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产生原理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简介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和不可逆过程的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和不可逆过程的关系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学科,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描述自然界中能量传递方向的法则。
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熵被引入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衡量系统的无序程度。
熵的增加与不可逆过程密切相关。
本文将讨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和不可逆过程之间的关系。
一、熵的概念和熵增定律熵是热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代表了系统的无序程度。
熵通常用符号S表示,单位是焦耳/开尔文(J/K)。
熵增定律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表明在孤立系统中,熵总是增加的,而不会减少。
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一致的,例如持续发生的自然界的无序现象,如茶渐渐冷却、水流自然而下的过程等。
二、熵增定律与不可逆过程在热力学中,不可逆过程是指无法逆转的过程。
熵增定律与不可逆过程相关联,因为在不可逆过程中,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
这可以通过以下两种观点来解释。
1. 微观角度:熵的统计解释微观层面上,熵有一个统计解释,即系统的熵与系统的微观状态数目成正比。
在不可逆过程中,系统的微观状态数目会减少,因此系统的熵会增加。
这是由于不可逆过程中,系统会经历一系列无序化的变化,而导致系统排列组态数目的减少,即系统的微观状态数目的减少。
当系统微观状态数目减少时,系统的熵必然增加。
2. 宏观角度:熵增代表能量无法完全转化为有用功从宏观角度考虑,熵增代表了能量无法完全转化为有用功,而有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的过程。
在不可逆过程中,能量会以一种高度分散的方式传递,从而使得能量无法进行有效的转化。
这导致系统的有序程度降低,即系统的熵增加。
三、熵增与不可逆过程的实例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熵增与不可逆过程的关系。
1. 理想气体的自由膨胀考虑一个理想气体在一个绝缘容器中自由膨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会从高压区域自发地流向低压区域,容器内部的气体分子会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容器中。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因为无法将气体分子重新聚集到一个小区域内。
根据熵增定律,由于气体的分子在整个容器中均匀分布,系统的无序程度增加,即熵增加。
熵产生原理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简介
熵产生原理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简介一、熵产生原理(Principle of Entropy-Production )熵增加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表述。
而这个原理用于判断任一给定过程能否发生,仅限于此过程发生在孤立体系内。
而对于给定的封闭体系中,要判断任一给定的过程是否能够发生,除了要计算出体系内部的熵变,同时还要求出环境的熵变,然后求总体的熵变。
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把环境当成一个巨大的热源,然后与封闭体系结合在一起当成孤立体系研究。
但是一般来说,绝对的孤立体系是不可能实现的。
就以地球而言,任何时刻,宇宙射线或高能粒子不断地射到地球上。
另外,敞开体系也不能忽视,就以生物体为例,需要不停地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样才能保证它们的生存。
1945年比利时人I. Prigogine 将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增加原理进行了推广,使之能够应用于任何体系(封闭的、敞开的和孤立的)。
任何一个热力学体系在平衡态时,描述系统混乱度的状态函数S 有唯一确定值,而这个状态函数可以写成两部分的和,分别称为外熵变和内熵变。
外熵变是由体系与环境通过界面进行热交换和物质交换时进入或流出体系的熵流所引起的。
熵流(entropy flux )的概念把熵当作一种流体,就像是历史上曾经把热当作流体一样。
内熵变则是由于体系内部发生的不可逆过程(例如,热传导、扩散、化学反应等)所引起的熵产生(entropy-production )。
由上述的概念,可以得到在任意体系中发生的一个微小过程,有:S d S d dS i e sys +==S d T Qi +δ (1-1),式中S d e 代表外熵变,S d i 代表内熵变。
这样子就将熵增加原理推广到了熵产生原理。
而判断体系中反应的进行,与熵增加原理一致,即0≥S d i (> 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 (1-2)而文字的表述就是:“体系的熵产生永不为负值,在可逆过程中为0,在不可逆过程中大于0”。
熵产生原理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简介
熵产生原理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简介一、熵产生原理(Principle of Entropy-Production )熵增加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表述。
而这个原理用于判断任一给定过程能否发生,仅限于此过程发生在孤立体系内。
而对于给定的封闭体系中,要判断任一给定的过程是否能够发生,除了要计算出体系内部的熵变,同时还要求出环境的熵变,然后求总体的熵变。
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把环境当成一个巨大的热源,然后与封闭体系结合在一起当成孤立体系研究。
但是一般来说,绝对的孤立体系是不可能实现的。
就以地球而言,任何时刻,宇宙射线或高能粒子不断地射到地球上。
另外,敞开体系也不能忽视,就以生物体为例,需要不停地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样才能保证它们的生存。
1945年比利时人I. Prigogine 将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增加原理进行了推广,使之能够应用于任何体系(封闭的、敞开的和孤立的)。
任何一个热力学体系在平衡态时,描述系统混乱度的状态函数S 有唯一确定值,而这个状态函数可以写成两部分的和,分别称为外熵变和内熵变。
外熵变是由体系与环境通过界面进行热交换和物质交换时进入或流出体系的熵流所引起的。
熵流(entropy flux )的概念把熵当作一种流体,就像是历史上曾经把热当作流体一样。
内熵变则是由于体系内部发生的不可逆过程(例如,热传导、扩散、化学反应等)所引起的熵产生(entropy-production )。
由上述的概念,可以得到在任意体系中发生的一个微小过程,有:S d S d dS i e sys +==S d T Qi +δ (1-1),式中S d e 代表外熵变,S d i 代表内熵变。
这样子就将熵增加原理推广到了熵产生原理。
而判断体系中反应的进行,与熵增加原理一致,即0≥S d i (> 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 (1-2)而文字的表述就是:“体系的熵产生永不为负值,在可逆过程中为0,在不可逆过程中大于0”。
热力学中的熵概念解析
热力学中的熵概念解析熵是热力学中一个重要而又神秘的概念,它描述了系统的混乱程度和不可逆性。
本文将对热力学中的熵概念进行解析,探讨其来历、定义以及应用。
一、熵的来历熵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于1850年提出,这是他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重要推论。
熵的引入使得热力学能够描述系统的不可逆性和热的传递过程。
二、熵的定义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总是以熵增加的形式发生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熵的定义可以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理解。
从宏观角度来看,熵可以理解为对系统混乱程度和无序性的度量。
一个有序的系统具有较低的熵值,而一个无序的系统则具有较高的熵值。
当系统发生变化时,如果由有序状态转变为无序状态,熵将增加;相反,如果由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熵将减少。
从微观角度来看,熵可以通过统计力学的方法来定义。
在微观层面,系统中的分子或原子具有不同的状态和运动方式。
当系统处于均衡时,分子或原子的状态和位置是随机的,无法确定。
熵是描述这种随机性的度量,可以通过统计系统的状态数来计算。
三、熵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熵的计算来分析系统的性质和过程。
根据定义,熵的计算需要知道系统的状态数和能量分布。
对于一个离散的系统,熵的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S = -kΣPi lnPi其中,S表示系统的熵,k是玻尔兹曼常数,Pi表示系统处于第i个状态的概率。
对于一个连续的系统,熵的计算可以使用积分来表示:S = -k∫p(x) ln p(x)dx其中,p(x)是系统处于状态x的概率密度函数。
四、熵的应用熵的概念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其中一些典型的应用:1. 热力学系统的研究:熵可以用于分析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和非平衡态,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2. 信息理论:熵可以用来度量信息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在信息传输和编码中,熵被用来衡量信息的容量和效率。
3. 统计力学:熵可以用来解释热力学中的平衡态和非平衡态之间的关系,并推导出热力学规律和统计力学的基本原理。
热力学中的熵增原理
热力学中的熵增原理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学科。
在热力学中,熵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
熵增原理是热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与系统的演化过程和可逆性有关。
本文将详细探讨热力学中的熵增原理以及它的应用。
一、熵的概念与度量熵是描述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
它是热力学中的一个基本状态函数,通常用S表示。
熵的单位是焦耳/开尔文(J/K)。
系统的熵增是指系统在某个过程中熵的增加量。
二、熵的增加与能量转化熵增原理表明,在孤立系统中,熵会不断增加,而不会减少。
根据熵增原理,能量转化必然伴随着能量的损失和系统熵的增加。
这意味着热能是不可完全转化为机械能的。
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总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无用的热能,而不能再次转化为有效的机械能。
三、熵增原理的应用1. 热力学循环的效率限制根据熵增原理,对于任意热力学循环,熵增总是大于等于零。
因此,根据熵增原理可以推导出卡诺热机的效率是最高的,而其他热力学循环的效率都不可能超过卡诺热机的效率。
2. 自发性过程的方向性熵增原理还可以用来确定某个过程的自发性方向。
当系统发生自发性过程时,系统的熵增大于零;而如果系统发生非自发性过程,系统的熵会减小。
因此,熵增原理可以用来判断一个过程是自发的还是非自发的。
3. 熵增原理与时间的箭头熵增原理在物理学中也与时间的箭头有关。
根据熵增原理,系统的熵增加是不可逆过程的特征,它与时间的单向性相关。
过去的事件是按照熵增的方向发生的,而未来的事件则是按照熵增的反向发生的。
四、熵增原理的意义和应用前景熵增原理不仅在热力学中有重要的应用,还在其他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信息论中,熵增原理用来描述信息传输的无序度。
在生态学中,熵增原理可以用来解释自然系统的演化过程。
此外,熵增原理还有助于理解复杂系统和宏观现象。
总结:热力学中的熵增原理是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能量转化过程中系统熵的增加。
熵增原理对于热力学循环的效率限制、自发性过程的方向性以及时间的箭头都有重要的意义。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与不可逆过程的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与不可逆过程的关系热力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转化和转移规律的科学分支。
该学科中的第二定律是描述系统热力学性质的重要原理。
而熵则是热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衡量系统的无序程度。
本文将探讨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以及不可逆过程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也被称为熵增原理,它给出了一个能量转化的方向性,规定自然界中热能只能从高温向低温的方向传递。
具体来说,第二定律可能有多个表述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
第二节熵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熵是热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
熵的增加可以看作是对系统破坏性的度量,是一个可观测的物理量。
熵的计算有多种表达方式,最常用的是基于微观状态数的玻尔兹曼熵公式。
第三节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的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有着密切的关系。
熵的增加可以看作是自然界朝着更加无序状态的一种趋势。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增原理,任何一个孤立系统的熵都不会减少。
因此,可以将熵视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种量化表示。
第四节不可逆过程与熵增不可逆过程是热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系统经历的过程中不能恢复为初始状态的过程。
而在不可逆过程中,系统的熵会增加。
这表明熵是衡量不可逆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不可逆过程的例子包括热传导、摩擦、扩散等等。
第五节熵增定理及其应用熵增定理是研究熵与不可逆过程关系的重要定理。
它指出,在任何不可逆过程中,系统与周围环境的总熵只能增加,而不能减少。
通过熵增定理,我们可以判断一个过程是否可逆,以及预测系统的演化方向。
总结本文探讨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和不可逆过程之间的关系。
熵作为一种度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密切相关。
熵增原理和熵增定理为我们理解系统能量转化和转移规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对熵和不可逆过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应用热力学的知识,预测和优化系统的行为。
热力学中的熵增原理自然界的不可逆性
热力学中的熵增原理自然界的不可逆性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规律的学科,熵增原理是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熵增原理揭示了自然界中不可逆过程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将从熵的定义和性质入手,详细探讨熵增原理在热力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熵的定义和性质1.1 熵的概念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S表示。
熵的增加意味着系统的无序程度增大,反之则表示系统的有序性增强。
熵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在与其他系统进行比较时才有实际意义。
1.2 熵的性质熵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1)熵是一个状态函数,与系统的路径无关。
(2)熵具有可加性,即多个系统的熵之和等于整个系统的熵。
(3)熵在绝对零度时取得最小值,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二、热力学中的熵增原理熵增原理是热力学中自然界不可逆过程的基本规律,它表明自然界中热力学过程的方向是朝着熵增的方向进行的。
2.1 熵增原理的表述熵增原理可以用以下方式表述:自然界中封闭系统的熵只能增加,而不能减少。
封闭系统是指与外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2.2 熵增原理的理论基础熵增原理的理论基础来自于统计物理学的微观观点。
根据玻尔兹曼熵公式,熵与系统的微观状态数目有关。
系统的微观状态数目随着有序性的减少而增加,因此熵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三、熵增原理的应用和意义3.1 熵增原理与能量利用熵增原理揭示了能量转化和利用中的局限性。
无论多么高效的能量转化装置,都无法避免能量转化过程中熵的增加。
因此,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需要考虑熵增原理的限制,寻找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
3.2 熵增原理与自发过程自发过程是指在不需要外界干预的情况下自发发生的过程。
熵增原理表明自然界中自发过程只能是熵增的过程,而不能是熵减的过程。
自发过程的不可逆性与熵增原理密切相关。
3.3 熵增原理和时间箭头熵增原理为时间的单向性提供了基础。
熵增是自然界中过程的趋势,因此熵增原理可以解释为什么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
四、熵增原理与可持续发展熵增原理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热力学知识: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性原理
热力学知识: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性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中最关键的一个定律,也被称为不可能性原理。
这个定律揭示了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对人们理解自然现象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系统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探讨其物理本质及意义。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热力学第二定律包含两部分:不可逆过程的存在和熵增加原理。
不可逆过程的存在是指,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些热力学过程,无论将其怎样逆转,都无法实现完全恢复;在这些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效率总是不断降低。
例如,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时,总是会伴随着一些能量的散失,最终使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而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这个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因为它是由于热量不均匀分布引起的,无法通过任何手段逆转。
熵增加原理是指,在任何封闭系统中,当系统经历一个可逆过程时,系统的熵不变;而当系统经历一个不可逆过程时,系统的熵总是增加。
熵是热力学中描述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也是衡量能源的有用性和无用性的重要指标。
当能量转化为不可用的热能时,系统的熵会增加,即系统会变得更加混乱。
这是因为热能的流向必然是由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使得自然界的秩序越来越混乱。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物理本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物理本质可以归纳为一个简单的概念——能量的不可逆流动。
无论在任何系统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不可逆的流失,使得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状态转变。
这种不可逆性来源于自然界的一些基本规律,如热力学中的温度梯度、物质分布等。
由于这些规律的存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不可逆过程,也就导致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存在。
熵的增加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物理本质的体现。
在自然界中,各种物质运动不断碰撞、混合、转移。
这些运动的趋势是向着更随机化的方向进行,自然界中的有序程度逐渐降低。
当能量转化为热量时,由于热量是无序的,它使得系统中的有序程度减小,即熵增加。
这种不可逆性来源于自然界中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大量碰撞的不可预测性。
热力学的第二定律理解熵和热力学中的不可逆性原理
热力学的第二定律理解熵和热力学中的不可逆性原理热力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热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和关系,其中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探究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熵和不可逆性原理。
一、热力学中的不逆性原理先来介绍热力学中的不可逆性原理。
不可逆性原理是指自然界中大部分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即无法完全逆转回到初始的状态。
这与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相似,例如一个打碎的杯子无法完美地修复回去,很多物理过程都是有方向性和不可逆性的。
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能量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是守恒的,但它无法解释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而热力学第二定律正是弥补了这一不足,从宏观层面描述了自然界中的不可逆性原理。
不可逆性原理的具体表述是熵的增加原理。
熵是一个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也可以理解为系统的混乱度。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孤立系统的熵在自发过程中只能增加或保持不变,永远不会减小。
二、理解熵要理解熵的概念,可以从系统的微观状态和宏观状态入手。
微观层面上,系统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这些粒子如分子、原子等。
每个微观粒子有多个自由度,例如分子的位置、速度等。
系统的微观状态可以通过粒子的分布和运动状态来描述。
宏观层面上,我们通常使用温度、压力、体积等宏观物理量来描述系统。
宏观状态与微观状态有一定的联系,但两者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熵是一个将微观和宏观联系起来的概念。
它可以用来描述系统内部微观粒子的无序分布和宏观状态的不确定性。
熵的表达式为ΔS = Q/T,其中ΔS表示系统的熵变,Q表示系统吸收或释放的热量,T表示系统的温度。
熵变的正负与热量的流入或流出方向有关,即当热量从高温传导到低温时,系统的熵增加。
三、热力学中的不可逆性在热力学中,不可逆性指的是那些无法完全回到初始状态的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热量传导、机械能转化和化学反应等。
热量传导是一个典型的不可逆过程。
根据熵增加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导到低温物体时,总的熵会增加。
熵产生原理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简介
熵产生原理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简介一、熵产生原理(Principl e o f E ntropy —P ro duction)熵增加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表述。
而这个原理用于判断任一给定过程能否发生,仅限于此过程发生在孤立体系内。
而对于给定的封闭体系中,要判断任一给定的过程是否能够发生,除了要计算出体系内部的熵变,同时还要求出环境的熵变,然后求总体的熵变。
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把环境当成一个巨大的热源,然后与封闭体系结合在一起当成孤立体系研究。
但是一般来说,绝对的孤立体系是不可能实现的。
就以地球而言,任何时刻,宇宙射线或高能粒子不断地射到地球上。
另外,敞开体系也不能忽视,就以生物体为例,需要不停地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样才能保证它们的生存。
1945年比利时人I. Prig ogine 将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增加原理进行了推广,使之能够应用于任何体系(封闭的、敞开的和孤立的).任何一个热力学体系在平衡态时,描述系统混乱度的状态函数S 有唯一确定值,而这个状态函数可以写成两部分的和,分别称为外熵变和内熵变。
外熵变是由体系与环境通过界面进行热交换和物质交换时进入或流出体系的熵流所引起的.熵流(entrop y fl ux)的概念把熵当作一种流体,就像是历史上曾经把热当作流体一样。
内熵变则是由于体系内部发生的不可逆过程(例如,热传导、扩散、化学反应等)所引起的熵产生(en tr opy-production)。
由上述的概念,可以得到在任意体系中发生的一个微小过程,有:S d S d dS i e sys +==S d T Qi +δ (1—1),式中S d e 代表外熵变,S d i 代表内熵变。
这样子就将熵增加原理推广到了熵产生原理.而判断体系中反应的进行,与熵增加原理一致,即0≥S d i (〉 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 (1—2)而文字的表述就是:“体系的熵产生永不为负值,在可逆过程中为0,在不可逆过程中大于0"。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流的不可逆性与熵增原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流的不可逆性与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自然界中热流的不可逆性与熵增原理。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热力学第二定律进行分析和解释。
一、理论解释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描述:净热量转移的不可逆性和熵增原理。
1. 净热量转移的不可逆性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在系统中可以相互转换,即能量守恒。
然而,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在自然界中,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自发地转移到高温物体,即热量的净转移是不可逆的。
这是由于自然界中能量传递的方向始终是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这一现象被称为热流的不可逆性。
2. 熵增原理熵是热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用来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
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增原理指出,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它的总熵将会增加或保持不变,而不会减少。
简单来说,自然界中的过程总是朝着熵增的方向进行的。
二、实践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不可逆性和熵增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例子:1. 热机效率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机的最高效率由卡诺循环给出,它与工作物质的高温和低温温度有关。
实际上,无法达到卡诺循环的效率,这是由于热机中存在热流的不可逆性。
2. 冷热源与热泵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热泵来进行制冷,因为热泵通过外部输入的能量,将热量从低温环境抽取出来,再通过压缩使其温度升高,最后释放到高温环境中。
3. 自发反应方向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增原理可以用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根据熵增原理,自发反应的方向是使系统熵增(ΔS > 0)的方向,即从较低的无序程度转向较高的无序程度。
总结: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热流的不可逆性和熵增原理,它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为我们提供了认识热力学系统行为的重要规律,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一系列热现象的发生和演化过程。
热力学知识:热力学中熵的变化和系统的热力学过程
热力学知识:热力学中熵的变化和系统的热力学过程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换和物质转移等过程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系统的热力学过程和熵的变化。
熵是热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它可以用来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表征系统的混乱程度。
在自然界中,系统往往趋向于将有序转化为无序,即熵不断增加。
而在热力学过程中,热和功的相互转化也会导致熵的变化。
下面本文将详细阐述熵的变化和系统的热力学过程。
一、熵的变化1、熵的定义熵是指系统的无序程度,其定义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定义熵为状态函数,即只与系统的初末状态有关,而与中间过程无关;二是定义熵增量永远大于等于零,即熵增。
在实际应用中,熵的变化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S = Sf - Si ≥ 0其中,Si和Sf分别表示系统的初态和末态的熵值。
可以看出,系统熵的变化永远大于等于零,即热力学第二定律反映的就是系统熵的增加。
2、熵的增加原理熵增加原理包括两个方面,即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
对于化学反应,它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料转化为产物的同时,系统随之发生了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趋向于转化为无序,从而增加熵值,如下所示:CH4(g) + 2O2(g) → CO2(g) + 2H2O(g)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气体分子的数目变多,系统随之变得更加无序,从而熵值增加。
对于物理过程,它是指热能从高温区域流动到低温区域的过程中,系统会不断增加熵值。
由于热能的传递是不可逆的,即热量只能从高温区域流向低温区域,从而系统熵值增加,如下所示:高温区域← Q/Th ←低温区域← Q/Tl ←高温区域其中,Q表示热量的传递,Th和Tl分别表示高温和低温的温度。
二、系统的热力学过程系统的热力学过程是指在给定系统状态下,通过外界对其进行热力学操作而引起的相应变化。
热力学过程可以分为四类,即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体过程和绝热过程。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类热力学过程。
1、等温过程等温过程是指在恒温条件下发生的热力学过程。
在等温过程中,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从而熵值也保持不变。
热力学熵的变化和热力学过程
热力学熵的变化和热力学过程热力学熵是热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用来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或者混乱程度。
熵的变化在热力学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并且与能量转化和系统行为密切相关。
1. 熵的定义和理解熵是一个热力学状态函数,通常用符号S表示。
从微观层面来看,熵可以理解为系统微观粒子的无序程度,越高表示系统越混乱,趋向于均匀分布;反之,越低表示系统趋向于有序状态。
2. 熵的变化在热力学过程中,熵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取决于系统的状态变化。
当一个系统向着更高的无序程度发展时,熵会增加;相反,当系统朝着更有序的方向发展时,熵会减少。
2.1 熵的增加在熵增加的过程中,系统的无序性增强,系统变得更加分散和混乱。
例如,当固体熔化为液体时,其微观粒子得到更多的运动自由度,系统的无序性增加,熵也随之增加。
2.2 熵的减少与熵增加相反,熵减少意味着系统向着更有序的状态演化。
例如,当气体被压缩成为液体或固体时,微观粒子的运动受到限制,系统的无序性减少,熵也随之减少。
3. 热力学过程与熵变化关系不同的热力学过程中,系统的熵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3.1 等温过程在等温过程中,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
根据熵的定义,熵变化可以表示为ΔS = Q_rev / T,其中ΔS表示熵的变化,Q_rev表示可逆过程中的热量变化,T表示温度。
对于等温过程来说,ΔS = Q_rev / T成立。
由于熵增加表示系统趋向于更高的无序状态,因此在等温膨胀等过程中,系统会吸收外界热量,使得Q_rev为正,熵增加。
3.2 绝热过程绝热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不进行热量交换,只进行功的转换。
由于熵的变化与热量有关,因此在绝热过程中,熵变化主要受到系统的体积变化以及分子排列方式的影响。
当一个系统趋向于更高的无序性状态时,熵增加;相反,当系统趋向于更有序性状态时,熵减少。
3.3 等压过程在等压过程中,系统的压强保持不变。
由于ΔS = Q_rev / T,当保持压强不变时,熵的变化与热量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原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描述了自然界中不可逆过程的方向性。
其中,熵的增加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熵的概念入手,介绍熵的具体含义和熵的增加原理,同时解释这一原理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一、熵的概念及其含义熵(entropy)是热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用符号S表示。
熵是描述系统混乱程度或无序程度的量度,即系统的无序程度。
一个有序的系统具有较低的熵值,而一个混乱的系统具有较高的熵值。
熵的单位通常用焦耳/开尔文(J/K)表示。
根据熵的定义,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封闭系统的熵不会减少: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封闭系统内能总量是恒定的。
而熵与系统的无序程度相关,封闭系统的无序程度不可能减少,因此封闭系统的熵不会减少。
2. 熵与微观状态的数目有关:系统的熵与系统可能的微观状态的数目相关。
一个系统的微观状态越多,它的熵就越大。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有序的系统具有较低的熵值,因为有序的系统的微观状态相对较少。
二、熵的增加原理熵的增加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重要内容,它表明封闭系统的熵在自然过程中不会减少,而是趋向于增加。
具体来说,熵的增加原理可以用以下两种形式表述:1. 宏观形式:自然过程中,封闭系统的熵非常大可能增加,而减少的情况极为罕见。
2. 微观形式:一个孤立系统的自发过程,以及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的总熵只能增加,不会减少。
熵的增加原理告诉我们,自然界的过程中,系统会朝着更加无序的状态发展。
这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系统的有序状态是非常特殊的,而无序状态具有更高的概率。
因此,一个有序状态的系统发生无序化的过程是非常常见的。
三、熵增加原理的物理意义和应用1. 熵增加原理与能量转化熵增加原理与能量转化密切相关。
当能量转化发生时,系统的熵通常会增加。
例如,当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同时伴随着废气产生,这使得系统的熵增加。
熵增加原理揭示了能量转化过程中有序能量向无序能量转化的趋势。
不可逆熵增原理
不可逆熵增原理熵增原理是热力学中一个基本原理,它描述了物理系统趋于无序和混乱的趋势。
根据熵增原理,一个孤立系统的熵(即无序程度)总是增加的,而不会减少。
这个原理在自然界的各个领域都有普适性,在化学、生物、信息论等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熵的概念。
熵是描述一个系统的无序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S表示。
一个高熵的系统意味着其组分之间的排列和状态是混乱的,而低熵则表示有序和结构性。
熵是一个能量的函数,而能量则对应着系统的状态。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熵是一个孤立系统中不可逆过程的度量,也就是说,系统的熵总是在增加。
这个原理可以用来解释很多现象,比如自然界中的时间箭头,即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会看到无序和混乱的现象而不会逆转。
不可逆熵增原理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热传导过程。
当我们将一个热体与低温体接触时,热量会从高温体传导到低温体,直到两者温度达到平衡。
这个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因为在热量传导的过程中,热量会产生损耗,使得系统的熵增加。
热传导的过程中,热量的无序分布可以看作是熵的增加。
另一个重要的例子是化学反应中的熵增。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之间重新排列,从而形成新的化学物质。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因为原子和分子在反应中会遵循一定的规律,不会自发地返回到初始状态。
在化学反应中,熵的增加反映了化学反应的不可逆性。
在生物学中,熵增原理也有重要的应用。
生命是一个高度有序的系统,而生物体的存在和生命活动都是消耗能量的过程。
根据不可逆熵增原理,生物体为了维持自身的有序性,需要吸收和转化能量。
如果生物体无法获取足够的能量,其内部的有序性将会被破坏,导致熵的增加,进而使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停止。
除了物理和化学领域,熵的概念也在信息论中有重要的地位。
信息熵是描述信息的无序程度的度量,它表示了在一个信息源上获取的信息的平均量。
根据不可逆熵增原理,信息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信息的传递和使用会导致熵的增加。
总而言之,不可逆熵增原理是热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描述了自然界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系统趋于无序和混乱的趋势。
热力学中的热力学不可逆性的分析
热力学中的热力学不可逆性的分析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的科学领域,它研究的对象包括热力学平衡的系统以及热力学非平衡的过程。
而热力学不可逆性是指在热力学系统中存在的不可逆过程,即无法完全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热力学不可逆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
一、理论分析1. 熵增原理熵增原理是热力学中描述不可逆过程的重要定律,它指出在孤立系统中,总熵只能增加或保持不变,而不能减少。
这意味着自然界中的过程往往趋向于无序状态。
例如,将一个热杯放置在室温下,热量会从热杯传递到环境中,热杯的温度会逐渐降低,而环境的温度会逐渐升高,整个系统的熵会增加。
2. 热力学过程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热力学过程可以分为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是指系统在无限小时间内可逆转的过程,它的特点是完全可逆的能量转化,没有任何能量损失;而不可逆过程则是指系统在有限时间内发生的过程,它的特点是在能量转换中存在能量损失或转化不完全的情况。
例如,摩擦会使得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导致能量的损失。
3. 热力学不可逆性的来源热力学不可逆性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解释。
宏观上,不可逆性来源于能量转化的损失和热量传递的不均匀。
微观上,不可逆性源于分子之间的碰撞和自由度的限制。
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不可逆性都与能量的散布和熵的增加有关。
二、实践分析1. 热机效率热机效率是评估热力学系统可逆性的重要指标,它定义为输出功率与输入热量之比。
根据卡诺热机的理论,理想情况下,热机效率达到最高值,而实际热机的效率则低于理论值。
这是由于热机存在摩擦、热损失和机械损耗等不可逆过程导致的。
2. 热传导热传导是热力学中常见的热量传递方式,它是指热量沿温度梯度的传递过程。
然而,在实际的热传导过程中,总会存在热阻和温度梯度的不均匀分布,从而导致能量的损失和系统熵值的增加。
3. 物质传输除了热传导,物质在热力学系统中的传输也存在不可逆性。
例如,溶质在溶液中的扩散过程,由于分子之间的碰撞和熵的增加,使得溶质难以完全均匀分布,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发生。
热力学中的熵:熵增原理与热力学过程分析
热力学是一门研究能量转换和传递的科学,而热力学中的熵则是揭示了自然界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熵增原理更是热力学中有着重要地位的一个原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熵的定义及其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
熵是热力学中衡量系统混乱程度或者有序性的物理量。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熵是一个不可逆准则,即熵在一个孤立系统中总是增加的。
熵的增加代表了系统趋于更高的混乱程度,也就是朝着一个更为平衡的状态发展。
熵的增加可通过热力学过程来进行解释。
在一个热力学系统中,当系统内部的能量发生转移时,系统的熵会增加。
例如,当热量从高温的物体传递到低温的物体时,系统的熵将增加。
这是因为高温物体的分子运动较为混乱,而低温物体的分子运动较为有序。
热量传递导致了分子热运动的更大混乱,从而使系统的熵增加。
除了热传递,系统中的其他过程也会导致熵的增加。
例如,当一个气体系统被压缩时,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系统的熵将增加。
另外,化学反应也会引起熵的变化。
当一个化学反应导致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重组,系统的熵会发生变化。
通常,一个化学反应的熵变是正的,即系统的熵增加。
熵增原理是热力学中的一条基本规律。
它表明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熵的增加是不可逆的过程。
对于一个孤立系统,其总熵永远不会减少。
这是因为自然界的过程总是趋向于更高的无序程度。
熵增原理为热力学过程的分析提供了基础。
熵增原理在实际热力学过程的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系统的熵变来判断这个过程的可逆性。
如果一个过程导致了系统熵的减少,那么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如果一个过程导致了系统熵的增加,那么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此外,熵增原理还可与熵的数学表达式结合使用,进一步分析热力学系统。
根据统计物理学中的定义,系统的熵可以表示为熵的定义式S=klnW,其中k是普朗克常量,W是系统的微观状态数。
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状态下的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综上所述,热力学中的熵是一个揭示系统混乱程度的重要物理量。
系统的熵与不可逆过程
系统的熵与不可逆过程熵是热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描述了系统的无序程度。
而不可逆过程是热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系统从一个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时不能够完全回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系统的熵与不可逆过程之间的关系。
一、熵的定义与特性熵是系统的一种宏观性质,通常用符号S表示。
熵的定义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进行解释。
在微观层面,系统的熵可以看作是由于分子的无规运动带来的无序程度。
而在宏观层面,系统的熵则被定义为系统的状态数目的对数,即S=k lnW,其中k为玻尔兹曼常数,W为系统的状态数。
熵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熵是一个状态函数,即熵的变化只与系统的初、末状态有关,而与具体的路径无关。
2. 熵与体积成正比,即当系统的体积变大时,其熵也会增加。
3. 熵与温度成反比,即当系统的温度降低时,其熵也会增加。
二、不可逆过程与熵的增加不可逆过程是指系统从一个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时,无法完全回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在不可逆过程中,系统的熵将会增加。
这可以通过熵的定义来解释。
考虑一个封闭系统,系统从状态A转变为状态B,假设状态A的熵为SA,状态B的熵为SB,那么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的熵变可以表示为ΔS=SB-SA。
如果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即系统可以准静态地从状态B回到状态A,那么ΔS=0,即状态B和状态A的熵是相等的。
而对于不可逆过程,系统无法完全回到原始状态,因此熵将会增加。
具体地说,熵的增加可以通过熵的定义来理解。
由于熵与状态数相关,对于一个不可逆过程,系统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可能有多个中间状态,并且这些中间状态越多,即状态数越多,系统的熵变越大。
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可逆过程导致系统的熵增加。
三、熵增定理与不可逆过程在热力学中,存在一个重要的熵增定理,它描述了系统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熵变关系。
熵增定理可以表述为:对于任何封闭系统,不可逆过程发生时,系统与周围环境的总熵将会增加。
这意味着不可逆过程不仅会导致系统的熵增加,同时也会使得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总熵增加。
熵的概念热力学过程和熵的变化
熵的概念热力学过程和熵的变化熵的概念、热力学过程和熵的变化熵是热力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用于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热力学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以及系统的演化方向。
在本文中,将介绍熵的概念、热力学过程以及熵的变化。
一、熵的概念熵是热力学中的一个状态函数,通常用符号S表示。
它与一个系统的微观状态的排列方式有关,可以看作是系统的无序程度的度量。
熵的单位通常是焦耳/开尔文(J/K)。
熵的概念起源于热力学第二定律,该定律指出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熵的增加是不可逆过程的一个本质特征。
简单来说,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这意味着系统趋向于更高的无序状态。
二、热力学过程在热力学中,熵的变化是由热力学过程引起的。
热力学过程是系统在接受或者放出能量的情况下发生的物理变化。
常见的热力学过程包括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压过程等。
1. 等温过程等温过程是指系统与外界保持恒定温度的情况下发生的过程。
在等温过程中,系统的熵变可以表示为ΔS = Q/T,其中ΔS表示系统熵的变化,Q表示系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T表示温度。
2. 绝热过程绝热过程是指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过程。
在绝热过程中,系统的熵变可以表示为ΔS = 0,因为没有热量的交换,系统的无序程度保持不变。
3. 等压过程等压过程是指系统在恒定压力下进行的过程。
在等压过程中,系统的熵变可以表示为ΔS = Qp/T,其中ΔS表示系统熵的变化,Qp表示系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T表示温度。
三、熵的变化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于一个孤立系统,其总熵不会减少,只会增加或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自然界中任何一个孤立系统在其演化过程中,熵一定会增加。
熵的增加意味着系统趋向于更高的无序状态,也可以理解为系统的能量转化趋向于不可逆。
例如,一杯热咖啡放置在桌子上,会逐渐冷却下来。
这个过程中,热咖啡的能量会逐渐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和桌面,最终达到热平衡。
在这个过程中,热咖啡的熵会增加,而周围的空气和桌面的熵也会增加,整个系统的熵总量不会减少。
熵的统计物理学原理
熵的统计物理学原理熵是热力学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物理量,用来衡量系统的无序程度。
在统计物理学中,熵的概念与微观粒子的状态数有关。
本文将介绍熵的统计物理学原理,并探讨其在热力学和信息论中的应用。
1. 熵的热力学定义热力学中,熵(S)是度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系统的熵在孤立过程中不会减少,而会增加或保持不变。
熵的定义可以表示为:S = k ln Ω其中,k是玻尔兹曼常数,Ω是系统的微观状态数。
熵的单位通常是焦耳/开尔文(J/K)。
2. 统计物理学原理在统计物理学中,熵的概念与微观粒子的状态数有关。
根据统计物理学的理论,熵可以利用分子运动的随机性描述。
当系统处于较有序的状态时,微观粒子的状态数相对较小,熵也相对较低;而当系统处于较无序的状态时,微观粒子的状态数相对较大,熵也相对较高。
3. 熵的应用3.1 热力学中的熵熵是热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广泛应用于热力学计算和热力学势的推导。
熵的增加可以解释为热量传递与能量转化中的能量不可逆性。
熵的增加使得能量转化变得更加不可逆,从而推动了热力学过程的进行。
3.2 信息论中的熵熵也是信息论中的重要概念,用来衡量信息的不确定度。
在信息论中,熵可以衡量信源的平均不确定度。
当一个系统的状态具有更多不确定性时,其熵值较高。
信息论中的熵与热力学中的熵具有相似的数学形式,因为它们都可以看作是度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4. 熵的变化与热力学过程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总是朝着熵增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平衡态。
当两个系统发生热接触时,熵的增加会推动热量从高温区域流向低温区域,直至达到热平衡。
这一过程中熵的增加是不可逆的,因为热量只能从高温区域流向低温区域,而不能反向。
5. 熵在系统演化中的应用熵在系统演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一个系统从初始状态演化到最终状态时,系统的熵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过程的“方向”。
系统从有序到无序的演化过程中,熵增加;而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中,熵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熵产生原理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简介
一、熵产生原理(Principle of Entropy-Production )
熵增加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表述。
而这个原理用于判断任一给定过程能否发生,仅限于此过程发生在孤立体系内。
而对于给定的封闭体系中,要判断任一给定的过程是否能够发生,除了要计算出体系内部的熵变,同时还要求出环境的熵变,然后求总体的熵变。
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把环境当成一个巨大的热源,然后与封闭体系结合在一起当成孤立体系研究。
但是一般来说,绝对的孤立体系是不可能实现的。
就以地球而言,任何时刻,宇宙射线或高能粒子不断地射到地球上。
另外,敞开体系也不能忽视,就以生物体为例,需要不停地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样才能保证它们的生存。
1945年比利时人I. Prigogine 将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增加原理进行了推广,使之能够应用于任何体系(封闭的、敞开的和孤立的)。
任何一个热力学体系在平衡态时,描述系统混乱度的状态函数S 有唯一确定值,而这个状态函数可以写成两部分的和,分别称为外熵变和内熵变。
外熵变是由体系与环境通过界面进行热交换和物质交换时进入或流出体系的熵流所引起的。
熵流(entropy flux )的概念把熵当作一种流体,就像是历史上曾经把热当作流体一样。
内熵变则是由于体系内部发生的不可逆过程(例如,热传导、扩散、化学反应等)所引起的熵产生(entropy-production )。
由上述的概念,可以得到在任意体系中发生的一个微小过程,有:S d S d dS i e sys +==S d T Q
i +δ (1-1),式中S d e 代表外熵变,S d i 代表内熵变。
这样子
就将熵增加原理推广到了熵产生原理。
而判断体系中反应的进行,与熵增加原理一致,即
0≥S d i (> 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 (1-2)
而文字的表述就是:“体系的熵产生永不为负值,在可逆过程中为0,在不可逆过程中大于0”。
式(1-1)与(1-2)都是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基本公式。
下面我们对熵流项和熵产生项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对于一个体系,其广度量L 一般具有下列形式的平衡方程:
dt L d dt L d dt dL i e += (1-3) dt dL 是体系L 的变化速率,dt
L d e 是L 通过体系表面进入或者是流出的速率,dt
L d i 是体系内部L 的产生速率。
将熵函数与之相对应,可以得到(1-1)式。
由熵流的定义,热流和物质流对熵流才有贡献,而做功仅仅引起熵变,而不引起熵流。
所以我们将熵流写成下式:
∑∑+=B B
B B B B e dn S T Q S d δ (1-4) 稍微加以变形就可以得到外熵变的变化速率:∑∑+=B B
B B B B e dt dn S dt T Q dt S d δ (1-5) 由分析过程不难得到(1-5)中各个表达式的意义:dt Q B
δ是体系中B 物质在B T 时热量流入体系的速率,dt
dn B 是物质B 流入体系的速率,B S 是物质B 的偏摩尔熵。
这样,熵的平衡方程就可以写成:
∑∑++=B
i B B B B B dt S d dt dn S dt Q T dt dS δ1 (1-6)可见,熵产生原理适用于任何体系。
对于几种特殊体系,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一些结论:
(a ) 封闭体系,因为dt
dn B =0,所以(1-6)变为 dt S d dt
Q T dt dS i B B B +=∑δ1 (1-7) (b ) 绝热封闭体系或者是孤立体系:因为
dt Q B δ=0以及dt
dn B =0,所以(1-6)就变成非常简单的形式 dt
S d dt dS i = (1-8) (c ) 绝热敞开体系:因为
dt Q B δ=0,所以(1-6)就变成 dt S d dt dn S dt dS i B
B B ∑+= (1-9) (d ) 稳态系统:因为
dt dS =0,所以有 ∑∑++B i B B B B B
dt S d dt dn S dt Q T δ1=0 (1-10) 由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b )指明了绝热封闭体系或者是孤立体系
的熵永不减少,可逆过程中熵不变,不可逆过程中熵增加,这就是熵增加原理。
所以熵增加原理是熵产生原理的一个特例;若体系向外流出的熵正好等于体系内部熵的产生,那么
0=dt
dS ,我们说这时候体系处于稳态(steady state );若负熵流大于熵流的产生,即0<dt
dS (1-11),此时体系的熵减少。
我们由统计物理可以知道,体系的熵还可以写成Ω=ln k S (1-12),其中k 为玻尔兹曼常数,Ω为系统的混乱度。
把(1-12)代
入(1-11)中得到0<∂Ω∂Ω=t k dt dS ,即0<∂Ω∂t ,所以系统的混乱度下降,也就是说,体系出现有序化。
将此理论应用于生物体,一个有生命的生物体就可以认为是个敞开的体系。
而发生
在生物体内部的过程均为不可逆过程,其后果也就是熵的不断增加。
熵的增加也代表着体系混乱度的增加。
然而生物体实际上却能够维持自身体系的有序,这个可以由熵产生原理来解释。
尽管0>∆S i ,但是S e ∆小于0,抵消了S i ∆,保持了体系的0=dt dS 。
实际过程中S e ∆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与环境的热交换所引起的,另外一个方面是由于与环境的物质交换所引起的。
与环境进行热交换的Q 可以是正的,也可以
是负的,主要取决于体温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
而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对于动物或者是人来说,就是吃进食物和排出废物。
食物是由高度有序化的和低熵值的大分子物质组成的,而废物是由无序和高熵值的小分子物质组成。
因此,机体得以维持生命,保持一定的熵值,就靠从环境吸入低熵的物质,放出高熵物质这一过程,来抵消机体内不可逆过程所产生的S。
i
二、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性质(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a Nonequilibrium System)
我们通常接触的是所谓的平衡态热力学。
而对于不可逆过程,从平衡态热力学只能得到非常有限的信息。
例如,可以根据热力学函数的不等式判断过程的方向,如果不可逆过程的初态和终态都是平衡态,可以通过初态和终态之间热力学函数的关系求得整个过程的总效应;如果过程进行得足够缓慢,也可以近似地把过程当作可逆过程进行计算……但是平衡态热力学不可能考虑过程进行的速率,因此有必要对不可逆过程热力学进行研究。
对于非平衡态体系的不可逆过程,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如内能和熵等是否还有确定的数值呢?也就是说,这些状态函数是否还有意义?对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研究表明,只要体系处于热平衡和力学平衡,而且每一相内的组成是均匀的,即每相内的物质的扩散速度大于物质在各相之间的迁移速度;同时若发生化学反应,即反应速度不是激烈的或爆炸性的,即不致引起体系的力学平衡和热平衡的破坏,对这样的体系尽管不处于物质平衡,仍然具有内能和熵等状态函数的确定数值和意义。
下面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来看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是如何研究不可逆过程的。
设有一个体系不处在热平衡,从体系的一端到另外一端有一温度梯度(即温度从一端到另外一端有连续均匀的分布)。
我们可以设想把体系分割成许许多多小部分,在每一小部分内温度是基本均匀而恒定的。
对每一小部分来说,有一定的热力学变数的数值(如T、p、V、U、S)。
整个体系的广度量是这些小部分的数值之和。
又如体系内的某一相,其组成不均匀,从一部分到另一部分之间有一浓度梯度,(例如NaCl溶于水中)。
同样可以设想把体系分割成许许多多小部分,每一小部分的浓度可以认为是基本均匀而恒定的。
同上面的例子一样,我们也可以认为,对每一小部分来说,都有一定的热力学变数的数值。
整个体系的广度量也是这些小部分的数值之和。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所选取的小部分,并不可以任意地无限取小。
因为热力学是宏观科学理论,所以每一个小部分也必须包括了大量的质点,它的宏观性质可以用统计平均的方法求得,也就是可以用宏观的方法处理。
但是小部分也不能取得太大,要不然就不能保证其宏观量的近似取值。
因此,我们选取的小部分是宏观上足够小,而微观上是足够大的,可以认为它们处于热力学平衡,就整个体系而言,这些平衡就称为局部平衡(local equilibrium)。
局部平衡这样的假设说明了在每一个小部分中都存在热力学平衡,因此可以将平衡态热力学的公式几乎不加修改的应用于任意小部分中,从而得到整个体系的热力学性质。
局部平衡作为一种假设,其正确性由理论推导的结论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验证。
然而,就整个体系而言,因其宏观性质不均匀一致,故它所处状态不是热力学平衡状态,体系也不能称为热力学平衡体系。
这样的体系被称为连续体系或稳态体系,它所处的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体系主要由其体系的边界条件影响,也就是说,稳态体系必须在边界条件下才能维持。
一旦边界条件被撤去,稳态平衡就会向热力学平衡过渡。
例如,只有保持了一定的温度梯度或者是浓度梯度,才会有稳定的热流和物质流通过体系,整个体系的各个部分才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旦这种外加的温度梯度或者是浓度梯度消失,体系的各个部分就会由于热交换和物质交换而趋于一致,也就是热力学平衡
态。
不可逆热力学是处理非平衡态问题的理论工具,而且正在不断地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