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非指导教学模式
心理辅导活动课“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及应用(林甲针)
我们就这样“忍受”了九分钟。在分享阶段,陈老 师请了两对同学分享,那位男同学说在很专注地在 对方的眼珠里看到了自己!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 游戏的本意在这里,我怎么就做不到。反省着自己, 不够自信,过于受外界因素影响,心不够静,不够 专注。虽然没有达到这个游戏的本意,但从中我更 加了解了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也算有收获。
通过什么渠道使学生获得成长? 同伴的反馈 教师的建议 自己的领悟
二、课例
《花开应有时……》《一网情深》《生命总 是美丽的》
整节课堂笔者用了“不明确的指导”的教学 模式。不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就是让学生 在同学的反馈中、自己感悟中明白了自己行 走的方向,辅导者的话只是一种建议而不是 必须,辅导者只是团体中的首席。
心理辅导活动课“非指导性教学” 模式及应用
林甲针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辅导活动课实践中 都会说辅导者要保持价值观的中立。但对于为什么 要价值观中立,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教学模式是 什么,价值中立的度如何把握等方面考虑的不是很 多。
现就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最常用的“非指导性教学” 模式和我对这种模式的理解与大家分享一下。
比如上《情绪万花筒》。
师:如何消除不良情绪时?
生:可以打同学,吃摇头丸。
这个学生的观点存在明显的错误,如果不 进行价值干预的话,会给其他同学带来负 面影响。
师:认为这样做好吗?有更好的办法吗?
生1.同学的这种观点是明显错误的,打同 学和吃摇头丸是严重伤害了自己和他人的 行为,任何人都不能触碰的。
谢谢大家!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教师招聘考试考点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人本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提出者是罗杰斯。
罗杰斯主张用“学习的促进者”代替“教师”这个称谓。
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
一、非指导性教学的历史背景: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充足的物质资源,但是人们在物质充足的同时伴随而产生的,是对精神需求的供应不足。
而另一方面,在当时的西方社会要素主义盛行,要素主义是出于国家民族的角度,过分强调上下级的师生关系,阻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忽视了学生自身的需求。
在这两种社会背景之下,具有浓重人本化、理想化色彩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1952年罗杰斯在哈佛大学演习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张,传播到欧洲后被称为“非指导性教学”。
二、非指导性教学的思想:首先,“非指导”的含义在此稍作解释,它是相对于“直接的指导”而言的,并非是指教师不给予指导,而是强调一种间接性的、非命令性的。
也就是说这种指导并不是对于学生直接下命令,不是教学生怎么学,而是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怎么学。
在教学中,教师只是顾问,扮演着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应学生的要求参加讨论,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向导,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非操作。
其次,非指导性教学具有如下特点:重视课堂气氛,把气氛看成是比技能更重要的教学因素;围绕着发展学生个人或者小组的目标而进行,教学总是以“我们今天希望讨论什么或者做什么”这一类问题为开端;教师发挥促进者作用,放弃传统教育中替代学生思考的指导,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课堂气氛: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心理气氛是比教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教学因素,他认为只有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人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
他主张教学形成一种具有真实、接受和理解特征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自由表述、自由参与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存在。
因此提出三条准则:(1)真诚:真诚地对待学生,去掉一切伪装面具;(2)接受,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对学生体现自身价值的思想和感情给予认可,相信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3)同理心,理解并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给予关爱与热情,使学生有安全感。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3、提出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罗杰斯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抱有以下几 种情感态度: 真诚 接受 理解
四、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特点
1、非指导性教学要创造一种接 受的气氛 2、非指导性教学强调指导的间接 性 3、非指导性教学能较好地实现师 生关系的统一
五、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对我们的 启示
1、转变教师角色,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 理论知识,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的任务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和 谐课堂 3、重视学生的自身经验
一、“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产生的背 景
196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 家罗杰斯认为:当代世界是 一个加速变化、充满矛盾和 危机四伏的社会,能否适应 变化,解决矛盾,克服危机, 关键不在于掌握知识和经验 的多少,而是在于能够适应 变化,知道如何学习。因此, 他独辟蹊径,在学派林立的 教学理论界推出一种称为 “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
2、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罗杰斯主张,废除教师中心,提倡学生中心;学 生中心的关键,在于使学习具有个人意义。 人人都有学习的动力,都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 之所以不能这样,是因为受到了学校的束缚。教学 就是要把学生解放出来,推动他(她)个性的充分舒 展,以达到人人自我确定,而充分唤发其创造力的 目的。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由学生自己决 定怎样学。在学习中,教师只是顾问、参与者,就 是以学生为中心。
三、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主要 观点
1、批判了传统教学的弊端
他描绘了传统教学的几种主要特征:教师是知识的 拥心地位;教师和 学生互不信任,学生处于恐怖状态,并随年级剧增; 民主遭到践踏,学生无权选择课程,教师无权选择 领导,因而言行不一;好奇心受限制,甚至受窒息, 其程度随年级剧增。
二、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内涵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美)卡尔·罗杰斯产生时间:1960年,他把自己长期在心理治疗上所积累的经验,推广和应用到教学领域。
理论要点:1.“非指导性”教学的特征及原则:(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的自身成长,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
不是直接教授他人,而只能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地开展。
如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澄清问题、帮助组织已被学生认可的经验。
但要节制自己的发言。
(2)情调情感因素,具有真诚、理解、接受的气氛。
不掩饰,坦诚公开。
(3)学生是以维持自己的构造或是强化自己的构造心理来学习的,因此要注意以“同化”来影响学习过程。
(4)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互相接触。
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决定怎样学。
教师已不是指导者,而是顾问。
学习的促进者: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含教师本身,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
2.教学模式:(1)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气氛。
(2)开放性探索,学生不受束缚,毫无顾忌地发表观点,教师只应学生要求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看法,不对学生观点作任何评论。
(3)个人或小组鉴别。
教师提供资源,对探索结果进行反思和讨论。
可能没有结论,这并不重要,因为探索的过程已经存在了,学生已经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了。
如果学生希望教师讲授,可针对讨论内容进行讲授,但不作结论和总结性发言。
3.备注(1)气氛--强调学习过程中个体自我实现的心路历程。
良好的心理气氛看作比教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教学因素,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气氛、培养具有洞察力、创造性、建设性、选择性的人。
气氛要真诚、理解、接受、不掩饰、坦诚公开,学生才能把自己的想法公开,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实现。
(2)开放性探索--不能把教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占有的时间,强加在学生身上。
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形成学习目标。
“希望讨论什么?”或“做什么?”个人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形成全体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学习目标。
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非指导性教学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界罗杰斯(C.R.Rogers)主张的一种教学理论与方式。
由于罗杰斯曾运用这种理论与方式进行成人学习与培训,故也可用于教师的校本学习与培训。
罗杰斯认为,教育不按照预定的程序、利用外部的要求来进行,不能"指导"学生如何去想,如何去做,而必须顺从学生内心的自然规则。
因此,教育必然是"非指导"的。
罗杰斯在非指导教学的理论中,强调经验学习,要求把学生的经验摆在教学活动的核心。
教什么、怎么教不是由教师决定而是由学生来决定。
这样,教师不是指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八个原则:1.促进者与学生一起学习。
2.促进者提供的是"学习资源"。
3.让学生独自或合作计划自己的学习。
4.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真实、互信的心理氛围。
5.怎样学而不是学到什么是学习的重点。
6.学生自我训练而不是外部指导的训练。
8.学生自己评价自我的学习。
9.更快更深刻的学习。
非指导性教学的步骤很简单。
第一,教师提供学习资料;第二,学习者平等的对学习资料的学习发表意见。
教师在这种讨论中也是以学习者的身份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与经验。
罗杰斯的这种非指导性教学,非常像讨论性教学。
不过,这样的培训在校本学习与培训中显得非常困难。
但它体现的思想却是值得注意的。
非指导性教学的五大教学原则罗杰斯说:“教师应把学生的感情和问题所在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自己的发言要有所节制”。
他举了五个原则:1、“我们不能直接地教授他人;我们只能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地展开”。
古谚说“可以牵马河边,但不能按马饮水”。
罗杰斯说,这个道理是谁都懂得的。
尽管如此,他说:“在实践中,教师大抵都是无视这个基本假说”。
就是说,许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念念不忘的是自己应当教的东西;能够收集哪些基本素材,可以避免哪些重复。
对哪一年级在什么时候施教为宜,这一类问题萦绕心中。
论述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论述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
他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力,引导他们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而非传统的权威者。
其次,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注重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他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信任、尊重的关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情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成长。
此外,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他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探究和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的自我探索和建构成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最后,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强调教师的倾听和反思。
他认为,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情感和需求,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只有不断倾听和反思,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性和自我发展、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师的倾听和反思。
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释义及启示
意义学习”,帮助他们探索生活、完成学业,促进其个性的 神,拥有能接纳万物的包容性态度。 第三,要有建设性。 学
发展和自我的实现。
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一、“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释义
第四,要有选择性。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天赋,充分挖掘
“非指导”是从英文 non-directive 一词翻译而来,它 自身潜能,使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并在学习过程
是对 directive 的否定,是指尽可能少地使用直接告诉、简 中不断悦纳和完善自己。
单命令、详细指示等形式,而更多地运用间接的、不含有
(二)教学实施过程:教师的“非指导性教学”
命令式的、带有启发意义的形式组织教学。 这里需要指出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
的是,罗杰斯所谓的“非指导”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四)注重学生自我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精神上的“扶志”,品行上的“扶德”,心理上的“扶健”。
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对学生能力的重视、创造力的
其三,教师要将关怀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在实际 培养,始终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 但与马斯洛
教学中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师不仅要不断提 的个人实现理论不同, 罗杰斯持有一种自然主义倾向的
互动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教师课前的精心设 实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在教学评
计,还需要课堂中积极的师生互动,以及课下有效的教学 价上,实现由“教师评价”向“综合测评”转变,尽可能少地
评价与反馈。 为此,罗杰斯细化了教学过程,将“非指导性 使用量化、标准的试卷,注重对学生动态、全面的个性发
罗杰斯对“自我”有着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了独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对国际汉语教育的启示[论文]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对国际汉语教育的启示摘要: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提倡转变教师角色,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对于国际汉语教育很有启发。
非指导不等于不指导,而是讲求艺术的新型指导。
教师应坚持真诚、尊重、理解三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实现个人发展。
关键词:非指导性教学;国际汉语教育;教师角色上世纪6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r.rogers 1902-1987)创造性地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这套理论以“停止教授、开始出击”为口号,独辟蹊径、别具一格,有着相当浓厚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
一、“非指导性”的含义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在英语中是nondirective,前缀non-表示“非”,与表示完全否定的其他前缀不尽相同。
directive的含义是指导、指示、详细说明、命令等,nondirective相对directive 而言,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暗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
“非指导”是罗杰斯用来表示与直接告诉、简单命令、详细指示等传统“指导”思想和方法相区别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指导的艺术。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观念中的教师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威权形象:教师是耳提面命的长者,是发号施令的上司。
罗杰斯对此强烈抨击,他竭力反对教师以“教导者”“训练者”的面孔出现,而力主用“faci1itator”(辅导者、方便学习的人)称谓“教师”。
罗杰斯形象地将教师扮演的角色比喻为“音叉”,意指应学生之呼声而共鸣。
教师不再起到组织、训导、批示和评价的作用,只以平等的姿态,以学习活动咨询者、合作者,学生情感接受者、反应者的身份,作为普通一员融入学生之中。
国际汉语教师向外国留学生讲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由于母语天然优势,容易逐渐演变为“一言堂”。
与其他学科不同,实现无差别无障碍的沟通与交流本身即语言教学的目的所在,那些试图使学生熟练掌握某些艰深复杂的理论体系或枯燥繁冗的条文规则的做法实属本末倒置。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化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式样”。
“教学模式”一词首先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B.Joyce &M.Weil)在其1972 年出版的《教学模式》一书提出的。
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能用于构成课程和课业, 选择教材, 提示教师在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一种计划或范型。
”此后, 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大量涌现, 对教学模式的界定众说纷纭。
一般而言, 教学模式是以一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为保持某种教学的相对稳定而制定的具体教学活动的结构。
它既是教学基础理论的具体化, 又是具体经验的概括化, 对于教学研究和实践都有巨大的作用。
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一)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内涵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C.R.Rogers) 把他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运用于教学中,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其特点是教师通过与学生间的非指导性谈话, 帮助学生创设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处理学习和生活。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强调个体形成独特自我的历程, 尤其重视情绪生活。
这种模式认为, 教育是要帮助个人发展自我与环境的关系,形成自我的独特看法, 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及提高更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
学习环境应该鼓励学生而不是控制学生, 教学旨在发展个人人格与长期的学习方式, 而不是仅仅只为短期教学目标。
因此, 教学应更注重如何增进学习。
整个教学, 教师要从学生的观点里了解其世界, 要形成移情沟通的气氛, 以培养与发展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导向。
( 二)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 来源于“非指导性”的心理咨询理论。
从哲学观来看, 是一种典型的内因论即“自我论”。
从学习观看,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传统的“无意义的学习”, 倡导“有意义的学习”, 认为教育的目标、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已阅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简述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又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它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人人都有学习动力,都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帮助学生探索生活、学业的促进者;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不仅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产生了影响,而且包括对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也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背景及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人物:(美)卡尔.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其思想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在“人类价值新知识”研讨会上发表了关于人的需要层次说。
60年代初他和一些志同道合者发起成立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
1967年他本人担任了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此后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言人”就是罗杰斯。
注重情感交往,体现自我实现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人本主义学派教学论的思想特征,也是与其他教学论流派区别的分水岭。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要点1.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涵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其“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有四个显著特征:有洞察力、有创造性、有建设性、有选择性。
这样,人就应按照他个人的兴趣、爱好、经验去塑造自己,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些观点都反映在罗杰斯的教学观中。
基于对“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的特征的理解,罗杰斯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指出。
“非指导性”有四个基本特征:它极大地依赖于个体自身的成长,有助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更多的强调感情因素,而不仅仅依靠理智因素去工作;更多的强调此时此刻的情景,而不是个体的过去;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相互接触。
于是,罗杰斯也把心理咨询中的“非指导性”方法移植到课堂教学中。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20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将其心理治疗观推广到教育中,形成的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一种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与学生间的非指导性谈话,帮助学生创设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
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一个促进者的角色,他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个人系,并隐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这一模式成功的标志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且能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因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成功取决于师生坦率地共享某些观念和相互之间真诚交流思想的意愿。
一、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步骤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可分为五个阶段。
1、确定辅助情境阶段.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
咨询教师事先要组织好若干话语,以限定学生表达情感的范围,明确交谈中对共同关注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的目标。
这一阶段一般在师生交谈中进行.2、探索问题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要在鼓励学生表达消极和积极的情感的基础上,澄清和明辨学生的情感。
3、发展学生洞察力阶段。
由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使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发展。
4、规划和决策阶段.学生对有关问题作出计划和决策。
教师在此阶段要引导学生作出与自己的期望相一致的决策,并引导学生开始积极的行动。
5、整合阶段.即学生汇报他采取的行动,进一步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规划日益完善的积极的行动。
上述五个阶段相互衔接,构成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全程。
这五个阶段可能发生在一次交谈或一系列的交谈之中。
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特点1、非指导性教学以师生间的非指导性交谈为核心.非指导性交谈是指教师摒弃了传统教师专制者和决策者的角色,而以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建议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并为学生实施教师的建议提供心理帮助.2、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非指导性教学的各个阶段,都是从学生的情绪体验出发进行工作,该教学模式以学生自己作出学习行动计划、反思自己的计划、完善自己的计划,并取得积极行动为终结,整个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主体的中心地位。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他是20世纪最卓越的,最有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之一."罗杰斯心理治疗"又称"非指导性治疗","以人为中心治疗"或"来访者中心治疗"。
马斯洛去世之后,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言人。
罗杰斯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人格的自我理论的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疗法的创立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倡导。
罗杰斯倡导“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其含义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
“非指导”是罗杰斯用来表示与传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相区别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指导的艺术。
“非指导性”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
其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达到更大程度的个人的统合、有效性和现实的自我鉴定。
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以利于激发、考核和评价种种新出现的知觉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以便能有效地指导他们自己的教育决策。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
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师生坦率地共享某些观念和具有相互之间真诚交流思想的愿望。
罗杰斯相信,积极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成长,所以教学应以人际关系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思想过程或其他理智来源为基础。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原则首先是要建立无条件关怀的真诚人际关系。
罗杰斯说:“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
”他还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三种品质:(1)真实;(2)接受;(3)理解。
“真实”,是指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要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向学生敞开,这样才会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思考题; 1、简述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产生的理论 基础。 2、结合罗杰斯关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条件,谈 谈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3、述评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2、思想来源于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以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对“以患者为中
心” 的模拟,但教学与治疗,学生与患者,教师 与治疗者之间存在怎样的相关性,能否简单 地加以类比或推理。
3、非指导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 学中存在浪费时间、教师教学的难度过大、 教材难以有效掌握的缺点。
结语 非指导性教学上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 式或方法。在具体的条件下,它可以是各式 各样,千姿百态的。它体现的是一种教学的 理念与追求,是一种超越必然走向自由的教 学境界。
3、主张“以人为本”,让学校成为学生实现 生
命价值的地方; 4、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潜能, 使其在主动的参与中享受到自身价值实现的 快乐;
5、强调师生的情感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主 张努力形成一种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特征 的课堂心理气氛。
(二)缺点
1、表述的教学目标的关键概念,如个人潜力、 人性向善、自我实现等缺乏严格的科学实 证,往往具有较大的经验性、随意性和盲目 性。
2、教学过程:强调非指导性 ——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师起促进者的作用,教师通过与学生 建立起融洽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 ——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通常包 括一下五个阶段:
——确定帮助的情景。教师要建立一种有利 于学生接受的气氛或问题情景,鼓励学生自 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探索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澄清和评估学生的问题或感受。
(1)真诚 ——所谓真诚,就是教师要与学生坦诚
相见,既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不粉饰自己 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感到亲切 可信,消除防御心理。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第一篇: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他是20世纪最卓越的,最有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之一.“罗杰斯心理治疗”又称“非指导性治疗”,“以人为中心治疗”或“来访者中心治疗”。
马斯洛去世之后,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言人。
罗杰斯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人格的自我理论的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疗法的创立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倡导。
罗杰斯倡导“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其含义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
“非指导”是罗杰斯用来表示与传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相区别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指导的艺术。
“非指导性”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
其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达到更大程度的个人的统合、有效性和现实的自我鉴定。
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以利于激发、考核和评价种种新出现的知觉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以便能有效地指导他们自己的教育决策。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
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师生坦率地共享某些观念和具有相互之间真诚交流思想的愿望。
罗杰斯相信,积极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成长,所以教学应以人际关系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思想过程或其他理智来源为基础。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原则首先是要建立无条件关怀的真诚人际关系。
罗杰斯说:“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
”他还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三种品质:(1)真实;(2)接受;(3)理解。
“真实”,是指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要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向学生敞开,这样才会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20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将其心理治疗观推广到教育中,形成的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一种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与学生间的非指导性谈话,帮助学生创设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
在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一个促进者的角色,他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个人关系,并隐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这一模式成功的标志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且能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因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成功取决于师生坦率地共享某些观念和相互之间真诚交流思想的意愿。
一、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步骤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可分为五个阶段。
1、确定辅助情境阶段。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
咨询教师事先要组织好若干话语,以限定学生表达情感的范围,明确交谈中对共同关注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的目标。
这一阶段一般在师生交谈中进行。
2、探索问题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要在鼓励学生表达消极和积极的情感的基础上,澄清和明辨学生的情感。
3、发展学生洞察力阶段。
由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使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发展。
4、规划和决策阶段。
学生对有关问题作出计划和决策。
教师在此阶段要引导学生作出与自己的期望相一致的决策,并引导学生开始积极的行动。
5、整合阶段。
即学生汇报他采取的行动,进一步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规划日益完善的积极的行动。
上述五个阶段相互衔接,构成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全程。
这五个阶段可能发生在一次交谈或一系列的交谈之中。
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特点1、非指导性教学以师生间的非指导性交谈为核心。
非指导性交谈是指教师摒弃了传统教师专制者和决策者的角色,而以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建议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并为学生实施教师的建议提供心理帮助。
2、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非指导性教学的各个阶段,都是从学生的情绪体验出发进行工作,该教学模式以学生自己作出学习行动计划、反思自己的计划、完善自己的计划,并取得积极行动为终结,整个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主体的中心地位。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已阅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简述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又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它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强调人人都有学习动力,都能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帮助学生探索生活、学业的促进者;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不仅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产生了影响,而且包括对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也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背景及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人物:(美)卡尔.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其思想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在“人类价值新知识”研讨会上发表了关于人的需要层次说。
60年代初他和一些志同道合者发起成立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
1967年他本人担任了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此后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言人”就是罗杰斯。
注重情感交往,体现自我实现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人本主义学派教学论的思想特征,也是与其他教学论流派区别的分水岭。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要点1.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涵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其“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有四个显著特征:有洞察力、有创造性、有建设性、有选择性。
这样,人就应按照他个人的兴趣、爱好、经验去塑造自己,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些观点都反映在罗杰斯的教学观中。
基于对“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的特征的理解,罗杰斯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指出。
“非指导性”有四个基本特征:它极大地依赖于个体自身的成长,有助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更多的强调感情因素,而不仅仅依靠理智因素去工作;更多的强调此时此刻的情景,而不是个体的过去;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相互接触。
于是,罗杰斯也把心理咨询中的“非指导性”方法移植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之罗杰斯
【人物简介】罗杰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主要著作】《患者中心疗法》《论人的成长》【主要理论】1.罗杰斯的人本学习理论(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①对学习的分类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罗杰斯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无意义学习指学习没有个人意义的材料,类似于心理学上无意义音节,不涉及感情和个人意义,仅仅涉及经验累积与知识增长,与完整的人(具有情感和理智的人)无关,学得吃力,而且容易遗忘。
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使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学习。
②有意义学习的四要素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既包括认知参与,也包括情感参与;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及个性等发生变化;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即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和自己学到了什么。
(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①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与“催化剂”。
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②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确定帮助的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计划和抉择;整合。
③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氛围。
促进学生的心理气氛因素包括:真实或真诚;尊重、关注和接纳;移情性理解。
(3)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罗杰斯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情感和认知。
教育就是促进这两方面同时发展,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人”。
在具体教学目标上,罗杰斯重过程轻内容,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杰斯-非指导教学模式
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理论这部分内容一直是很多考生备考的难题。
很多考生在做题时经常能够遇到非指导教学模式相关的题目,大多数人都了解非指导教学是由罗杰斯提出的,但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了解非指导教学模式的操作及其特点,在此中公讲师将为您具体介绍。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罗杰斯根据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治疗中发现,“以病人为中心”心理治疗模式通过无条件的相信病人尊重病人,并且引导病人通过自己的方式逐步改善心理状态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此基础上,罗杰斯认为在教学中传统的方式只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不注重情感的培养,只能培养出“颈部以上”学习的人,而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效果。
因此,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标应该以人性为出发点,主张培养既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又能够知道如何学习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人并且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知情统一。
所以他将心理咨询的理论运用到教学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论的观点。
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实现”看成教学的根本要求,在教师所能创造和谐、融洽、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能够感到安全与自信,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
这也是非指导教学的主要思想。
非指导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师生谈话的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指扮演“助产士”的作用,通过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隐性的指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积极行动,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
非指导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师生是否能够郯城的共享自己的想法,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而成功的标志学生是否能够喜欢承担学习责任,并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做法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1、创设辅助情境阶段。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
比如,教师提出学习效率低的问题。
在交谈时,教师创造一个融洽的交谈氛围,让学生能在交谈中放松下来并且能够敢于与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跟学生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与学生达成一致。
2、探索问题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要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消极和积极的情感,并澄清和明辨学生的情感。
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对学习的情感,当学生出现自相矛盾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
3、发展学生洞察力阶段。
师生针对于刚刚提出的探索性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提供各种资源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发展学生的洞察力。
4、规划和决策阶段。
教师在要引导学生作出与自己的期望相一致的决策和计划,并引导学生开始积极的行动实施计划。
5、整合阶段。
学生向教师汇报其实施的行动,进一步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计划并积极的行动。
以上五个过程是非指导教学模式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通过师生之间共享观念,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总结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所以非指导教学模式对于当今我国教育有很重要的实践价值。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中公青海教师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