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实验三
实验三--路由器静态路由表配置实验
![实验三--路由器静态路由表配置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2e837d80b4c2e3f562763e0.png)
实验三、路由器静态路由表配置实验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网络层,了解TCP/IP协议集2、了解IP配置和管理技术3、学习路由器操作,掌握路由器命令4、了解静态选路与动态选路5、进一步学习A、B、C、D、E五类IP地址二、基本原理:路由器是运行在OSI模型网络层上的网络设备,它们将网段和整个网络连接起来,如图3-1所示。
图3-1 路由选择路由器能使网络协议在不同的LAN和WAN系统之间转换,从而解决异构网络互联的问题。
路由器除支持静态路由算法外,还必须支持动态的、自适应的路由选择算法,常用的路由选择协议包括:路由信息协议(RIP)、增强内部网关协议(EIGRP)、和最短路径协议(OSPF)。
Microsoft 的Windows 2000 server 是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软件路由器,这意味着Windows2000 Server可以通过几个网络协议(如IPX/SPX各TCP/IP)在不同的网络中路由数据包。
与硬件路由器不同的是,硬件路由器是专门设计用来作路由选择用的,大多数的硬件路由器除了提供IP层的服务外,不执行其它的任务,而Windows 2000 Server软件路由器则同时提供网络层以上的功能。
路由表是一个TCP/IP路由选择集合,它包含了一些关于IP地址网络ID,及转发IP地址的数据,它可以使IP数据报文到达互联网络的某一个网段。
在实验室环境下,由于网络比较简单,路由表的内容不是很复杂,如果是登录到国际互联网,则路由表中的路由条目会比较多,但在实验环境与互联网环境下的路由论断命令是一样的。
路由表中有活动路由与可持续路由两个选项。
活动路由可以由操作系统添加到路由表中,也可以由你手工添加。
可持续路由是静态的,只能手工添加到路由表中。
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活动路由在计算机关闭和重启时被丢弃,但可持续路由总是保留在计算机中,除非手工删除这个路由表项。
Windows98环境下的路由命令有两个,一个是route命令,一个是tracert 命令,可以在命令提示符下运行。
实验三 网络互连操作实验
![实验三 网络互连操作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d0e31a4a941ea76e58fa04c9.png)
实验三网络互连操作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2.认识路由器的端口、型号3. 掌握路由器的路由配置二、实验环境与设备本实验在PC机上利用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进行操作。
三、实验容1.路由器接口的配置2.静态路由配置3.默认路由配置4.动态路由配置四、实验步骤1. 认识路由器的接口(1)Console口:使用专用配置线缆(一头是RJ45水晶头,一头是串口)连接计算机的串口,利用终端仿真程序(如Windows的超级终端)进行路由器配置。
(2)AUX口:主要用于远程配置、拨号连接、与modem连接等,是异步接口。
(3)LAN接口:使用RJ45接口的双绞线的以太网接口(4)WAN接口:高速同步串口,主要用来与目前广泛应用的DDN、帧中继、X.25等广域网设备进行专线连接。
图4-1 路由器接口2. 认识模拟器Packet Tracer中路由器的接口在Packet Tracer添加一个Generic路由器,双击路由器图标,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Config如图4-2所示,认识路由器的端口。
其中,端口FastEthernet是以太网口,通常用来连接网中的计算机或交换机;端口Serial是串口,通常用来连接另一个网络中路由器的Serial端口,通过这种端口所连接的网络的两端要求配置时钟频率以实现实时同步。
LAN口CONSOLE口Auxiliary口WAN口(串口)图4-2 模拟路由器的接口3. 路由器接口的配置创建如图4-3所示的拓扑结构图。
图4-3 网络拓扑(1)为主机PC0,PC1,PC2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接口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网络设备PC0 FastEthernet 192.168.1.2 255.255.255.0 192.168.1.1Router>enRouter#conf tRouter(config)#int f0/0Router(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配置接口f0/0的IP地址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f0/0端口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nt s2/0Router(config-if)# ip address 172.16.1.2 255.255.255.0//配置接口s2/0的IP地址Router(config-if)# clock rate 64000 //设置时钟频率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f0/0端口Router(config-subif)#end //返回到特权模式Router#show ip route //显示路由器的路由表备注: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config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interface S1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ip address 172.16.16.1 255.255.0.0 配置地址和子网掩码exit 推出接口配置模式,到全局配置模式ip default-gateway 172.16.16.254 在全局配置模式下配置网关(4)请参考步骤(3),给出配置路由器Router1和路由器Router2的各接口IP 地址的配置命令。
《常用网络管理命令的实现》实验指导书(模板)
![《常用网络管理命令的实现》实验指导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d5c067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e.png)
一、实验目的
掌握常见的网络命令的使用。
二、实验环境
计算机、Windows 2000 Server。
三、实验原理
ping 命令 ping命令功能是通过发送ICMP包来检验与另一台TCP/IP主机的IP级连接情况。 网管员常用这个命令检测网络的连通性和可到达性。同时,应答消息的接收情况将 和往返过程的次数一起显示出来。 ipconfig 命令 ipconfig命令功能是显示所有TCP/IP网络配置信息、刷新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和域名系统DNS设置。 netstat 命令 netstat命令的功能是显示活动的连接、计算机监听的端口、以太网统计信息、 IP 路由表、IPv4统计信息(IP、ICMP、TCP和UDP协议)。 使用“netstat -an”命令可以查看目前活动的连接和开放的端口,是网络管理员查 看网络是否被入侵的最简单方法。 net 命令 net命令的功能是查看计算机上的用户列表、添加和删除用户、与对方计算机 建立连接、启动或者停止某网络服务等。 at 命令 at命令功能是在与对方建立信任连接以后,创建一个计划任务,并设置执行 时间。
net命令的使用建立并添加用户到管理员组: net user jack 123456 /add 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jack /add net user
和对方计算机建立信任连接 只要拥有某主机的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用“IPC$(Internet Protocol Control)”建立 信任连接,建立完信任连接后,可以在命令行下完全控制对方计算机。 比如得到 IP为172.16.12.9计算机的管理员密码为空,可以利用指令“net use \\172.16.12.9\ipc$ /user:administrator”,如图所示。
计算机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管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136de6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f.png)
计算机网络管理实验报告指导老师:实验1网络配置与网络管理系统的使用实验结果分析: 1. 构建实验网络环境参照下图描述的网络拓扑构建实验网络环境。
(注意计算机与路由器是用交叉线相联,而路由器和交换机、交换机和计算机用直通线相联)Cisco 2950交换机Quidway R2621路由器直通线交叉线直通线以太网口0: 192.0.1.1/24以太网口1:192.0.0.1/24192.0.1.2/24网关:192.0.1.1安装SNMPc,网络管理站192.0.0.2/24(二层交换机可不需IP地址)192.0.0.3/24网关:192.0.0.1图4 实验网络拓扑结构2. 配置各设备的网络参数并启用网管功能:为了配置路由器或交换机,用配置串口线将计算机的COM 口与网络设备的Console 口相连,然后运行超级终端软件(端口设置需还原为默认值)。
(1) 配置Cisco 2950交换机 1、配置IP 地址两层交换机在转发数据时是不需要IP 地址的,但为了交换机要能够被网管,要给它标识一个管理IP 地址,默认情况下CISCO 交换机的VLAN 1为管理VLAN ,为该管理VLAN 配上IP 地址,交换机就可以被网管了。
命令如下: a 、 进入全局模式: Switch> enablePassword: cs608 (如果需要密码的话)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b、进入VLAN 1接口模式: Switch(config)#interface vlan 1c、配置管理IP地址: Switch(config-if) #ip address 192.0.0.2 255.255.255.0如果当前VLAN 1不是管理VLAN ,只需将上面命令的vlan的号码换成管理VLAN 的号码即可。
(显示所有VLAN的信息:Switch#show vlan brief)2、打开SNMP协议a、退入到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f)#exitb、配置只读的Community,一般设备默认的只读Community名为publicSwitch(config)#snmp-server community public roc、配置可写的Community,一般设备默认的可读可写Community名为privateSwitch(config)#snmp-server community private rw(注意:前面SNMPc7管理站安装时设置的Community名为public,因此管理站对此设备具有的管理权限为只读。
网络用户管理实验报告(3篇)
![网络用户管理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ff354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4.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网络用户管理的概念、方法和技术,掌握Linux系统中用户和用户组的管理方法,熟悉图形界面和命令行界面操作,并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用户和用户组的管理,提高网络管理员的工作效率。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Linux2.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PC等3. 实验软件:Linux操作系统、网络管理工具等三、实验内容1. 用户和用户组的概念用户:在Linux系统中,用户是指可以登录系统并使用系统资源的实体。
每个用户都有一个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以及对应的UID(用户标识符)。
用户组:用户组是一组具有相同权限的用户集合。
每个用户可以属于一个或多个用户组,通过用户组可以简化权限管理。
2. 用户和用户组的管理方法(1)图形界面管理1)登录Linux系统,进入图形界面。
2)打开“系统管理”菜单,选择“用户和组”。
3)在用户和组管理界面,可以查看、添加、删除、修改用户和用户组。
(2)命令行界面管理1)登录Linux系统,进入命令行界面。
2)使用以下命令进行用户和用户组的管理:a. 添加用户:`useradd [选项] 用户名`b. 删除用户:`userdel [选项] 用户名`c. 修改用户密码:`passwd [选项] 用户名`d. 查看用户信息:`id [选项] 用户名`e. 添加用户组:`groupadd [选项] 组名`f. 删除用户组:`groupdel [选项] 组名`g. 查看用户组信息:`groupmod [选项] 组名`3. 实验步骤(1)在Linux系统中创建一个名为“testuser”的新用户,并设置密码。
(2)将“testuser”添加到“testgroup”用户组中。
(3)修改“testuser”的密码。
(4)查看“testuser”和“testgroup”的信息。
(5)删除“testuser”和“testgroup”。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功创建了名为“testuser”的新用户,并设置了密码。
实验三:常用网络命令及使用
![实验三:常用网络命令及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47fb7925a5e9856a561260c3.png)
2013-7-12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
5. 举例
图3.1 查看ARP高速缓存中所有IP/物理对内容
2013-7-12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
3.1.2 ftp命令
1.作用
将文件传送到正在运行FTP服务的远程计算机或从正 在运行FTP服务的远程计算机下载文件。ftp可以交互使 用,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TCP/IP协议之后才可用。FTP 是一种服务,一旦启动,将创建在其中可以使用ftp命令 的子环境,当ftp子环境运行时,它由ftp命令提示符表示。 通过键入quit子命令可以从子环境返回到Windows 2000命令提示符。
2.格式
netstat [-a] [-e] [-n] [-s] [-p protocol] [-r] [interval]
2013-7-12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
2013-7-12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
3. 参数
[-a]:显示所有活动的TCP连接的端口号,以及计算机侦 听到的TCP和UDP端口号。 [-e]:显示以太网统计信息,如发送和接收的字节数、数 据包数。该参数可以与-s结合使用。 [-n]:以数字表格形式显示地址和端口。 [-o]:显示活动的TCP连接并包括每个连接的进程 ID(PID)。 [-p Protocol]:显示Protocol所指定的协议的连接。 [-s]:显示每个协议的使用状态。默认情况显示TCP、 UDP、ICMP和IP协议的统计信息。如果安装了IPv6 协议,则还会显示TCPv6、UDPv6、ICMPv6和 IPv6协议的统计信息。 [-r]:显示本机的IP路由表内容,该参数与route print 命令等价。 [Interval]:每隔Interval秒重新显示一次选定的信息, 按CTRL+C停止重新显示统计信息。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实验报告之三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实验报告之三](https://img.taocdn.com/s3/m/a707fafc4afe04a1b071de5e.png)
学生实验报告(理工类)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管理训练专业班级: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学生学号:1205601006学生姓名:章文静所属院部:计算机工程学院指导教师:程炳华20 14 ——20 15 学年第二学期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实验项目名称: DNS服务器安装和配置实验学时: 5 同组学生姓名: / 实验地点: A210 实验日期: 2015-6-7 实验成绩:批改教师:程炳华批改时间: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 Windows server 2008服务器中DNS和IIS的安装与配置,理解域名服务的概念,并能够在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下实际安装、配置DNS服务器,提供局域网内的域名服务。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局域网、win7操作系统电脑、Vmware安装包、Windows 2008 server 镜像文件。
三、实验内容与过程1、虚拟机-设置-硬件-网络适配器-桥接模式2、配置ip地址:(按照学号加100原则,章文静同学为192.168.13.106)3、以管理员账户登录到Windows Server 2008系统,运行“开始”–“程序”–“管理工具”–“服务器管理器”出现如图:4、运行“添加角色”向导:5、选择“服务器角色”对话框中的“角色”列表框中选中“DNS服务器”复选框和“web服务器(IIS)”复选框,单击“下一步”:6、单击“下一步”7、单击“安装”8、正在安装9、单击“关闭”按钮,返回“初始配置任务”窗口。
10、单击“开始”–“管理工具”–“DNS”选项:11、为了使DNS服务器能够将域名解析成IP地址,必须首先在DNS区域中添加正向查找区域。
右击“正向查找区域”选择“新建区域”:10、单击“下一步”11、单击“下一步”12、在区域名称对话框中,输入在域名服务机构申请的正式域名。
(按照姓名拼音原则,章文静同学为),下一步:13、选择“创建新文件”,文件名使用默认即可。
网络管理实验全部
![网络管理实验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22edd50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3.png)
网络管理实验全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网络管理实验项目基本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实验仪器pc机专业_______ 信息安全_________班级/学号_____信安0901/2009012225___ 学生姓名_______ 郭瑞 __________实验日期 4月23日实验地点实验楼606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 _高娜娜_____________实验一基本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练掌握操作系统自带的基本网络测试工具,包括状态监视、安全监视和路由监视。
二、实验内容1、Windows XP环境下网络状态监视工具的使用,包括Ipconfig、arp、ping、traceroute/tracert;2、Windows XP环境下网络安全测试工具的使用,包括netstat。
三、实验工具Windows XP平台四、实验步骤1、在Windows XP环境下,进入命令行运行模式;2、依次执行Ipconfig、arp、ping、tracert、netstat,查看显示信息并理解其作用和含义。
(可用help命令查看全部命令符,如ping /?)五、实验报告1、帮助考察并总结Ipconfig、arp、ping、tracert、netstat的作用。
ipconfig,查看当前电脑的ip配置ping,用来测试到另外一台网络设备的通断tracert,用来追踪路由netstat,用来查看当前电脑的活动会话net view,用来查看当前局域网工作组列表2、简要记录ping 192.168.1.1、ping –t 192.168.1.1和ping –l 192.168.1.1的运行结果,,并分析-t和-l表示的含义。
-a:解析主机地址。
-n:数据:发出的测试包的个数,缺省值为4。
-l:数值:所发送缓冲区的大小。
-t:继续执行Ping命令,直到用户按Ctrl+C终止。
计算机网络管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管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62be729b90d6c85ec3ac656.png)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实验报告姓名:樊志明学号:V201141352班级:11级计算机指导老师:羌卫中完成日期:2013/11/24实验一:MRTG的部署、配置和使用(第三章)1.MRTG的部署将服务器网络设置好(此处省略),采用N多方法中的一种将MRTG拷贝到服务器上,现在我们在根目录下建立一个mrtg文件夹,这个就是以后MRTG软件安装后工作的目录,一定要规划好各个目录的作用,这样以后维护起来比较简单。
解压缩mrtg包:[root@localhost]#tar-zxvf mrtg-2.16.4.tar.gz进入文件:[root@localhost]#cd mrtg-2.16.4设定安装目录:[root@localhost]#./configure--prefix=/mrtg--prefix=/mrtg是设定安装路径,这里我们安装到先前建立在根目录下的mrtg文件夹里[root@localhost]#make[root@localhost]#make install至此我们的mrtg安装完成,可以进入到根目录下的mrtg文件夹查看验证一下2.MRTG的配置开始——运行——cmd进入dos窗口进行相关配置。
①、配置文件的生成(由cfgmaker来生成)首先进入到目录d:\mrtg\bin(mrtg解压后的目录),执行如下命令:1.D:\mrtg\bin>perl cfgmaker public@xx.xx.xx.xx(注意:此@后面应添写自己内部Router的ip地址)--global“workdir:d:\wwwmrtg”--output routermrtg.cfg2.命令成功执行完成后,将会在我们前一个命令所指定的WEB目录里面生成以IP+端口命名的网页和一些png图片,这些图片就是网络当时的流量图。
我们可以直接打开这个网页检查一下,看是否正常。
刚开始生成后很多都是空白的,需要让它自动运行一段时间后才可以有图形表现出来。
网络管理实验指导书
![网络管理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f5b2dd733d4b14e852468dc.png)
实验一学习环境搭建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 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
2. 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模型和组成。
3. 了解在Eclipse中建立SNMP4J工程。
4. 了解SNMP服务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二、实验任务:1.学会在windows xp中安装SNMP服务并配置SNMP代理2.学会建立SNMP4J的Java工程3.掌握命令行程序SnmpRequest的使用方法三、实验学时:4学时四、实验内容:1.3 建立SNMP4J的Java工程SNMP4J是基于Java语言的SNMP实现,可以在Eclipse等Java集成开发环境中建立一个SNMP4J的工程,从而建立开发、测试和跟踪运行的Java环境,便于后续章节中SNMP 协议知识的学习。
在Eclipse中建立SNMP4J工程有以下几个步骤。
(1) 安装Java环境JDK,JDK可以到http://java. sun. com/javase/downloads/index.jsp下载。
(2) 下载并解压缩Eclipse,Eclipse可以到www. eclipse. org下载。
(3) 双击Eclipse图标,运行Eclipse,选择File—New—Project命令,弹出New Project 对话框,如图3-8所示,选择Java Project选项,然后单击Next按钮,进行下一步操作。
(4) 在转换后的New Java Project对话框中,输入新建Java工程的名称,如“SNMP”,其他采用默认选项,然后单击Next按钮,进行下一步操作,如图3-9所示。
(5) 在转换后的New Java Project对话框中选择默认设置,然后单击Finish按钮,完成新的Java工程的创建,如图3-10所示。
(6) 在新建的Java工程中,选择File—New—Folder命令,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用来存放Eclipse自动编译后生成的二进制类文件,例如名字为“build",如图3-11所示。
网络安全与管理实验参考
![网络安全与管理实验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8ef37ea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e.png)
网络安全与管理实验参考实验概述网络安全与管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网络安全涉及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相关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干扰、窃听或破坏行为的影响。
而网络管理则包括对网络设备、服务、安全策略进行配置、监控和维护,以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本文档旨在提供网络安全与管理实验的参考内容,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实验内容。
实验一:网络拓扑搭建与配置实验目的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学习和掌握实验所需的软硬件配置方法。
实验步骤1.配置物理设备:选择合适的路由器、交换机和计算机,使用适当的网络线缆将它们连接起来。
确保网络设备的电源供应正常。
2.配置网络地址:为每个设备分配独立的IP地址,并设置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3.配置交换机:使用命令行或图形界面配置交换机的基本设置,如VLAN、端口速率、端口安全等。
4.配置路由器:使用命令行或图形界面配置路由器的基本设置,如接口地址、静态路由、NAT等。
5.测试网络连通性:在每台计算机上执行ping命令,确保网络设备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实验二:基于VPN的远程访问实验目的通过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搭建一个安全的远程访问环境。
实验步骤1.安装VPN服务器:在一台具有公共IP地址的计算机上,安装并配置VPN服务器软件。
2.配置VPN客户端:在另一台计算机上,安装并配置VPN客户端软件。
3.建立VPN连接:在VPN客户端上,使用配置好的VPN客户端软件,建立与VPN服务器的安全连接。
4.验证远程访问:在建立了VPN连接的计算机上,尝试远程访问VPN服务器及其所在网络中的资源。
实验三:网络安全漏洞扫描与修复实验目的通过对网络进行漏洞扫描,并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实验步骤1.扫描网络漏洞:使用专业的漏洞扫描工具对网络进行全面的扫描,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
2.分析扫描结果: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哪些漏洞需要立即修复,哪些漏洞可以暂时忽略。
北邮网络管理实验报告-实验三-计算机与网络资源的探测和扫描-实验报告
![北邮网络管理实验报告-实验三-计算机与网络资源的探测和扫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0b0867d650e52ea54189856.png)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网络管理实验报告专业信息工程班级姓名曹爽学号实验三计算机与网络资源的探测和扫描一、实验目的熟悉Sniffer界面并掌握Sniffer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Sniffer监控网络的模式,实现网络性能监控、节点状态查看,掌握Sniffer数据包过滤的基本设置方法。
实现广播风暴的监控,HTTP、SNMP 等协议数据包的捕获,以理解TCP/IP协议族中多种协议的数据结构、会话连接建立和终止的过程、TCP序号、应答序号的变化规律。
并且,通过实验了解HTTP等协议明文传输的特性,以建立安全意识,防止HTTP等协议由于传输明文密码造成的泄密。
二、实验要求1、使用Sniffer Pro监视本地网内的主机间通信、协议分布和主机通信流量统计。
2、设置Sniffer监控过滤器,过滤ARP协议包。
3、使用Sniffer Pro来检测广播风暴和它的来源,设置广播流量过滤器,捕获HTTP等协议数据包并进行分析。
三、实验工具Sniffer Portable。
四、实验步骤1.熟悉Sniffer Portable并监控网络性能启动之前需要选择监控的网卡,如下图所示。
启动程序后,主界面如下图所示。
第一个仪表盘显示传输数据时所占用的端口带宽与端口能够处理的最大带宽值的百分比;第二个仪表盘显示当前数据包的传输速度;第三个仪表盘显示当前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出错率。
也可以选择表格的形式读取仪表盘中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除了使用仪表盘表示网络的当前状况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几种模式来查看网络当前运营的状态。
第一种是主机列表模式,选择“Host Table”,显示如下图,可以从中看出与当前主机相连接的信息。
在选择了IP标签之后,就可以看到与本机相连的所有IP地址及信息。
主机列表也有饼状图、柱状图等显示模式,如下图所示。
第二种模式是矩阵模式,选择“Matrix”可显示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个IP互联的情况。
矩阵分布还有大纲列表的查看方式,如下图所示。
实验三 TCPIP网络配置及连通性测试实验
![实验三 TCPIP网络配置及连通性测试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89b39d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2.png)
实验三TCP/IP网络配置及连通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理解TCP/IP,掌握IP地址的两种配置方式。
2.掌握IP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二、实验相关理论接入Internet中的每一台计算机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IP地址的配置有指定和自动获取两种方式。
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网内主机地址组成,同一网络中的主机可以直接通信,不同网络中的主机则需要通过三层交换设备或路由器才能通信。
三、实验内容:1.指定IP地址,验证同一网络和不同网络中主机的连通性。
2.自动获取IP地址,验证连通网络主机的连通性。
3.指定IP地址,同时安装IPX协议,验证同一网络和不同网络中主机的连通性。
四、实验步骤(一)指定IP地址,连通网络1.察看网络组件是否完整,若无则添加。
2.删除除TCP/IP/协议以外的其它协议。
3.设置IP地址在保留专用IP地址范围中(192.168.x.y),任选IP地址指定给主机,选取原则是:x 为实验分组中的组别码,y值是1~254之间的任意数值。
注意:同一实验分组的主机IP地址的网络ID应相同,主机ID应不同,子网掩码需相同。
4.标识计算机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单击“计算机名”,将显示“计算机名”与“工作组”名。
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应有相同的“工作组”和不同的“计算机名”。
5.测试网络连通性(1)用PING命令PING127.0.0.1,检测本机网卡连通性,记录并分析显示结果。
(2)用PING命令PING localhost,观察、记录显示结果,并与(1)中的结果进行对比。
(3)用PING命令PING <主机名>,这里的主机名是第(2)步运行结果中显示的主机名,观察、记录显示结果。
(4)用PING命令PING <网关>,运行结果中显示的主机名,观察、记录显示结果。
(5)用PING命令PING <外网>,运行结果中显示的主机名,观察、记录显示结果。
思考与前面观察内容的不同之处。
计算机网络第三次实验
![计算机网络第三次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655a7bdd0d233d4b14e69f3.png)
实验三使用Wireshark分析FTP协议一、实验目的分析FTP协议二、实验环境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安装有Wireshark、IE等软件。
三、实验步骤HTTP和FTP都可以用来通过网络传输对象和文件,但它们的工作方式截然不同。
HTTP侧重于传送立即浏览的文件或供暂时高速缓存于客户端的文件。
HTTP还侧重于表达那些包含了用于规定文件格式的首部信息,以便让浏览器能正确解释内容。
而FTP却更侧重于专门进行数据传输,让用户自己去决定文件在本机上的存储时间和如何处理数据。
FTP是一种有状态的协议。
FTP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一个持续的会话,并通过这个会话发送多个请求。
启动会话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然而许多FTP服务器允许公开访问,即客户端可以使用匿名登录(anonymous)及随意设置的密码连接。
一旦建立连接,对FTP会话的操作类似命令行下的操作,用户在提示符下操作,并能浏览一些文件和目录。
用户在浏览目录时,FTP服务器保持对用户目录位置的跟踪。
用户还可以请求从服务器获取文件或向服务器存储文件,对这些请求的解释与当前工作的目录有关。
FTP总是为正在进行的控制通道维持一个TCP连接,然后建立一个独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TCP连接。
控制通道通常建立在从客户端到FTP服务器端口21的连接,它用于描述每一个使用中的数据通道的属性,包括客户端或服务器是否启动传输,以及用什么IP地址和端口连接。
用RFC-Editor搜索功能找到定义FTP协议的RFC文档。
搜索结果表明该RFC文档在URL ftp:///in-notes/rfc 959.txt 找到。
如果你在浏览器窗口中输入以ftp://开头的URL,那么它将作为FTP客户端来获取想要的文件。
1、俘获FTP分组(1)启动Wireshark嗅探器。
(2)使用FTP工具或浏览器进入:ftp:///in-notes,点击文件下载(3)在停止分组俘获。
如图8.1所示:图8.1 俘获的FTP分组2、查看FTP控制通道(1)本地客户端首先为控制通道初始化了一个到服务器上FTP端口(端口21)的TCP连接。
网络管理基本命令实验 报告
![网络管理基本命令实验 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4fefd88b84ae45c3a358cd5.png)
天津理工大学实验报告学院(系)名称:管理学院
ping -l +数值:所发送缓冲区大小。
ping -t :继续执行ping命令,直到用户按ctrl+c终止。
①ping命令
②ping -t :继续执行ping命令,直到用户按ctrl+c终止。
③ping -n +(数据包个数):发出的测试包个数。
二、使用ipconfig命令:
三、使用netstat命令:
①netstat 用于显示与IP 、TCP 、UDP 和ICMP 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
②netstat -a 本选项显示一个所有的有效连接信息列表,包括已建立的连接,也包括监听连接请求,断开连接或者处于联机等待状态等
③netstat -e ——本选项用于显示关于以太网的统计数据。
四、使用route,tracert,arp命令:①route命令
②route print 打印路由表
③tracert+网址
arp -a显示所有接口的 ARP 缓存表
⑥其他相关命令arp -s、arp -d、arp -g。
实验3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3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62eddd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f.png)
实验3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验3是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中的一部分。
该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实验目的: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实验环境和工具;3. 实践操作计算机网络的基本配置和管理。
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的搭建:搭建一个基于模拟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如使用 GNS3 或 Packet Tracer 软件进行网络拓扑的设计与配置;2. 网络配置与管理:配置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并实现网络互连与通信;3. 网络协议的配置与测试:配置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并进行相应的测试与验证。
实验步骤:1. 实验环境的搭建:a. 选择合适的计算机网络模拟器软件,如 GNS3 或 Packet Tracer;b. 安装所选软件,并进行基本配置;c. 设计一个适合的网络拓扑并配置网络设备。
2. 网络配置与管理:a. 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以实现网络设备的互连;b. 设置网络设备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c. 配置路由表以实现数据包转发;d. 测试网络连接和通信是否正常。
3. 网络协议的配置与测试:a. 选择合适的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b. 配置所选协议的相关参数,如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c. 测试配置是否正确,如通过 ping 命令测试是否能够与其他主机进行通信;d. 验证网络协议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的特性,如TCP的可靠数据传输、IP的数据路由等。
实验总结与心得:通过完成实验3,我对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中,我通过搭建实验环境和配置网络设备,学会了如何建立和管理一个基本的计算机网络。
我还通过配置和测试网络协议,掌握了常用协议的配置和测试方法,并对协议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有了更好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如网络设备的设置和网络连接的调试。
linux网络系统管理实验
![linux网络系统管理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6d69d1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b.png)
linux网络系统管理实验1. 简介Linux网络系统管理是指在Linux操作系统下,对网络进行配置、维护和管理的一系列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加深对Linux网络系统的理解,并掌握管理网络系统的技能。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Linux网络系统管理实验。
2. 实验一:配置网络连接在Linux中,配置网络连接是最基础的任务之一。
首先,通过命令行或图形界面的方式进入网络配置界面。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网络配置方式,如手动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最后,测试网络连接是否成功。
3. 实验二:配置远程登录在Linux网络系统管理中,远程登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通过配置远程登录,可以使用户在本地主机以外的机器上登录到Linux系统。
常用的远程登录工具有SSH和VNC。
在实验中,可以学习如何配置SSH服务,并通过SSH远程登录到Linux系统。
4. 实验三:设置网络服务Linux系统提供了许多网络服务,比如Web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等。
在本实验中,可以学习如何配置和管理这些网络服务。
通过修改相关配置文件和启动相应服务,可以使这些服务在网络中正常运行。
5. 实验四:网络故障排查在网络系统管理中,经常会遇到网络故障的情况。
这时,需要对网络进行故障排查,找出问题的原因并解决。
常见的网络故障包括网络无法连接、网络速度慢等。
通过使用诊断工具,如ping、traceroute 等,可以帮助我们定位和解决这些网络故障。
6. 实验五:安全性配置在网络系统管理中,安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通过实验可以学习如何配置Linux系统的安全性,以保护网络环境的安全。
安全配置可以包括设置防火墙规则、限制远程访问、启用日志功能等。
7. 实验六:网络性能优化为了提高网络的性能,需要进行网络性能优化。
在本实验中,可以学习如何通过调整设置和配置参数,来优化网络性能。
比如,可以配置带宽限制、调整网络协议栈参数等。
8. 实验七:网络监控和管理在网络系统管理中,网络监控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计算机网络管理,实训报告
![计算机网络管理,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4f91209eff9aef8941e06db.png)
0实验一 SNMP MIB信息的访问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SNMP服务在主机上的启动与配置,以及用MIB浏览器访问SNMP MIB对象的值,并通过直观的MIB-2树图加深对MIB被管对象的了解。
二、实现原理1)、SNMP服务在主机上的启动和配置;2)、分析MIB-2树的结构;3)、通过get、getNext、set、trap几种操作访问MIB对象的值三、实验步骤:(一)启用本地主机的SNMP服务:首先在Windows的控制面板里“添加删除程序”里,添加Windows组件。
在Windows列表里选择“管理和监视工具”,点“详细情况”,将“简单网络管理协议”选择上,然后“下一步”,进行安装。
安装SNMP组件时候需要系统安装盘,也可以指定操作系统文件的网络路径安装。
SNMP组件装好后,进行如下的设置:1.从系统桌面上“开始”菜单里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版->管理工具,打开管理工具,找到“服务”菜单并打开。
2.从服务列表里找到“SNMP Service”,按右键选择“属性”,对snmp服务进行配置。
(共同体默认为public)(二)安装网管软件sugarnmstool,添加被管理设备的信息,IP地址及读写团体名。
(三)观察左侧结构面板中MIB树图结构。
(四)访问MIB对象。
在左侧结构面板中选择要访问的MIB对象,单击使其凸显,然后用鼠标单击工具栏中的get按钮和getNext按钮(或菜单栏中Operations下的Get和GetNext,或快捷键Ctrl+G和Ctrl+N),观察右侧面板中的显示信息。
任务:1、依次访问system组的各个对象,考察各个被管对象的物理意义,并写出被管对象sysDescr的值。
2、访问对象ipRouteTable,观察对象值,同时参照工具栏中的SNMP datatable(用此工具打开SNMP table窗口,点击start获得路由表信息)记录表中其中一行,分析ipRouteDest、ipRouteNextHop及ipRouteType 的含义。
集美大学网络管理实验三
![集美大学网络管理实验三](https://img.taocdn.com/s3/m/fcbc20c949649b6648d74757.png)
实验三SNMP协议工作原理验证与分析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捕获SNMP报文,通过分析该报文理解SNMP协议的工作过程、SNMP的报文结构、MIB-2树的结构、理解管理信息结构SMI及其规定的ASN.1。
二、实验内容1、分析并验证SNMP协议的工作过程;2、分析并验证SNMP协议数据单元的格式;3、分析MIB-2树的结构;4、分析理解管理信息结构SMI及其规定的ASN.1。
三、实验工具数据包捕获软件Iris或Wireshark、MIB浏览器AdventNet、iReasoning或基于UNIX、LINUX/FreeBSD平台的SNMP命令行工具snmputil等、MIB文件。
四、实验步骤1、安装WireShark。
这个不用说了,中间会提示安装WinPcap,一切都是默认的了(2)打开wireshark,选择接口选项列表。
或单击“Capture”,配置“option”选项。
(3)打开WireShark,选择"Capture>>Interfaces",选择自己的网卡,设置完成后,选择"Start"开始监控流量。
开始抓包,显示结果。
(4)选择某一行抓包结果,双击查看此数据包具体结构。
通过snmptuil.exe与SNMP交互:1、根据snmputil的命令规则snmputil [get|getnext|walk] agent community oid [oid ...]输入snmputil get [目标主机IP地址]public .1.3.6.1.2.1.1命令列出目标主机的系统信息(本机及目标主机的防火墙要关闭)。
打开Wireshark软件开始抓包,再次输入上面命令后,停止抓包。
对SNMP包进行过滤。
给出抓包结果截图。
(1)找出一对snmp协议请求包和相对应的应答包。
(2)对上面这对请求和应答包进行分析,根据SNMP协议数据包格式填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基本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练掌握操作系统自带的基本网络测试工具,包括状态监视、安全监视和路由监视。
二、实验内容
1、Windows 环境下网络状态监视工具的使用,包括Ipconfig、arp、ping、traceroute/tracert;
2、Windows 环境下网络安全测试工具的使用,包括netstat。
三、实验步骤
1、在Windows XP环境下,进入命令行运行模式;
2、依次执行Ipconfig、arp、ping、tracert、netstat,查看显示信息并理解其作用和含义。
(可用help命令查看全部命令符,如ping /?)
五、实验报告
1、考察并总结Ipconfig、arp、ping、tracert、netstat的作用。
(1)ipconfig,查看当前电脑的ip配置
作用:查看网卡配置,包括DNS后缀,IPV6地址,IPV4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2)ping
作用:用来测试PC的连通性。
(3)tracert
作用:进行跃点跟踪。
(4)netstat
作用:它可以显示路由表、实际的网络连接以及每一个网络接口设备的状态信息。
Netstat 用于显示与IP、TCP、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
(5)net view
作用:Net view命令用于查看远程主机的所有共享资源,其语法格式为:
net view \\IP地址
2、简要记录ping 192.168.1.1、ping –t 192.168.1.1和ping –l 192.168.1.1的运行结果,并分析-t和-l表示的含义。
Ping -t:长ping地址,不停止,直到人为终止ctrl+c。
Ping -l :发送指定数据量的ECHO数据包。
默认为 32 字节;最大值是65500byt。
3、运行tracert 192.168.1.1,结合结果描述数据从本机到目的主机之间所经过的路由。
4、netstat命令显示以太网的统计信息和所有协议的统计信息,分别运行netstat、netstat –e和netsat –r,写出运行结果并分析对应的含义。
-e:显示静态以太网。
-r:显示路由分配表。
Netstat:显示本地或与之相连的远程机器的连接状态,包括TCP、IP、UDP、ICMP协议的使用情况,了解本地机开放的端口情况,检查网络接口是否已正确安装。
5、简要记录pathping 192.168.1.1的结果,比较pathping命令和ping命令、tracert 命令的异同点。
Pathping:会先显示中间的通过的路由器,然后对每个中间路由器发送一定数量的ping包,通过统计他们对ping包响应的数据包来分析通信质量。
Ping:确定对方主机是否响应ping,一般返回ping的信息就表示本地到该主机的网络线路连通,返回节点数据包,直接返回与目的节点的连通性。
Tarcert:就是确定本主机到目的主机的通信的路径。
这个比较好理解,原理就是每次都ping 目的主机,但是TTL从1递增,每次加1,根据中间通过的路由器发回的丢弃包的回复来确定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