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设计1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设计刘和珍,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事业中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是第一位去欧洲留学从事音乐教育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个将欧美音乐教育理论应用于中国的音乐教育家。

他将自己在欧美音乐界的所闻所见所知,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中国音乐教育同行和学生,开启了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大门。

今天我们要记念这位音乐界的前辈,来设计一份教案共同学习他的卓越教育思想和实践,并尝试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推动我们自己在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和进步。

1. 教育思想梳理刘和珍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他的艺术鉴赏能力的始终点,始终是对音乐中“情感”因素的理解和把握。

他认为音乐的本质就是情感,而音乐教育的使命就是使学生在掌握音乐技巧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感性认知和审美素养,培育出具有独特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的音乐人才。

在实践中,刘和珍注重学生的启发和自主性,他反对死板的教学和僵化的编排,鼓励学生自由创意和自我表达,在保证音乐表现的基本要求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实现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2. 教学课题选择鉴于音乐教育中情感元素的重要性,我们选择刘和珍曾经教授的一首钢琴练习曲进行教学,即Schumann的《命运》练习曲。

这首曲子表现了人生的多种情感,从悲痛到振奋再到坚定,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情感转折的过程。

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曲子,盼望着达到以下的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认识乐曲情感元素。

带着学生走进这首曲子的音乐情感中,了解这首曲子要表达的生命意义,重点突出其中的情陷、振奋和坚定三种情感的表现。

第二个目标是:乐曲表现的技法训练。

通过弹奏这首曲子,学生要学会如何表达乐曲情感。

通过身体的协调操控,手指按键,让学生感受音符与情感之间的融合。

第三个目标是:自我表达的能力提升。

利用音乐这个媒介,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教学汇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这首曲子的情感元素和曲子表现的技巧训练。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及原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及原文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及原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分析并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客观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感受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学会珍惜友谊,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分析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2)鲁迅先生讽刺和批判的写作手法;(3)对文中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记念刘和珍君》;(2)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生平和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发言,阐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客观评价。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2)分析鲁迅先生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3)解释文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5. 课堂练习:(1)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练习,提高表达能力;(3)评选优秀练习作品,给予表扬和奖励。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3. 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和创作成果。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对刘和珍的怀念之情。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2)珍惜友谊,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作者对刘和珍的怀念之情。

2.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如何理解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3.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3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4.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交流心得体会。

(2)分享讨论成果,整体感知课文。

4.4 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5 品读课文(1)让学生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4.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课文中的情感教育。

五、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学习内容。

(3)推荐一篇关于鲁迅的作品,进行阅读。

6.1 课堂评价(1)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表达能力等。

6.2 课后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如语法、表达清晰度等。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多篇)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多篇)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刘和珍君的生平和事迹。

2. 激发学生对刘和珍君的敬仰之情。

教学内容:1. 介绍刘和珍君的背景和生平。

2. 讲述刘和珍君的重要事迹。

教学步骤:1. 引入课程,向学生介绍刘和珍君的背景和生平。

2.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刘和珍君的事迹。

3. 引导学生思考刘和珍君的精神内涵。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刘和珍君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刘和珍君的事迹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刘和珍君的事迹。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详细讲述刘和珍君的重要事迹。

2. 分析刘和珍君的行为动机和价值观念。

1. 引导学生回顾刘和珍君的事迹。

2. 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刘和珍君的行为动机和价值观念。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讨论意见和感悟分享。

第三章:刘和珍君的精神内涵教学目标:1. 探讨刘和珍君的精神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分析刘和珍君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刘和珍君的精神。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刘和珍君的精神内涵。

2. 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践行刘和珍君的精神。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和实践经验。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讨论意见和实践计划。

第四章:纪念活动策划1. 培养学生组织策划纪念活动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刘和珍君的精神。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纪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教授学生策划纪念活动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纪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教授学生策划纪念活动的方法和步骤。

3.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纪念活动策划方案。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策划方案和改进建议。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对烈士的敬仰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 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运用;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的理解;2. 写作技巧的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3. 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记念刘和珍君》;2. 相关资料:刘和珍的生平介绍、课文背景知识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刘和珍的事迹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2)简要介绍刘和珍的生平背景,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解决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2)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4. 鉴赏与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对烈士的敬仰之情;(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和写作练习。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多篇)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多篇)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刘和珍君的生平和贡献。

2. 引导学生思考纪念刘和珍君的意义。

教学内容:1. 介绍刘和珍君的背景和成就。

2. 引导学生关注纪念刘和珍君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刘和珍君的生平和贡献。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纪念刘和珍君的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刘和珍君的了解。

2. 讲解刘和珍君的生平和贡献。

3. 引导学生思考纪念刘和珍君的意义。

4.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刘和珍君的生平和贡献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纪念刘和珍君的意义的态度和观点。

第二章:刘和珍君的生平和贡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刘和珍君的生平和重要贡献。

2. 引导学生思考刘和珍君的精神品质。

教学内容:1. 刘和珍君的生平和重要贡献。

2. 刘和珍君的精神品质。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刘和珍君的生平和贡献。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刘和珍君的精神品质。

教学步骤:1. 讲解刘和珍君的生平和重要贡献。

2. 引导学生思考刘和珍君的精神品质。

3.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刘和珍君的生平和重要贡献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刘和珍君的精神品质的态度和观点。

第三章:纪念刘和珍君的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纪念刘和珍君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纪念刘和珍君。

教学内容:1. 纪念刘和珍君的意义。

2. 如何纪念刘和珍君。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纪念刘和珍君的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纪念刘和珍君。

教学步骤:1. 讲解纪念刘和珍君的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纪念刘和珍君。

3.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纪念刘和珍君的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如何纪念刘和珍君的态度和观点。

第四章:刘和珍君的影响和启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刘和珍君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2. 引导学生从刘和珍君的事迹中汲取启示。

教学内容:1. 刘和珍君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记念刘和珍君(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倾向。

分析刘和珍的生平事迹,认识到她是一位有着坚定信仰、热爱祖国、关心民众疾苦的优秀革命者。

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深怀念,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基本内容。

2. 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及其革命精神。

3. 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刘和珍的怀念之情及对革命先烈的敬仰。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抒情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刘和珍的生平和革命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刘和珍的革命精神,阐述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倾向。

解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抒情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激发学生对刘和珍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写一篇关于刘和珍的革命精神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刘和珍的生平照片和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年代,更好地理解刘和珍的革命精神。

2.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刘和珍的怀念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记念刘和珍君(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记念刘和珍君(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记念刘和珍君(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记念刘和珍君(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并非真正存在,但他们所代表的形象却常常揭露了人的内心世界,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而对于学生们来说,把握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则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节我精心设计的高一必修课——《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民公社运动时期的历史背景;2.理解“两个先进人物”的典型形象,深入探究其精神品质及其表现;3.感悟作者充满感情色彩的真挚写作,领略“小人物”的伟大品质;4.提高阅读文学作品时的目的性和准确性;5.训练学生有效运用文学欣赏知识进行作品解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历史背景,理解人民公社运动的本质和影响;2.深入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和精神内涵;3.掌握文学欣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和解读能力。

三、教学设计和流程1.引入:通过提供生活中的场景,启发学生对小人物伟大品质的讨论。

2.导入:了解人民公社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危害。

3.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分析文本,了解刘和珍的个性、品质、精神内涵以及在故事中的表现。

4.解读作品: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作者的真挚写作,以及在“小人物”身上所传递的伟大精神;另一方面是如何进行文学欣赏和解读。

5.课堂互动:开展知识竞赛,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故事和背景的印象和理解。

6.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撰写一篇倡导坚强意志、向上进取的小品文,以激励更多的人走向成功。

四、教学评估评估主要采取“探究型评价”方式,即通过测验、问答、讨论等形式,来查验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文学欣赏知识,准确解读文学作品,并在实践中表现出自己的良好品质和素养。

五、课程效果通过此次教学设计,学生们将进一步了解人民公社运动背景,逐渐认识到“小人物”的伟大和重要性,同时,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记念刘和珍君(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3)能够理解刘和珍的形象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3)学会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的情感态度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深怀念和对逝去生命的珍视;(2)认识和平的珍贵,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3)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民族复兴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分析并欣赏作者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3)理解刘和珍的形象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汉语用法的学习;(2)作者鲁迅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的理解;(3)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难点词汇和句子;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进行思考和笔记;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4. 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的情感态度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作者鲁迅的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不懂的词汇和句子;3. 讲解课文:针对学生不懂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的情感态度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3)了解刘和珍的生平和事迹,认识到她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的革命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认识到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背诵;(2)刘和珍的生平和事迹;(3)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句式;(2)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3)如何理解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刘和珍的生平和事迹;(2)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字词和古文句式;(3)让学生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刘和珍的认识和感受;(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刘和珍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2. 写一篇关于刘和珍的革命事迹的短文;3. 搜集其他有关刘和珍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概述: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重点分析刘和珍的革命事迹,以及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推荐5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推荐5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记念刘和珍君》赖炜【教学目标】1、联系社会背景,了解刘和珍遇害过程。

2、把握作者情感发展脉络,领会本文写作目的。

3、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并试图背诵。

【教学重点】1.联系社会背景,了解刘和珍遇害过程。

2.把握作者情感发展脉络,领会本文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并试图背诵。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刘和珍的照片)她是谁?二、题解“记念”,今天写作“纪念”。

“君”,表示尊重。

三、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四、背景介绍1926 年3月12日,日本海军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

国民军开炮还击,日舰被逼退。

事后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等国,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政府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并准备武力进攻。

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悍然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3月18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请求援助政府外交。

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卫队荷枪实弹,如临大敌,枪声响了,一场预谋的大屠杀开始了。

刘和珍君就在遇害者之列……五、检查预习1、准确读出下列加点字的音。

桀骜(jiéào)赁屋(lìn)黯然(àn)喋血(dié).....噩耗(è)惮(dàn)杀戮(lù)浸渍(zì)....2、解释下列词语桀骜:形容性情倔强。

骜,不顺从。

寥落:稀少。

菲薄:这里是微薄的意思。

攒射:(用箭或枪炮)集中射击。

长歌当哭: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

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是写文章,当,当作。

深味:深深地体会。

造化:指自然界。

3、概括每段大意,给文章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一——二)说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刘和珍的精神品质,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能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作者对烈士的敬仰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鲁迅和他的作品《记念刘和珍君》。

简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牺牲背景。

2.2 课文分析分析《记念刘和珍君》的结构和主题。

分析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

2.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欣赏鲁迅的写作风格。

难点:深入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刘和珍的图片和相关背景资料,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3.2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分析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如讽刺、对比等。

3.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刘和珍精神品质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深入分析。

6.2 角色扮演学生选择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通过扮演,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性格和动机,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七、写作练习7.1 写作指导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写作话题。

学生根据话题,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写作练习。

7.2 作文互评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建设性的建议。

八、课堂讨论8.1 探讨课文主题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语文教案-《记念刘和珍君》优秀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记念刘和珍君》优秀语文教案5篇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语文教案5篇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笔之所及并非限于刘和珍一人,通读全文,看看作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念刘和珍君》优秀语文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记念刘和珍君》优秀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寥落、桀骜、屠戮、喋血、洗涤、浸渍、菲薄、租赁、殒身不恤、长歌当哭”等词语的含义。

2.提高理解句子含义以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3.训练并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

通过播放录音,教师范读使学生掌握语句的抑扬顿挫,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学生通过齐读、默读、速读整体感知课文.在阅读中加深理解。

2.讨论法。

结合具体文段,给学生设置若干个思考题,指导学生利用文章背景材料、课文下面的注释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的写作意图。

3.学会采用勾画、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重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3.品析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训练并培养学生自行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硝烟我们仍依稀可见,美国的卑劣行径和无耻侧言将永难磨灭,不幸以身殉职的三位记者我们将没齿难忘。

同学们,假如你是他们的同事或亲朋好友,要为这三位烈士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你将如何安排文章的整体思路呢?这节课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看看先生是如何安排思路的,我们定将受益匪浅。

板书:记念刘和珍君二、重点讲析——介绍背景《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写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最初发表在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二日《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上,后由作者编入《华盖集续编》。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

(2)了解本文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及文学价值。

(3)分析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悼念友人的心情。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感恩心和爱心,珍惜友谊。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高雅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

2. 分析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鲁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记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分享学习心得,探讨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

(2)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感恩心和爱心。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记念刘和珍君》。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2. 收阅学生的读后感作业,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鲁迅对她的评价,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3)能够解读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分析文学作品;(3)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对烈士的敬仰之情;(2)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分析并欣赏作者鲁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3)解读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1)把握作者对刘和珍的评价和感情;(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3)联系现实生活,深入领会课文的主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刘和珍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刘和珍的伟大精神;(2)阐述本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标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2)组织小组竞赛,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2)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3)解读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文背诵练习;(2)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记念刘和珍君》;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写一篇关于课文感悟的文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课文背诵:检查学生的课文背诵情况,鼓励学生加强记忆力训练;4. 文章写作:评价学生的文章质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记念刘和珍君(情感共鸣)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情感共鸣)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情感共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分析刘和珍等人物的形象,感悟他们的精神品质。

3.学习文章的抒情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情感共鸣和人物形象分析。

2.难点:抒情手法的学习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人物分析法、写作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五四运动的视频或讲述相关历史背景,营造氛围。

2.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或播放音频,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

3.人物形象分析
(1)分析刘和珍的勇敢、善良、有责任感等形象特点。

(2)探讨其他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和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刘和珍等人物的精神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4.抒情手法学习
(1)分析文章中的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

(2)学习如何运用抒情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3)进行抒情写作练习,让学生以“纪念”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5.总结归纳
总结文章的情感共鸣点、人物形象和抒情手法。

6.作业布置
(1)背诵文章中的精彩段落。

(2)写一篇关于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的文章,运用抒情手法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课程名称: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珍君的事迹和贡献,激励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点和品质。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李和珍君的生平事迹材料。

2. 课堂展示材料:照片、视频等。

3. 黑板、粉笔或白板、白板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记念刘和珍君”。

请学生思考一下他们对刘和珍君了解多少。

二、了解刘和珍君的事迹(15分钟)1. 展示刘和珍君的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述刘和珍君的生平事迹,包括他们的个人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

三、讨论和珍君的品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和珍君的品质,如勇敢、无私、乐于助人等。

让学生表达对这些品质的理解和看法。

四、阅读理解活动(20分钟)1. 分发学生阅读刘和珍君的文章或相关材料。

2. 学生阅读材料,然后回答相关的问题,或做一道选择题。

3. 请学生交流他们对材料的理解和感受。

五、小组讨论并撰写文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并分享自己对刘和珍君的印象和观点。

2.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将其记录在黑板上。

3. 小组成员一起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他们对刘和珍君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六、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将他们撰写的文章进行朗读或展示。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刘和珍君的品质和意义。

3. 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这些正能量。

板书设计: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目标:1. 了解和珍君的事迹和贡献,激励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点和品质。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共3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共3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共3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课文是《记念刘和珍君》,该篇文章是中国著名的女性文学家李天命先生为了纪念他的逝世的朋友、同事刘和珍而写的一篇短文,篇幅短小,内容简洁有力,是一篇注重人文关怀的抒情散文。

本篇文章通过对逝者的缅怀,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慨,对逝者人格的肯定,以及对逝者所代表的美好品质的赞颂。

同时,在人文关怀与个性表现方面,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对社会风尚的一些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掌握本文的基础知识,即重点词汇、词语搭配、句型结构和段落结构。

2)培养学生对批判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个人生活经验,深入探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特征。

3)通过语言交流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逝者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阅读文本,配合多种学习模式,如个人朗读、小组合作、学科交融、情景还原等,开展多元感悟。

2)让学生自主发挥,开展“仿写”、“扩写”、“采访讲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

3)采取“情景式教学”、“观摩式学习”、“互动式讲解”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对逝者的思考和关爱情感。

2)引起学生对人生的感悟和人生价值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感。

三、教材分析1. 文本基础知识1)写作手法本篇文章不拘泥于传统的文学风格,情感表达方式基于真实生活的体验,同时属于日常语言的范畴,让人感觉十分亲切、温暖,伟大与普通深情结合,在真诚表达的状态下略显朴素。

2)文章结构文章由一个总的开头总结结尾构成,总结部分采用发问方式引出全文,开头说明刘和珍去世的新闻以及文章的主题,主体部分是对于朋友的缅怀和赞扬。

3)叙事角度作者在文章中主要采用第一人称式的叙述方式,通过介绍自己与刘和珍的交往关系,抒发自己对逝者的追思,并深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

4)修辞手法本篇文章的修辞手法注重朴素真实,但在拟人、比喻、夸张、对比、排比等方面也用了不少的手法,让文章更具活力和感染力。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精选20篇)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精选20篇)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精选20篇)《记念刘和珍君》篇1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二单元古代历史散文,初步掌握了“提要钩玄”知识,同时这又是高中接触到的第一篇鲁迅先生的作品,但学生在实践曾接触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对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阅读起来并不十分困难。

作为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写作系列的定位是记叙类文体的写作;而本单元又是“写人记事的散文”,与第二单元的古代历史散文除时代不同外,可算得上同类文章的阅读,我们不妨运用第二单元所学的阅读知识指导本课甚至本单元的教学。

文本定位:1.单元定位:《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中被编排在模块一,定位于“写人记事的散文”,而且该模块的写作部分又定位的是记叙类文体的写作,可以说阅读与写作同步发展;如果再加上第二单元文言文的古代记叙散文,可以说又做到了散文阅读古今的完美结合,这对学生思想感情的提升所起的作用与意义既是巨大的又是深刻的,它既可看作是古代记叙散文单元所学的“提要钩玄”读书法的延伸,也可看作是写作知识的演练的前奏。

2.课文定位:《记念刘和珍君》作为传统篇目保留下来,在前期的教材中被定位成“比较复杂的记叙文”。

现在又放在这个单元的首篇,其地位与价值可想而知。

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标准高度重视阅读的过程和方法,并提出了一系列的阅读方式和方法,并就阅读过程中的沉重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度等阅读方法,转变学习方式,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媒体收集和处理信息。

因此,本课设计时重点要求学生巩固使用第二单元学过的“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理解文章大意,弄懂作者感情的依托,使学生的情感因素得以提升;因为文本比较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效运用“速读”的方法,再辅以必要的“精读”把握语言上的特点,为后面的写作“记叙类文章”奠定一定的基础。

目标定位: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及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篇一:优秀教案篇二:优秀教案教案文本分析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是一篇悼念性散文,在文中作者鲁迅热情的赞扬了爱国青年临危不惧的反抗斗争精神,愤怒的揭露了帝国主义、反动军阀政府的凶残,痛斥了御用文人无耻的谎言和卑劣的行径文中作者的感情忧愤,爱憎鲜明,具有经典性、人文性的特点。

就是这样一曲赞颂“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悲壮战歌,一支激励仁人志士“更奋然而前行”的深沉号角,一篇声讨反动势力的战斗檄文。

全篇洋溢着悲愤炽烈、激动人心的强烈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时代背景,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文章的思路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品味散文写人记事的语言,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感受鲁迅刚正不阿的性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教学层次设计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从刘和珍切入——讲述文章第二部分回忆刘和珍——分析刘和珍所做事迹极其性格第二课时:把握文章思路——把握情感线索——分析重点语句——总结鲁迅性格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45分钟)一,导入(2分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历史是公正的,只为一己私利而活着的人,会被历史的大浪冲走;“淘尽黄沙始见金”,那些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的人,将在人民心中永生。

年仅22岁的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而她的名字,连同她的高尚精神,永远刻在了人民心中。

(出示刘和珍遗像及对联图片)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关于她的一篇纪念文章。

二、知人论世(8分钟)PPT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文总结:简洁的叙事,深沉的感情,悲愤的议论。
布置作业:课外阅读《无花的蔷薇》
板书设计
学生归纳故事梗概
从文中找出相关情节,自由发表看法
讨论精彩语段,各抒己见
鉴赏文章语言
拓展阅读
呼兰区高中第一届新课改“探索杯”教学大赛教案设计
课题
《记念刘和珍君》
教师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了解有关文章思路的几项知识训练把握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概括主旨,弄清顺序,理顺脉络,列出纲目,把握整体和局部思路。
(2)揣摩精彩和疑难语句,赏析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以及走狗文人的凶残下劣,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理解作者对革命斗争的深刻见解。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体味作者思想情感。
(3)品析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训练培养学生自行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结合历史所学知识,情景导入。
把握文章情感脉络
1.速读课文,围绕“三一八”惨案,文中写了哪些人?这些人对“惨案”的态度?作者对这些人的态度如何?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段
பைடு நூலகம்赏析精彩语段
品味文章如何将记叙、议论、抒情交错结合,达到有机的境地的?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