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病因病机PPT专业课件
43
4)肾阴阳失于平衡: 围绝经期,肾中阴阳平衡失调—经断前后诸 证。
44
(2)肝: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 1)肝气郁结: 血为气滞,冲任失畅,血海蓄溢失常—月经
先后无定期; 冲任失畅,胞脉阻滞—痛经、闭经。
45
2)肝郁化火: 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月经先期、月经过多、 崩漏、经行吐衄。
3)肝血不足: 阴血不足,冲任亏虚,血海不能满溢—月经 过少、月经后期、闭经、不孕。
寒为阴邪,收引凝涩,易伤阳气,影 响气血运行。
有外寒、内寒之分,实寒、虚寒之别。
14
寒邪损伤人体易致月经后期、痛经、闭经、 带下病、妊娠腹痛、不孕症等。
15
(2)热
热为阳邪,耗气伤津,易动血,迫 血妄行。
热有外热、内热之分,虚热、实热之别。
16
热邪损伤人体易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 漏、经行吐衄、胎动不安、恶露不绝、产后发热 等。
病。
26
(3)劳逸过度 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和产育期劳逸失常,
都可使气血失调,引起经、带、胎、产诸病。
27
(4)跌仆损伤 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如跌扑闪挫,也可导
致妇产科疾病的发生。
(5)环境因素 主要为物理、化学性的环境污染,与妇产科 疾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28
四、体质因素
人体受先天禀赋和后天条件的影响,可形成
为自稳调节下的自稳态。
32
当机体受到致病因素的侵害时可使自稳调节 功能紊乱,而引起妇产科疾病。
33
2.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致病因素造成的人体损伤,包括组织结 构损伤、功能障碍及代谢紊乱。病情
的轻重及转归与损伤的程度及抗损伤能力直接 相关。
34
3.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在疾病过程中,有时原始病因使机体发生病 变后,其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继发新的病变,使 病情不断加重。
4)肾阴阳失于平衡: 围绝经期,肾中阴阳平衡失调—经断前后诸 证。
44
(2)肝: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 1)肝气郁结: 血为气滞,冲任失畅,血海蓄溢失常—月经
先后无定期; 冲任失畅,胞脉阻滞—痛经、闭经。
45
2)肝郁化火: 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月经先期、月经过多、 崩漏、经行吐衄。
3)肝血不足: 阴血不足,冲任亏虚,血海不能满溢—月经 过少、月经后期、闭经、不孕。
寒为阴邪,收引凝涩,易伤阳气,影 响气血运行。
有外寒、内寒之分,实寒、虚寒之别。
14
寒邪损伤人体易致月经后期、痛经、闭经、 带下病、妊娠腹痛、不孕症等。
15
(2)热
热为阳邪,耗气伤津,易动血,迫 血妄行。
热有外热、内热之分,虚热、实热之别。
16
热邪损伤人体易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 漏、经行吐衄、胎动不安、恶露不绝、产后发热 等。
病。
26
(3)劳逸过度 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和产育期劳逸失常,
都可使气血失调,引起经、带、胎、产诸病。
27
(4)跌仆损伤 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如跌扑闪挫,也可导
致妇产科疾病的发生。
(5)环境因素 主要为物理、化学性的环境污染,与妇产科 疾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28
四、体质因素
人体受先天禀赋和后天条件的影响,可形成
为自稳调节下的自稳态。
32
当机体受到致病因素的侵害时可使自稳调节 功能紊乱,而引起妇产科疾病。
33
2.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致病因素造成的人体损伤,包括组织结 构损伤、功能障碍及代谢紊乱。病情
的轻重及转归与损伤的程度及抗损伤能力直接 相关。
34
3.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在疾病过程中,有时原始病因使机体发生病 变后,其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继发新的病变,使 病情不断加重。
病因病机PPT课件
13
5、燥邪
燥邪:致病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
燥邪性质及致病特征
致病临床表现
燥邪其性干燥,侵犯 初起干燥症状:以口唇燥裂、
燥性干涩 人体,最易损伤津液,鼻干咽燥,皮肤干燥粗糙甚皲
易伤津液 出现各种干燥、涩滞 裂,毛发干枯不荣,小便短少等;
不利的症状。
甚阴损,阴虚生内热。
燥邪伤人,常自口鼻 干咳少痰或无痰,或痰粘难咯,
血热 致瘀
瘀 血
血 瘀 发 展
34
望诊:舌有瘀斑
35
瘀血致病的病机特征示意图
瘀血
血脉 心肝
脏腑 血脉
脏腑 失养
影响 血行
阻滞 气机
新血 不生
胸痹心痛 口唇青紫 皮肤瘀斑 舌有瘀点 脉涩不畅 出血暗红 局部青紫 肿胀疼痛
血入营分,扰乱心神。 高热,狂躁妄动,神昏谵语。
易致肿疡
热毒入血分,聚于局部,腐蚀 痈疽疮疡,以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
血肉 , “热胜则肿”。
15
寒 邪
寒痹—膝盖的变形
屈伸不利
燥邪
署邪
16
腹部水肿
湿
湿痹 —下肢溃疡,反复发作
邪
下肢水肿
17
火
口舌生疮
邪
高热神昏
易致疮痈
18
(二)疠气
1、疠气的基本概念
●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 邪。
●传染途径:空气传染;口鼻侵入;饮食、蚊虫叮 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
●疠气致病种类:大头瘟、虾蟆瘟、疫痢、白喉、 烂喉丹痧、天花、霍乱、鼠疫。
19
2、疠气的致病特点 (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2)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3)特异性强,症状相似。
5-病因病机 PPT课件
三、其他致病因素
四、可致病的病理产物
痰饮、瘀血 结石、内生五邪
第二节 病 机
病机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一、正 邪 相 争 二、阴 阳 失 调 三、 气机失常
2. 疫疠 概 念
是一类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病邪,可 通过空气、饮食、接触、蚊虫叮咬 及其他途径侵入而致病
疠气的致病特点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发病急,病情重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疠气不同发病各异,致病专一
疠气的影响因素
二 、 内伤致病因素
概
念
指人的情志活动或生活起居饮食有违常 度,直接伤及脏腑气血而发病的因素 包括:七情、过劳过逸、饮食失宜等
寒邪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 寒主收引 寒性清澈
暑邪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 暑气多挟湿
湿 邪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重浊 湿性粘滞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下部)
燥邪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
火(热)邪
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火易扰心神 火易耗气伤津 火易生风动血 火易致肿疡
中医护理学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
概 念
因
凡是能破坏机体相对平衡,引起人体 发生疾病的原因。也称作致病因素
一、外 感 致 病 因 素
六淫 指风、寒、暑、湿、燥、火 六种外感病邪 区别六气与六淫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外感性 季节性 地区性
相兼性
转化性
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邪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为百病之长 风性主动
七
概
情
念
指人的喜、怒、忧、思、悲、 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 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反映
中医-病因病机PPT
一、外感致病因素 (一) 六淫
1.定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出现不正常变化,超过人 体适应能力,导致疾病,便称为六淫,或“六邪”。它是外感疾 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6
六 太过 导致人体发病 六
气
不及 急骤变化
淫
正气不足
关于太过、不及
时未至而气已至 太过 (图)
时已至而气未至 不及
时:时间,太阳到达黄经某一位置的时刻 气:主气、当令之气(气温、气候)
(2) 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
(3) 暑多挟湿
14
湿邪 (Dampness)
4.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2) 湿性重浊
(3) 湿性粘滞
① 病程缠绵 ② 证候粘滞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15
燥邪 (Dryness/Dryness Evil)
5.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一、正邪相争 正: 邪:
(一)正邪相争与发病 1.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 2. 邪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 邪正相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29
正邪相争(二)
(二)正邪相争与病邪出入:
正不胜邪:表邪入里,病情恶化; 正能胜邪:邪气出表,病情向愈。
30
正邪相争(三)
(三) 正邪相争与虚实变化 实证: 虚证:
病因分类
内伤
其他(意外)
七情
外伤
可致病的病 理产物
痰饮
疠气
饮食
烧烫伤
瘀血
劳逸
冻伤
结石
虫兽伤
4
病因
3.病因的相对性 致病与非致病
六气——正常气候变化 七情——正常情志反映 饮食劳逸——正常生理需要 病理产物与病因
1.定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出现不正常变化,超过人 体适应能力,导致疾病,便称为六淫,或“六邪”。它是外感疾 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6
六 太过 导致人体发病 六
气
不及 急骤变化
淫
正气不足
关于太过、不及
时未至而气已至 太过 (图)
时已至而气未至 不及
时:时间,太阳到达黄经某一位置的时刻 气:主气、当令之气(气温、气候)
(2) 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
(3) 暑多挟湿
14
湿邪 (Dampness)
4.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2) 湿性重浊
(3) 湿性粘滞
① 病程缠绵 ② 证候粘滞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15
燥邪 (Dryness/Dryness Evil)
5.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一、正邪相争 正: 邪:
(一)正邪相争与发病 1.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 2. 邪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 邪正相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29
正邪相争(二)
(二)正邪相争与病邪出入:
正不胜邪:表邪入里,病情恶化; 正能胜邪:邪气出表,病情向愈。
30
正邪相争(三)
(三) 正邪相争与虚实变化 实证: 虚证:
病因分类
内伤
其他(意外)
七情
外伤
可致病的病 理产物
痰饮
疠气
饮食
烧烫伤
瘀血
劳逸
冻伤
结石
虫兽伤
4
病因
3.病因的相对性 致病与非致病
六气——正常气候变化 七情——正常情志反映 饮食劳逸——正常生理需要 病理产物与病因
《病因病机》课件
病邪直接侵入内脏,而不经过 经络由表入里的过程。
转属
某一经络的病,经过传变,转 属于另一经络。
转系
一脏之病,可转变而累及所属 之脏。
传变的规律
01
传变规律与五行的生克 制化有关。
02
传变规律与阴阳盛衰有 关。
03
传变规律与脏腑经络的 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有 关。
04
传变规律与邪正盛衰有 关。
04
预防与治则
详细描述
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的正常运行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 功能至关重要。一旦气血津液失调,就会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引发各种疾病。 常见的气血津液失调包括气滞、血瘀、痰饮等。
03
疾病传变
传变的形式
01
02
03
04
传经
病邪从外侵入,由表入里,或 由浅入深,按经络的次序,逐渐深入。 Nhomakorabea直中
湿邪
湿邪粘滞重浊,易侵犯 人体下部,引起关节疼 痛、沉重等症状,如湿
痹。
内伤病因
01
02
03
七情内伤
喜、怒、忧、思、悲、恐 、惊等情绪变化,影响脏 腑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
饮食内伤
饮食不节、过饥过饱、偏 食等,影响脾胃功能,导 致消化不良、肥胖等疾病 。
劳逸失度
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均 可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易 感染疾病。
预防
预防原则
健康生活方式
预防为主,强调在疾病发生前采取措施, 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 量运动、规律作息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 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疫苗接种
定期检查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及时接种相应疫苗,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转属
某一经络的病,经过传变,转 属于另一经络。
转系
一脏之病,可转变而累及所属 之脏。
传变的规律
01
传变规律与五行的生克 制化有关。
02
传变规律与阴阳盛衰有 关。
03
传变规律与脏腑经络的 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有 关。
04
传变规律与邪正盛衰有 关。
04
预防与治则
详细描述
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的正常运行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 功能至关重要。一旦气血津液失调,就会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引发各种疾病。 常见的气血津液失调包括气滞、血瘀、痰饮等。
03
疾病传变
传变的形式
01
02
03
04
传经
病邪从外侵入,由表入里,或 由浅入深,按经络的次序,逐渐深入。 Nhomakorabea直中
湿邪
湿邪粘滞重浊,易侵犯 人体下部,引起关节疼 痛、沉重等症状,如湿
痹。
内伤病因
01
02
03
七情内伤
喜、怒、忧、思、悲、恐 、惊等情绪变化,影响脏 腑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
饮食内伤
饮食不节、过饥过饱、偏 食等,影响脾胃功能,导 致消化不良、肥胖等疾病 。
劳逸失度
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均 可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易 感染疾病。
预防
预防原则
健康生活方式
预防为主,强调在疾病发生前采取措施, 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 量运动、规律作息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 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疫苗接种
定期检查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及时接种相应疫苗,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归纳7-病因、病机.ppt
④热易生风动血:
是指其侵犯人体,易于引起肝风内动和血液妄 行的病证。
(5)燥邪: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收敛特性的外邪, 称为燥邪。由燥邪所致之病称为外燥病。
(6)火(热)邪:火热为阳盛所生, 自然界具有燔灼、 炎上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邪。热邪为病称为 外热病。
精品文档
8
4.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邪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邪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属于 阳邪。所以常易侵袭头面、肌表、肩背等属于阳 的部位。临床常见头痛、身背项疼、鼻塞咽痒、 汗出恶风等症状。
湿性属水,水性下行,故湿邪有下趋的特性。湿邪 致病每易伤及人体下部。例如,湿邪所致的水肿多 以下肢较为明显。
精品文档
13
(4)燥邪
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邪性质干燥涩滞,侵犯人体,最易损伤人体津液, 造成各种津液亏虚的症状。
②燥易伤肺: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司呼吸而与外界大气相通。燥邪伤人,必从口鼻皮 毛而入,故最易伤肺。
②热易扰心神:
热邪与暑邪一样,在五行中属火,五脏中心
脏亦属火:热邪阳热躁动,与心相应,故热邪 入于营血,尤易扰动心神。轻者,心神不宁而 心烦躁动、惊悸失眠;重者,神失舍守而狂躁 不安、神昏谵语。
精品文档
17
③热易耗气伤津:
热邪侵袭人体,一方面迫津外泄,使津液化汗 而从外丢失;另一方面消灼煎熬阴津,使之暗耗于 内,故热邪最易耗伤人体阴津。
③寒性收引:
“收引”即收缩牵引的意思。寒性收引是指寒 邪侵袭人体,具有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 筋脉收缩而挛急的致病特点。
精品文档
16
(6)热(火)邪
①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是指其侵犯人体,易于引起肝风内动和血液妄 行的病证。
(5)燥邪: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收敛特性的外邪, 称为燥邪。由燥邪所致之病称为外燥病。
(6)火(热)邪:火热为阳盛所生, 自然界具有燔灼、 炎上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邪。热邪为病称为 外热病。
精品文档
8
4.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邪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邪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属于 阳邪。所以常易侵袭头面、肌表、肩背等属于阳 的部位。临床常见头痛、身背项疼、鼻塞咽痒、 汗出恶风等症状。
湿性属水,水性下行,故湿邪有下趋的特性。湿邪 致病每易伤及人体下部。例如,湿邪所致的水肿多 以下肢较为明显。
精品文档
13
(4)燥邪
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邪性质干燥涩滞,侵犯人体,最易损伤人体津液, 造成各种津液亏虚的症状。
②燥易伤肺: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司呼吸而与外界大气相通。燥邪伤人,必从口鼻皮 毛而入,故最易伤肺。
②热易扰心神:
热邪与暑邪一样,在五行中属火,五脏中心
脏亦属火:热邪阳热躁动,与心相应,故热邪 入于营血,尤易扰动心神。轻者,心神不宁而 心烦躁动、惊悸失眠;重者,神失舍守而狂躁 不安、神昏谵语。
精品文档
17
③热易耗气伤津:
热邪侵袭人体,一方面迫津外泄,使津液化汗 而从外丢失;另一方面消灼煎熬阴津,使之暗耗于 内,故热邪最易耗伤人体阴津。
③寒性收引:
“收引”即收缩牵引的意思。寒性收引是指寒 邪侵袭人体,具有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 筋脉收缩而挛急的致病特点。
精品文档
16
(6)热(火)邪
①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第四章 病因病机 ppt课件
中医药学概论
【湿邪治病性质和特征】
(3)湿性粘滞:“粘”,即粘腻;“滞”,即停滞。 其粘滞性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症状的粘滞性:排泄物及分泌物多涩滞不畅。如: 痢疾、大便排泄不爽、淋证小便涩滞不畅,以及口 粘、口甘和舌苔厚滑粘腻等。 ②病程的缠绵性 — 即湿邪为病,多表现为起病缓 慢,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如湿温、湿疹、湿痹、 湿疮等常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风为春季主气。风气淫胜,伤人致 病,则为风邪。
风,虽为春季的主气,但四季常在。 风邪为病以春季多见,但不独见于春季。
风邪侵入人体,多从皮毛而入,引 起外风病证,是导致外感病的极为重要 的致病因素,故有“百病之长之称”。
中医药学概论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①风为阳邪:风邪善动不居,具有轻扬、升发、 向上、向外的特性,故为阳邪。 ②其性开泄:易使腠理宣泄开张而有汗出。故风 邪伤人,多见汗出、恶风等症状。 ③易袭阳位:风邪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 阳经及肌表等属阳的部位,使皮毛腠理开泄, 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 故《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
中医药学概论
【湿邪治病性质和特征】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即湿邪为病,多侵袭人 体的下部(阴位)。如水肿、湿疹等病以下肢较为多 见。
《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另外,寒邪也属阴邪,同气相求,侵入人体也常伤 及下部。 《灵枢.百病始生》说:“清(寒)
湿袭虚,病起于下。”
中医药学概论
“燥胜则干”。 (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清润而恶燥。
肺主气司呼吸,通过鼻与自然之气直接相 通,而燥邪多从口鼻侵入体内,故燥邪最易 损伤肺津,影响肺之宣降,出现干咳少痰, 或痰粘难咯,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胸痛等。
【湿邪治病性质和特征】
(3)湿性粘滞:“粘”,即粘腻;“滞”,即停滞。 其粘滞性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症状的粘滞性:排泄物及分泌物多涩滞不畅。如: 痢疾、大便排泄不爽、淋证小便涩滞不畅,以及口 粘、口甘和舌苔厚滑粘腻等。 ②病程的缠绵性 — 即湿邪为病,多表现为起病缓 慢,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如湿温、湿疹、湿痹、 湿疮等常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风为春季主气。风气淫胜,伤人致 病,则为风邪。
风,虽为春季的主气,但四季常在。 风邪为病以春季多见,但不独见于春季。
风邪侵入人体,多从皮毛而入,引 起外风病证,是导致外感病的极为重要 的致病因素,故有“百病之长之称”。
中医药学概论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①风为阳邪:风邪善动不居,具有轻扬、升发、 向上、向外的特性,故为阳邪。 ②其性开泄:易使腠理宣泄开张而有汗出。故风 邪伤人,多见汗出、恶风等症状。 ③易袭阳位:风邪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 阳经及肌表等属阳的部位,使皮毛腠理开泄, 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 故《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
中医药学概论
【湿邪治病性质和特征】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即湿邪为病,多侵袭人 体的下部(阴位)。如水肿、湿疹等病以下肢较为多 见。
《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另外,寒邪也属阴邪,同气相求,侵入人体也常伤 及下部。 《灵枢.百病始生》说:“清(寒)
湿袭虚,病起于下。”
中医药学概论
“燥胜则干”。 (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清润而恶燥。
肺主气司呼吸,通过鼻与自然之气直接相 通,而燥邪多从口鼻侵入体内,故燥邪最易 损伤肺津,影响肺之宣降,出现干咳少痰, 或痰粘难咯,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胸痛等。
病因病机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健康宣教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疾病预防知识,提 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定期检查
鼓励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早期发 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疫苗接种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及时接种相应疫 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治则
综合治疗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疾病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包括药 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03 疾病传变
传变的形式
01
02
03
04
传经
疾病按照一定的经络脏腑顺序 相传。
直中
病邪直接侵犯某一脏腑,不经 过经络而发病。
转属
疾病由某一脏腑转到另一脏腑 ,以相生相克的关系相传。
转由
疾病由某一脏腑转归到另一脏 腑,以表里关系相传。
传变的规律
脏腑经络先后发病
疾病多从皮毛、肌肤、经脉开始,逐渐深入 脏腑,按照经络脏腑的顺序发病。
等。
饮食不节
过饥、过饱、饮食不规律等造 成脾胃损伤,影响气血生化。 如食积、泄泻等。
劳逸失度
过度劳累或长期缺乏运动导致 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如 劳倦过度、虚劳等。
痰饮瘀血
体内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痰饮, 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瘀血,痰瘀 互结导致多种病变。如瘿瘤、
瘰疬等。
其他病因
外伤
包括跌打损伤、烫伤、 冻伤等,直接伤害人体
03
暑邪
暑为阳邪,耗气伤津,易致热扰心神。 如中暑、暑湿感冒等。
燥邪
燥为阳邪,易耗伤津液,造成阴津亏 损。如秋燥、温燥等。
05
04
湿邪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PPT课件
36
基本病机
一、正邪相争 二、阴阳失调
三、气机失常
37
二、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 发病 寒热变化
阴阳盛衰
疾病转归
38
(一)阴阳失调与发病
阴阳相对的、动态的、平衡与协调
阴平阳秘
39
(二)阴阳偏胜—阳盛
1、病理状态:阳气偏盛,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
进,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
2、病机特点:阳盛而阴未虚或虚亏不明显 3、临床表现:壮热、汗出、面赤、舌红、脉数 (实热证);口渴、尿赤、便干(阳盛则热)
3、影响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人体正气强弱有关
气候因素 环境和饮食因素 预防措施因素 社会因素
16
二、内伤致病因素
七 情
饮 食
劳 逸
17
(一) 七情
1、概述
七情:是指正常的喜、怒、忧、思、悲、恐、 惊七种情志变化。 内伤七情:是指异常的喜、怒、忧、思、悲、
恐、惊七种内伤病邪的统称。
18
2、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心-在志为喜
肝-在志为怒
脾-在志为思 肺-在志为忧 肾-在志为恐
19
3、七情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
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七情的致病特点
(2)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3)影响病情变化
21
(二)饮食失宜
素体虚弱 久病耗伤 思虑劳倦
主要在脾 中气下陷
52
(四)气闭
气之出入障碍,不能外达,闭郁结聚于内 壅于心胸 阳气内郁 肺气闭郁 腑气不通
中医学病因病机ppt课件
而复发。临床上,因为饮食所伤而致病,主要有三方
面,即饮食不节、饮食偏嗜、饮食不洁等。
又如:肝阳上亢的病人、癌证。
27
(二)饮食失宜
完整版ppt课件
饮食是人体摄取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不可缺少的
物质,但饮食失宜则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内伤性
原因之一。饮食所伤,主要受病之脏腑是脾胃,可导
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或为宿食积滞,或能聚湿、生
痰、化热,且亦可累及其他脏腑而变生它病。另外,
大病之后,余邪未尽,脾胃功能虚弱,则亦可因伤食
性质特点如下: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易伤津液—— 口鼻干燥、咽干口燥、皮肤干
涩、皲裂,痰粘滞难出,大便干结等 (2)燥易伤肺: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 可见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咽干痛等。
17
6、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完整版ppt课件
火为热之极,旺于夏。火邪多内生,如心火,
肝火。温—热——火
火的性质及特点:
3
完整版ppt课件
中医病因学的源流及分类
• 关于中医病因学的发展源流及分类,远在《内经》 理论形成时期,即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如《素 问·调经论》说:“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 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 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 汉代张仲景著《金匮要略》指出:“千般疢难,不 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 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 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 病由都尽。”他将病因按其传变概括为三个途径。
25
(2) 影响脏腑气机,导致升降失常:完七整版pp情t课件 内伤致病的第 二个特点,是影响内脏的气机升降,使气机的升降协调 关系逆乱。
第六章病因病机PPT课件
第六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主讲:吴平
教学目标 :
掌握:
外感六淫、七情内伤的概念 外感六淫、七情内伤致病因素的特点
熟悉:
痰饮、瘀血致病因素的概念及特点
了解:
疫疬及其他致病因素的概念及特点
概述:
病因: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原因。
外感病因: 发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了六淫、疠气等。
1、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② 善行数变: ③ 风性主动: ④ 风为百病之长: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阳邪:空气流动形成了风,若空气停止流动,
那么风也不存在了。
风性开泄:是指风邪侵犯人体易使腠理疏泄而
开张。
易袭阳位:风邪侵犯人体时常常会以头面部、
肌表、腰背等阳位为主。
火易伤津耗气:
热邪伤人,一方面迫津外泄,另一方面消灼煎熬 阴津,从而耗伤人体的阴液,故火邪致病除热象 显著外,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 赤,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的症状。加之气可随津 液的外泄而耗散,故还可见到气虚体倦乏力的症 状。
火易生风动血:
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热盛时可使肝阳亢奋,进而 引起肝风内动。此肝风因热甚而起,故又称“热 极生风”。临床表现为高热,四肢抽搐,两目上 视,角弓反张等。 火热之邪不仅易引起热极生风,还易于影响血液 的运行。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但火热之邪侵 犯血脉,轻则可扩张血脉,加速血行,甚则可灼 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各种出血的病症。如吐 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月经过多, 崩漏等。
火易致肿疡:
火邪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可发为疮疡痈肿 。如痤疮,痔疮,痈疽等。
二、疫疠
(一)含义:
疫,即传染之意;疠,有极为毒烈之意。疫疠是 指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外感致病因素。 又有“瘟疫”,“疫毒”,“戾气”,“毒气” 之称。
第一节 病因
主讲:吴平
教学目标 :
掌握:
外感六淫、七情内伤的概念 外感六淫、七情内伤致病因素的特点
熟悉:
痰饮、瘀血致病因素的概念及特点
了解:
疫疬及其他致病因素的概念及特点
概述:
病因: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原因。
外感病因: 发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了六淫、疠气等。
1、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② 善行数变: ③ 风性主动: ④ 风为百病之长: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阳邪:空气流动形成了风,若空气停止流动,
那么风也不存在了。
风性开泄:是指风邪侵犯人体易使腠理疏泄而
开张。
易袭阳位:风邪侵犯人体时常常会以头面部、
肌表、腰背等阳位为主。
火易伤津耗气:
热邪伤人,一方面迫津外泄,另一方面消灼煎熬 阴津,从而耗伤人体的阴液,故火邪致病除热象 显著外,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 赤,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的症状。加之气可随津 液的外泄而耗散,故还可见到气虚体倦乏力的症 状。
火易生风动血:
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热盛时可使肝阳亢奋,进而 引起肝风内动。此肝风因热甚而起,故又称“热 极生风”。临床表现为高热,四肢抽搐,两目上 视,角弓反张等。 火热之邪不仅易引起热极生风,还易于影响血液 的运行。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但火热之邪侵 犯血脉,轻则可扩张血脉,加速血行,甚则可灼 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各种出血的病症。如吐 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月经过多, 崩漏等。
火易致肿疡:
火邪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可发为疮疡痈肿 。如痤疮,痔疮,痈疽等。
二、疫疠
(一)含义:
疫,即传染之意;疠,有极为毒烈之意。疫疠是 指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外感致病因素。 又有“瘟疫”,“疫毒”,“戾气”,“毒气” 之称。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皮肤 干燥甚则皲裂,毛发干枯,小便短少,大便干结。) (2)燥易伤肺 。(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或喘息胸痛, 痰中带血;大便干燥不畅)
11
(五)热(火)邪
1. 热(火)邪的基本概念 • 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之邪。 • 有内火和外火之分;
20
3 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七情变化对病情具有两方面的影响:
• 有利于康复。情绪积极乐观,七情反应适当,当怒则怒,当 悲则悲,怒而不过,悲而不消沉,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乃至痊 愈。
病因病机
1
学习目标
• 1.陈述六淫、七情、痰饮、瘀血的致病特点。 • 2.简述病因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 3.举例阐述几种主要的病机。
2
病因学说概述
• 病因学说:研究病因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的学说。 • 病因: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是病因,又称致病因素。
六气异常、疠气传染、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持重努伤、跌仆金刃、外伤及虫兽所伤等,均可成为病因而 导致发病。另外,病理产物、医源因素、药物因素等,皆可 成为病因。
(三)湿邪
(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湿阻胸膈:胸闷。湿困脾胃:脘痞腹胀,大便不爽。湿停下焦:
小便短涩。损伤脾阳:泄泻,小便短少,水肿)。 (2)湿性重浊。 (袭表:周身困重,四肢倦怠,头重如裹;湿滞关节:疼痛重着, 着痹;秽浊:在上则面垢,眵(chi)多,在下则小便混浊不清,大 便溏泻,下痢粘液脓血,妇女带下过多,在肌表则见湿疹,滋水 秽浊)。
16
七情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三、七情的致病特点
17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 七情:七情,是指怒、喜、思、悲、恐、惊、忧七种正常的 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 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 疾病。
• 七情内伤:只有突然、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 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 或人体脏腑气血紊乱,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因 而导致疾病发生,七情则称之为“七情内伤”。
7
(二)寒邪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影响阳气的温煦气化作用。 (2)寒性凝滞。凝滞不通则痛(如痛痹)。寒客太阳经脉:
一身尽痛。寒侵中焦、下焦:脘腹冷痛,甚或绞痛。(疼痛 性质:遇寒加重,得热减轻) (3)寒性收引 。侵袭肌表:恶寒发热,无汗。侵袭经络关 节:收缩拘急,关节屈伸不利,拘挛作痛。
8
3
六淫
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一)六淫的基本概念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
统称。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生存的必要条件。
4
气候 变化
(六气)
异常 变化
人体 正气
发病
六淫
5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2.季节性:六淫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
14
疠气
一、疠气的基本概念 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疠气的致病特点: 疠气的传染途径: ①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入致病; ②可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染 而发病。
15
二、疠气的致病特点 (一)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二)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三)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三、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气候因素 环境因素 预防隔离不当 社会因素
18
七情与七情内伤的关系 (如同六气与六淫的关系)
情志 刺激
人体 正气
发病 不病
七情 内伤
七情
19
七情致病特点 1.七情损伤相应之脏: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 恐伤肾等。 2 影响脏腑气机 • 怒则气上: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猝倒。 • 喜则气缓: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甚则失神狂乱。 • 悲则气消:精神萎靡,气短乏力。 • 恐则气下:二便失禁,甚则昏厥、遗精。 • 惊则气乱:神无所归,惊慌失措。 • 思则气结:纳呆,腹胀,便溏。
9
(3)湿性黏滞。 (症状的粘滞性:如大便粘腻不爽,小便涩滞不畅,以及舌苔
粘腻。)。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多伤及人体下部。如下肢水湿浮肿、淋浊、妇女带下等。
10
(四)燥邪 1.燥邪的基本概念 • 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 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燥与热合,侵犯人体,发为温燥;深 秋近冬之寒气与燥相合,侵犯人体,则发为凉燥。
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3.区域性:与居住地区或环境有关。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
病,江南多湿热为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 4.相兼性: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两种以上相兼致病。如风
寒感冒、风寒湿痹。 5.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其证候可以相互转化。如风寒证
转化为里热证。
6
(一)风邪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善动不居,行无定处(如 行痹)。数变:发病急,变化快(如荨麻疹、中风、 风水)。 3.风性主动。致病具有类似摇动的症状(如眩晕, 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 4.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在病因中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如风寒、风热、风湿)。
13
(六)暑邪 1.暑邪的基本概念 • 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
的外邪,称为暑邪。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高热、大汗、面赤、目红、心烦、脉洪大) (2)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伤津:口渴喜饮,尿赤
短少;耗气: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3)暑多挟湿。(身热不扬;四肢困倦,胸闷呕吐,大便 溏而不爽;—藿香正气散)
12
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阳邪致病:高热,恶热,面赤,脉洪数;侵袭人体上部:头
痛,耳鸣,咽喉红肿疼痛;齿衄,口唇糜烂)。 (2)易伤津耗气。 (伤津: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气随津 泄:体倦乏力少气。) (3)易生风动血。(热极生风:高热,四肢抽搐,两目上视, 角弓反张。)(动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4)易扰心神。(心烦失眠,狂躁不安,神昏谵语) (5)易致疮痈 。(火邪结聚,热盛肉腐→化脓)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皮肤 干燥甚则皲裂,毛发干枯,小便短少,大便干结。) (2)燥易伤肺 。(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或喘息胸痛, 痰中带血;大便干燥不畅)
11
(五)热(火)邪
1. 热(火)邪的基本概念 • 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之邪。 • 有内火和外火之分;
20
3 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七情变化对病情具有两方面的影响:
• 有利于康复。情绪积极乐观,七情反应适当,当怒则怒,当 悲则悲,怒而不过,悲而不消沉,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乃至痊 愈。
病因病机
1
学习目标
• 1.陈述六淫、七情、痰饮、瘀血的致病特点。 • 2.简述病因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 3.举例阐述几种主要的病机。
2
病因学说概述
• 病因学说:研究病因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的学说。 • 病因: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是病因,又称致病因素。
六气异常、疠气传染、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持重努伤、跌仆金刃、外伤及虫兽所伤等,均可成为病因而 导致发病。另外,病理产物、医源因素、药物因素等,皆可 成为病因。
(三)湿邪
(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湿阻胸膈:胸闷。湿困脾胃:脘痞腹胀,大便不爽。湿停下焦:
小便短涩。损伤脾阳:泄泻,小便短少,水肿)。 (2)湿性重浊。 (袭表:周身困重,四肢倦怠,头重如裹;湿滞关节:疼痛重着, 着痹;秽浊:在上则面垢,眵(chi)多,在下则小便混浊不清,大 便溏泻,下痢粘液脓血,妇女带下过多,在肌表则见湿疹,滋水 秽浊)。
16
七情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三、七情的致病特点
17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 七情:七情,是指怒、喜、思、悲、恐、惊、忧七种正常的 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 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 疾病。
• 七情内伤:只有突然、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 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 或人体脏腑气血紊乱,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因 而导致疾病发生,七情则称之为“七情内伤”。
7
(二)寒邪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影响阳气的温煦气化作用。 (2)寒性凝滞。凝滞不通则痛(如痛痹)。寒客太阳经脉:
一身尽痛。寒侵中焦、下焦:脘腹冷痛,甚或绞痛。(疼痛 性质:遇寒加重,得热减轻) (3)寒性收引 。侵袭肌表:恶寒发热,无汗。侵袭经络关 节:收缩拘急,关节屈伸不利,拘挛作痛。
8
3
六淫
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一)六淫的基本概念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
统称。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生存的必要条件。
4
气候 变化
(六气)
异常 变化
人体 正气
发病
六淫
5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2.季节性:六淫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
14
疠气
一、疠气的基本概念 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疠气的致病特点: 疠气的传染途径: ①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入致病; ②可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染 而发病。
15
二、疠气的致病特点 (一)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二)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三)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三、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气候因素 环境因素 预防隔离不当 社会因素
18
七情与七情内伤的关系 (如同六气与六淫的关系)
情志 刺激
人体 正气
发病 不病
七情 内伤
七情
19
七情致病特点 1.七情损伤相应之脏: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 恐伤肾等。 2 影响脏腑气机 • 怒则气上: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猝倒。 • 喜则气缓: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甚则失神狂乱。 • 悲则气消:精神萎靡,气短乏力。 • 恐则气下:二便失禁,甚则昏厥、遗精。 • 惊则气乱:神无所归,惊慌失措。 • 思则气结:纳呆,腹胀,便溏。
9
(3)湿性黏滞。 (症状的粘滞性:如大便粘腻不爽,小便涩滞不畅,以及舌苔
粘腻。)。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多伤及人体下部。如下肢水湿浮肿、淋浊、妇女带下等。
10
(四)燥邪 1.燥邪的基本概念 • 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 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燥与热合,侵犯人体,发为温燥;深 秋近冬之寒气与燥相合,侵犯人体,则发为凉燥。
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3.区域性:与居住地区或环境有关。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
病,江南多湿热为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 4.相兼性: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两种以上相兼致病。如风
寒感冒、风寒湿痹。 5.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其证候可以相互转化。如风寒证
转化为里热证。
6
(一)风邪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善动不居,行无定处(如 行痹)。数变:发病急,变化快(如荨麻疹、中风、 风水)。 3.风性主动。致病具有类似摇动的症状(如眩晕, 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 4.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在病因中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如风寒、风热、风湿)。
13
(六)暑邪 1.暑邪的基本概念 • 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
的外邪,称为暑邪。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高热、大汗、面赤、目红、心烦、脉洪大) (2)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伤津:口渴喜饮,尿赤
短少;耗气: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3)暑多挟湿。(身热不扬;四肢困倦,胸闷呕吐,大便 溏而不爽;—藿香正气散)
12
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阳邪致病:高热,恶热,面赤,脉洪数;侵袭人体上部:头
痛,耳鸣,咽喉红肿疼痛;齿衄,口唇糜烂)。 (2)易伤津耗气。 (伤津: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气随津 泄:体倦乏力少气。) (3)易生风动血。(热极生风:高热,四肢抽搐,两目上视, 角弓反张。)(动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4)易扰心神。(心烦失眠,狂躁不安,神昏谵语) (5)易致疮痈 。(火邪结聚,热盛肉腐→化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