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数学导学案
必修② 第二章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导学案(第1稿)
中山市东升高中高一年级校本教材开发小组编印数学导学案2008~2009 学年第一学期模块:必修 ②章节: 第二章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班级: 姓名:中山市东升高中 高一数学◆必修2◆导学案 编写:赵进 校审:王艳艳1§2.1.1 平面学习目标1. 了解平面的描述性概念;2. 掌握平面的表示方法和基本画法;3. 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4. 能正确地用数学语言表示点、直线、平面以及它 们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 P 40~ P 43,找出疑惑之处) 引入: 平面是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要素.那么什么 是平面呢?平面如何表示呢?平面又有哪些性质呢?二、新课导学 ※ 探索新知探究 1:平面的概念与表示问题:生活中哪些物体给人以平面形象?你觉得平 面可以拉伸吗?平面有厚薄之分吗?新知 1:平面(plane)是平的;平面是可以无限延展 的;平面没有厚薄之分.问题:通常我们用一条线段表示直线,那你认为用 什么图形表示平面比较合适呢? 新知 2:如上图,通常用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平 面可以用希腊字母 ,, a b g 来表示,也可以用平行四 边形的四个顶点来表示,还可以简单的用对角线的 端点字母表示.如平面a ,平面ABCD ,平面AC 等.规定:①画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横边长等 于其邻边长的 2 倍; ②两个平面相交时, 画出交线, 被遮挡部分用虚线画出来;③用希腊字母表示平面时,字母标注在锐角内.问题:点动成线、线动成面.联系集合的观点,点和 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怎么表示?直线和平面呢? 新知 3:⑴点A 在平面a 内,记作 A a Î ;点 A 在 平面a 外,记作 A a Ï .⑵点 P 在直线l 上,记作 P l Î ,点P 在直线外,记作P l Ï .⑶直线l 上所有 点都在平面a 内,则直线l 在平面a 内(平面a 经过 直线l ),记作l aÌ ;否则直线就在平面外,记作 l a Ë .探究 2:平面的性质问题:直线l 与平面a 有一个公共点P ,直线l 是否 在平面a 内?有两个公共点呢?新知 4: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 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用集合符号表示为: ,, A l B l ÎÎ 且 , A B l a a aÎÎÞÌ 问题:两点确定一直线,两点能确定一个平面吗? 任意三点能确定一个平面吗?新知 5:公理 2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 有一个平面.如上图,三点确定平面ABC .问题:把三角板的一个角立在课桌面上,三角板所 在平面与桌面所在平面是否只相交于点 B ?为什 么?新知 6:公理 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如下 图所示:平面a 与平面b 相交于直线l ,记作 l a b = I .公理3 用集合符号表示为, P a Î 且Pb Î Þ l a b = I ,且P l Î ※ 典型例题例 1 如图,用符号表示下列图形中点、直线、平面 之间的位置关系.2008年下学期◆高一 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点、 线、 面的位置关系2例 2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 - 中,判断下列 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⑴直线AC 在平面ABCD 内; ⑵设上下底面中心为 , O O ¢, 则平面AA C C ¢¢ 与平面BB ¢D D ¢ 的交线为OO ¢;⑶点 ,, A O C ¢可以确定一平面; ⑷平面AB C ¢¢与平面AC D¢ 重合.※ 动手试试 练 用符号表示下列语句,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⑴点A 在平面a 内,但点B 在平面a 外; ⑵直线a 经过平面a 外的一点M ; ⑶直线a 既在平面a 内,又在平面b 内.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平面的特征、画法、表示;2. 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公理);3. 用符号表示点、线、面的关系.※ 知识拓展平面的三个性质是公理(不需要证明,直接可以用), 是用公理化方法证明命题的基础.其中公理1可以用 来判断直线或者点是否在平面内;公理2用来确定 一个平面,判断两平面重合,或者证明点、线共面; 公理 3 用来判断两个平面相交,证明点共线或者线 共点的问题.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平面 ABCD 的面积为 210cm ②100个平面重合比50个平面重合厚③空间图形中虚线都是辅助线④ 平面不一定用平行四边形表示.A.①B.②C.③D.④ 2.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可以确定一个 平面②经过两条相交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③经 过两条平行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④经过空间任 意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 如图在四面体中,若直线EF 和GH 相交,则它 们的交点一定( ).A.在直线DB 上B.在直线AB 上C.在直线CB 上D.都不对 4. 直线 12 , l l 相交于点P ,并且分别与平面g 相交于 点 , A B 两点, 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两个平面不重合,在一个面内取 4点,另一个面 内取 3 点,这些点最多能够确定平面_______个.课后作业1. 画出满足下列条件的图形:⑴三个平面:一个水平,一个竖直,一个倾斜; ⑵ ,,, l AB CD a b a b =ÌÌ I AB ∥l ,CD ∥l .2.如图在正方体中,A 是顶点, , B C 都是棱的中点, 请作出经过 ,, A B C 三点的平面与正方体的截面.O ¢ O B C D ADC B A HGDCFBA中山市东升高中 高一数学◆必修2◆导学案 编写:赵进 校审:王艳艳3§2.1.2 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学习目标1. 正确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2. 会判断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 掌握平行公理及空间等角定理的内容和应用;4. 会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 P 44~ P 47,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 1: 平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 复习 2:平面性质(三公理)公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新课导学※ 探索新知探究 1:异面直线及直线间的位置关系问题:平面内两条直线要么平行要么相交(重合不 考虑),空间两条直线呢? 观察:如图在长方体中,直线A B ¢ 与CC ¢的位置关系如何?结论:直线A B ¢ 与CC ¢既不相交,也不平行.新知 1:像直线A B ¢ 与CC ¢这样不同在任何一个平 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skew lines).试试:请在上图的长方体中,再找出3 对异面直线.问题:作图时,怎样才能表示两条直线是异面的? 新知 2:异面直线的画法有如下几种( , a b 异面): 试试:请你归纳出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探究 2:平行公理及空间等角定理问题:平面内若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 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空间是否有类似规律? 观察: 如图 21,在长方体中, 直线C D¢¢∥ A B ¢¢,AB ∥ A B ¢¢,那么直线AB 与C D ¢¢平行吗?图 21新知 3: 公理 4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 条直线互相平行.问题: 平面上,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 分别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者互补,空间是否有 类似结论?观察:在图 21 中, ADC Ð 与 A D C ¢¢¢ Ð , ADC Ð 与 A BC ¢¢¢ Ð 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这两组角的大小关 系如何?新知 4: 定理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探究 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问题: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夹角是如何定义的?想一想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该怎么定义?图 22新知 5: 如图22,已知两条异面直线 , a b , 经过空间 任一点O 作直线 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 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 , a b 所成的角(夹角).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 . 反思:思考下列问题.⑴ 作异面直线夹角时,夹角的大小与点O 的位置有关吗?点O 的位置怎样取才比较简便?⑵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多少?⑶ 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一定在同一平面上吗?⑷ 异面直线的夹角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作出来的?它体现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 ※ 典型例题例1 如图23, ,,, E F G H 分别为空间四边形ABCD 各边 ,,, AB BC CD DA 的中点,若对角线 2, BD = 4 AC = ,则 22 EG HF + 的值为多少?(性质:平行四 边形的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aaba2008年下学期◆高一 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点、 线、 面的位置关系4图 23例 2 如图 24,在正方体中,求下列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⑴BA ¢和CC ¢ ⑵B D ¢¢和C A¢ 图 24※ 动手试试练 正方体 ABCD A B C D ¢¢¢¢ - 的棱长为a ,求异面直线AC 与 A D ¢¢所成的角.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 异面直线的定义、夹角的定义及求法;2. 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3. 平行公理及空间等角定理.※ 知识拓展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 点的直线, 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如图, ,,, a A B B a a a a ÌÏÎÏ ,则直线AB 与直线 a 是异面直线.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 a b c 为三条直线,如果 , a c b c ^^ ,则 , a b 的位 置关系必定是( ).A.相交B.平行C.异面D.以上答案都不对 2. 已知 , a b 是异面直线,直线c 平行于直线a ,那么c 与b ( ). A.一定是异面直线 B.一定是相交直线 C.不可能是平行直线 D.不可能是相交直线 3. 已知 l a b = I , , a b a b ÌÌ , 且 , a b 是异面直线, 那么直线l ( ).A.至多与 , a b 中的一条相交B.至少与 , a b 中的一条相交C.与 , a b 都相交D.至少与 , a b 中的一条平行4. 正方体 ABCD A B C D ¢¢¢¢ - 的十二条棱中,与直线 AC ¢是异面直线关系的有___________条.5. 长方体 1111 ABCD A B C D - 中, 3 AB = , 2, BC = 1 AA =1, 异面直线AC 与 11 A D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______.课后作业 1. 已知 , E E ¢是正方体 AC ¢棱 AD , A D ¢¢的中点,求证: CEB C E B¢¢¢ Ð=Ð . 2. 如图 25,在三棱锥P ABC - 中,PA BC ^ ,E 、F 分别是PC 和 AB 上的点,且 32PE AF EC FB == ,设EF 与PA 、BC 所成的角分别为 , a b , 求证: 90 a b += °.图 25中山市东升高中 高一数学◆必修2◆导学案 编写:赵进 校审:王艳艳5§2.1.3 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学习目标1. 掌握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理解直线在平 面外的概念,会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 掌握两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会画相交平面的图 形.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 P 48~ P 50,找出疑惑之处)复习 1:空间任意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种. 复习 2:异面直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两条直线,它们的夹角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 的方式作出,其范围是___________.复习 3:平行公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空间等角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新课导学 ※ 探索新知探究 1: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问题: 用铅笔表示一条直线, 作业本表示一个平面, 你试着比画,它们之间有几种位置关系?观察:如图 31,直线A B ¢ 与长方体的六个面有几种 位置关系?图 31新知 1: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只有三种: ⑴直线在平面内—— ⑵直线与平面相交—— ⑶直线与平面平行——其中,⑵、⑶两种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反思:⑴从交点个数方面来分析,上述三种关系对应的交 点有多少个?请把结果写在新知1的——符号后面 ⑵请你试着把上述三种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并想 想用符号语言该怎么描述.探究 2: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问题: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你试着拿两 个作业本比画比画.观察:还是在长方体中,如图 32,你看看它的六个面两两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图 32新知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 ⑴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⑵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试试:请你试着把平面的两种关系用图形以及符号 语言表示出来.※ 典型例题例 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直线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a 内,则l ∥a . ②若直线l 与平面a 平行, 则l 与平面a 内的任意一 条直线都平行.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那 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④若直线l 与平面a 平行,则l 与平面a 内的任意一 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A.0B.1C.2D.32008年下学期◆高一 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点、 线、 面的位置关系6例 2 已知平面 , a b ,直线 , a b ,且a ∥b ,a a Ì ,b b Ì ,则直线a 与直线b 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动手试试 练 1. 若直线a 不平行于平面a ,且a a Ë ,则下列 结论成立的是( ) A.a 内的所有直线与a 异面 B.a 内不存在与a 平行的直线 C.a 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a 平行D.a 内的直线与a 都相交.练 2. 已知 ,, a b c 为三条不重合的直线, ,, a b g 为三 个不重合的平面:①a ∥c ,b ∥c Þ a ∥b ; ②a ∥g ,b ∥g Þ a ∥b ; ③a ∥c ,c ∥a Þ a ∥a ; ④a ∥g ,a ∥a a Þ ∥g ; ⑤a a Ë ,b a Ì ,a ∥b Þ a ∥a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①⑤B.①②C.②④D.③⑤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 位置关系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如何表示;3. 长方体作为模型研究空间问题的重要性. ※ 知识拓展求类似确定空间的部分、平面的个数、交线的 条数、交点的个数问题,都应对相应的点、线、面的 位置关系进行分类讨论, 做到不重不漏.分类讨论是 数学中常用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问题化难 为易、化繁为简.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直线l 在平面a 外,则( ). A.l ∥a B.l 与a 至少有一个公共点 C.l A a = I D.l 与a 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2. 已知a ∥a ,b a Ì ,则( ). A.a ∥b B.a 和b 相交C.a 和b 异面D.a 与b 平行或异面3. 四棱柱的的六个面中,平行平面有( ). A.1 对 B.1 对或2 对 C.1 对或 2 对或 3 对D.0 对或1 对或 2对或 3 对4. 过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有____条; 过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平面有____个.5. 若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一条直线, 且这两条直线互 相平行, 那么这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一定是______. 课后作业 1. 已知直线 , a b 及平面a 满足: a ∥a ,b ∥a ,则 直线 , a b 的位置关系如何?画图表示.2. 两个不重合的平面, 可以将空间划为几个部分? 三个呢?试画图加以说明.中山市东升高中 高一数学◆必修2◆导学案 编写:赵进 校审:王艳艳7§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练习)学习目标1. 理解和掌握平面的性质定理,能合理运用;2. 掌握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 置关系;3. 会判断异面直线,掌握异面直线的求法;4. 会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示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 P 40~ P 50,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 1:概念与性质⑴平面的特征和平面的性质(三个公理); ⑵平行公理、等角定理;⑶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ì ïí ï î 平行 相交异面 ⑷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ì ïí ï î在平面内 相交平行 ⑸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ìíî平行 相交 复习 2:异面直线夹角的求法:平移线段作角,解 三角形求角.复习 3: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示点、线、面的位置关系⑴点与线、点与面的关系; ⑵线与线、线与面的关系; ⑶面与面的关系.二、新课导学 ※ 典型例题 例 1 如图 41, ABC D 在平面a 外,AB P a = I , BC Q a = I , AC R a = I ,求证:P ,Q ,R 三点共线.图 41小结:证明点共线的基本方法有两种⑴找出两个面的交线,证明若干点都是这两个平面 的公共点,由公理 3 可推知这些点都在交线上,即 证若干点共线. ⑵选择其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证明另外一些点也 都在这条直线上. 例 2 如图 42,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和CB 上的点,G ,H 分别是CD和 AD 上的点,且EH FG 与 相交于点K .求证:EH,BD ,FG 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图 42小结:证明三线共点的基本方法为:先确定待证的三线中的两条相交于一点,再证明此点是二直线所 在平面的公共点,第三条直线是两个平面的交线, 由公理 3 得证这三线共点.例 3 如图 43,如果两条异面直线称作“一对” ,那么在正方体的 12 条棱中,共有异面直线多少对? 图 43反思:分析清楚几何特点是避免重复计数的关键,计数问题必须避免盲目乱数,分类时要不重不漏.※ 动手试试练 1. 如图 44,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图 44则在这个正方体中:2008年下学期◆高一 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点、 线、 面的位置关系8①BM 与ED 平行 ②CN 与BE 是异面直线③CN 与BM 成60°角 ④DM 与BN 是异面直线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②③④练 2. 如图 45, 在正方体中,E ,F 分别为AB 、AA ¢的中点,求证:CE ,D F¢ ,DA 三线交于一点. 图 45练3. 由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不共线的三点,能确 定平面的个数为多少? 小结: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 平面及平面基本性质的应用;2.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3. 异面直线的判定及夹角问题.※ 知识拓展异面直线的判定方法:①定义法:利用异面直线的定义,说明两直线不平 行,也不相交,即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定理法:利用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说明.③反证法(常用):假设两条直线不异面,则它们一 定共面,即这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然 后根据题设条件推出矛盾.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直线 1 l ∥ 2 l ,在 1 l 上取 3 个点,在 2 l 上取 2 个点, 由这 5 个点确定的平面个数为( ). A.1 个 B.3 个 C.6个 D.9 个 2. 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 A l Î , A a Î ,B l Î ,B a Î l aÞÌ B. A a Î , A b Î ,B a Î ,B b Î AB a b Þ= I C.l a Ë , A l A aÎÞÏ D.A ,B ,C a Î , A ,B ,C b Î ,且 A ,B ,C 不共线 a b Þ 与 重合3. a ,b 是异面直线,b ,c 是异面直线, 则a ,c 的位置 关系是( ).A.相交、平行或异面B.相交或平行C.异面D.平行或异面4. 若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平行, 则它与另一平面____________.5.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是_____ _____________;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某一条直线垂直,则另一条和这条直线______.课后作业1. 如图 46,在正方体中M ,N 分别是 AB 和DD ¢的 中点,求异面直线B M ¢ 与CN 所成的角.图 462. 如图 47,已知不共面的直线a ,b ,c 相交于O 点, M ,P 点是直线a 上两点,N ,Q 分别是直线b ,c 上 一点.求证:MN 和PQ 是异面直线.图 47P NM O中山市东升高中 高一数学◆必修2◆导学案 编写:赵进 校审:王艳艳9§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学习目标1.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建立几何模型,了解直 线与平面平行的背景;2. 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并会用 其证明线面平行.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 P 54~ P 55,找出疑惑之处)复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中,平行是最重要的关系之一,那么如何判定直线和平面是平行的呢? 根据定义好判断吗?二、新课导学 ※ 探索新知探究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背景分析实例 1:如图 51,一面墙上有一扇门,门扇的两边 是平行的.当门扇绕着墙上的一边转动时, 观察门扇 转动的一边l 与墙所在的平面位置关系如何?图 51实例 2:如图 52,将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翻动书 的封面,观察封面边缘所在直线l 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图 52结论:上述两个问题中的直线l 与对应平面都是平 行的.探究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问题: 探究1两个实例中的直线l 为什么会和对应的 平面平行呢?你能猜想出什么结论吗?能作图把 这一结论表示出来吗?新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 行, 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如图 53所示, a ∥a .图 53反思:思考下列问题⑴用符号语言如何表示上述定理;⑵上述定理的实质是什么?它体现了什么数学思 想?⑶如果要证明这个定理,该如何证明呢?※ 典型例题 例 1 有一块木料如图54 所示,P 为平面BCEF 内一点,要求过点P 在平面BCEF 内作一条直线与平 面ABCD 平行,应该如何画线?图 54例 2 如图 55,空间四边形ABCD 中, , E F 分别是, AB AD 的中点,求证:EF ∥平面BCD .图 55※ 动手试试练1. 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ABEF 交于AB , M 和N 分别为AC 和BF 上的点,且AM FN = , 如图 56 所示.求证:MN ∥平面BEC .图 56练 2. 已知 ABC D , , D E 分别为 , AC AB 的中点,沿 DE 将 ADE D 折起,使A 到 A ¢的位置,设M 是 A B ¢ 的中点,求证:ME ∥平面A CD ¢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及其应用,其核心是线 线平行Þ线面平行;2. 转化思想的运用: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 知识拓展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通常有三种方法: ⑴利用定义: 证明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但直接证 明是困难的,往往借助于反正法来证明. ⑵利用判定定理, 其关键是证明线线平行.证明线线 平行可利用平行公理、中位线、比例线段等等. ⑶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后面将会学习到)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若直线与平面平行, 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 ( ).A.一条直线不相交B.两条直线不相交C.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D.无数条直线不相交 2.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B.直线l 与平面a 不相交,则l ∥平面aC. , A B 是平面a 外两点, , C D 是平面a 内两点, 若 AC BD = ,则AB ∥平面aD.同时与两条异面直线平行的平面有无数个3. 如果AB 、BC 、CD 是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线 段,则经过它们中点的平面和直线 AC 的位置关系 是( ).A.平行B.相交C.AC 在此平面内D.平行或相交 4. 在正方体 1111 ABCD A B C D - 的六个面和六个对角 面中,与棱AB 平行的面有________个.5. 若直线 , a b 相交,且a ∥a ,则b 与平面a 的位 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课后作业1. 如图 57,在正方体中,E 为 1 DD 的中点,判断1 BD 与平面AE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图 572. 如图 58,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P 、Q 分别是 ABC D 和 BCD D 的重心.求证:PQ ∥平面ACD .图 58N MFEDBA§2.2. 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学习目标1. 能借助于长方体模型讨论直线与平面、 平面与平 面的平行问题;2. 理解和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其运用;3. 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 P 56~ P 57,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 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___种,分别为____ ___和_______.讨论:两个平面平行的定义是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怎样证明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呢?你觉得好证吗? 二、新课导学 ※ 探索新知探究: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问题 1:平面可以看作是由直线构成的.若一平面内 的所有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 行吗?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结论:两个平面平行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平面内 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的问题.问题 2:一个平面内所有直线都平行于另外一个平 面好证明吗?能否只证明一个平面内若干条直线 和另外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就平行呢? 试试:在长方体中,回答下列问题 ⑴如图 61, AA AA B B ¢¢¢ Ì面, AA ¢∥面BB C C ¢¢ , 则面AA B B ¢¢ ∥面BB C C ¢¢ 吗?图 61⑵如图 62,AA ¢∥EF ,AA ¢∥ DCC D¢¢ 面,EF ∥ DCC D ¢¢ 面 ,则 A ADD ¢¢ 面 ∥ DCC D¢¢ 面 吗? 图 62⑶如图 63,直线A C ¢¢和B D ¢¢相交,且A C ¢¢、B D ¢¢ 都和平面ABCD 平行(为什么),则平面A B C D ¢¢¢¢∥ 平面ABCD 吗?图 63反思:由以上 3 个问题,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新知: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如图 64所示,a ∥b .图 64反思:⑴定理的实质是什么? ⑵用符号语言把定理表示出来.⑶如果要证明定理,该怎么证明呢? ※ 典型例题例 1 已知正方体 1111ABCD A B C D - , 如图 65, 求证: 平面 11 AB D ∥1 CB D . 图 65例 2 如图 66, 已知 , 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 平面a 过a ,与b 平行,平面b 过b ,与a 平行, 求证:平面a ∥平面b图 66小结:证明面面平行,只需证明线线平行,而且这 两条直线必须是相交直线. ※ 动手试试练. 如图 67, 正方体中, ,,, M N E F 分别是棱A B ¢¢, A D ¢¢,B C ¢¢,C D ¢¢的中点,求证:平面AMN ∥ 平面EFDB . 图 67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2. 转化思想的运用.※ 知识拓展判定平面与平面平行通常有 5种方法 ⑴根据两平面平行的定义(常用反证法); ⑵根据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⑶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以后学习); ⑷两个平面同时平行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 平行(平行的传递性);⑸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外一 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则这两个平面平行(判定定理 的推论).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平面a 与平面b 平行的条件可以是( ). A.a 内有无穷多条直线都与b 平行B.直线a 与 , a b 都平行,且不在a 和b 内C.直线a a Ì ,直线b b Ì ,且a ∥b ,b ∥aD.a 内的任何直线都与b 平行2. 经过平面a 外的一条直线a 且与平面a 平行的 平面( ). A.有且只有一个 B.不存在 C.至多有一个 D.至少有一个3. 设有不同的直线 , a b ,及不同的平面a 、b ,给出的三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①若a ∥a ,b ∥a ,则a ∥b ②若a ∥a ,a ∥b ,则a ∥b ③若 , a a a Ì ∥b ,则a ∥b .A.0 个B.1 个C.2 个D.3 个4. 如果两个平面分别经过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 则 这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5. 若两个平面都平行于两条异面直线中的每一条, 则这两平面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课后作业1. 如图 68,在几何体ABC A B C ¢¢¢ - 中, 1 Ð +2180 Ð= °, 34180 Ð+Ð= °,求证:平面ABC ∥ 平面A B C ¢¢¢.图 682. 如图 69,A ¢、B ¢、C ¢分别是 PBC D 、 PCA D 、 PAB D 的重心.求证:面A B C ¢¢¢∥ ABC 面 .图 69baF EM N BC ¢ ADCAD ¢。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临清三中高一年级数学导学案编号:15 编者:苏桂敏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说出椭圆的定义,2、知道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3、明确a、b、c之间的关系,并指出焦点坐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让学生大胆探索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学习重难点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学习过程一、预习及展示复习展示:1、复习必修二圆的方程,回顾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是什么?2、回顾圆的轨迹的求法?预习展示:1.教材助读,预习课本32~34P P的内容,记录下疑惑之处,并思考下列问题: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一个.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思考: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经过观察后思考:在移动笔尖的过程中,细绳的 保持不变,即笔尖 等于常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1: 我们把 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 , 的距离叫做 . 反思:若将常数记为2a ,为什么122a F F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小结:应用椭圆的定义注意两点:①分清动点和定点;②看是否满足常数122a F F >.2:阅读课本P32--33内容,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若焦点在y 轴上,两个焦点坐标 ,则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3.我的疑惑精讲点拨:例1.指出下列椭圆的a 、b 、c 并求出椭圆的焦点坐标。
14)1(22=+y x 154)2(22=+y x 1234)3(22=+y x练习:判断焦点在何轴,并指明2a ,2b ,写出焦点坐标。
高一数学必修1导学案
探究 5:探究 1 中①~⑧分别组成的集合,以及常见数集的语言表示等例子,都是用自然语言来描 述一个集合. 这种方法语言文字上较为繁琐,能否找到一种简单的方法呢? 新知 5: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注意:不必考虑顺序,“,”隔开;a 与{a}不同. 试试 5:试试 2 中,哪些对象组成的集合能用列举法表示出来,试写出其表示.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学习目标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 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 的意义和作用; 3.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 P2~ P3,找出疑惑之处) 讨论: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 15 日上午 8 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 试问这个通知 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引入: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 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 对象的总体.
集合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它还渗 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其术语的科技文章和科普读物中比比皆是,学习它可为参阅一般科技读 物和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准备必要的条件.
※ 典型例题 例 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 15 以内质数的集合; ② 方程 x(x2 1) 0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③ 一次函数 y x 与 y 2x 1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圆的一般方程
结论:(1)当 时,表示点的轨迹是.
(2)当 时,表示点的轨迹是.
教学设计过程
一、点评导学案
优秀小组:
优秀个人:
完成情况
二、回顾圆的标准方程,完成预习案
方式:可以利用大屏幕展示
三、完成探究案部分。
先提问完成1.和2.
3.有学生讲解,师强调表示圆的条件,并要求学生会配方,会找到圆心坐标,强调负号。
高一年级数学导学案授课人:高一年级数学教案高一年级数学导学案总节数:30
课题
4.1.2圆的一般方程
中心备课人
张放
教学目标
(3)当 时,则点的轨迹.
我们把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圆的一般方程 圆心:____________半径:________________
方程 表示的曲线不一定是圆,只有当 时,它表示的曲线才是圆,形如 的方程称为圆的一般方程。 为圆心, 为半径
板书设计:
一、圆的一般方程二、习题
课后反思:
8.已知 的顶点坐标A(-1,5),B(5,5),C(6,-2),则 外接圆的方程为.
9.设直线 和圆 相交于 ,弦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是.
10.过点 ,圆心在x轴上的圆的方程是.
11.*圆 的点到直线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提示:利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三、训练案部分
1.7.考查表示圆的条件
2.考查配方求圆心半径
高一年级数学导学案高一年级数学教案高一年级数学导学案
3.将圆 平分的直线是()
A. B. C. D.
4.若直线 过圆 的圆心,则 的值为()A.-1 B.1 C.3 D.-3
高一年级数学导学案
高一年级数学导学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一年级数学导学案。
教学内容涉及高中基础数学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在探究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学习兴趣和动机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如函数、几何、代数等;(2)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3)掌握数学符号、术语和表达方式,提高数学语言运用能力;(4)学会使用数学工具,如计算器、几何画板等,辅助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5)培养数学思维,提高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和演绎证明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学会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2)运用数学方法,如分类、归纳、类比等,分析和解决问题;(3)掌握数学学习策略,如预习、复习、总结等,提高学习效率;(4)学会从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5)通过实践操作、数学实验等,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2)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和挫折,培养坚韧、自信的品质;(3)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规范答题、自我检查等;(5)通过数学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事实、追求真理、团结协作等。
第四周1.3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姓名: 班级: 小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1.3.1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借助单位圆,推导出正弦、余弦和正切的诱导公式,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问题(2).通过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以及信息加工能力、运算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四组诱导公式的记忆、理解、运用。
难点:四组诱导公式的推导、记忆及符号的判断一、知识链接(1)由三角函数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即公式一(P 14):(公式一) 诱导公式(一)的作用:把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化为)2,0[π之间角正弦、余弦、正切。
【注意】:(1)运用公式时,注意“弧度”与“度”两种度量制不要混用,如写成:︒=+︒80sin )280sin(πk ,3cos)3603cos(ππ=︒⋅+k 是不对的(2)对于任一0︒到360︒的角,有四种可能(其中α为不大于90︒非负角)⎪⎪⎪⎪⎪⎩⎪⎪⎪⎪⎪⎨⎧⎢⎢⎢⎣⎡∈-⎢⎣⎡∈+⎢⎣⎡∈-⎢⎣⎡∈=为第四象限角),当为第三象限角),当为第二象限角),当为第一象限角,当ββαββαββαββαβ 360270,360270180,18018090,180)900, (以下设α为任意角)二、独立预习公式二: 设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 ,y ),则π+α 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 ,-y )(关于原点对称)sin(π+α) = ________________ cos(π+α) = ________________(公式二)tan(π+α) =________________公式三:如图:在单位圆中作出与角的终边,同样可得:sin(-α) =_________________cos(-α) = ________________ (公式三) tan(-α) = ________________【说明】:①公式中的α指任意角; ②在角度制和弧度制下,公式都成立;③记忆方法: “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三、合作交流例1、利用公式求下列三角函数值:(1)cos225° (2)311sin π (3)316sin(π- (4)cos(-2040°)P’(,-y )四、探究展示例2、 求证:)π5sin()πcos()π6cos()π2sin()π2tan(θθθθθ+-----=tan θ.五、反馈总结1、求下列三角函数值:(1))420cos(︒- (2))47sin(π- (3))1290sin(︒-(4) )379cos(π- (5) tan (- 536π)2、化简:)180cos()180sin()360sin()180cos(αααα-︒-∙︒--︒+∙+︒小结六、课后反思姓名: 班级: 小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1.3.2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2课时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并解决有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和恒等式证明问题 (2)通过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算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数学导学案电子版
高一数学导学案电子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以“高一数学导学案电子版”为主题,旨在通过电子导学案的形式,为高一学生提供数学学科的系统学习指导。
教学内容涵盖高中数学一年级的主要知识点,如集合、函数、三角学等,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问题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需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考虑到学生已适应电子产品的使用,采用电子版导学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便捷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集合、函数、三角学等基本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能力。
(3)掌握数学基本技能,如运算、推理、证明等,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学会使用电子版导学案,掌握网络资源和电子设备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总结,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4)借助电子版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
(2)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认识到数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具备勤奋、自律、合作的精神品质。
(4)通过数学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导学案
【思考6】(1)倾斜角是 的直线有斜率吗?
(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有怎样的对应关系?
(3)能否用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呢?
●探究任务2~直线倾斜角的计算
【探究】由于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这时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都是确定的,那么,如何由直线上的两点坐标计算直线的斜率呢?
【思考7】(1)当直线 与 轴平行或重合时,上述式子还成立吗?
(3)根据倾斜角的定义,你能说出倾斜角的取值范围吗?
【思考4】(1)任何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吗?
(2)倾斜程度不同的直线其倾斜角一定不相同吗?
(3)倾斜程度相同的直线的倾斜角有什么关系?
(4)在直角坐标系中,由一点和倾斜角能否确定一条直线的位置呢?
【思考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表示倾斜程度的量?
固原五中高一年级数学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课题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一)倾斜角与斜率
学习目标
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及取值范围;会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提高同学们的观察、探索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A. B.
C. D.
4.经过两点 的直线 的倾斜角等于 ,则 _______.
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学始于疑
初中我们已经知道,一次函数 的图象是直线,其中系数 具有怎样的几何意义?它是怎样衡量直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呢?
二、质疑探究
●探究任务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
【思考1】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 ,它的
2.在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与 轴都有一个相对倾斜度,可以有一个什么几何量来反映一条直线与 轴的相对倾斜程度呢?
3.2.1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学生版)
3.2.1函数的单调性【知识梳理】1.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区间(1)函数的单调性条件一般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D ,区间I ⊆D :如果∀x 1,x 2∈I ,当x 1<x 2时都有都有结论f (x )在区间I 上单调递增f (x )在区间I 上单调递减图示(2)函数的单调区间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I 上是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那么就说函数y =f (x )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I 叫做y =f (x )的.温馨提示(1)函数的递增(或递减)是针对定义域D 内的某个区间I 而言的,显然I ⊆D.(2)定义中x 1,x 2有三个特征:①x 1,x 2属于同一个区间;②任意性,x 1与x 2不能用I 上的特殊值代替;③有序性,通常规定x 1<x 2.2.增函数与减函数当函数f (x )在它的定义域上单调递增时,称它是;当函数f (x )在它的定义域上单调递减时,称它是.例1根据定义,研究函数()(0)f x kx b k =+≠的单调性.【变式1】证明函数f(x)=x-1x在(0,+∞)上单调递增.【变式2】求证:函数f(x)=-1x-1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题型一证明或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例1】已知函数f(x)=1x2-1.(1)求函数f(x)的定义域;(2)判断函数f(x)在(1,+∞)上的单调性,并加以证明.跟踪练习:根据定义,研究函数f(x)=K1在x∈(-1,1)上的单调性.题型二利用图象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例2】设函数f(x)2+4x+3,-4≤x<0,x+3,x≥0,画出函数f(x)的图象,并指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区间.题型三函数单调性的应用【例3】(1)已知函数f(x)=x2+bx+c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2,试比较f(1),f(2),f(4)的大小.(2)已知f(x)是定义在区间[-1,1]上的增函数,且f(x-2)<f(1-x),求x的取值范围.3.2.2函数的最大(小)值【知识梳理】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条件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x∈D,都有∀x∈D,都有∃x0∈D,使得结论M是函数y=f(x)的最大值M是函数y=f(x)的最小值几何意义f(x)图象上点的f(x)图象上点的温馨提示(1)最值首先是一个函数值,即存在一个自变量x0,使得f(x0)等于最值. (2)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x)≤f(x0)(或f(x)≥f(x0)),“任意”两个字不可省略.例4“菊花”烟花是最壮观的烟花之一.制造时一般是期望在它达到最高点时爆裂.如果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m)与时间t(单位:s)之间的关系为2() 4.914.718h t t t=-++,那么烟花冲出去后什么时候是它爆裂的最佳时刻?这是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精确到1m)?【变式1】已知函数f(x)x2,0≤x≤2,x>2,求函数f(x)的最大值、最小值.例5已知函数2()1f xx=-([2,6]x∈),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变式2】已知函数f(x)=32x-1.(1)证明:函数f(x)(2)求函数f(x)在[1,5]上的最值.能力提升题型一利用图象求函数最值【例1】已知函数y=-|x-1|+2,画出函数的图象,确定函数的最值情况,并写出值域.题型二: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例2】已知函数f(x)=x+16 x .(1)判断函数f(x)在(4,+∞)上的单调性并证明;(2)求函数f(x)在[6,9]上的最值.【练】已知函数f(x)=K1r2,x∈[3,5].(1)判断函数f(x)的单调性,并证明;(2)求函数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题型三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例3】已知函数f(x)=3x2-12x+5,当自变量x在下列范围内取值时,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R;(2)[0,3];(3)[-1,1].【练】1.已知二次函数f(x)=x2-2x+3.(1)当x∈[-2,3]时,求f(x)的最值.(2)当x∈[t,t+1]时,求f(x)的最小值g(t).2.已知函数f(x)=ax2+2bx+1,x∈[1,3],且a,b为常数.(1)若a=1,求f(x)的最大值;(2)若a>0,b=-1,且f(x)的最小值为-4,求a的值.。
高一数学导学案
高一数学导学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以“高一数学导学案”为主题,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帮助学生掌握高一数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
具体包括:理解数学概念,熟练运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高中数学知识充满好奇,但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教学设计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数学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如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等;(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能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4)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如归纳总结、类比推理、演绎推理等,提高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2)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演示、多媒体辅助、实际操作等,丰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4)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他们热爱数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2)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勤奋、严谨、求实的学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提高数学素养;(5)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他们能够在集体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进步。
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45页)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自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 集合和元素(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预习自测]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 (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 (4)所有大于0的负数;(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 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例3.设()()(){}22,,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若()3,2A ∈,求,a b 的值.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例4.已知{}2,,M a b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课内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 )0与 {}0的意义相同 (C )集合⎭⎬⎫⎩⎨⎧∈==+N n n x x A ,1是有限集 (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A .}33|{=+x xB .},,|),{(22R y x x y y x ∈-= C .}0|{2≤x x D .}01|{2=+-x x x 3.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A .)}1,1{(B .}1,1{C .(1,1)D .}1{.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5.若}4,3,2,2{-=A ,},|{2A t t x xB ∈==,用列举法表示B= . [归纳反思]1.本课时的重点内容是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难点是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以及集合元素的三个重要特性的正确使用;2.根据元素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解决问题,叫做元素分析法。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1.1.1集合的含义使用说明:“自主学习”10分钟,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展示个人成果,教师对重点概念点评。
“合作探究”10分钟,小组讨论,互督互评,展示个人成果,教师对重点讲评。
“巩固练习”10分钟,组长负责,组内点评。
“个人总结”5分钟,根据组内讨论情况,指出对规律,方法理解不到位的问题。
能力展示5分钟,教师作出总结性点评。
通过本节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关系的意义.。
.(2)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地理解集合.(3)观察关于集合的几组实例,并通过自己动手举出各种集合的例子,初步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4)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如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5)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重点:集合概念的形成。
学习难点:理解集合的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例(3)到例(8)和例(1)(2)是否具有相同的特点,它们能否构成集合,如果能,他们的元素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请你举出一些有关集合的例子。
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称为.,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
3、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
4、集合的元素一定是的,相同的几个对象归于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一个元素。
5、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
6、如果a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属于A ,记作,读作””。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 ,记作,读作””。
7、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二)合作探讨1、下列元素全体是否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世界上最高的山(2)世界上的高山。
补集、全集导学案
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及内容
个性备课(笔记)
认真阅读
课本12-14页,完成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小组内交流讨论,组内展示例题,然后在班内展示所抽取的任务。
要求简洁准确,语言流利,尽可能脱稿。
独立完成自主检测,组内交流,把自己做错或者有困难的搞清楚。
一、课前预习
1.全集的概念:
我们用到得数学思想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集合 ,集合 ,求
例3、开放型试题
已知全集S={1,3x3+3x2+2x},集合A={1,|2x-1|},如果 ={0},则这样的实数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三、自主展示
分组展示例1、例2、例3。
图形语言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3.补集的性质:
(1) =__________________(4)
(2) =__________________(5)
(3) =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例1、①方程组 的解集为A,U=R,试求A及 .
②设全集U=R,A={x|x>1},B={x|x+a<0}, 是 的真子集,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如果集合U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U可以看做一个全集全集通常记作_____
想一想: N , Z , R能否看成全集?
2.补集的概念:
设____________,由U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U的子集A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记为______,读作“_______”即: =__________
3.2幂函数(学生版)
3.3.1幂函数的概念【知识梳理】幂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叫做幂函数,其中x 是,α是.注意点:(1)自变量前的系数是1.(2)幂的系数为1.(3)α是任意常数.(4)函数的定义域与α有关.例1(1)在函数y =1x2,y =2x 2,y =x 2+x ,y =1中,幂函数的个数为()A.0B.1C.2D.3(2)(链接教材P91练习T1)已知y =(m 2+2m -2)x m 2-2+m +3是幂函数,则m =_______.【变式】已知函数op =(2−1)2+r1是幂函数.(1)求实数的值,并求出的解析式;训练1(1)若函数f (x )是幂函数,且满足f (4)=16,则f (-4)的值等于________.(2)已知f (x )=ax 2a +1-b +1是幂函数,则a +b 等于()A.2B.1C.12D.0训练2若f (x )=(m 2-4m -4)x m 是幂函数,则m =________.3.3.2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知识梳理】幂函数的性质与图象(1)图像都过点(1,1);(2)图像一定会出现在第一象限,一定不会出现在第四象限;奇函数的图像在第一和第三象限;偶函数的图像在第一和第二象限;非奇非偶函数的图像在第一象限;注:α>0时函数图像经过原点,α≤0时函数图像不经过原点.(3)当α<0时,函数在(0,+∞)单调递减;当α>0时,函数在(0,+∞)单调递增.(4)函数的图像在第一象限以(1,1)为支点,成跷跷板,左高右低,左低右高;(5)当x>1时,函数图像从上往下,α逐渐减小.题型一:幂函数的图象及应用例1:证明幂函数()f x 是增函数.【变式】已知函数op=(2−1)2+r1是幂函数.(1)求实数的值,并求出的解析式;(2)证明在R上是增函数.例2(1)若幂函数f (x )=(2m 2-6m +5)x 2m -3的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则f (x )的图象关于对称()A .原点B .x 轴C .y 轴D .不确定(2)在同一坐标系内,函数y =x a (a ≠0)和y =ax -1的图象可能是()【练1】如图是幂函数y =x m 与y =x n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则()A .-1<n <0<m <1B .n <-1,0<m <1C .-1<n <0,m >1D .n <-1,m >1【练2】如图所示,图中的曲线是幂函数y =x n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已知n 取±2,±12四个值,则相应于C1,C 2,C 3,C 4的n 依次为()A .-2,-12,12,2B .2,12,-12,-2C .-122,2,12D .2,12,-2,-12题型二:利用幂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例3(链接教材P91练习T2)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1;(2)−与−.【练3】(链接教材P91练习T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2)-3.143与-π3.题型三:根据单调性求参数值(或范围)例4已知幂函数f (x )=()32221m m m x--+的图象过点(4,2).①求f (x )的解析式;②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并进行证明;③若f (a +1)>f (2a -3),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练4】已知幂函数f (x )=x 9-3m (m ∈N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且在R 上函数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①求f (x )的解析式;②求满足f (a +1)+f (3a -4)<0的a 的取值范围.题型四:幂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例5已知函数y=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当x≤0时,f(x)=x2+2x.现已画出函数f(x)在y轴左侧的图象,如图所示.(1)请补充完整函数y=f(x)的图象;(2)根据图象写出函数y=f(x)的单调递增区间;(3)根据图象写出使f(x)<0的x的取值集合.【练5】已知幂函数y=f(x)的图象过点(2,2).(1)求函数f(x)的解析式,并求出它的定义域;(2)试求满足f(1+a)>f(3-a)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
高一数学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
⾼⼀数学必修⼀导学案及答案课题:1.1.1集合的含义与表⽰(1)⼀、三维⽬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常⽤数集及其记法、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过程与⽅法:通过实例了解,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的应⽤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P1-P3,对照学习⽬标,完成导学案,适当总结。
四、知识链接:军训前学校通知:8⽉13⽇8点,⾼⼀年级在操场集合进⾏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学⽣还是个别学⽣?初中时你听说过“集合”这⼀词吗?你在学习那些知识点中提到了“集合”这⼀词?(试举⼏例)五、学习过程:1、阅读教材P2页8个例⼦问题1:总结出集合与元素的概念:问题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问题3:集合相等:问题4: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些集合例⼦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
2、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集合通常⽤⼤写的拉丁字母A,B,C…表⽰,集合的元素⽤⼩写的拉丁字母a,b,c,…表⽰。
问题5: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A例1:设A表⽰“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3、4与A的关系?B 例2:若+∈N x ,则N x ∈,对吗?六、达标检测:A 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1)⼤于3⼩于11的偶数;()(2)我国的⼩河流;()(3)⾮负奇数;()(4)本校2009级新⽣;()(5)⾎压很⾼的⼈;()(6)著名的数学家;()(7)平⾯直⾓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A 2.⽤“∈”或“?”符号填空:(1)8 N ;(2)0 N ;(3)-3 Z ;(4;(5)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 ,美国 A ,印度 A ,英国 A ; B 3.下⾯有四个语句:①集合N 中最⼩的数是1;②若N a ?-,则N a ∈;③若N a ∈,N b ∈,则b a +的最⼩值是2;④x x 442=+的解集中含有2个元素;其中正确语句的个数是()A.0B.1C.2D.3B 4.已知集合S 中的三个元素a,b,c 是?ABC 的三边长,那么?ABC ⼀定不是()A 锐⾓三⾓形B 直⾓三⾓形C 钝⾓三⾓形D 等腰三⾓形B 5. 已知集合A 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 a ∈,有6-a ∈A ,那么a 为()A .2 B.2或4 C.4 D.0B 6. 设双元素集合A 是⽅程x 2-4x+m=0的解集,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2.理解集合的三个特征,能判断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符号.3.能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特点,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准确的语言将其表示出来,并从中体会到用数学抽象符号刻画客观事物的优越性.【考纲要求】1.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2.理解集合的三个特征,能判断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符号.【课前导学】1.集合的含义:构成一个集合.(1)集合中的元素及其表示:.(2)集合中的元素的特性:.(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i)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记作 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 ”;(ii )如果 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记作__ 或_____ 读作“ ____________ ”【思考】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不是只能是数或点?【答】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一般地,自然数集记作___________ ,正整数集记作__________ 或 _________ ,整数集记作 _______ ,有理数记作______ ,实数集记作 ______ .3.集合的分类:按它的元素个数多少来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有限集;(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叫做无限集;(3)____________ _叫做空集,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集合的表示方法:(1)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列举法;(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叫做描述法.(3)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文氏图【例题讲解】例1、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1)高一年级所有高个子的学生;(2)平面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 2 的点的全体;(3)所有正三角形的全体;(4)方程x2 2 的实数解;(5)不等式x 1 2的所有实数解例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①由所有大于10 且小于20 的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A;②直线y x 上点的集合记作B ;③不等式4x 5 3的解组成的集合记作C ;xy2④方程组的解组成的集合记作D ;xy0⑤第一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记作E ;⑥坐标轴上的点的集合记作F .例3、已知集合A x| ax22x 1 0,x R ,若A 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课堂检测】1.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①不超过45 的正整数;②鲜艳的颜色;③中国的大城市;④绝对值最小的实数;⑤高一(2)班中考500 分以上的学生,其中为集合的是_____________22.已知2a∈A,a2-a∈A,若 A 含 2 个元素,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 a取全体实数;②a 取除去0 以外的所有实数;③a取除去3以外的所有实数;④ a取除去0和3以外的所有实数3.已知集合A {0,1, x 2} ,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组成的集合B教学反思】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2)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的概念理解;2.认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性;3. 熟练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逐渐培养使用数学符号的规范性【考纲要求】3.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4.理解集合的三个特征,能判断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符号【课前导学】1.集合A 0,1 , 2,3 ,则集合A中的元素有个.2.若集合x|ax 0,x R 为无限集,则a .3. 已知x2∈{1,0,x},则实数x 的值124. 集合A x|x N, N ,则集合A=6x例题讲解】例1、观察下面三个集合,它们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1) A x|y x21 (2) B y|y x21 (3)C (x,y)|y x21a,b,1 ,也可表示为a2,a b,0 ,求a2011b2011.a例2、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例3、已知集合A a 2,(a 1)2,a23a 3 ,若1 A,求a 的值.【课堂检测】1. 用适当符号填空:(1) A x|x2x , 1 _________ A (2) B x|x2x 6 0 , 3 ____________________ B 3C x| x 22,x R,2 5___Cb2.设a,b R,集合1,a b,a 0, ,b ,则b a . a3.将下列集合用列举法表示出来:1 A m| m N且6 m N ;2 B x| 9 N,x N 9x教学反思】1.2 子集·全集·补集(1)【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2.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渗透等价转化思想;渗透问题相对论观点.【考纲要求】1.能判断存在子集关系的两个集合谁是谁的子集,进一步确定其是否是真子集.2.清楚两个集合包含关系的确定,主要靠其元素与集合关系来说明.【课前导学】1.子集的概念及记法:如果集合 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则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为________ 或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 ”或“___________ ”用符号语言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如右图所示:_______________ .2.子集的性质:① A A ② __________________ A ③ A B,B C,则A___C【思考】: A B与B A能否同时成立?【答】3.真子集的概念及记法:如果A B ,并且A B ,这时集合A称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_________ 或__________ 读作“ 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 ”4.真子集的性质:① 是任何的真子集符号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真子集具备传递性符号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讲解】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1)若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A 中的元素都属于B ;(2)若集合A不是集合B 的子集,则A中的元素都不属于B ;(3)若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B 中一定有不属于A 的元素;(4)空集没有子集.例 2. 以下六个关系,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1){ };(2){ }(3){0} (4)0 (5){0} (6){ }例3.( 1)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子集的个数;a,b,c}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子集的个【思考】含有n 个不同元素的集合有个子集,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真子集.例 4.集合A {x|x 1} ,集合B {x|x a} .(1) 若A B ,求a的取值范围;(2)若A B,求a的取值范围.【课堂检测】1.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是________1 3 x|x 102 {1, 2} { 2,1}3 1,2 x,y |x y 32.集合A x| x(x 1)(x 2) 0 ,则集合A的非空子集有个.3.若A a |a 3n 1,n Z ,B b |b 3n 2,n Z ,C c|c 6n 1,n Z ,则集合A,B,C 的包含关系为.教学反思】1.2 子集·全集·补集( 2)【教学目标】1.理解全集、补集概念,会进行简单集合的运算;2.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渗透等价转化思想;渗透问题相对论观点.【考纲要求】1. 理解全集、补集概念,会进行简单集合的运算;2. 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课前导学】1.全集的概念:如果集合U 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U 可以看做一个全集.全集通常记作___ 2.补集的概念:设___________ ,由U 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U 的子集A的补集, 记为 ____ 读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C U A = ______ C U A 可用右图阴影部分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补集的性质:① C U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C U U = 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C U (C U A) = ________________【例题讲解】例 1 已知全集U {2,3, a2 2a 3}, A {| 2a 1|, 2}, C U A {5} ,求实数a的值.例 2 设U R,A {x| 1 x 6},B {x|a 2 x 2a} ,若B C U A,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例 3 若方程x2 x a 0至少有一个非负实数根,求a 的取值范围【课堂检测】1.全集U 1,2,3,4,5 ,A 1,5 ,B C U A,则集合 B 有个.2.全集U R,A x |x 3 2 ,a 1 , 则下面正确的有231 a C U A2 a C U A3 a A4 a C U A 3.(1)已知全集U x|x 3 ,集合A x|x 1,则C U A= .(2)设全集U Z,A x|x 3k 1,k Z ,则C U A为.教学反思】1.3 交集·并集(1)教学目标】1.理解交集和并集的概念,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3.渗透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考纲要求】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课前导学】1.交集:叫做 A 与 B 的交集.记作,即:.2.并集:叫做 A 与 B 的并集,记作,即: .3.设集合A x| x 2n,n N ,B x|x 3n,n N ,则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M 1,2,m2 3m 1,P 1,3 ,M P 3 ,则m的值为【例题讲解】例1.设A { 1,0,1}, B {0,1,2,3},求A B及A B.例2.设A {x|2x2 px q 0},B {x|6x2 (p 2)x 5 q 0},若A B {1} ,求A B.例3.设集合 A {x 2 x 4}, B {x x a}.(1)若A B B ,求a的取值范围;(2)若A B ,求a的取值范围【课堂检测】1.设集合A 1,2 ,B 1,2,3 ,C 2,3,4 ,则A B C 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集合S x|x 2或x 3 ,T x|2 x 3 ,则S T ____________________ .213.设集合U R,A x|0 x 2.5 ,B x|x 或x ,则(C U A) (C U B)=324.已知A 1,a2 1,a2 3,B a 3,a 1,a 1,则A B 2 ,则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1.3 交集·并集( 2)【教学目标】、(1)掌握集合交集及并集有关性质;运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掌握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考纲要求】集合的交、并运算及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集合.【课前导学】1.有关性质:A A= A = AB B AA A= A = AB B A2.区间:设a,b R, 且a b,规定[a,b] ,(a,b) ,[a,b) ,(a,b] ,(a, ) ,( ,b] ,( , ) .3. U {1,2,3,4,5,6},A {2,3,5}, B {1,4},求C U (A B)与( C U A) (C U B),并探求C U(A B),C U A, C U B三者之间的关系4.求满足P Q {1,2} 的集合P,Q 共有多少组?【例题讲解】例1设A 2, 1,x2 x 1,B 2y, 4,x 4,C 1,7,且A B C,求x, y的值及A B.例 2 设A {| a 1|,3,5}, B {2a 1,a2 2a,a2 2a 1}, 若A B {2,3} ,求A B.例3设A {x|x2 4x 0}, B {x|x2 2(a 1)x a2 1 0}.(1)若A B B,求a的值;( 2)若A B B,求a的值.例 4 设全集U {(x,y)|x R,y R},M {(x,y)| y 3 1},P {(x,y)|y x 1} ,求C U (M P).x2【课堂检测】1.设集合I x| x 3,x Z , A 1,2 , B 2, 1,2 ,则A C U B 等于2.若A 非负整数,B 非正整数,则A B , A B .3.设U R,A x|0 x 5, , B x|x 1,则C U A C U B4.已知集合A,B,C 满足A B B C ,则A _________ C .教学反思】2) xx2.1.1 函数的概念与图像( 1)【 教学目标 】1.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得重要模型,理解函数概念; 2. 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并能说出 他们的值域 . 【 考纲要求 】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 课前导学 】1.函数的定义: 设 A ,B 是两个数集, 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 ,使对于集合 A中的 一个数 x ,在集合 B 中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从 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为,其中 x 叫, x 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与 x 的值相对应的 y 的值叫 , y 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 ;2.在对应法则 f :x y,y x b,x R,y R 中,若 2 5,则 2【 例题讲解 】 例1以上 4 个对应中,为函数的有3.下列图象中不能.作为函数 y f (x) 的图象的是:1) x,x N ;3) y, 其中 y x 1x1,x N,y N ;R ; 4)y ,其中 y 1 2x,x 1,0,1, y1,0,1,2,3变式:下列各组函数中,为同一函数的是 ;(1) f x x 3与 g x x 26x 9 (2) f x x 1与 g(t)t 2 2t 1x2 4 2(3) f(x)与 g(x) x 2 (4) f (x) x 2与圆面积 y 是半径 x 的函数x2例 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1) f(x)11x*变式:若 y f (x)的定义域为 1,4 , f (x 2)的定义域为例 3已知函数 y x 2 2x 3,求 f (0), f (1), f (1), f (n) f (n 1).变式 1:函数 y x 22x 3,( 3 x 2)的值域是函数 yx 2 2x 3 ,1x2 x2x 2, 1,0,1,2 的值域是 .变式 2:若一系列函数的解析式相同, 值域相同, 但定义域不同, 则称这些函数为 “同族函数 那么函数 y x 2,值域为 1,4 的“同族函数 ”共有 个;课堂检测 】1. 对于集合 A {x|0 x 6},B {y|0 y 3} ,有下列从 A 到B 的三个对应:①1y x ;③ x y x ;其中是从 323. 若 f (x) (x 1)21,x { 1,0,1,2,3} ,则 f (f (0))教学反思 】1x y x ;② x2A 到B 的函数的对应的序号2. 函数 f (x)3 | x 1| 2的定义域为 ____________2.1.1 函数的概念与图像(2)【教学目标】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得重要模型,理解函数概念;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并能说出他们的值域.【考纲要求】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课前导学】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y x 2 x 2 (2)y 2 x2x 32.函数y f (x)的定义域为1,4 ,则函数y f (2x)的定义域为3.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 y 1 x(0 x 2)(2) y 2x3) y x2 2x 3(0 x 3)了解【例题讲解】例 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0 x1 y x x2) y 2x 3 1 12 x x例 2.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 y 3x22) y x24x 6, x 1,53) y8x24x 54) y x x 1例3(1)已知函数y mx26mx m 8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设A 1,b(b 1),函数f(x) 1(x 1)21,当x A,f (x)的值域也是A,求b 的值.【课堂检测】1.函数y x 1 x 2 的定义域为,y 11的定义域为11x 12.函数y 2的值域为. x13.函数y x x 2 的值域为教学反思】2.1.1 函数的概念与图像( 3)【 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 2.能正确画出一些常见函数的图象; 3.会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值域、判断函数值的变化趋势; 4.从 “形 ”的角度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 课前导学 】1.函数的图象:将函数 f (x) 自变量的一个值 x 0作为 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作为 坐标, 就得到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 (x 0, f(x 0)),当自变量,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函数 y f(x) 的图象. 2.函数 y f ( x)的图象与其定义域、 值域的对应关系: 函数 y f (x)的图象在 x 轴上的射影 构成的集合对应着函数的 ,在 y 轴上的射影构成的集合对应着函数的 .22xx 3. 函数 f (x) x 与 g(x) 的图象相同吗?并画出函数 g(x) 的图像 . xx4.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 f (x) x 1;3) y 5x ,x {1,2,3,4} ; 4) f (x) x .2 2) f (x) (x 1)2 1,x [1,3) ;【例题讲解】例 1. 画出函数f (x) x2 1 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f ( 2), f (1), f (3)的大小;2)若0 x1 x2 (或x1 x2 0,或|x1| |x2 |)比较f (x1)与f (x2)的大小;3)分别写出函数f(x) x2 1( x ( 1,2] ),2f(x) x2 1( x (1,2] )的值域.2x 3,(x 1)例 2. 已知函数f (x) = x2 ,(-1 x 1)x,(x 1)(1)画出函数图象;(2)求f(f(f( 2))) 的值(3)求当f (x) 7 时,求x 的值;例 3 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1) y x23x 42(2) y x22 x 1课堂检测】1.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2,3 ,则y f(x) 的图像与直线x 2的交点个数为2. 函数y f(x) 的图象如图所示,(1) f (0) _______ ;(2)f (1) _( 4) 若1 x1 x21,则x3.画出函数f (x) x 的图像.填空:_____ ;(3) f (2) ________ ;f (x1)与f (x2) 的大小关系是x教学反思】2.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1)【教学目标】1.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理解同一个函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2.了解分段函数,会作其图,并简单地应用;3.会用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求函数的解析式.【考纲要求】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课前导学】1.一次函数一般形式为.2.二次函数的形式:( 1)一般式:;( 2)交点式:;( 3)顶点式:.3.已知f (x) 3x 1,g(x) 2x 3,则f [g(x)] ,g[ f (x)] .4.已知函数f (x)是二次函数,且满足f(0) 1,f(x 1) f(x) 2x,求f(x) .【例题讲解】例 1.下表所示为x与y 间的函数关系:那么它的解析式为例 2. 函数 f (x)在闭区间 [ 1,2] 上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则求此函数的解析式.例 3.(1)已知一次函数 f (x) 满足 f f (x) 4x 3,求 f (x).2)已知 f(x 1) x 2 2x ,求 f(x).课堂检测 】2x 21,x 0 1.已知 f(x) , 2x 1,x 02.已知 f ( x 1) x 2 x ,则 f (x)223.若二次函数 y x 2 2mx m 23的图像对称轴为 x 2 0,则 m = ,顶点 坐标为教学反思】f ( 2)= 2; f (a 2 1)=2.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2)【教学目标】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 ,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会用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求函数的饿解析式;通过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纲要求】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课前导学】1.函数f (x) 2x x 0 ,则f (1)是;x 1 x2.已知f ( x 1) x 1,那么f (x) 的解析式为;23.一个面积为100m 2的等腰梯形,上底长为xm,下底长为上底长的3倍,则高y与x的解析式为;4.某种笔记本每本5元,买x( x 1,2,3,4 )个笔记本的钱数记为y (元),则以x为自变量的函数y 的解析式为;例题讲解】例 1. 动点P从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A出发,顺次经过B、C、D 再回到A,设x 表示点P的行程,y表示线段PA的长,求y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变式:如图所示,梯形 ABCD 中, AB//CD , AD BC 5,AB 10,CD 4,动 点 P 自 B 点出发沿BC CD DA 路线运动,最后到达 A 点,设点 P 的运动路程 为 x , ABP 的面积为 y ,试求 y f (x)的解析式并作出图像 .例 2已知函数满足 f (x) 2f (1) ax , x(1)求 f (1), f (2) 的值;2)求 f(x) 的解析式.【课堂检测】1.周长为定值l的矩形,它的面积S是此矩形的长为x 的函数,则该函数的解析式2.若函数f (x)满足关系式f(x) 2f(1) 3x,则f(2) =x教学反思】2.1.3 函数的单调性(1)教学目标】1.会运用函数图象判断函数是递增还是递减;2.理解函数的单调性,能判别或证明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3.注意必须在函数的定义域内或其子集内讨论函数的单调性.【考纲要求】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课前导学】1.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2 上为增函数的是;12(1)y (2)y 2x 1 (3)y 1 x (4)y (2x 1)2x2.若f(x)(2k 1)x b在, 上是减函数,则k 的取值范围是3.函数y 2x 2 x 1的单调递增区间为4.画出函数y 2x 1 的图象,并写出单调区间【例题讲解】例1:画出下列函数图象,并写出单调区间.21(1)y x2 2 ;(2)y ;x3) f(x)x21, x 02x 2, x 01例 2.求证函数f(x) 1在0, 上是减函数思考:在,0 是函数,在定义域内是减函数吗?例 3.求证函数f(x) x3 x 在, 上是增函数课堂检测】1.函数x2 6x 10 在单调增区间是2.函数1 1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x3.函数(x 0)(x 0)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4.求证:函数f (x) x2 x在,1上是单调增函数2教学反思】2.1.3 函数的单调性( 2)【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极其几何意义;2.会用配方法、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3.培养识图能力与数形语言转换的能力.【课前导学】1.函数y 2x 1 在1,2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是;2.函数y x2 x 在3,0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是;3.函数y 2 1 在1,3 上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是;x4.设函数f(x) a(a 0),若f (x)在,0 上是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为x【例题讲解】例 1. (1)若函数f(x) 4x2 mx 5 m在[ 2, )上是增函数,在( , 2] 上是减函数,m 的值为;2)若函数f(x) 4x2 mx 5 m在[ 2, ) 上是增函数,3)若函数f(x) 4x2 mx 5 m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2, ) ,则实数m的值为则实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2.已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是[a,b] ,a c b.当x [a,c]时,f (x) 是单调增函数;x [c,b] 时,f (x) 是单调减函数,试证明f (x) 在x c 时取得最大值.3.(1)求函数f (x) x 1的单调区间;xx22x 12)求函数f (x) x 2x 1,x 1,4 的值域. 4,4 的值域x【课堂检测】1. 函数f (x) (a 1)x 1在, 上是减函数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2. 函数f (x) x2 mx 4(m 0) 在( ,0] 上的最小值是.3. 函数f (x) x x 2 的最小值是,最大值是.教学反思】2.1.3 函数的奇偶性( 1)【教学目标】3.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4.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能证明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5.初步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第6课:对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A.(1,2) B.(2,1) C.(-2,1) D.(-1,1)
对数函数图象特点:
(1)底数大于1,图象呈上升趋势;底数大于0小于1,图象呈下降趋势.
(2)在第一象限,各图象对应的对数函数底数顺时针增大.底数越小,在第一象限图象越靠近y轴;底数越大,在第一象限图象越靠近x轴.
2、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a>1
0<a<1
图象
性质
定义域
值域
过定点
过定点,即x=时,y=
函数值
的变化
当0<x<1时,
当x>1时,
当0<x<1时,
当x>1时,
单调性
在(0,+∞)上是
在(0,+∞)上是
探究案【养成分析习惯初步掌握方法】
学法指导
探究问题
自小结
判断一个函数是对数函数必须是形如y=logax(a>0且a≠1)的形式,即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系数为1.
(2)底数为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
(3)对数的真数仅有自变量x.
【探究1】指出下列函数哪些是对数函数?
(1)y=3log2x;(2)y=log6x;
(3)y=logx3;(4)y=log2x+1.
求解对数型函数过定点问题,一般先令真数等于1,求出横坐标x,再求出纵坐标值y,即可得定点坐标.
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导学案编号BX1—01编制:李永艳审核:审批: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3.会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学习重点】对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学习难点】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预习案【适记内容理解关键】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三元有序数组.
(4)对于空间中点P坐标的确定方法是:过点P分别向坐标轴作,构造一个以O、P为顶点的,如果长方体在三条坐标轴上的顶点P1,P2,P3的坐标分别为(x,0,0),(0,y,0),(0,0,z),则点P的坐标为(x,y,z).
③让四指沿方向指向y轴正方向;
④的指向即为z轴正方向.
(3)有关名称:
如图2 3 1所示,
①叫作原点;
②统称为坐标轴;
③由确定的平面叫作坐标平面;
确定的平面记作xOy平面,
确定的平面记作Βιβλιοθήκη Oz平面,确定的平面记作xOz平面.
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1)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的位置,可用一个来刻画.
高一年级数学(必修2)导学案
姓名班级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课题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课时
主备人
执教者
审核
审签
累计课时
总第课时
使用时间
年月日
学习
目标
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及有关概念
2、会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三元有序数组刻画点的位置
重难点
重点: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及有关概念
三、自主展示(质疑点评)
如图2 3 2,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AB的中点,F是BB1的中点,G是AB1的中点,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确定E,F,G三点的坐标.
四、整理学案(归纳小结)
1.题目若未给出坐标系,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坐标轴上或坐标平面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数学导学案1.1.1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2.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性质难点:集合的性质。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教材,完成下面填空:1 、元素与集合的概念:(1)把统称为元素,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2)把____________________ __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通常用____________表示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记作,读作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记作,读作3.常用的数集及其记号:(1)自然数集:,记作(2)正整数集:,记作(3)整数集:,记作(4)有理数集:,记作(5)实数集:,记作【尝试解答】下列各组对象①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②比较小的正整数全体;③平面上到点O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④正三角形的全体;⑤2的近似值的全体.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有()A.2组B.3组C.4组D.5组【知识探究】思考下列问题①请我们班的全体女生起立!接下来问:“咱班的所有女生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啊?” ②下面请班上身高在1.75以上的男生起立!他们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啊?③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构成集合,比如新华字典里所有的汉字可以构成一个集合等等.那么,大家能不能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呢?请你给出集合的含义.④如果用A 表示高一(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 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 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 、b 与集合A 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看见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⑤世界上最高的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⑥世界上的高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⑦问题⑥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⑧由实数1、2、3、1组成的集合有几个元素?⑨问题⑧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⑩由实数1、2、3组成的集合记为M,由实数3、1、2组成的集合记为N,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吗?这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由此类比实数相等,你发现集合有什么结论?集合元素的特征是【典型例题】例题1.下列各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的是( )A.大于6的所有整数B.高中数学的所有难题C.被3除余2的所有整数D.函数y=x1图象上所有的点 变式训练11.下列条件能形成集合的是( )A.充分小的负数全体B.爱好足球的人C.中国的富翁D.某公司的全体员工例题2.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若a ∈N ,则-a ∉NB.若a ∈Z ,则a 2∈ZC.若a ∈Q ,则|a |∈QD.若a ∈R ,则R a ∈3变式训练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 )内填“√”,错误的填“×”(1)所有在N 中的元素都在N *中( )(2)所有在N 中的元素都在Z中( )(3)所有不在N *中的数都不在Z 中( )(4)所有不在Q 中的实数都在R 中( )(5)由既在R 中又在N *中的数组成的集合中一定包含数0( )(6)不在N 中的数不能使方程4x =8成立( )【达标检测】1、你能否确定,你所在班级中,高个子同学构成的集合?并说明理由。
你能否确定,你所在班级中,最高的3位同学构成的集合?2、填空:或用符号∉∈(1) -3 N ; (2)3.14 Q ; (3)31 Q ; (4)0 Φ ;(5; (6)21- R ; (7)1 N +; (8)π R 。
3.由实数x ,-x ,|x |所组成的集合,其元素最多有______个.4.集合{3,x ,x 2-2x }中,x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5.对于集合A ={2,4,6},若a ∈A ,则6-a ∈A ,那么a 的值是______【归纳总结】1、集合、元素的定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2、元素的三要素;【课堂作业】1.下列对象能否组成集合:(1)数组1、3、5、7; (2)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3)满足3x-2>x+3的全体实数; (4)所有直角三角形;(5)美国NBA 的著名篮球明星; (6)所有绝对值等于6的数;(7)所有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 (8)中国男子足球队中技术很差的队员;(9)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2.用符号∈或∉填空:(1)1______N ,0______N ,-3______N ,0.5______N ,2______N ;(2)1______Z ,0______Z ,-3______Z ,0.5______Z ,2______Z ;(3)1______Q ,0______Q ,-3______Q ,0.5______Q ,2______Q ;(4)1______R ,0______R ,-3______R ,0.5______R ,2______R .3.判断正误:(1)所有属于N 的元素都属于N *. ( )(2)所有属于N 的元素都属于Z . ( )(3)所有不属于N *的数都不属于Z . ( )(4)所有不属于Q 的实数都属于R . ( )(5)不属于N 的数不能使方程4x=8成立. ( )4.设A 表示集合{2,3,a 2+2a -3},B 表示集合{a +3,2},若已知5∈A ,且5∉B , 求实数a 的值.5.实数集A 满足条件:1∉A ,若a ∈A ,则A a ∈-11. (1)若2∈A ,求A ;(2)集合A 能否为单元素集?若能,求出A ;若不能,说明理由;(3)求证:A a∈-11.高一年级数学导学案1.1.1集合的表示方法(2)【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表示集合的列举法和描述法2.理解两个集合相等,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重点难点】重点:列举法和描述法难点:描述法【课前预习】阅读教材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数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除了用自然语言描述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表示。
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__________出来,并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
描述法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集合的方法。
【尝试解答】1、下列集合中表示相等集合的是( )(A )(){}(){}3,2,2,3M N == (B ){}{}3,2,2,3M N == (C )(){}{},|1,|1M x y x y N y x y =+==+= (D ){}(){}1,2,1,2M N ==2. 若{}233,24,4a a a -∈---,求实数a 的值【知识探究】如何表示下列集合:1. 中国的四大发明所组成的集合;2. 大于3的实数所组成的集合.问题1.用列举法能表示元素个数无限个的集合吗?什么样的集合适合用列举法表示?问题2.什么样的集合适合用描述法表示?一个集合是否既能用列举法表示,又能用描述法表示?并举例说明。
问题3.集合x x |{>3}与集合t t |{>3}是否表示同一个集合【典型例题】例题分析: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 2=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变式练习1:请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5的正奇数 (2)能被3整除且大于4小于15的自然数(3)方程290x -=的解的集合例2 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2–2 = 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变式练习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2-3=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大于10小于3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达标检测】1、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方程x2– 9 = 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3)一次函数y = x + 3与y = –2x + 6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4)不等式4x– 5<3的解集.【归纳总结】本节课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拓展延伸】1.方程组25x y x y +=⎧⎨-=⎩ 的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用描述法表示为2.{(,)|6,,}x y x y x N y N +=∈∈用列举法表示为3.已知},,13|{Z k k x x A ∈-==用∈或∉符号填空:(1)5 A (2)—7 A4.集合M={(x,y )|xy>0,x ∈R,y ∈R}是指A 第一象限内的点集B 第三象限内的点集C 第一、三象限内的点集D 第二、四象限内的点集5.用列举法将集合{(x,y )|x ∈{1,2},y ∈{1,2}}可以表示为A.{{1,1},{1,2},{2,1},{2,2}}B.{1,2}C.{(1,1),(1,2),(2,1),(2,2)}D.{(1,2)}6.已知集合A={-2,-1,0,1},集合B={y|y=|x|, x ∈A},则B=7.已知集合A={(x,y )|y=2x+1},B={(x,y )|y=x+3},a ∈A 且a ∈B 则a 为8.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所有小于10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不等式x-3>2的解的集合;(3)二次函数y=x 2-10图像上的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