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二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二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b59667fb9f3f90f77c61b06.png)
活动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探究准备一、探究目的1.培养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二、材料用具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实验用具是:。
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经过细细咀嚼后,其中的淀粉是否发生变化呢?二、作出假设馒头、米饭中含有的淀粉是没有甜味的,在这个事实的启发下,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制定计划本实验___ ______(填“需要”或者“不需要”)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小组讨论,制定的实验计划如下:1.取两支试管,用标签编号为1、2。
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注入mL淀粉液。
2.向1号试管中注入mL唾液,向2号试管内滴入mL清水。
分别振荡,然后同时放入盛有37°C左右的温水中,分钟后同时取出两支试管,冷却。
3.向冷却后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两滴。
四、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注意要设计对照实验,注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处理条件。
2.搜集唾液之前要先用清水漱口。
五、进行实验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六、实验结论与分析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加以比较,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__ _ 。
七、交流与分析将本小组设计的探究方案和所得实验结果同其他小组交流,分析各种探究方案的优缺点。
综合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加深对唾液在淀粉消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八、疑惑与讨论1. 本组的实验成功了吗?如果没有成功,分析讨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 如果本组的实验成功了,想一想本组的实验是否还有不足之处?尝试改进本组的实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d2113891f90f76c660371a23.png)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①和②正确D.①②③都正确
4.某同学想知道自己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作用,他取三只试管,分别编号为①、
②、③。然后进行下列实验:
试管号
123
4
5
①
②
③
加入加入2毫升清水
2毫升加入2毫升唾液
淀粉糊加入2毫升唾液
充分
振荡
放在37℃
水浴中
10分钟
滴碘液
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将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取出
试管;各加入2mL双缩脲试剂(边加边振荡),用沸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
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实验步骤不正确②温度设置不合理③不能用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③向3支试管中各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
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①④②③⑤
3.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3支大小
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
1.右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
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试管
1
2
加入物质
淀粉糊+唾液
淀粉糊+唾液
温度
37℃
0℃
加入碘液
不变蓝
变蓝
A适宜的温度D.效率很高
2.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探究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2ac9ce443323968001c922a.png)
4、取出2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仔细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实验
结论
唾液中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起消化作用
实验教师
备注
将2支试管放入37度温水中是为了模拟人的体温,使淀粉酶活性更强
时间
探究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学科
生物
实验名称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目的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器材
馒头、烧杯、温度计、试管、量筒、滴管、清水、小刀、碘液
实
验
过
程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两块,分别用小刀细细的切碎。
2、用清水漱口,将舌尖抵在下颌门齿的内下方,并做咀嚼动作,3分钟后;将烧杯靠在下唇边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bfc8c56f8c75fbfc67db29c.png)
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设计者: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雷秀芳一、探究实验目标1、通过实验法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结论。
2、通过实验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及其探究能力。
二、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将淀粉进行分解。
三、实验材料准备淀粉纸、碘液、试管、胶头滴管、烧杯、清水、标签纸、镊子四、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1、课前制作淀粉纸:将5克小麦粉放入干净的烧杯中,放入20毫升清水搅拌匀,再放入30毫升清水,置于放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边加热边搅拌,至沸腾成糊状。
取一张干净的擦镜纸,用干净的毛笔蘸取浆糊均匀的涂于擦镜纸的两面;取另一张擦镜纸,用毛笔蘸取浆糊,不均匀的较厚的涂在上面,晾干后即成。
说明:使用擦镜纸作淀粉的载体的原因:擦镜纸纤维的含量高,韧度好,杂质少,不易坏,吸附淀粉的能力强;唾液对纤维不具有分解能力;纯白色,有利于观察颜色的变化。
2、将制好的淀粉纸裁剪成1厘米宽,4厘米长的长条,高温灭菌后备用。
3、取支干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置于烧杯中待用。
4、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取出一张涂抹均匀的淀粉纸放入口腔中,待浸透后取出,用镊子贴于1号试管的内壁;取出另一张涂抹均匀的淀粉纸,用滴管滴入清水,使其浸透,用镊子贴于2号试管的内壁;再取一张涂抹不均匀,较厚的淀粉纸放入口腔中,待浸透后取出,用镊子贴于3号试管的内壁。
5、将三只支试管握于手心,注意握住贴有淀粉纸的部分。
6、8分钟后,分别用滴管向淀粉纸上滴入两滴碘液,观察并记录各自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现象及结论现象:1号中没有变蓝,说明1号中的淀粉被分解了;2号试管中变蓝,说明2号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消化。
3号试管变蓝了,说明淀粉的分解还需要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等物理性消化。
结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分解作用,在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下,淀粉在口腔中将会被初步消化。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ddd5b7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5.png)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引言消化是人体生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唾液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进一步了解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对人体消化系统的认识。
实验目的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分析唾液对淀粉消化的作用机制;3.提出实验结果的教学反思。
实验方法1.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2.将一定量的淀粉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制备淀粉溶液;3.将一定量的唾液涂抹在手背上;4.将手指蘸取淀粉溶液,然后涂抹在涂有唾液的手背上;5.观察并记录涂抹后的变化。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可以看到涂抹了唾液的地方,淀粉溶液发生了变化。
最初的时候,手背上的淀粉溶液呈现出蓝色或透明的颜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区域逐渐变成了淡黄色。
这表明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发挥作用,将淀粉分解成糖类物质。
实验讨论唾液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其中重要的成分之一是淀粉酶。
淀粉酶是一种能够催化淀粉分解的酶类物质。
当淀粉溶液与唾液中的淀粉酶接触时,淀粉酶能够加速淀粉的分解过程,将其分解为较小的糖类分子。
这是由于淀粉酶能够将淀粉的α-1,4-糖苷键水解,产生葡萄糖和低聚糖。
通过本次实验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够促进淀粉的消化。
这一结论与我们对人体消化系统的了解是一致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够感受到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当我们咀嚼食物时,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作用,将淀粉分解为可供身体吸收利用的简单糖类分子。
教学反思在本次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进一步了解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且锻炼了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然而,本实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简单地展示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并未涉及淀粉消化的更详细的机制和唾液对其他营养物质的作用。
为了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更多的实验探究。
于都县第七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4.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
![于都县第七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4.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1d2c64565ce05087732139b.png)
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1)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动手实践、与人合作的能力。
1.2 教学重点: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1.3 教学难点: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实验过程的完成,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课前准备: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设计了一种简易的方法.用于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效果很好。
方法步骤如下:一、制备淀粉浆糊取1克干淀粉,加清水100毫升,调和均匀.搅拌煮沸,制成浆糊,冷却备用。
如无烧杯等,用干净的小锅也可。
二、制备淀粉纸把滤纸(或白报纸)放入浆糊中浸湿,捞起,贴在干净的玻璃或其它物体的平面上,晾干后揭下,贮存备用。
实验用具:自制的淀粉纸、碘液、滴管、塑料袋、彩笔等。
实验过程1、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入手,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教师提问,由平时吃馒头时,细细咀嚼会觉得有甜味,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否淀粉发生了变化?(2)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3)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作用有关?教师引导学生做出假设,并根据实验步骤去验证。
实验步骤1、分别用唾液和清水浸湿淀粉纸分组实验:每个学生发给淀粉纸条两条,其中一条用唾液完全浸湿;另一条用清水完全浸湿,作为对照(唾液也可直接滴在纸条上)。
2、保温.恒温5分钟:将上述两纸条分别放入两个小塑料袋中,作好标记如A、B,折转袋口。
将塑料袋放进37度恒温箱中(也可在贴身的衣袋中,或夹在腋下,以接近体温的温度保温5分钟已足。
如气温较高,(则不必放于衣袋或腋下)。
3、加碘液(或稀释碘酒)观察实验现象:取出两纸条,分别滴加碘液,浸润两纸条,观察纸条颜色变化。
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及原因实验说明:实验步骤修改的原因:l、根据教材要求,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这一实验,反应必须在37℃的水浴中 20~30 min。
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2b5d727f46527d3240ce0a9.png)
WORD 格式可以编辑
专业资料整理
生物实验报告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班级_________组别_________日期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
实验目的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材料用具:
一次性漱口杯、凉开水、脱脂棉、小烧杯、量筒2支、试管2支、试管架、1%淀粉溶液(煮沸配制)、滴管、碘液、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铁架台、火柴(或恒温水浴锅)
实验步骤:
1.准备
①用凉开水将口漱净
②收集唾液:口含一团脱脂棉,片刻后用镊子将脱脂棉取出,将其中的唾液挤到小烧杯中备用
2.设计并实施实验
③用量筒分别量取2ml 淀粉溶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④用量筒分别量取2ml 清水和2ml 唾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⑤充分振荡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水浴约5—10
分钟,同时取出两支试
管,稍冷却
⑥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加 2滴碘液,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
3.记录实验 记录实验结果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结束实验 整理和清理实验仪器和实验台
实验报告:
请完成下列表格
现象
淀粉检验 结论 材料 实验前 预期结果 实验后
实验组
淀粉液+唾液
对照组
(
)+ ( )。
七年级生物实验_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七年级生物实验_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0f2339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9.png)
一、实验目的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了解消化系统中唾液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复杂的多糖类物质,而唾液中含有一种消化淀粉的酶,唾液淀粉酶。
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分子量较小的麦芽糖,从而实现对淀粉的消化。
三、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滴管、滴管架、白糖溶液、盐水、淀粉溶液、硫酸铜溶液、酒精、火柴、滴漏、移液管、显微镜、玻璃棒、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清洗实验器材。
b.分别准备好白糖溶液、盐水溶液和淀粉溶液。
2.实验一:观察淀粉的特性。
a.取一个小瓶,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
b.取一滴滴加玻璃棒尾端的淀粉溶液,在滤纸上滴一滴。
c.将滤纸放置于滴漏中,用酒精擦拭玻璃棒尾端的淀粉溶液。
d.静置片刻,观察滤纸上的淀粉溶液是否变成蓝色。
3.实验二:观察淀粉消化作用。
a.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并标记为“试管A”、“试管B”和“试管C”。
b.在试管A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溶液。
c.在试管B中加入适量的盐水溶液。
d.在试管C中加入适量的唾液,通过滴管加入,然后立即加入相同的淀粉溶液。
e.摇匀试管A、B和C,然后放置一段时间。
f.取出试管A、B和C,用试管夹夹住试管,观察淀粉的消化情况。
4.实验三:观察淀粉消化的细胞学现象。
a.取一滴入玻璃盖上的淀粉溶液,滴到显微镜玻片上。
b.立即加入相同量的唾液,用玻璃棒快速搅拌,然后用滴管向混合液中加水。
c.用显微镜观察并描摹淀粉消化过程中的细胞学现象。
五、实验结果1.实验一:淀粉测定:淀粉溶液在加入硫酸铜溶液后,变成蓝色。
2.实验二:观察到试管A中的淀粉完全消化,变成透明液体;试管B 中的淀粉未发生消化,保持原来的状态;试管C中的淀粉部分消化,呈现有些透明的状态。
3.实验三:观察到淀粉在加入唾液后快速溶解,并形成一些疏松的细胞学结构。
六、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一的结果表明,淀粉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后会变蓝,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淀粉;2.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加入唾液的淀粉溶液发生了部分消化,而加入白糖溶液的淀粉溶液完全消化,说明唾液具有消化淀粉的作用;3.实验三的结果显示,唾液能迅速地将淀粉溶解成麦芽糖,并形成一些细胞学结构。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说课稿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44eebd883d049649b6658b9.png)
(三)实施计划(合作探究)
1、分组分工 (2人取唾液2人负责两根试管边水浴加热边 摇匀,2人做观察记录,1人拿温度计测水温, 1人随时加入热水)
2、清点仪器(试管2只,温度计1个,量筒1,滴 管1,稀碘液1瓶,脱脂棉) 3、取材:取少许可溶性淀粉(宁少勿多)和较多 的纯净唾液(宁多勿少),注意取唾液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 泡沫水箱、热水、冷水、电热水器(100度 开水)量筒、试管、温度计、滴管、小刀、 脱脂棉、馒头、清水、稀碘液等。
四、实验设计原理
在人体正常体温( 37℃ )的条件下,大 约5~10分钟唾液能对淀粉进行消化,那么 用什么来检验呢?用稀碘液能检验淀粉是 否完全被消化。
五、实验教学内容
(四)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设计表格做好记录
试管编号 1
2
3
4
加入碘液 是否变蓝
不变蓝
变蓝
结论: 正常体温下,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七、实验创新要点
改传统的用酒精灯加热为泡沫水箱热水浴加 热,一次加热的试管多,效率高,非常适合分组 实验,并且温度好控制,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在这里控制水温是关键,水桶中的水温低于37摄 氏度,要加开水升高温度,加开水时时要拿出试 管,以免温度过高使得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
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变量唾液
可溶性淀 粉与2ml 唾液搅拌 混合。
可溶性淀 粉与2ml清 水搅拌混 合。
放入37℃左右的温水 中5—10分钟
各 4加 4
滴 碘 液 摇 匀
,
1-2
这是我的水浴加热装置,热水取自电热水 器烧开的水,随时升温保持恒温37摄氏度, 每次加开水,试管必须从从水浴加热装置 中取出,以免温度过高破坏酶的活性。
生物实验探究报告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000字左右
![生物实验探究报告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0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18e299cbccbff121dc368336.png)
生物实验探究报告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000字左右篇一:探究实验报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探究实验报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一、提出问题:吃馒头或米饭的时候,如果咀嚼的时间长了,会觉得有甜味,而馒头和米饭里面并没有放糖,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哪种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的呢?二、做出假设:馒头或米饭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淀粉是没有甜味的。
咀嚼馒头或米饭的时候,主要发生的变化是馒头或米饭被嚼碎了,和唾液混合在了一起,是否是唾液的作用导致米饭或馒头中的淀粉变成了别的物质,因此馒头或米饭变甜了呢?三、设计实验方案:1、根据假设,要模拟人的口腔中的环境,如口腔中(人体)的温度,唾液等,以及能检验淀粉是否发生变化的装置和药品等。
还要设计一个对照组,即除了要检验的因素(唾液)不同外,其他实验因素完全相同,从而检验出是否是唾液的作用导致。
2、材料用具:淀粉、试管、烧杯、温度计、碘液、清水、开水等。
四、实施实验方案:实验组:漱口,取唾液,将适量唾液装入试管,加入淀粉糊,混合均匀对照组:将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装入试管,加入淀粉糊,混合均匀五、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组的混合液不变蓝,说明已经没有淀粉,对照组的条件和实验组的变蓝,说明有淀粉,两组的唯一区别是实验组的混合液中有唾液,说明是唾液使淀粉发生了变化。
六、得出结论:唾液中的物质可以使馒头或米饭中的淀粉变成有甜味的物质,比如可能是变成了糖等。
篇二: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班级 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日期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实验目的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材料用具:一次性漱口杯、凉开水、脱脂棉、小烧杯、量筒2支、试管2支、试管架、1%淀粉溶液(煮沸配制)、滴管、碘液、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铁架台、火柴(或恒温水浴锅)实验步骤:1.准备①用凉开水将口漱净②收集唾液:口含一团脱脂棉,片刻后用镊子将脱脂棉取出,将其中的唾液挤到小烧杯中备用2.设计并实施实验③用量筒分别量取2ml淀粉溶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④用量筒分别量取2ml清水和2ml唾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⑤充分振荡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水浴约5—10分钟,同时取出两支试管,稍冷却⑥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加2滴碘液,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3.记录实验记录实验结果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5.结束实验整理和清理实验仪器和实验台实验报告:篇三:七年级生物实验_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年级:七年级一、教学目标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b4ca69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4.png)
未加入唾液的淀粉样品,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
结果分析
实验组淀粉含量降低,说明唾液中的 消化酶能够分解淀粉,实现消化作用 。
对照组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说明没 有消化酶的作用,淀粉未被分解。
对理论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实际应用价值
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有助于指导人们合理安排饮食,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等需要控制淀粉摄 入的人群。此外,对于口腔健康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唾液分泌不足或消化酶活性降低可能影响淀 粉的消化,进而影响营养吸收和口腔健康。
唾液对淀粉消化过程的调节
唾液分泌量受到神经和 体液因素的调节。
当食物进入口腔时,通 过神经反射可以刺激唾 液腺分泌更多的唾液。
此外,一些激素和神经 递质也可以调节唾液的 分泌量,从而影响淀粉 的消化过程。
除了调节唾液分泌量外 ,神经和激素还可以调 节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淀粉的消化效 率。
05 实验设计与方法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 化作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唾液的生理功能 • 淀粉的消化过程 •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结果与讨论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生物学和生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淀粉是食物 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之一,其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对于能量供应和身体健康具 有重要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在设定的时间点,使用离心机将淀粉 颗粒与消化液分离,收集上清液。使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中淀粉的含 量。
数据分析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的 淀粉含量变化,分析唾液对淀粉的消 化作用。
中考专题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如图,请完善实验方案
![中考专题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如图,请完善实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67b932f46527d3240ce0d6.png)
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如图,请完善实验方案:(1)实验步骤:第一步:取一小块馒头切成碎屑,分成两等份,分别加入到甲、乙两试管.第二步:向甲、乙两试管分别注入2mL 清水和唾液,搅拌均匀.第三步:将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8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稀碘液,摇匀.第四步:观察并记录试管中的颜色变化.(2)预期结果:乙试管内的物质不变蓝色,原因是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了.(3)预期结论: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在实验过程中,向甲试管加清水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2)、(3)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可以把淀粉消化分解为麦芽糖,淀粉可使碘液变蓝色.甲试管注入的是清水,不能分解淀粉,试管内的淀粉没有被分解,所以滴入几滴碘液变蓝;乙试管注入了唾液,试管内的淀粉被分解,所以滴入几滴碘液不变蓝;该实验说明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故答案为:(1)清水;(2)乙;(3)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注意找出实验设置中的变量和对照实验.知道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碘液遇到淀粉变蓝色.2.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提出了甲、乙两个探究方案如下:(每套培养皿中放等量来自同一木头的锯木屑,且保持湿润.)方案分组培养皿锯木屑是否灭菌处理是否接种细菌培养环境方案甲A组一套5克灭菌不接种无菌条件B组一套5克不灭菌不接种自然环境方案乙A组一套5克灭菌不接种无菌条件B组一套5克灭菌接种无菌条件请分析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你认为方案乙更能说明问题,并简述理由:设计了对照实验、控制了单一变量.考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实验中对照实验的设计.解答:解:由题干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应设置是否存在该种细菌,方案甲内不能确定细菌种类.方案二中单一变量为是否接种该种细菌,同时控制环境条件是无菌条件保持了变量一致.故乙方案更能说明问题.因其设计了对照实验、控制了单一变量、排除了无关因素的干扰.故答案为:乙;设计了对照实验、控制了单一变量、排除了无关因素的干扰.3.某同学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设置了如下实验:Ⅰ、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不做处理.Ⅱ、取3克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将C馒头块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1)该实验尽管用了三支试管,但必须每两两一组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进行对照.(2)该同学将A块和B块馒头用刀细细地切碎,目的是为了模拟咀嚼作用.(3)将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作一组进行探究,其实验变量是有无唾液.(4)10分钟后,滴加碘液,①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消化.分析:“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是: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37℃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据此解答.解答:解:(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设置对照实验的目的是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该实验中1号试管起对照作用.(2)将A块和B块馒头用刀细细地切碎,目的是为了模拟咀嚼作用.(3)将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作一组进行探究,其实验变量是有无唾液.(4)①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因此①号试管内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不变蓝色;③号试管中的淀粉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没有被完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也变蓝色.②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故答案为:(1)对照;(2)咀嚼;(3)唾液;(4)①;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消化.4在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质量分数为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和滴入适量的果蔬提取液;在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蒸馏水和滴入适量的果蔬提取液;在3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馒头碎屑和2滴碘液;在4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馒头碎屑和2滴碘液。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以“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为例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以“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9b3b8e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2.png)
2. 做出假设
做出假设。
。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后做出假设:
米饭变甜可能是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而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米饭只起到了物理性辅助
消化的作用。
3. 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
。 学生学习思考“实验指导”中导
学问题:①如何获取淀粉溶液?②如何获取唾液?
生物·教学研究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以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为例
福建龙岩市第五中学(364000) 沈素芳
[摘 要]以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的实验为例,
从实验探究、
设置问题情境及构建思维导图三个方面阐述学生科学思维
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科学思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生物科学素养
实验的探究目标比较简单,而真正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实
验探究设计的能力及观察、思考、动手、合作的能力,训
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本节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以“科学探
究的一般过程”为依据,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原
则,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实验指
导”
、
思考导学问题、
上网查阅资料、
小组合作等途径自主
设计探究实验,全程参与完成实验探究过程。教师只是
实验分析、
、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全班 8 个小组,实验结果与
预测完全相同的有 5 组,实验结果与预测不同的有 3 组。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与交流、重新实验与论证,分析出实
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淀粉溶液浓度偏高;滴加的唾液量
不够;实验操作不规范,唾液滴至试管壁上或没有摇匀
唾液淀粉酶实验报告
![唾液淀粉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93d54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12.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唾液淀粉酶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
2. 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3. 掌握酶活性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主要存在于唾液中,其主要功能是催化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本实验通过观察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的水解情况,了解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及影响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淀粉溶液、唾液、碘液、蒸馏水、试管、移液器、恒温水浴锅、温度计、pH计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显微镜、离心机、酶标仪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淀粉溶液:称取一定量的淀粉,用蒸馏水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
2. 唾液稀释:取一定量的唾液,用蒸馏水稀释至一定倍数。
3. 设置实验组:1. 温度实验组:分别将淀粉溶液和唾液稀释液置于不同温度(如0℃、25℃、37℃、50℃、75℃)的水浴锅中,观察淀粉水解情况。
2. pH值实验组:分别用不同pH值的缓冲液(如pH3.0、5.0、7.0、9.0、11.0)替换蒸馏水,与淀粉溶液和唾液稀释液混合,观察淀粉水解情况。
4. 观察淀粉水解情况:1. 将淀粉溶液和唾液稀释液分别加入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碘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 对比不同实验组溶液颜色变化,分析唾液淀粉酶活性及影响因素。
5. 数据处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唾液淀粉酶活性在37℃时最高,随着温度升高或降低,酶活性逐渐降低。
2. 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唾液淀粉酶活性在pH 7.0时最高,随着pH值升高或降低,酶活性逐渐降低。
3. 淀粉水解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唾液淀粉酶作用时间的延长,淀粉水解程度逐渐加深,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六、结论1. 唾液淀粉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主要催化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2. 温度和pH值是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重要因素,适宜的温度和pH值有利于提高酶活性。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改进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39af9f7358fb770bf68a553d.png)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改进
作者:张立良
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1年第03期
实验目的: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实验用品:米饭汤、“银翘片胶囊”板、凉开水、清水、碘液、热水、牙签、烧杯
实验设计:
1.对实验材料的改进
(1)用米饭汤代替馒头,这样可节约反应时间;
(2)用“银翘片胶囊”板上的空穴代替试管,操作方便。
2.改进了取唾液的方法
用凉开水漱口后,将唾液直接吐在“胶囊”板的一个空穴位中。
3.改进了“模拟人体37 ℃”的环境,如图
因为手能感知环境的温度,通过手的高度调节温度,可不要温度计。
4.操作、现象、结论
(1)准备米饭汤(提前);
(2)用凉开水漱口,取唾液置于“胶囊”板的一个空穴位A中,将清水滴在“胶囊”板的另一个空穴位B中,形成对照;
(3)将A、B各滴一滴米饭汤,并用牙签搅拌;
(4)将“银翘片胶囊”板放在右手掌上,置于“模拟人体37 ℃”的环境中4分钟左右;
(5)加碘液,A不变蓝,B变蓝;
(6)结论:A中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5.改进的优点
(1)取材容易,操作方便;
(2)节约时间,整个过程只要5~6分钟;
(3)不用温度计、试管等仪器;
(4)现象明显,效果很好。
6.补充说明
(1)本实验改进后,可作为学生的家庭小实验,可操作性强;
(2)本实验改进后,若作为教师表演实验可放在投影仪上放大。
(作者单位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三中学)。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31fd0a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4.png)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验证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酒精灯、试管、滴管、10%淀粉溶液、碘液、椰胶贴、小刀、生物实验杯、吸管、滴管管,100ml容器、蒸馏水、苏打水、牛奶、咖啡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碘液装入滴管管中,准备酒精灯;在10%淀粉溶液中加入1滴碘液,溶液变成蓝黑色,表示淀粉未消化完成。
将试管标记为“试管A”,将10ml的淀粉溶液倒入试管A中。
将另一个试管标记为“试管B”。
这样可以对照观察是否淀粉有消化。
2.实验操作:通过倒数滴加唾液,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每隔1分钟倒掉一部分淀粉溶液,然后在实验管中加入适量的新鲜唾液。
在加入唾液后,将试管放入酒精灯中加热2分钟,用以模拟体温。
将实验进行到试管A的淀粉片段开始变透明为止。
定时约30分钟。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淀粉的颜色变化并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在实验开始时,淀粉溶液颜色为蓝黑色。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发现试管A中的淀粉开始逐渐变透明,说明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起作用,将淀粉分解为糖类。
而与试管A相比,试管B中的淀粉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其他有趣的现象:当淀粉被蒸馏水溶解后,淀粉并没有被完全消化;用牛奶和咖啡代替淀粉,唾液没有起到消化作用。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糖类,从而起到消化作用。
如果唾液没有起到消化作用,淀粉会继续保持蓝黑色。
此外,我们还发现唾液只能消化淀粉,而不能消化其他物质,如牛奶和咖啡。
实验结论:唾液能够分解淀粉为糖类,起到消化作用。
实验拓展:你可以将本实验与其他实验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究唾液对其他食物的消化作用。
例如,你可以尝试将唾液与蛋白质(如鸡蛋)、脂肪(如油脂)等进行反应,观察唾液是否能够消化这些物质。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要小心使用酒精灯,以防烧伤。
2.实验中的玻璃器皿要小心操作,以免破裂或受伤。
3.使用勺子或吸管时要小心,以免划伤口腔。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d2113891f90f76c660371a23.png)
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试管
1
2
加入物质
淀粉糊+唾液
淀粉糊+唾液
温度
37℃Leabharlann 0℃加入碘液不变蓝
变蓝
A.需要适宜的pHB.只对一种物质起作用
C.需要适宜的温度D.效率很高
2.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试管编号馒头碎屑或块馒头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唾液有无唾液2ml唾液2ml充分搅拌是否搅拌不搅拌充分搅拌37水浴保温保温10分钟滴加入碘液处应加入a号试管的2在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关于“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
4.某同学想知道自己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作用,他取三只试管,分别编号为①、
②、③。然后进行下列实验:
试管号
123
4
5
①
②
③
加入加入2毫升清水
2毫升加入2毫升唾液
淀粉糊加入2毫升唾液
充分
振荡
放在37℃
水浴中
10分钟
滴碘液
③向3支试管中各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
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①④②③⑤
3.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3支大小
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
七年级下册生物淀粉的消化过程
![七年级下册生物淀粉的消化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b4185e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8.png)
七年级下册生物淀粉的消化过程作文一:《奇妙的淀粉消化之旅》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吃进肚子里的淀粉是怎么被消化的吗?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神奇的过程。
想象一下,你吃了一口香喷喷的米饭。
这米饭里就有很多淀粉哦。
当米饭进入嘴巴,我们的牙齿就像小战士一样,把米饭嚼碎。
然后,舌头会帮忙搅拌,让米饭和唾液充分混合。
唾液里有一种神奇的东西叫唾液淀粉酶,它就开始工作啦!比如说,有个小小的淀粉分子,唾液淀粉酶跑过去,把它分解成了一小段一小段,这样淀粉就变得容易消化啦。
接着,这些被初步处理过的食物会顺着食管滑进胃里。
胃就像一个大口袋,把食物先存起来,然后慢慢地搅拌。
不过,胃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比较小。
食物来到了小肠。
小肠可厉害啦,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消化液,会把淀粉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这样我们的身体就能吸收这些营养,让我们有力气玩耍和学习啦!作文二:《淀粉在身体里的旅行》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看看淀粉在我们身体里的有趣旅行吧!有一天,你吃了一个大大的馒头,馒头里有好多淀粉哟。
当你咬下馒头,开始咀嚼的时候,淀粉的消化之旅就开始啦。
嘴巴里的唾液会和馒头混合,这里面有一种能帮忙的小叫唾液淀粉酶。
就好像一群小精灵,它们把淀粉变得小小的。
然后,食物滑到了胃里。
胃会把食物揉一揉,但是胃对淀粉消化的贡献不算大。
之后,食物到了小肠。
小肠就像一个魔法工厂,有好多厉害的消化液。
它们把淀粉变成葡萄糖,就像把大积木变成小积木,身体就能轻松吸收这些小积木,给我们提供能量,让我们能跑能跳!比如说,小明吃了很多淀粉类食物,然后就充满活力地去踢足球啦,这都是淀粉消化提供的能量哟!作文三:《了解淀粉的消化》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淀粉是怎么被我们的身体消化掉的吗?假设你吃了一碗甜甜的红薯粥,这里面就有淀粉。
当红薯粥到了嘴里,你嚼啊嚼,这时候唾液就出来啦。
唾液里面有酶,能把淀粉弄碎一点。
就好像把一块大饼干咬成小块块。
然后这些小块块到了胃里,胃会把它们晃来晃去。
比如说,你吃了淀粉后,能有力气跳绳,能开心地和小伙伴做游戏,都是因为淀粉被消化变成能量啦!作文四:《淀粉消化的秘密》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淀粉消化的秘密哟!你吃了一口面包,面包里的淀粉就准备被消化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年级:七年级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说明在口腔内发生的消化作用类型。
二、教学重点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三、教学难点
认识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型
探究性实验
五、课前准备
提出问题: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经过细细咀嚼后,其中的淀粉是否发生变化呢
假设:馒头、米饭中含有的淀粉是没有甜味的。
在这个事实的启发下,你组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
六、实验材料、用具
馒头、清水
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器材:试管,温度计,唾液,面粉,碘液,滴管,量筒,37℃温水。
实验步骤:
1、首先将面粉加水稀释成溶液状,静置一会儿。
2、取两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号,在1号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淀粉液。
3、在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1毫升清水和唾液,然后摇匀。
4、将两只试管同时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各加入2滴碘液,摇匀,
观察颜色变化,发现1号试管中溶液变蓝,2号试管中溶液不变蓝。
结论: 1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变蓝,说明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2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分解而不存在了,由此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器材:试管,温度计,唾液,馒头,小刀,碘液,滴管,量筒,37℃温水。
实验步骤:
5、取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
C块不做任何处理。
6、用清水漱口,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一分钟后,用干净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
液挤压进小烧杯中。
7、取三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在1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然后加2毫升唾
液并搅拌均匀。
在2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再加入2毫升清水搅拌均匀。
在3号试管中加入馒头块后加入2毫升唾液。
8、将三只试管一起放入37℃度左右的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这三只试管,各滴加2
滴碘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发现1号试管不变蓝,2号变蓝,3号变浅蓝。
结论:1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中唾液淀粉酶分解而不存在了,2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变蓝,说明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3号试管中溶液变浅蓝色,说明馒头表面淀粉被唾液消化而内部没有发生变化。
由此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