但存在影响借款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只是目前尚未有足够的理由怀疑借款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三)关注一:借款人可依靠正常经营收入偿还贷款,但已存在一些可能对贷款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四)关注二:尽管借款人目前尚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财务状况持续转差,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不利因素已较明显。

(五)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六)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七)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操作实施细则(试行)

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操作实施细则(试行)

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操作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信贷管理理念,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提高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水平,加强对信贷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根据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由安徽省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经营人员按照本细则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动态、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本细则所分类的信贷资产,包括法人行对客户发放的表内信贷资产(含本外币贷款、贴现、贸易融资、各类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含银行承兑、信用证、银行保函、贷款承诺等)。

对表外信贷资产分类时,要将客户近期表内信贷资产分类情况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原则上同一客户表外信贷资产分类不得高于其近期表内信贷资产的分类类别。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全省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法人行)。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

应广泛搜集有关客户的信息,正确运用风险分类分析工具,严格按照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准确估计信贷资产内在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

应把风险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客户信息,并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动态进行风险认定,调整分类结果。

三、充分性原则。

应对借款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结合担保因素、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分析,综合评估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并根据分类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风险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

应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和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第五条通过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促进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操作规程模版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操作规程模版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操作规程模版银行信贷资产是银行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资产风险则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因此,银行必须建立严格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制度,以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管控。

下面是一个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操作规程模板,供参考。

一、制度目的本规程的目的是规范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方式和操作流程,对不同类别的信贷资产实施不同的风险管理措施,以确保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适用对象本规程适用于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相关的所有工作人员和部门。

三、风险分类原则1、依据信贷资产特性做出风险分类决策,确保风险分类合理、公正、透明。

2、依据法律法规和银行内部规章制度进行风险分类决策,确保银行信贷资产的合规性。

3、借鉴同业行业经验和实践,对风险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判断。

4、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对不同行业、不同客户、不同信用品级的信贷资产实施适当的风险分类措施。

5、加强风险分类机制的监控,不断完善风险分类方法和操作流程。

四、风险分类流程1、准备工作(1)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专项工作小组应当依据本规程的要求进行成立,并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

(2)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信贷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并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

(3)银行应当开展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培训和宣传,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2、采集资料(1)银行应当对信贷资产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整理,包括客户的基本情况、资产状况、负债情况、信用历史等。

(2)银行应当对各种信贷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整理,包括产品的特性、收益性、风险性等。

(3)银行应当对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包括行业和地区的市场规模、发展前景、竞争状况等。

3、风险评估(1)根据采集的资料,银行应当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包括信用价值、违约风险、偿债能力等。

(2)根据信贷产品的特性和风险性,银行应当对不同种类的信贷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操作实施细则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操作实施细则

为促进ⅩⅩ农村商业银行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信贷管理理念,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提高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水平,加强对信贷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根据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由ⅩⅩ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经营人员按照本细则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动态、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本细则所分类的信贷资产,包括法人行对客户发放的表内信贷资产 (含本外币贷款、贴现、贸易融资、各类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含银行承兑、信用证、银行保函、贷款承诺等)。

对表外信贷资产分类时,要将客户近期表内信贷资产分类情况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原则上同一客户表外信贷资产分类不得高于其近期表内信贷资产的分类类别。

本细则合用于全省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法人行)。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

应广泛搜集有关客户的信息,正确运用风险分类分析工具,严格按照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准确估计信贷资产内在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

应把风险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客户信息,并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动态进行风险认定,调整分类结果。

三、充分性原则。

应对借款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结合担保因素、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分析,综合评估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并根据分类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风险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

应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和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通过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促进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及时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

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是我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评估的一种重要制度,旨在评估银行信贷资产的违约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金融体系不断壮大,金融风险也面临着不断增加的挑战,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阐述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

首先,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按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分类,二是按照借款人的抵押物或担保品情况进行分类。

根据这两个方面的分类依据,可以对不同借款人和借款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其次,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实施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情况,评估其违约风险的大小;二是根据借款项目的抵押物或担保品情况,评估其风险覆盖度的高低。

根据这两个方面的评估结果,将借款项目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然后,在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中,对各个等级的资产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对于正常类资产,银行可以维持原有的信用政策,并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查。

对于关注类资产,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信用审查标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对于次级类和可疑类资产,银行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如要求增加担保物或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相应的调整。

对于损失类资产,银行需要在核销、赔偿或提取担保物的基础上,进一步追偿或向相关方追究责任。

最后,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实施还需要各级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银行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并进行风险预警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

此外,金融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银行风险分类的监管,定期检查和评估银行的风险分类工作,确保分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综上所述,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实施细则在银行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信贷资产的风险评估和分类,可以帮助银行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行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行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行一、社会经济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打破了原有的经济体制,将企业推向市场竞争洪流,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相对滞后,特别是国有企业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机制,缺乏内部活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近几年在这方面虽然作了一些改革措施,但仍然未能摆脱困境,一些靠政府吃饭的预算内企业的生产、经营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没有改变原先的银行信用长期和固定占用和部分贷款财政化的局面,有的企业实质上已经资不抵债,或已倒闭。

或已面临倒闭,给银行的信贷资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银行自身因素主要表现在缺乏完备的风险防范体系。

由于银行经营过程中短期行为取向突出,重存轻贷、重贷轻收、粗放经营,对金融风险的识别、估计和处理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方法,对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机制建设明显软弱,这就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金融风险隐患,特别是银行间无序的竞争,严重干扰了贷款风险管理的正常进行。

由于银行间存在不规范的同业竞争,引起存款大盏,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银行只好牺牲制度去应付竞争,在竞争业务的同时,风险也潜伏了下来,一些银行"三查"制度未落实,超权限的发放贷款,乱拆借情况,甚至帐外违规经营也时有发生。

三、政府因素应该说,政府行政干预如果发挥得当,有其积极作用的一面,即协调好银行与企业的关系,维护银行利益,以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就当前情况而言,已出现种种弊端;过分的行政干预已使贷款风险管理大打折扣,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不仅仅是取决于企业是否符合贷款条件,更多的是去决于非经济因素,如政府为了实现社会安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及在:任期政绩:驱动下,加上一些领导法律意识淡薄,认识上存在偏差,直接干预银行经营行为,如要求对好的企业"锦上添花",困难企业"雪中送炭",对差的企业一开始就是一种风险十足的不良贷款。

四、企业因素企业效益不佳增加了贷款发放的风险度。

近几年,一些企业由于资产负债率高,管理水平低,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的状况,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和担风险能力,信贷投入的风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试行)(鲁农信联办〔2009 〕366 号)为做好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根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分类的补充通知》、《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农村银行机构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指引(试行)》,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分类目的(一)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其质量;(三)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为充分提取损失准备提供依据,增强抗风险能力。

二、适用范围(一)农村信用社全部信贷资产,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个人类信贷资产适用风险五级分类;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公司类信贷资产适用风险十级分类。

(二)本《实施细则》所指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含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含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三、分类原则(一)风险性原则。

风险分类应以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性原则。

风险分类应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反映其风险程度。

(三)审慎性原则。

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的可能性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性原则。

信贷资产原则上应逐笔分类。

同一借款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五)充分性原则。

对影响信贷资产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六)动态管理原则。

在定期进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基础上,及时、动态地强化合规知识教育提高案件防控力活动部分学习资料87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对风险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进行重新认定。

四、分类要求(一)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要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包括借款人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借款人的还款记录、借款人的还款意愿、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或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贷款的担保、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信贷管理状况等。

(二)逾期天数是风险分类的重要参考指标,应加强贷款的期限管理。

(三)以合同为单位进行风险分类,同一借款人担保状况相似的多笔贷款分类结果原则上一致,且分类结果就低不就高。

(四)频率要求。

常规风险分类每季进行一次,在每季末月(即3 、6 、9、12月份)进行,于月底前完成分类认定。

季末月新发放贷款已分类认定的,季度分类不再进行。

新放贷款应在当月月底完成分类认定。

当月发生贷款借新还旧、收回再贷、展期、债务转移、信贷合同变更的,应视同新发放贷款进行及时分类认定。

十级分类中如上述贷款未进行减量周转的,分类结果应比原分类结果至少下降一级。

信贷资产风险有较大变化的,应及时重新分类,动态调整。

监管机构和上级管理部门检查认定分类不准确的信贷资产,应实时进行重新分类认定。

五、分类方法要通过现场、非现场的查阅和分析手段,获取借款人财务、现金流量、担保、非财务等方面的信息。

分类时以对影响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各类因素评估结论,作为判定信贷资产类别的主要依据,并注重第一还款来源。

财务状况的评估是指在对借款人经营状况和资金实力实地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借款人财务报表中有关数据真实性进行确认、比较,重点研究和分析借款人长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综合评估借款人的财务状况。

现金流量分析是指根据借款人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信息,评估借款人产生、使用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时间和确定性,判断借款人经营活动和筹、融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变化对还款能力的影响。

担保分析是指对由借款人或第三人提供的债权保障措施(分为保证、抵押和质押三种方式)进行分析。

主要从法律上的有效性、价值上的充足性、担保续存期间的安全性和执行上的可变现性进行评估,判断担保作为第二还款来源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影响。

对抵(质)押物的评估,视情况按市场价格定价或按同类抵(质)押物最低价格计算。

强化合规知识教育提高案件防控力活动部分学习资料88非财务因素包括借款人的行业风险因素(包括成本结构、行业的成长阶段、行业的经济周期性、行业的盈利性和依赖性、产品的替代性、法律政策、经济和技术环境等)、经营风险因素(包括借款人规模、所处发展阶段、产品多样化程度、经营策略、产品与市场分析、生产与销售环节分析等)、管理风险因素(包括借款人组织形式、关联关系、管理层素质和经验、管理层的稳定性、员工素质等)、自然社会因素、还款记录(含其他银行偿还记录)、还款意愿、债务偿还的法律责任以及贷款人对信贷风险的控制能力和信贷管理情况。

六、五级分类核心定义及分类标准(一)五级分类核心定义。

依据安全履行合同、及时足额偿还的可能性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须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二)五级分类标准。

适用五级分类要求的信贷资产,根据不同种类实行不同的分类标准。

1.信贷资产种类。

根据借款对象不同,将贷款分为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贷款,不同种类贷款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1)企事业单位贷款的借款人包括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或主管部门核准的企事业法人(含其授权借贷的分支机构),以及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经济组织(包括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经济合作组织等)。

这类贷款(小企业、微型企业贷款除外)在对借款人财务、现金流量、担保、非财务等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类。

贴现、各类垫款、表外业务一并参照分类。

小企业贷款是指单户授信总额500 万元(含)以下和企业资产总额1000 万元(含) 以下,或授信总额500 万元(含)以下和企业年销售额3000万元(含)以下的企业、各类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和个体经营户的经营性贷款。

微型企业是指贷款总额在任何时点不超过100 万元人民币的企事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强化合规知识教育提高案件防控力活动部分学习资料89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贷款贷款按照规定的矩阵式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2)自然人贷款分为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银行卡透支、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贷款、自然人其他贷款。

①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是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小额农户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这类贷款按照本《实施细则》确定的矩阵分类。

②银行卡透支主要依据逾期时间进行分类。

③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贷款等主要依据连续违约期数或逾期时间进行分类。

④自然人其他贷款是指除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银行卡透支、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贷款以外的个人贷款。

此类贷款主要以借款人所经营实体的运营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和收入情况、担保情况、还款记录、付息情况和逾期时间等直观指标作为划分依据,按照矩阵式分类标准划分类别。

自然人其他贷款中单户额度较小的贷款(农村信用社额度在20 万元(含,下同)以下、农村合作银行额度在30 万元以下、农村商业银行额度在50万元以下),可参照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分类。

2.企事业单位贷款(小企业、微型企业贷款除外)分类标准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对企事业单位贷款(小企业、微型企业除外)的风险状况作出基本判断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①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②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③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等);④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⑤借款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⑥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⑦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⑧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强化合规知识教育提高案件防控力活动部分学习资料90⑨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⑩贷款的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下降,或贷款人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保证的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以内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0天以内。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次级类:①借款人经营亏损,支付困难并且难以获得补充资金来源,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为负数;②借款人不能偿还其他债权人债务;③借款人已不得不通过出售、变卖主要生产和经营性固定资产来维持生产经营,或者通过拍卖抵押品、履行保证责任等途径筹集还款资金;④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贷款;⑤借款人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对正常经营构成实质性损害,妨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⑥信贷档案不齐全,重要法律性文件遗失,并且对还款构成实质性影响;⑦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可疑类;⑧本金或利息逾期91 天至180 天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1 天至90天。

(4)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可疑类:①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处于停、缓建状态;②借款人实际已资不抵债;③借款人进入清算程序;④借款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涉及重大案件,对借款人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不利影响;⑤借款人改制后,难以落实贷款人债务或虽落实债务、但不能正常还本付息;⑥经过多次谈判借款人明显没有还款意愿;⑦已诉诸法律追收贷款;⑧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损失类;⑨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或表外业务垫款91天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