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教案
金蝉脱壳教案一、教学背景《金蝉脱壳》是一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讲述了金蝉在千钧一发之际逃避追杀的故事。
这个故事寓意着聪明智慧、机智灵活和逃避困境的能力。
通过学习《金蝉脱壳》,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金蝉脱壳》故事的情节和内涵。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金蝉脱壳》故事的背景和情节介绍。
2.学习《金蝉脱壳》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3.分析《金蝉脱壳》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创作和编排自己版本的《金蝉脱壳》故事。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导入《金蝉脱壳》的主题和情节,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与《金蝉脱壳》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阅读《金蝉脱壳》,讨论故事的情节和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4.创作表演:让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理解和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金蝉脱壳》故事,并进行表演。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学习1.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金蝉和其他相关插图,引发学生对金蝉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金蝉脱壳》的情节,并与学生讨论金蝉面临的困境和逃脱的方法。
步骤二:学习关键词汇和句型1.教师逐一介绍《金蝉脱壳》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并给出相关例句。
2.学生跟读并复述例句,加深理解和记忆。
步骤三:分析问题和解决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金蝉脱壳》中金蝉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故事中的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2.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尝试提出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法,并讨论其可行性。
步骤四:创作和表演1.学生分小组编排自己版本的《金蝉脱壳》故事,并进行排练。
2.每个小组进行表演,让其他学生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和合作态度。
金蝉脱壳优秀教学设计2篇
金蝉脱壳优秀教学设计4【教学设想】教学课型:教读课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紧扣“金蝉脱壳”的过程,通过探究研读、观看画面、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文本,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
在深入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跳出文本,学会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全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
3、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4、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精读课文,剖析细节,通过读、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
2、拓展延伸,在讨论中领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具体,引导学生尝试将其运用到生活和写作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去向。
【教学重点及突破】重难点:1、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突破: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演示,突破难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作细致分析,从而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金蝉脱壳的资料。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竞猜谜语,激趣导入1、猜有关昆虫的谜语。
2、齐读课文1、2自然段,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这一课的第一部分,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1)学生交流感受(2)师出示幻灯,自然过渡到学习第二部分。
3、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揭示金蝉脱壳这一神奇的秘密的!二、合作探究,展开研读,学习第二部分。
(一)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2、交流(师板书)板书: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3、师:蝉脱壳前是什么样子呢?(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第3自然段中描写蝉脱壳前样子的语句。
金蝉脱壳教案教学设计5篇
金蝉脱壳教案教学设计精品5篇金蝉脱壳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2、透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理清表达顺序,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
3、透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4、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潜力。
[由整理]二、教学重难点:透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2课时四、教学流程:第一板块:复习导入PPT出示:1、金蝉脱壳()2、本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如果用文中的话来解答金蝉脱壳的意思,就应是第1节中的。
3、全文写金蝉脱壳全过程的特点是扣住这两个词语:、。
4、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5、为了奖励大家的精彩表现,此刻给同学们看一幅十分漂亮的图片,(PPT出示蝉幼虫的图片),仔细观察并说说这幅图上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PPT出示: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
大家必须个性想明白,蝉儿究竟是怎样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的吧。
让我们边读边想象,一齐来感受金蝉脱壳中,那神奇搞笑的情景吧!第二板块:合作探究,展开研读:1、请大家默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蝉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脱壳的?找一找,把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圈出来。
蝉脱壳时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我们一齐来看。
相机板书:背―头―脚―尾2、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相信大家最喜欢蝉尾出壳这一部分。
PPT出示:最搞笑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
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
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
《金蝉脱壳》优秀教案(优秀6篇)
《金蝉脱壳》优秀教案(优秀6篇)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第七课《金蝉脱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划出陌生字词,能结合课文自学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划分出课文层次教学重难点:1、结合课文自学陌生字词2、能初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引入诗文,揭示课题1、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学习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所见》,内容谁记得?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还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了呢?说明这蝉一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你会发现蝉何止是具有吸引力!板书课题2、读题(指名读、齐读,相机强调“金蝉脱壳”这个词语中的“壳”应读“qiao”,而课文中的“壳”应读“ke”)介绍成语:这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通常用来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
二、初读课文,理解生词,理清脉络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要求读通读顺课文。
2、出示第三自然段的生词“柿子、枝繁叶茂、搜索、枝丫”a、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b、这些词语中有哪些你们不理解?找出并朗读词语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联想法、图画法、构词法、联系上下文法等。
c、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要求其他同学听的时候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用符号画出轻重音。
师生评议3、出示“抽搐、颜色、花椒籽、配合、协调、依依不舍”等词语,教法同上。
4、指名读第一、二、三、六、七自然段,相机评议。
5、这篇课文哪几自然段具体写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课文分成几部分?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
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指导写字,掌握生字1、学生抄写生字词,拼音一遍,生字四遍,生词两遍,要求书写工整、字体规范。
2、检查抄写结果《金蝉脱壳》教学案例篇二小学教案苏教国标9册-《金蝉脱壳》教学后记刚上完《金蝉脱壳》,上课喜欢发言的小严就“哒哒哒”地来到讲台边,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苏老师,我知道这个金蝉是害虫。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精选多篇)7.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安家河小学王之艳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全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
3.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精读课文,剖析细节,通过读、观、议等方式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
难点: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金蝉脱壳》。
四、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
1.齐读课文1、2自然段。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这一课的第一部分,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1)学生交流感受。
(2)师投影出示金蝉脱壳的图片,过渡到学习第二部分。
3.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揭示金蝉脱壳这一神奇的秘密的。
(二)、合作探究,展开研读,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2).交流,ppt出示: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3).师:蝉脱壳前是什么样子呢?①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第3自然段中描写蝉脱壳前样子的语句。
②指名答。
③齐读“突然┅┅不动了。
”④师:蝉虫停下来不动,它想干什么呢?指名读“夜幕降临┅┅换上华丽的新装。
”2.理清顺序,掌握重点。
(1).师:大家都很想去了解蝉是怎样脱衣的吧?让我们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这个过程的神奇所在吧!(2).默读第4自然段,指名读该部分。
(3).金蝉脱壳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每一部分出壳后又是什么样子呢?指名答。
ppt出示:背—→头—→脚—→尾(4).师: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一部分呢?把相关语句画出来,然后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5).出示蝉尾出壳的内容。
①默读思考:这段围绕哪句话来写?请在书上用“____”标出来。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通用10篇)金蝉脱壳篇1板块一、整体感知,以读促悟1、导入:引出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的写作顺序。
2、提问:蝉脱壳,留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板书:神奇有趣、奇特动人)3、追问:从哪句话我们能直接感受到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1)ppt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2)指名读,相机评价,读出有趣。
(3)抓住“偷偷”,指导朗读要轻轻地,柔柔地。
(4)结合实际,读出换新衣后的喜悦(5)指名读,齐读。
板块二、重点赏读,品悟“趣”“奇”(一)抓动词,感受脱壳时之趣1、自由读第四小节,圈画出你觉得神奇有趣的句子,加上批注。
2、小组交流。
3、班级交流,抓住动词,演一演。
(1)“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
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显示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
”(抓住“抽搐”、“裂开”、“露出”等词感受生命成长过程)(2)“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乌黑光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
”(抓住“钻”字,感受蝉的灵活调皮)(3)“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
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
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
”(抓住“仰、扑、抓、抽”,体会观察之仔细)4、小结。
(1)小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脱壳过程的呢?背-头-脚-尾。
板书:有顺序(2)在按着背-头-脚-尾的顺序介绍脱壳过程时做到了有详略。
板书:有详略5、朗读感悟,有感情。
6、动画演示,赏有趣。
7、内化课文,诵有趣。
(二)抓变化,感受脱壳后之奇特1、指名读第五小节,其他同学思考:脱壳后变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快)2、指明交流体现蝉脱壳后奇特的部分,反复引读“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3、角色转化,:让学生自己当一回蝉,介绍脱壳后翅膀和颜色变化的奇特动人的情景。
《金蝉脱壳》教案
《金蝉脱壳》教案第一篇:《金蝉脱壳》教案7.金蝉脱壳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
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
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1.默读第3-6自然段。
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精选多篇)金蝉:金黄色的知了。
壳:坚硬的外皮。
蝉幼虫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壳留下,蝉飞走。
比喻制造或利用假象脱身溜走,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此为“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一计。
比喻事物发生如脱胎换骨般的根本性变化。
三国时期,蜀军主帅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将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
魏军主帅司马懿率军追击,见蜀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
司马懿怀疑是孔明用计诱敌,赶紧策马收兵。
??又嘱杨仪曰:“吾死之后,不可发丧。
可作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吾军可令后寨先行,然后一营一营缓缓而退。
若司马懿来追,汝可布成阵势,回旗返鼓。
等他来到,却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于车上,推出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
懿见之必惊走矣。
”杨仪一一领诺。
??时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孔明奄然归天。
姜维、杨仪遵孔明遗命,不敢举哀,依法成殓,安置龛中,令心腹将卒三百人守护;随传密令,使魏延断后,各处营寨一一退去。
??却说夏侯霸引军至五丈原看时,不见一人,急回报司马懿曰:“蜀兵已尽退矣。
”懿跌足曰:“孔明真死矣!可速追之。
”??遂领兵同二子一齐杀奔五丈原来;呐喊摇旗,杀入蜀寨时,果无一人。
懿顾二子曰:“汝急催兵赶来,吾先引军前进。
”于是司马师、司马昭在后催军;懿自引军当先,追到山脚下,望见蜀兵不远,乃奋力追赶。
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俱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
”。
懿大惊失色。
定睛看时,只见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孔明:纶巾羽扇,鹤氅皂绦。
懿大惊曰:“孔明尚在!吾轻入重地,堕其计矣!”急勒回马便走。
背后姜维大叫:“贼将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计也!”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司马懿奔走了五十余里,背后两员魏将赶上,扯住马嚼环叫曰:“都督勿惊。
”懿用手摸头曰:“我有头否?”二将曰:“都督休怕,蜀兵去远了。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精品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精品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精品,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精品1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意图:本单元的习作是写一种小动物,在第一遍草稿后,我发现学生不能够把动物的动作写具体。
这篇文章写蝉儿脱壳很具体,是一篇很好的教材。
教学中,想透过分析教材,学习写法。
金蝉脱壳的情景很神奇,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亲眼看过,透过对教材词句品析,体会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理解课文资料,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3、学习写作方法,练习写一种小动物。
第二课时一、复习谈话: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成语,人们常用它来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三国时,诸葛亮还曾用这个计谋使蜀军避开了魏军的追击,安全撤回汉中。
这个成语就是――齐读课题。
2、文学和音乐是相通的。
如果把第7课看作是一部完整的曲子,那么曲名就是――齐读课题。
课文的第一大段就像曲子的引子,(指板书)3、4、5自然段分别是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
那第三大段呢,当然就是尾声了。
还记得引子部分哪一句给我们印象最深吗?[出示“夜幕降临”一句。
]这句把后边三个乐章的资料都概括进去了,分别写了金蝉脱壳的三个步骤,就是(板书:爬脱换)。
如果把里边的字词看作一个个音符,那么加点的这些音符用得是恰到好处,我们能够把他们珍藏到记忆库里。
我们一齐来读读吧。
二、学习课文。
1、过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后边的三个乐章就是小作者观察到的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
其中哪些情景“奇特动人”呢?自己读一读,划一划,并写写批注。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第一乐章:爬(第3自然段)(1)蝉脱壳前先得爬上树。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精品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意图:本单元的习作是写一种小动物,在第一遍草稿后,我发现学生不可以把动物的动作写详细。
这篇文章写蝉儿脱壳很详细,是一篇很好的教材。
教学中,想透过分析^p 教材,学习写法。
金蝉脱壳的情景很神奇,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亲眼看过,透过对教材词句品析,体会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理解课文资料,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3、学习写作方法,练习写一种小动物。
第二课时一、复习谈话: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成语,人们常用它来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觉察。
三国时,诸葛亮还曾用这个计策使蜀军避开了魏军的追击,平安撤回汉中。
这个成语就是――齐读课题。
2、文学和音乐是相通的。
假如把第7课看作是一部完好的曲子,那么曲名就是――齐读课题。
课文的第一大段就像曲子的引子,〔指板书〕3、4、5自然段分别是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
那第三大段呢,当然就是尾声了。
还记得引子局部哪一句给我们印象最深吗?[出示“夜幕降临”一句。
]这句把后边三个乐章的资料都概括进去了,分别写了金蝉脱壳的三个步骤,就是〔板书:爬脱换〕。
假如把里边的字词看作一个个音符,那么加点的这些音符用得是恰到好处,我们可以把他们珍藏到记忆库里。
我们一齐来读读吧。
二、学习课文。
1、过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后边的三个乐章就是小作者观察到的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
其中哪些情景“奇特动人”呢?自己读一读,划一划,并写写批注。
2、全班交流,老师点拨:第一乐章:爬〔第3自然段〕〔1〕蝉脱壳前先得爬上树。
谁来读读“爬”这局部?指名读。
〔2〕你觉得哪个情景最吸引你,能结合句子谈一谈吗?〔3〕你们喜欢描绘蝉的哪个音符?我们把它存到自己的记忆库中。
指名上台写,其余人在书上做记号。
〔4〕哪个句子对应于〔指板书〕叔叔们说的话?这段不但写了蝉爬上树的情景,还告诉我们蝉儿上树的时间是――、环境是――,这样写,资料变得更详细了。
金蝉脱壳优秀教学设计3篇
金蝉脱壳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
3.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整体把握,温故知新1.今天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金蝉脱壳。
2.在文中,作者感叹道:“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小黑板出示句子)“这”指的是什么事情?(金蝉脱壳)金蝉脱壳神奇有趣,再读课题。
文中还有个感叹句也说金蝉脱壳神奇有趣,你能找出来吗?出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指名读好两个感叹句。
用红粉笔点上“神气有趣”“奇特动人”3.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来细细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二、精读课文,积累内化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是按照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这样的的顺序来写的。
(教师相机板书: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1.感受奇特动人脱壳前下面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金蝉脱壳前的第三自然段,自由朗读,圈画出最让你感到金蝉脱壳时奇特动人的地方,用心体会。
①我们先看金蝉脱壳前有什么神奇动人的地方?出示小黑板: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
当爬到一个枝丫上时,它用脚紧紧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停在那里不动了。
②交流点拨:“我发现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
”这句话写出了金蝉脱壳的样子。
预设:我觉得蝉虫脱壳时全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非常漂亮!(因为蝉虫脱壳通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所以被称为——“金蝉”,真漂亮!那请你来读一读)我从“金黄色亮光”,“肥肥的”这两个词语体会出蝉不仅漂亮,而且可爱。
小学语文优质课《金蝉脱壳》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语文优质课《金蝉脱壳》教学设计优秀5篇《金蝉脱壳》教案篇一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课文以“金蝉脱壳”为题,告诉我们写的是金蝉怎样脱壳的事情。
如作者所说,“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所以,作者观察最仔细,描写最细致。
我将这一段文字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找句子、画词语、读文字、填表格、作复述等多种形式,具体感悟课文内容。
这样做,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金蝉脱壳”的全过程,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事物的发展的缘由,从而加深学生对事情发展有“感悟奇特的情景”。
同时对事物的观察掌握好的方法,即(1)要仔细观察;(2)要有重点地观察。
学情分析1、所教学生缺乏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也欠缺,没有主动去发掘问题的所在,都是等待老师的提示或引导才能慢慢有所领会。
2、由于学生的年龄段原因,对事情的深层次分析未能透彻和领悟,如观察“金蝉脱壳”之时,对“蝉尾出壳”的情景没能仔细观察。
从而无法分享作者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也不容易知晓金蝉脱壳的秘密。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难点: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课文。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1、默读第3—6自然段。
想想:作者是怎么按顺序来写的?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三、学习第三部分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四、布置作业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优秀5篇】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优秀5篇】《金蝉脱壳》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
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
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竞猜谜语,激趣导入1.猜有关昆虫的谜语。
2.齐读课文1、2自然段,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这一课的第一部分,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1)学生交流感受(2)师出示幻灯,自然过渡到学习第二部分。
3.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揭示金蝉脱壳这一神奇的秘密的!二、合作探究,展开研读,学习第二部分。
金蝉脱壳教案《金蝉脱壳》优秀教案(5篇)
金蝉脱壳教案《金蝉脱壳》优秀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里是细心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5篇金蝉脱壳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蝉脱壳》教学案例篇一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201by: yunyingzhisheng ]周五上体育活动课时,我在围墙边的香樟书上发现了一只蝉壳,于是我把这只蝉壳小心翼翼地拿了下来。
一下课我赶紧回到了自己的教室,把刚才捡到的蝉壳让学生欣赏,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呼隆一下围了过来,争相看个究竟。
看来学生对直观的东西的兴趣还是远远超过文字的叙述。
尽管课文中对金蝉脱壳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细致,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离得较远,极少有学生亲眼目睹那神奇的情景,比较抽象。
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运用东西直观。
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这样教学的效果或许会更好。
(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金蝉)此文转载《金蝉脱壳》教学案例篇二一、说教材《金蝉脱壳》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第九册的一篇课文,本课特别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
一段是一、第二自然段,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段是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很奇特动人。
整个过程分脱壳前(第三自然段)、脱壳中(第四自然段)、脱壳后(第五自然段)。
脱壳前是蝉自己爬上树,找一个皮裂口处,停着不动准备脱壳。
脱壳时,蝉虫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头——脚——尾,整个劝作配合得自然协调。
脱壳后变化较大的是翅膀与颜色。
第三段是第七自然段,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本课记叙脉络清楚,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同时又易于学生的迁移运用。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者的意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2篇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金蝉脱壳》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用不同的文学体裁向我们描绘了蕴藏着无穷奥秘的大自然。
本文极其细致、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记叙脉络清楚,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同时在写作上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全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
B.能力目标:1.精读课文,剖析细节,通过读、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
2.通过精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C.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为: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积累文中语言,学习运用。
教学的难点为;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会迁移写法。
设计理念:遵循学习规律,激发探究兴趣,发挥主体作用,引导读中感悟,积累语言,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分三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学习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
学习第一部分,了解事情的起因。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剖析细节,通过读、想、做、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化语言。
学习文章的写法,练习迁移运用。
第三课时,重点引导学生背诵4、5两个自然段,交流课后仿写,进一步学习文章的写法(前后呼应、借景抒情等)。
拓展提升,引导学生交流课外搜集到的大自然中动物的有趣现象,形成留心观察生活的意识。
《金蝉脱壳》语文教案
《金蝉脱壳》语文教案《金蝉脱壳》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
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
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3.哪件事“神奇有趣”?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1.默读第3-6自然段。
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金蝉脱壳教案
金蝉脱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和意义。
2. 让学生学习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让学生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和意义。
2. 难点:让学生学习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 通过讲述金蝉脱壳的神话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和意义(10 分钟)
- 展示金蝉脱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金蝉脱壳的过程。
- 讲解金蝉脱壳的意义,如成长、蜕变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金蝉脱壳的过程(15 分钟)
- 让学生分组观察金蝉脱壳的过程,并进行描述和记录。
-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讨论金蝉脱壳对我们的启示(10 分钟)
- 让学生分组讨论金蝉脱壳对我们的启示,如勇敢面对挑战、不断成长等。
-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课堂总结(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总结金蝉脱壳的过程和意义,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金蝉脱壳这一自然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学习了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金蝉脱壳说课稿(15篇)
金蝉脱壳说课稿1 各位老师午后好: 这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金蝉脱壳》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做具体的阐述。
说教材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金蝉脱壳》,描绘大自然的美妙景象,展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与奥秘。
本课的语言细致入微,准确形象,对蝉脱壳的过程描述得惟妙惟肖、生动搞笑,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文本的脉络清晰,整个脱壳过程能够分为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
教学时,我们能够紧紧抓住“金蝉是怎样脱壳”的这一条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脑中清楚地映出没有脱壳的蝉是什么样貌,然后重点感知蝉是怎样脱壳的,感受脱壳的顺序。
脱壳后的蝉又是什么样貌。
在让学生了解感知了蝉虫脱壳的情景过程时,还要典型性、适当地体会作者的观察习作方法,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说目标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理解课文资料,透过读、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将其运用到生活和写作中去。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根据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制定,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课文图片,理解课文资料。
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比较金蝉脱壳前后蝉的不同特征,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来进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并透过视频的播放为学生还原金蝉脱壳的全过程。
说过程 遵循语文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我制定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引入诗文,揭示课题 透过让学生回忆刚学过的清代诗人袁枚《所见》这首诗,引导学生去发现令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的正是我们这天要学习的蝉!透过揭示课题,让学生读准多音字qiao,并适时补充成语,在《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中,它一般用来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
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
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
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
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
)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