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小企业困境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中小企业困境调查(组图)
2011年10月16日03:02
来源:现代快报
复制链接
打印
正文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陷于资金困境的中小企业亟需社会支持IC供图
中央和地方正相继出台为中小企业“输血”的政策与措施
CFP供图
老板跑路,员工讨薪无门
快报记者刘芳摄
近来,由于资金链的吃紧,民营企业的大本营温州出现了中小企业老板逃逸现象。这不仅反映了温州地区中小企业的困境,也折射出整个国内中小型企业的现状。今年上半年,全国工商联耗时2个多月对包括江苏在内16个省进行系统调研。结果发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状况,可能比2008年金融海啸时更为艰难。快报记者近日调查了多家中小企业,前景不容乐观。
为了给陷于资金困境的小型、微型企业(简称小微型企业)紧急输血,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了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9项金融、财税政策措施,而南京市也于日前出台了《关于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意见》,以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
今年6月份还在办公室接受快报采访的刘冬突然辞职了,这让快报记者感到非常诧异。
刘冬此前任职的公司是江苏扬州的一家大型服装生产企业,最高峰时拥有1000多名工人,有数家分厂,刘冬已经在那里担任副总将近10年了。今年6月份接受快报采访时,刘冬还在大谈工厂的成本控制和发展战略,但是当快报记者近日再次拨通他的办公室电话时,却被告知其已经在两个月前离职了。经过辗转,快报记者终于在扬州某精密机械公司的办公室里再次见到了刘冬。
谈起自己在之前公司工作的那些年,刘冬怀念之余,又充满了无奈。
快报记者赵士勇
服装出口零利润高管改行高科技
世纪初的美好时光
“除了走,没有其他选择,在那儿干下去也是形同鸡肋,食之无味了。”刘冬笑着说,虽然为老东家效力了将近10年,也有不少感情,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即便再在那继续熬,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能当牺牲品。”
刘冬算得上当地服装加工行业的老资格了,10年前就自己创办过纺织厂、印染厂,后
来因为种种原因都转给了亲戚经营。2002年,经过朋友的大力推荐,他到了这家服装企业
担任高层管理。
“那时候的服装加工很好做,工人到处都是,而且工资也不高,人民币升值还没成问题。”谈起好光景,刘冬不禁眉飞色舞。他告诉记者,那时一个工人月工资平均才一千块
左右,每单净利润最高曾达到20%。所以那几年企业大幅扩张,他们公司陆续开了好几家
分厂,工人数量最高曾达到1000多个,并且每年都购买大量设备,实行三班倒,连周末都
要安排工人加班。
不过刘冬也坦陈:“那时候的劳动法很宽松,对于加班、待遇方面只要工人同意就行,
每次招工还要筛选,年龄大的或者没有工作经验的还不愿用呢。”
金融危机来袭,渐入窘途
不过,那些好日子因为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戛然而止。
“最先受到冲击的是订单,从2008年底到2009年比较难过,因为订单突然大幅下降。”提起那时候,刘冬说他的第一感觉就是恐慌,因为以前产能扩充大,如果没有订单,工人和
机器就要闲置,每天都会有大笔支出。
刘冬回忆,那段时间每天都要打电话和同行交流,打探国外的信息,而他们以前会有
很多过剩订单分包到其他小厂。
后来订单减少了,那些分包工厂仍频频登门请求分些订单给他们。刘冬解释:“很多
小厂是不做贸易的,都是通过贸易公司和大工厂来接单子,没了单子他们也不知道情况,
后来听说一些厂子就关门歇业了,也可以说是提前出局。”
而同在一个区的另外一家知名户外用品企业负责人卢先生告诉记者:“有一段时间生
产了2000万元的产品,只发出去1500万,库存了500万。”原因是很多国外客商突然没
有钱提货了,所以只能积压在仓库,而在那之前,他们的产品都是有多少卖多少。不过这
一波冲击并没维持多久,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外贸工厂订单开始逐步回暖,2010年,过年之后,众多外贸企业再度出现了订单井喷的情况,甚至到三四月份就排完了全年的订单。
不过事实证明,订单的回暖不但没有成为他们再展雄风的起点,反而成为部分企业的
噩梦。
人民币升值大山压顶
“三年前,就感觉工人不够用了,工人辞职的现象越来越多,但上门找工作的工人却不像以前那么多了。”刘冬回忆,到了2009年,工厂的不少岗位已经出现了缺口现象,甚至不得不从其他岗位轮换。
刘冬说,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得工人流动性大大提高,同时引发了一波涨工资潮。“现在绝大多数工厂的工人工资达到2000元以上,重要技术岗位的工资至少3000元以上,否则工人看都不看,这比5年前增加将近一倍。”
刘冬对这种现象表示理解,“以前低工资是不正常的,现在一下子提高是还之前的"欠账",可是后来发现,即便提高了工资,还是很难招到人,这才是最麻烦的事情。”刘冬告诉记者,今年工人数量下降了超过50%,可是人力成本却增长了40%以上。“这可能也是这两年订单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因为很多工厂因为缺工无法生产。”而更严重的窘况还不止于此,刘冬说,对企业冲击最大的还是人民币升值。比如外国客户下单时的汇率和拿到货款结汇时就不一样。
根据央行的数据,截至10月13日,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3.5%和23.1%。自2011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就累计升值了4.3%。
劳动力成本上升还可以用提高生产率、减少工人数量等办法解决,而人民币升值却根本无法对抗,因为接的每一笔订单都要受它影响。刘冬说,几年前服装行业的净利润还有10%,现在如果排除提价因素还要亏钱。而对于提价,刘冬无奈地摆摆手:“这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实际上提价幅度很小,如果过多提价,他们完全可以到中西部地区或者东南亚去做。”
银行开始吝啬资金告急
“现在工厂已经没利润了,继续生产就要吃老本了,如果舍不得吃老本,就只能去借款。”刘冬说,“要生产就要备货,现在原料价格比两年前涨了超过两倍,而订单预付款又不够,平时每个月还要支付工人工资,这个是绝对不能拖欠的,现在很多外贸企业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