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湄公河开发利用争端
澜沧江_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澜沧江_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4202024a7302768e9939c1.png)
1 前言
湄公河是世界最大河流之一, 就其河长 4 880 km 居世界第六位; 就其河口平均流量 15 000 m 3/ s居世界第八位[ 1] 。它发源于中国青海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北麓, 在西藏昌都有 两大源流扎曲和昂曲汇入, 后始称澜沧江。它自北向南流经云南省西部 7 个地州, 从我国 西双版纳 224 号界碑处出境改称湄公河。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进入越南, 在越南 的胡志明市西南注入南中国海。各流域国在湄公河流域内所占的水资源情况见表 1。
1期
唐海行: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 析
17
从表 1 可看出, 中国境内干流全长 2 161 km、流域面积 16. 5 km 2, 分别占全流域面积 的 21% 和全流域水量的 16% 。老挝和柬埔寨的国土几乎都在湄公河流域内, 可见澜沧江— 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在中国、老挝、柬埔寨、泰国和越南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最为重要的国际河流, 有 “东方多瑙河”之称。
199 2 199 2
表 4 澜 沧江—湄公河流域内六个国家人口情况[4] Tab. 4 The population condition of six countries in the Lancang- Mekong river
2 710 23 500 ( 1966) 548 ( 1969) 1992
琅勃拉邦
2 761
268 000
3 804 15 200 ( 1966) 652 ( 1956) 1992来自万 象3 237
299 000
4 530 26 000 ( 1966) 701 ( 1956) 1992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下跨境水资源合作的作用及意义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下跨境水资源合作的作用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0a87a1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7.png)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下跨境水资源合作的作用及意义作者:梁岱桐黄德凯来源:《东南亚纵横》2021年第02期摘要:跨境水资源合作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重要领域,是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下开展各项合作的重点建设方面。
自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建立以来,中国与湄公河5国在跨境水资源方面合作不断加强,6国基于合作框架下开展跨境水资源合作有利于促进区域内资源环境保护,缓解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用水矛盾,加强域内国家安全合作,提高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关系进一步向好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为建立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合作秩序巩固基础。
关键词:澜湄合作;澜湄合作框架;水资源合作;国际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 F11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21)02-097-08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Cross-Border Water Resources Cooperation under theFramework of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LIANG Daitong, HUANG DekaiAbstract: Cross-border water resources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LMC) and is also the key construction aspec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Mekongriver countrie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LMC.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MC framework, China and the five Mekong countries have been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in cross-border water resources. Based on the framework, the six countries have been developing cross-border water resources cooper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protec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region and alleviating the water contrad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Mekong countries. Besides, they have been strengthening national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the region,improv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promoting sound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Mekong countries, boost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oper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to a higher level, so as t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 new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rder based on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Key Words: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Framework; Water Resources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2014年1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1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简称“澜湄合作”)机制。
法律典型案例湄公河(3篇)
![法律典型案例湄公河(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44b6e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0.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湄公河,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个国家,是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河流。
然而,在这条美丽的河流背后,却隐藏着一场跨国贩毒的惨案。
2011年10月5日,一艘载有13名中国船员的船只,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不明身份武装分子袭击,导致12人遇难,1人失踪。
这起震惊中外的湄公河惨案,将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国警方推向了跨国合作的潮头。
二、案件经过1. 案发2011年10月5日,一艘名为“华平号”的船只,从中国云南省瑞丽市出发,前往缅甸仰光。
船上有13名中国船员,包括船长、船员和一名厨师。
当船行至湄公河金三角水域时,遭遇不明身份武装分子袭击。
2. 调查案发后,中国警方迅速介入调查。
经过初步侦查,发现这是一起有组织的跨国贩毒团伙所为。
同时,老挝、缅甸、泰国警方也纷纷展开调查,跨国合作逐渐形成。
3. 跨国追捕在跨国合作的基础上,四国警方开展了大规模的追捕行动。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侦查,警方掌握了贩毒团伙的详细信息,包括团伙成员、贩毒路线、毒品来源等。
2011年12月,缅甸警方在曼德勒省抓获了贩毒团伙的成员。
随后,老挝、泰国警方也相继抓获了其他成员。
2012年2月,中国警方在云南省抓获了贩毒团伙的最后一个成员。
4. 公审2013年,湄公河惨案涉案人员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受了审判。
法院依法判处主犯糯康死刑,其他涉案人员也分别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三、案件影响1. 提高国际执法合作湄公河惨案的发生,使得四国警方加强了跨国执法合作,为打击跨国犯罪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提高国际关注度湄公河惨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打击跨国贩毒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提高国内法治水平湄公河惨案的审判,展示了我国法治的威严,提高了国内外对我国的法治信心。
四、案例分析1. 跨国贩毒的严重性湄公河惨案揭示了跨国贩毒的严重性。
贩毒团伙利用国际河流作为贩毒通道,对各国社会治安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的原因、基础与路径选择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的原因、基础与路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a9a7691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2.png)
— 119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的原因、基础与路径选择[摘 要] 澜湄流域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严重减损,并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威胁,但是该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制现状不足以应对现实和即将到来的威胁。
该流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方面已有良好的国际法基础和合作实践。
以预防损害发生为目的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是该流域保护生物多样性可用、有效的制度,并且已有法律依据和实践。
因此,在澜湄机制下,依托外长会议和澜湄环境合作中心,构建以澜湄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单一目标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切实可行。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跨界环境影响评价[中图分类号] D99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8182(2021)06 – 0119 – 08澜沧江—湄公河流域①(以下简称“澜湄流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其丰富程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澜湄流域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是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②的重要自然资源。
本文从分析澜湄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入手,研究推进澜湄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的原因与国际合作基础,探讨在“澜湄机制”③下澜湄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路径。
一、澜湄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问题澜湄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但同时,流域内的六个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湄公河流经地区具有高度贫困和发展水平低的特征。
消灭贫困、促进经济发展对于该流域的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掠夺性的开发和利用,已经造成了流域内物种的数量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动物栖息地遭到不断破坏,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该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澜湄流域各国都认为“环境问题”是澜湄流域六国面临的共同挑战④,需要合力应对地区面临的“环境挑战”①。
[收稿日期] 2021-03-07 [基金项目]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统一立法研究”(21FFX010);中国—东盟研究院一般项目“湄公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以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视角”(cw201614)[作者简介] 刘 旭,四川乐山人,广西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东盟研究院缅甸所副所长,法学博士。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50fb2164561252d380eb6e24.png)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指中国的云南省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该区域总面积233.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6亿。
自1992年启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1994年)为起步阶段,以研究、论证、交换意见为主;第二阶段(1995~2000年)为实施阶段,各国提出了相关构想、政策措施,启动了一批具体项目;第三阶段是2001年至今,合作步伐迅速加快。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国发表了《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国家报告》,启动了湄公河次区域的全面合作。
次区域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先行示范区,次区域的经济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投资领域的选择与合作项目的确定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在交通运输、水力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生物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展开合作。
1.交通运输开发合作中国昆明至泰国曼谷的公路是中国与次区域国家间的重要通道,是亚洲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887公里。
为加强中国与次区域的经济合作,次区域各国积极与中国协调,开通了多条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海运道路,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便利。
2.水力资源开发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水力资源的开发是次区域合作的一个重点。
澜沧江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2737万千瓦,是中国重点开发的水电基地之一。
泰国对湄公河联合开发的主要侧重点是水电开发。
因为湄公河开发不仅会大大增加泰国的年发电量,而且还能改善泰国东北部的农田水利灌溉。
老挝是湄公河流经最长的国家,也是对国际合作开发湄公河要求最迫切、热情最高的国家。
老挝水能资源丰富,湄公河50%的水电潜能蕴藏在老挝,全国水能储量达2500万千瓦。
水力资源开发中,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列入规划的有25项重要工程,其中中国境内14项,老挝境内4项,老泰、老柬交界4项,柬埔寨境内3项。
澜沧江出境处年径流量大概600亿立方米,占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全年水量的15%
![澜沧江出境处年径流量大概600亿立方米,占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全年水量的15%](https://img.taocdn.com/s3/m/8112b6c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7a.png)
澜沧江出境处年径流量大概600亿立方米,占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全年水量的15%马洪琪院士接受记者采访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韩希张丹张鸿泽):针对备受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关注的澜沧江水电开发可能对下游国家造成影响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能澜沧江总顾问马洪琪先生日前在接受本台记者专访时表示,无论从水量、水质还是生态环保的角度来看,上游澜沧江水电开发对下游国家的影响都非常有限,而且上游水电站采取了分期蓄水措施,实现了帮助下游国家缓解旱涝灾害的目的。
马洪琪院士表示,首先从水量上来讲,由于澜沧江出境水量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水量比较小、发电用水无消耗等原因,上游澜沧江水电开发对下游水量的影响有限。
马洪琪介绍:“澜沧江出境处年径流量大概600亿立方米,占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全年水量的15%,所以在澜沧江上游把水蓄起来,对于下游国家整体水量的影响也仅占15%。
我们现在仅仅是把水蓄起来用于发电,发电是不消耗一滴水,也不污染一滴水,只是改变其年季水量分配。
”由于上游水电站采取科学分期蓄水,每年汛期蓄水,枯水期加大放水量的措施,有效确保下游水量,并实现了帮助下游国家缓解旱涝灾害的目的。
马洪琪说:“在澜沧江上修建的一系列电站,尤其是小湾和糯扎渡两个电站,是多年调节水库,洪水的灾害肯定在云南境内就能解决,减缓了下游国家的洪涝灾害。
为了应对旱灾,中国国家环保部还要求,澜沧江出境口的旱季最低水流量需维持在最低513立方米/秒,以保证下游的全年航运正常并缓解旱情灾害。
”对于广受关注的泥沙与鱼类保护等生态环保问题,上游水电站也采取了多项先进技术将生态影响降至最低,马洪琪院士表示:“整个这条江(澜沧江)实行了退耕还林以后,泥沙含量就很少了,而下游湄公河是主要产沙地,所以我们大坝拦的沙不至于影响他们的下游国家的冲积平原。
而对于鱼类的影响,中国通过设立鱼类增殖放流站、采取网捕过坝措施、叠梁门方式实施电站进水口分层取水等措施有效保护了澜沧江下游的生态环境。
2024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371
![2024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371](https://img.taocdn.com/s3/m/9cd7ea1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10.png)
2024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37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世界上海陆面积之比约为()A. 1:1B. 7:3C. 3:7D. 3:22、下列对南极地区开发利用的做法,正确的是()A. 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B. 赴南极地区旅游,生活垃圾随手丢弃C. 大量捕杀鲸鱼,丰富食物来源D. 各国加强合作,珍惜、保护南极环境3、中国与泰国;越南等湄公河流域五国3月23日在海南三亚举行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合作展上;看到湄公河国家领导人对中国水稻品种表现出浓厚兴趣,李克强高兴地说,要让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助力澜-湄国家成为“世界粮仓”.完成1~3题.中国同湄公河五国山水相连.湄公河五国地处中南半岛,地形特点为()A.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B. 地高天寒,雪山连绵C. 地表破碎,千沟万壑D.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4、图例表示的地理事物是()A. 国界B. 铁路C. 高速公路D. 运河5、下列国家中;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组是()①中国②美国③德国④日本⑤印度⑥巴西.A. ①⑤⑥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③⑤⑥6、英文缩写“WTO”的国际组织是()A. 石油输出组织B. 北约组织C. 世界贸易组织D. 欧洲联盟7、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A. 8693米B. 8999米C. 8690米D. 9000米8、“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反映了我国哪种气候特征()A. 气候复杂多样B. 季风气候显著C. 海洋性特征显著D. 温差大9、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A. 亚洲和太平洋B. 南极洲和北冰洋C. 亚洲和大西洋D. 非洲和大西洋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香港的支柱产业是____.11、读中国疆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战略研究
![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战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427451cfc789eb172dc8bb.png)
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战略研究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的现状、战略定位、需求、目标、部署,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目标评价体系,提出了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部署,为澜沧江-湄公河航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国西南地区通往周边国家的重要水运国际大通道,是中国通向中南半岛乃至整个东南亚的中轴线,它一江连六国,被称为东方的多珯河。
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区最重要的运输通道,2007年货运量达到39.6万t,航运通过十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
但是由于受次区域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环境、管理水平及航运理念的影响,还存在航运与济发展的融合程度不高;缺乏航运发展的总体战略及规划,次区域间航运要素发展不平衡,航运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水资源的开发对航运的兼顾不够,法规体系不够完善,未实现各国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在不利的、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在有利的经济发展条件下,维护澜沧江—湄公河航运的可持续发展符合次区域各国利益。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同属国际河流的对莱茵河航运发展成功案例分析总结揭示其对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的启示。
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加大航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制定航运发展扶持政策、以协调次区域各国内河水资源的统一开发利用,并保证航运发展的重要位置,实现水资源的充分综合利用。
缔结“自由航行”条约,签订各种协定、准则,以航运共同利益为特征,实现湄公河上的“自由航行”。
通过研究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的现状及环境,明确澜沧江-湄公河航的战略定位。
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是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集中体现,从根本上符合次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航运的发展将大大改善次区域国家的交通条件,将促进区域内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增加就业机会,推动次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结合现代航运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应用回归分析,弹性增长理论预测航运需求;经预测,至2020年货运将达到112万吨,客运165万人次;至2030年货运将达265万吨,客运390万人次。
西双版纳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思考
![西双版纳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7773de1b8f67c1cfad6b8a0.png)
一
、
千 载 难 逢 的机 会 。口 】 P
( ) 一 促进西 双版纳对外开放和旅游经济发展 西 双版纳地 处澜沧江 一 湄公 河的结合部 , 是西双版纳 参与澜一 湄次 区域经济合作 的重要 窗 口、 通道和基地, 云南省对 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在 中具有重要 的地位 和作用。西双版纳积极参与澜 一 湄次区域旅游合作 , 充分发挥 其桥头堡 的重要 功能, 将对促 进西双版 纳的对外 开放和旅游 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 二 促进澜一 湄次 区域 的合作和稳定发展 。 通过旅 游业的拉 动效应, 以促进澜一 可 湄次 区域各 国之 间在信息 、 通 讯 、 业 、 础设施 、 态环境 保护 等领域 上 的合 作, 以形成 国 产 基 生 也可 家、 地方政 府 、 企业等 多层次 的多方合作, 而加强次 区域 内各 国与其 从 周边地 区的友谊与交流 ' 促进次区域的和平与稳定发展 。 三、 西双版纳参 与澜沧江一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 合作对策 ( ) 一 加强跨 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应充 分利用澜沧江一 湄公河水上交通 的便捷性 , 加强水上交通线路 的建设 , 实现跨 国水上快速 交通 联系; 已有 的交通线 路, 利用 形成水 、 、 陆 空立体交 通网络 。西 双版 纳应积极改善州 内现有 的公 路 、 水路, 建设高 等级公 路, 内的道路 与泰国高速公路相 对接, 使境 疏通连接 老 、 、 缅 越等 国家 的交 通环 线, 尽快形成对外的水 、 、 陆 空交通 网络; 改善能源 、 通讯等
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主要合作机制
![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主要合作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926e03f9c8d376eeaeaa3165.png)
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主要合作机制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由于该区域特殊的地缘经济、政治特点,所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不仅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各国及东盟积极参与,日、美、欧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也纷纷挟资而入,寻找各自的经济政治利益,形成了多重机制并行运作的合作开发势头。
目前有以下四种主要合作机制: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由亚行牵头,中、柬、老、缅、泰、越六国参加,旨在改善次区域基础设施,扩大贸易与投资合作。
自1992年至2000年已先后召开了九届部长级会议,其中第六届于1996年8月在昆明召开。
合作范围涉及交通、通讯、能源、旅游、环境、人力资源开发、贸易和投资、禁毒等八个领域,筛选出103个优选合作项目。
为扩大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并吸引多方面的资金,在亚行推动下,由亚行和基他国际金融、投资组织主持,六国参与,先后在曼谷、东京、汉城、法兰克福、布鲁塞尔、胡志明市和悉尼举行过7次次区域优选项目投资机会研讨会。
二、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由东盟主导,原东盟七国和中、缅、老、柬共11个国家为开发合作的核心国,并欢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和国际性、区域性金融组织、机构参与。
该合作机制始于1996年6月。
当时的东盟7国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的中、缅、老、柬共11国的部长级代表,在吉隆坡通过《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基本框架》(同年11月在印尼召开的东盟首脑非正式会议批准)。
旨在加强整个东盟与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各国经济联系,建立经济伙伴关系,最终实现“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和由10国组成的“大东盟”。
合作领域包括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灌溉、能源)、投资与贸易、农业、林业、矿产资源产业、工业及中小企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科技等八个方面。
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表明澜沧江—湄公河开发合作已作为东盟经济政治一体化中的一部分纳入东盟的合作框架,其范围已超越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在该合作框架下,首先推出了南起新加坡、北至中国云南昆明的“泛亚铁路计划”,它将连接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泰国的曼谷、清迈,缅甸的仰光,柬埔寨的波贝、诗梳风、金边,越南的胡志明市、河内,老挝的万象,中国云南省的昆明市。
【高中地理】流域内协调发展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高中地理】流域内协调发展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67310a1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4.png)
4.1 流域内协调发展澜沧江—湄公河干流上修建的水电站分为两种类型:蓄水式水电站(即水库库容较大的水电站,如小湾和糯扎渡水电站)和径流式水电站(即没有水库或水库容量较小的水电站,如漫湾和大朝山水电站)。
下图示意澜沧江部分水电站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开发,实现流域整体效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流经国家经济落后,资金短缺B.缺乏权威性的开发合作组织C.沿岸森林密布,环保要求高D.基础设施不足,开发成本高2.澜沧江—湄公河上游修建蓄水式水电站对下游的影响有( )①增强农业灌溉能力②改善鱼类生存环境③减轻旱涝灾害④增加淹没面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1浙江温州高二期末)我国黄土高原最新的水土保持生态考察结果显示,黄河的年均输沙量已从16亿吨减少到21世纪初的3亿吨左右,减幅达80%。
据此完成3~4题。
3.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减少,反映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 )A.水资源综合利用B.上游水能开发C.中游生态建设D.下游堤坝加固4.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变化有利于(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减轻B.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形成C.华北平原洪涝灾害的缓解D.黄河入海口附近三角洲的发展下图为澜沧江干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从统筹全局的角度考虑,下列关于澜沧江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可行的是()A.大力进行河流梯级开发,发展内河航运B.大力开发水电,促进经济发展C.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D.开发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能耗工业6.为降低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和综合污染程度,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快梯级电站建设,提高防洪能力B.扩大沿河地区水稻种植规模,提高水稻产量C.大力发展工业,促进经济发展D.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根据黄河水情和水利枢纽工程的需要,黄河小浪底于2018年7月3日下午开闸泄洪,进行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
黄河激流从坝上的洞群喷涌而出,形成一条气势磅礴的“巨瀑”,呈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景,也使库区泥沙淤积现象得到改善。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比较研究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9b2706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f.png)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概述 •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概述 •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
的比较研究 •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
的未来展望 • 结论与建议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发展阶段
自1992年以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合作领域逐渐扩大,涵 盖了交通、能源、电信、农业、旅游等多个领域。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
交通基础设施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 作致力于改善区域内的 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公 路、铁路、航空和水路 等。
能源与电力
合作国家在能源与电力 领域开展了多项合作项 目,如水电站建设、输 电线路升级等。
研究背景
01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简称LMC)是2012 年在柬埔寨金边由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共同发起和建立的次区域合作机制 。
02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GMS)是亚洲开发银行倡导和支持的次区域经济合作项目 。
合作机制的比较
组织架构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和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LMC)都设有 多个层次的合作机制,包括领导人会 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议等。不过 ,LMC在领导人会议和部长级会议之 间还设有双边联合工作组会议,以加 强各成员国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合作协议
GMS和LMC都签署了合作协议,明 确了各成员国的权利和义务。不过, LMC的合作协议更加详细,包括政治 、安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 域的合作内容,而GMS的合作协议主 要集中在经济领域。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工作意见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工作意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f009e3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0.png)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6.20•【字号】云政办发[2008]105号•【施行日期】2008.06.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工作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105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认真贯彻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参与GMS合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云南参与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八年六月二十日云南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工作意见2008年3月30日— 31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召开。
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合作的纽带共同的家园》的重要讲话,就下一步合作提出了中方的建议和倡议。
会议签署了《实施次区域跨国电力贸易路线图谅解备忘录》、《经济走廊可持续与均衡发展谅解备忘录》等一系列合作文件。
与会各国领导人签署了《领导人宣言》,回顾了1992年以来GMS合作取得的成就,提出了GMS今后5年9大重要合作领域。
云南省是中国参与GMS合作的前沿和主体省份之一,要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领导人会议精神,在国家的指导下以更加积极务实的态度推进合作,力争云南参与GMS合作迈出新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GMS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以来云南省参与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一)双边和多边高层来往日趋活跃,为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GMS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以来,在次区域各国加强合作、谋求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云南与GMS各国的高层往来日趋活跃。
缅甸前总理梭温、老挝总理波松·布帕万、越南总理阮晋勇等领导人先后在对我国进行访问时顺访了云南;一年一届的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以及第三届泛珠三角合作论坛等会议,GMS各国均派出高官出席;2007年3月底4月初,云南省人民政府代表团和经贸代表团成功对次区域5国进行了友好访问。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公共卫生合作现状、主要问题与发展思路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公共卫生合作现状、主要问题与发展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4341e79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9.png)
__【_基__金___项__目__】__ 国 家 卫 生 健 康 委 澜 沧 江 - 湄 公 河 合 作 疟 疾 和 登 革 热 联 防 联 控 项 目 (No. 2020399)。
毛 祥 华 ,E -m a il: m m qqhh2004@ 163. com 周 兴 武 (1 9 7 2 -),男 ,云 南 弥 勒 人 ,公 共 卫 生 硕 士 ,副 研 究 员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国 际 卫 生 与 发 展 。E-m ail: zhou_ xingwu@qq. com 。 周兴武和杨中华为共同第一作者。
简述澜沧江
![简述澜沧江](https://img.taocdn.com/s3/m/5144014648d7c1c708a14545.png)
简述澜沧江作者:梁苑慧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18期[摘要]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是连接中、缅、老、泰、柬、越六国的天然纽带和通道,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
通过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争端解决机制研究,增加对中南半岛国家在非传统安全方面应对策略的了解,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紧密地区间的联系,发展地区间的经济。
[关键词]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争端解决机制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277-01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唐古拉山脉,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3省区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西部的三角洲流入南中国海最终注入太平洋,是中国最长的南北向河流,干流全长4880.3公里,有100多条支流,在中国境内干流长2130公里,云南省境内1216公里,老挝境内干流长777.4公里,柬埔寨境内长501.7公里,越南境内长229.8公里,老缅界河长234公里,老泰界河长976.3公里,老柬界河长4公里。
南腊河口以上,包括中国境内的的澜沧江流域及缅甸的那一小部分称为上湄公河流域;南腊河口以下称为下湄公河流域。
澜沧江——湄公河既是中南半岛和东南亚诸岛、南亚次大陆的重要战略结合部,同时还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欧大陆和南亚次大陆及澳大利亚板块的海陆交通要冲,其地缘战略价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的争端类型澜沧江——湄公河流经东南亚5个国家的领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争端主要包括以下五种争端:划界争端、生态环境争端、用水权争端、水益分配争端和水环境争端。
(一)、划界争端:这涉及到领土问题,更涉及到复杂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这种争端的解决一般历时较长,要求一套完备的争端解决机制;(二)、生态环境争端:由于各国在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的情况下,导致生态系统破坏,这种类型的争端是当前河流流域的普遍性问题,要从整体上进行研究解决,又要根据每个流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三)、用水权争端:是指各径流国因为争水产生的各种纠纷,虽然理论上来说各径流国享有平等的用水权,但实践中各径流国经常在各种用水问题上产生分歧,比较常见的是存在于农业用水、水电开发、防洪除涝与护岸固土领域的争端等;(四)、水益分配争端:通常是由于大型水利工程(如大坝)的建设产生的收益分配问题,因为一项水利工程往往可以惠及多个径流国,各国可能在利益分配问题上产生各种分歧;(五)、水环境争端:主要体现在水污染和水文过程破坏两方面。
湄公河:湄公河-河流名称,湄公河-水系组成湄公河地图
![湄公河:湄公河-河流名称,湄公河-水系组成湄公河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569f561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b.png)
湄公河:湄公河-河流名称,湄公河-水系组成湄公河地图话题:湄公河地图应急预案湄公河湄公河(Mekong River,源自泰语Mae Nam Khong,意为高棉人之河),其上游是中国境内的澜沧江(Lancang Jiang 或Lan-ts’ang Chiang,泰语意为“百万大象”),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内,因由越南流出南海有9个出海口,故越南称之为九龙江(C?u Long Gian)。
湄公河干流全长4908千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世界第九长河流,亚洲第七长河流;主源为扎曲,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
流经中国云南省、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以南省份流入南海。
其中南阿河河口至南腊河河口31千米为中国与缅甸界河;老挝,湄公河老挝境内干流为777.4千米;老挝与缅甸界河为234千米;老挝和泰国界河为976.3千米;柬埔寨境内为501.7千米;越南境内的湄公河三角洲为229.8千米。
流域除中国和缅甸外,均为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
由于湄公河在旱季及雨季的流量有极大变化,以及主干流有不少激流及瀑布,造成湄公河的航运能力十分不好。
目前湄公河只有下游550千米可通航。
湄公河地图_湄公河-河流名称湄公河湄公河的正式名称Mekong源于泰语Mae Nam Khong之缩写,Mae Nam()直译为妈妈河,引申为大河,Khong()则由Krom或Khom一词演变而来,是古代泰人对居住于该河流域的高棉人(更准确的说是孟高棉语族诸族)的称呼,因此湄公河是泰人(即生活在今泰国和老挝的傣泰民族)对这条河的称呼,原意为“高棉人之河”(Mae Nam Khong)。
后来缅甸语、高棉语都借用了“湄公河”的称呼。
湄公河在各地区的称呼如下:中国西藏:加果空桑贡玛曲、扎阿曲、扎曲中国云南:澜沧江(傣语意为“百万大象”)缅甸:湄公河(mellhkaung)老挝、泰国:湄公河(,“湄南公”)柬埔寨:湄公河(,“洞里湄公”)、大河(,“洞里通”)越南南部:湄公河(S?ng Mê K?ng)、大河(S?ng L?n)、九龙江(S?ng C?u Long)湄公河地图_湄公河-水系组成湄公河湄公河干流河谷较宽,湄公河多弯道,经老挝境内的孔(Khone)瀑布进入低地,到柬埔寨金边与洞里萨(TonleSap)河交汇后,进入越南三角洲。
湄公河水资源利用问题再认识
![湄公河水资源利用问题再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c616397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d.png)
第6卷第1期2021年1月Vol. 6 No. 1 January 2021JOURNAL OF BOUNDARY AND OCEAN STUDIES 湄公河水资源利用问题再认识吕星王万英**吕星,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副教授;云南昆明650091。
王万英,云南大学地球科 学学院、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副教授;云南昆明650091。
摘 要:湄公河是澜沧江的下游,流径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与6000多万人口的生计相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
近年来,流域水资源开 发加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与社会问题,水资源问题受到流域国家高度关注。
对湄公河三角洲、洞里萨湖、“三河”流域和呵叻高原水资源利用案例的分析, 有助于揭示水资源矛盾的深层原因,从而再认识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问题。
水资源时空上的错配、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和治理错位是造成湄公河水资源问题的 深层原因,澜湄水资源合作在建立洪旱灾害应对机制后,应该着力解决水资源的 合理利用问题,最终进入治理制度的协商和构建。
关键词:湄公河;水资源利用;澜湄水资源合作美国政府、智库、民间组织借2020年极端气候之机,误导媒体,试图激化澜沧江一 湄公河上下游国家水资源利用的矛盾,实现自身的地缘战略目标。
因此,如何认识和理解 澜沧江一湄公河水资源问题,对于今后开展跨境水资源合作,实现水资源公平合理及可持 续地利用,维护周边局势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柬埔 寨洞里萨湖,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河”流域和泰国呵叻高原为案例,从历史、现状和 问题三个维度分析,揭示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指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 利用是下一阶段湄公河水资源治理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应借助澜湄水资源合作,积 极参与湄公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64•边界与海洋研究第6卷第1期一、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内部问题外化湄公河三角洲总面积为590万公顷,其中越南占68%,约400万公顷,占其国土面积的12%,居住着越南全国19%的人口。
澜沧江——湄公河整体水分配
![澜沧江——湄公河整体水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8bfe7dc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5.png)
澜沧江——湄公河整体水分配陈丽晖;何大明【期刊名称】《经济地理》【年(卷),期】2001(21)1【摘要】国际河流水争端是国际河流开发和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直接影响国际河流的可持续开发以及各流域国之间的关系稳定。
实现公平合理的水分配是解决此类争端的关键。
尽管有一些国际水法制定了公平合理利用和无损害等总原则 ,但是 ,由于每条国际河流的自然条件及各流域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差异 ,水分配的基础条件和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同 ,而且在实施中不能强迫各流域国执行。
实现公平合理水分配较好的方式是打破国家界线,兼顾各流域国利益,进行全流域整体水分配。
中国虽然作为一个国际河流分布广泛的国家 ,以往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几乎是处于空白 ,本文通过对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及其需求特征的分析 ,总结该流域整体水分配的优势 ,对 1995年《湄公河可持续发展合作协定》有关水利用问题条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 ,提出澜沧江———湄公河整体水分配的原则。
【总页数】5页(P28-32)【关键词】澜沧江-湄公河;整体水分配;水资源利用【作者】陈丽晖;何大明【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系;云南省地理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66;F407.9【相关文献】1.国际流域水安全复合体中的安全秩序建构\r——基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冲突-合作事件的分析 [J], 李昕蕾;华冉2.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热带农业人才培育模式探析——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实施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热带农业人才培育工程为例 [J], 汪志军; 张少帅; 魏艳; 高秀云3.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毒品治理问题探析 [J], 罗圣荣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可分配水量计算与水利益共享 [J], 刘艳丽;孙周亮;刘冀;王国庆;关铁生;金君良;鲍振鑫;刘翠善;贺瑞敏5.变化环境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径流演变及年内分配特征 [J], 李杨;王婕;唐雄朋;罗贤;谈晓珊;王国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澜沧江-湄公河开发利用之六国博弈
• 在中国方面
• 在中国境内澜沧江水资源丰富,澜沧江的水电资源也很丰富 ,澜沧江干流的水电蕴藏量以及可开发电量均较高,全流域 干流落差为5060米,91%集中在澜沧江。[4]
• 因此澜沧江位于中国地段,主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可侧重于 水电开发。其中澜沧江-湄公河水电蕴藏量9456万kw,中国境 内拥有 3656万kw,占总量的50%左右;其余5国合计5800万 kw,分别为51%集中在老挝,33%集中在柬埔寨,剩下16% 分布在越南和泰国;可开发电量共6048万kw,中国可开发电 量2737万kw,其余5国合计3211万kw。[1,4]这能为中国提供 充足的电力资源。
•
在老挝方面
• 在老挝段河流水资源丰富,年发电量470亿kw· h。[1]全国水 能储量达2500万千瓦,装机容量可达1900万千瓦。湄公河是 老挝的经济命脉。并且有至少60%的居民(670万人)住在湄 公河及其支流两岸地带,经济以农业为主,并且农业人口占 85%,因此湄公河水资源开发对其有较大的有利影响,但是 老挝政府认为开发资源需要大量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 大量资金,要实现中长期发展蓝图需要40多亿美元,这对人 年均国内生产总值仅350美元、50%的人处于贫困、还有210 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的老挝来说,仅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解 决的。[5]湄公河下游约35%的水量来自于老挝境内的支流, 这些支流落差都很大,水能储量也相对较大,流经地区基本 上无大的城镇和工厂,开发水电工程量较小。并且1991年老 挝发电量为9亿度,占工业产值的55%,向泰国输出的电力占 全国发电量的70%,电力出口创汇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0% ,可见电力工业在老挝国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环境:从环境影响的角度,在澜沧江 上修建大坝对中国河流的生态环境破 坏应该是最大的,同时减少了其他国 家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季节性淹没 区域减少,天然湿地大量丧失,洄游 通道不畅,各种适生生物的环境、栖 息地被大量压缩,有的甚至食物链中 断,许多河流已经由生物多样性极其 丰富的生态系统变成了不适于生物生 存之地了,将造成极大的损失。
• •
2.条约法 国际性河流、湖泊的使用历来是非常不容易在 沿岸国之间达成一致性意见的事情。虽然国际社会 致力于寻找可供各国共同遵守的国际水法,但迄今 为止只取得了非常有限的成果。1992年于赫尔辛基 签署的《保护和使用跨境水道和国际湖泊公约》算 是比较成功的,该公约于1996年生效,截止到 2009年12月有37个成员国。1997年的《联合国非 航行使用国际水道法公约》截止到2009年12月仅 有18个缔约国,[8]迄今尚未生效。GMS六国中无 一是这两个条约的成员。
• 在缅甸方面 • 澜沧江-湄公河流经缅甸国家量少,且主要 位于缅甸的东北角,是其与老挝的国界。由 于地理原因,缅甸对其利用率低,对国家的 影响较小,同时其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 影响也比较小。但是缅甸希望通过在该流域 所处的优势地位,与周边国家合作,打破西 方的经济制裁,同时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与 稳定。
澜沧江简介
• 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唐古拉山北 麓,流经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出境 后称湄公河。出中国国境后,湄公河 呈西南走向流经老挝和缅甸之间。之 后折向东南,小部分折入老挝境内, 大部分流经老挝和泰国之间。出老挝 之后,湄公河从北向南横穿柬埔寨流 入越南南部,最后在越南的湄公河三 角洲汇入南海,全长4880公里。
,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差异,导 致澜沧江-湄公河的开发利用存在巨大差异。通过表5可得澜 沧江-湄公河干流阶梯电站综合指标对比。 • 按照装机总量为15000MW计算,下湄公河要比澜沧江多 162.15亿元。每kw造价澜沧江仅为503美元,而下湄公河为 1584美元,若在澜沧江建坝每kw可省1081美元;每MW迁移 人口澜沧江为4.8人,而下湄公河为38.5人;并且造成淹没损 失(主要包括林地和耕地)澜沧江为0.62ha/MW,下湄公河 为13.57ha/MW。[4]因此按照装机总量为15000MW时,从电 力造价、迁移人口和淹没损失三方面考虑,在澜沧江建坝较 其下游地带分别可省2倍、8倍、20倍的投资。由于经济等各 方面原因,次区域各国的水能开发利用率普遍不到6%。
澜沧江-湄公河 开发利用争端
目录
1.湄公河、澜沧江简介 2.澜沧江-湄公河的国际地位
3.澜沧江-湄公河开发利用之六国博弈
4.澜沧江-湄公河资源综合分析
5.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的法律制度
湄公河简介
湄公河,柬埔寨语作Mekong(湄公,“母亲” 的意思),越语作Song Tien Giang,其上 游是中国境内的澜沧江(Lancang Jiang或 Lan-ts'ang Chiang),主干流总长度为 2157.8公里;南阿河河口至南腊河河口31 公里为中国与缅甸界河;老挝,湄公河老挝 境内干流为777.4公里;老挝与缅甸界河为 234公里;老挝和泰国界河为976.3公里; 柬埔寨境内为501.7公里;越南境内的湄公 河三角洲为229.8公里。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的法律制度
• 一、现有的合作原则、规则及缺陷 • (一)软法为基础的合作 • GMS区域环境合作的法律基础基本都是软 法性质的,以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为主 。目前,GMS六国签订的各种合作文件中 ,只有《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 境运输协定》具有法律拘束力。而在环境合 作方面,六国尚未达成任何共同的规则。这 意味着GMS区域的环境合作还只是一种松 散的、很大程度上受各国的政治意愿左右的 合作。
• 在柬埔寨方面 • 柬埔寨对湄公河支流的利用率远远大 于干流,主要在于干枯季节水资源水 调节,以保障下游一定的水资源。绝 大部分国土位于流域内,洞里萨湖区 是它的经济命脉,其主要关心水文情 况变化和对渔业及大湖生态的影响。
• 在越南方面 • 越南本国对于该河段水资源利用条件 较好,但是水能理论储藏量大925万 kw,现年发电量也达34.23亿kw· h, 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导致利用率较低 ,电力资源开发不足。对于水资源方 面,越南在干旱枯水期,350×104ha 耕地需要额外的灌溉水。
• 在泰国方面 • 泰国由于地域分配不均 , 对湄公河的利用是希望这 条河能对其东北部最大的干旱区进行灌溉。[1]其他 方面例如电力,从全流域电力市场需求量来说的, 泰国需求量最大,主要从中国云南和老挝输入。 2000年云南向泰国输电600MW,2010年向泰国输 电3000MW,以低价卖给泰国,有利于双方经济的 发展;灌溉用水主要在泰国的东北部, 850×104ha需要用水 [4]并且随着泰国的经济发展 ,其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合作作为扩大贸易与 投资的机会,泰国是流域开发的积极参与者。
• 3.仲裁庭和法庭关于跨界水资源利用 纠纷的裁决 • 仲裁庭和法庭关于跨界水资源利 用纠纷的裁决虽然理论上并不对其后 发生的案件起到先例的拘束作用,但 其参考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根据国际 法院规约第38条第1款的规定,这些裁 决同时也是确定习惯国际法的证据。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澜沧江-湄公河的国际地位
• 澜沧江-湄公河从北到南共流经六个国家, 除缅甸和泰国外,均有完整的河段位于其它 四个国家领土之上。从其流经的国家数量和 在其流域内的资源蕴含量,以及现有的国际 条约来看,只能将澜沧江-湄公河作为一条 重要的多国河流来对待。当然,湄公河在中 国和缅甸、老挝和缅甸、老挝和泰国之间的 河段,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根据国际 习惯以及四个国家之间的双边或多边条约将 其作为国家领土的分界线。但这不并影响澜 沧江-湄公河的其他大部分河段,更不能改 变其多国河流的国际地位。
• 对多国河流的管理,通常是通过国际条约或协议成 立专门的委员会来进行的。就湄公河而言,现有的 官方机构是成立于1995年的湄公河委员会。中国从 委员会成立开始就是它的对话国,每年中国都参加 委员会的年会,但没有发言权和投票权。委员会的 四个成员国都希望中国以及缅甸能够加入委员会, 以使委员会成为真正的全部流域国家都参加的流域 管理委员会。但中国一直没有加入委员会,原因是 多方面的,既有自身不愿受国际条约约束国内开发 利用河流资源的原因,也有协定规定不完善,上下 游国家之间长期以来存在诸多误解的原因。只有加 强委员会国家与上游的中国、缅甸之间的交流、合 作,扩大委员会的影响力,最终使委员会涵盖所有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六个国家,才能真正使澜沧 江-湄公河流域管理机制完善,也才能更为有效的 规划、开发、利用流域内的各种资源,真正做到流 域的可持续发展。
单干流全长4180公里,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 系,世界第九长河流,亚洲第七长河流;主源为 扎曲,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 流经中国云南省、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 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以南省份流入南海。流域 除中国和缅甸外,均为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湄 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在柬埔寨语 作Mekong(湄公,“母亲”的意思),越语作 Sông Mê Kông(湄公河)/Cửu Long Giang (九龙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内,因由越南 流出南海有9个出海口,故越南称之为九龙江。 由于湄公河在旱季及雨季的流量有极大变化,以及 主干流有不少激流及瀑布,造成湄公河的航运能 力十分不好。目前湄公河只有下游550公里可通 航。
• (二)可供参考的国际环境法规则 • 1.习惯法 • 每一条国际河流都是独特的。国际河流 纵然流经多国,但并不具有真正的“国际” 性,而只有区域性。不同流域的国家之间使 用跨国河流的实践并不容易发展成具有普遍 意义的国际习惯法。实际上,直到20世纪 50年代中期,有关国际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方面的习惯国际法仍然是很难总结出来的。 [6]
• 水利:从水资源调节角度,主要是灌溉和旱涝灾害 。对于灌溉,中国境内主要在云南省,耕地面积为 54.69×104ha(其中水田占39%),总控制水量 为15.67×108m3,占总量的3.05%,其中实际灌 溉面积16.13×104ha,而下湄公河可耕地为 1350×104ha(其中水田63%),尤其在枯水期严 ` 重缺水,建坝后径流量可增加 2500-3000 m3/s,为 自然径流量的4-5倍,提供好了充足的水资源;对 于旱涝灾害,洪涝主要在柬埔寨大湖区和越南湄公 河三角洲地带,洪水频发,仅三角洲每年1300万 ha;而大坝修建后,能给老挝、泰国、越南和柬埔 寨在旱期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以保证其农业的发展 ,从而带动经济的收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