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中化学新课程
2024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通过课后拓展阅读和思考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了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对自然科学探究的热情。
-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深入学习,提升学科素养。
6.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 课程总结: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教学双边互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能力。
- 对于论述题,评价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表述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概念。
- 对于实践题,关注学生的实验设计是否安全、合理,实验记录是否完整。
- 对于阅读拓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反馈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鼓励学生改正错误,提高作业质量。
- 简史:古代→近代→现代
- 方法:观察、实验、推理
- 应用:生活、能源、材料、环保
- 方程式:规则、配平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物质守恒
板书设计应注重清晰展示知识点的层次结构和内在联系,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符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学情分析
三、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已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但对于化学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分散、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这将对课程学习产生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版)教学感悟

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版)教学感悟通过参加新教材的培训,网上进行了大量的新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笔者体会到新课程的改革和新教材的编写是成功的。
现浅谈对化学新教材(人教版)的认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是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的,全套教材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共计8册。
一、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的特点1.保证基础性,突出时代性,体现选择性(1)必修模块教科书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既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
(2)选修模块的内容以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主,注意到与必修模块的合理衔接。
选修模块的内容和必修模块同属于高中化学这门课程,在学科知识与教育理念上保持着内在系统性和水平的一致性,但相互之间又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
2.合理构建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教科书注意正确处理社会发展需求,知识的逻辑顺序和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以及认知规律的关系,处理好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区别与联系、各模块内容的要求与结构,合理构建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3.重视科学探究活动,注重科学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为了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科书中编入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做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
例如,探究铁盐和铝盐的净水作用,调查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设计电池装置,上网查阅元素周期表等。
二、新教材的教与学1.教师的教学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角色。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就是要由原来化学知识的代言人、教学内容的传递者、知识生产线的操作工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角色转变不是减轻而是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我们要让学生感悟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涵着许许多多的化学知识,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创造了无数的新产品进入每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使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受益匪浅,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给人类原本和谐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黑臭的污水、讨厌的烟尘、难以处置的废物和各种各样的毒物……要让学生明白只有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体现先进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的人文精神作为技术的依托。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引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对高中化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解析《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概述《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新课标》的主要内容2.1 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旨在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2 课程结构《新课标》将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必修部分包括化学1和化学2两个模块,主要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等内容。
选修部分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模块,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
2.3 课程内容《新课标》对高中化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包括:- 无机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等;- 有机化学:烃、醇、醚、酮、羧酸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化学动力学等;- 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分子、晶体结构,物质性质与结构关系等;- 化学实验:基本实验操作、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等。
三、《新课标》的特点3.1 贴近生活,注重应用《新课标》强调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强调科学探究《新课标》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3 注重学科交叉《新课标》提倡学科之间的融合,强调化学与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地理等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体会

、
设计 知 识层 次 , 教 材 注 重 学 生 的认 知规 律 , 理构 建知 新 合 识 体 系 , : 一 将 碱 金 属 与 “ 素 ” 置 调 整 , 低 了高 中化 如 高 卤 位 降 学 的起 始难 度 , 同时 与 初 中化 学 的 衔 接更 为 自然 。 种设 计 使 这 重点突出, 难点 分 散 , 序 渐 进 , 旋 上 升 。 循 螺
■一
封 平
( 苏 省 江都 中学 化 学 组 , 苏 江 都 江 江 250 ) 22 0
:
. Βιβλιοθήκη 对 高 中 化 学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认 识 与 体 会
几 年 来 的 课 改 实 践 ,我 最 深 的 感 触 是 新 教 材 对 不 同 层 次 的 教 师 都 提 出 了 一 个 新 挑 战 , 要 求 教 师 必 须 以 一 个 全 新 的 观 念 去 审 视 新 教 材 。在 新 教 材 的使 用 过 程 中 , 过 学 习 、 通 实 践 和 研 究 , 加 深 了 对 新 教 材 的 认 识 和 理 解 , 谈 几 点 认 我 现 识 和体会 。 对 新 教 材 的认 识 1“ ” 新教 材 有 一 种 全新 的感 觉 .新 : 从 形 式 上 看 : 设 了 许 多 插 图 , 入 了趣 味性 小 故 事 . 增 编 图 文 并 茂 、 彩 鲜艳 、 动 活泼 。 色 生 从 内容 上 讲 : 教 材 注 重 联 系 实 际 , 强 了学科 教 学 与 日 新 加 常 生 活 、 代科 技 和 生 产 劳 动 等 方 面 的联 系 , 重 反 映学 科 发 现 注 展 与新 的科 技 成果 , 以适 应社 会 发 展 的需 要 。 材 中安 排 了大 教 量 的 阅读 内容 和 选 学 资料 。 “ 家庭 小实 验 ” 使 学 生感 受 到化 更 学 知识 在 日常 生 活 中无 处 不 在 从 观 念 上 说 : 教 材 融 进 了 大量 的新 知 识 。 至有 些 知 识 新 甚 对 教 师 和学 生 来讲 是站 在 同一 起 跑 线 上 的 。 : 型无 机 非 金 如 新 属 材料 , 合成 氨 前 景 展 望 , 等 。 等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索研究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也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改革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广大化学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
因此,作为化学教师,一定要遵循正确的教学理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切实落实化学教学计划和相应的教学标准,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学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支持与发扬,随着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日渐推进,我们一定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将重心真正转移到学生身上。
教师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中唯一的中心,而应变身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咨询者,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将课堂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积极探讨、共同发展的有力平台,使学生在这一场所中自主探索,从而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
作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的发展。
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仅仅依靠教材,毕竟教材只是一种参考,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内容我们要参考,不符合的我们可以改进或改善,甚至可以自己设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设计教案。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以教材为主,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因此,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慎重对待学生提出的建议,尤其那些能够表达创新思维的建议,一定要给予充分地表扬和肯定,即便是不着边际的想法,也不能急于反驳,打击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而是通过循循善诱地引导,促使学生转变思路,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同时,要给予学生解释的时间,具体倾听一下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只要体现出“闪光性”,也要加以表扬和鼓励,不要让学生产生任何压抑感。
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及时地反思,提高强化知识技能的思维意识,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亲身体验,使其思路更加清晰。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的推动力,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标突出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
一、贯彻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做中学”。
知识不是通过简单记忆,而是通过学生的参与、感悟、交往、实践、猜想、探究、归纳等活动获取。
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因此化学教学要重在“做”,只有学生亲自做了,亲身经历了,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化学教学强调从过程当中获取能力和动手的经历,以此发展学生在面对自然现象时能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出答案的能力。
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它的基本过程是:①收集有关的资料(利用查阅课本、各种直观教具、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等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②分析、研究、讨论、交流、归纳有关材料。
③通过验证或讨论发现问题的规律性,得出结论。
例如学习《二氧化硫》一课时,学习物理性质时,让学生阅读材料,归纳物性。
通过二氧化硫溶解性实验(学生做)、系列性质实验(学生完成实验:二氧化硫分别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品红溶液),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如: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什么变化?是谁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什么使品红褪色了,加热后为什么又恢复原来的颜色?让学生去探究,发现规律性,归纳总结结论。
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做到了用眼看、用耳听、用手做、用口说、用脑想、用心学。
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状态,不断地探究知识奥秘,体会到了探究学习过程的艰辛,取得成就时的喜悦。
这是素质教育灵魂之所在。
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指导了学法,培养科学的思维品质。
二、认识教材插图的功能纵观教科书内各类插图,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功能:1、化学知识的直观呈现作为传播学习信息的一种重要媒体,图画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表达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进入新课程已快一年,深切感受到新课程开设对我本人的冲击,现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材方面:优点是: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生动活泼,有多样性,注重能力和方法,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问题是:课时紧,知识系统“散乱”,深广度难把握,实验探究难实施,许多原理概念过于简略,不利于学生预习自学。
例如:必修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显著变化:不再分“周期律前”“周期律后”元素,仅从生活—化学—社会—应用的角度编排,变化促发思考:元素化合物知识整体放在物质结构和周期律之前,引发:编者的用意是什么?每种元素及其化合物从原先的三周时间约9—12节课降到3—4节课,还要实现三维目标,对教学内容组织和处理怎么办?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对概念原理知识覆盖全面,但同一概念原理在必修与选修中分层建构,转变了学生原有认识及其认识方式,但引发了如下困惑和思考:概念和原理形成的层级结构,在必修中对概念和原理的认识与迁移的“度”如何把握?二、教师方面:感受冲击力很强,还不能完全适应。
大统一的课程结构已被打破,教材受到冲击,逼迫我们教师不得不树立新的教材观,稳定不变的教学内容体系被替换,使我们要重新构建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单一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使我们要学习多样化的化学教学方式和策略。
但对教材的不适应之处就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之处,值得珍惜和利用。
三、学生方面新课程进入后,我们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60%的学生反映学习负担加重。
约20%的学生有厌学情绪。
原因很多,以下几点较普遍1. 高中扩招,生源水平跨度特别大,部分学生根不上.2. 现行各种教辅材料的习题(包括教材课后练习),大多数含有过高要求的内容,学生做起来很困难..3. 为了使学生能做出一些习题,教师增加了一些额外的知识,也加重了学生负担.四、教学建议(1)面对现实,注意教学定位针对高中扩招,生源水平跨度特别大的实际情况, 教学要求上要层次分明,各课任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定位好教学目标,定位好教学内容,定位好教学深广度,定位好教学难度, 研读“课标”,大胆取舍,在确保双基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一、高中化学课程在培养目标的变化和意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
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要以社会、学科、学生自身发展所广泛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化学科学思想和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和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1知识技能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
2能力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二、化学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要求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
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兴趣特长的不同以及毕业后的不同去向来分类进行教学。
必修课内容为一些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侧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和加深。
本大纲分两类课程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化学只含有必修课内容,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
化学含有必修课加选修课内容,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
高中一年级只安排必修课的教学。
课时安排建议必修(化学):讲授和课堂活动95课时学生实验21课时机动和复习24课时总计140课时必修加选修(化学):讲授和课堂活动170课时学生实验42课时机动和复习59课时总计271课时化学注意能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
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

• •
2.教师角色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观强调对文化知识的有效传递,因此体现 的是一种“文化复制”的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取向下, 教师扮演的是一种“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于是教师成 了知识的“立法者”,是真理的化身,因此不可避免的走 向“知识中心”、“教师权威”,导致一系列的教师弊病。 在新课标理念中,教师需要抛弃“知识传递者”的角色, 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设计者、引 导者、组织者,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我们更应该让 学生通过参与演示实验、设计探究实验、动手操作实验, 使学生成为教学共同体的平等成员。教师必然要打破“教 书匠”的局面,使自己的角色逐渐地进行以下的转变:教 书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
• •
三、注重科学性 《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 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 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 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标准》中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 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中对各主题的学习提出了探 究活动的具体建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 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 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内容标准中单独 设立主题,明确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 与培养目标。
• •
3.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常以 “三尺讲台小舞台,自导自演 独角戏,课本教案当圣经,板 擦粉笔做道具,墙上两表定全 局,考试成绩分高低”的机械 传授知识,着重于学生听、记、 背,学生则被动的接受知识, 使有兴趣的化学成了“第二外 语”,给学生一种“化学难学” 的感觉。在这样的教学中,忽 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 生的好奇心、探究心基本未顾 及,因此教学方式必然要改变。
高中化学新课标心得体会6篇

高中化学新课标心得体会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化学新课标心得体会6篇本文将分享六篇关于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初步认识

251教育版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有效实施,国家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了各学科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其中高中化学作为一个主要学科,它有自己的较完整的《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指示。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专家以及一线教师也作了许多改革的尝试,如提倡素质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但是,公民教育的最基础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的课程内容却一直沿用多年没有更新和调整,课程结构更是只顾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培养。
现在,我国新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我国《化学新课程标准》标志着高中化学教学从原有的教学“大纲”到“课标”的根本的变化:(1)教学标准到公民素质标准;(2)学科中心到学生发展为中心;(3)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到以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公民素质为最终目标;(4)从教学设计到学习设计;(5)被动学习到自主探究多样。
长期以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大多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学设计,讲评到底,评价方式单一,学生把资料做完就能拿到好成绩,因此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基本的科学素养不具备;而现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则希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应用现代化工具来指导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和公民素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新课程标准呢?我想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1.教师一定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心理学家已经得到结论:积极的心态比消极的心态更容易取得成功。
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是一种抵制或者消极的态度,是不可能把事情办好的。
我们教师积极的心态无疑会让学生充满学习信心。
新高中化学课程的特点

新高中化学课程的特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知道,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可供选择的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拔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
两个必修模块的设置,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
选修课程的设置,主要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性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拔性。
内容选择以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反应为主线,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二、新高中化学课程对教师的要求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新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
教师要一方面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毕业要求,以及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制订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重视探究学习活动,以改革的精神搞好教学,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探究学习是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前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明确高中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
本文将详细解析《新课标》的主要内容,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一、课程理念《新课标》强调高中化学课程应遵循以下理念:1. 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 科学素养:强调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 重视学科交叉:强调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为:1. 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科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新课标》将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必修模块:包括化学必修1和化学必修2,主要介绍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选择性必修模块:包括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等,涵盖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领域。
3. 选修课程:包括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等,注重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建议《新课标》针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2. 强化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4.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提高其学科素养。
5.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评价与检测《新课标》强调高中化学课程评价应注重以下方面: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其知识、能力、素质。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认识(1)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认识作者:许凡来源:《学知报·教师版》2012年第45期高中化学新课程与现行和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区已经顺利完成一轮新课程实验,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出现和遇到了不少实施中的具体问题。
整体性的认识高中化学新课程对于顺利实施新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走进化学新课程,首先要求化学教师树立新的课程意识和新的教育观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化学教育的目标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
”因此,新教材的学科难度明显下降,删减了大量当今社会生活中很少用到的或理论性过强,对多数学生来说偏难的内容。
例如,新教材的必修内容中删掉了《电离平衡》、《化学平衡的移动》等理论性过强的内容,以及一些现实生活很少用到的知识点,如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有机化学内容中的乙炔、苯酚、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从注意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的严谨性、深刻性转变为进行化学教育的大教育。
化学教师更要认识到,在未来的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
教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工具。
教师一定要注意领会改革意图,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要了解减去了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对新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学时要把握每一处出现时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作一次性处理,提前拔高。
二、走进化学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实施新的教学方案。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了新的改变,不同功能的教材栏目体现了作者的编写理念,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则就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江苏版化学新教材必修教材化学1和化学2的基本概况如下: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高中生的视野更为开阔,思维愈发活跃。
高中化学教师怎样走进新课程

路。 改变方法 。 以全新 的面貌 走进化学 新课程 。我 本人也 由 2 0 1 0年进入新课程的教学到现在 整一 轮了 . 三 年来 我一直潜
心专研 , 积极探索 。 主动适应新课标 。 下 面结合我个人 的体会
谈谈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一
第 一节如果按照传统 的教学方式 .只要几分钟 就可 以进 行
知识的能力 比获取知识本 身更 重要 . 获取 信息 的方法 比获取
信息本 身更关键。 教师教给学生 的应该是方法 、 工具 。 在开展
材的编写思路 和编写特点 。 研究各栏 目的功能 、 作用 , 才能结 合学情对教材 进行再加工 . 从而 获得生动 、 有创 意的教 学设
计。
教学时 。 首先对新教材体系中的新 内容 、 新要求要 努力吃透 ,
完. 学 生们一节课下来得 到的就是常见金 属的通性 . 而 我在
课堂 中设计了几个 问题 :
、
走进化学新课 程 . 要求化 学教师树 立新课 程意识 和
新 教 育 观念
( 1 ) 你知道的金属有哪些?它们有哪些物理通性?
( 2 ) 展示 出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图 , 补充铜 的含量。 ( 3 ) 人类使用金属 的历史与它们在地壳 中的含量 有关系
合学生化学专业性培养的需求 .也符合 知识 体系的完整性 ,
极性就会大增 。在这种动态的学习 当中。 我们生 成了一些在
教材 中不可能找到的可贵的知识和方法技能 。真正体现 了以
六个选修模块在理论 上是并 行 的. 不 存在谁先谁后 的顺 序问
题 。每一个模块对于学生科 学素养 的发展都 有独特的价值 。 同时也构成 了整个高中化学 的课程体系 , 它们是—个整体。 教师要领会 改革 意 图. 要认 识到在 未来 的社会 中 , 获取
走进新课程,开辟化学教学新天地.

走进新课程,开辟化学教学新天地作者姓名:王立元单位:天津市宝坻区大钟高中邮编:301800 论文摘要:提高新课程教学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合理选用教学策略,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教师只有主动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本文从多角度、多方面总结了实践的经验,为我们课改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新突破新天地自主合作探究通过短短两年的化学新课程实验,我们高兴地看到,过去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开始“裂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的课堂教学行为逐步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一个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出的充满民主、和谐、激情的课堂已向我们走来。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新教材的出台无疑对作为学校教育主战场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笔者认为只有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下面结合我市两年来化学教学调研、教研活动,针对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优化教学过程谈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研究课程标准,更新理念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领航员。
新课标的出台真正地体现了课改的新思想、新方式、新要求。
①新思想:高中新课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精选学生终身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引导创新与实践;②新方式:新课程突出“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学生学习方式。
新的教材设计,需要教师注重的应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探究,而不在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因为今天知识在成倍增长,知识的更新速度又是一日千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仅为学生一生所学知识的沧海一粟,你所要求背的也许并非不重要,但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却能让他们受益终生。
高中化学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高中化学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摘要:如今,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改革的实践者——教师,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深入,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培养教育出创造型人才,教师作为施教者和监督者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将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师;新课程化学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我们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
高中时期仍有很多学生对化学课程不感兴趣,传统的授教方式也很难适应高中课堂,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师如何以暂新的面貌走进新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一、化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新课程从选择角度、内容含量、深广程度以及编排顺序等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
从选择角度上讲,更多地选择了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知识内容,打破了传统的化学知识体系,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从内容含量和深广程度来说,必修模块能提高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而选修模块相对于必修模块有一定的深度,也更富有专题性。
必修与选修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符合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从编排顺序上讲,化学教师一定要严格遵循从必修到选修的顺序开设课程。
必修是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而选修也必须辅之于教学之中。
化学核心研究领域的选修课程,还有一些应用性较强的选修课程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独特的价值。
2.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意图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对新教材体系中的新增内容和要求要加深了解,尤其是要把握好知识点的分布和不同于以往的要求。
另外,化学教师应针对新课改的内容和实施情况,不断反思、探究和创新,在逐渐积累经验的同时,充分掌握新旧教材的优缺点,使二者在教学上和谐、统一、互补,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保证创造性教育教学的实施。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要求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基础的化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实验技能,为以后学习其他选修模块做铺垫。
3.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除传统的书面考评外,评价的手段可以多样化。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对策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中化学课程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然而,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挑战。
本文将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教师的困惑和对策教学内容广泛、更新快新课程要求广泛涵盖化学的各个内容领域,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
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新的理论和实验仪器不断涌现。
这给化学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才能够胜任教学工作。
对策:化学教师在面对广泛且更新快的教学内容时,应注重自己的学习和提升。
他们可以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高质量的教学资料和课程设计,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实验条件不足、难以操作高中化学实验在新课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
然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无法提供完备和先进的实验设备,这给化学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对策:在面对实验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化学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方式来进行实验教学。
例如,可以利用模拟实验软件或者虚拟实验室来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在电脑上模拟实验操作过程。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或者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传统的化学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然而,新的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而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很难全面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对策:化学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可以通过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科技创新比赛等活动,以展示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教科书体系的总特点
从整体看,苏教版必修化学教材体系的构 建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色,这样的教 材体系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了化学新课程改革的 理念,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4章 元素与材料世界
鲁科版 化学1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鲁科版
化学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1节 原子结构 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1节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第2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3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2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4节 塑料 橡胶 纤维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变化特点
内容的模块化和主题性 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性 内容的结构化和建构性
目前已经通过国家审定并开始使用的教材主要有 三种: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山东科学技术出 版社
作者 宋心琦 王晶
王祖浩
王磊
简称
人教版
苏教版
鲁科版
三种版本必修教科书的体系
人教版 化学1
苏教版 化学2
专题一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专题二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四单元 太阳能、生物能和氢能的利用
专题三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三条内容线索支撑三维教学目标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化学溶解于实际中,再结晶出来 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
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有层次 揭示学科本质\知识结构化\知识结构功能化 超越具体性知识传授,注重观念建构,促进认识方式转变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程结构 的主要变化
层次性__必修\选修 多样性__领域\模块 选择性__必修学分\选修学分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专题四
第一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第二单元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化学2》首先从认识原子结构、分子和离子化 合物中的微粒作用入手,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结构 的初步知识,形成微粒作用的基本观念。在此基 础上,引导学生从物质结构的视角进一步认识化 学变化的本质,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从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来阐述生活中的化学, 使学生深刻体会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化学2》教材体系的构建充分 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 用途”的学科内在逻辑结构
鲁教版教科书体系的总特点
总括起来,“高观点、大视野、 多角度”是山东科技版化学必修 教材体系构建的主要特点。
三种版本教科书的栏目
三套教科书栏目一览表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思考与交流 你知道吗?
鲁科版 联系·质疑
学与问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核心结构
物质性质
物质聚集状态
晶体 其他聚集状态
分子性质
元素性质
微粒间相互作用 化学键 分子间作用力
微粒
分子 原子 离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新世纪”《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内容体系
1、原子结构
2、微粒间的相互 作用
3、物质的聚集状 态与物质性质
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共价键模型 共价键与分子立体构型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认识晶体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 物质的其他聚集状态
交流与讨论
活动·探究
科学探究 活动与观察
交流·研讨
实验
观察与思考 课题方案设计 迁移·应用
资料卡片 栏目
科学视野
问题解决 新闻链接 信息提示 调查研究
概括·整合 方法引导
实践活动 拓展视野 检索咨询
资料在线
习题
化学史话 知识预备
工具栏
归纳整理 资料卡片 各抒己见
知识支持 知识点击
科学史话 整理与归纳 记录与结论 身边的化学 追根溯源
优
学
反
应
化
学
影响因素:T 、c 、P
化学反应速率有差别:
化 影 响
工
动速
反应历程、基元反应
业
力 率 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速率
学
影响因素: c 、T、催化剂
合 成 氨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
认识 物质 在水 溶液 中的 行为
溶剂
水
加入一种 电解质
水溶液
加入多种 电解质
水溶液
自身电离
物质的存在形态 电离、水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化学能与电能 的相互转化
焓变概念 焓变计算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解
——原电池
原理 应用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化学反应 判据:反应焓变(△H)
化 学
化方
反应熵变(△S)
反
认 识 化
学 向 影响规律:△H — T△S 热
力 学
定量描述:化学平衡常数
限
度
平衡转化率
应
共 同
条 件 的
走进高中化学新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05级研究生 陈英
教学目标
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了解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区别 了解教科书的构成及必修教材的体系特点 认识新课程教师面临的挑战 认识新课程教师应该具有的素质 感受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
新课改背景回望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课标教科书简介 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实例
倡导的学习方式
课 程 标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准
探究学习
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
基于观察-思考-讲授的教学
课
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
程 以问题解决为驱动的教学
标 基于交流研讨的概念建构与转变教学
准 案例教学
基于课题的综合与开放教学
学生自主性学习
化学
必修
认识化学科学
模块
化学实验基础
选修教材简介
转变生活态度和观念 学习科学的生活方式
分析、解释生活中问题的 方法和能力
与化学相关的 生活知识
与生活相关的 化学知识
环境、饮食、能源、材料、日用品 等生活中的问题
《化学与技术》
· ·
资 源
化学生
产 品
社 会
原 料
产技术
材 料
经 济
化学科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能量转化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 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 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课程标准:是指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 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 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 的基础。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一、了解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 1
化学 2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 模块
化 学 与 生 活
化 学 与 技 术
化 学 反 应 原 理
有 机 化 学 基 础
物 质 结 构 与 性
质
实 验 化 学
新课程的基本观点
发展观
结构观
建构观
整合观
一切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基于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要学化学,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不同的化学; 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选择性
识的现状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 练的现状
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 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 应性。
如何编制教科书?
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插图
生活向导 请你决策
化学与技术
《必修化学1》和《必修化学2》形式上 是独立的,但实质上是一个整体。
它从“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 验基础 ”、“自然界中的元素”、“ 常 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结构基 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 可持续发展 ”等方面,由感性到理性, 由具体到一般,由事实到本质,进一步 提升全体高中生基本的化学科学素养。 同时为相应的选修模块予留接口,搭建 平台,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化学1》突出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特点,重视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并通过典 型金属和非金属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应用前面所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现化学学 习的主要特点。
人教版
化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