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序_释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诗序》

汉代传《诗》有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都曾立于学官,而毛诗则为古文,仅限于民间传授。三家都有序,亡佚已久,现仅存《韩诗外传》,毛诗序至今尤存。我们现在所见的《诗经》就是毛诗。《毛诗》于每首诗题下都有一篇小序,简述诗的主旨、背景、作者等,而在《诗经》的第一篇《关睢》的小序之下有一段较长的文字,论述诗的性质、作用、体裁、创作方法等,历来称之为“大序”,又称“毛诗序”。南北朝时梁萧统编辑《文选》时收录此篇,就称其为《毛诗序》。至于《毛诗序》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汉代经学家郑玄说“大序”为孔子弟子子夏所作,“小序”则为子夏、毛公所作,范晔《后汉书·儒林传》则认为是后汉卫宏所作。一般认为,《毛诗序》成于汉代学者之手,体现了先秦至两汉儒家诗论思想。

《关睢》,《诗·国风·周南》第一篇也是《诗》首篇的篇名。后妃,天子之妻。后妃之德也,旧说以为《关睢》写后妃之事,指周文王妃太姒。风之始也,“风”指《诗》三百篇中的十五国风。这句是说《关睢》是十五国风的第一篇。始,首。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风”读去声,同“讽”,指含蓄、委婉地暗示或劝告,有教化的意思。正,纠正。“正夫妇”,有端正夫妇之道或使夫妇之道走向正轨的意思。故用之乡人焉,据《周礼》,周代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用之乡人”指乡大夫用《关睢》诗教其民。根据《仪礼》,周代乡大夫行乡饮酒礼时,以《关睢》诗合乐。用之邦国焉。“邦”与“国”同义,这里指诸侯国。“用之邦国”指天子诸侯以《关睢》诗教其臣。根据《仪礼》周代诸侯国行燕礼饮宴其臣及宾客时也以《关睢》诗合乐。风,风也,教也;教,教化,即教育、感化。风以动之,动,感动。教以化之。化,感化。

诗者,志之所之也,志,志意、怀抱,即思想感情。“所之”,所往、所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中”即“心”。“形”,表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言之不足”,指感情过于强烈,语言的表达不足以充分表现感情。“嗟叹”,咨嗟叹息即感叹。“嗟叹之”,即通过咨嗟叹息来表达情感。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长。“永歌”,引声长歌。这句是说如果咨嗟叹息仍不足以表现情感就要引吭高歌来表达情感。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发”,表现。“情发于声”,指情感通过歌唱表现出来。声成文谓之音。“声成文”,指由声音高低、长短等构成的不同音调。“文”,由宫、商、角、徵、羽五声交织而成的曲调谓之“文”。治世之音安以乐,“治世”,天下太平的时代,与“乱世”相对应。“安以乐”,指音乐曲调的安详、和乐。其政和;“政和”,社会政治的稳定、和谐。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乖”,乖戾、反常,不和谐。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莫近”,莫过。“以”,用。“是”,指诗歌。“经”,原义是恒常不变的正道,这里用作动词。“经夫妇”,指使夫妇之道进入正常、走上正轨。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成”,形成。厚人伦,“厚”,敦厚,使……厚。美教化,“美”,赞美。移风俗。“移”,转移,改变。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雅、颂,是诗的体裁,赋、比、兴,是诗的表达方法。风是产生于各诸侯国的地方诗歌即民歌,《诗》有十五国风;雅,是产生于周王朝中央地区的诗歌,《诗》有“大雅”、“小雅”;颂,是祭祀、赞美神灵和祖先的诗歌,《诗》有“周颂”、“商颂”、“鲁颂”等。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这两句的“风”均读去声,同“讽”。“化”,教育、感化,即教化。“剌”,讽刺、批评。主文而谲谏,“主文”,即以“文”为主的意思,这里的“文”指不用直陈而用比喻的表达方法。“谲谏”,含蓄、委婉地批评、劝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王道”,儒家所推崇的以仁义礼乐治理天下之道。礼义废,“礼义”,这里侧重指“礼”即“礼制”,指西周以来的一整套社会等级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礼节仪式。政教失,“政教”,即政治、教化。国异政,这里的“政”侧重指政策、法令。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变”,指社会政治、民情风俗由盛转衰,具体内容即上文的“王道衰、礼义废”等。“变风”、“变雅”即由于政治、风俗的变化产生的诗歌。一般认为,《诗》中《邶风》以下的十三国风为“变风”,“大雅”中《民劳》篇以下、“小雅”中《六月》以下的诗为“变雅”。“作”,兴起、出现。国史明乎得失之迹,国史,周王室的史官。古代史官分左右,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据汉代经学家说,《诗》三百篇都是由周王官史官采集并配乐、令乐官歌之。“丢失之迹”,即政治教化兴衰成败的具体表现。伤人伦之废,“伤”,感伤。“人伦”,指由礼制所规定的社会各等级之间的行为规范。后来,儒家以“人伦”指“君臣、父子、夫妻、长幼、朋友”等各种人际关系。哀刑政之苛,“刑政”,刑法和政令。“苛”,严酷。吟咏情性,“吟咏”,吟诵、咏唱,即表现、表达。“情性”,即思想感情。以风其上,“上”,指当政者。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达”,通达、通晓,明白。“事变”,即前文所说的“得失之迹”。“怀其旧俗”,指对过去“治世”政教风俗的怀念、向往。故变风发乎情,“发乎情”,指“变风”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达。止乎礼义。“止”,停止,不越过。“礼义”,指由礼制所规定的人际关系、等级关系准则。发乎情,民之性也;“性”,人的本性。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泽”,恩泽。这里是说“变风”虽然表达人们对社会政治、风俗变乱、衰微的不满之情但又能不违背“礼义”,这是由于“先王”长期以来政治教化培养了人们良善的品性。是以一国之事,“一国之事”,即一个诸侯国之内的事。系一人之本,“一人”,指作诗者。谓之风;这句话是说,风诗虽然都是表达作诗者一人之事,一人的思想感情,但是却反映了一个诸侯国的政治状况、民情风俗。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古代的“天下”指整个国家。但这里所说的“天下之事”主要是指周王朝直接统治区域内的事。周王朝有自己直接统辖的区域,称“王畿”,古代认为这个区域的政治风俗是整个国家的象征,即“形四方之风”。雅者,正也,“正”,与“政”通。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王政”,天子之政。“废兴”,兴衰成败。“所由”,原因。政有小大,“政有小大”,小政,指诸侯国之政,大政,指周天子之政。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美”,赞美,称颂。“盛德”,伟大的德行。“形容”,这里有“形象”、具体表现的意思。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