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内容讲解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原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陈涉世家》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和文章的表现手法。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陈涉世家》的内容,分析陈涉的形象。
2.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的表现手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陈涉世家》。
这是一篇关于陈涉的传记,陈涉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起义被称为“陈涉起义”。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
2.学生自主阅读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主阅读《陈涉世家》原文,注意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3.课堂讲解师: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
我们来看文章的开头部分,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介绍陈涉?生:作者用了倒叙的手法,先介绍了陈涉的结局,然后再叙述他的起义过程。
师:很好,这种倒叙的手法使得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我们来看陈涉的形象特点。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陈涉的形象。
生:陈涉是一位勇敢、智慧、有担当的起义领袖。
师:非常好,陈涉确实具有这些特点。
那么,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些特点呢?生:文章中描述了陈涉在起义前后的种种事迹,如他在大泽乡起义时,敢于挑战权威,领导群众反抗秦朝的暴政;在起义过程中,他善于用兵,打败了秦军,赢得了人心。
师:很好,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
我们来探讨一下文章的表现手法。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陈涉的形象?生:文章运用了对比、夸张、排比等手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对比手法体现在陈涉与其他起义领袖的对比中,突出了陈涉的英勇;夸张手法体现在对陈涉的赞美中,如“陈涉之死,天下为之哀痛”;排比手法体现在对陈涉事迹的叙述中,如“陈涉起义,天下响应,秦朝灭亡”。
4.课堂讨论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分析了《陈涉世家》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生1:陈涉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为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九年级上册语文《陈涉世家》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陈涉世家》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及起义过程。
(2)学习文言文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
(3)分析陈涉的性格特点,理解其起义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探究陈涉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陈涉英勇不屈的精神风貌,培养民族自豪感。
(2)认识到起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
(2)分析陈涉的性格特点,理解其起义的意义。
2.教学难点(1)文言文阅读方法的运用。
(2)陈涉起义与历史背景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介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陈涉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2)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4.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陈涉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起义的意义。
5.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巩固知识点。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提高表达能力。
6.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效果。
3.在课堂讲解环节,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陈涉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4.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巩固了知识点,提高了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课堂小结环节较为仓促。
2.在合作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改进措施:1.优化时间安排,确保课堂小结环节的充分性。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陈涉世家》参考资料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一课陈涉世家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课文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部分,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
文章属于传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又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伟大斗争的图景。
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
文中的主要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
陈胜年轻时“与人佣耕”,当时正值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
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从“怅恨久之”可以看出,他是在痛苦中思考如何改变这种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因此才对众佣者说:“苟富贵,无相忘。
”当众佣者表示不理解时,他又进一步说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说明他当时已有非凡的抱负,有反抗命运的决心,只是要等待时机到来后再施展自己的才能罢了。
这样的时机果然到来了。
“(秦)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这是一个典型的历史环境。
二世是靠赵高搞阴谋上台的,执政还不满一年,最高统治集团当中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戍卒屯驻的地点大泽乡距秦首都咸阳较远,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易于突破;而因遇雨失期,已被置于死地的九百戍卒,则是一支可以依靠的力量。
作为屯长的陈胜看出这是他实现自己抱负的绝好时机,于是跟吴广商量,决定了“举大计”的方针,尽管他也估计到有失败的可能,但又认为“死国”是有价值的,显示了他宽广的胸襟。
作者着重表现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
陈胜对吴广说的那一番话,实际上是一段很精彩的形势分析。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讲解汇总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公元前87)约58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 10岁“诵古文”, 20岁开始游历,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
汉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
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后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他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二、故事背景公元前209年,一群以陈涉、吴广为首的贫苦老百姓被征派到大泽乡去驻守。
当时天下大雨,耽搁了他们前往的时间,按秦朝的律例,误了时间要斩首,陈涉、吴广于是鼓动大家揭竿而起,陈涉封自己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天下百姓一呼百应,纷纷杀死秦的贪官酷吏,以相应陈涉的起义军。
三、注释1.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
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
2.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陈胜、吴广起义军3.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佣,被雇佣。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
之,动词,去、往。
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
怅,失意,不痛快。
之,语气助词,不译。
7.若:代词,你,指陈胜。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9.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10.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
适,通“谪”。
适戍,发配去守边。
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11.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陈涉世家》主要知识点
《陈涉世家》主要知识点一、课文注音夏(jiǎ)辍(chuò)嗟(jiē)鸿鹄(hú)闾(lǘ)左適戍(zhéshù)当行(hánɡ)度(duó)已失期以数谏(shuòjiàn)上使外将(jiànɡ)兵陈胜王(wànɡ)罾(zēnɡ)间(jiàn)令祠(cí)篝(ɡōu)火忿恚(huì)尉毋(wú)笞(chī)宁(nìnɡ)有种乎为(wéi)坛而盟蕲(qí)铚(zhì)酂(cuó)苦(hù)柘(zhè)谯(qiáo)会(huì)计事社稷(jì)杀之以应(yìnɡ)陈涉比(bì)至陈与(jǔ)皆来二、通假字【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发配。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用意。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勿,不要。
【与皆来会计事】“与”(jǔ,與)通“举”(舉),全部,全都。
[形近通假]三、古今异义词【等死】古义:同样是死。
今义:等待死亡。
【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处处。
今义:经常,常常。
【楚人怜之】古义:爱戴。
今义:可怜,怜悯,怜爱。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
【藉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今亡亦死】古义:逃走,逃跑,逃亡。
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月光由门缝射入,这里是“窥伺间隙,不欲令众知之”,可以解为“暗中,暗地里”。
今义:①jiān,意为中间,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②jiàn,意为间隔,间隙。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陈涉世家的作者司马迁以及其历史背景。
2. 掌握《陈涉世家》的主要内容,理解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1. 《陈涉世家》的作者司马迁及其历史地位。
2. 陈涉起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3. 陈涉起义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起义背景及历史意义。
2. 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陈涉起义的理解和感悟。
2.2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陈涉世家》,回答相关问题。
3. 讲解分析:讲解陈涉起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5. 分享感悟:邀请学生分享对陈涉起义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作业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环节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对《陈涉世家》内容的掌握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
3.2 作业布置2. 选择其他《史记》中的一个篇目进行阅读,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史记》其他相关篇目,如《项羽本纪》、《吕不韦列传》等,以加深对史记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陈涉起义的历史纪录片或电影,增强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6.2 教学延伸1. 讨论陈涉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对后世革命运动的启示。
2. 引导学生思考陈涉起义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当今社会中吸取教训,为实现理想和目标而努力。
七章:教学活动与互动7.1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陈涉起义的场景,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体验。
2. 开展陈涉世家知识问答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解答学生对陈涉世家相关问题的疑惑。
22《陈涉世家》知识讲解
《陈涉世家》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司马迁(约前145一前90年),字子长,西汉夏阳(现在陕西韩城南)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
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
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泽乡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节选的这一部分记述了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的浩大声势。
陈涉正是怀着这种“鸿鹄之志”带领农民揭竿而起,揭开了反抗秦王朝残暴统治的序幕。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之:去、往。
(辍耕之.垄上)2.怅:失望。
3.尝:曾经。
4.苟:如果。
5.若:你。
6.太息:长叹。
7.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8.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9.適:通“谪”。
適戍,强迫去守边。
10.屯:停驻。
(九百人屯.大泽乡)11.次:编次。
12.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13.会:适逢,恰巧遇到。
14.雨:下雨。
15.失期:误期。
16.亡:逃走。
17.举:发动。
18.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19.等:同样。
(等.死)20.死国:为国事而死。
21.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22.立:指立为国君。
(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3.数.(shuò):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24.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
25.上:臣下对皇帝的敬称,这里指秦始皇。
(上.使外将兵)26.怜:爱戴。
27.唱:通“倡”,首发。
28.指意:意图。
29.足下:指对方,古人对别人的敬称。
30.念鬼:考虑卜鬼的事。
念,考虑、思索。
31.威众:威服众人。
32.丹:朱砂。
33.书:写。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34.王.(wàng):称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35.罾.(zēng):鱼网,这里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36.间.(jiàn)令:暗使。
间:私自,偷着。
37.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陈涉世家的注释
陈涉世家的注释
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主要讲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
以下是《陈涉世家》的注释:
1.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注释:陈胜是阳城人,表字为涉。
2.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注释:吴广是阳夏人,表字为叔。
3.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注释: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4. 苟富贵,无相忘。
注释:如果将来我们之中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彼此。
5.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注释: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的志向。
《陈涉世家》表格式教案
《陈涉世家》表格式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陈涉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收录于《史记》中,是中国古代史传文的典范之一。
本文主要讲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表现了他们反抗暴政、争取自由的英勇精神。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陈胜、吴广反抗暴政、争取自由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作者简介2.1 司马迁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年或前135年-约前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是司马谈之子,继承父业,任太史令,发愤完成父亲遗愿,创作了中国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其作品文笔优美,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2 司马迁与《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政绩;表以年月为线索,记载重要的历史事件;书叙述制度、礼乐、天文、地理、刑法、经济等方面的历史变迁;世家记载诸侯王国和有影响的世家大族的历史;列传叙述重要人物的生平和事迹。
《史记》以其广博的史实、独特的文笔和深刻的见解,成为后世史学的典范。
第三章:文本解读3.1 课文内容概述本文主要讲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
秦二世时期,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
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
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
陈胜在起义过程中,曾False False False 封吴广为“王”,封张耳、陈余为“侯”,但由于一系列原因,最终起义失败。
陈涉世家(解析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
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宜,应当。
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书,写。王,称王。
死国可乎
死: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乃丹书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书:名词作动词,书写
法皆斩
法: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指: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手指指着。
皆刑其长吏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骑(jì):一人一马的合称。
守令皆不在:郡守、县令都不在。秦时,陈县属于砀郡,是郡府、县府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守丞:守城的当地行政助理官。谯(qiáo)门中:城门洞里。
三老:封建社会里管教化的乡官。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被(pī)坚执锐:披着铠甲,拿着兵器。比喻亲自投身战斗,冲锋陷阵。被,通“披”,穿。坚,指铁甲。锐,指武器。
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比方。
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篝火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鬼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
三老: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今义:三位老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 同步讲解 豪言壮语 个性鲜明——《陈涉世家》中个性化语言分析
豪言壮语个性鲜明——《陈涉世家》中个性化语言分析陈涉与命运抗争的豪情壮志和豪言壮语,尤其是他对封建等级制度大无畏地强烈批判,是他身上最具个性的地方。
本文将从陈胜参与的几次对话来解读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苟富贵,无相忘”,出言不凡一个出身低微、蓬头垢面的年轻人与人耕佣时,气愤地丢掉手中的劳动工具,走上田埂,仰望茫茫苍天,沉思默想,愤叹自身命运,而后直截了当、直言不讳,发出“苟富贵,无相忘”的感慨。
貌似戏言,却显示出他对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雇佣生活的极度不满。
表达了他不甘心受人奴役,想摆脱贫穷生存现状的强烈愿望。
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抱负远大当遭到和自己同命运共患难的伙伴的质疑时,看到他们那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精神状态,陈胜不禁愤恨地说:“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句暗含陈胜用“鸿鹄”自比的深远寓意,充分彰显了他的远大抱负。
一个充满反抗精神,个性非凡的雇农形象便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三、“天下苦秦久矣”,目光敏锐起义前陈胜分析形势鞭辟入里,一句“天下苦秦久矣”,点破当时阶级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
秦王朝的疆域看似平静,实际暗流涌动,人民对秦王朝残暴统治的愤恨情绪积聚已久,处处都蕴藏着一触即发的反抗力量。
此句既道出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更突显出陈胜眼光不俗,对反秦形势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
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气魄宏伟陈胜与戍卒推心置腹地谈话,而后慷慨陈词,“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石破天惊、气魄雄伟、扣人心弦,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并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让士卒们看清自己的处境。
总之横竖都是死,还是跟着反了比较划算,再说一旦起义成功指不定还能捞上一官半职呢,经过一番比较和抉择,于是皆曰:“敬受命。
”如愿领兵起事,自然而然地陈胜成为起义军的核心,此举充分展示了陈胜的“大志”和不相信天命的叛逆性格,更表现出他卓越的宣传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陈涉的形象特点。
(2)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陈涉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课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3)课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理解。
(2)对陈涉形象特点的深入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历史知识,对秦末农民起义有一定的了解。
(2)提问学生对陈涉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陈涉的事迹。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内容分析:(1)让学生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包括他的勇敢、智慧、领导力等。
(2)引导学生对陈涉的事迹进行评价,思考陈涉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分析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对陈涉形象特点的分析和对课文语言特点的鉴赏,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陈涉世家》。
2. 历史背景资料:关于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陈涉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初二教案《陈涉世家》
微笑的鱼(一)教学目的一、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及起义后的主要情况二、理解记事详略得直的剪裁方法。
三、体会小说与史传的异同。
教学设想一、安排三课时二、采用整体入手的方法,每一“循环”都做到完整地阅读、朗读、讲述、分析。
三、重点地突出一些字、词、句,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地讲解。
凡有注解的,不讲,由学生利用注解读懂课文。
用一个不同断句的例子扩大视野,积累知识。
四、介绍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了解《史记》的一般情况。
二、读通课文,理解词语,明确层次。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结合检查预习中看阅读提示和注解自读课文的效果),教读。
提问:1.《史记》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时代的人?2.《史记》的“世家”部分是记什么人的?作者为什么把陈涉列入“世家”中?3.课文中记述陈涉起义的经过,同时又记了哪些有关的人物?这些人物中与陈涉关系最密切的是谁?要求:学生不看课本能简答,并能板演“吴广”、“葛婴”,字形笔画无误。
随后,引导看阅读提示和题目注解,既加深印象,又从注文“他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一句引发求知要求,介绍《史记》。
讲述:关于《史记》汉朝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议做过太史令,死后.司马迁继任这个官职。
太史令是管天文、历法、国家典籍、编写史册的官。
司马迁46岁时,因李陵事件牵连(只宜简介,作最低限度的说明,不必多讲),下了大狱,受至惨重的刑罚。
后来,汉武帝因司马迁很有才能,赦了他,任命他为中书今(管皇帝的文书诏令人受刑后的司马迁,决心继续父亲的事业,编写史书。
最后,终于写成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直至当代为止约三千年左右的中国通史。
全书包括12纪(记帝王事迹),30世家(记诸侯世系),70列传(记个人和少数民族事迹),8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等情况),10表(用表格形式编排史料)。
其中,列传的最后一篇为《太史公自序》,是自传。
《史记》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这一“纪传体”的体裁。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_ng写作《修改润色》电子教材课文朗读+视频课文朗读视频讲解:课文知识点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公元前87)约58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
10岁“诵古文”, 20岁开始游历,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
汉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
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后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他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公元前209年,一群以陈涉、吴广为首的贫苦老百姓被征派到大泽乡去驻守。
当时天下大雨,耽搁了他们前往的时间,按秦朝的律例,误了时间要斩首,陈涉、吴广于是鼓动大家揭竿而起,陈涉封自己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天下百姓一呼百应,纷纷杀死秦的贪官酷吏,以相应陈涉的起义军。
三、注释1.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
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
2.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陈胜、吴广起义军3.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佣,被雇佣。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
之,动词,去、往。
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
怅,失意,不痛快。
之,语气助词,不译。
7.若:代词,你,指陈胜。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9.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10.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
陈涉世家朗读解释
陈涉世家朗读解释《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一篇,讲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
以下是该文章的朗读解释:首先,我们需要对《陈涉世家》进行分段:1.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4.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5.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乃行卜。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来而而屯日日夜夜男子而死者如麻女子而死者如麋。
6.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
令陈人武臣、张耳、陈馀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
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
在朗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语气:文中描述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因此语气应该表现出紧张、激昂的感觉。
特别是在描述起义军与秦军作战的场景时,语气应该更加激烈。
- 重音:在朗读时要注意重音的运用。
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中,“燕雀”和“鸿鹄”应该重读,以强调两者之间的对比。
- 停连:适当的停连可以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文意。
例如,“天下苦秦久矣”这句话可以在“久矣”之后适当停顿,以强调秦朝统治下的苦难。
- 语调:整篇文章的语调应该是逐渐上升的。
从描述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开始,到起义经过、再到起义军的壮大,语调应该逐渐上升,表现出情节的紧张和激昂。
- 感情:文中表达了对于秦朝暴政的不满和对起义军的赞扬。
因此,在朗读时应该表现出这些感情,让听者更好地理解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陈涉世家说课稿
陈涉世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涉世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陈涉世家》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从历史著作中节选的文章,以史传文学为主。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则是《史记》中的名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塑造了陈胜这位农民起义领袖的形象,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这篇课文在内容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在语言上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还可以学习到司马迁生动的叙事手法和精彩的人物描写,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但是,对于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由于历史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古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文言字词的积累和理解,同时帮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深入探究课文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诵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古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伟大意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学习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勇敢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陈涉世家 初中 教案
陈涉世家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熟悉课文,疏通文意,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法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1. 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 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3. 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 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
2. 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 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讨论法进行教学。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
同时,还制订了严酷的法律,禁锢人们的思想。
秦二世更加残暴,任意杀害兄长姐妹和文武大臣,政治十分黑暗。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梁起义,各地纷纷响应,秦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今天,我们将学习《陈涉世家》,了解这一伟大历史事件。
二、自学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对不懂的字词进行圈点,查字典解决。
三、学习课文:1.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恰当,有感情。
2.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对难懂的字词进行讲解。
3.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翻译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张弃资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教材简析:课文《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
陈涉世家》的前部分。
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的形势。
文章属于传记体裁,它通过辍耕垄上、大泽乡起义、据陈称王等几个典型情节,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在写作上有不少可供借鉴的地方:第一,本文以事件的发展顺序来组织全文。
先写起义前陈胜的社会地位及他的远大抱负,再写起义爆发的原因和起义的经过,最后写陈胜揭竿而起,建立政权。
全文条理分明,结构严谨。
第二,人物刻画形象生动。
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又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详略结合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令读者对这位农民起义领袖的音容举止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本文语言简洁、明了。
如“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挺”、“夺”、“杀”、“佐”几个富有动作层次的词,将在一瞬间发生的一场激烈搏斗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些,无论是从学生的成长来说,还是从新课标的三维度的角度来说,都是宝贵的资源。
学情简析:我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到,文言文的学习,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文言文学习,只要会背,会翻译,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即可。
即使老师上课,大多是只为学生讲解,学生只管被动地听和记。
其实有很多学生有很高的学习语文(当然也只文言文)的欲望,而且语文功底也很好,怎样让愿意学习语文的学生把自己的积极性和潜能发挥出来,怎样促使那一部分不愿学习语文的学生动起来,让语文的思想之美、感情之美、文字之美、艺术之美等等,成为滋润学生成长的春雨,应该是文言文教学涉及到的问题。
另外,我知道不少学生思想软弱,不求上,不求进取;好多学生的作文,语言苍白,言之无物;特别是写人不知道怎样才写得生动充实。
这样,语文教学既要成为道德情感的载体,又要成为要学生完成写作训练的工具。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陈涉世家(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陈涉世家》的主要内容;(2)能够分析并概括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意义;(3)能够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陈涉世家》;(2)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陈胜、吴广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树立爱国主义情感;(2)学习陈胜、吴广起义的精神,培养勇敢、坚定、团结、奉献的品质;(3)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1. 《陈涉世家》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2.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意义;3. 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2.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3. 陈胜、吴广起义的精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朝的暴政、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及《陈涉世家》的创作背景;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陈涉世家》的主要内容;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4. 案例分析法: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精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5. 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解陈胜、吴广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引导学生关注《陈涉世家》;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陈涉世家》,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文章风格;3. 讲解分析:讲解秦朝的暴政、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意义;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精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5. 情感教育:讲解陈胜、吴广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读第二段: “二世元年七月……法皆斩” 这几行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
• 一是秦朝徭役繁重,民众苦不堪言; • 二是秦朝严刑酷法,百姓战战兢兢。 • 三是陈胜吴广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可谓
是拥有造反的本钱了。
默读第二段,完成下列练习。 1.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是 _会__天__大_雨__,__道_不__通__。_度__已__失_期__,__ _失__期__,_法__皆__斩_。___________ 2.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译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 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 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 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 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有一次)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 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谁富贵了,可 不要互相忘记。”被雇佣的人笑着回答说:“你 被雇佣耕地,哪能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 “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通过比喻,说明陈胜年轻是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也反映他 对目光短浅的同伴的惋惜。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何乎? 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敢于起义。表现勇于反 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血性男儿,好大志向,是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表现出陈胜 敢地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当然,也表现了渗入到中国人血 液和骨髓中的帝王思想。
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 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 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告诉 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 然。
第三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吴广为都尉”, 写起义开始时的情形。 第二层:从“攻大泽乡”到“号为 张楚”,写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形 势和陈胜立国经过。 第三层:从“当此时”到段末,概 述诸郡县反秦斗争情形,照应上文 “宜多应者”。
总结全文
一.按事件发展过程,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 耕生活,表现了他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第二部分(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 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 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 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课文总结
《陈涉世家》以 陈胜、吴广的活动 为线索,以 人物传记 的形式,客观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重点详写了 起义的原因和发动经过,略写了 起义的路线 、 农民政权的建立 等,突出地表现陈胜谋划时善于分析形势、 准备时善于 制造舆论 、起义时善于 激励号召 、起义后善 于把握时机 的卓越组织领导才能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精 神,充分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
第三段析
陈胜发动起义的步骤有哪些?
苦肉计拉开序幕
摆处境指唯一生路
激将法鼓舞士气
筑坛盟誓团结协作
陈胜简短的起义号召有何作用?
讲明当时形式,分析两种前途命运,号召激 励众人反抗决心,显示超人才略胆识与卓越组织 领导才能。
3、 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 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 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译文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九百贫苦人 民去驻守渔阳,临时停驻在大泽乡。陈胜、 吴广都被编入適戍的队伍,并担任戍守队伍 的小头目。他们(在这里)恰巧遇到天下大 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 法律都要被斩首。
__天__下_苦__秦__久__矣___________
默读第二段,完成下列练习。
3.提出的起义策略口号是: _诈__自__称__公__子__扶__苏__、__项__燕_____。 4.陈胜认为起义将取得人民支 持的理由是: ① 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 ② 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
愿望
_卒_皆_夜_惊_恐_。_旦_日_,_卒_中_往_往_语_,_皆_指_目_陈_胜_。_ 5.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
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_王_侯_将_相_宁_有_种乎__
找出最能表现陈胜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评论。
• 苟富贵,无相忘。 有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有难同当,有富同享,出 身卑贱却胸怀大志。
译文
陈胜、吴广于是一起商议说:“现在逃跑(被抓回 来)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 吗?”陈胜说:“天下人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立为国君, 应当立为国君的人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 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 罪,秦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但不 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大将,多次立下战功, 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 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公子扶苏、 项燕的队伍,向天下人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 人。”吴广认为他说得很对。
二
)
篝火狐鸣
第二段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失期,法皆斩”,写起义背景“ 屯大泽乡”介绍了起义的地点,“为屯长”,是号召 徒众的有利条件。“失期,法皆斩”是起义的导火线 。
第二层,从“陈胜、吴广乃谋曰”到“吴广以为然 ”,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陈胜首先对形势进行了 精辟的分析,“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体现了陈胜高人一筹的谋略 。
5.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是: ①_(_置__书__)__鱼__腹_藏__书。 ②___篝__火__狐__鸣____。
威
乃丹书帛曰
众
“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
策
腹中。卒卖
略
鱼烹食,得 鱼腹中书,
(
固已怪之矣。
一
鱼腹藏书
)
威
又间令吴广
众
之次所旁丛 祠中,夜篝
策
火,狐鸣呼
略
曰:“大楚 兴,陈胜王”
(
卒皆夜惊恐。
熟读课文,并用课文原话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会_天_大_雨_,_道不_通_,_度_已_失_期_。失_期_,_法_皆_斩_。_
2.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天_下_苦_秦_久_矣__ 3.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_______ ____诈_自_称公_子_扶_苏_、_项_燕,_为_天_下_唱_____ 4.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 这样做的效果是:__鱼_腹_藏_书_,_篝_火_狐_鸣_。___
译文
过了几天,陈胜传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 官和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乡官和 有声望的人都说:“将军亲自穿着铁甲,拿着 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诛灭凶残暴虐 的秦朝,重建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于是 陈胜被拥戴做了王,定国号叫“张楚”。正当 这个时候,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 纷起来惩罚当地的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 陈涉(的号召)。
译文
(他们)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
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被杀死的两个) 将尉的头祭天。陈胜立自己为将军,吴广担任都尉。 起义军攻下大泽乡,收集大泽乡的义军攻打蕲县。 蕲县攻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攻占蕲县以 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 下来了。他们行军中沿途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 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几万人。 攻打陈县时,陈县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 丞带兵在城门洞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取胜, 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并占领了陈县。
朗读第一段 思考回答
1、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
为什么先写这段?
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 绍陈胜。(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 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2)“怅恨久之”, 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 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 识;(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 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译文
吴广素来爱护别人,士兵多愿听从 吴广的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军官喝 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来使 将尉恼怒,使将尉责辱他,借此来激怒 吴广的部下。将尉果然用竹鞭子打吴广。 将尉挺出剑来(想要杀死吴广),吴广跳 起来夺过将尉手中的剑并杀死了那个将 尉。陈胜帮助吴广,一齐杀了那两个将 尉。
(根本原因)
谋划起义时陈胜作了那些形势分析?
天下苦秦久矣
(政治见解精辟)
统治阶级内部政治危机
(领导才能卓越)
楚国人民反抗要求
(斗争策略高超)
阅读第三段,思考:
1、本段开头描述了哪三个场面?反映了什 么精神? “并__杀__两__尉____”“_召__令__徒__属____”“_为__坛__而__盟___”
先写这段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 起义并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
研读第一段,思考:
2.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 形象的? 语言、动作、神态
3.少年时期的陈胜的人物形象? 胸怀大志、远大抱负、敢于斗争
4.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有什么作用?
为以后领导起义埋下伏笔。 先写这段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 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
译文
于是二人就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
“你们要做的事情都能成功,能建立功业。然而你们 还是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听了很高 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在教我们利用鬼神 来先威服众人罢了。”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 “陈胜王” 三个字,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士兵们 买鱼煮了吃,发现鱼肚子里的字条,本来已经认为这 件事奇怪了。陈胜又私自派吴广到驻地旁边防哨所的 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里用笼子罩着火 (用篝火装作“鬼 火”),又装作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向士兵)喊道: “大楚复兴,陈胜称王!”士兵们夜里都惊恐害怕。 第二天,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 ,都用手指 并用眼睛注视着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