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概述

合集下载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考点精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考点精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考点精讲(原创实用版)目录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考点精讲概述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的主要内容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配套题库的特点及适用范围4.如何有效利用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资料进行复习5.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资料的获取途径正文一、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考点精讲概述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是一本广受好评的文学史教材,被众多高校采用为中文专业教材。

随着考研热度的攀升,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的考研考点精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考生的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考点精讲进行概述。

二、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的主要内容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梳理章节脉络,透析核心考点。

每章的复习笔记全方位把握核心考点,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内容精炼,条理清晰,易于记忆,方便考生更有针对性地复习。

2.精选典型习题,巩固重点难点。

真题详解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并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题,有助于考生深入理解知识点,巩固重点难点。

三、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配套题库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配套题库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匹配教材内容,涵盖文学史的全部知识点。

2.题目类型丰富,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满足考生多样化的复习需求。

3.题目难度适中,既有基础题型,也有提高题型,适合不同层次的考生进行练习。

适用范围: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配套题库适合所有使用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作为教材的考生进行复习和自测,特别是对于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四、如何有效利用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资料进行复习1.结合教材,梳理知识点。

在复习过程中,要将笔记和真题详解与教材结合起来,全面梳理文学史的知识点,确保自己的知识体系健全。

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文学史知识点1、中国文学史分期:三古七段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2.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的背景说明:上古期背景:〔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2〕中国文学的思想根底也是孕育于上古期.〔3〕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这在上古期也已经形成了.〔4〕从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来看,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文学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文学的这个根本格局也是在上古期奠定的.中古期背景:〔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叶为止)为什么将魏晋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开端, 并将魏晋到明中叶这样长的时间划为一个中古期(中国文学所有的因素都在这个时期具备了,而且成熟了):(1)这时期开始了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过程.(2)文学语言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由古奥转向浅近.(3)这是诗、词、曲三种重要文学体裁的鼎盛期.(4)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在唐代臻于成熟.白话小说在宋元两代已经相当繁荣.(5)文学传媒出现了印刷出版、讲唱、舞台表演等各种新的形式.(6)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对象,包括了宫廷、士林、乡村、市井等各个方面. 近古期背景:(明嘉靖以后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1)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品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2)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晚明诗文)重视个人性情、追求生活趣味、模仿市井俗调的倾向.(3)传统文体开展缓慢,通俗的文体显得生机勃勃.3、先秦时期的文学背景说明:(总体上先秦文学的形态, 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混沌的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1)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2)上古巫史不分,史从巫中分化出来专门从事人事的记录.史的职务起初也是宗教性的, 最早的史官是由巫来承当的;史官除了从事宗教活动,还从事有关赐命、册命、载录氏族谱系等政治活动.(3) 土的兴起与活泼,对文学的开展起关键性的作用.4、中国文学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神话传说和歌谣.5、原始神话传说的概念:神话是以故事或者形象的方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宇宙自然、人类自身及诸种文化现象的起源以及当时世间秩序的理解.(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表达了先民对自身及所处环境的理解;神话是原始人类综合意识的反响产品.)6、有关神话的作品:?楚辞?、?山海经?、?庄子?、?列子?、?淮南子?、?穆天子传?.7、神话的意义: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1)神话仿佛具有一副双重面具,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一个概念的结构,另一方面又展示一个感性的结构.2)对文学中叙事这一表现手法产生了影响.3)上古神话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素材.8、?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诗,其中有6篇笙诗.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它代表的是整个北方文学,属于纯文学.笙诗:有目无辞,是一部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徒诗:只有文字.9、有关?诗经?的三说:采诗说、删诗说、献诗说(1)采诗说:中央专门派采诗官到民间去采诗或者民歌.(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这个说法颇有争议.(2)删诗说:司马迁认为孔子将原本三千多篇的诗删至三百篇,这个说法不对,孔子并没有对诗进行删减,而是对诗进行了整理和编集.(3)献诗说:各国的乐官在正式场合表演的诗舞,由乐官和太师来整理和编集的.(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的说法是有史可考的.)10、?诗经?按音乐类型/风格划分为:风、雅、颂三局部(1)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个地区的乐调;是带有各诸侯国地方色彩的乐歌,计十五国风,其中大局部都是民歌.(风的文学性最强)(2)雅:是朝廷正声,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大雅、小雅.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大雅中的怨刺诗主要是针硬朝政、情绪激愤,但挖苦有一定的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小雅的作者,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卑微者,主要以地位卑微者为主;小雅中的怨刺诗主要是指斥政治黑暗、悲悼周王室的衰亡,忧国忧民,而且也感慨自身遭遇.〔3〕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分周、鲁、商三颂,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11、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儒学六艺:礼、乐、射、驭、书、数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2、?诗经?的流传史: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今文经学:是鲁诗〔出自鲁人中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三家诗先后亡佚.古文经学:是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蓑〕 ,毛诗较三家诗晚出,但在民间广泛的传授,并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 今本?诗经?就是“毛诗〞o13、?诗经?的内容:燕飨诗:是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重视遵循礼仪,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燕飨诗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周代宗族间相亲相爱关系维系的重要社会纽带;燕飨不是单纯为了娱乐,还有政治目的,在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关系,否认不能循礼自制、纵酒失德的宴饮.怨刺诗:出现在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乱、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硬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除燕飨诗、怨刺诗外,还有以战争徭役诗、婚姻爱情诗、农事诗、祭祖颂歌和周祖史诗,?诗经?的现实精神这六个方面的内容.14、?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运用,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根本方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打比方,以此物比彼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 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此物表达出来.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或者开头.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根底,赋是一种根本的表现手法,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兴〞的运用情况比拟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15、?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洁韵律的根本单位.?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使得?诗经?朗诵起来节奏舒卷徐缓,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在意义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重章:就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表情感的变化.叠句:在不同的诗章里叠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诗句.叠言:又称“重言〞,对某个词的重叠使用,如“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中的“依依〞.双声:使用具有相同声母的两个词;叠韵:使用韵母存在相同部分的两个词.复沓:又称“复唱〞,是句与局之间更换少数词语,起到加重作者感情的作用.16、?诗经?的风雅精神:?诗经?表现出来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关心人民疾苦、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称为“风雅〞精神.17、?诗经?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作用/地位:1〕?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诗经?可以说是一部抒情诗集,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兴旺的民族特色. 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2〕?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3〕“风雅〞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比兴那么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赋、比、兴〞的艺术特征,开启了古代诗歌的根本表现手法.4〕?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影响.5〕?诗经?的四言句式,对后世诗人的诗歌体裁结构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8、“诗言志〞说:?尚书尧典?提出了“诗言志〞说,认为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当人们内心有所触动,喜怒哀乐之情充盈胸怀时,就通过创作和吟唱诗歌的方式抒发情志或表达态度.19、孔子将文艺看作是一种道德实践,认为礼、乐、诗可以节制和疏导人的惰性,可以感化人和成全个人品德. 孔子还强调文学的政治道德功能,他提出了“兴、、观、群、怨〞说;兴:指的是通过文学形象唤起或传达一种社会性的情感,是读者领会某种普遍的真理,最终到达感化教育的目的.观:所谓“观〞,郑玄注为“观风俗之盛衰〞,儒家认为诗歌一方面可以提供对现实生活, 主要是对政治实践的熟悉;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对诗人的主观态度, 即对诗人〔或诗歌产生地域的人群〕伦理修养的熟悉.群:是使人到达一种社会认同感.怨:孔安国注为“怨,为上刺也.〞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怨恨之情.“兴、观、群、怨〞的文学主张显然更增强调文学的感悟功用、教育功用、、熟悉功用和批判功用.20、孟子的两大理论: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特别强调人格与文格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解读作品之前首先应了解作者本人的身世经历、性情气质及其所在的时代环境,否那么不能深透地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以意逆志说:认为读者应通过对作品本身的准确解读,推求作者在创作时的真正意图.孟子的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均对后世的文学鉴赏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汉时期出现了不同于先秦文学的一些新的特点:(1)创作主体的处境有了变化,战国时代游说于列国之间的士,聚集到统一帝国的皇帝或诸侯王周围, 形成假设干作家群体, 他们以歌功颂德或讽喻谪谏为己任(2)与汉代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相适应, 汉代文学以大为美, 铺张扬厉成为风气.(3)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相适应,汉代文学失去了先秦文学的生动活泼与多姿多彩,而形成格式化的、凝重板滞的风格.(对于中国诗歌来说,汉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主要承当者是巫观.巫现在商代具有重要的地位,远高于周代,是文学的创造者.今存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也是因占卜等巫术行为而作.先秦叙事散文1、散文的萌芬: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卜辞记录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多方面,真实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情况,甲骨卜辞记事简单,不成系统,未经后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2、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3、?春秋?三传:?公羊传?-公羊高、?左氏传?一左丘明、?谷梁传?一谷梁赤.4、?春秋?根本文学知识:?春秋?在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的编定, 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表达.?春秋?编年体,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 以时间为史, 以史事为纬.?春秋?特点:微言大义、褒贬清楚、春秋笔法〔简练、含蓄〕.?春秋?是“礼义之大宗〞〔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思想倾向.5、?左传?根本文学知识:?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左传?是?春秋?的延伸和补充,记录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间的历史事件.?左传?除了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讲述外,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借鉴.?左传?的主要内容是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标准评判人物.?左传?体例:编年史,按时间顺序来编排历史事件.?左传?确立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6、?左传?的特点:?左传?开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而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表达其道德评价.?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这种形式更加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左传?的情节安排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左传?中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表达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不受任何限制.倒叙:叙事过程中回忆事件的起因, 或交代与事件有关的背景等.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事,或者预见事件的结果.7、?左传?叙事特点:?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表达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就在战争描写上,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表达, 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它对事件的表达也颇具戏剧性, 有些历史事件不是真实记录而是出于臆测和虚构的.?左传?中人物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对人物及人物性格的描写很具丰富性、个性化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使得人物性格与形象得以展现和完成.8、?国语?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录周、鲁、齐、晋、关口、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成书在战国初年.?国语?以记言为主,论事为辅.?国语?是后代国别史的滥觞.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9、?战国策?又名?国策?,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 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 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他们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的人生追求.?战国策?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瞻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摔阖时代特征的表达,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10、?战国策?的成就:1〕?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 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2〕?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作品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个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开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央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3〕?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 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其文章艺术风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纵恣多变.先秦说理散文1、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根本特征,但语录体不是?论语? 文学价值的主要方面.?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 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的主题.2、?孟子?:?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的.3、?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特征:1〕至精至密的论辩艺术;2〕灵活巧妙的论辩手段;3〕善用比喻和寓言;4〕气势浩然的文风,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概,是?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同时?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 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假设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5〕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4、先秦说理文,最具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分内、外、杂三个局部,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外篇、杂篇出自庄子后学.?庄子?的创作方法“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 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重言:即借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所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4、?庄子?的特点:?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庄子?的主要特征;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般的艺术效果.?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5、先秦说理散文的意义/影响/地位: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和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不仅在体制上,而且在说理方法上, 都对后代说理文有深远影响.其自身深厚的意蕴和生动形象的艺术特征,由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一种文学样式,为后世小说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6、屈原,名平,生于楚威王元年正月十四日,代表作品有:?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离骚?.7、“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8、?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 以及热爱宗国愿为这效力而不可得的悲哀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全诗缠绵俳恻,感情十分强烈,他的苦闷、哀伤不可遏止地反复迸发,从而形成了诗歌形式上的盘旋复沓的特点.有关“离骚〞二字的解释:1〕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最为可信〕2〕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云:“离, 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央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离骚?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芒形象. 屈原的形象在?离骚?中十分突出, 他傲岸的人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鼓励了无数的文人,并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香草、美人香草:作为一种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形象.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中的正义一方.借用香草变质、恶草当道来表达世道的衰败.美人:美人一般被认为是圣君的象征;或象征着贤臣;或是自喻.屈原的美女形象,有时表达了君臣和谐的理想,有时又表达了不遇明君的悲伤.“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是又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是楚地文化习俗的反映.?离骚?与?诗经?相比,?离骚?具有的新特点:1〕是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新诗体2〕学习和借鉴了楚歌的形式和特点,还吸收了大量的楚地万百.9、?九歌?共11篇,与题目所示“九〞不同.11篇目有:?少司命?、?大司命?、?山鬼?、?湘君?、?湘夫人?、?云中君?、?国疡?、?问伯?、?礼魂?、?东君?、?东皇太一?.10、?九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表演性;它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从?九歌?中能看到不少对舞乐的描述;?九歌?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与合唱;诗人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11、?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其中,?橘颂?是咏物肇端.“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九章?内容与?离骚?根本接近,主要是表达身世和遭遇.12、宋玉的代表作品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宋玉的?九辩?展开了悲秋主题,其主要内容是抒发他因不同流合污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委曲折的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之情,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他的?高唐赋?那么被认为是山水文学的开端.13、?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所谓“天问〞,就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难以理解的现象, 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开展的道理.问题的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部人事之兴哀,最生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线索根本清楚.14、?招魂?是在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15、?楚辞?对后世的影响:?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样式无论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有效地塑造更加复杂的艺术形象和抒发细腻或剧烈的感情.?楚辞?突出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 为后世诗人学习和继承.?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秦汉文学1、汉代文学的根本态势:(1)汉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开展趋势.(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2)西汉朝廷是在秦朝灭亡之后,经历短暂的楚汉相争而建立起来的.批判秦朝的暴政,总结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对历史进行高屋建甑的反思,是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 批判的对象包括神学目的论、谶纬宿命论、鬼神迷信、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3〕汉代文学和先秦时期的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汉代文学从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2、秦相吕不韦〔杂家〕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吕氏春秋?.。

最全中国文学史

最全中国文学史

最全中国文学史历史概述中国文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多样的文学之一。

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史书记载。

中国文学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

文学起源与古代文学中国文学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生活和宗教。

最早的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神话传说和口头文学。

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要形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诗经》。

此外,古代史书和哲学著作也被视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宋兴盛与古文运动唐代被视为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

著名的唐诗诗人包括杜甫、李白等。

宋代则是中国散文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家。

古文运动在宋代兴起,以提倡纯正的古文为特点。

官方文学与民间文学中国文学中存在着官方文学和民间文学两个不同的传统。

官方文学主要是指与官方有关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史书、官方编纂的诗集等。

民间文学是指从基层社会涌现出来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故事、谚语、民歌等。

现代文学与当代作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新运动和五四运动密切相关。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新兴作家,他们以自由探索和反映社会现实为特点。

近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当代作家,如莫言、余华等。

结论中国文学历经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而且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最全面的了解中国文学史,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

中国文学史(全)

中国文学史(全)
创新发展
在传承传统文学的基础上,中国文学将更加注重 创新发展,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推动 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唐宋古文运动及其影响
要点一
唐宋古文运动的兴起
唐宋时期,古文运动逐渐兴起。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古 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反对骈文浮华的 文风。
要点二
古文运动的影响
古文运动对唐宋及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 方面,它推动了散文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它也 促进了诗歌、词曲等文学样式的变革和创新。同时,古文 运动所倡导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学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态,吸引了大量读者和作者的参与。
网络文学的特点
网络文学具有创作自由度高、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出版和传播方式,为作者提供了更 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多的读者群体。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
网络文学的兴起对传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和题材内容;另一方 面,它也对传统文学的出版和传播方式提出了挑战。传统文学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和读者需求,不断 创新和发展。
魏晋玄学与文学观念转变
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哲学思潮,强调自然无为、任性放达的人生态度。这种思想 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文学作品更加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文学观念转变
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文学作品从过去的注重教化功能转变为注重审美功 能,追求形式美和艺术性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目标。
传统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 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可 以启迪人们的思想,提高 人们的文化素养。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txt (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2 回复: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3 回复: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起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初4 回复: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

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

公元前278年夏历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得伸展抱负的愤懑。

名篇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梳理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梳理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梳理文学考研 2020-11-30 11:48中国古代文学史讲的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约略同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

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内容极其丰富。

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世界民族文学之林,我国古代文学以自己无比辉煌的成就和无比鲜明的独特风貌,占有重要的地位。

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一、上古战国文学神话传说(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上古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始祖神话)、盘古开天(创世神话)。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建八卦、神农氏尝百草、轩辕氏制衣冠,建舟车、大禹治水(洪水神话)、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反映抗争精神)等。

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战争神话)(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等。

诗歌总集一、名称《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汉武帝“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置五经博士”(《汉书·武帝纪》),崇《诗》为经,称《诗经》。

二、篇数《诗经》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乃所谓“笙诗”,有目无辞,故实有305篇。

《墨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中国当代文学史梗概

中国当代文学史梗概

中国当代文学史梗概第一章绪论一、现代化的方向与多元文化的融合当代文学的现代化的文化特征。

从革命现实主义一家独尊到走向多元的发展过程。

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性。

二、中国当代文学50年的基本轮廓建国后27年的文学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

80年代是文学发生全面变革的阶段。

文学的回归与人的回归。

90年代文学的转型。

文学的商品化。

三、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文学观念的变革不会一蹴而就。

双百方针的贯彻是当代文学发展的保证条件。

艺术创新是当代文学发展的生命线。

第二章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一、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现实主义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的原因。

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两个阶段:文学的狂欢时代、文学的丰收时代。

二、文艺思想斗争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冲击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经受了三轮大的冲击。

1950到1955年开展的半官方性质的文艺批评;50年代末开展的新一轮批判;60年代中前期的第三次挫折。

三、文革中现实主义文学的厄运文革中的“不破不立”原则。

文革中的三类文学。

“阴谋文学”;“跟派文学”;“逆端文学”。

四、台湾现代派文学与乡土文学的论争台湾现代主义运动。

现代派诗歌与小说。

台湾乡土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唐文标事件”。

乡土文学与现代派的论战。

第三章解放区文学传统的新发展一、赵树理的小说赵树理解放后的创作概说。

长篇小说《三里湾》的思想艺术特点。

短篇小说《登记》、《“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孙犁的小说孙犁生平简介。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美学个性:不同一般的真实美;关注人的分合;浓郁的抒情美。

第四章革命历史斗争小说一、《红旗谱》与《红岩》梁斌与《红旗谱》的创作。

农民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进程。

朱老忠作为新旧两个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英雄和阶级英雄的主要性格特征。

《红旗谱》的民族风格。

《红岩》的作者与独特成书过程。

《红岩》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特殊性。

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英雄群像。

二、《青春之歌》与《三家巷》杨沫的生平与《青春之歌》的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国古代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丰富多样的变革。

从古代神话传说、诗歌、散文到小说,中国古代文学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文学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孕育于早期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被视为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如《山海经》、《史记》中的前秦法家学派创始人李斯等。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乃至故事情节,成为后来文学作品的重要素材。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最早的诗歌作品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中,代表作为《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地区和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以描写当时社会风貌、家族典礼为主题。

其中的《离骚》、《蒲汀》等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艺术独特性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散文的发展。

先秦时期,散文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文化、修身养性等方面。

其中,鲁迅所倡导的"白话文运动"为散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古代文化名家如庄子、韩非、吕氏春秋等人的散文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前206年-220年)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汉朝时期,文人墨客追求儒家思想的精髓,使文化繁荣一时。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像司马相如、刘向、班固等文学巨匠。

他们的作品基本上保存下来,成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在汉代,乐府民歌也迎来了较为繁盛的时期。

乐府民歌作为一种表现民间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形式,为后来音乐以及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以世俗为题材的作品。

诗人陶渊明以其清新淡泊的作品而闻名于世,被尊为"田园诗人"。

与此同时,古代小说开始崭露头角,代表作为《三国演义》,该作以描写英雄人物、战争场景和政治斗争为主线,深受读者喜爱。

中国文学史大纲梳理

中国文学史大纲梳理

中国文学史大纲梳理第一编:上古至战国的文学一、文学起源与神话1.文学艺术的起源:生产劳动2.神话概念:P223.著名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4.保存神话最多最有价值的著作是《山海经》,其他文献如《诗经》、《楚辞》、《左传》、《淮南子》……二、诗经1.《诗经》有关常识: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②《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③诗经的编集:④「三家诗」与「毛诗」:⑤风雅颂的内容:⑥六义:风雅颂与赋比兴。

⑦赋比兴的含义:P472.熟读诗经中的一些名篇:3.《国风》:思想内容①②③④⑤⑥;艺术特点①②③④⑤⑥4.《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①②③三、先秦历史散文1.著作:甲骨卜辞;铭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2.《左传》思想:①②③④⑤3.《左传》的叙事特点:ABC4.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①②③(P67-68)四、先秦诸子散文1.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①②③2.看看所列书籍及作者常识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①②③④4.《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①②③5.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①②③(可参看袁版P102)五、屈原与楚辞1.屈原的其他作品篇名:《九歌》、《天问》、《九章》……2.《离骚》的艺术特色:①②③④3.《离骚》与《诗经》比兴手法比较:①②4.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①②③第二编:秦汉文学一、文章西汉两司马1.贾谊的散文内容:①②③2.汉赋(司马相如)的艺术特点:①②③3.司马迁《史记》的思想内容①②③④4.司马迁《史记》人物描写的特点①②abc③5.司马迁《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①②③④二、两汉乐府民歌1.「乐府」的含义:①②2.汉乐府民歌的思想①②③④⑤3.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①②③④⑤4.《孔雀东南飞》人物塑造艺术①②③④5.汉乐府民歌的影响ABC6.乐府诗的传承情况:①②③④三、《古诗十九首》与「五言诗」《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①②③④⑤(1)《古诗十九首》在我国古诗词中的地位(2)再读《古诗十九首》四、文学常识①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谏逐客书》②了解《吕氏春秋》相关常识(第一册P132)③枚乘《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④名家名篇:桓宽《盐铁论》;王充《论衡》;政论散文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⑤秦刻石文是我国最古的碑文,对后世碑志文有影响⑥淮南王刘安的《离骚传》最早给屈原和《离骚》以很高的评价⑦了解《淮南子》相关常识⑧《史记》常识(第一册P150)⑨了解抒情小赋三篇: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⑩了解三大赋家:司马相如、扬雄、张衡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1.文学常识①了解「三曹」、「建安七子」及「蔡琰」。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从先秦到清代的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从先秦到清代的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从先秦到清代的文学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瑰宝,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传统。

本文将从先秦到清代,按时间顺序概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文学:诗经与楚辞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代表作为《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总集,由古人民歌曲整理而成,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楚辞》则是楚国的山水田园诗歌,以其独特的抒情风格而闻名。

二、唐宋文学:盛世鼎盛的黄金时代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文学作品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唐代的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人以其豪放激昂的作品成为代表。

而宋代则以苏轼、黄庭坚、欧阳修等文人为主,他们以其细腻婉约的作品赢得了万千读者的赞美。

三、元明清文学:文人笔墨的继承与创新元、明、清时期,受到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文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创新。

元代的话本小说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广泛流传。

明代以李时中为代表的文人墨客,以纯熟的艺术表达展示了独特的个人风采。

清代则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代表,这部作品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虚伪。

四、古代戏曲:舞台上的艺术瑰宝古代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

京剧、豫剧、越剧等都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作品,通过这些戏曲形式,人们能够领略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五、特色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古代文学中还涌现出一些脍炙人口的特色作品,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享誉世界。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从先秦到清代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传统。

我们应当珍视这些文学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以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1.文学的起源:劳动说,游戏说,宗教说2.没有文字的传说文学:原始歌谣,古代神话{远古歌谣he 神话,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字}3.远古歌谣:诗乐舞三位一体4.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夏商时代he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着《》有受教育的权力,文化为贵族所垄断。

随着贵族阶段的衰落,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生,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式的手里。

5.先秦文化大致可以划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夏商:巫史文化西周春秋:礼乐文化战国:多种文化同时兴起6.诸子十家: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阴阳家,墨,道,儒,名,法等六家。

西汉末,刘歆与于六家之外增加了:纵横,杂,农,小说四家第一章上古神话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是通过对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学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具有的特征:现实性,幻想性,不自觉性(神话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如西游记不是神话,它是作者自觉地创造,是神魔小说2.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的不同中国神话记载零散,记载在不同的书籍上;西方神话有固定的故事集3.《山海经》最具有神话价值的著作,《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其内容驳杂,出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有地理,历史,医学等方面的资料。

4.上古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5.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②具体,形象③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④象征性和隐喻性6.上古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先民们的反抗精神7.影响: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或直接载录,或利用神话情节和神话形象再创造;直接影响文学的创造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效果等。

第二章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总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先秦:先秦指的是秦以前的时代,即从远古历经夏、商、周三代(西周、东周,东周前期称春秋,后期称战国)到公元前221年这一阶段。

先秦时期,揭开了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一页,奠定了中国文学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

古代神话和古代歌谣是我国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形式。

由于远古时代文字尚未产生,但在人民中间已经流传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缺乏知识,不能理介、解释自然形象,就借助幻想来表达他们的希望和心愿,创造了《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富有想象性的优美神话,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神奇,但它根源于现实生活,曲折地反映了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坚强意志和美好理想。

古代歌谣源起于原始人在共同劳动中所发出的互相协调的有节奏的声音,这就是《诗经》中特别是“国风”和“小雅”中部分诗篇的来源。

由于早期(先秦)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尚未形成,故将这一阶段的作品分成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古代韵文包括诗、词、曲、赋几种基本形式。

古代散文指散行而不押韵的文字,包括传记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古代散文比后来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四大文体之一的散文的范围要宽泛得多)。

诗是我国古代运用最广的一种韵文,也是世界各国文学中最早和最基本的文学样式之一。

诗按句式的不同,可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按体裁可分为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律体等;按性质内容,有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

有人又从形式上将它分成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民谣等。

《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按乐曲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属于地方曲调,指的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各地的民歌,计160篇,有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庸、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幽)。

“雅”即“正”的意思,即“正声”。

中国文学的历史

中国文学的历史

中国文学的历史
中国文学是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学从最初的祭祀诗歌、史书纪传,到
唐诗宋词、元曲明传,再到现代文学作品,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下面我们将中国文学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 古代文学(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900年)
古代文学的主要作品包括《诗经》、《楚辞》、《论语》、《道德经》等。

这些作品是中国文学的奠基之作,对中国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2. 唐宋文学(公元618年-1279年)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诞生了很多伟大的文学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唐诗宋词。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以及宋代词
人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

3. 古典小说(公元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

其中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4. 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开端,这一时期作家以真实、现实为主题进行创作,代表作品有鲁迅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

5. 1949年以来的现代文学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文学开始迈向现代化。

作家们带着创作的责任和社会的现实感开始创作。

代表作品有钱钟书的《围城》、杨绛的《家》等。

总的来说,中国文学历经数千年的沉淀和发展,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成为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之一,对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文学史(1)

中国文学史(1)

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舒卷;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

悠久的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古代”为中国文学发生以后不断的发展,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学,而使其传统文学发展到其顶点的时期,就是中国文学最光荣的时期。

“近代”为中国的传统文学受某种势力的压力,失去自己的传统,不能再向上发展,由其顶点日趋下坡的时期。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分明而极重要的事实。

绪论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一、史家记述:1.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2.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3.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

4.(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1.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2.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

(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1.(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

2.(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3.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4.(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

5.白居易《与元九书》,《诗》、《骚》以来诗歌发展历程作总结。

20世纪中国文学史概述

20世纪中国文学史概述

20世纪中国文学史概述20世纪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中国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很多政治和社会的变革,这些变革也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概述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和演变。

一、现代文学的兴起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被西方文化影响,中国文学开始向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在这个时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成为了推动这一进程的两大重要力量。

新文化运动旨在推翻旧的文化体制,倡导自由思想、科学知识和人道主义,而五四运动则更着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提倡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心。

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形式。

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这些作品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并且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各种不良现象。

二、抗战文学的出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文学开始了新的转变。

文学的主要任务是鼓舞民族精神,呼吁坚定抗战信念,传达抗战的真相和艰苦。

在这个时期,文学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小说和诗歌之外,还出现了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和杂文等新文体。

代表作品有叶圣陶的《小毛驴》、巴金的《家》、茅盾的《子夜》等。

三、新时期文学的崛起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文学进入了新时期。

文学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到社会生活中,传达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人民的内心体验,反映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文学更加贴近生活,呈现出真实、深刻的理性风格。

代表作品有老舍的《茶馆》、巴金的《檀香刑》、钱钟书的《围城》等。

四、改革开放后的文学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和文学开始发生新的变革。

市场经济、民主思潮、文化多元化的出现,给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和发展空间。

现代派文学开始向市场倾斜,代表作品有王朔的《黄金时代》、李敬泽的《人到中年》等。

同时,大量的新生代作家也开始涌现,他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文学创作和新思想的传达,代表作品有余华的《活着》、六六的《悲伤逆流成河》等。

中国文学史资料

中国文学史资料

中国文学史资料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舒卷;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

悠久的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古代”为中国文学发生以后不断的发展,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学,而使其传统文学发展到其顶点的时期,就是中国文学最光荣的时期。

“近代”为中国的传统文学受某种势力的压力,失去自己的传统,不能再向上发展,由其顶点日趋下坡的时期。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分明而极重要的事实。

中国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

它的产生一直要追溯至人类生活的最原始阶段。

原始人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弛和工具动用的配合,自然地发生劳动的呼声。

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规律之后,就产生了节奏。

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

在远古时代的村落中,每当春天到来,准备开始农耕之际,为了祈求丰盛的收成,要举行祭祀之类的活动。

秋天收获之后,也要举行类似的活动、仪式,从中便产生了歌谣,这些歌谣就成了中国文学的源泉之一。

原始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在人们口头代代流传,经过漫长的时间,才用文字记下一鳞半爪。

由于时间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

这些远古歌谣和神
话,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脉络概括

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脉络概括

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脉络概括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若论历史悠久,只有古希腊文学、古印度文学可以与之相比。

它与中国大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发展的脉络,显示出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的特征。

它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同时有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构成蔚为大观的中国古代文学。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诗歌,还是散文、戏曲、小说都有着明显的可以追寻的历史。

并且呈现着在创作和理论上的不断发展,丰富,日臻完善。

每种题材的演进都是一部历史,而且脉络清晰。

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文学深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每一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并且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

各种文体互相渗透、影响,互相借鉴,有交融的特点。

在文学的内涵中,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字的特殊魅力,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

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

中国文学各种文体齐备,诗歌、散文、词、戏曲、小说等无不涵盖,且各具时代特色。

就文学的历史分期来看,它可以分为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及近代文学几个部分。

各部分精彩纷呈,各有千秋。

先秦文学包含着原始社会和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的三个阶段。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以诗歌、散文等为主要文体。

诗歌又以《诗经》、《楚辞》为代表。

《诗经》以风、雅、颂、赋、比、兴之“六义”传播影响后世。

散文以《左传》、《国语》、《战国策》、和诸子散文等为最佳。

同时先秦文学也孕育着很多其他文学题材的萌芽。

其中神话传说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散文是小说的源头,辞赋可以追溯到楚辞。

《九歌》中已有戏曲的萌芽。

中国文学的思想也孕育在先秦、秦汉时代。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杂家、农家等“诸子百家”,流派纷呈,形成百家争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北朝时“文”“笔”之分日渐明显,许多文人专力于诗 歌和骈文的创作。南有谢灵运、谢眺(tiao),多作描绘自然景色 的山水诗。鲍照擅用七言古体抒发愤世嫉俗情怀,颇有气魄。 北有庾信,其诗在北方比较沉寂的文苑中独标清新,在诗歌形 式上可称为六朝诗歌的集大成者。骈文则是这一时期的流行文 体,规矩虽多,有些佳作仍粲然可观。此外,南北朝乐府民歌 也足以与汉乐府诗前后辉耀。因南北地域、民族、文化及心理 的差异,南朝吴歌、西曲大都具有明丽柔婉的风格,北朝少数 民族歌曲却刚健亢爽,如裘马大风。
上古神话
代表作品: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 《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夸父逐 日》、《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
诗经
先秦时期,我国古代文学已经产生了辉煌的篇章,它的标 志即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诗经》收诗 三百零五篇,按照音乐分类,共有“风”、“雅”、“颂” 三部分。 《诗经》中灵活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初步形成民歌创作的艺术传统,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发展 的基础。《诗经》中的篇章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 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以及 当时人民多样的思想感情,都得到了真实生动的反映。
汉赋
两汉时期,大一统帝国君臣追求物质和精神享乐,用文 学来歌舞升平,弘扬国威,于是辞赋应运而生。汉赋经过了 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几个发展阶段,给予魏晋辞赋和唐 宋文赋以直接的印象。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乐 府本是建于西汉武帝时的官方采诗机构,其所采集的民歌即 称为乐府诗。乐府民歌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深刻反 映了两汉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心态、 愿望和要求。其着力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精神和赋、比、 兴各种手法的互补运用,与《诗经》一脉相承,而它长于叙 事铺陈,语言富于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又体 现了诗歌艺术的新发展。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的时代划分
中国古代文学(清朝以前) 中国近代文学(1840—1918) 中国现代文学(1919—1948) 中国当代文学(1949—至今)
I 高峰迭起的中国古代文学
上古神话、诗经、先秦散文、楚 辞、汉赋、建安诗歌、唐诗、宋 词、元曲、明清小说。
上古神话
诗经
先秦散文
楚辞
汉赋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商朝的甲 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不少完整的句子。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 有的长达三、五百字,记录贵族事功、诉讼原委或赏赐情由 等等,记叙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这些可以看作是古代散文 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 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 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 《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 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 墨翟(zhai)、孟轲(ke)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 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汉赋
在汉乐府民歌哺育下,汉代文人五言诗也由酝酿而逐渐 发展成熟。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 熟的标志。这是一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抒发了动 乱社会下层士子的牢骚不平,情调难免感伤。与汉乐府民歌 多为叙事诗不同,《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委婉含蓄,自 然质朴中显出精炼工切,被后人赞誉为“五言之冠冕”。
建安诗歌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获得更加自觉的发展,诗歌、散文、 辞赋、骈(pian)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诗歌的地位仍是最重要的。汉末魏初,“世积乱离,风衰俗 怨”,文人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时期,以曹 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can)等“建 安七子”组成的邺(ye)下文人集团、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局面。 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气”的共同风格,其中以曹植和 王粲的诗歌成就最为杰出。魏晋之交,随着世风变易,阮籍、 嵇(ji)康、左思的作品或沉郁艰深,或风调峻切,或气骨遒上, 在精神上继承了建安文学,推动了诗歌创作的发展。西晋代表 人物陆机、张协、潘岳等人的作品渐多丽辞缛采。东晋玄言诗 泛滥一时,能超拔流俗的大诗人是陶渊明。陶诗多写田园生活, 风格自然冲淡,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其散文和小 赋数量不多,却十分出色。
代表两汉时期散文最高成就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此书以人为经,以事为纬,开创了纪传体这种新的史书体例。 《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和批判精神,向来 为人们称道。从文学角度看,它所塑造的一大批出身不同、 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闪耀着鲜明独特的个性光 彩;刻画人物的高超技巧,谋篇布局的多样和巧妙,语言的 非凡表现力,都对后世叙事散文起到了示范作用。
建安诗歌
唐诗
宋词神话,一个圣贤的世界扑面而来。尽管这 些神话没有十分完整的情节,神话人物也没有系统的神系家 谱,但它们却有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其中尤为显著的是 它的尚德精神。这种尚德精神在与西方神话特别是希腊神话 的比较时,显得更加突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这种尚德精神, 一方面源自于原始神话的内在特质,另一方面则是后代神话 改造者们着墨最多的得意之笔。在西方神话尤其是希腊神话 中,对神的褒贬标准多以智慧、力量为准则,而中国上古神 话对神的褒贬则多以道德为准绳。这种思维方式深深地注入 中国的文化心理之中。几千年来,中国古代神话的这种尚德 精神影响着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品评与现实人物的期望,决定 着社会对人们进行教育的内容与目的,甚至也影响着20世纪 以来中国现代文明的走向。
楚辞
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了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 即楚辞。楚辞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 用语气词“兮”字。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运用楚辞形式创 作了《九歌》和《九章》。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 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诗经》和楚辞,在文 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除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精神和 浪漫色彩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