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以主体学生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新课程标准中一个突出的话题是以学生为主题,重视学生在教育环节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成为我们每一个参与新课标培训教师所思考的一个问题。特别是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传道授业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只重视传的内容,而没有注重传的效果,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三年的年轻教师,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
二、通过讨论相互交流突出学生主体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三、通过分组活动彼此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能看
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一、教学设计与设想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全过程,促进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所以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是首要任务。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应当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教师提出问题,为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一种可能与条件,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
1.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节课的开头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2.《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数学学习需要个体的理解与体验,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参与的积极性越大,效果越好……”。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在学习新课标、理解新课标、实践新课标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转变教学中心。
传统的教学方式,实质是教师为中心,它强调教师如何教,不管学生怎样学。在教师的心中,学生不是生动活泼的认识主体,而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是可爱的“听众”和勤奋的“书记员”。在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从复习、新授、到巩固练习,从读题、审题、分析题意到解答方法,给学生作彻底的解剖,甚至包括练习的答案也包办代替。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要创设机会多让学生动手、动员、动脑参与学习过程,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多让学生质疑问难,多让学生互相交流,多让学生讨论争辩等等,教师再也不应该居高临下地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给学生,而应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一道去实践、去探究、去体验,和学生一同分享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简要说来,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善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新鲜感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研究、独立思考及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情感空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从而增强自主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首先,播放“金龙洞”旅游区的风景短片;然后问学生:“金龙洞的景色美不美?”生说:“神奇怪趣,美极了!”师问:“你们想去金龙洞游玩吗?”生说:“想!”师问:“那我们该怎样去金龙洞呢?”(投影出示下表)
接着要求学生根据上表提供信息,自主思考:你准备怎样去金龙洞玩?并用算式表示你所需的时间。学生1说:“我先乘汽车到达金龙洞停车场,再步行到洞口码头坐船入洞,所需时间是(1/6+1/12)小时;学生2说;“我先骑自行车到达金龙洞停车场,然后再步行到洞口码头坐船入洞,所需时间是(1/3+1/12)小时。师说:“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不同的方式去金龙洞玩,这些不同的方式中,所需的时间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先自主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中讨论、研究。因为贴近生活,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通过探索、研究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
2、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包括了学生在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