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教学
国粹京剧教案5篇

国粹京剧教案5篇国粹京剧教案篇1一、目标:1、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爱听京剧。
2、欣赏京剧表演,感知京剧的特点,了解京剧特有的表现方式。
3、对京剧感兴趣,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及民族自信心。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二、材料:1、收集各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图片。
2、京剧表演dvd或vcd片段。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三、教学过程:1、欣赏京剧表演--借助dvd碟片,组织幼儿观看京剧表演片段。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观看的节目,是我国影响最大的剧种之一,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戏曲?2、分段欣赏京剧,帮助幼儿了解京剧的主要特征。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关注表演者的脸部头饰和服装,帮助幼儿感知京剧服饰的特征。
(1)教师:你觉得京剧表演的人物哪些地方与现代人物不一样?(2)教师:京剧表演人物的脸上有什么?身上穿的服装是怎么样的?--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歌唱和背景音乐,感知京剧唱腔的特点。
3、听敲锣走京剧场步。
幼儿站成大圈,教师敲锣走快步、慢步。
教学反思: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国粹京剧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使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从而喜爱我国的“国粹”。
二、通过聆听《打虎上山》唱段,模唱“引子”主旋律、学唱京剧唱腔,体验京剧的韵味和英雄杨子荣捣匪巢的豪情壮志。
三、了解唱段中的唱腔、板式特点;能模唱“引子”音乐主旋律,学唱“二黄原板”唱腔,诵读“西皮快板”唱词。
教学重点:一、模唱“引子”主旋律,感受风雪弥漫、莽莽林海的情景。
二、在音乐学习实践活动中体验唱段中的唱腔、板式特点。
教学难点:学唱“二黄原板”唱腔,诵读“西皮快板”的唱词。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合成器。
中小学戏曲部分如何教学

中小学戏曲部分如何教学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艺术瑰宝之一。
中小学戏曲教学的目的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演技巧和文化素养,让学生从小就能接触、了解和喜爱戏曲艺术。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小学戏曲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教学目标中小学戏曲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戏曲的音乐、舞蹈、唱腔和角色塑造等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戏曲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2.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
让学生学习戏曲的唱腔、舞蹈和表演技巧,锻炼他们的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戏曲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他们的文化修养。
4.帮助学生塑造个性。
戏曲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和角色塑造,通过戏曲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中小学戏曲教学的内容可以分为戏曲基本功、经典剧目赏析和戏曲创作三个部分。
1.戏曲基本功戏曲基本功是学生学习戏曲的基础。
它包括舞蹈基本功、唱腔基本功和表演基本功三个方面。
学生在学习舞蹈基本功时,要练习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协调性,学习各种基本舞蹈动作和舞台表演技巧。
学生在学习唱腔基本功时,要学习戏曲的音乐节奏、音域和发声技巧,掌握戏曲的唱腔形式和唱腔技巧。
学生在学习表演基本功时,要学习角色表演和台词表演的基本技巧,了解戏曲的身段和手法。
2.经典剧目赏析经典剧目是中小学戏曲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可以从经典剧目中欣赏到戏曲的艺术魅力,了解戏曲的历史和传统。
教学中可以选择《红楼梦》、《西游记》、《桃花扇》等著名的剧目进行赏析,让学生了解剧情、角色和唱腔,并通过观看演出和学习相关材料深入了解戏曲的演变和发展。
3.戏曲创作戏曲创作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编写剧本、设计台词和表演场景等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自己的小戏曲作品。
中小学戏曲部分如何教学

中小学戏曲部分如何教学中小学戏曲教学是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戏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本文将浅谈中小学戏曲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
一、戏曲教学的方法1. 聆听与模仿:教师可以选取优秀的传统戏曲剧目,播放音频或观看视频,带领学生一同聆听、观赏,通过模仿来感受戏曲的韵律、节奏和表演方式。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演能力。
2. 观摩与分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专业的戏曲演出,分析其中的表演技巧、舞台布景以及造型等。
通过观摩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戏曲的特点,并融入自己的表演中。
3. 创作与表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可以让学生编写自己的戏曲剧本,设计舞台布景和服装等,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表演。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戏曲教学的内容1. 戏曲基本知识:教授学生有关戏曲的基本知识,如戏曲的产生、发展历程,不同剧种的特点等。
同时,教授学生基本的戏曲术语和表演技巧,如唱腔、表演动作等。
2. 剧目选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程度选择适合的戏曲剧目进行教学,如京剧、评剧等。
同时,也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内容,选取与历史、地理等相关的戏曲剧目进行教学。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戏曲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表演方式。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线下排练和表演。
4. 戏曲艺术欣赏:通过欣赏优秀的戏曲演出,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对戏曲产生兴趣和热爱。
可以邀请专业的戏曲演员到学校进行演出,或者组织学生到剧院观看专业的戏曲演出。
三、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1. 实地体验:组织学生到剧院观看戏曲演出,或者参观专门的戏曲表演机构,让他们亲身感受戏曲的魅力和艺术氛围。
2.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通过戏曲比赛、戏曲社团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戏曲活动中,感受戏曲的乐趣和挑战。
幼儿园戏曲教案

幼儿园戏曲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戏曲教学,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2.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戏曲教学资料、相关故事和场景道具。
2.音响设备和合适的音乐。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经典戏曲音乐,让幼儿感受戏曲的独特韵味。
2.教师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对戏曲的印象和了解程度。
步骤二:教学主体(30分钟)1.教师向幼儿介绍戏曲的起源和特点,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戏曲的种类和代表作品。
2.教师带领幼儿欣赏一段经典戏曲表演视频,让他们感受戏曲的表演风格和技巧。
3.教师给幼儿讲解一则与戏曲相关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
4.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自体验戏曲表演的乐趣和技术要求。
步骤三:小结(10分钟)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对戏曲有更深入的理解。
2.教师鼓励幼儿尝试更多的戏曲表演和欣赏,以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欣赏水平。
步骤四:延伸活动(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创作一段简短的戏曲小品,发挥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型戏曲表演赛,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团队合作能力。
评估方式:1.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和表演中展示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2.听取幼儿对戏曲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1.课堂内容是否清晰明了,能否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2.幼儿是否能积极参与戏曲表演和角色扮演?3.是否给幼儿提供了足够多的机会去展示他们的表演才华和团队合作能力?4.是否有幼儿对戏曲的理解和认识有所提升?。
初中课文戏曲教案

初中课文戏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戏曲》的基本内容,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理解戏曲的历史演变和艺术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对戏曲进行简单的评价和欣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戏曲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通过对比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戏曲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观摩戏曲表演、分组讨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提高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戏曲》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2)戏曲的历史演变和艺术特点。
(3)戏曲的评价和欣赏。
2. 教学难点:(1)戏曲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2)戏曲表演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
(3)戏曲的现代发展和创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戏曲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课题《戏曲》。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戏曲》,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对戏曲的历史演变和艺术特点进行探究,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详细解析戏曲的历史演变、艺术特点、专业术语等。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摩戏曲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戏曲的魅力;或者分组讨论戏曲的创新与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8.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戏曲》,做好笔记,并对戏曲进行评价和欣赏。
戏曲教学教案

戏曲教学教案教案标题:戏曲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戏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学习传统戏曲的表演技巧和基本动作。
3. 培养学生对戏曲的欣赏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舞台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1. 概述戏曲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史。
2. 学习传统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如身段、步法、手势等。
3. 学习传统戏曲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转等。
4. 学习传统戏曲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戏曲概念和发展历史(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戏曲的印象和了解程度。
2. 介绍戏曲的定义和分类,如京剧、豫剧、越剧等。
3. 简要介绍戏曲的发展历史,包括起源、演变和影响等。
第二步:学习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30分钟)1. 分组进行基本身段和步法的练习,引导学生感受戏曲的独特韵律和节奏。
2. 指导学生学习戏曲的基本手势和面部表情,强调细节和表达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鼓励他们展示所学的表演技巧。
第三步:学习戏曲的基本动作(30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戏曲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转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动作练习和舞台排练,培养他们的协调性和舞台表演能力。
第四步:学习戏曲的唱腔和表演技巧(30分钟)1. 介绍戏曲的唱腔和表演技巧,如咬字、抑扬顿挫等。
2. 引导学生学习戏曲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进行口头传授和实践演练。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表演,展示他们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第五步:总结和展示(1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戏曲的艺术魅力和表演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戏曲技能和表演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戏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对学生的小组或个人表演进行评估,包括表演技巧、舞台呈现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教学资源:1. 戏曲教材和资料,包括戏曲的历史介绍、表演技巧和动作练习等。
2. 音乐播放设备和戏曲音乐录音,用于学习唱腔和表演技巧。
初中戏曲课教案

初中戏曲课教案1. 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如戏曲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等。
2. 使学生掌握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如唱、做、念、打等。
3. 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戏曲的基本知识2. 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3. 戏曲欣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掌握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戏曲表演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戏曲片段,引起学生对戏曲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戏曲的基本知识。
2. 讲解:详细讲解戏曲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戏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示范: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戏曲表演,展示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如唱、做、念、打等。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戏曲表演技巧,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5. 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6.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7. 拓展:介绍一些著名的戏曲剧目和表演艺术家,引导学生课后去欣赏和了解。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戏曲表演。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戏曲表演技巧。
4. 欣赏法:播放戏曲片段,让学生欣赏和体验。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戏曲教材或相关书籍。
2. 视频:戏曲表演片段。
3. 音响:播放戏曲音乐。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戏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的戏曲表演技巧,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3.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戏曲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大学国学戏曲经典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国学戏曲的基本知识,如戏曲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等。
2. 了解国学戏曲中的经典剧目及其特点。
3. 欣赏和分析国学戏曲的经典唱段,理解其艺术价值。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国学戏曲的艺术特点。
2. 学会欣赏国学戏曲,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国学戏曲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国学戏曲的基本知识、经典剧目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欣赏和分析国学戏曲的经典唱段,理解其艺术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国学戏曲唱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国学戏曲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学戏曲的了解和感受。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国学戏曲的基本知识,如戏曲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等。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国学戏曲的分类和特点。
三、经典剧目欣赏(20分钟)1. 教师介绍国学戏曲中的经典剧目,如《红楼梦》、《穆桂英挂帅》等。
2. 学生欣赏经典剧目的片段,感受其艺术魅力。
四、艺术特点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国学戏曲的艺术特点,如唱腔、表演、服饰等。
2.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国学戏曲的艺术价值。
五、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经典剧目进行角色分配和表演练习。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强调唱腔、表情、动作的准确性。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程内容。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演效果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对国学戏曲的掌握程度和审美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资源:1. 国学戏曲的基本知识资料。
2. 经典剧目的视频或音频资料。
3. 表演道具、服饰等资源。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戏曲进课堂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提倡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案例以某中学为例,探讨戏曲进课堂教学的实践。
二、案例概述某中学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将戏曲融入课堂教学。
以下是该校戏曲进课堂教学实践的具体案例。
三、案例实施1.课程设置该校将戏曲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每周一节,共计36课时。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戏曲基础知识、戏曲表演、戏曲欣赏等。
2.师资配备学校聘请具有丰富戏曲表演经验的退休艺术家担任戏曲教师,同时,邀请校内具有戏曲兴趣的教师参与教学。
3.教学过程(1)戏曲基础知识教学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戏曲的起源、发展、流派、表演形式等基本知识。
例如,讲解京剧、越剧、黄梅戏等不同戏曲的特点,让学生对戏曲有初步的认识。
(2)戏曲表演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戏曲的基本动作、唱腔、表情等表演技巧。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戏曲表演的乐趣。
(3)戏曲欣赏教学教师播放经典戏曲选段,让学生欣赏戏曲之美。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戏曲博物馆、观看戏曲演出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4.评价方式学校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戏曲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结果性评价主要包括戏曲知识掌握、表演技能、欣赏能力等。
四、案例效果1.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通过戏曲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我国丰富的戏曲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戏曲课程让学生接触到美轮美奂的唱腔、服饰、舞台布景等,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3.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戏曲表演环节,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任务,从而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4.激发学生兴趣戏曲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了他们对戏曲的兴趣,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戏曲教学的实践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戏曲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戏曲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对戏曲的认识和兴趣,我校开展了戏曲教学实践活动。
现将本次实践活动总结如下:二、活动背景1. 提高学生对戏曲的认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历史、文化、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戏曲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传承戏曲文化: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戏曲文化,为戏曲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三、活动内容1. 课堂教学:邀请戏曲专家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表演技巧等,让学生对戏曲有初步的认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加戏曲表演、化妆、服装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戏曲的魅力。
3. 观摩演出:组织学生观看戏曲演出,让学生现场感受戏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4. 创作比赛:鼓励学生结合戏曲元素,创作剧本、音乐、舞蹈等,展示自己的才华。
四、活动成果1. 学生对戏曲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戏曲的历史、文化、艺术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升: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感受到戏曲的独特魅力,提高了审美水平。
3.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传承戏曲文化: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戏曲文化,为戏曲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五、活动反思1. 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增强师资力量:邀请更多戏曲专家走进课堂,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共8篇)(精简版)

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共8篇)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共8篇)篇一:《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 1 / 32 / 3 3 / 3 篇二:精彩的戏曲教学设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欣赏课)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特别是京剧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使学生初步了解京剧中的色彩知识和造型特点 2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体验戏曲的深厚文化的同时,培养他们对戏曲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京剧《三岔口》)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观赏一段视频……….. 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艺术?生:(戏曲/京剧)师:这种艺术呢叫“戏曲”,刚才这段视频是戏曲中的一种——京剧。
那同学们之前对咱们的戏曲有多少了解呢?(学生可能会回答一些,也可能不知道)师:看来大家对戏曲都还很陌生(看来同学们对戏曲的了解都还参差不齐)。
那么本节课呢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咱们的“戏曲大舞台”(板书“精彩的戏曲”并播放课件)师:1戏曲的发展历史戏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先秦是戏曲的一个萌芽时期,到了唐代后期,四大溦班进京为乾隆贺八十大寿,溦剧就一直受到人们喜爱,直到清末光绪年间,汉剧进入京城,汉剧和溦剧相互学习渗透,就形成了京剧,到了元代已经具备了戏曲的特点,标志着戏已经成熟,明清时期戏曲达到了它历史的繁荣时期。
师:我国共有两百多种地方戏曲,其中以京剧,越剧,豫剧,评剧和黄梅戏最为出名。
京剧融合了音乐美术文学武术等等为一体,所以京剧也被称为“国粹”,素有东方歌剧之称。
昆剧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黄梅戏以活泼著称,被称之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
师:老师考考大家,有没有同学知道戏曲里面有哪些行当呢?(行当在戏曲里面是“角色”的意思。
中国戏曲详细教案

中国戏曲详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戏曲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戏曲的历史、表演形式、代表剧目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类戏曲的特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1.3 教学内容1.3.1 戏曲的起源和发展1.3.2 戏曲的分类和特点1.3.3 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
第二章:京剧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表演特点、代表剧目等,欣赏京剧的艺术魅力。
2.2 教学内容2.2.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2.2.2 京剧的表演特点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看京剧视频、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京剧的艺术特点。
第三章:越剧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越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表演特点、代表剧目等,欣赏越剧的艺术魅力。
3.2 教学内容3.2.1 越剧的起源和发展3.2.2 越剧的表演特点3.2.3 越剧的代表剧目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看越剧视频、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越剧的艺术特点。
第四章:黄梅戏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发展历程、表演特点、代表剧目等,欣赏黄梅戏的艺术魅力。
4.2 教学内容4.2.1 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4.2.2 黄梅戏的表演特点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看黄梅戏视频、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梅戏的艺术特点。
第五章:豫剧5.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豫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表演特点、代表剧目等,欣赏豫剧的艺术魅力。
5.2 教学内容5.2.1 豫剧的起源和发展5.2.2 豫剧的表演特点5.2.3 豫剧的代表剧目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看豫剧视频、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豫剧的艺术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教学策略中国传统戏曲是我国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传统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现代教育体系的改革,戏曲教育逐渐被边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呢?本文将介绍几种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借助戏曲演出戏曲演出是学生接触戏曲的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之一。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特点,安排学生观看适合他们的戏曲演出。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戏曲剧目,通过观看演出,学生可以欣赏到优秀的表演艺术,并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戏曲文化的普及宣传在校园中组织戏曲文化普及宣传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戏曲的认知。
学校可以邀请戏曲专家或演员来学校做讲座,与学生分享中国传统戏曲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以及剧种特点。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戏曲表演比赛,让学生亲身体验戏曲表演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融入教材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将传统戏曲融入到各个学科教材的教学中。
以语文为例,可以选取一些与传统戏曲有关的课文,通过演讲、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戏曲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此外,在历史、文学、音乐等课程中,也可以结合传统戏曲来讲授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四、开设戏曲选修课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设戏曲选修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表演技巧和剧目特点。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戏曲演员或老师来授课,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表演实践。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地戏曲表演,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和体验戏曲艺术。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戏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播放有关戏曲的影片、音乐和舞蹈等资源,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来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戏曲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学习能力。
老年大学戏曲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唱、念、做、打的戏曲表演技巧。
3. 通过戏曲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 戏曲基础知识的学习。
2. 戏曲唱、念、做、打的技巧训练。
教学难点:1. 戏曲唱腔的把握。
2. 戏曲表演动作的规范。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戏曲的历史、流派、代表人物等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一段戏曲选段,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
二、教学基本知识1. 讲解戏曲的基本概念、起源、发展历程。
2. 介绍戏曲的四大行当:生、旦、净、末,以及各行当的表演特点。
3. 讲解戏曲的唱腔、念白、做功、打功等基本技巧。
三、唱腔教学1. 教师示范唱腔,让学生跟唱。
2. 学生分组练习唱腔,教师逐一指导。
3. 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四、念白教学1. 教师示范念白,让学生跟念。
2. 学生分组练习念白,教师逐一指导。
3. 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五、做功教学1. 教师示范做功,让学生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做功,教师逐一指导。
3. 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六、打功教学1. 教师示范打功,让学生跟学。
2. 学生分组练习打功,教师逐一指导。
3. 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七、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家长协助学生练习唱、念、做、打等技巧。
3. 下节课进行展示,教师点评。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积极性。
2. 学习效果:学生对戏曲知识的掌握程度、唱、念、做、打技巧的运用。
3. 家长反馈:家长对课程的满意度,学生的进步情况。
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戏曲实践活动,提高戏曲表演水平。
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戏曲教学

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戏曲教学一、背景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如何让幼儿了解和学习戏曲,成为了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戏曲教学的背景、目的、内容、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二、目的幼儿园园本课程中设置戏曲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戏曲教学,使幼儿能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增强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戏曲的表演和学习,幼儿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音乐感和艺术素养,提高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
三、内容1.戏曲文化知识的传授幼儿园的戏曲教学应以传授戏曲文化知识为基础,包括戏曲的分类、发展历程、表演形式、音乐节奏、服装造型等内容。
在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幼儿了解、认识和感受戏曲文化,在幼儿心中形成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2.戏曲表演的学习戏曲教学的重点在于戏曲表演的学习。
幼儿通过学习戏曲表演技巧,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在戏曲表演的过程中,金梅、宝玉等经典个性角色的塑造,也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戏曲文化。
3.戏曲游戏的开展幼儿通过戏曲游戏,可以更加深入地体验和学习戏曲文化。
包括戏曲动作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民间舞蹈和音乐游戏等。
这样的游戏可以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四、方法1.师生双向交互式教学法在践行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戏曲教学时,师生双向交互式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授课方法。
通过启发式问题教育、小组探究教学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感受、学习和表演戏曲,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
2.讲解和现场演示相结合戏曲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其讲解应当与现场演示相结合。
更好地引导幼儿感受戏曲艺术的神韵和气质,深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小组合作学习在戏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幼儿的交往和合作能力,更好地实现集体共同学习和互帮互助。
五、效果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戏曲教学,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和自我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幼儿走向文化自信之路提供必要的支持。
戏曲教学的实施步骤

戏曲教学的实施步骤引言戏曲教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培养艺术修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戏曲教学的实施步骤,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戏曲教育。
步骤一:了解学生背景在进行戏曲教学之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背景信息,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
这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步骤二:制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背景信息和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可量化,以便教师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 确定性别: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戏曲知识和技能。
- 可测量性:教师需要有明确的评估方法,以便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 可实现性:教学目标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避免设置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步骤三: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 戏曲基础知识:介绍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包括剧种、角色、音乐、舞蹈等。
2. 戏曲表演技巧:教授表演技巧和表演规范,包括动作、声音、语调等方面。
3. 戏曲名家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戏曲作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戏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戏曲表演、剧本创作、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步骤四:选择教学方法戏曲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示范法、互动法等。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 - 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 多样性: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互动性: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步骤五:实施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教学计划有序地实施教学活动。
以下是一些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 1. 讲授法:通过讲述戏曲基础知识、表演技巧等内容,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
戏曲教学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戏曲教学的实施步骤和方法介绍戏曲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教学在学生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戏曲教学的实施步骤和方法,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步骤1.课前准备–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想要教授的戏曲知识和技能,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教材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教材,确保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环境准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准备音响设备和合适的戏曲表演器材。
–教材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教案和教具。
2.导入–激发兴趣:利用音乐、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起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戏曲的定义、种类和特点等方面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3.知识传授–历史和理论知识:讲解戏曲的历史渊源、发展流派和演出形式,使学生了解戏曲的背景知识。
–基本技能:教授戏曲基本唱腔、动作和表演技巧,以及舞台语言和戏曲化妆等技能。
4.实践演练–小组练习:组织学生进入小组,进行合作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戏曲表演技巧。
–舞台表演:安排学生在舞台上展示他们学到的戏曲技能,让他们实践演练并提供互动交流机会。
5.总结复习–总结知识点:回顾本节课学到的戏曲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巩固理解。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体验和收获,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方法1.灵活运用艺术形式–音乐:在戏曲教学中加入音乐元素,通过教唱经典戏曲曲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戏曲的节奏和调式。
–视频:观看戏曲表演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戏曲的舞台表演和表演技巧。
–图片:利用图片展示不同戏曲角色的扮相和表演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戏曲的视觉效果。
2.角色扮演和实践操作–角色扮演:安排学生扮演戏曲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戏曲的表演过程和技巧要求。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戏曲动作和表演技巧的练习,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高戏曲技能。
3.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戏曲教学实施方案

戏曲教学实施方案一、引言戏曲教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戏曲教学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戏曲教学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提高其对戏曲的欣赏能力;2.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提高其综合素质;3. 培养学生的戏曲文化意识,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了解戏曲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剧种等;2. 学习戏曲表演技巧,包括唱、念、做、打等基本功训练;3. 欣赏经典戏曲作品,包括《红楼梦》、《西厢记》、《长生殿》等;4. 学习戏曲音乐和乐器演奏,包括京剧、昆曲、越剧等不同剧种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戏曲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戏曲表演、音乐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3.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设计,营造出戏曲艺术的氛围,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验和感悟戏曲文化;4. 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考试评价:定期组织考试,测试学生对戏曲基本知识、表演技巧、音乐演奏等方面的掌握情况;2. 实践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表演、演奏等实践活动,评价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艺术修养;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实践表现、课堂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保障1. 师资保障:加强对戏曲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2. 教材保障:编写或选用优质的戏曲教材,保障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系统性;3. 设施保障:提供良好的戏曲教学设施和器材,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学的音乐教学中,戏曲内容是比较难完成任务的。
学生喜欢的100%是流行音乐,戏曲音乐几乎无人问津,面临戏曲已经出现的危机,挽救戏曲,挽救民族文化是我们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进行戏曲教学,使我们学生认识戏曲,了解戏曲,喜欢戏曲,使我们中国优秀的戏曲音乐发扬光大,这是需要音乐教师所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音乐老师应该积极地去探索和研究,寻求好的方法和措施。
在戏曲教学中,笔者做过很多的尝试和努力,也有很多感悟和心得,愿意和同行一起探讨,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的自身因素直接关系到戏曲教学的效果
现在的音乐院校的课程很少有戏曲的选修,培养的学生对戏曲知之甚少,对外国音乐、世界音乐都要去研究,为什么对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瑰宝却弃之不理呢?这是很沉重的文化现象,也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兴趣取向。
可想而知,面对戏曲教学,他们将无所适从,有的干脆就草草地欣赏一遍就了事,照本宣科的介绍介绍。
学生肯定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老师的态度已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
笔者认为,大学里自己没有学过戏曲,没有基础并不可怕,音乐教师应该虚心地学习,多听多看多唱多琢磨,甚至去拜师或者进修,艺高人胆大,你了解的知识越多,更能体会戏曲的精髓,能演唱一些经典的唱段,自己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才能更丰富。
教师对戏曲的态度应该是积极乐观的,只有你用心去体验戏曲,你的优美的唱腔,变换的身段,魅力的表情,才能够让学生对戏曲有求知的欲望,才能被戏曲吸引。
曾经观摩过很多公开课,戏曲内容很少见,我想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有很大关系。
敢于突破自己的老师才是新时代的教师,音乐教师应该做个全面的敢于创新改革的前沿者,越难的课题,越要去研究探索,这才能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的宗旨。
教师对戏曲的热爱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但是中学的戏曲教学内容要求我们不一定非得会唱很多传统的大戏,毕竟精力有限,教师可以重点熟悉几个地方大戏,如京剧、黄梅戏、豫剧、越剧等,了解唱腔特点、表演特点,会演唱著名的唱段。
如黄梅戏的《女驸马》、《天仙配》,越剧的《梁祝》《红楼梦》,豫剧的《花木兰》,粤剧的《卖荔枝》,评剧的《报花名》等等。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戏曲的教学不同于歌曲教学和欣赏教学,可以看着现成的谱子跟着琴模唱就能完成。
戏曲有独到的韵味,有特定的表演模式和地方语言特点,教学的时候就必然要很细腻。
如唱腔的教学,单纯跟着曲谱学习,是没有效果的,还得跟着老师或者录象模仿,细细品位其中味儿。
我习惯让学生跟着我一字一句的模仿,气氛很活跃,效果很好。
如教《智斗》的时候,我分句教旋律的同时,还配上动作和表情,学生一本一眼的模仿,让人信心倍增,有这样的学习热情,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积极探索好的教学方法,为弘扬民族音乐奉献力量呢?
戏曲教学的内容在一节课里时间是很短的,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忌贪多贪快,一节课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知识或者能唱几句都是很成功的,一个甩腔拖腔的教学就要花好长时间,还得注意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太多的内容让学生有畏难的情绪。
曾经看过很多戏曲教学的教案,有很多唱段完整演唱,还有很多表演,事实上根本无法完成,也是难以置信的。
如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和黄梅戏《谁料皇榜中状元》的教学,一节课只能完成一首旋律,如果演唱很多选段和表演,那就容量太大,内容太复杂,教学效果是非常差的。
三、从简单的戏歌、通俗戏曲音乐入手
简单的戏歌既有戏曲的韵味,又很通俗易懂易唱。
京剧的入门从《前门情思大碗茶》、《故乡是北京》等开始,然后到《唱脸谱》,再到现代京剧《红灯记》《智斗》,传统戏曲选段《苏三起解》《铡美案》等等。
黄梅戏是通俗戏曲的代表,一般放在戏曲教学的首位,先从《夫妻双双把家还》这首家喻户晓的旋律开始,再学习《女驸马》等选段。
越剧的教学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开始启蒙,豫剧从《谁说女子不如男》开始学习。
粤剧的教学,从广
东的地方小调的《小卖鸡》开始引入。
这样的教学安排,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学生的兴趣也很浓厚。
当然,在教学的时候,注意别对学生过高的要求,因为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只要人人都参与就是最大的成功,过分的追求唱腔和表演的完美,反而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不是戏曲演员,只要能了解各个戏曲的特点,能模仿着唱一些著名选段,我认为就达到教学的目的了。
学会欣赏学会演唱学会简单的动作,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至于有优秀的苗子,可以在课外辅导和培养。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戏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能增强感染力和美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想象。
戏曲内容通过多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共鸣,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戏曲的魅力,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
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
”
戏曲也是声音的艺术,由此看来,戏曲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在欣赏现代京剧《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段的过程中,在播放画面的同时,我边介绍了京剧的人物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青衣、花旦、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小生等,在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开阔了视野。
真是听之心旷神怡,观之赏心悦目,想之回味无穷。
五、让学生多参与戏曲表演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少一点填鸭式教学。
戏曲教学离不开表演。
中学生的模仿能力强,简单的手势、步伐,会让他们觉得很新鲜,气氛会变得活跃,等到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了,再把教学内容、难度进一步深入,必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在黄梅戏的教学中,学生们穿上水袖,做抛袖等动作,还和老师一起做单指、剑指等手势,课堂经常爆发出掌声和笑声,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人人参与表演,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我承担的几次示范课教学中,我也大胆地上了戏曲课,最大的特点是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连听课的老师和同行也和学生一起表演,气氛非常热烈,让我很受感动。
谁说戏曲没有学生喜欢,如果音乐教师都行动起来,会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戏曲,领悟戏曲的魅力。
在课外活动中,我也培养了一批好的戏曲爱好者,在很多次文艺活动中,我们的戏曲表演都获得了成功。
当然,我们接受的都是戏曲的基本知识,要学得精辟,演得专业,还需要进一步
在中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戏曲”教学内容是比较难完成任务的。
问题多集中在以下几点:从教材来看,教材编写的内容较为集中,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传统剧目、唱段居多,也不是一俩个课时能解决的;从教师能力来看,现在的音乐院校的课程很少有戏曲的选修,培养的学生对戏曲知之甚少,面对戏曲教学,他们“身无巧技心发慌”,无所适从,直接影响了教师对戏曲教学的态度;学生的兴趣方面来看,大部分学生学生喜欢的是流行音乐,戏曲音乐几乎无人问津,因此造成教师教的草率、学生学着无趣的状况。
针对以上问题,我做了以下尝试,请老师批评指正。
一、从我做起,身体力行
音乐教师应是“一专多能”,虽然我们没受过戏曲的专业训练,但我们毕竟是有底子的,模仿能力还是有的。
因此,音乐教师应该虚心地学习,多听多看多唱多琢磨,甚至可以去拜师学艺,用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学习。
虽说中国戏曲种类繁多,但教师可以重点熟悉几个地方大戏,如京剧、黄梅戏、豫剧、越剧等,了解唱腔特点、表演特点,会演唱著名的唱段。
如黄梅戏的《女驸马》、《天仙配》,越剧的《梁祝》《红楼梦》,豫剧的《花木兰》,粤剧的《卖荔枝》,评剧的《报花名》,当地的地方戏等等。
当你以优美的唱腔,变换的身段,充满魅力
的表情出现在课堂上时,才能够让学生对戏曲有求知的欲望,才能被戏曲吸引。
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教学手段要灵活
中国戏曲有很强的地方色彩,每种唱腔都有独特的韵味,用通常歌曲教学的方式会使戏曲唱段旋律显得直白,学生难以体会戏曲旋律之精妙。
因此,在教唱戏曲唱段时,我依然采用“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方法。
如在教唱《谁说女子不如男》时,此唱段为河南豫剧,唱腔建立在浓郁的河南方言的基础上,学生因不会说河南话,唱起来总是略显生硬,针对这一问题,我让学生找出唱段中最有特点的字和词,采用“先念后唱”的方法,先把唱词按照此唱段的行腔念出来,然后逐字逐句的教唱,再让学生逐字逐句的模仿,学生在咿呀学唱中,兴趣渐起,态度积极,再配以简单的身段表演,使这一唱段获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以其声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