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工程复习题(DOC)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排水工程复习题

排水工程复习题

排水工程复习题排水工程复习题一、概述排水工程是指为了解决城市、农田、工业区等地区的排水问题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它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地排除降雨、地下水和其他污水,保持地面和地下的干燥状态,从而保护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复习题。

二、排水系统1. 什么是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是由一系列互相连接的设施和设备组成的,用于收集、运输和处理废水和雨水的系统。

它包括排水管道、泵站、污水处理厂等。

2. 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有哪些?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主排水管道、支管、检查井、排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等。

3. 主排水管道的作用是什么?主排水管道是将废水和雨水从不同地点收集起来并运输到污水处理厂或其他处理设施的管道。

4. 什么是检查井?检查井是安装在排水管道中的一个井,用于检查和清理管道,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5. 排水泵站的作用是什么?排水泵站用于将低洼地区的废水和雨水抽送到高处的主排水管道中,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排水工程的设计1. 在进行排水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在进行排水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降雨量、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建筑物布局等因素。

2. 什么是降雨量?降雨量是指单位面积上一定时间内降水的量。

在排水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降雨量数据来确定排水系统的容量和设计参数。

3. 土壤类型对排水工程有什么影响?土壤类型对排水工程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这将直接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效果。

4. 地形地貌对排水工程有什么影响?地形地貌对排水工程的布局和设计有重要影响。

地势高低、坡度大小等因素将决定排水系统的管道走向和泵站的设置位置。

四、排水工程的施工与维护1. 排水工程的施工流程是什么?排水工程的施工流程包括勘察设计、土方开挖、管道敷设、泵站建设、设备安装等步骤。

2. 排水工程的维护工作有哪些?排水工程的维护工作包括定期巡检、清理检查井、维修设备、清除堵塞等。

建筑给排水工程复习题(DOC)

建筑给排水工程复习题(DOC)

一、填空题:(每空1分)1. 建筑给水系统由:引入管、建筑给水管网、给水附件、给水设备、配水设施及计量仪表等六部分组成。

2. 为了防止昆虫爬入水池,在生活引用水水池的通气管、溢流管应当装设网罩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3. 生活饮用水水池(箱)的进水管应在水池(箱)的溢流水位以上接入,当溢流水位的确定有困难时,进水管口的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高度等于进水管管径,但是最小不应当小于25mm,最大可不大于150mm。

4. 管道倒流防止器由,进水止回阀、自动泄水阀、出口止回阀组成。

5. 当浴盆上附设淋浴器时,其额定流量和当量只计水嘴,不计淋浴器,水压按照淋浴器计。

6. 根据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用途要求而规定的,配水装置单位时间的出水量称为:额定流量。

7. 住宅入户管的公称直径不宜小于15mm。

17. 在建筑内排水管道系统中,一般常用的清通设备包括清扫口和检查口。

P13118. 民用建筑内排水,按照排水的水质一般分为:生活污水和屋面雨水。

19. 在连接2个及2个以上大便器或3个及3个以上卫生器具的铸铁排水横管上,应当设置清扫口。

20. 10层以上高层建筑的生活污水立管宜设置专用通气立管。

21. 连接6个大便器的污水支管应设置环形通气管。

22. 专用通气立管每隔2层,主通气立管宜每隔8~10层设置结合通气管与排水立管连接。

23. 通气管高出屋面不得小于0.3m,且应大于最大积雪厚度,通气管顶端应装设风帽或网罩。

24. 在通气管周围4m以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口应高出窗顶0.6m或引向无门窗一侧。

25. 在污废水排水系统中的三立管系统由哪三根立管组成,生活污水立管、生活废水立管、专用通气管。

P13226. 在排水系统中,管式存水弯是利用排水管道的几何形状的变化形成的存水弯,主要有P形、S形和U形三种类型。

P15127. 水封的破坏分为正压破坏和负压破坏,其中负压破坏中水封水量损失的主要有以下哪三个原因,自虹吸损失、诱导虹吸损失、静态损失。

给水排水工程复习

给水排水工程复习

第二页,共26页。
4、某环状管网流量(单位:L/s)分配如图, 平差计算显示两环的闭合差均超过要求 (yāoqiú)限值,需要对流量进行调整,若第 Ⅰ环 q1=-2L/s,第Ⅱ环 q2=3L/s,管段 2-5校正后的流量为 ( )L/s。
第三页,共26页。
二、判断题
1 、清水池调节一、二泵站的流量差额。
第十七页,共2Leabharlann 页。5、以下关于排水体制(tǐzhì)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选择排水体制(tǐzhì)时需要考虑的最主要因素 是环境保护要求
B、工业企业内部一般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tǐzhì)
C、新建城区一般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
D、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应该选择分流制排水系统
6、雨水管渠( ),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覆盖情况 而定,一般采用5~15min。
第十六页,共26页。
3、规划(guīhuà)城市排水管道系统,首先要进行排水 管道的平面布置,也称为排水管道系统定线。管网定 线一般按( )
A、主干管、支管、干管 B、 干管、主干管、支管 C、支管、干管、主干管 D、主干管、干管、支管 4、金属排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为( )m/s A、5 B、 10 C、15 D、20
的措施: A、从邻近有足够富裕供水量的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接管引水 B、新建或扩建水厂 C、从本城镇某企业自备的有足够富裕供水量的内部供水管网接管引
水 D、要求本城的用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节约用水,减少用水量 6、哈代·克罗斯法的环状管网水力计算步骤(bùzhòu)是( ) ①闭合差大于允许值,计算校正流量;②计算管段水头损失;③校正
给水(jǐshuǐ)排水工程 复习
第一页,共26页。
给水管网工程(gōngchéng)

排水工程复习考试

排水工程复习考试

一.排水体制系统1、废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三种类型。

P192、排水体制: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

即指在一个地区内收集和输送废水的方式。

193、排水管网系统的构成:废水收集设施、排水管网、排水调节池、提升泵站、废水输水管、废水排放口4、排水系统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

P19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管道(渠)系统内排放的排水系统称为合流制排水系统。

P19合流制排水系统分为:①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将排除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就近排入水体。

特点:对水体污染严重,系统简单。

②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相交前或相交处设置溢流井,并在截流干管下游设置污水厂。

特点:比直排式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在雨天时,仍有部分混合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成为水体的污染源。

③完全合流制,将污水和雨水合流于一条管渠,全部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特点:卫生条件好,在街道下,管道综合也较方便,但工程量大,初期投资大,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不便,采用者不多。

分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套或两套以上管道(渠)系统内排放的排水系统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

在工业企业中,一般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分为:①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包括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

特点:比较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但对城市管渠的一次性投资较大,适用于新建城市。

②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只有污水排水系统,未建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沿天然地面、街道边沟、水渠等渠道系统排泄,或者为了补充原有渠道系统输水能力的不足而修建部分雨水道,待城市进一步发展后再修建雨水排水系统,使之成为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③半分流制排水系统,特点:可以更好地保护水环境,但工程费用较大,目前使用不多。

适用于污染较严重地区。

5、污水管网系统:排除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的管网系统称为污水管网系统6、雨水管网系统:排除雨水的管网系统称为雨水管网系统。

排水工程复习题

排水工程复习题

排水工程复习题
名词解释
1、污水管道系统的定线:在城镇(地区)总平面图上确定污水管道的位置和走向
2、极限强度理论:在雨水管道的设计中,采用的降雨历时t=汇水面积最远点的雨水流达集流点的集流时间τ0,此时暴雨强度、汇水面积都是相应的极限值,根据公式确定的流量应是最大值。

这便是雨水管道设计的极限强度理论。

3、集水时间t: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设计的管道断面所需时间。

4、城市污水: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机关、学校、医院、商业服务机构及各种公共设施排水以及允许排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

5、(1)最小设计流速:保证管道内不致发生淤积的流速。

(2)最小设计坡度:相应于管内流速为最小设计流速时的管道坡度。

6、设计管段:两个检查井之间的管段采用的设计流量不变,且采用同样的管径和坡度。

7、旱流污水:合流制排水系统晴天时输送的污水
8、不计算管段:直接采用最小管径和相应的最小坡度而不进行水力计算的管段称为不计算管段
9、设计流速: 和设计流量,设计充满度相应的水流平均速度叫设
计流速。

10、污水设计流量:污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能保证通过的污水最大流量称为污水设计流量
11、截流倍数:不从溢流井泄出的雨水量,通常按旱流流量的Qf的指定倍数计算,该指定倍数称为截流倍数。

12、排水体制:是指在一个地区内收集和输送废水的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简称排水体制(制度)。

13、管顶平接:在水力计算中,使上游管段终端和下游管段起端的管顶标高相同。

14、污水厂处理厂(废水处理站):共处理和利用污水、污泥的一系列构筑物及附属构筑物的综合体。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第一章: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组成和作用。

掌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1.2 教学内容介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定义、分类和组成部分。

阐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功能、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分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在建筑物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概念的理解。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简单示意图。

第二章:建筑给水工程设计2.1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给水工程的设计原则、设计流量和设计压力。

熟悉建筑给水工程的管道布置、管材选择和设备选用。

2.2 教学内容讲解建筑给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流量、设计压力的计算方法。

介绍建筑给水工程的管道布置、管材选择和设备选用的要点。

分析建筑给水工程中的水泵选型和给水系统的水压控制。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建筑给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建筑给水工程的设计方案和设备选用。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建筑给水工程设计原则的理解。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计算一个简单建筑的给水设计流量和设计压力。

第三章:建筑排水工程设计3.1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设计流量和设计坡度。

熟悉建筑排水工程的管道布置、管材选择和设备选用。

3.2 教学内容讲解建筑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流量、设计坡度的计算方法。

介绍建筑排水工程的管道布置、管材选择和设备选用的要点。

分析建筑排水工程中的排水系统的水封保护和设备选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建筑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建筑排水工程的设计方案和设备选用。

3.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建筑排水工程设计原则的理解。

排水工程复习题

排水工程复习题

排水工程复习题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

以下是一些排水工程的复习题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1. 排水系统的分类- 简述城市排水系统分为哪几类,并解释它们的特点。

2. 排水管网的布局- 描述排水管网的常见布局方式,并讨论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3. 排水管道的材料选择- 列举常用的排水管道材料,并分析它们各自的性能特点。

4. 排水设计流量的确定- 解释设计流量的概念,并讨论如何确定排水设计流量。

5. 排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阐述排水管道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 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讨论排水系统维护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维护方法。

7. 雨水收集与利用- 简述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要点及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8. 污水处理工艺- 列举几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并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

9. 排水工程的环境影响- 分析排水工程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其缓解措施。

10. 排水工程案例分析- 选择一个具体的排水工程案例,分析其设计、施工和运行中的关键问题。

11. 排水工程的法规与标准- 列举排水工程中需要遵守的主要法规和标准,并解释它们的重要性。

12. 智能排水系统- 讨论智能排水系统的概念、组成以及在现代城市排水中的应用前景。

13. 排水工程的经济评价- 描述排水工程经济评价的方法和考虑因素。

14. 排水工程的风险管理- 讨论排水工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15. 排水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分析排水工程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角色和挑战。

通过这些复习题目,学生可以全面复习排水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实际工作中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排水工程的相关知识。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习题集教学设计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习题集教学设计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习题集教学设计一、引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建筑结构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保障住宅和公共建筑中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正常需要,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并经过专业人员的质量检验。

为此,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习题集教学设计是学生掌握此知识点必不可少的一步。

二、课程目标通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习题集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 掌握建筑给水排水基本概念和设计原理; - 熟练掌握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流程; -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给水系统设计–水源的选择;–饮用水水质要求;–消防给水设计;–给水管路的设计;–给水泵的选型和安装。

2.排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的基本概念;–建筑排水设计规范;–各种排水系统的设计;–排水泵的选型和安装。

3.给水排水计算和设计综合案例分析–根据实际案例进行综合设计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针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流程,采用讲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设计原理。

2.实验教学:练习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3.组织学生参与考察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学生平时答题、实验结果和小组讨论的表现;2.综合设计案例答辩;3.期末考试成绩。

六、教学资源1.课件:制作以PPT形式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资料;2.教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给水排水工程案例分析》;3.实验室:提供给水排水系统实验平台,配备各类设备和工具。

七、教学过程第一周课堂讲授1.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基础概念;2.给水系统设计;3.水源的选择;4.饮用水水质要求。

第二周课堂讲授1.消防给水设计;2.给水管路的设计;3.给水泵的选型和安装;4.排水系统设计。

实验学生安排实验项目: 1. 给水系统设计实验; 2. 排水系统设计实验。

第三周课堂讲授1.排水系统的基本概念;2.建筑排水设计规范;3.各种排水系统的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 规定,在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必须设置( )。

A 沉淀池B 格栅C. 沉砂池D. 气浮池2 污水物理处理重力分离法的主要设备有( )A 筛网、格栅、滤池与微滤机等B.离心机、旋流分离器等C. 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与气浮池等D. 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等3.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污水中( )。

A. 密度较大的悬浮物B. 密度较大的漂浮物C.分子量较大的金属离子D. 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4.工业污水处理是否需要设置沉砂池( )。

A. 必须设置B. 不必设置C. 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确定是否设置沉砂池D.沉砂池分格数应不少于2个5. 曝气沉砂池( )。

A. 去除了大量的有机物B. 克服了平流式沉砂池沉砂中夹杂15%有机物的缺点。

C.去除了大量的重金属离子D. 去除了大量的悬浮物质。

6. 以下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设计规定中,错误的是()。

A. 当污水自流进入时,沉淀池的设计流量按最大日最大时设计流量计算B 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C. 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宜按大于2d的污泥量计算D.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数量不应少于2 座。

7. 下列关于沉淀池的论述错误的是( )。

A.初次沉淀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前面B. 初次沉淀池只能处理悬浮物质,不能处理BODC 二次沉淀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D 二次沉淀池用于沉淀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8. 当校核发现沉淀池的出水堰负荷超过规定的出水堰最大负荷时,在设计上应( )使之满足规范要求。

A. 减小设计停留时间。

B .减少固体负荷C. 增加出水堰长度D. 增加池深1 (多选题)初次沉淀池在城镇污水处理流程中的功能是( )。

A.污水预处理B 去除有机悬浮物C 去除水中部分BODD 分离活性污泥与处理水3 (多选题)被摄入活性污泥微生物细胞体内的有机污染物( )。

A 全部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形成CO2 和H 2 0 等稳定的无机物B. 全部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并被微生物用于合成新细胞C.一部分被氧化分解,形成CO2 和H 2 0 等稳定的无机物D一部分为微生物用于合成新细胞4(多选题)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净增殖量. ( )A. 是微生物合成反应和内源代谢两项生理活动的综合结果B. 等于剩余污泥的产量C.与出水中残留的有机物浓度成反比D. 在一定负荷范围内,随活性污泥的BOD5 污泥负荷的增加而增加.5.能够影响微生物生理活动的因素包括()A. 铅、镉、铬、铁、钢、钵等重金属离子B. 碳源、氮源、无机盐及某些生长素等C.溶解氧含量、pH 值D. 水温1.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沉砂池设计流量为1. 2m3/s. 曝气沉淀池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为0.lm/s ,有效水深2m. 则沉沙池总宽度应为( )。

A. 6mB. 0. 24mC. 0. 06mD. 24m2、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辐流式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为1. 5m3 /(m2 •h) ,停留时间为2.0h ,则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应为( )。

A. 3. 5m ;B. 0. 75m ;C. 3m ;D. 0. 5m3.从活性污泥爆气池取混合液250mL ,在量筒内静置沉降30min ,沉淀污泥体积60mL ,该污泥的污泥沉降为( )。

A. 0.24%B. 24%C. 0.76%D. 76%4.从某活性污泥曝气池出口处取混合;在100mL,30min 静置沉降后,沉淀污泥体积为22mL.测得该活性污泥池混合液浓度为2800mg/L,则活性污泥容积指数为( )。

A. 7.9mL/g ;B. 7.9mg/L;C. 79mL/gD. 79mg/L1、活性污泥处理法中( )。

A. 只有分解代谢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B. 只有合成代谢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C. 无论是合成代谢还是分解代谢,都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D. 无论是合成代谢还是分解代谢,都能够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CO2 和H2O 等稳定的无机物2、( )是对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速度影响的主要因素,也是BOD 去除速度、氧利用速度和活性污泥的凝聚、吸附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A. 有机物量与无机物量的比值B. 有机物量与微生物量的比值C.污水总量与细菌量的比值D. 污水总量与微生物量的比值3、活性污泥增殖曲线的对数增长期,又称增殖旺盛区,这个时期内必备的条件是( )。

A. 微生物依靠内源代谢维持其生理活动B. 微生物细胞内各种酶系统适应新的环境C. 摄食细菌的原生动物数量充分D. 营养物质(有机污染物),非常充分4、污泥指数SVI 值能够反映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 )。

A. SVI 值过低,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缺乏活性,SVI 值过高,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量高,并且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B. SVI 值过低,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并且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SVI 值过高,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量高,缺乏活性。

C. SVI 值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最高,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SVI 值过高,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缺乏活性。

D. SVI 值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量高,缺乏活性,SVI 值过高,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并且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6、某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曝气池容积700m3 ,曝气池混合液浓度3g/L. 每日从二沉池排放剩余污泥30m3 ,剩余污泥浓度10g/L. 则该活性系统的污泥龄为( )。

A 0.14dB. 7dC. 23.3dD. 77.8d7、某辐流式沉淀池池径(直径) 28m ,有效水深2.7m ,超高0.3m ,缓冲层高度0.3m ,沉淀池底坡落差0.7m ,污泥斗高度1.8m ,则沉淀池的径深比为( )。

A 4.8B. 7C. 8.5D. 10.44(多选题)氧化沟( )A. 一般呈环状沟渠型,平面多为椭圆或圆形等组合型,总长可达几十米,甚至百米以上B. 单池的进水比较复杂C. 双池以上平行工作,宜设配水井D. 出水由水泵抽出5(多选题). 活性污泥( )。

A. 具有将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的活力B. 其固体物质的有机成分主要是由污水带入的惰性有机物C. 组成物质中不含无机成分D. 包括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污水带人的难以被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污水带入的无机物质。

1. 双膜理论的基本点包括( )。

A. 在气液接触界面两侧存在着处于层流状态的气膜和液膜B 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均处于层流状态,其中物质浓度差别较大C.在液膜中存在着氧的分压梯度,在气膜中存在着氧的浓度梯度D. 氧转移决定性的阻力集中在气膜上。

3. 水温对氧的转移影响较大,( )。

A. 水温上升,K La (氧转移系数)增高; 反之K La降低。

B.水温下降,K La (氧转移系数)增高; 反之K La降低。

C.水温上升,K La (氧转移系数)增高,液相中氧的浓度梯度也增大D. 水温降低,不利于氧的转移1、污水的生物膜处理法( )。

A. 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B. 一般不需要二沉池C.对原污水水质和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差D. 产泥量一般较活性污泥法低3. 下列关于生物膜处理法具有较好硝化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是高度亲水性物质,容易吸收污水中的氮B 生物膜中可生长原生动物,有利于氮的去除C.生物膜沉降性能好,氮随脱落的生物膜排放D. 生物膜污泥龄长,能存活世代时间长的微生物。

4. 高负荷生物滤池的高滤率是通过( ) ,保证生物滤池供氧充足,以维持正常运行。

A. 限制进水BOD5 值和采用污泥回流等技术措施而达到降低滤池进水有机物浓度B 限制进水BOD5 值和采用处理水回流等技术措施而达到降低滤池进水有机物浓度C.限制进水种类和流量、采用处理水回流等技术措施而达到降低滤池进水有机物浓度D. 限制进水种类和流量、采用污泥回流等技术措施而达到降低滤池进水有机物浓度5(多选题). 以下关于污水生物膜处理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活性微生物漂浮在污水中B. 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吸附降解C. 该方法是在污水自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 是土壤自净过程的强化6(多选题). 处理水回流对生物滤池产生的作用有( )。

A. 均化与稳定进水水质和水量的波动B. 加速生物膜更新,抑制好氧层发育,使生物膜保持较高活性C.抑制滤池蝇的滋生和减轻散发恶臭D. 当进水缺氧、缺少营养元素或含有有害、有毒物质时,可改善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7(多选题).以下关于高负荷生物滤池的正确描述是( )。

A. 滤池内外的温度差能够决定空气在滤池内的流速、流向等B. 滤池内部的温度大致与气温相等C.在夏季滤池内温度低于池外气温,空气由上而下D. 在冬季滤池内温度低于池外气温,空气由上而下1、塔式生物滤池的工艺特点是( )。

A. 内部通风良好C. 水流稳定B. 污水从下向上进入塔内D. 充氧效果不好2、曝气生物滤池( )。

A. 是集生物降解、固液分离于一体的污水处理设备,也可用于给水处理B. 池内底部设承托层兼作滤料C. 原污水可从底部进入池体,并通过由填料组成的滤层,在填料表而形成活性污泥D. 原污水中的悬浮物及由于生物膜脱落形成的生物污泥随处理水排出5、(多选题)高负荷生物滤池( )。

A 主要特征是采用人工曝气方式供氧B 为避免滤池堵塞,要求滤池进水BOD5 不超过200mg/LC 比普通生物滤池有更高的BOD 容积负荷和水力负荷D. 污泥增长率低于普通生物滤池6、(多选题)曝气生物滤池的特点有( )。

A 出水无需沉淀池。

B 可用于微污染水处理C 滤料密度可小于水的密度D. 充氧效率低7(多选题).以下关于生物转盘处理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上的固着水层从空气中吸收氧,并将其传递到生物膜和污水中B. 转盘上附着的生物膜与污水及空气之间进行有机物、O2、CO2、NH3 等的传递C.老化的生物膜脱落后形成污泥,密度较小,不易沉淀D. 只能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9(多选题)以下关于生物转盘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多采用单级处理方式B. 生物转盘级数主要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处理水应达到的程度以及现场条件等因素确定C.对于城镇污水多采用四级转盘进行处理D. 设计时应特别注意第二级,第二级承受高负荷,如供氧不足,可能使其形成厌氧状态。

10(计算).某普通生物滤池表面积800m2 ,滤料容积1200m3. 池体上部高出滤料表面0.6m,池底排水系统的高度0.5m ,则该滤池总高( )。

A 1.1mB 1.5mC 2.1mD 2.6m1、(多选题)生物接触氧化技术( )A. 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