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两首音乐会练习曲音响版本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李斯特两首音乐会练习曲音响版本分析摘要:钢琴文献是钢琴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现代的录音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音乐的研究就不仅局限于乐谱,音响资料的完善也是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比较不同录音版本,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领会作曲家的真实意图。进行音乐版本比较研究,对我们的研究、演奏及教学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还可以提高音乐修养以及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词:演奏版本;音响版本;表现风格钢琴音乐历史悠久,积累丰富。钢琴文献是钢琴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钢琴文献学是以实际钢琴作品为出发点,专门对钢琴作品的风格以及作品的技术手法演变作深层次研究的一门学科。钢琴文献的研究,是钢琴演奏得以进行的前提。然而钢琴文献是一成不变的,是一种书面的记录符号。由于现代的录音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音乐的研究就不仅局限于乐谱,音响资料的完善也是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乐谱文献记录了作品的音响时空,是作曲家创作意图的书面表现形式。音乐在乐谱上是无声的语言,必须通过演奏才能表现出来。由于演奏者对作品有不同的理解,会使作品的演奏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加上演奏者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在录制时钢琴的音色,演奏的环境以及录音的制作等不同,都会使同一个作品形成多种版本。

之所以学习与比较不同录音版本,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出

发去领会作曲家的真实意图。通过对不同国籍与文化底蕴的演奏家演绎相同作品时所展现出来的对音乐作品的认识来了解演奏家的

演奏风格。进行音乐版本比较研究,对我们的研究、演奏及教学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还可以提高音乐修养以及音乐鉴赏能力。笔者通过对多位钢琴家在音色、速度和力度等方面的比较力图勾勒出不同音响版本各自的音响呈现方式。

1三种演奏版本介绍

由于笔者搜集的材料有限,目前只找到三种版本的音响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选择了20世纪以来,三位演奏李斯特作品的具有代表性的钢琴家的录音版本。

阿劳(claudio anrau 1903—1991)智利钢琴家,作为钢琴神童,5岁就登台,1910年由智利政府资助到柏林斯特恩音乐学院留学,阿劳的老师克劳泽曾是李斯特的嫡传门生,也是“李斯特”协会的创始人,师承关系使阿劳作为莱比锡钢琴学派的继承人对李斯特作品的演绎更具有说服性。并且最引人瞩目的是阿劳创下连续两年获得国际李斯特钢琴大赛桂冠的称号。由于阿劳承袭了正宗的德奥音乐传统,在他身上,天然的音乐天赋被多元文化所融合和熏陶,加上他性格内向,思维敏捷,富于逻辑性,在演奏上追求朴素、自然有节制,构成了他独有的艺术气质和演奏风格。正如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阿劳无疑是当代钢琴演奏技巧最为出色的大师之一,但同时他又不是那种一味卖弄技巧的演奏家。”[1]听阿劳的演奏,

没有任何夸张的炫技表演,他表现的总是那样的含蓄内在,纯正严谨。阿劳力求以原作为基础,让音乐始终超越于音符之上。并且尽一切的可能去再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本文选用的是阿劳1970年在philips的录音版本,编号432 305—2。阿劳晚年时演奏出来的李斯特的作品更加的成熟、优雅,更加多变的音色,并赋予更多的情感,让听众内心产生种种联想。

乔治·博列特(jorge bolet 1914—1990)美籍古巴钢琴家,1914年11月15日生于哈瓦那,12岁获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奖学金到该院留学,在萨佩顿(saperton)班学钢琴,并在赖纳班学指挥。1932—1933年师从戈多夫斯基,1935年拜罗森塔尔为师,同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他的演奏生涯,接着又从著名钢琴家鲁道夫.塞尔金深造,1937年在费城举行独奏会而崭露头角,1938年获霍夫曼钢琴比赛奖,二战中参军,战后继续演奏生涯。七十年代起,他的技艺益臻成熟,美国的音乐评论界称他为浪漫乐派钢琴演奏家的最后代表,他的演奏是抒情与狂想的很好结合,所以被称为”李斯特的代表”。[2]手指技巧炉火纯青,可以弹出极其纤细的声音,也可以弹出汹涌澎湃的音响。博列特在decca录制了9张李斯特作品选集,是其代表性唱片。本文选取的是这套碟子中的第8张,编号为417 523—2。

乔治·齐夫劳(gyorgy cziffra 1921—1994)法籍匈牙利钢琴家,5岁就登台即兴弹奏根据民歌改编的曲调,9岁时顺利考进

布达佩斯的李斯特音乐学院,受到李斯特得意弟子尤金·达尔贝特的弟子,多南伊的严格训练。1933—1941年在匈牙利和北欧等地举行独奏会,好评如潮。1955年,齐夫劳参加布达佩斯国际音乐比赛,在“李斯特—巴托克钢琴比赛”中获得大奖。齐夫劳以演奏李斯特名扬天下、以不拘一格的奇异个性和令人瞠目的随意性表演著称。“一般人们在评价齐夫劳演奏艺术时,往往将他列为‘拉丁风格’钢琴家。齐夫劳指下的李斯特恰在‘神似’上胜出:既‘出类’于不受传统表现方式的束缚、以独特而充满个性的自由手法打造出精美音色和生动节奏,更‘拔萃’于通过‘借谱还情’式的再创造,富于想象地‘拎’出音乐中的浪漫之魂。”[1]本文选取的是乔治·齐夫劳在emi录制的录音版本。

2三种演奏版本的不同技术处理

2.1速度

2.1.1演奏总时间的差异

在整首《森林的呼啸》演奏中,三位演奏者在演奏乐曲的时间上有一定的差异,尽管谱子上标明的是vivace(在节拍器中相当于每分钟160的速度),由于演奏者对乐曲有不同的理解,使得他们在演奏同一首乐曲的速度就有了明显的不同。三个版本演奏的总时间为:齐夫劳:用时3分47秒;博列特:用时4分02秒;阿劳:用时4分37秒。《侏儒舞》的三个版本演奏的总时间为:齐夫劳:用时2分48秒;博列特:用时3分11秒;阿劳:用时3分24秒。

通过对三种演奏版本的比较发现,齐夫劳演奏的时间总是最快,其次是博列特,阿劳总是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速度。

2.1.2作品内部处理的差异

由于三个音响版本的总时间不同,因此他们各自表现出的内部速度也有所不同。比如在《森林的呼啸》第一主题出现时,阿劳演奏的旋律缓慢、抒情,犹如涓涓溪流;齐夫劳演奏的旋律则是犹如瀑布一泻千里的感觉。又如在《森林的呼啸》的81—82小节中,阿劳在此做了由快渐慢的处理,没有让音乐在这里有过多的冲突,另外两位钢琴家则是原速进行,很自然的进行,直到标有riten的术语出现才有所渐慢。在《侏儒舞》中,第20小节,乐曲中没有渐慢的标记,博列特与阿劳都做了渐慢的处理,齐夫劳则是按照原速处理。在35—36小节之间,齐夫劳与阿劳有渐慢的处理,博列特则是原速进行。在102—103小节中,博列特在这里又一次的处理成渐慢,这样与后面的形成明显的对比,这与另外两个人处理的不同。

三个演奏版本的比较发现,每位演奏家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由处理,这也正符合了李斯特所要求的在适当的情况下变换速度。“李斯特认为,在作品演奏的全过程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速度。真正合乎艺术要求的速度是灵活的,它应该像橡皮一样,可以伸缩。李斯特为此与古典乐派有所不同:古典乐派主张演奏者遵循均等的速度(tempo di rigore);李斯特则提出tempo giusto,其含义是: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