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常见给药错误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住院患者常见给药错误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住院患者常见给药错误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住院患者常见给药错误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37起住院患者给药错误的发生,提高护士给药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调查某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37起给药错误发生事件,根据发生的类型、班次及发生原因分类设计表格。结果 37起给药错误中以护士在执行环节及配药环节中错误发生率较高,与护士工作量较大,护士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欠缺,护理流程不完善,护士未认真落实给药流程有关。结论通过弹性排班增加人力,关键时间、关键环节加强管理,加强培训监督,提高护士责任心及风险意识,认真落实查对制度,提高给药的准确性及及时性。

【关键词】给药错误;护理安全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调查某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37起给药错误发生事件,其中1起定性为护理缺点,34起定性为一般护理差错,2起定性为严重护理差错,其中35例未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2起严重护理差错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经治疗后恢复正常。

12 方法通过多种形式采取护理不良事件无惩罚上报,报告表制定内容包括科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事情及经过,病区讨论分析及处理意见、科室讨论分析及处理,护理部不良事件鉴定小组意见等。发生差错及时上报,差错的定性标准按照《洛阳市护理不良事件定性标

准及处理程序》,通过病区、科、护理部三级管理认定。

2 结果

药房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药房差错原因及防范措施 近年来,医疗纠纷在不断增加,赔偿金额在不断上升。这一方面说明群众的法制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医院药房工作人员如何避免与己有关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值得每一位药剂人员共同研讨的大问题。 药房发生差错,从表现形式看有轻有重,轻的不易觉察,如把多酶片错发成酵母片;重则可引起病人死亡,如把氯化钾针错当成外观相似的碳酸氢钠针发出。药房差错的最终结果一是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延误治疗;二是有损病人对医院的信任感,影响医院和医护人员声誉,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作为药房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出现药品差错的危害性,提高遵守岗位职责的自觉性,树立对病人高度负责的责任心,逐步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这样在药房调剂工作中才能少出错、不出错。 本人结合自己二十多年来从事医院药房调剂和药房管理的工作实际,认为引起药房差错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脱岗 尤其是中午、晚上一个人单独值班时,假若来了急诊病人,急需抢救药品,这时找不到药房值班人员,肯定耽误抢救,所以,脱岗毫无疑问会造成责任事故。 对策:值班人员一定要坚守工作岗位;接班前吃饭,接班后不得私自外出吃饭;值班时不得外出办私事。上厕所或者是到药库领取药品(应当是正常上班时间准备好各种药品,不应当一人单独值班时间去领取药品)那几分钟,也应与有关人员或急诊室医生打招呼。 值班人员心情不好或疲劳 当值班人员心情不好,如和家人、邻居生气或家中有病人,或亲人过世,思想过度悲伤,这些都有可能会给病人拿错药。疲劳情况主要发生在科室有人请假,其他人员连续几天值班,休息不好,或下班后家中有私事影响了休息和睡眠,上班时迷迷瞪瞪,这时极易发错药物。 对策:一是心情不好时不要值守发药窗口,必要时可调班休息;二是下班后注意休息。有些人下班后打牌、打麻将玩通宵,第二天再上班,就可能会发生差错。当晚上要值夜班时,下午最好休息1~2小时,以保持晚上有充沛的精力。 上班时间会客 一边发药,一边和朋友、熟人闲聊,三心二意,这也是导致发错药物的常见原因。 对策:严格劳动纪律,上班时间不会客,非药房工作人员严禁到药房闲聊。 看电脑发药 目前不少医院药房采用电脑管理,其软件各有不同。一般情况是药房人员看方输入,电脑自动划价。发药时一般先从电脑调出处方核对一下,然后按方发药。但有个别司药人员可能不仔细核对处方而凭电脑发药,如果输入时一旦有误,必然导致发药错误。 对策:从电脑调出核对处方以后,发药时仍然要严格按处方上书写的,一样一样调剂。这样做即便是输入有误,但最终不至于发药错误。只凭电脑或凭记忆发药必须杜绝。 医生书写潦草 外行人常把医生的处方称之为“天书”,说明目前普遍存在医生处方书写不规范的问题。但作为药房工作人员必须对医生处方准确无误地识别,绝对不能凭推敲判断调剂处方。前几年河南省登封市发生一起药店工作人员“车马不分,致人死命”事件,就是医生处方书写不规范,调剂人员错把“车前子”当“马前子”发出,结果造成病人服药后死亡。另外,有部分医生开方用不规范英文缩写或自编代码,这也给药房调剂增加了难度。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给药错误事件分析 一、给药错误上报情况 2016年第一季度共上报给药错误不良事件9例,其中一月份3例,二月份4例,三月份2例。 二、给药错误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2016年第一季度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基本情况 班次:白班发生率高于夜班

时段:工作日发生率高于周末 发现时机:用药中高于用药后

三、给药错误事件引起的不良后果 从给药错误引起的后果来看,用错药物以后患者基本没有明显症状。责任人发现给错药物后能够及时停药、换药或遵医嘱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给错药物事件没有对原患疾病造成大的影响,没有引起患者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也没有引起严重后遗症,具体见表2。 表2 2016年第一季度给药错误事件引起的不良后果统计

四、给药错误原因分析 在质控中心设计不良事件上报信息时,应用系统分析法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为患者、护士、环境设备、管理四大因素,在给错药物一般情况统计中,患者基本都是清醒、合作病人,不是造成给药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原因分析重点放在护士、管理、环境及硬件因素几个方面。 (一)护士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及硬件因素总体比较(见下图) 图给错药物中护士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及硬件因素总体比较(二)护士因素分析 在上报信息中,与发生给药错误相关的护士因素占主要比例,且护士因素涉及到的分支因素较多,各分支因素之间有并列存在的现象,因此各分支因素统计总数为20人次,其中给错药物相关的护士因素中给药环节核对缺失/错误是重点因素(见下图)。 图1 给错药物护士因素分析

(三)环境及硬件因素、管理因素(见表3) 表3 给药错误发生原因中环境及硬件因素、管理因素统计 五、结论 1.从给药错误发生基本情况来看,错误发生主要集中在病房,白班高于夜班,工作日高于周末及节假日。因病房是护士给药集中地点,工作日是给药的集中时间,白班特别是上午为给药的集中时段,此时液体种类多,配置复杂,如果治疗室有多人配液,环境比较嘈杂,容易分散配液护士的注意力,不能专注执行查对流程,因此发生配液错误几率更高。 2.目前护理人员的缺编也是导致护士忙于完成任务、忽视关键环节核对的因素之一。部分医院在治疗量大的时间,只有一名治疗护士负责配置整个病区的液体,这种长期的重复性配液使得护士出现思维定势,操作时处于无意注意状态,虽然核对了但是发现不了问题。因此在大量输液时,护理管理人员还应针对给错药物“好发时段”加强特殊时间段和薄弱时间段的护理力量,以降低护理风险。 3.从给药错误发生时机来看,备药(摆药、配药)过程发生给药错误的比例最高,可能与护士在摆药、摆液时未执行双人核对有关,因此给药错误的降低关键还在准备环节的预防措施。 4.与给药过程中,给药环节核对缺失/错误占主要比例。一些护士未按“患

用药错误的应急预案

附件2 用药错误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用药,静脉用药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2、报告医生,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轻由于给药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配合医生抢救。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口服者清除胃内容物。 4、作好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用错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途径、反应时间、不良反应的症状、体征及处理经过。 5、作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抚工作。护士在处理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恐惧、不安情绪,已取得患者的合作。 6、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部。24-48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 7、 妥善保管发生用药错误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药品、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保留输液器和药物送检,以备鉴定。 8、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药物、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二)处理程序:

(三)用药错误的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在执行给药时,必须按照书面医嘱执行(除抢救病人外),有疑问的医嘱,须向有关医生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加强医护之间沟通。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药物质量、用药剂量、浓度准确无误。 4、做过敏试验或注射过敏药物前必须询问过敏史,备肾上腺素一支,注射器一付。 5、对病人提出的疑问,应及时查清,确认无误后向病人解释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6、保证药物的正确使用。①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②输注速度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品种性质调节。对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等病人应控制滴速,重点关注高危药品的输入速度。 ③正确的用药时间及顺序:一般情况下,依据病人病情的缓急或病情变化、药物的药理性质、药物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安排输液顺序,在规定时间给药。 7、主要观察用药后反应及病情变化,注重病人主述 8、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特别是对转院、转科、手术回室的病人所带来的药物一定要认真交接,以防用药遗漏、用药重复等现象发生。 9、重点人群的管理 实习生、新护士工作经验少、情绪不稳定、责任心不强,要特别关注,排班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实习护士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操作。

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及对策

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2-11-15T11:22:27.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6期供稿作者:繆云红[导读] 为避免医患纠纷发生,同时避免医院人力物力的浪费,现就常见的退药原因做分析总结,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繆云红(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医院病区药房 226041)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药品的质量关系到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第28 条规定: “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除医方责任外,不得退换”[1]。但在基层医院,退药现象时有发生,为避免医患纠纷发生,同时避免医院人力物力的浪费,现就常见的退药原因做分析总结,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收集2010年1月-12月病区药房退药106人次,基本每周都有退药发生,表明退药情况很普遍[2],应引起重视。 1.2 对退药处方进行分类统计整理 2 结果 106张退药处方分类统计 3 原因分析 3.1 由医生的原因导致退药处方40张,占退药总数的37.7%,说明医生是造成退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构成因素有:a与患者沟通不良;未询问过敏史、未考虑患者经济因素、患者需转科转院;b 医嘱录入错误—注射剂误录为片剂、病人出院忘记停医嘱;c因病情变化需更改用药。 3.2 由护士的原因导致的退药处方23张,占退药的21.7%,亦是主要退药原因之一,常见原因主要为医用软件操作不熟练、误操作造成。 3.3 患者因素导致的退药占13.2%的比例,常见原因为治疗依从性差,对昂贵自费药物不接受,自动出院,个别患者迟发过敏造成的退药;还有病人认为病区药房的药品价格比外面药房高出许多,不合算或者认为医生开药量较多,转而向药店购买或者放弃使用。 3.4 其他因素药师发出有质量问题药物;个别的错发药物;药物不良反应—抗生素和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3];未及时补充库存;电脑系统错误;药物更换剂型批号等。 4 退药的危害 退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为:a.药品可能被污染,无法保证其退回药品的质量,因有些药品未按要求贮存。例生物制品需低温保存,应放冰箱冷藏,一般药品也应放在干燥、通风处,温度不宜过高。b.退药发生于医生、护士、药房、收费处之间,影响正常工作,易产生纠纷、引发抱怨。c.药师处理大量退药,浪费药师资源。 5 应对策略 5.1 增强责任心,提高医护人员服务理念,提高医生诊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熟悉剂量规格、不良反应和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做到合理用药,规范行医,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须疗程”的用药原则。建议医生开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过敏史,根据病情选用适当药物,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对老幼患者、肝肾功能不良者慎重选药.护士严格执行核心制度,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查对医嘱,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微机操作时要严谨认真, 避免操作失误。这样把医、护、药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将会大大减低退药现象的发生。 同时加强医生职业道德的医德教育医生要有仁爱之心,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真正为患者着想,不为个人利益所为,医院定期开展问卷或“暗访式”调查住院患者对医生用药满意度,避免大处方,人情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药师还应积极开展药学服务,主动与临床科室保持良好沟通与互动,向医师提供相关的药物情报,介绍新药的适应症、不良反应,以供医师诊疗时借鉴。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消除患者的顾虑,以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感和依从性。 5.2建立完善的退药制度我院有严格退药制度,原则上不许退药,每张退药处方必须写明退药原因,护士与药师执行退药时核准药品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后方可以退药。由护士长、药房主任共同签字负责。冷藏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生物制品、拆零包装口服药品均不得退药。 6 小结 退药处方涉及到医师、护士、患者、药师及其他多个方面,为妥善解决退药问题,应多方查找原因并分析处理,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灌输给每位医务人员,维护患者权益,使患者的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构建和谐医患、医护、护患关系,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关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S].2002. [2] 帅瑗,张晓乐,李美英.北京15家医疗机构退药问题调查与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7,5(5):49. [3] 任粉玲,王会明.药房退药现象与解决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 2): 174.

护理临床用药错误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护理临床用药错误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从2017年下半年全院护理安全反馈可见:跌倒坠床共21例;意外事件7例;导管脱落13例;用药错误14例;投诉4例。其中,跌倒坠床、导管脱落及用药错误发生频率均较高。因近期科室已对跌倒坠床不良事件进行过集中讨论,故不在此重复。现就用药错误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及改进,个人见解如下。 我们在平常工作中经常在讲“安全用药”。何为安全用药?简单点讲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药物(包括药名和浓度),用正确的方法用在正确的患者身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用药?那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对:床号、姓名、药名和有效期、剂量、浓度、用法、时间。细看14例用药错误的案例可见,虽然患病个体不同,但无非都是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或是将药物用给了错误的病人,或是用药的时间或方法有误。三查七对中的任何一项有遗漏,都有可能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反而言之,如果每个人在每一个环节都能认真反复核对,就会及时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那么,除了更加严格的执行查对制度以外,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尽量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真正做到安全用药呢?个人思考如下:

1、仔细核对患者身份,认真落实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自患者一入院起就立即协助患者佩戴腕带,并告知患者使用腕带的目的及必要性。在治疗及操作中至少使用2种及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仅以患者床号或姓名甚至凭个人印象来认定患者身份,导致用药错误的发生。或是患者使用的腕带形同虚设,部分患者不明白为何使用腕带,擅自去除腕带的现象时有发生。 2、药品管理。 1】、治疗室药品应规范放置。口服、注射、检查用药、高危药品均定点、规范放置。 2】外包装或药名相似的不同药物以及同一种药物有多重规格的一定要分别放置,以免混淆。 3】患者个人的药物要单独存放,并注明床号姓名。 4】所有药品按照有效期时限存放使用,遵循左进右出、前进后出的原则。 5】特殊药物,如需避光、冷藏的药物需按要求保存。 3、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提高风险意识。护理人员 在工作中要掌握科室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药物名称(包括商品名和化学名)、剂量、用法、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等。并能在出现不良反应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后果。在日常繁忙的

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及干预

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及干预 发表时间:2014-01-14T11:49:30.9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作者:张妙英[导读] 药品也是一种商品,但其具有特殊性[1],药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用药者的健康和生命。 张妙英 (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 355000) 【摘要】目的:对医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进行分析,给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住院药房被退回的4325张药单的金额、原因、品种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发现,退药的品种以注射液居多,主要以头孢替安注射液、注射用拉氧头孢钠以及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为主;退药原因主要有患者出院(17.3%)、患者拒用(31.2%)、医嘱错误(13.6%)以及患者转科、患者死亡等。退药频次主 要为普外科、综内科以及儿科;退药金额较大,平均每月24.7万,其中以八、九月份最高。结论:我院住院药房腿要数量大、品种多,每个科室都有发生,鉴于此,医院对退药的管理力度要加强,以对病人的用药安全和有效进行保证。【关键词】住院药房退药干预【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368-02 药品也是一种商品,但其具有特殊性[1],药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用药者的健康和生命。随着人类对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有效、安全的用药也有了跟高的要求。在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中规定:在保证患者用药的前提下,药品一旦发出,概不退换[2]。然而,医院住院药房的退药情况却还是经常发生,而且发生率较高,这给药房的药品管理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给药房人力资源带来了浪费,同时还会使患者与药房发生纠纷,使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下降。因此,在药房管理上,如何将患者退药问题妥善处理是重中之重。现就我院各科室病区4325份退药单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出一定的干预措施。 一、资料 选取我院各科室住院药房被退回的4325张药单,对其退药金额、原因以及品种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二、结果 1.退药情况 各科室均存在退药情况,从退药医嘱单的数量来分析,有11个科室超过一百张,共计2899张,占总退药单的67%;其中普外科、综内科以及儿科为前三位,见表1。表1 各科室退药频次 2.退药金额 退药金额较大,平均每月24.7万,其中以八、九月份最高。见表2。表2 退药金额情况 3.退药品种情况 退药品种较多,数量较大。主要以注射液居多,排名前十的有七种为注射液,头孢替安注射液、注射用拉氧头孢钠以及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排前三位,见表3。表3 退药前十品种

用药错误的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在执行给药时,必须按照书面医嘱执行(除抢救病人外),有疑问的医嘱,须向有关医生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加强医护之间沟通。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药物质量、用药剂量、浓度准确无误。 4、做过敏试验或注射过敏药物前必须询问过敏史,备肾上腺素一支,注射器一付。 5、对病人提出的疑问,应及时查清,确认无误后向病人解释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6、保证药物的正确使用 ①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 ②输注速度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性质调节。对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等病人应控制滴速,重点关注高危药品的输入速度。 ③正确的用药时间及顺序:一般情况下,依据病人病情的缓急或病情变化、药物的药理性质、药物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安排输液顺序,在规定时间给药。 7、主要观察用药后反应及病情变化,注重病人主述 8、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特别是对转院、转科、手术回室的病人所带来的药物一定要认真交接,以 防用药遗漏、用药重复等现象发生。 9、重点人群的管理 实习生、新护士工作经验少、情绪不稳定、责任心不强,要特别关注,排班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实习护士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操作。 10、一旦出现用药错误,启用《用药失误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用药,静脉用药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2、报告医生,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轻由于给药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配合医生抢救。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口服者清除胃内容物。 4、作好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用错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途径、反应时间、不良反应的症状、体征及处理经过。 5、作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抚工作。护士在处理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恐惧、不安情绪,已取得患者的合作。 6、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部。24-48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 7、妥善保管发生用药错误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药品、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保留输液器和药物送检,以备鉴定。 8、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药物、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给药错误事件中的应用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给药错误事件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给药错误发生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给药错误的措施。方法:建立RCA改善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运用RCA,将我院2018年主动上报的1例给药错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搜集相关的资料,分析发生给药错误的原因,并制定对策。结果:经分析后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制度落实执行评价待改进、管理督查体系待改进是发生给药错误的根本原因。结论:采用RCA分析法是分析不良事件的一种有效手段。我院正在使用的移动护士站(PDA)的使用是预防给药错误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给药错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评价 根本原因分析法[1]是一种回溯性失误分析工具,主要的内涵是将分析重点放在整个系统及过程的改善,而非个人执行上的咎责,着眼于发现某个问题的真正的原因。它可以协助找到高风险事件中的问题根源,理清事件发生的本质,为何会发生,并找到预防事件再度发生的方案。给药错误是指由于医护人员导致的不合理用药,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可预防性事件。近年来,用药错误的发生十分常见,涉及护士给药错误的相关诉讼件数也呈上升起势。因此,对给药错误进行根本原因分析,针对性地找出根本原因,进行重点干预和安全管理,对降低给药错误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2]。我院从2018年开始采用RCA对给药错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导致给药错误的近端原因和根本原因。我院从2019年开始将移动护士站(PDA)的使用纳入绩效考核,移动护士站(PDA)的使用是预防给药错误的有效措施。现如今,医院应当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利用条形码系统在发生错误时给予护士提醒,可有效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3]。 现采用RCA对1例给药错误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讨给药错误的根本原因及防范措施。 1.病历摘要 患者陈某,男,66岁,2018年11月8日10:00入院,14:00接到化验室危急值报告:血红蛋白54g/L。遵医嘱为患者陈某输血,16:30接化验室电话可取血,值班护士未告知医生开具电子医嘱(0.9%NS250ml+A型悬浮红细胞1.5U单位/静脉点滴),护士马某未去化验室取血,而是先用0.9%NS250ml准备为患者开通静脉通路。护士马某推治疗车至33床,未核对清楚患者身份,便将0.9%NS250ml 输注于躺在33床李某的手臂上。高年资护士朱某17:02巡视病房时发现李某在输液,立即询问得知李某是陈某的妻子,陈某并未在病房,立即给予拔出液体,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2.给药错误不良事件RCA步骤 2.1组建团队与资料收集分析 2.1.1组建RCA团队我院护理部高度重视,组建RCA改善小组,包括护理部副主任、各科室护理骨干,提出查找原因,拿出强有力的改善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护患纠纷的风险。 2.1.2本事件的定义及进行RCA的理由事件定义为未造成后果事件,虽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本事件伤害程度虽属“无”,但该事件1-2年在某些情形下可能再次发生,风险等级为Ⅰ级,且改事件发生存在系统问题,可以进行RCA。 2.1.3资料收集收集了相关资料:《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输血安全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等,访谈了相关人员:当班护士、护士长、高年资护士。根据访谈的结果制定事件系列表,见表1。实地查看了病房的布局、设置,调阅了护理记录单、病历记

用药差错的原因及防范

用药差错的原因及防范 用药差错是指药物应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可发生在药物选择、处方、配方、标签、包装、发药、服用和监测过程中。用药差错是客观存在的,发生原因有操作者个人因素,也存在管理体系的漏洞。发生用药差错与医生医嘱、处方书写、药品调配、药品应用这三个主要环节有关[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 用药是一项非独立的治疗性操作,是实践中重要的一环,是医、药、护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用药过程的参与者有医师、药师、患者及其监护人、护士与相关的医务人员。 1.医师开方差错[2] 1.1书写差错,如将药名、剂量、剂型、用量、给药途 径及次数写错或出现笔误。 1.2对所用药品不熟,如同一药物的不同商品名,同类 药物的不同品种,造成重复用药。 1.3对药物剂型不熟悉造成用法错误,如肠溶片、缓释 片掰开服。 1.4不熟悉药物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等。 1.5医师对用药政策不了解如医疗保险患者超范围用药等。 2.药师调配差错[3] 2.1责任心不强,不按照操作规程、核对制度配方,纪律松散,劳动态度不严肃造成的,疲劳上班、注意力不集中,受周围环境影响等都可能配错药。 2.1.1调配虽有核对,核对药师流于形式而造成发药错误,甚至配发过期变质的药品。 2.1.2核对与交代不清如每次5mg易使患者及家属误 为每次5片等;又如地高辛每天服1次,每次半片,药师在药袋上误写成每天3次,每次1片,易出现用药错误。 2.1.3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专业知识薄弱求学阶段没有 认真学习,对各种药品的名称、药性、作用甚至外包装等了解不多,掌握不全面,以致在给患者药物时发生错误。

2.2药品名称混乱:药品的名称、包装、颜色、字迹相近,同药异名、异药同名、一药多名或多剂型等,极易造成视觉差而出现发错药。 2.3组织管理不力,分工不明确,药品摆放位置混乱调剂者粗心未核对而忙中出现差错。 2.4药品质量药品出现过期变质在配发时并未查对发现,引起患者投诉。 3. 护士给药差错 发错药、打错针、漏发药、漏注射居护理差错的首位[4]。主要表现: 3.1各种护理工作制度和措施如“三查七对”执行不到位,患者用药张冠李戴或看错药名、剂量等。 3.2交接班不清,特殊药物治疗没仔细的交班,接班后没及时检查是否还有其他的治疗。特别是夜班注意力不集中易出差错。 3.3处理医嘱错误居护理差错的第二位,常见有药名相混、时间剂量错误,早停或晚停,漏抄错抄医嘱。主要是执行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所致。 3.4配药不规范,粉针溶解不完全,抽吸残余药量较多,多次穿刺输液瓶塞增加微粒污染。 3.5多数护士只注意本组药物间的配伍而忽略相邻两组药物的配伍禁忌。 4. 患者用药错误 患者依从性差,不遵医嘱,不按时按规定服药致用药差错。发到患者手中的药品,患者是否能正确使用,是医药工作者值得关注的问题[5]。 4.1误解医嘱 将服用氢氧化铝凝胶的医嘱每次“用前摇匀”误解为“用前摇晕”。结果每次服药前皆先把自己摇晃至头晕目眩才服药。 4.2不明用法 如有的患者误以为硬胶囊剂的外壳是包装而倾出内容物服用;将高锰酸钾粉误为内服药口服;把含漱液咽下等。

用药错误防范与应急处理

用药错误防范与应急处 理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用药错误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妥善保管药物药物的放置符合药物存储要求,专柜(专屉)、分类、原包装存放(在使用前不能去掉包装和标签);高危药物单独存放, 有醒目标识。留存基数的品种和数量宜少不宜多。 (2)杜绝过期药物坚持“先进先出”、“需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定时清理,及时更换快过期药物,报废过期药物。 (3)杜绝不规范处方与口授处方(非紧急情况下),及时识别和纠正有问题的医嘱,从源头杜绝或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 (4)正确执行医嘱做到正确的事件、正确的患者、正确的剂量、正确的途径和正确的给药方式。 (5)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坚持“三查八对”,严格检查药品质量。 (6)用药前再次核对病号、姓名、及药物,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倾听患者主诉,如有疑问,停止用药,再次查对无误,方可执 行。 (7)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和更新临床药学知识,提高用药水平。【处理措施】 (1)发现药物错误或者用药对象错误后,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报告医师和护士长,迅速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 害,将损害降至最低。

(2)发现输液瓶内有异物,絮状物,疑为真菌或其他污染物质时,立即停止液体输入,更换输液器,遵医嘱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抽患者血样做 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抗真菌,抗感染治疗等。 (3)保存剩余药物备查。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完善各种记录。采取补救措施过程中,尽量不惊动患者,避免正面冲突影响补 救措施的实验。 (5)妥善处理后选择时机与患者和|或家属进行沟通,争取取得理解和配合。 (6)如患者或家属有异议,在医患双方在场时封存剩余液体,及时送检。(7)当事人填写“护理部良事件报告表”,科室及时讨论、分析,针对事件引发原因进行整改,根据情节和对患者的影响提出处理意见。护士长按 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护理部等职能部 门。 【应急处理程序】 用药错误→停止用药→报告医师、护士长→积极采取补救措施→观察病情变化→完善各项记录→患者或家属有异议封存药物送检→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科室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报告

我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分析

我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本院住院患者的退药情况与退药原因,为患者合理用药与降低退药量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本院2013年7~9月退药的住院患者共1562例,对其退药原因与退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内科退药现象较普遍,因医嘱变更退药所占比例最高,退药品种以抗微生物药物居多。结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不合理退药情况,以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用药,减少医院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situation and cause of inp atient′s drug return in our hospital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rational drug use and reduction of drug return. Methods It was calculated that 1562 inpatients returned drugs from July 2013 to Sept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The cause and situation of drug return were analyzed. Results It was a common phenomenon to return drugs i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Drug return due to doctor′s advice took the highest proportion.Variety of drug return was mostly classified into antimicrobial agents. Conclusion On reduction of irrational drug return,it is required to take targeted measures in order to ensure safe and effective medications in patients and avoid unnecessary resource consumptions in hospital. [Key words] Inpatient;Drug return;Analysis 药品是一种具有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作用的特殊商品,原卫生部在最新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1],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也能保证医院药品的质量与安全。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本院对住院患者在一定范围内给予退药,随着患者自我意识增强,本院的退药现象日益增多。从病区或患者手中退回药房的药品有可能被污染变质,甚至可能被人利用退药掉包,从而导致药品真假难辨,质量难以保证。退药不仅给住院患者和临床医师造成许多不便,而且增加了药房的工作量、工作难度及医患纠纷隐患。本文对本院住院患者的退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并寻找对策,为减少退药现象、加强药品安全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7~9月住院药房HIS系统退药1562例。 1.2 方法 将退药分别按退药原因、退药品种、退药科室加以统计并分析。

医院住院药房中存在的退药问题分析及改进对策

医院住院药房中存在的退药问题分析及改进对策目的探讨医院住院药房中存在的退药问题并制定有效的改进对策,以提高 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采用在该院住院药房退药的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退药资料,总结在医院药房中存在的退药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结果主要药房退药的原因有医嘱调整、处方输入错误、患者死亡、患者出院、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或患者家属拒绝用药等,通过制定对应的改进对策,可改善住院药房的合理用药。结论对医院住院药房中存在的退药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改进对策,可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住院药房的退药情况,值得深入开展。 标签:住院药房管理;退药问题;对策 药品作为一种具有时效性、安全性的特殊商品,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性,避免劣质药、过期药进入医院,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中规定:药品经医院售出后,如果不是医院责任,是不可退还的[1]。医院住院药房作为医院分销药品的科室,为病人以及病人家属提供了药品管理、药品销售等一系列服务,工作的优质与否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目前医院药房在实际工作中却常会因为医患之间的矛盾而对患者进行退药,这样固然可以提高医院的对外形象和保障患者的权益,但是退药问题的发生同样会造成药品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隐患[2-3]。因此,探讨医院住院药房中存在的退药问题并给予解决是提升医院服务、保障药品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之一。该院对以往医院住院药房中存在的退药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制定有效的相关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采用在该院住院药房退药的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672例,女性328例;年龄范围在7~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2±1.3)岁。对其退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医院住院药房中存在的退药问题。 2 结果 2.1 退药情况 对1000份退药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导致退药的原因最多是医嘱调整,有334例(33.4%),最少的是药物不良反应,有42例(4.2%),见表1。 2.2 原因分析 2.2.1医嘱调整导致医院住院药房发生退药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医嘱调整,占3 3.4%,存在的问题有,①临床医师在查房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发生加重

药房调剂差错防范培训记录文稿

药房调剂差错防范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人员: 主持人: 内容: 药品调剂差错会影响患者对卫生服务系统的信任,增加医疗费用。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如知识缺乏、行为不规范、精神不集中、系统的缺陷或缺乏等。熟练与非熟练的工作人员均可产生差错,涉及药师、医师、护士、辅助人员(如药房技要认员)、行政管理人员、药品制造商,以及患者和他们的监护人等。防止药品调剂差错,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应思考和关注的问题。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1 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 调剂差错的原因有多种,如药品名称不对或规格、数量不符及医师处方错误,药师把关不严发错药品,护士核对有误或配药时加错药品,一些患者及家属对药品包装上的用法与用量写法、理解有误造成严得后果,而药品外包装相似也是造成差错的主要原因。调剂差错不但会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身心损害,同时也会影响到责任者本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药剂人员加强处方管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协助临床提高用药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1.1 处方中部分药名易混淆 1.2 颜色相似 在同规格注射液中,丹参、曲克芦丁,特别是一些无色液体制剂,如柴胡、安痛定、硫酸庆大霉素等很容易混杂,所以发类似药品时务必打开盒盖检查,同时应注意保持针剂外包装盒完好,避免混杂其他药品,检查药品数量。护士在领取药品时应认真核对,配药时更应再次审核,防止差错发生。 1.3 包装相似 由于外观包装,或一个厂的系列产品其及药物名称的书写十分相似。虽然有些是同类药品,但在摆放时须分开放置。 1.4 有的药品包装具有特殊性 如:白内停滴眼剂、利福平滴眼剂等,内附药片或药粉,须先溶解然后滴眼。发药时应特别交代清楚。有的患者就不懂将药物溶于滴眼液中,只用不含药物的溶剂滴眼,这样既达不到局部用药的目的,又无治疗作用。 1.5 有特殊用法的药物需特别说明 如: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浓度过高会烧伤黏膜,它用于坐浴的有效浓度是0.102%,每天坐浴1次~2次,有的患者加入的水偏少,而且每日内坐浴次数过多,导致外阴灼伤。 1.6 电脑划价有误 划价员对药物的通用名、商品名了解掌握不够,或电脑输入药物名称、规格有误,审方发药时不注意核对原处方而出错。对于划价收费人员,

给药错误的原因鱼骨图分析及整改措施

给药错误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2017年10月28日下午15:35患者赵文诉伤口疼痛,医生医嘱开立NS100ml+地佐辛15mg 静脉滴注,责任护士刘艳艳在转抄医嘱时把患者名字改成14床朱建文,给病人静滴时未核对病人身份,查对不到位,病人家属发现后告知护士李亚楠,李亚楠查对医嘱后把病人名字更改过来,并做好解释。

二.改进措施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的重中之重,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要做到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查患者的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

时间、用法、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期,以确保正确的药物给正确的患者。摆药后请第二人核对,实行双人复核。输液卡一式两份,治疗室一份,病人床旁挂一份,利于执行时再次核对,拔针前要反复核对确认所有液体输完再拔针。改善和优化医嘱查对流程,推行了电子医嘱系统,避免错抄、错写、漏抄,转抄后两人核对。遇有疑问的医嘱一定要与医生沟通,无误后方可执行。非抢救时不执行口头医嘱,防止重复给药。落实对患者的身份识别:核对的方式采用询问式、反问式、腕带识别,并且采用二种以上的识别方式,保证准确的药物给准确的患者。 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落实书面交班、床头交班、口头交班,双方一定要交接清楚,避免遗漏。 3. 强化细节管理:加强对实习生、新护士、工作经验少、责任心不强的重点人群管理,排班上遵循新老搭配与能力搭配的原则,采用由责任组长或高年资护士负责制的排班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高年资护士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比单纯的护理部、护士长监督检查更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合理安排班次,保证上午班、中午班、节假日期间护士配备充足,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对于上班时间情绪不稳定的护士,多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卸下包袱,全身心投入工作,避免差错发生。要求护士每人随身携带备忘本做好记录,使自己忙而不乱的应对工作。将科室常用药物配伍禁忌和警示语“你查对了吗”打印张贴在治疗室醒目位置,时刻提醒大家。改善工作环境,上班期间护理人员不许玩手机,不许聊天,不许接电话,遵守工作纪律,保障护理工作有条不紊。 4. 加强护士安全教育与培训:临床静脉用药的安全隐患在每一个护理人员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要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新护士的岗前培训,定期考核。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自我管理意识,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加强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对医院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吸取教训,强化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核心制度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培养慎独意识,保证用药安全。 5. 加强药品管理和药物知识培训力度:科室设置药品安全管理员,每周对急救药品和常用药进行清点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护士长,及时整改。加强效期管理,保证液体先进先出,后进后出,科室内备用药品左放右取,该冷藏的冷藏。对科室新药、特殊药品收集相关资料,组织科内共同学习,掌握相关知识。药名相似的药物放置不能相邻,对于同种药物不同规格的要分开放置,不允许混放,对于高危药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警示标识。

发药差错分析制度和改进措施

发药差错分析制度和改进措施 一、发药差错原因分析 1、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发生差错某些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作风松懈,注意力不集中,印象式发药,加之现在药品种类繁多,如果对药房药品的规格剂型、用法用量、适应症及商品名和通用名不能熟悉掌握,又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责任心,从而导致调剂差错,这是发生差错原因的重要原因之。 2、处方调剂未按操作规程完成医院药剂调配人员在处方调配过程中,从处方审核配药核对发药未严格操作规程而出现某个环节上的差错,这也是处方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 2、医生处方不规范,审核处方未严格把关由于某些医师处方规范性差,将药物剂量、剂型、规格、用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未注明或错误。导致药品错发,从而发生差错。 3、药品未按规定摆放有时药房药品未按规定摆放,如将不同用途的药品混放,外包装相似的药品混放,商品名和通用名相似的药品存放在一起,调剂人员调剂时未认真核对而发生差错。 二、预防处方调剂差错事故发生的措施 1、首先要提高药学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培养药学人员爱岗敬业精神。药学部要定期对药学人员进行安全法规和医德医风教育,强化医疗安全意识,不断更新药学人员的知识结构,增进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同时培养药学人员良好的工

作习惯,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建立适应本院实际工作的调配及规范服务条例,是预防处方调配差错最根本的措施。 2、建立处方调剂流程,合理调整药房布局,为减少和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个人因素造成的差错,优化处方调剂工作流程,保证处方的审核、核对、发药由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完成,调配可由药士操作,整个过程至少由2 个人完成,独立值班时要进行双签字核对,最大限度的减少差错发生。 3、严格规范调剂操作规程。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配药时按处方药品配齐,然后将处方和药品交给复核发药人员,核对发药时按处方核对,要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同时向患者说明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完成整个调配过程。 4、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奖惩分明。工作人员在完成自己的岗位工作后在处方上及时签名或盖章,每月对处方进行抽查,检查处方是否规范,岗位人员的签字是否完整及时,检查复核人员是否在岗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使处方差错降到最低。

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应对措施

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应对措施 黄艳芬 云南省富宁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663400 摘要:目的减少药品调剂工作中出现的发药差错,提高门诊药房的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方法通过总结分析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工作中出现差错的各种因素,并制定有效预防应对措施。发药差错的原因有临床医师出现的差错、门诊药房管理因素、药师出现的差错、患者因素。预防应对措施包括完善药房管理、对药师进行教育培训、规范药品摆放、加强不合理处方的审核、重视发药交待和用药指导。结果2012年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发药差错,无严重医患纠纷发生。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应对措施可有效降低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医院药学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门诊药房;发药差错;药品调剂;原因分析;预防应对措施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outpatient pharmacy dispensing error and its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HUANG Yan-fen Department of pharmacy, People's Hospital of Funing, Yunnan Province, 663400 Abstract: 【Objects】 To reduce dispensing errors occur in the work of dispensing drugs, raise the level of outpatient pharmacy services for patients and provide high-quality health services. 【Methods】 The causes of outpatient pharmacy dispensing error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d effective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were developed. The causes of dispensing error included clinician error, outpatient pharmacy management factors, pharmacists error occurs, patient factors. Preventive measures included improving pharmacy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pharmacists, regulating drug placed, strengthen irrational prescription audit and attention for dispensing confessed and medication guidance. 【Results】In 2012 there were no major dispensing errors and no serious medical disputes occurred.【Conclusions】By taking effective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the outpatient pharmacy dispensing errors could be effectively reduce, and the quality of hospital pharmacy services could be improved. Keywords:outpatient pharmacy; dispensing errors; pharmaceutical dispensing; cause analysis;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临床药品种类的增多,患者对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门诊药房是医院的重要形象窗口,药品调剂工作也是构成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调剂的质量会影响病员用药的有效性、顺应性与安全性,更体现医院整体的服务质量[1, 2]。如果在药品调剂中出现差错可能会使患者用药后无法获得临床医师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健康安全,导致医患纠纷和医疗诉讼。因此,门诊药房防范发药差错极为重要,这对药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门诊药房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3, 4]。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调剂工作中出现的发药差错,提高门诊药房的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我科通过总结分析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工作中出现差错的各种因素,并制定有效预防应对措施,2012年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发药差错,无严重医患纠纷发生。 1 发药差错的原因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