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风险控制管理规程
药品风险管理规程
药品风险管理规程引言概述:药品风险管理规程是指为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全面管理的一套规范和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品风险管理规程的五个方面内容,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通报、风险监测和风险回顾。
一、风险评估:1.1 临床试验阶段的风险评估:在药品研发的临床试验阶段,需要对药物的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滥用等风险进行评估。
评估包括对试验对象的安全性评估,对试验过程的合规性评估等。
1.2 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的质量、生产工艺的合规性、生产设备的安全性等进行评估,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1.3 药品上市后的风险评估:药品上市后需要对药品的长期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滥用等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
二、风险控制:2.1 临床试验阶段的风险控制:在临床试验阶段,需要制定严格的试验方案,确保试验对象的安全性和试验过程的合规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
2.2 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对原材料的严格把控、生产工艺的规范执行、生产设备的定期维护等,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3 药品上市后的风险控制:药品上市后需要加强对药品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控制药品的不良反应和滥用情况。
同时,还需要对药品的使用说明书和标签进行修订,提供准确的用药指导。
三、风险通报:3.1 临床试验阶段的风险通报:在临床试验过程中,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和试验对象通报试验过程中的风险情况,确保试验对象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3.2 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通报: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时通报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情况,确保相关部门和消费者能够及时了解和采取相应措施。
3.3 药品上市后的风险通报:药品上市后需要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通报系统,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通报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药品风险管理规程
药品风险管理规程引言概述药品风险管理规程是指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药品风险管理规程的实施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品质量和监管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药品风险管理规程的制定1.1 制定目的:药品风险管理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2 制定依据:药品风险管理规程的制定应参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药品质量标准和国际风险管理标准。
1.3 制定流程:药品风险管理规程的制定应由专业团队进行,包括药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专家学者等参与。
二、药品风险评估2.1 风险评估对象:药品风险评估应包括药品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流通和使用环节。
2.2 评估方法:药品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包括文献回顾、实验研究、临床试验等多种手段。
2.3 评估结果:药品风险评估应得出明确的结论和建议,为后续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
三、药品风险管理措施3.1 风险预防: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3.2 风险应对: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药品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风险扩大。
3.3 风险监控:监管部门应建立药品风险监控系统,及时监测和评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药品风险信息通报与溯源4.1 信息通报: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向监管部门和患者通报药品质量问题和风险信息。
4.2 溯源体系: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药品溯源体系,追溯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确保药品来源可追溯、质量可控。
4.3 信息公开: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药品风险信息的公开和通报,提高社会公众对药品安全的认知和警惕。
五、药品风险管理规程的落实与监督5.1 落实责任:各相关部门应明确药品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规程的有效实施。
药品经营的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药品经营的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一、目的:为规范各经营环节质量风险的评估与控制管理。
二、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三、范围: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中所有经营环节质量风险的管理。
四、职责:质量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五、内容:
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公司质量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由质量负责人主持质量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成员包括各部门经理。
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对各经营环节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与控制。
2、风险识别
各部门负责人依据GSP相关要求,结合部门经营环节的有关风险,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因素进行收集整理,填写《质量风险排查表》,报风险管理小组。
3、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小组召集与风险相关的部门、人员,依据《质量风险排查表》,对已经被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确定风险等级,确认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可识别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等,由质量管理部汇总形成《质量风险点列表》。
4、风险控制
4.1、各部门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对已经确定的风险点,使其降低或控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4.2、各部门负责人和质量管理部共同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审核、验证,确认能否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上,如若不能则应该重新评估、确立防控措施。
5、风险沟通
各部门在实施风险控制措施的过程中,积极与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沟通与信息交流,促进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及时处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调整或改进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效果。
6、风险审核、回顾
每年对质量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通过内审的形式进行审核与回顾,同年度定期内审一并进行。
7、相关记录:《质量风险排查表》、《质量风险点列表》。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规程1. 引言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档介绍了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流程,以及相关的责任与要求。
2. 质量风险管理原则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2.1 风险评估和分析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应对药品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包括原料采购、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检测等。
通过评估和分析,确定潜在的质量风险。
2.2 风险控制和预防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减少质量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2.3 风险监测和反馈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机制,定期对潜在和已发生的质量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对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反馈。
2.4 持续改进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应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风险管理措施,提高药品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水平。
3. 质量风险管理流程3.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对药品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类等步骤。
•风险识别:对药品生命周期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严重性和可能性。
•风险分类:对评估结果进行分类,确定重要性和优先级。
3.2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以降低质量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风险控制措施: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质量控制标准、生产工艺、设备要求等,以保障药品质量。
•风险预防措施: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培训、宣传教育和设备维护等,预防质量风险的发生。
3.3 风险监测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机制,定期对潜在和已发生的质量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
•潜在风险监测:利用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对药品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中的潜在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
•已发生风险监测:对已发生的质量风险进行调查与分析,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4 风险反馈与改进根据风险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对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反馈与改进。
药品风险管理规程
药品风险管理规程一、引言药品风险管理是指在药品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药品的风险,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品风险管理规程旨在规范药品企业在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术语和定义1. 药品风险管理:指通过系统性的方法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药品的风险,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不良事件:指与使用药品相关的任何不良反应、药物过敏、药物滥用、药物误用、药物相互作用等不良结果。
3. 不良事件报告:指药品企业或者医疗机构向药品监管部门报告的与药品使用相关的不良事件。
4. 风险评估:指对药品风险的潜在性和严重性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级别和优先级。
5. 风险控制:指通过采取措施来降低或者消除药品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6. 风险监测:指对药品使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和评估,以及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三、药品风险管理的原则1. 风险识别:药品企业应建立风险识别的制度和流程,及时发现和识别药品的风险。
2. 风险评估:药品企业应对药品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级别和优先级。
3. 风险控制:药品企业应采取措施来降低或者消除药品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4. 风险监测:药品企业应对药品使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5. 风险沟通:药品企业应与相关部门、医疗机构和患者进行风险沟通,提供及时、准确的风险信息。
四、药品风险管理的流程1. 风险识别与评估1.1 采集药品相关信息:药品企业应采集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相关信息,包括药品成份、适应症、剂量、不良事件报告等。
1.2 识别药品风险:药品企业应通过分析采集到的信息,识别药品的潜在风险。
1.3 评估药品风险:药品企业应对识别到的药品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级别和优先级。
2. 风险控制2.1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药品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药品说明书修改、警示标签添加等。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规程完整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规程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规程目的: 建立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规范药品生命周期中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与审核操作行为,降低产品的质量风险。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
职责: 质量受权人和质量部;负责质量风险管理计划的起草、监督实施和考核;生产部;负责确保产品质量风险最小化措施的有效实施; 内容:1、定义1.1、风险:指不确定性因素对目标的影响,通常表现为出现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综合结果。
1.2、质量风险:导致药品达不到预期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生产过程出现不符合法规要求的各种因素的组合。
其三要素分别是:可能性、可检测性、严重性。
1.3、质量风险管理:是药品整个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1.4、药品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从药品研发到技术转移、工业生产直至产品终止的全过程。
1.5、可测定性:发现或测定危险源存在的能力。
1.6、危害:对健康的伤害,包括产品质量缺陷或可获得性造成的伤害。
1.7、危险源:潜在的危害来源。
1.8、可能性:有害事件发生的频率或可能性。
1.9、严重性:对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后果的衡量。
2、风险评估实施的范围、方式2.1、目前本公司将开展风险管理的领域及风险管理方法、工具见下表:开展领域风险管理方法、工具厂房、新设备的URS 失效模式效果分析、矩阵供应商审计调查表(见供应商管理标准)关键物料失效模式效果分析质量标准、工艺关键点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CAAP)、流程图发运、收回和退回重新发失效模式效果分析货返工失效模式效果分析根据偏差和变更具体内容选择此表中的风险管理方偏差、变更法、工具投诉失效模式效果分析质量回顾趋势图、控制图验证失效模式效果分析、流程图、矩阵、鱼骨图检验异常(OOS) 调查表(见检验异常处理管理标准) 2.2、实施方式:2.2.1、采用分散式风险评估管理方法,即各类风险所在领域,在处理流程中设置,对于风险处理流程成熟的领域,风险评估可不按本标准流程建立风险管理组织、进行风险管理。
药品风险管理规程
药品风险管理规程一、引言药品风险管理是指在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通过系统性的风险评估、监测和控制措施,保障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危害和风险。
本文旨在制定药品风险管理规程,明确相关的管理要求和措施,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风险管理流程1. 风险评估1.1 确定药品的特性和用途- 药品的活性成份、剂型和适应症等信息1.2 识别潜在的风险- 通过文献调研、临床试验等方式,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1.3 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和概率- 利用风险评估工具,对潜在风险进行定量或者定性评估1.4 制定风险控制策略-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管理计划2. 风险监测2.1 建立风险监测系统- 建立药品安全性监测平台,采集和分析药品使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和风险信息2.2 监测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定期进行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问题2.3 进行风险信号评估- 对药品使用过程中浮现的风险信号进行评估和分析,判断其与药品的关联性和严重程度2.4 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对发现的风险信号,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产品召回、警示标签更新等3. 风险控制3.1 制定药品安全性管理计划-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监测信息,制定药品安全性管理计划,明确风险控制的具体目标和措施3.2 加强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强化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药品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3.3 加强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加强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防止假冒伪劣药品的流入市场3.4 提升药品使用者的风险意识- 加强对药品使用者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其对药品使用风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4. 风险沟通与信息共享4.1 建立风险沟通机制- 建立药品风险沟通机制,确保相关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4.2 向相关方提供风险信息- 向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和药品使用者等相关方提供风险信息和警示信息4.3 建立药品风险信息数据库- 建立药品风险信息数据库,采集和整理药品的风险信息和相关数据,为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三、风险管理的责任分工1. 药品生产企业- 负责药品的研发、生产和质量管理,确保药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主动采集和报告药品的不良事件和风险信息,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配合监管部门的药品安全性检查和审计工作2. 医疗机构- 加强药品使用过程中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药品的不良事件和风险问题- 提高医务人员对药品使用风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加强药品使用者的教育和宣传工作3. 监管部门- 制定和完善药品风险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的监管,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建立药品风险信息数据库,及时发布风险信息和警示信息四、风险管理的评估与改进1. 定期评估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对药品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和管理计划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合性-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风险管理的措施和计划2. 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 建立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机制,推动药品风险管理工作的不断提升和完善- 加强对新药品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工作,提高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五、总结药品风险管理是保障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制定本规程,明确了风险管理的流程、责任分工和评估改进要求。
药品经营的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药品经营的质量风险管理规程药品经营的质量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确保药品的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院的声誉和信誉度。
为此,每个药品经营企业都应该制定一份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一、制度的建立药品经营企业应该制定完整、系统、可操作的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规程中包括以下方面。
1. 质量风险的定义及相关要求规程应该包含对质量风险的定义和相关要求,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例如,对药品的质量要求、对员工的要求等。
2. 风险评估与分类在规程中应该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和分类方法,根据风险等级分类管理,按照级别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3. 管理流程规程中应该明确具体的管理流程,包括管理的各个环节,如品质控制、采购、接收、贮存、销售等环节。
4. 职责与权利规程中应该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利,以保证每个岗位都能够独立、自主地对质量风险进行管理。
5. 检查要求规程中应该明确检查要求及检查标准,以确保检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使企业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作出相应的措施。
二、培训为了确保员工能够全面掌握质量风险管理的规程和方法,规程中应该建立门类全面、培训内容全面、培训内容深入、任务比较充分的培训体系,保证员工得到系统全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1. 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风险管理培训体系,以充分保证员工全面掌握质量风险管理规程和方法。
2. 培训测评对于员工而言,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规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培训测评体系,保证培训效果。
三、风险管理与应急处理风险管理是对质量风险进行有效防控和监管,预防患者的不安全使用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规程应该把质量风险管理分为两个阶段:预防阶段和应急处理阶段。
1. 预防阶段规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预防阶段的管理流程,包括采购、接收、贮存、销售等环节,对药品的质量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以避免质量风险的发生。
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 应急处理阶段规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阶段的管理流程,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及时把处理结果汇报相关部门和领导。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规程(含表格)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规程(ISO9001-2015/GMP)1.0总则1.1目的:建立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规范产品生命周期中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与审核操作行为,降低产品的质量风险,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从源头防控药害事件的发生,从而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将药品风险最小化,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降低产品的质量风险。
1.2范围:用于公司所生产产品其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与审核的管理。
1.3定义1.3.1.可测定性:发现或测定危险源存在的能力1.3.2.危害:对健康的伤害,包括产品质量缺陷或可获得性造成的伤害1.3.3.危险源:潜在的危害来源。
1.3.4.质量风险管理:一套系统的程序,用于药物产品生命周期中的风险评估、控制、信息交流以及回顾的过程。
(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产品从最初的研究、生产、市场销售一直到最终从市场消失的全部过程。
)1.3.5.可能性:有害事件发生的频率或可能性。
1.3.6.严重性:对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后果的衡量1.3.7.风险评估:对可能造成系统故障的原因进行仔细检查,以便做出合理可行的决策,减少或者预防故障的发生。
1.3.8.产品风险:产品风险是与产品有关的、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险。
1.3.9.产品风险管理:产品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通过产品风险检出、风险确认、风险最小化和风险的信息交流等四个环节以减少风险,并通过风险最小化措施的后效评估,不断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产品风险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1.3.10.产品风险管理计划:产品风险管理计划是生产企业在产品上市后而制定风险的计划。
产品风险管理计划是生产企业开展产品风险管理的重要文件。
2.0职责2.1.风险管理小组职责:根据需要成立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并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方案,监督、检查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并进行定期评价。
2.2.风险管理小组组长职责:负责协调跨职能和部门的质量风险管理,确保质量风险管理程序按本操作规程规定执行,并且有充足的资源可用。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规程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规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加强药品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药品生产企业及其供应商。
二、术语和定义1. 风险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论,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控制或接受风险的过程。
2. 质量风险管理:在质量控制体系的框架内,对影响药品质量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系统性过程。
3. 风险评估:针对一个或多个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或潜在的事件或情况,评估其可能的结果和发生的概率。
4. 风险控制:通过采取措施,将可能具有负面影响的风险降低到可控的程度,或减少其发生的概率。
5. 风险通报:对于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风险信息,应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和受影响的厂商。
三、质量风险管理框架1. 风险识别(1)药品生产企业应对其生产过程及产品所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全面而全面的审查。
(2)确定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环节和过程,对风险进行分类。
(3)对每个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影响程度和概率。
2. 风险评估(1)评估风险的严重性、概率和影响范围,确定管理风险的优先级和可行性。
(2)制定应对风险的措施,采取紧急事件预案,以应对风险的紧急情况。
3. 风险控制(1)确定可操作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到可接受的水平。
(2)设计验证计划,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4. 风险跟踪(1)对已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验证。
(2)对未来的风险形势进行定期评估和预测,并对控制措施加以调整。
四、质量风险管理流程1. 风险识别(1)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对其生产过程及产品所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全面审查,并明确可能引发的风险点。
(2)采用分析法或实验法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从而确定风险的严重性、概率和影响范围。
2. 风险评估(1)按照风险级别确定风险管理优先级,确定管理风险借助的资源和优先级。
(2)制定应对风险的措施,采取可行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
3. 风险控制(1)确定可操作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到可接受的水平。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制度(5篇)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制度1、目的:通过运用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正确识别质量风险、评估质量风险,科学控制质量风险,降低质量风险危害程度,确保所经营药品的质量。
2、定义:质量风险管理是对药品的整个流通供应链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的系统过程,运用时可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
3、适用:适用于药品经营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
4、职责: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药品质量风险的评估、沟通、审核等工作,总经理、质量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相关的质量风险管理工作。
5、内容:5.1、企业应当采用前瞻或者回顾的方式,对药品流通中的质量风险进行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沟通、和风险审核。
5.1.1、前瞻方式:对经排查发现的风险点但尚未发生质量事故或事件(预期风险),应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5.1.2、回顾方式:对已经发生的质量事故或事件(风险已发生,并已控制)采取的防止再次发生的改进控制措施;5.2、企业可以采用事件性定性评估为主,数据分析定量评估为辅的方式,用“高”“中”“低”三个等级评估风险的等级。
5.2.1、企业应对自身药品经营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质量风险进行排查和分类,分析经营过程中每一环节所面临的质量风险,对这些质量风险的性质、等级进行评估;5.2.2、药品质量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有:企业负责人的质量风险意识、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管理制度和职责的制定、仓储设施和管理条件、过程管理(采购、收货、验收、储存养护、销售、出库、运输、售后服务)等,应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风险识别,对不同的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制定预案。
5.2.3、药品风险属性的分类:药品风险的性质按来源可分为人为因素引起的风险和药品本身因素造成的风险。
5.2.3.1、人为因素可导致假劣药经营、药品质量问题、标识缺陷和包装质量问题、用药差错问题等,多属于可控制风险。
5.2.3.2、药品本身属性因素包括药品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
已知风险包括药品已知的不良反应和已知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属于可控制风险;药品的未知风险包括未知的药品不良反应,非临床适应症患者使用,未试验人群的应用等,多属于不可控风险。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标准操作规程一、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药品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所有环节,包括但不限于药品生产、储存、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二、定义1. 药品质量风险:指药品生产、储存、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与药品质量有关的损失或危害。
2. 风险评估:指对药品质量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分析,评估出药品质量风险的可能性及程度,并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 风险控制: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或减小药品质量风险造成的损失或危害。
三、质量风险管理工作流程1. 风险识别根据药品生产、储存、销售和使用的全过程,逐一分析可能存在的药品质量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来源、贮存条件、制剂工艺、药品配送、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等方面。
2. 风险评估以药品质量风险识别结果为基础,对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确定各个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及程度,确定药品质量风险的优先级。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确保生产出的药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规定;(2)加强原材料质量管控,建立供应商评估和审核体系,确保原材料符合标准和规定;(3)加强药品制剂工艺管控,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质量标准和规定;(4)建立完善的贮存条件管理制度,确保药品在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坏或变质;(5)加强药品配送质量监管,确保药品在运输、配送过程中不受损坏或变质;(6)加强药品使用风险管控,建立完善的药品使用管理制度,指导合理使用药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 风险监测建立药品质量风险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效果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问题。
四、质量风险管理实施要点1.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明确责任人,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安排。
相关部门应积极合作,建立质量风险管理网络。
2. 加强人员培训对质量风险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质量风险关注和识别的能力。
药品风险管理规程
药品风险管理规程引言概述:药品风险管理规程是指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为减少药品风险、确保用药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
药品风险管理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风险评估1.1 制定风险评估标准: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建立药品风险评估的标准和程序。
1.2 评估药品的潜在风险:对药品的成分、生产工艺、贮存条件等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因素。
1.3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对评估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风险评估报告,明确风险等级和应对措施。
二、风险控制2.1 设立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生产工艺改进、质量控制加强等。
2.2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符合质量标准。
2.3 加强监测和反馈: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保证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三、风险沟通3.1 建立风险沟通机制:建立药品风险沟通的渠道和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
3.2 向患者和医护人员传递信息:将药品风险信息向患者和医护人员传达,提高用药安全意识。
3.3 加强危机公关处理:建立危机公关处理机制,对药品风险事件及时公开、透明处理,减少不良影响。
四、风险监测4.1 建立风险监测体系:建立药品风险监测的体系,定期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4.2 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方法,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4.3 加强数据分析和应用: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问题。
五、风险评估5.1 定期评估风险管理效果:定期对药品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5.2 持续改进风险管理规程:根据评估结果和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药品风险管理规程。
5.3 提高用药安全水平: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提高药品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健康。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规程1、目的建立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程序,对可能影响到药品质量的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保证产品质量,规避质量事故或药害事件的发生,保护患者利益。
1.范围适用于在公司质量体系内的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它适用于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3。
责任与风险管理相关部门人员负责实施本规程;风险管理小组负责质量风险管理过程的评估、控制和追踪检查;风险管理总负责人负责本程序的启动与关闭,对风险管理过程和结果进行最终审批。
4. 引用标准及文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EU GMP指南Volume 4和ICH Q9.5. 内容5。
1定义5.1。
1药品风险:与药品有关的、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险。
一般是指危害出现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结合。
5.1.2质量风险管理: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质量风险管理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措施、形式及形成的文件应当与存在风险的级别相适应。
5.2 质量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5.2.1公司成立质量风险管理小组,专门负责质量风险管理工作。
5.2。
2公司质量风险管理小组总负责人为质量受权人QP,负责为风险管理提供足够的资源,审批风险管理活动的启动与关闭,评估风险管理过程,回顾风险管理情况。
5.2.3各类风险小组组长一般为风险所在部门或风险控制部门的负责人。
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对相关类别的风险进行管理,及时与相关部门做好风险沟通,向本组成员讲解整个风险项目,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组织实施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5.2.4各类风险小组成员至少包括风险发起人、QA人员以及其它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必要时聘请外部专家进行风险评估。
组员负责搜集潜在的与质量风险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参与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过程,并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追踪检查.5。
3质量风险管理流程`5。
4启动质量风险管理程序5。
4.1风险评估根据科学知识和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保证产品质量.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定三个方法面的内容,风险评估所得的结果是对风险的定量估计,或者对风险范围的定性描述。
药品风险管理规程
药品风险管理规程一、背景介绍药品风险管理是指在药品生命周期中,通过系统性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措施,保障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和使用者的风险。
药品风险管理规程旨在规范药品风险管理的流程和要求,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风险管理流程1. 风险评估阶段(1) 收集药品的临床试验数据、不良事件报告、文献资料等信息,评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制定风险评估计划,明确评估的目标、方法和时间表。
(3) 进行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等环节。
(4)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药品的使用限制、警示信息和监测要求。
2. 风险控制阶段(1) 制定药品的使用指南和标签,明确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和给药途径等信息。
(2) 设计和实施风险管理计划,包括培训医务人员、建立药品使用监测系统和制定药品使用指南等措施。
(3) 监测和评估风险控制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风险控制措施。
3. 风险监测阶段(1) 建立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及时收集和分析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
(2) 进行药品的后市场监测,包括药品的安全性监测、药物相互作用监测和药品滥用监测等。
(3) 根据风险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包括修订药品说明书、撤回药品批准等。
三、风险管理要求1. 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和流程。
2. 药品的临床试验应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药品的说明书和标签应明确药品的使用限制、禁忌症、剂量和给药途径等信息。
4. 药品的售后监测和不良事件报告应及时、准确地进行,药品的不良事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 药品的风险控制措施应根据风险评估和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估1. 定期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包括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和改进风险管理规程和措施。
五、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执法1. 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药品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执法,确保药品风险管理规程的实施。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1目旳: 建立系统旳质量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使风险发生旳也许性和危害性减少到可接受旳程度或提高风险发生旳可预测性。
2范围: 合用于企业所生产药物其质量风险旳评估、控制与审核旳管理。
3责任: 总经理、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质量受权人对本原则旳实行负责。
4质量风险管理旳方针: 药物质量源于设计、源于生产。
5质量风险管理旳内容5.1药物疗效(适应症)方面旳风险管理。
5.2这是对药物最基本旳规定, 即“可靠有效”能治疗疾病, 到达用药旳目旳, 也是药物品质旳保证, 对症下药有效果, 药物面市销售也应“有效”。
因此在产品开发时尤其注意产品旳选择, 作好临床疗效旳调查工作。
5.3药物安全面旳控制。
5.4药物安全面旳风险管理体目前药物毒副作用旳大小, 以及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不会发生不良反应。
在药物研发(临床阶段)、生产制造、流通营销阶段都应注意用药安全, 防止药物旳毒副作用危害患者, 把不良反应降到最低水平。
防止安全面旳风险对患者而言显得更重要。
在企业产品开发, 尤其是仿制品旳研发, 此工作更显重要, 新产品研发临床阶段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5.5药物流通使用过程中旳风险管理。
6流通过程中旳风险管理包括运送、储存、分发、使用各个环节, 这是合格药物出厂后所经历旳漫长过程, 对这个过程旳风险控制远比在药厂复杂, 这个环节也是药物生命周期不可缺乏旳一环。
7质量风险管理7.1质量风险管理旳环节:7.1.1质量风险旳评估7.1.1.1风险评估阶段是先要对产生风险旳原因、体现形式和引起旳危害进行评估。
7.1.1.2辨别(识别)质量风险产生旳环节, 找出风险产生旳关键原因及要点。
7.1.1.3分析质量风险产生旳原因以及发生旳概率, 找出重要旳原因和产生风险旳关键要素。
7.1.1.4危害程度旳鉴定: 风险对药物质量影响范围、严重性以及有否次生危害风险。
评估质量风险旳级别, 也许会有两种状况:1)显形风险, 即可见旳、已经有旳或历史上曾发生过旳;2)隐形风险:正在发生尚未体现出来或在药物有效期内会渐渐显示出来。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制度(五篇)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制度一、目的建立公司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团队质量风险意识,规范药品经营中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与审核操作规范,提高规避药品经营风险的能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经营药品(含二类精神药品)全过程中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沟通与审核的管理。
三、职责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部,行政部。
四、内容4、1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是全员及全方位的全过程管理,是应用管理方针、程序实现对药品整个周期对目标任务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的系统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2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贯穿于公司gsp实施全过程,每年采用前瞻或者回顾的方式,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使我们主动地识别并控制药品经营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问题,进一步保证和加强药品和服务的质量。
4.3企业负责人领导公司质量风险工作,企业负责人可委托质量负责人风险管理具体工作。
在质量管理部的配合下,质量负责人召集各相关部门,收集与所评估的风险相关的可能性危险、危害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有关背景资料和数据,系统地利用各种信息和经验来确认设备、系统、操作等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对已经被识别的风险及其问题进行分析。
质量负责人利用团队力量和企业资源,对公司药品采购渠道、运输条件、储存条件及信息化管理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特别对各换机中的质量可疑药品,进行锁定,审核后合格药品由质量管理员解锁。
4.4、风险识别包括风险评估和确认。
要以保护消费者为目标,以科学知识和经验为依,找出出现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关键点,分析对药品质量危害的程度及后果。
4.5、在风险控制中,要对公司发生的药品采购记录、质量保证协议、对账单等关键监控点,进行有效控制。
将出现假劣药品、不合格等药品的渠道,进行控制,以将风险降低到零发生或可接受的水平。
4.6、风险沟通是通过公司内网信息沟通,在公司gsp实施的各个阶段,由公司企业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对进行的程度和管理方面的信息进行沟通和共享,使各方掌握更全面的信息从而调整或改进措施及其效果,促进风险管理的实施。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操作规程1. 简介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操作规程是为了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而制定的。
本文档旨在明确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流程和具体措施,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规性。
2. 质量风险管理原则2.1 领导重视: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应得到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纳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科学识别:通过风险识别技术和方法,准确识别潜在的药品质量风险。
2.3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药品质量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可能性,为优先处理提供依据。
2.4 风险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药品质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2.5 持续改进:定期回顾和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持续改进,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操作的提升。
3. 质量风险管理流程质量风险管理流程质量风险管理流程3.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旨在发现和识别可能存在的药品质量风险。
具体步骤包括但不限于:•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信息和文献,了解行业风险和潜在问题;•审查现行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识别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风险识别的数据库,对已知的风险进行记录和更新。
3.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出的药品质量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可能性。
具体步骤包括但不限于:•根据已知的风险和行业标准,制定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等级和评估结果;•利用评估结果,对药品质量风险进行排序和排序,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3.3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药品质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具体步骤包括但不限于:•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分配和落实风险控制责任,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定期进行风险监测和评估,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建立系统的质量风险分析控制管理制度。
范围:适用于公司内进行的药品生产整个生命周期的GMP管理
责任:
内容:
1 定义:
风险:药品风险是与药品有关的、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险。
一般是指危害出现的可能性和危害严重性的结合。
质量风险管理:在整个药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2 质量风险管理方针、目的和范围:
2.1 质量风险管理方针:药品质量源于设计、源于生产。
质量风险评估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最终目的在于保护患者的利益。
质量风险管理程序实施的力度、形式和文件的要求科学合理,并与风险的程度相匹配
2.2 质量风险管理的目的:按照一个完整有效的风险管理流程,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或者提高风险发生的可预测性。
2.3质量风险管理方针适用范围:适用于药品生产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可能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的产品研发、物料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各个方面。
3 人员职责:
3.1风险管理总负责人:为质量部经理,负责为风险管理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并审核批准风险管理计划。
3.2 风险管理小组成员:
3.2.1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相关类别的风险进行风险管理,并及时与相关的其他部门人员做好风险沟通并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3.2.2 其他小组成员为风险管理提供足够的协助,并参与对风险的评估过程。
必要时聘请外部专家进行评估分析。
3.2.3 除参加对风险的评估外,质量保证科还负责对制定的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以及对风险管理的回顾。
3 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流程图见附件一):
3.1 确定事件并启动风险管理流程:需要考虑的风险点包括对患者的风险;产品不符合标准的风险;法规不符合性风险等。
3.2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
由各风险小组组长组织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对涉及到的各方面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优先顺序。
(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图见附件二)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提问如下三个基本问题:
a、将会出现的问题是什么?——风险识别
b、
c、问题发生的后果是什么?——风险分析
3.2.1 风险识别:通过系统的有用的资料信息来确认可能发生的危害及后果。
这些资料可以来自于历史资料,理论分析以及各方面合理的意见。
3.2.2 风险分析:对已确认危害的相关风险的估计,初步分析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以及能够识别风险的能力。
3.2.3 风险评估:指根据预先确定的风险标准对已经确认并分析的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的高低。
风险评估所得的结果是对风险的定量估计,或者对风险范围的定性描述。
对风险进行定量描述时,可以是定量的可能性的数值,也可以是对风险的定性描述,比如“高”,“中”或“低”。
风险计算:
风险优先系数=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危害发生的严重性×可检测性
风险优先系数越高,问题越严重。
对于风险优先系数高的问题应优先处理。
风险评估举例:针对产品质量类的风险评估(运用FMEA工具)
a、严重性:
b、可能性:
c、可检测性/可识别性:
d、风险定级:
按照评定的得分标准进行打分后,按照风险有限系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出风险优先系数,排出优先顺序。
3.3 风险控制:
由各风险管理小组组长按照优先顺序,找出风险的根本原因,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和纠正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至可接受的水平。
所采用的方法、措施、方式及形成的文件与风险的等级相适应。
风险管理计划包括指定的方法、纠偏措施和可用到的资源。
纠正预防措施包括行动程序、负责人、完成日期、完成情况。
若预订的计划需要延期的,需由责任部门提前向质量部提出申请,并对延期的原因进行说明,质量部在对其进行延期的风险评估后,予以批准或否决。
(CAPA的执行参照《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管理规程》ZLGL-069-01)
3.4 对制定的纠正预防措施措施进行追踪,以评定制定的纠偏措施的有效性,确保所有的风险消减活动计划按时按质完成。
必要时将质量风险管理纳入到年度质量回顾中,并对质量回顾中的异常情况进行风险评估。
年度质量回顾后,对现有的风险档案重新评估修订。
3.5 在整个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总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要对整改的进度和管理方面的信息进行及时沟通和共享,即进行风险交流,以促进风险管理的实施,使各方面掌握更全面的信息从而调整或改进措施及其效果。
应沟通的信息包括:风险的性质、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可接受性、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危害的可识别性等。
附件一风险管理管理流程图:
启动质量风险管理过程
质
量
风
险
管
理
工
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5 页 共 5 页
附件二 风险管理组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