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国之瑰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国之瑰宝
![国之瑰宝](https://img.taocdn.com/s3/m/45a966f86bec0975f565e25c.png)
学科名称:音乐模块名称:音乐鉴赏年级:高中一年级选修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设计时段:音乐鉴赏模块第四单元京剧专题一、设计思想:京剧称之为我国的国剧,在我国有200多年的历史,它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为一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在初中二年级音乐教材《梨园撷英》一课中,学生学唱了京歌《唱脸谱》,学习了有关戏曲行当、脸谱的知识。
然而,由于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学生依然只热衷于流行音乐,知道梅艳芳,却忘了梅兰芳;喜欢音乐剧,不爱听地方戏;知道电声乐队的几十件,说不出京剧的三大件,对戏曲音乐仍然持冷漠态度,既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原因是:节奏太慢;没有时代感,与平时听的歌曲不同,不习惯;太难学了等等。
在新课改中,如何进行戏曲(京剧)音乐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接受、并喜爱上戏曲(京剧)?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课从高中学生的情感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围绕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以“京剧”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
以复习初中音乐教材《梨园撷英——唱脸谱》作为本课教学的切入点,从了解京剧大师开始,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京剧艺术。
让学生更多地感受京剧艺术带给人的震撼,京剧带来的视听效果。
通过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把欣赏与模仿表演结合起来,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实际。
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进入学唱和学习表演阶段,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爱好,选择易学、易唱、易做的片断进行学唱、学做。
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情感,从情感上拉近京剧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京剧学习这一课本身就是一个以点带面的学习,从了解京剧大师,到京剧的基本知识,到对京剧更多的、更理性的思考,这是学生情感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与尝试的过程,同时也是以音乐文化为主线的学习、探索的过程。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京剧之美》教学设计 高中音必修音乐乐鉴赏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京剧之美》教学设计 高中音必修音乐乐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1dff40c3376baf1ffd4fad2a.png)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京剧之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体验京剧艺术的三个美(音乐美、表演美、装扮美),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喜爱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鉴赏京剧的能力。
2、技能目标:能简单的模仿京剧中的唱、做,并自信的表演。
3、知识目标: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并能分辨出唱腔、做的要领、服装、脸谱等知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京剧的音乐美、表演美、装扮美熟悉京剧的唱腔、表演、服饰和脸谱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京剧的唱腔、表演特点,能自信到位的表演。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情感体验法、实践探讨法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声像结合、视听结合)戏服、扇子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听流行歌曲《新贵妃醉酒》走进教室。
让学生判断歌曲融有什么音乐风格。
通过李玉刚的表演引出一起走进京剧艺术之美——(音乐美、表演美、装扮美)。
(二)、从三个方面学习本课内容1、京剧的音乐美(唱腔)京剧的唱腔:京剧是由文学.音乐.表演.美术.舞蹈等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京剧音乐在所有艺术的组成部分中占重要的地位。
唱腔是京剧音乐的中心,是表达和抒发人物的感情.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展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播放《苗青娘》、《铡美案》两段视频。
提问:两段视频中的唱腔在节奏、旋律和曲调情绪上有什么区别?(总结二黄、西皮唱腔及其它们在音律上的区别。
)老师示范京剧选段《苏三起解》,学生学唱。
(强调京剧的语言带有一定的中州韵、湖广音。
)听梅葆玖先生的唱段、感受京剧演员的唱腔魅力!老师总结:京剧演员的唱腔可谓是落地有声、余音绕梁,让我们在听觉上有了美的享受!2、京剧的表演美(从京剧唱念做打中的做来学习)京剧中的做(表演动作)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的泛称,是加工形态的生活动作,通过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步法﹚等的灵活运用,使人物的形象、气质更增光彩。
戏曲的做,多为程式性的动作,大都写意,且含义不同。
《国之瑰宝——京剧》反思
![《国之瑰宝——京剧》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142eaf8cc7931b764ce1520.png)
《国之瑰宝——京剧》反思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音乐鉴赏》(必修)第四单元。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理解京剧,感受体验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京剧,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
京剧是一门高雅的古典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粹。
京剧艺术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厚,形式完美,风格独特。
唱腔悠扬委婉,声情并茂;京剧念白简洁生动,韵律性和节奏感很强;京剧乐队的演奏旋律优美,曲调动听;京剧舞台美术绚丽多彩;京剧脸谱极富民族特色……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能够突出特色,体现魅力。
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完成对课件的设计:一、认真分析教材与学生情况,制订合理的实施方案。
对于鉴赏课来说,我们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寓教于乐,主张快乐学习,利用多媒体内容,增加课堂的体验性(音乐欣赏、演示)和实践性(练习、律动、游戏),让学生融入其中,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对于当代学生来说,他们更热衷于流行音乐,知道李玉刚,不知道梅兰芳;喜欢看电视剧,不喜欢听地方剧;知道电声乐队的几十件,却说不出京剧的三大件。
主要原因是当代学生对京剧缺乏了解。
让学生能够理解京剧并听得懂,掌握京剧的基本要素尤其显得重要。
通过引入丰富、恰当的多媒体素材,强调学生对京剧本身的理解。
所以在课程内容设计时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增加视觉的内容让学生能更有兴趣去欣赏,增加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唱段,让学生通过聆听、体会、对比,更轻松地掌握京剧的基本常识。
二、丰富的媒体素材和炫丽的展示方式。
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图文及视、音频资料,充分利用Authorware 强大的媒体展示功能,力求做到声画并茂,生动形象,紧紧吸引观赏者眼球。
在课件的各个环节,注意整体画面的完整、大方、美观,演示方式炫丽多样,过渡柔和自然。
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声情并茂的戏曲片断更添几分色彩。
精心挑选的背景音乐,在课前营造一种淡淡的“京味”,在课程导入阶段引入了脍炙人口的MTV歌曲,内容紧扣主题,节奏明快,不但有助于烘托课堂气氛,更能将学生的注重点吸引到课程主题上来。
高中音乐_《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8e39ef1c850ad02de8041f8.png)
国之瑰宝——京剧》【课题】《国之瑰宝——京剧》【课型】欣赏课【课标分析】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远文化,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初步走进我国国粹——京剧的殿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参与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
【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方面。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是需要一代代传承的,但京剧又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在一节课中要把它讲得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而且知识讲多了,学生也会觉得乏味,课堂也很难能生动活泼起来。
因此,本课选取了重要的京剧的起源和发展、京剧的脸谱、京剧的行当为切入点为学生作该传统艺术的基本入门介绍,精选了几个经典的唱段进行赏析,并且通过课前组织几位同学演练一下京剧中各类行当的造型表演,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初步走入京剧、了解京剧,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的音乐能力相对较为薄弱,音乐素养也较低,音乐欣赏面较为狭窄,大部分学生只是喜爱流行音乐,对于我国的传统音乐,尤其是戏曲音乐了解甚少,缺乏一定的兴趣,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须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等要求,结合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对京剧艺术的聆听感受鉴赏并参与实践和探究的过程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戏曲的兴趣,并深切地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知道京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对京剧产生兴趣,有积极学习了解表现的愿望,增强对中国民族艺术的感情。
音乐鉴赏《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教案
![音乐鉴赏《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c31d4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13.png)
音乐鉴赏《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和重要代表作品。
2.学习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和唱腔。
3.通过欣赏京剧音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教学内容:京剧的起源与发展、基本表演技巧、唱腔欣赏。
2.教学重点:学习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和唱腔。
三、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10分钟)介绍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学习基本表演技巧(20分钟)a.分组进行基本舞台动作的练习,如扇子舞、刀马旦等。
b.教学示范,讲解舞台动作的要领和技巧。
c.学生逐个模仿,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
3.学习京剧唱腔(30分钟)a.介绍京剧的唱腔形式和特点。
b.播放经典京剧唱段,让学生观赏并理解唱腔的表现力。
c.逐句教学,让学生模仿唱腔,校正发音和节奏。
4.欣赏京剧音乐(20分钟)a.播放经典京剧音乐,如《赵氏孤儿》、《红灯记》等。
b.指导学生注意音乐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c.鼓励学生讨论音乐的细节和感受。
5.小组合作表演(30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京剧唱段进行表演。
b.指导学生合理分工,准备舞台道具和服装。
c.每组表演结束后,进行评价和改进。
6.总结(10分钟)回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京剧。
四、教具准备1.音响设备,播放京剧音乐和唱腔示例。
2.京剧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资料。
3.舞蹈道具,如扇子、刀马旦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京剧的起源、发展和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欣赏京剧音乐的魅力。
在小组合作表演环节中,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了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进一步拓展京剧的知识和技能,并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31cab7fddccda38376baf5a.png)
学生对于戏曲音乐并没有像流行音乐那么喜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重要。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让学生去通过视频、音频,感受不同的戏曲的特点,给他们听一些比较熟悉的一些作品,比如黄梅戏《天仙配》,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让学生去感受不同的戏曲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和听觉,激发学生对于戏曲音乐的兴趣和潜能,尝试去学一些简单的戏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预设
5分钟
聆听《说唱脸谱》,让学生去感受不同颜色的脸谱体现的人物和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听完后,教师提问:在这部作品中,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的脸谱,体现的人物都是谁呢?那么这些人,又体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呢?
通过PPT上不同颜色的脸谱,让学生自己先来感受,先来说出他们认为的不同颜色脸谱所体现的人物性格是怎样的,然后教师再对脸谱做出正确的介绍。
教学反思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第8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内容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感什么兴趣,对于京剧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需要音乐教师引领学生去感受、体验有关戏曲的相关知识。
高中音乐_国之瑰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国之瑰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999a4cd964bcf84b8d57bac.png)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本节课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设计: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视听结合、自主探究;比较鉴赏、总结归纳;小组合作、实践展示;拓展延伸、激励评价。
下面我将作具体分析: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问题:两百年前的中国最主流、最时髦的音乐是怎样的?先给同学们介绍几位两百年前誉满华夏的流行大腕!视频:《同光十三绝》这就是两百年前最主流、最时髦的音乐——京剧!导入课题《走进京剧》设计意图:视听结合、兴趣激发,引出课题。
二、视听结合、自主探究教师出示大量的京剧行当、脸谱的图片及《说唱脸谱》的音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京剧的行当和京剧脸谱的艺术功能。
设计意图:视听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新课标学生的主体性。
三、比较鉴赏、总结归纳对比听赏:1、听赏四大名旦的代表曲目,引导学生学生自主探究四大名旦的艺术特点。
2、唱腔部分教师提供两段音乐片段说出其唱腔,并说明依据?(音乐要素声腔、旋律、音乐情绪等方面)设计意图:运用比较鉴赏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评价音乐的能力。
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四、小组合作、实践展示听赏:荀派《买水》片段,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实践展示《买水》片段的念白和表演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增强合作创新意识,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拓展延伸、激励评价京剧元素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使其继续发扬广大。
听赏:李玉刚《新贵妃醉酒》设计意图:挖掘京歌音乐文化,鼓励学生传承、发扬中国京剧!《走进京剧》学情分析作为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了解学生。
我将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方式三方面进行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基础:学习的对象是高中学生,学生对我国的戏曲不太了解,知识相当匮乏,即使是国粹——京剧,现在的学生也大多“敬而远之”。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欣赏:京剧《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浑身是胆雄赳赳》。
初中京剧和高中《国之瑰宝--京剧》有着必然的联系,都是介绍学习京剧艺术,但是前者笼统,后者系统。
高中音乐_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9fb3bd24b35eefdc9d33324.png)
【教学设计】本课以京剧的唱、念、做、打为主线,学习了解京剧,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及技能,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的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京剧的唱、念、做、打教学难点:学打锣鼓经教具准备《京剧》多媒体课件、锣鼓经打击乐器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法,体验法、谈话法、引导法等。
教学过程【学情分析】1、高中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已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创造的能力,这些学生经们过义务教育音乐课的学习,无论是在音乐听觉反馈上或是在文学理解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在音乐的学习上有了一个较高的的要求,他们希望听到的是具有深度富含哲理性知识、经典的作品。
2、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这是现在学生存在的共性。
由于大量的通俗音乐铺天盖地的冲击下,现在的学生对传统音乐,尤其是戏曲音乐了解甚少,缺乏兴趣,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结合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对京剧艺术的聆听感受并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
【效果分析】本节课我始终贯彻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以音乐为本的依据,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并且从实际出发,适度地进行学科综合与渗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音乐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审美意识的提高。
首先,导入环节,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导入,播放了中国好声音版的《苏三说》,引出戏曲的元素,通过设置问题“是哪个剧种”,随后在教师表演唱的过程中找出答案,引导出京剧,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点,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其次,京剧根深叶茂,博大精深,在内容上我选择了唱、念、做、打,全程围绕这样一根主线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对他们不是很感兴趣的京剧知识的接受与理解。
《第11课 国之瑰宝》名师教案
![《第11课 国之瑰宝》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bf851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5.png)
第11课国之瑰宝(一)本课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分割器分割视频素材的方法。
2.学会在视频段之间可以添加转场效果的方法。
3.学会设置遮罩效果的防范。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①在影片制作过程中,利用擦洗器确定分割点,使用分割器分割视频素材。
②在视频段之间可以添加转场效果,实现影片中各个场景的自然过渡。
2.教学难点设置遮罩效果,实现影片素材重叠的特效设计。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含课前准备)1.课堂导入的建议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可爱的大熊猫的视频,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新课导入部分,建议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进行引入:比如猜谜语:“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或者给张图片遮挡一部分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然后结合教材中的视频素材提问学生几个有关大熊猫生活习性的问题,扩展学生动物科普知识,提升学生的科普意识。
2.教学建议①第11课与第12课两节课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第11课的重点任务是完成《国之瑰宝》的视频剪辑,由于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并不是很熟悉,因此,可以采用教师演示与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方法,实现突出教学重点的目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整理素材、导入素材、将素材放置到故事板上,然后重点演示修正素材的操作步骤,使学生对影片的剪辑有个初步了解,接着由学生开始自主练习。
②“添加转场”建议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以不用演示讲解。
③针对教学难点——设置遮罩效果,建议教师一定要演示具体操作步骤,并且结合Flash动画中遮罩原理,对视频中的遮罩效果进行分析和讲解。
④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创作天地”给学生布置的“萌宠狗狗”的任务,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和创新。
⑤作品的最终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在学生制作之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
(四)教学资源(或称补充资料)本课教学资源提供了课程任务所需的视频文件。
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
![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77d69a1a37f111f1855b3a.png)
《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承彩莲课程分析在世界上,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
而京剧则是中国戏曲中的佼佼者,被称为是“中国的歌剧”。
它不仅是一般地综合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因素的戏剧形式,而且是把歌唱、舞蹈、诗文、念白、武打、音乐伴奏以及人物造型、砌末道具等紧密地、巧妙地综合在一起的特殊的戏剧形式。
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更应该懂得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京剧,博大精深。
因此,设计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在欣赏名家名段中掌握京剧的行当知识,并能够运用行当知识分辨各行当的年龄、身份、地位、唱腔等。
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京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学情分析京剧作为我国的国剧,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又了解的并不深刻。
受传统京剧影响。
许多学生并不喜欢京剧,而现代京剧就成了联系传统京剧的纽带。
只要教师引导得法,问题设置恰当,充分应用电教媒体,声像结合,激发起其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应该能够改变对京剧的看法,会喜欢京剧的。
从而能够培养更多的京剧爱好者、欣赏者,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综合京剧音乐,采用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声像结合,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与学、学与学的互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和品德三者的统一。
学习目标1、能够分辨京剧的行当及唱腔特点2、学会演奏京剧锣鼓经3、学会演唱一段京剧媒体设计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插入京剧“名家名段”录象、图片及文字资料,以营造良好的京剧氛围。
增强感性认识,并利用PowerPoint制作板书以加大课堂密度。
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1、学生:利用网络等多媒体资源收集有关京剧资料,并至少听一段京剧。
2、课前播放京歌《说唱脸谱》,并配合一些脸谱图案,运用情化信息激励情化思维。
二、情境导入1、请同学们谈谈课前各自欣赏的京剧。
音乐欣赏课《国之瑰宝-京剧》教学案例
![音乐欣赏课《国之瑰宝-京剧》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4d2113b5f0e7cd1842536ea.png)
音乐欣赏课《国之瑰宝——京剧》教学案例镇江市第二中学祝晓萍一、设计思想1、本节欣赏课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鉴赏音乐。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3、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
二、设计说明本节课从传统京剧的欣赏,到现代京剧的赏析,再到新的形式“戏歌”的演唱,通过学生一系列的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京剧的发展革新进程。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部分知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2、通过欣赏、分析、讨论,感受京剧的发展革新进程。
3、通过演唱“戏歌”,激发学生弘扬京剧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欣赏过程五、教学难点学生感受京剧发展革新的过程六、辅助教具多媒体设备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首先请大家参与一个活动,在活动中请大家猜出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请大家来猜一课一题。
(设计意图:大屏幕显示“猜课题”三个字,设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件打击乐器,请你们分别说出它们是什么乐器?生:大锣、小锣、钹。
师:大锣和小锣在形状上有所区别,它们在音高上有没有变化呢?下面请大家分别模仿大锣和小锣的音高。
生:(模仿后得出结论)小锣形状小,发出的声音比大锣高。
师:下面我分别请三位同学到黑板前面来组合敲击这三件乐器。
(设计说明:三名学生组合敲击大锣、小锣、钹,敲击顺序为大锣、钹、小锣、钹,速度稍慢,敲击过程中,教师踱京剧中的官步,学生猜课题,点题《国之瑰宝——京剧》)(设计意图:课题的导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敲击演奏的参与活动中,一步步完成设定好的任务,同时,这种新颖独到的导入方式,也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授课过程一、传统京剧赏析1、介绍京剧的相关知识师:说到京剧,下面有关京剧的知识请大家来讨论一下。
高中音乐《国之瑰宝----京剧》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音乐《国之瑰宝----京剧》教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984e5c6edb6f1aff001ffd.png)
高中音乐《国之瑰宝----京剧》教学案例分析课型:京剧欣赏、模仿演唱综合课教学目标:1、在课外稍作布置的前提下,本次课将成为一堂备受学生欢迎的欣赏课,也是一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课。
2、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提高艺术表现力。
3、认识京剧的产生、发展历史及代表人物,掌握京剧音乐的声腔、版式、伴奏、行当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和京剧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准备:1、提前给学生布置好收集或整理有关京剧的服饰、知识、曲目、脸谱等;音乐教师和班里个别同学利用课外时间排练京剧的锣鼓音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图书馆、杂志等方式查阅音响和书本资料〈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等〉2、在音乐多媒体教室上课3、有较好的音响、投影设备、多媒体课件,音乐教师准备好锣、鼓、钹、板几件京剧的打击乐器教学步骤:1、导入的设计现在的大多数高中生都喜欢现代节奏强烈的流行音乐,对京剧的知识知之皮毛,可作为国粹艺术的京剧更应在这一代青少年中发扬光大,他们应该是京剧艺术的欣赏者、拓展者、创作者,因此,本人为更好地调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热爱我国的京剧艺术,特为此设计这节课的导入,如下:播放日本采取的对华政策,如抵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售、公然在钓鱼岛升日本国旗、小泉参拜靖国伸社及回顾过去那一段不堪忍受的历史,以次激起学生的抵制日货的决心,也坚定他们热爱祖国的信念,更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士气。
因此,学生们义不容辞的肩负起把博大精深的国粹艺术--京剧发扬光大的重任。
2、教师提问:你知道抗日战争初期,谁为表达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将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学生甲:将自己整理的有关梅兰芳的生平和他对京剧的贡献为大家作介绍3、教师播放梅兰芳演唱的南梆子《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四平调《海岛冰轮初转腾》,领略京剧“梅派”艺术的表演魅力。
----梅派艺术“既博大精深,又平易近人”4、由音乐教师和学生乙、学生丙、学生丁、共同合奏事先排练好的一段京剧锣鼓,并由教师教授学生怎样念锣鼓经。
音乐鉴赏《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教案
![音乐鉴赏《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7399c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d.png)
音乐鉴赏《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及特点;2. 学习京剧的表演形式以及角色的分配和扮演;3. 培养学生对京剧音乐的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和特点;2. 学习京剧音乐的基本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对京剧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2. 京剧音乐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3. 京剧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向学生介绍京剧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 讲解京剧的两大流派:晋派和徽派,以及两个代表性的剧目《红楼梦》和《赵氏孤儿》。
第二节京剧的特点及表演形式(20分钟)1. 介绍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2. 通过示范和解说,向学生展示京剧的唱腔、念白、行当和武打等表演形式;3. 引导学生分析京剧的舞台布景、服饰、化妆等特点。
第三节角色的分配与扮演(25分钟)1. 介绍京剧的四大行当:花旦、青衣、老生、小生,以及每个行当的特点;2. 分发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各行当的示意图和表演技巧;3.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京剧角色的分配和扮演。
第四节京剧音乐的基本表达方式(30分钟)1. 分析京剧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分解、变奏、过渡;2. 示范京剧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调,并让学生模仿演唱;3. 引导学生欣赏京剧音乐,并分析其中的表达手法。
1. 播放精选的京剧音乐片段,让学生仔细聆听;2. 引导学生分析片段中的音乐特点、情感表达和戏剧意义;3. 学生互相欣赏各自扮演京剧角色时的音乐表演,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2. 学生组织角色分配和扮演时的表现;3. 学生在京剧音乐鉴赏环节中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们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他们通过分析学习了京剧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特点;了解了角色的分配和扮演的基本技巧;通过学习京剧音乐,提高了对京剧音乐的鉴赏能力。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九节现代京剧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九节现代京剧](https://img.taocdn.com/s3/m/b4b97ce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19.png)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九节现代京剧评委老师好,我是ⅩⅩ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现代京剧》,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总结六个方面谈一谈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九节《现代京剧》,将主要欣赏学习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和现代京剧《杜鹃山》选段《家住安源》以及初步了解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和现代京剧。
二、教学目标:①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唱段,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现代戏曲音乐的表现力,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
②在京剧欣赏中发现京剧的美,喜爱京剧,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能主动参与交流,模仿与表演等活动。
③在欣赏中辨识京剧角色、唱腔、功夫分类。
三、教学重难点:正确辨识京剧角色、唱腔、功夫;难点:正确辨识京剧唱腔四、说教法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选择教学方法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很重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体验教学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多媒体,既能节省时间又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式,提高学习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以播放视频导入首先请同学们欣赏李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之后提问学生:知道这个唱段是选自哪部京剧吗?这个唱段跟上节课我们欣赏的京剧有何区别?学生回答,我来总结:(引进了交响音乐,生不挂须,净不构脸)经过同学们的回想、讨论,从而导入新课,现代京剧。
2.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3.阅读文本整体感知介绍现代京剧:广义地说,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生活的京剧都可视为现代京剧。
狭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
①欣赏《红灯记》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之后,由我简单介绍《红灯记》的剧情,然后提问学生:这个唱段主要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情绪,再请学生注意唱词中一些提示,如:二黄导板、原板是什么意思。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高一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高一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f8d2f1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0.png)
《国之瑰宝》京剧艺术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本堂课我们围绕京剧行当“老生”的独特艺术特征以点带面,感受、理解和体验了京剧艺术独特的
艺术魅力和全新艺术展现。
希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承者。
预习与思考
1.课后结合京剧APP拓展行当“净”和“丑”的学习;了解京剧现代戏的概念。
2.按照本节课的学习思路收集资料学习京剧行当“净”“丑”的相关知识,思考不同人物
的花脸有什么不同特点?
教学反思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
学生关注度和知识储备相对比较有限,教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和梳理;知识讲解可以结合课前微课进行学习,做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课堂环节设计运用听、赏、鉴和体验相结合,以点带面,加深理解和感悟,激发多维度的体验和创造性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对艺术领域自主探究学习,关注和理解艺术形态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设计: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视听结合、自主探究;比较鉴赏、总结归纳;小组合作、实践展示;拓展延伸、激励评价。
下面我将作具体分析: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问题:两百年前的中国最主流、最时髦的音乐是怎样的?先给同学们介绍几位两百年前誉满华夏的流行大腕!
视频:《同光十三绝》
这就是两百年前最主流、最时髦的音乐——京剧!导入课题《走进京剧》
设计意图:视听结合、兴趣激发,引出课题。
二、视听结合、自主探究
教师出示大量的京剧行当、脸谱的图片及《说唱脸谱》的音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京剧的行当和京剧脸谱的艺术功能。
设计意图:视听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新课标学生的主体性。
三、比较鉴赏、总结归纳
对比听赏:
1、听赏四大名旦的代表曲目,引导学生学生自主探究四大名旦的艺术特点。
2、唱腔部分教师提供两段音乐片段说出其唱腔,并说明依据?(音乐要素声腔、旋律、音乐情绪等方面)
设计意图:运用比较鉴赏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评价音乐的能力。
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四、小组合作、实践展示
听赏:荀派《买水》片段,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实践展示《买水》片段的念白和表演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增强合作创新意识,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拓展延伸、激励评价
京剧元素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使其继续发扬广大。
听赏:李玉刚《新贵妃醉酒》
设计意图:挖掘京歌音乐文化,鼓励学生传承、发扬中国京剧!
《走进京剧》学情分析
作为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了解学生。
我将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方式三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学习的对象是高中学生,学生对我国的戏曲不太了解,知识相当匮乏,即使是国粹——京剧,现在的学生也大多“敬而远之”。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欣赏:京剧《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浑身是胆雄赳赳》。
初中京剧和高中《国之瑰宝--京剧》有着必然的联系,都是介绍学习京剧艺术,但是前者笼统,后者系统。
初中的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京剧艺术的行当及唱腔板式上。
高中教材从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通过了解、学习、尝试,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京剧艺术的特征,了解京剧艺术以及京剧艺术的发展历史。
高中教材注重京剧学习中的欣赏,让学生从欣赏的角度了解京剧,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学生们从情感上深刻地感受到,京剧无愧是我们民族的国宝。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热爱民族艺术。
已有生活经验:(1)本课内容与高中生的音乐生活、音乐审美心理有着较大的差距。
(2)社会大气候对京剧的漠视。
通过对我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喜欢欣赏音乐的占89%,表示无所谓的9%、不喜欢的2%,在学生所列的“喜欢的音乐中”主要是喜欢流行音乐,只有少数民乐和外国音乐,学生们接触到京剧等戏曲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当我们提起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国粹京剧,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歌剧”时,许多学生竟一脸茫然,更有甚者不知其为何物,不知道梅兰芳,更不知道京剧四大名旦。
学习方式:由以上两点看出学生学习音乐盲目而随意,音乐视野不够宽,缺乏正确引导。
加上过去京剧在我们的教材中,所占份额太小,缺少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走进京剧》效果分析
《走进京剧》这节课,以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将大量的京剧音乐的知识,贯穿在大量的经典京剧唱段中,运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在课堂中充分享受音乐活动的过程,并从中获得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展示实践的乐趣。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走进京剧》教材分析
根据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将从教材的作用地位、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这三个方面进行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地位:
我校所用教材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它以音乐文化为编写主线来划分单元。
共十八个单元,三十二节。
除第一单元《学会聆听》是综述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其他十七个单元构成了中国民间音乐、外国民间音乐、外国创作音乐和中国创作音乐四个板块。
本课隶属于中国民间音乐中的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本单元在内容上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
本节课编写意图:以京剧的行当和表演形式主线,培养学生对京剧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来进行表述
1)情感价值:对京剧产生兴趣,有积极学习了解表现的愿望,增强对中国民族艺术的感情。
2)知识与技能:了解京剧的起源、脸谱、行当等基本知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能够判断京剧的行当和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特征。
3)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了解和聆听以及参与表演,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京剧,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名家名段赏析,体味京剧艺术的魅力,掌握欣赏京剧的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京剧,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走进京剧》测评练习
《走进京剧》这节课中测评练习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测评练习:
一、四大名旦知识的拓展。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提供四段音乐视频有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
总结归纳四大名旦的艺术特点。
二、西皮、二黄唱腔的对比听赏。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提供两段音乐视频在唱腔方面进行对比听赏。
三、京剧的表演形式中念白和做的课堂实践。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体验京剧的念白和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走进京剧》课后反思
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我选择了课《走进京剧》这一课。
经过课堂实践以及组内同事的探讨,谈谈我的课后反思。
本课在高中的学生中产生较大的反响,学生由不喜欢京剧——了解京剧——认识京剧——体验京剧——有一定的喜欢,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过程。
京剧是一种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在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此时学生们从情感上感受到的是,京剧无愧是我们民族的国粹。
京剧也让学生们感到困惑,无论唱腔、对白,无论京剧的一招一式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距离,但是,引导具有思考能力的高中学生将京剧作为文化现象去探讨和了解,学生还是乐意接受的。
我感到京剧学习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展开合作学习,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探索的主人。
在《走进京剧》这节课中,我从表演、从动作、从学生参与的活动入手,拉近了京剧与生活间的距离,师生间的距离,师生的动作表演既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又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为了创设有效教学,我对课堂作了精心的设计。
一、我在课件的制作方面精心设计,使它成为我授课时恰当的辅助手段,课堂导入以问题来导入。
两百年前的中国最主流、最时髦的音乐是怎样的?先给同学们介绍几位两百年前誉满华夏的流行大腕!出示《同光十三绝》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比较感兴趣,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二、在欣赏每段京剧前,我都对提问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在同学回答不全面时,围绕教学目标及时追问,循序渐进,做到了有效提问,同学们的“听”和“思考”就有了针对性。
在讲西皮和二黄唱腔时,我运用了比较聆听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通过对比欣赏能很快的区分京剧的这两种主要唱腔。
三、我对教学环节作了合理设计,让同学们在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的同时,参与实践和探究,念一念,说一说,做一做,等等,在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的活动中获得了京
剧知识,感受了京剧的魅力。
在讲解“生旦净丑”的过程中,我通过恰当的引导,合理自然地融入了京剧旦角中的四大名旦,并根据四大名旦的经典唱段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四大名旦的艺术特征,同学们由此对京剧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论高度。
这次备课得到了组内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益匪浅。
由于我是第一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录课,虽课前作了充分准备还是感到有些紧张。
尽管同学们踊跃回答并认真参与各种活动,同学们也是略有紧张。
我认为作为课堂引导者,我应该使气氛再活跃些,这一点我做的不够。
总之,通过这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录课我学到了不少,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取长补短,成长为一名更优秀的音乐教师。
《走进京剧》课标分析
《走进京剧》这节课的指导思想以高中音乐新课标为依据。
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京剧及对京剧的形成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增进学生对京剧音乐文化素养的学习。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三、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要求。
根据课标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来进行表述
1)情感价值:对京剧产生兴趣,有积极学习了解表现的愿望,增强对中国民族艺术的感情。
2)知识与技能:了解京剧的起源、脸谱、行当等基本知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能够判断京剧的行当和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特征。
3)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了解和聆听以及参与表演,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京剧,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