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鲁科版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备课导学案讲义
鲁科版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备课导学案讲义目录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1节第1课时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1节第2课时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2节第1课时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2节第2课时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3节第1课时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3节第2课时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章末检测2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第1课时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第2课时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第1课时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第2课时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第1课时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第2课时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1节第1课时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1节第2课时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第1课时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第2课时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第1课时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第2课时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第3课时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4节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章末检测3第1节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核 核素[目标导航] 1.认识原子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 X 的含义。
2.掌握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一、原子构成 1.构成原子的微粒原子⎩⎨⎧原子核⎩⎪⎨⎪⎧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2.构成原子微粒的相对质量和电性特点(1)决定原子质量的微粒是质子和中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数(1)定义: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质量数。
(2)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4.原子构成的表示方法如:(1)18 8O 核内的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0;核外电子数为8。
(2)2311Na +核内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
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套导学案值得下载,强烈推荐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学习重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预备知识】一、原子序数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原子序数===【基础知识】(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思考与交流]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归纳与整理]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c、第Ⅷ族:三个纵行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③族的别称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ⅣA称为元素ⅤA称为元素Ⅵ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归纳小结]:(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1、。
2、。
3、。
(二)、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的结构:。
族的结构:。
[课堂练习2]请描述出Na、C、Al、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课堂练习3]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___元素。
P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过关检测】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原子学说B.提出分子学说C.发现元素周期律D.提出电离学说2.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A.金属元素B.稀有气体元素C.非金属元素 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3.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A.HF B.H3O+C.NaH D.H2O24.某一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A.只有x+1 B.可能是x+8 C.可能是x+2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5.短周期元素X 和Y 可以形成XY4型化合物, 若X 的原子序数为m , Y 的原子序数为n , 则m 和n 的相互关系为()A.m – 13 = n B.n + 5 = m C.m + 8 = n D.n – 11 = m6.下列各表中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相符的一组是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B.同一周期中(除第一周期外),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核的电子数都是从1个逐渐增加到8个C.第二、三周期上下相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8个D.第七周期只有23种元素8.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A.第二周期B.第三周期C.ⅣA族D.ⅥA族9.有短周期元素A、B、C,其中A、B同周期,B、C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电荷数之和为31,则A、B、C为()A. C、N、SiB. N、P、OC. N、O、SD. C、Si、S10.已知a为ⅡA族元素,b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 n=m+1B. n=m+11C. n=m+25D. n=m+10请分析周期数与元素种数的关系,然后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为()A.18B.32C.50D.6412、元素周期表中,除去第一、第二周期元素以外,其原子的次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元素分布在()A.第三周期所有元素B.零族C.ⅠA、ⅡA族D.所有主族13、第三周期第IV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是:N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周期序数的元素有: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周期序数=族序数2倍的有:【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2)【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最新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学案(全册 共368页 附答案)
最新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学案(全册共368页附答案)目录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原子核核素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2课时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重点突破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1课时化学键及其类型第2课时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第3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第2课时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甲烷的性质与结构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1课时石油的炼制乙烯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乙醇第2课时乙酸第3课时酯和油脂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第四节塑料橡胶纤维第1课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第2课时塑料橡胶纤维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用原子或物质结构解释元素或相关物质的性质,其实质是能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典型物质的结构(电子式、结构式等)、典型物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化物)性质的变化规律等,通过知识的类比迁移,推断、比较、解释元素及相关物质的性质。
例析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D.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答案 A解析 根据短周期元素W 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可推知W 是P 元素。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2_《乙醇》名师教案2
乙醇一、设计思想:基础教育改革强调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改变传统的过分强调传授的被动教学方式,倡导通过以实验、动手拼插、查阅资料等多种探究方式,使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同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建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教学目标。
本节课由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入,通过观察和日常了解让学生自己总结物理性质,通过结构探究、性质推断和实验验证,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乙醇的结构,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了解乙醇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及制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认同结构决定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学习乙醇的性质时,同时介绍了乙醇作为燃料的优势,乙醇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固体酒精及乙醇氧化产物乙醛的危害等,体现了从生活中走近化学、用化学指导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模块《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课时。
初中化学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的性质、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而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性质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本节教材在通过“联想·质疑”栏目引导学生了解酒、食醋、油脂、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在日常饮食中普通存在的基础上,引入了乙醇的学习。
介绍了乙醇的结构,在研究乙醇的化学性质时,重点研究了钠与乙醇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
为了更好地体现饮食中有机化合物这一主题,教材在学习乙醇的性质时,介绍了乙醇作为燃料的优势,固体酒精及乙醇氧化产物乙醛的危害等,体现了从生活中走近化学、用化学指导生活的理念。
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高一化学导学案
高一化学导学案一、导学案简介导学案是高一化学教学中的一套重要教学资源,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导学案包含了化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实验操作步骤、学习方法和策略等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导学案作用1.引导学习:导学案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步骤,引导学生有序学习化学知识。
2.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辅助实验操作:导学案详细介绍了实验操作步骤,有助于学生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效果。
4.提升课堂效果: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导学案编写原则1.注重实用性:导学案内容应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2.突出重点:导学案应明确指出课程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3.强调学法指导:导学案应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4.注重知识拓展:导学案应适当拓展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导学案实例分析例如,对于化学反应速率这一知识点,导学案可以包含以下内容: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反应速率测定实验步骤4.学习方法指导: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分析实验数据等五、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方法1.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导学案中的内容,了解课程重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课堂学习:学生可根据导学案中的提示,跟随教师教学进度进行学习。
3.课后复习:学生可以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4.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参照导学案中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六、总结导学案是高一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应充分利用导学案,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成绩。
鲁科版高中化学全套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全套教案
第一课: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基本概念。
3. 能够区分物质和非物质。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分。
教学难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通过提问或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学化学?
二、学习部分
1. 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分。
三、练习部分
1. 针对元素、化合物、混合物进行练习,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 提供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四、总结部分
老师进行总结,强调本课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部分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六、课堂延伸
引导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加深对化学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强调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分。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化学鲁科版必修2全册教案全套130页word文档
第二册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
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二)知识框架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
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包括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守恒定律等。
具体内容包括:1. 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放热或吸热的现象,以及热量变化的计算。
2. 化学反应与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现象,掌握热量变化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热量变化的计算方法,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现象,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实验仪器(烧杯、试管等)、实验试剂(酸碱溶液等)、计算器、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热量变化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现象,介绍热量变化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解释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并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热量变化的计算方法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例题:氢气燃烧水,热量变化为285.8 kJ/mol,试计算1摩尔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2. 作业答案:例题答案:1摩尔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5.8 kJ。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例题的讲解,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和能量守恒定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导学案设计1.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目标】1、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了解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应用2、掌握“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复习回顾】1、元素周期表共分为个周期;个主族。
第三周期共有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分别为。
它们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2、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Na与水的反应:;②Mg与盐酸的反应;③Al与盐酸的反应;④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3、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
根据这种电子排布规律预测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相对强弱为;其中主要体现为得电子;主要体现为失去电子,性质稳定。
一、认识同周期元素的递变规律:(1)探究Na、Mg、Al元素失电子能力的递变实验[比较元素失电子能力强弱的间接..方法]①三种金属与水反应的反应差异②镁铝与同浓度的稀盐酸的反应的差异③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反应④对应碱的碱性强弱得出结论:(2)比较硅、磷、硫、氯得电子能力的强弱[探究]对硅、磷、硫、氯得电子能力的强弱的预测(请分别用化学式表示)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②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为;③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顺序为;得出结论:硅、磷、硫、氯得电子能力的强弱顺序为:;二、同周期元素递变规律1、同周期元素原子相同,但从左至右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原子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
这种情况周而复始,体现了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变化。
例如:第四周期也是自左至右,由过渡到,再过渡到,最后是。
2、同周期元素自左至右:最高正价,最低负价,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金属元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非金属元素与氢气反应,生成的气态氢化物。
三、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1、归纳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卤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①相似性:a.结构:原子的最外层都是个电子,其他层为结构。
b.性质:卤素均为活泼的元素;最高正价为(F除外),最低负价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都显性;都可形成形式为的气态氢化物。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二课时导创新学案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以ⅦA族和ⅠA族为代表的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通过探究实验的学习,培养的实验设计能力。
【重点难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交流研讨】1、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何特点?2、预测同主族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如何?【自主学习】P23-24上部分【技能归纳】二、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1、ⅦA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交流研讨】单质的氧化性实验探究(F2、Cl2、Br2、I2)【特别提醒】氧族、氮族等非金属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类似ⅦA族元素,但原子得电子能力比同周期的ⅦA族元素。
2、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预测某种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设计】(1)钠、钾跟水反应的实验(2)预测ⅠA族元素(又称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迁移应用】1、某主族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该元素一定是()A.第ⅠA族元素B.第ⅦA元素C.第三周期元素D.金属元素2、下列叙述中,能肯定金属A比金属B活泼的是()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mol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mol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H2,而B不能3、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错误的是()A.酸性强弱:H2SO4>H2SeO4B.原子半径:Na>S>OC.碱性强弱:KOH>NaOH>LiOHD.还原性强弱:F->Cl->I-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量最大B. 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C. 室温时,零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D. 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5、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ⅡA族元素。
下列关于镭的性质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化合物中呈+2价B. 单质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C. 氢氧化物呈两性D. 碳酸盐难溶于水6. 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用字母标出的15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非金属性最强的是,常温下单质为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属于过渡元素的是(该空用字母表示)。
鲁科版必修2第一节导学案
课题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哪些物质是有机物; ①燃烧:方程式 2、通过甲烷的球棍模型认识甲烷的结构; 3、通过实验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初步知道什么是取代反应。 学习重点 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 溶液变浑浊的气体。 ②不能使 ③取代反应 CH4:Cl2=1:1 时方程式: 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CH4:Cl2=1:2 时方程式: CH4:Cl2=1:3 时方程式: CH4:Cl2=1:4 时方程式: 。 。 。 。 , 溶液褪色。 ,现象:火焰呈 ,烧杯内壁有 ,生成能使
NaCl AgNO3 AgCl NaNO3
C、
CH3COOH C2 H5OH
浓H2SO4
CH3COOC2 H5 H 2O
3、在光照条件下,1 mol 甲烷和氯气反应反应生成的 4 种氯代甲烷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反应共消 耗氯气( A.5 mol ) ) B. 2.5 mol 。 C. 1 mol D. 2mo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点燃甲烷不必像点燃氢气那样事先验纯 B.甲烷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 C.煤矿的矿井要注意通风和严禁烟火,以防爆炸事故的发生 D.如果隔绝空气将甲烷加热到 1000℃以上,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 5、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B、 )
Zn CuSO4 ZnSO4 Cu
2、在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 是( A、氯气与氢气反应 C、氧气与甲烷反应 B、氯气与甲烷反应 D、次氯酸的分解
31.各地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 。 C.盐类 ) 。
新教材 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2.2.1学案
第2章第2节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及转化形式【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建立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概念,认识常见的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2.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能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的原因。
【重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自主学习】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
化学键断裂和形成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旧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化学键的形成会释放能量。
2.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用来克服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利用化学反应:一是制取所需要的物质、二是利用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课堂探究】新知介绍——化学能化学能是指储存在物质当中的能量。
不同的物质不仅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
联想·质疑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能量变化:能转化为。
2.电解水反应方程式,能量变化:能转化为。
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及转化形式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
化学反应中不仅有物质变化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活动·探究页“活动探究”所给用品,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根据课本P47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完成表格铁粉总结: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1)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完成教材P48页“交流·研讨”,通过计算判断反应过程吸热和放热情况,并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生成1mol水的能量结论:释放能量>吸收能量,反应过程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E1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E2反应释放能量(放热反应)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E1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E2反应吸收能量(吸热反应)如图所示:(2)从物质内部能量的角度分析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页最后一段,了解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与物质能量的关系48放热反应的过程可看作“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或光能等释放出来的过程;而吸热反应的过程可看作是热能、电能或光能等转化为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被“储存”起来的过程。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2节 课时1 化学反应的快慢教案 鲁科版必修2-鲁科版高一必修2化学教案
课时1 化学反应的快慢目标与素养: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证据推理)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模型认知)3.知道浓度、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科学探究)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
3.表达式 v (B)=Δc Bt。
4.单位mol·L -1·s -1或mol·L -1·min -1。
微点拨:(1)化学反应速率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只取正值,不取负值。
(2)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反应速率。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三、调控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
( )(2)反应速率的单位通常为mol·s-1或mol·min-1。
( )(3)可以用任何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
( )(4)压强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一定会有变化。
( )(5)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大则代表的化学反应进行得一定快。
( )[答案] (1)×(2)×(3)×(4)×(5)×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①温度②压强③催化剂④浓度⑤反应物本身的性质A.①②③④⑤B.⑤C.①④D.①②③④B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内因,即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3.氨分解反应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进行。
已知起始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 mol,5 s末为2.4 mol,则用氨气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A.0.32 mol·L-1·s-1B.0.16 mol·L-1·s-1C .1.6 mol·L -1·s -1D .0.8 mol·L -1·s-1B [v (NH 3)=4 mol -2.4 mol 2 L×5 s=0.16 mol·L -1·s -1。
新教材 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3.2.4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学案
第3章第2节第4课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有机高分子材料【核心素养目标】1.初步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2.会书写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主要性质【重难点】加聚反应【学习过程】一、从乙烯到聚乙烯——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1.合成高分子的反应——聚合反应(1)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化合物生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2)加聚反应:当聚合反应同时也是加成反应时,叫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书写由乙烯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聚乙烯的方程式:加聚反应产物的写法:断开双键,键分两端,添上括号,n在后面加聚反应的特点①反应物特征——含有不饱和键②产物特征——高分子化合物与反应物具有相同的组成③加聚反应中,反应物中所有原子均转变为目标产物,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实现零排放,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CH=CH2【迁移应用】写出丙烯(CH2=CHCH3)、苯乙烯()、四氟乙烯(CF2=CF2)的加聚反应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1)定义: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化合物,简称为_________或__________。
(2)分类①按来源分: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②按性质分:可分为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和热固性高分子化合物。
(3)基本性质①溶解性:____于水,即使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中溶解的也很缓慢,只是发生一定程度的_____。
②热塑性和热固性(如聚乙烯塑料):受热时会变软、流动,受冷时又硬化,可通过加热、受冷反复塑造;(如酚醛树脂,俗称“电木”):受热时不会变软而只能被裂解。
③电绝缘性:通常不导电,是很好的绝缘材料。
二、有机高分子材料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为原料可以合成具有不同性质的高分子,以他们为主要原料,加入某些特定的添加剂,经压制、挤压或抽丝等成型加工处理,便可得到各种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1.塑料塑料是以为主要成分,加入填充剂、增强剂、稳定剂、着色剂、润滑剂等制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一)【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核得结构,懂得质量数与A Z X得含义。
2、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得相互关系。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得含义。
【重点难点】A Z X得含义与元素、核素、同位素得关系【自主学习案】 P2-31、原子就是构成物质得一种基本微粒, 、、、都与有关。
2、原子就是由与构成得,原子核就是由与构成得,其中带正电荷,而不带电,它们依靠一种特殊得力结合在一起。
【交流研讨】(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2)原子得质量由哪些微粒决定?(3)忽略电子质量,原子得相对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有什么关系?12(1)概念(2)质量数3AZ X【思考】①阳离子中【迁移应用】1、道尔顿得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其内容包含了下列三个结论:①原子就是不能再分得粒子;②同种元素得原子得性质与质量相同;③原子就是微小得实心球体。
从现代观点瞧,您认为三个结论中不正确得就是 ( )A ③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2、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假说以来,人类对原子结构得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发展,通过实验事实不断丰富、完善原子结构理论。
请判断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得说法正确得就是A 所有得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与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B 所有得原子中得质子、中子与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得个数都就是相等得C 原子核对电子得吸引作用得实质就是原子核中得质子对核外电子得吸引D 原子中得质子、中子与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不可能再进一步分成更小得微粒3、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22286Rn,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
该同位素原子得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就是( )A 136B 50C 86D 2224、某粒子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电荷为0,则它得化学符号就是( )A. 136AlB.137 AlC.13 6 CD.13 7C5、对于A ZX与A+1 ZX+ 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得就是( )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与中子数一定不同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自主学习】 P4-5【技能归纳】二、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就是 ,元素得种类由决定。
【观察思考】阅读课本P4得观察·思考,填写下表并思考氕氘氚②氕、氘、氚得原子结构有什么异同?它们就是同一种元素吗?它们就是同一种原子吗?③原子核都就是由质子与中子组成得吗?【技能归纳】2、核素: 。
几种常见得核素(写出相应得核素符号)氢,碳,氧 ,氯 ,铀【思考】目前已经发现了112种元素,就是否表示发现了112种原子?理由就是什么? 3、同位素: 。
它分为 与 两种,放射性同位素最常见得应用就是 制造氢弹原料得就是 , 制造原子弹与核反应堆燃料得就是 。
【迁移应用】6.下列互为同位素得就是( ) A.T 与D B.K 40与Ca 40C.金刚石与石墨D.游离态氧与化合态氧 7.下列对于核素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 )。
A.核素就是指质量数相同得微粒B.核素就是指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得微粒C.核素就是指具有一定数目得质子与一定数目得中子得一种原子D.核素就是指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得微粒8.互称为同位素得两种核素之间具有相同数值得就是 ( )。
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质量数 9、、、、H +、H 2就是 可以表示为 ( )。
A.氢得五种同位素B.五种氢元素C.化学性质不同得氢原子D.氢元素得五种不同粒子 10、 有以下一些微粒:①②③④⑤其中互为同位素得就是 与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为同位素得就是 与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等得就是 与 、 与 。
【拓展视野】相对原子质量1、核素得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指某核素得实际质量与 得比值;2、元素得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得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也就就是周期表中查得得数值)就是指各种天然核素得相对原子质量与它得原子所占得原子个数百分比得乘积得总与。
计算式:M =M 1×n 1 % + M 2×n 2 % + M 3×n 3 % +…如:同位素3517Cl 得相对原子质量为34、969,在自然界占75、77%(原子数得百分含量),3717Cl 为36、966,在自然界中占24、23%,则Cl 得相对原子质量为:34、969×75、77%+36、966×24、23% =35、45第一节 原子结构(二) 编制:崔绪岩 审核:高一化学组【学习目标】1、了解核外电子得排布得规律,会画出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
2、了解原子得最外层电子排布与与元素得原子得失电子能力与化合价得关系。
【学习重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联想质疑】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那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 【交流研讨】根据所给得一些数据请您总结电子运动得特征 ①核外电子得质量:9、10×10-31kg②炮弹得速度2km/s,人造卫星7、8 km/s,宇宙飞船11 km/s;氢核外电子2、2×108m/s ③乒乓球半径:4×10-2m;原子半径:n ×10-10m 【技能归纳】 三、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运动得特征 【自主学习】P6 【技能归纳】2、核外电子得分层排布瞧表2总结每层最多可以排布得电子数目? 3、核外电子排布得规律(1)电子总就是从能量 得电子层排起,然后由 往 排,称为 原理。
(2)各层最多能容纳得电子数目为 (n 为电子层数)。
(3)最外层最多能容纳得电子数目为 (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个电子。
注意..:这几条规律就是相互联系得,不能孤立理解,必须同时遵循这几条规律。
4、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迁移应用】1、对原子核外电子以及电子得运动,下列描述正确得就是( )①可以测定某一时刻电子所处得位置②电子质量很小且带负电荷③运动得空间范围很小④高速运1动⑤有固定得运动轨道⑥电子得质量约为氢离子质量得1836A.①②③B.②③④⑥C.③④⑤⑥D.⑤⑥2、在核电荷数为1—20得元素得原子中,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得元素就是( )A.核电荷数为3得元素B.核电荷数为14得元素C.核电荷数为6得元素D.核电荷数为16得元素3、某元素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K电子层与L电子层电子数之与等于M电子层与N电子层得电子数之与,则该元素得核电荷数为A.30B.12C.17D.204、完成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H Na Al Al3+ F Cl-5、下列微粒得结构示意图各表示什么微粒?【自主学习】P6【技能归纳】5、元素得性质与元素原子得最外层电子排布得关系(1)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结构稳定,性质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电子;表现性;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4个,较易获得电子,表现性。
(2)化合价就是得一种重要性质。
元素化合价得数值,与特别就是有关。
【迁移应用】6、下列粒子属于典型非金属元素得就是( )A. B. C. D.7、核电荷数1—20得元素中,下列叙述中正确得就是:A.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得元素一定就是金属元素B.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得元素一定就是金属元素C.某微粒得核外电子排布为,则该微粒一定就是氖原子D.核电荷数为17得元素得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8、下列叙述正确得就是( )A.发生化学反应时失去电子越多得金属原子,还原能力越强B.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后,一定得到该元素得单质C.核外电子总数相同得原子,一定就是同种元素得原子D.能与酸反应得氧化物,一定就是碱性氧化物【拓展视野】等电子数微粒得归纳核外电子数为10得微粒:①②阳离子③阴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8得微粒:①分子②阳离子③阴离子【迁移应用】9、下列各组粒子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得就是( )A.K+与Na+B.CO2与NO2C.CO与CO2D.N2与CO10、已知:A.B.C.D四种元素得质子数都小于18,它们得核电荷数A<B<C<D;A与B可生成化合物AB2,每个AB2分子中含有22个电子;C元素原子得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得2倍,D元素原子得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1个,则各元素符号分别为A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第2节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一)编制:李焕香审核:高一化学组【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与元素主要化合价得周期性变化;2、认识元素性质得周期性变化就是元素原子得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得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得实质。
【重点难点】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自主学习】一、元素周期律1、原子序数就是得序号。
原子序数= = =核外电子数【活动探究】1、填写课本11页元素周期律初探得表格。
2、在教材上画出12页中得3个图像。
【交流研讨】(1)随着原子序数得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变化得规律性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时得最外层电子数1~2 13~10 211~18 3结论随着原子序数得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变化。
(2)原子序数原子半径得变化3~911~17结论:随着原子序数得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得变化。
,数字不具有可比性,故不列出。
(3)随着原子序数得递增,元素化合价变化得规律性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负价最高正价1~2 13~10 211~18 3结论随着原子序数得递增,元素常见化合价呈现得变化。
2、元素周期律得内容:。
3、元素周期律得实质:。
【迁移应用】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得突出贡献就是( )A、提出原子学说B、发现元素周期律C、提出分子学说D、发现氧气2、元素得以下性质中,随原子序数得递增不呈现周期性变化得就是 ( )A 化合价B 原子半径C 元素得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D相对原子质量3、原子半径由小到大,且最高正价依次降低得就是( )A、 Al 、Mg NaB、 N O FC、 Ar Cl SD、 Cl P Si4、元素得性质呈周期性变化得根本原因就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量变引起质变B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C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得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5、含氧酸得化学式为H n RO2n+2,判断R得最合理价态为( )A +5B +7C +6D +46、周期表中16号元素与4号元素得原子相比较,前者得下列数据就是后者得4倍得就是( )A、电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C、电子层数D、次外层电子数7、下列离子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得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得就是 ( )A、Al3+B、Mg2+C、Be2+D、H+【拓展视野】1、随着原子序数得递增,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得规律性原子序数元素性质变化3~1011~18结论随着原子序数得递增,元素性质呈现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