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
专业课综合课程设计
专业课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专业知识,理解并能够复述课程相关的概念、原理和事实。
2. 学生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对本专业的综合应用有所了解,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实践,提升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
2.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有效沟通,提高团队协作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专业的热爱和探究欲望,增强对学科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的态度,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3. 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团队协作中的多样性,培养公平、公正、共享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的综合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应具体、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课程参与度。
同时,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几部分进行组织:1. 专业基础知识:依据课程目标,选取课本第三章“基本原理”和第五章“核心概念”作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
2. 实践案例分析:挑选课本第十章“案例分析”中的两个经典案例,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跨学科综合应用:以课本第十二章“综合应用”为参考,设计相关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4. 小组合作与讨论:按照教学大纲,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复习第三章“基本原理”和第五章“核心概念”,进行知识梳理。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要求
《专业方向1—计算机软件》课程设计大纲(Computer Software Course Design)课程代码:06160100学分:3.0周数:3周先修课程:C#程序设计、或LINUX操作系统、或专家系统、或数据挖掘、或数据库应用系统、或分布式计算环境、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材:(选填)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网站:(选填)一、课程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计算机软件相关课程知识,从相应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的角度,考虑相应系统的总体系统结构构筑、功能定义和构件划分,并根据实际系统的运行环境选择相应的开发平台或开发工具,详细编码、调试各构件,最后,组装与联调相应的系统。
使学生加深对相应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相应软件开发的一个完整过程,同时,培养创新意识,为适应今后的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知识方面1.1 全面梳理所学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知识。
1.2 熟练掌握一种数据库、实验仿真平台或者Linux等开发环境,并熟练掌握开发工具。
(二)能力与素质2.1 会主动查阅并阅读、理解相关资料(包括英文的资料)。
2.2 具有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的能力。
2.3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仿真和预测并创新的能力。
2.4 能够撰写比较完善的复杂工程技术报告和设计文档。
2.5 具有团队合作、沟通和项目组织的能力三、内容与进度安排专业方向课程设计过程中支持本课程所有目标。
1.要求(含工作量要求)(1)了解相关系统的详细需求;(2)运用软件工程原理和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进行相应复杂系统的分析与设计;(3)使用相应开发平台或工具实现相应系统各功能模块;(4)对所设计的复杂系统进行联调、测试、试运行并答辩;(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2.内容本课程设计是综合型的相关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践环节,可提供以下几个设计类型的题目供学生一个选择完成,学生可独立完成一个功能相对简单的相应软件系统,也可几位同学分工协作完成一个功能较为齐全的相应软件系统。
大学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
大学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大学专业相关的知识点,如XX理论、XX技术等。
2. 学生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具备一定的专业视野。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XX技能,如数据分析、实验操作等。
2. 学生能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场生涯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认识到本学科在国家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学生能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勇于面对挑战,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基本概念与理论:介绍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涉及课本第1-3章,包括XX理论、XX原则等。
2. 实践技能培养:教授与学科相关的实践技能,如数据分析、实验操作等,涵盖课本第4-6章,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发展历程与趋势:讲解本学科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涉及课本第7章。
4. 应用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应课本第8-9章。
5. 创新思维与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涵盖课本第10章。
专业方向综合设计报告
专业方向综合设计报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各个领域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专业设计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探讨专业方向综合设计报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撰写一份高质量的此类报告。
专业方向综合设计报告是对某一专业领域进行综合性、全面性分析的报告。
它不仅对专业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还从用户需求、市场情况、技术发展等多个方面对专业领域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撰写专业方向综合设计报告时,要根据具体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内容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这包括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对实际案例的调研、对用户需求的了解等。
在撰写报告时,要注意文字简洁、表达清晰,避免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表达和过于冗长的描述。
专业方向综合设计报告的撰写需要对专业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这需要对专业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对相关理论有深入的了解,对实际案例有深入的调研。
同
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对专业领域的发展进行准确预测。
专业方向综合设计报告是对专业领域发展进行全面性、综合性分析的重要成果。
撰写一份高质量的此类报告,不仅对专业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专业设计师的研究和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12级)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专业综合实践周数/学分: 1先修课程: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可视化编程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开课学院:信息工程—系:电子信息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是一个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一次综合应用,具体来讲是通过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课题全面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并完成一个具体实际课题的全过程。
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能够提出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论证设计方案;熟悉电子信息开发、研制的过程,软硬件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初步学会设计电子信息软硬件设计及调试的方法,具备技术实现能力;基本上能够处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提高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能力,提高工程设计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本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电子技术、EDA技术、单片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视化编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可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使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阅文献资料、书写报告的能力得到一定提高,为即将到来的毕业设计和就业做好准备在课程设计教学中,应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精神。
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工作方法,思维方法的引导。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题目题目见附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题,自由组合,每组不超过4人。
2.设计内容拿到题目后首先进行资料收集(可在图书馆网上电子资源的设计或期刊资料的查询)。
然后首先确定总体设计方案,确定设计的各项指标要求(也可以是定性的要求),主要机构、元器件选型,电路图绘制,必要是进行控制软件编译和软件仿真、系统动、静态特性和指标的计算,校正等工作。
写出详细的设计报告。
3.设计要求为保证顺利完成设计任务,应注意如下要求:(1)认真阅读设计任务书,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书的规定的工作。
《专业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专业综合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skl41111课程名称:专业综合设计英文名称:Major of Integrated Design课程类型:实践教学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2周仅适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一、课程设计性质与任务1.课程设计性质(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是对前期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
(3)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电子线路设计的知识有全面的掌握和应用,对电子工程设计有初步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设计和动手能力。
2.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1)利用布线软件设计原理图,并根据原理图进行线路板的布线。
(2)根据所设计的电子线路进行电子原器件的焊接、调试。
二、课程设计与其他课程或教学环节的联系专业综合设计的先修课程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单片机。
学生只有在学习了先修课程后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一项电子线路的设计。
三、课程设计教学目标(需对应于课程设计所支撑的毕业要求进行细化分解)1.本课程设计重视培训并提高学生在查阅设计资料、利用软件进行电子线路原理图设计和线路板综合布线、根据线路图进行电子制作方面的能力。
2.选题满足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综合训练,题目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
3.学生根据课程实际任务书的要求合理地安排设计进度,按照电子线路的设计步骤,认真的开展课程设计活动。
4.学生对自己课程设计的题目,应概念清楚,设计方案合理,计算正确,数据可靠,绘图符合标准,说明书撰写规范。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最终成绩由原理图设计、综合布线图、焊接调试、答辩成绩和报告成绩等组合而成。
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原理图设计:20%o主要考核电路原理的设计,结构是否完整,功能是否新颖。
综合布线图:20%o主要考核结构设计是否做到正确合理,表达清楚,线条清晰,内容齐全。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实训报告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实训报告一、引言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实训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本人在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实训中所完成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和所获得的经验与收获。
二、工作内容1. 项目背景介绍在本次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实训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基于Python语言开发的网络爬虫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爬取指定网站上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2. 工作任务分配我所负责的任务主要包括:(1)确定数据源: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站作为数据源。
(2)编写爬虫程序:使用Python语言编写网络爬虫程序,从指定网站上获取所需数据。
(3)数据清洗和处理: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以便后续分析使用。
(4)数据分析和挖掘:利用Python中的相关库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挖掘。
三、工作过程1. 确定数据源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网站作为我们获取数据的来源。
经过多方考虑和比较,我们最终选择了某知名电商网站作为数据源。
该网站上的商品信息非常丰富,且数据结构相对简单,便于我们进行爬取和处理。
2. 编写爬虫程序在确定了数据源之后,我们开始编写网络爬虫程序。
由于Python语言在网络爬虫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因此我们选择使用Python语言进行开发。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了Python中的requests库和BeautifulSoup库来获取和解析网页内容。
3. 数据清洗和处理获取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清洗和处理,以便后续分析使用。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主要使用了Python中的pandas库来进行数据清洗和处理。
4. 数据分析和挖掘经过前面的步骤,我们已经成功地获取了所需的数据,并对其进行了清洗和处理。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Python中的相关库(如numpy、matplotlib等)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挖掘。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视化等手段,我们可以深入挖掘出其中蕴含的规律和价值。
大学专业方向课程设计
大学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大学专业方向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大学专业方向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相关学科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方法技能和沟通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学专业方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操守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专业方向的基本概念:介绍大学专业方向的定义、分类和发展趋势。
2.理论体系:阐述专业方向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但不限于学科原理、理论框架和关键概念。
3.应用方法:教授专业方向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和技术,如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施策略。
4.实践案例:分析专业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专业方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专业方向的实践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学科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必要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提问等环节,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占总评的30%。
大专毕业综合课程设计
大专毕业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大专阶段所学专业核心知识,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拓展学术视野。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课程设计项目,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优势,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能通过课程设计,熟练运用各类工具软件,提高信息化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个人职业规划,增强职业责任感。
2. 学生能通过课程设计,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关注社会发展,提高社会责任感,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
本课程旨在通过大专毕业综合课程设计,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全面发展,为即将步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专业理论知识:- 梳理并回顾大专阶段所学专业基础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巩固理论知识。
- 分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引入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2. 实践操作能力:- 以课程设计项目为主线,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结合课程设计项目,教授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如Excel、PPT、SPSS等,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
3. 职业素养与团队协作:- 安排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提高职业素养。
- 设定团队协作任务,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将按照以下进度安排:- 第一周:回顾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二周:课程设计项目启动,教授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
- 第三周:课程设计项目实施,进行实践操作。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指导书
《专业方向课》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名称:《专业方向课》课程设计课程编号:0730701 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 2周总学分: 2分开课学期: 7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帮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使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方向的实际问题方面得到系统性的训练。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一)供选题目:1、频率计的设计任务要求:1)、测试频率范围:1Hz~1MHz;2)、测试误差小于1%;3)、7位数字显示;发挥部分:能测试周期和占空比。
2、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任务要求:1)、频率范围:100Hz~1MHz;2)、能产生三角波、方波和正弦波;3)、输出电压稳定,Vopp=6V;发挥部分:1)、具有衰减调节;2)、可以按键输入信号;3)、可以编程输入。
3、数控稳压电源任务要求1)、输出电压范围:1.25—15V;2)、输出电压的调整方式为步进,步进数值为0.1伏;3)、最大输出电流:1A;4)、具有过流保护能力;5)、显示方式:数字显示。
4、数控恒流源任务要求:1)、输出电流范围:小于1A;2)、可按键设置输出电流大小;3)、具有过流保护功能,可设置过流大小;4)、显示方式:数字显示。
5、数字电子钟任务要求:1)、能通过键盘预置时间、星期;2)、数码显示星期、分、秒、时;3)、具有整点报时功能;4)、可以采用12小时制或24小时制;5)、具有断电保护功能(选做);6、RLC参数测试仪任务要求:(1)测量范围:电阻100Ω~1MΩ;电容100pF~10000pF;电感100μH~10mH。
(2)测量精度:±5% 。
(3)LED数码管显示器,显示测量数值,并用发光二极管分别指示所测元件的类型和单位。
《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of Computer Architecture课程代码:L0601910 学时数:16 学分数:1课程类型:实践类核心课程适用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修课程:《程序设计(C与C++)》、《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一、课程性质和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软件系列的实践类核心课程。
它的先修课程是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该综合课程设计是培养训练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开设该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和独立设计能力,加强工程素质培养,开拓创新精神,拓展知识面,进一步掌握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术,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在老师引导下独立完成一个实用项目的开发,达到如下教学目标:(1)具有运用程序设计语言(C/C++/Java/C#等)编程实现应用软件功能的能力(2)具有解决教复杂问题的能力(3)初步具有项目开发的概要分析与设计、详细设计、编程实现与测试的能力(4)具有分析算法性能、采用合适的数据结构存储数据与支撑算法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程序设计(C与C++)》、《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综合应用达到培养工程素质能力。
二、课程安排和要求1、课程时间:2周;地点:实验中心或指导教师实验室2、课程形式:授课与上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授课后预留学生完成项目的程序和报告时间。
3、课程设计要求(1)指导老师负责拟定课程设计任务,按照“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详细填写相关内容,包括题目、主要任务、详细功能描述、预期成果与目标、采用的编程语言要求、课程设计相关的先修课程名称、考核指标及方法、题目难度、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大纲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入了解产业发展趋势,提升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全面掌握所学专业领域的核心知识和实践技能。
2. 培养创新思维:通过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思考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复杂任务,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
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学生将培养团队沟通合作、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将深入学习所学专业领域的核心理论知识,包括相关概念、原理和模型等。
2. 实践操作:学生将进行相关实践操作,例如实验、模拟项目等,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3. 项目设计:学生将参与一个真实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通过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个人报告:学生将撰写一份个人报告,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反思自己在项目中的表现和成长。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实践操作:在实验室、工作室等实际场景中,学生将进行实践操作,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3. 项目导向:通过项目设计和实施,学生将参与真实项目,锻炼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4. 个性化指导: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第五部分:考核方式1. 课堂考核:通过平时课堂表现和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2. 项目成果:学生通过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交项目成果和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3. 个人报告:学生将撰写一份个人报告,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反思自己的成长和不足。
第六部分:参考教材1. 《专业领域核心理论》2. 《实践操作指南》3. 《项目管理与实施实践》4. 《创新思维培养指南》第七部分:参考资源1. 互联网资源:学生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与所学专业领域相关的最新资源和资讯。
综合课程设计适合什么专业
综合课程设计适合什么专业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建立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
2. 学生能够了解综合课程设计在本专业中的应用,明确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融合。
3. 学生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3. 学生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为课程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认识到综合课程设计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提高自我要求,追求卓越。
3. 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通过综合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但对课程设计的整体把握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制定:a. 理论知识:包括专业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综合课程设计原则等。
b. 实践操作:课程设计方法、步骤、技巧,以及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
c.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团队协作、创新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2. 教学内容安排:a. 理论知识:依据教材相关章节,系统讲解本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以及综合课程设计原则。
b. 实践操作:结合教材实例,引导学生学习课程设计方法、步骤,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大学生综合课程设计
大学生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综合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2. 学生能了解并整合所学的跨学科知识,形成完整的综合课程框架。
3. 学生能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独立设计综合课程的能力,能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有效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综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3. 学生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综合课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学生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3. 学生通过综合课程的学习,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生综合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提高课程设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综合课程设计原理:包括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引导学生理解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课程设计概述- 内容列举:课程设计的定义、类型、原则;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
2. 跨学科知识整合:涉及多学科知识体系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二章 跨学科知识整合- 内容列举:跨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跨学科教学策略;案例分析。
3. 教学内容设计: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活动、评估方式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教学内容设计- 内容列举:教学内容设计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设计;评估方式设计。
4. 教学方法与手段:介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电子科学技术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
《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Specialty comprehensive course design )课程编号:060351008 学时/学分: 32(2周)/4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7年教学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二)课程设计性质《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专业方向各课程的重要综合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设计与实际动手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与FPGA应用、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版图与工艺、VLSI测试与可测性设计、SOPC设计与验证等。
2、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目的是启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进行集成电路设计与验证的综合能力,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运用。
培养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正确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设计流程、设计工具、验证方法。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独立完成半定制或者全定制或者混合集成电路的设计、仿真、布版、验证。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根据课程理论教学部分进行,以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考察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以集成电路为主进行设计。
1、电路设计与仿真(1周)(1) 布置题目和要求,查找资料,确定设计方案并进行总体电路设计;设计内容可以是全定制、半定制或者混合进程电路。
(2)描述详尽功能,选型器件模型库,完成电路设计并进行HDL或者spice输入;(3)采用仿真工具软件对电路进行功能仿真与调试,保证功能和时序正确。
2、版图设计与验证(1周)(1)对设计的数字电路部分进行逻辑综合,得到网表;(2)按要求完成电路的可测性设计;(3)完成电路的版图设计,并进行物理验证;(3)于指定时间进行课程设计答辩;(4)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
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
引言近几年来,人们已投入很大力量研究版图设计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学在给定所需功能行为描述的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方面已经非常成功。
希望用以代替设计师的一部分劳动。
但这并不适用于模拟电路设计。
较复杂的场合,有些程序的应用遇到了阻力,需要人工干预帮助解决问题。
因此,仔细研究模拟电路的设计过程,熟悉那些提高设计效率、增加设计成功机会的原则是非常必要的。
人工设计得到的器件版图密度一般高于用自动化版图设计和布线程序所得到的密度,因而人机交互式版图设计和布线程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这次做的仅是基本方法,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版图设计则不仅需要很多诸如图论在内的数据结构算法的知识应用,而且多年的电路版图设计经验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我们用最为广泛的 CMOS 两级密勒补偿运算跨导放大器为本次课设的课题。
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是许多模拟系统和混合信号系统中的一个完整部分。
各种不同复杂程度的运放被用来实现各种功能:从直流偏置的产生到高速放大或滤波。
伴随者每一代 CMOS 工艺,由于电源电压和晶体管沟道长度的减小,为运放的设计不断提出复杂的课题。
运算放大器的设计可以分为两个较为独立的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选择或搭建运放的基本结构,绘出电路结构草图。
一般来说,决定好了电路结构以后,便不会更改了,除非有些性能要求必须通过改变电路结构来实现。
一旦结构确定,接着就要选择直流电流,手工设计管子尺寸,以及设计补偿电路等等,这个步骤包含了电路设计的绝大部分工作。
为了满足运放的交流和直流要求,所有管子都应被设计出合适的尺寸。
然后在手工计算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模拟电路可以极大的方便对电路进行调试和修改。
但要记住,手算是绝对必需的!通过手算,可以深入的理解电路,对于设计多边形法则也可以更好进行权衡和把握。
第一部分理论值计算1.电路分析电路结构最基本的 COMS 二级密勒补偿运算跨导放大器的结构如图 1.1 所示。
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级输入级放大电路、第二级放大电路、偏置电路和相位补偿电路。
专业课程综合设计
专业课程综合设计设计题目:端盖加工夹具设计专业08机制2班学号0811115002姓名指导老师提交时间2012-1-13一、任务书题目:设计“端盖”零件的钻床夹具设计内容:1、钻床夹具装配图1张2、钻床夹具零件图3张3、钻床夹具三维图3张4、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二、设计思想1 个φ10和1个φ4 的小孔,所设计的一套钻床专用夹具。
主要技术指标能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工艺性好和使用性好。
我们在设计专用夹具时为了能满足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考虑了合理的定位方案、合适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并进行了必要的精度分析。
由于是中批量生产,采用了固定式钻床夹具,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工艺性方面使这种夹具的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加工、装配、检验和维修。
在使用性方面这种夹具的操作简便、省力、安全可靠,排屑也方便,必要时可设置排屑结构。
通过对钻床夹具设计的制作,进一步巩固和所学基本知识并使所学知识得到综合运用。
学会查阅和收集技术资料,提高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设计思想:以定位心轴为主定位,以削边销为辅助定位,采用一面两销定位此次需要完成的题目如下:如图1所示,设计加工端盖上φ10和φ4小孔的钻床夹具。
图中其他各表面均已加工完毕。
图1 端盖三、钻床夹具设计过程如图2所示为端盖工件造型图图2 端盖工件造型3.1零件本工序的加工要求分析钻φ4孔、锪φ10孔本工序前已加工的表面有:(1) 端盖左右两个端面;(2)φ25内孔、φ14小孔和φ9沉孔。
本工序使用机床为 Z5125立钻。
刀具为通用标准工具。
3.2、确定夹具类型本工序所加工两个同轴孔 (φ4和φ10),位于工件外径φ 60的圆周上,由于孔径较小,工件重量轻、轮廓尺寸以及生产量为中批量生产等原因,采用固定式钻模。
3.3 拟定定位方案和选择定位元件(1) 定位方案根据工件结构特点,其定位方案有二:①以φ 25孔及其右端面为定位面,以方形面周边轮廓为定位面,限制5个自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基于CAN总线的直流电机速度组态监控系统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自动化
学生姓名
班级B电气101
学号
完成日期
盐城工学院电气学院
内容提要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功能强大、性能稳定可靠的新型多功能器件和一些先进的控制理论不断出现,使得控制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iCAN 教学实验开发平台涉及:CAN-bus 网络通信、iCAN 协议、基本的输入、出功能控制、PC 软件编程等技术内容;该实验开发平台涉及的范围广泛,合不同技术,体现分布式网络控制的优越性。
典型的直流电机通过改变输入电压来改变电机在负载条件下的转动角速度。
以iCAN 教学实验开发平台为基础,利用组态软件编写一上位机软件,实现以CAN总线为基础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利用模块iCAN4400 输出电压变化,改变电机转速;电机的起、停控制由iCAN2404功能模块完成。
本设计是一个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由iCAN模块、电机驱动器模块、光电隔离模块、步进电机等多个模块组成的控制系统。
本文通过单片机实现了对步进电机的控制检测,并根据所测的数据及时进行调整。
本系统基本实现了设计要求,实现了通过CAN总线接收控制指令并将步进电机运动到指定位置的功能。
采用CAN总线通信在可靠性、时实性和灵活性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关键字:单片机;步进电机;CAN总线
目录
1.概述
2.系统总体设计
2.1 信号采集电路
3.CAN总线接口电路
3.1 模拟量输出接线方式
3.2 主要技术指标
3.3 Ican-4400模块上线
4.程序代码及组态界面图
5.课程设计体会
6.参考文献
1概述
CAN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它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
较之许多RS-485基于R线构建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而言,基于CAN 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在以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CAN 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 的缩写(以下称为CAN),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
在汽车产业中,出于对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低公害、低成本的要求,各种各样的电子控制系统被开发了出来。
由于这些系统之间通信所用的数据类型及对可靠性的要求不尽相同,由多条总线构成的情况很多,线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为适应“减少线束的数量”、“通过多个LAN,进行大量数据的高速通信”的需要,1986 年德国电气商博世公司开发出面向汽车的CAN 通信协议。
此后,CAN 通过ISO11898 及ISO11519 进行了标准化,在欧洲已是汽车网络的标准协议。
CAN 的高性能和可靠性已被认同,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船舶、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方面。
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
它的出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各节点之间实时、可靠的数据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设计是典型的直流电机通过改变输入电压来改变电机在负载条件下的转动角速度。
基于CAN总线,通过IPC机进行电机转速信号相应处理与控制。
以工业以太网教学实验开发平台为基础,利用组态软件编写软件,模拟实现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利用功能模块输出电压变化,改变电机转速;电机的起、停控制由功能模块完成。
实现控制直流电机的启停、改变输入电压(0-10V)来改变电机转速,测量直流电机的转速。
2.系统总体设计
整个系统设计原理如下图1所示。
系统控制模块由PC和和CAN总线适配卡组成;CAN节点则是由单片机、CAN控制器(iCAN)和CAN收发器组成。
图1 总体组成框图
本设计实现的直流调速控制系统是模拟化的。
从图1可以看出,单片机无
需过问触发脉冲的产生,从而节省了单片机的资源。
2.1信号采集电路
系统节点需要采样的信号有转速、电流和电压。
电流、电压信号使用接至
晶闸管整流电路交流侧的电量隔离变送器测量;转速通过与被测电机轴连接的
光电脉冲发生器测量,再由转速变送器转化。
变送器输出的工业标准信号1~5V,经调理电路变为0~2.5V的模拟电压信号,送至AT89C51的ADC采集子系统部分。
3.CAN总线接口电路
3.1.模拟量输出接线方式
该实验主要利用 iCAN4400 模块输出模拟量信号,其输出信号接PCB 板上的AO3,主要功能:为电机提供不同的驱动电压;利用iCAN2404 模块提供开关作用控制电机起、停,其输出端口分别接(AO3,MOTO+);PCB 板为内嵌在iCAN 实验平台表面。
在iCAN 实验平台上我们已经将iCAN4400,iCAN2404输出、输入线分别与实验平台上的相应端口连接好。
图3 主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流程如图3所示,初始化包括单片机寄存器、LCD、CAN4400的初始化。
进入监控程序后,首先进行采样信号滑动平均值滤波计算,将结果送至
PID运算,获得的α角送至缓冲区,然后将电机运行参数显示,并通过CAN总线向上位机发送。
iCAN-4400模拟量输出模块提供电流或者电压输出信号。
iCAN-4400模块具有4路模拟量
输出通道,可输出1~5V电压或者4~20mA电流信号。
模块在工作时,iCAN主站设备通过I/O
数据通讯,将输出数据传送给单片机后,通过光电隔离送到DA模块输出。
输出信号类型可
以通过跳线器选择电压输出或者电流输出。
3.2 主要技术指标
●单电源供电,供电电压:+10V~+30V DC;
●输出通道数:4路
●输出信号:1~5V、4~20mA
●DA转换分辨率:12位
●输出精度:±1.0%
●电流输出负载能力:小于500Ω
●隔离电压:1000V DC(模块供电、信号输入)
3.3模块接口说明
Ican-4400模块接口示意图
模块内部各接线端子、拨码开关、跳线器以及指示灯功能说明如下:
●SW1:模块CAN波特率以及MAC ID设置开关
●RL1:电源指示灯
●SL2:网络通讯指示灯
●JP1:+10V~+30V DC电源、iCAN通讯接口
●JP2:模拟量输出信号接线端子
●JP400~JP403:0~3通道的输出电压或者输出电流选择跳线器
3.3 Ican-4400模块上线
点击“上线”按钮,将会看到模块的指示灯在闪烁。
通过数字表头或者电压表观察模块的输出值。
应该是1V+_1%。
4.程序代码及组态界面图
程序代码:
if(\\本站点\电机开关==1)
{
\\本站点\电机转速=\\本站点\输入电压值*500/2 ;
}
else
{
if(\\本站点\电机转速!=0)
{
\\本站点\电机转速=\\本站点\电机转速-500;
}
}
组态软件仿真结果:
5.课程设计体会
整个课程设计持续了两周时间,设计通过了软件和硬件上的调试。
我想这对于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次设计中遇到了很多实际性的问题,在实际设计中才发现,书本上理论性的东西与在实际运用中的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的,所以有些问题不但要深入地理解,而且要不断地更正以前的错误思维。
一切问题必须要靠自己一点一滴的解决,而在解决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自己在飞速的提升。
对于教材管理系统,其程序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解决程序设计中的问题,而程序设计是一个很灵活的东西,它反映了你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它才是一个设计的灵魂所在。
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用在程序上面的。
很多子程序是可以借鉴书本上的,但怎样衔接各个子程序才是关键的问题所在,这需要对系统的结构很熟悉。
因此可以说系统的设计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解决。
这也激发了我今后努力学习的兴趣,我想这将对我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分工协作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有条不絮。
另外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当我们碰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指导老师总是耐心的讲解,给我们的设计以极大的帮助,使我们获益匪浅。
因此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
通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我觉得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这次课程设计是很有意义的。
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平时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
虽然自己对于这门课懂的并不多,很多基础的东西都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觉得很难,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通过自身去理解,但是靠着这一个多礼拜的“学习”,在小组同学的帮助和讲解下,渐渐对这门课逐渐产生了些许的兴趣,自己开始主动学习并逐步从基础慢慢开始弄懂它。
6.参考文献
[1] 于洋.《测控系统网络化技术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2]李江全.《计算机测控系统设计与编程实现》,电子工业出版社
[3]周立功主编.《工业以太网系统教程》
[4] 周立功主编.《iCAN教学实验开发平台实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