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产业内贸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个方面,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之间 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 ,使得生产同类产品的众多企业优胜劣汰, 最后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厂家垄断了某种产品 的生产。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而产品差异的存在,既让企业走向专 业化、大型化,获得经济上的规模效益, 同时又为各个企业提供了竞争市场,使消 费者能够有多种选择。由此可见,规模经 济为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基础。
图4.3中,假设两国资源禀赋程度和生 产技术相同,那么两国长期平均成本线LAC 相同,假设甲国A产品国内需求规模大,于 是厂商可以规模生产,产生规模效应,产量 为100单位,价格为50单位;而乙国A产品 国内需求规模小,不能够达到规模效应,产 量为20单位,价格为110单位。在这种条件 下,两国仍然可以发生贸易关系。
因此生产要素禀赋相似、要素密集度相
近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产业内贸易规模较大,
彼此间主要以产业内贸易形式进行国际交换
。如美加之间、欧盟成员国内部的产业内贸
易占了绝大多数。
(4)对一国而言,产业内贸易要受该国 技术水平、资本及人力资本密集度的影响。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主 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中国家的产 业内贸易相对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 、资源密集型产业。
由于甲国在 A 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向乙国出口, 乙国 A 产品的部分需求 ( 假设为 10 单位 ) 由甲国提供,那 么甲国A产品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到110单位,成本进一步 下降,价格降为45单位。
同理,假设乙国在B产品上国内需求规模大,而甲 国国内需求规模小,那么甲国可以用 A 产品去交换乙国 的 B 产品,结果两国的规模效应都更加明显。可见,规 模经济也能影响各国生产成本和比较优势,从而影响着 国际贸易格局和利益。
其具体方法是:高税国分支机构向低税
国分支机构出口商品时压低价格,低税国分
支机构向高税国分支机构出口商品时抬高价
格,从而使高税国分支机构出现微利甚至亏
损,低税国分支机构出现高额利润,进而使
跨国公司的总纳税负担降低。一些跨国公司
“微笑着亏本”,其中道理就在于此。
跨国公司还可以通过在避税港设立分支机构
由该式可知:Ai在0~1之间变动,Ai愈接近 1,说明产业内贸易的程度愈高;Ai愈接近0,则 意味着产业内贸易程度愈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扩散,各发达国家 之间的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接近,建立在技术差 异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已十分接近,因此这些国 家之间贸易的基础已经转向规模经济。
根据克鲁格曼的考察,产业内贸易占到世 界贸易的 1/4;同时产业内贸易在工业化国家 之间的制成品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制成品 贸易又占全球贸易的70%以上。
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和外部规模经济 (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个别厂商在生产上 的规模经济,即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在一定 范围内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企业收 益增加。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由于行业的生产规模 扩大而给行业内企业带来的产量的增加和效 益的提高。
来规避纳税。有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吸引外资,发 展国际贸易和旅游业,专门设立避税港。在避税 港,外国公司纳税税率极低或根本无需纳税,当 地政府对跨国公司的管理和监督极为宽松。跨国 公司只需在避税港设立象征性的分支机构,就可 以达到规避税收的目的,将利润转移到避税港。
2.转移资金,减少或避免风险
分公司是母公司根据需要在海外设置 的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在法律上 和经济上都不具有独立性,而只是总公司 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分公司尽管称呼 上有“公司”二字,但并不是公司法意义 上的公司。
子公司是指在经济和法律上具有独立法 人资格,但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受母公司 控制的经济实体。
在避税地正式注册、经营的跨国公司 或将其管理总部、结算总部、利润形成中 心安排在那里的跨国公司,就成为避税地 公司。
其次是能源设备行业为 0.97 ;产业内 贸易水平比较低的是制鞋业,仅为0.20。当 然,不同国家产业内贸易在各部门中的比重 可能是不同的,但是高技术、规模经济以及 竞争的激烈程度是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基 础。
一般说来,产业内贸易具有以下几 个特点: (1)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间产业 内贸易比重较高,而人均收入水平较低 的国家间主要表现为产业间贸易。
1.规模经济说
规模经济说(Economies of Scale)源于
20世纪70年代,格雷和戴维斯等人对发达国
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
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
,产生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之间的
相互作用。
这是因为,一方面,规模经济导致了各 国产业内专业化的产生,从而使产业内贸易 迅速发展;
那么,影响一国的需求结构的因素是什么?林 德认为主要是人均收入。一国的需求结构和人均收 入是直接相关的。人均收入越相似的国家,其消费 偏好和需求结构越相近,产品的相互适应性就越强 ,贸易交往也就越密切。 如果同时考察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的供需状 况,就会发现,不同国家的产品层次结构和消费层 次结构存在着重叠。对不同的发达国家来说,由于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其产品层次和消费层次的结构 都大体相同。
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从产品内容上看,可以把国际贸易分成产 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和产业内贸 易(Intra-industry Trade)两种基本类型。 产业间贸易是指各国之间的贸易是不同产 品之间的贸易,比如美国向中国出口汽车,从 中国进口纺织品;
产业内贸易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 的产品,比如美国每年要出口大量的汽车,但 又同时从日本、德国、韩国进口大量汽车。
例如,假设甲、乙两国都生产小汽车,小汽车 可以分为六个档次,而甲国的人均收入较高,需求小 汽车的档次范围为3~6档;乙国的人均收入较低,需 求小汽车的档次范围为1~4档,如表4.3所示。
表4-3 收入水平不同国家之间的需求重叠
3.公司内贸易理论 “二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了一个新 现象,就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在国际贸 易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公司内贸易,即跨 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的贸 易。 公司内贸易属于国际贸易,是因为在公 司内贸易中,商品的流动跨出了国界,是两 个相对独立的实体之间进行的商品或劳务的 交换,贸易的结果对各实体所在国的国际收 支均产生影响。
避税地,又叫避税天堂,是指那些无 税或税率很低,对应税所得从宽解释,并 具备有利于跨国公司财务调度的制度和经 营的各项设施的国家和地区,世界上著名 的国际避税地有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 、巴拿马、巴巴多斯、瑞士、卢森堡、直 布罗陀和中国香港等。
(2)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管理
转移价格又称划拨价格或内部调拨价格,是 指跨国公司体系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 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约定的出口和采购商品、 劳务和技术时所规定的价格。
(5)产业内贸易一般发生在实现规模经 济和不完全竞争的产业、产品差异及消费者 偏好不同的产业。
例如,美欧、美加与欧盟内部汽车产 业内贸易,发达国家间在金融服务业内部的 贸易。
四、产业内贸易发生的解释 造成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规模 经济、需求偏好相似以及公司内贸易等。各 个国家公司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产业内 贸易的格局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4讲 产业内贸易理论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针对不同产 品之间的贸易,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 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发达国 家间的贸易,又出现了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 品的现象。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等人认为 ,从当代国际贸易中的产品结构上,大致可 分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大类。
其原因是企业可以获得更方便的外部条 件,如交通设施、信息、资金、人才等。比 如美国的硅谷集中了全国大量的计算机生产 厂商,使每个厂商都从中获得了非常大的便 利,从而实现了规模经济。
企业要取得规模经济利益,就必须扩大 生产规模,而扩大生产规模又必须以广阔的 国内市场为条件。由于规模经济能够导致单 位产品成本下降,因此,规模经济和资源禀 赋一样也应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例如,假定甲乙两国资源禀赋状况相同 ,从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比例一样,两国 技术水平相同、消费偏好相似。
(2)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 产业内的新产品贸易不断涌现,产品 可以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 技术密集型产品等,且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而发达国家间的产业间贸易主要是在不同工 业品及服务产品间进行的,仍然是以工业品 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为主。
(3)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是在生产 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转移价格不受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影响, 而是根据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和利润最大 化目标,由公司总部上层决策者人为确定。
二、转移价格的目
1.降低和逃避纳税负担
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分布在世界各地,它们必 须按照利润的大小向东道国政府交纳所得税,而各 国的所得税法规和税率有较大差别。跨国公司在东 道国投资经营虽然必须照章纳税,但追求所交纳税 额最小,甚至为零则是跨国公司的基本目标。跨国 公司通过操纵转移价格,可以将其全球性纳税负担 降至最低限度,增加公司利润总额。
2.需求偏好相似说
需求偏好相似说(Theory of Demand Preference Similarity)又称偏好相似说或收 入贸易说(Income Trade Theory),是由瑞典 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在1961年发表 的《贸易与变化》一书中提出的,他用国家之 间需求结构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 理论。
根据H—O模型,两国的劳动生产率越相似, 则贸易可能性越小;而林德却认为H—O模型只适 用于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不能适 用工业制成品之间的贸易。 工业制成品生产的初期是满足国内的需求,一 旦国内市场大到可以达到规模经济时,才会扩大销 售范围,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首先出口的是那些 需求相似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 与本国越相似,贸易量就愈大。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主要有:
①从静态出发分析;
②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
③经济中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④考虑需求情况。
显然,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与 传统的贸易理论是不同的。
三、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程度可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 。从某一产业的角度分析,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 算公式为 Ai= 1-(Xi-Mi)/(Xi+Mi) 式中,Ai为一国i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Xi为一国i产品的出口额;Mi为该国i产品的进口 额。
正是这种重叠导致了发达国家之间产业 内贸易的产生。不仅如此,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的产品层次与消费层次结构也存在部 分重叠的现象,发展中国家能够为发达国家 的消费者提供适合的产品,反过来也能够接 受发达国家的部分产品。这种部分的重叠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提 供了前提和基础。
(1)跨国公司的法律组织形态
通常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而从层次上来说
,跨国公司的法律形式又可分为设立在母国的母公
司、设立在海外的分公司、子公司以及避税地公司
等。 母公司指通过拥有其他公司一定数量的股权, 或通过协议方式能够实际上控制其他公司经营管理 决策的公司,使其他公司成为自己的附属公司。
根据他对美国贸易结构的考察,美国的 许多产业部门所从事的对外贸易不是产业间 贸易,而是产业内贸易,如表4.1所示。
表4.1 1993年美国工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由表4—2可以看出,在不同的行业,产 业内贸易占其全部对外贸易的比重是不同的 。产品越是可以多样化,技术要求越高的产 业,其产业内贸易的比重越大。产业内贸易 水平最高的产业是无机化学工业,其产业内 贸易占全部对外贸易的比重为0.99;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而产品差异的存在,既让企业走向专 业化、大型化,获得经济上的规模效益, 同时又为各个企业提供了竞争市场,使消 费者能够有多种选择。由此可见,规模经 济为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基础。
图4.3中,假设两国资源禀赋程度和生 产技术相同,那么两国长期平均成本线LAC 相同,假设甲国A产品国内需求规模大,于 是厂商可以规模生产,产生规模效应,产量 为100单位,价格为50单位;而乙国A产品 国内需求规模小,不能够达到规模效应,产 量为20单位,价格为110单位。在这种条件 下,两国仍然可以发生贸易关系。
因此生产要素禀赋相似、要素密集度相
近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产业内贸易规模较大,
彼此间主要以产业内贸易形式进行国际交换
。如美加之间、欧盟成员国内部的产业内贸
易占了绝大多数。
(4)对一国而言,产业内贸易要受该国 技术水平、资本及人力资本密集度的影响。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主 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中国家的产 业内贸易相对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 、资源密集型产业。
由于甲国在 A 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向乙国出口, 乙国 A 产品的部分需求 ( 假设为 10 单位 ) 由甲国提供,那 么甲国A产品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到110单位,成本进一步 下降,价格降为45单位。
同理,假设乙国在B产品上国内需求规模大,而甲 国国内需求规模小,那么甲国可以用 A 产品去交换乙国 的 B 产品,结果两国的规模效应都更加明显。可见,规 模经济也能影响各国生产成本和比较优势,从而影响着 国际贸易格局和利益。
其具体方法是:高税国分支机构向低税
国分支机构出口商品时压低价格,低税国分
支机构向高税国分支机构出口商品时抬高价
格,从而使高税国分支机构出现微利甚至亏
损,低税国分支机构出现高额利润,进而使
跨国公司的总纳税负担降低。一些跨国公司
“微笑着亏本”,其中道理就在于此。
跨国公司还可以通过在避税港设立分支机构
由该式可知:Ai在0~1之间变动,Ai愈接近 1,说明产业内贸易的程度愈高;Ai愈接近0,则 意味着产业内贸易程度愈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扩散,各发达国家 之间的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接近,建立在技术差 异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已十分接近,因此这些国 家之间贸易的基础已经转向规模经济。
根据克鲁格曼的考察,产业内贸易占到世 界贸易的 1/4;同时产业内贸易在工业化国家 之间的制成品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制成品 贸易又占全球贸易的70%以上。
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和外部规模经济 (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个别厂商在生产上 的规模经济,即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在一定 范围内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企业收 益增加。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由于行业的生产规模 扩大而给行业内企业带来的产量的增加和效 益的提高。
来规避纳税。有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吸引外资,发 展国际贸易和旅游业,专门设立避税港。在避税 港,外国公司纳税税率极低或根本无需纳税,当 地政府对跨国公司的管理和监督极为宽松。跨国 公司只需在避税港设立象征性的分支机构,就可 以达到规避税收的目的,将利润转移到避税港。
2.转移资金,减少或避免风险
分公司是母公司根据需要在海外设置 的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在法律上 和经济上都不具有独立性,而只是总公司 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分公司尽管称呼 上有“公司”二字,但并不是公司法意义 上的公司。
子公司是指在经济和法律上具有独立法 人资格,但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受母公司 控制的经济实体。
在避税地正式注册、经营的跨国公司 或将其管理总部、结算总部、利润形成中 心安排在那里的跨国公司,就成为避税地 公司。
其次是能源设备行业为 0.97 ;产业内 贸易水平比较低的是制鞋业,仅为0.20。当 然,不同国家产业内贸易在各部门中的比重 可能是不同的,但是高技术、规模经济以及 竞争的激烈程度是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基 础。
一般说来,产业内贸易具有以下几 个特点: (1)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间产业 内贸易比重较高,而人均收入水平较低 的国家间主要表现为产业间贸易。
1.规模经济说
规模经济说(Economies of Scale)源于
20世纪70年代,格雷和戴维斯等人对发达国
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
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
,产生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之间的
相互作用。
这是因为,一方面,规模经济导致了各 国产业内专业化的产生,从而使产业内贸易 迅速发展;
那么,影响一国的需求结构的因素是什么?林 德认为主要是人均收入。一国的需求结构和人均收 入是直接相关的。人均收入越相似的国家,其消费 偏好和需求结构越相近,产品的相互适应性就越强 ,贸易交往也就越密切。 如果同时考察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的供需状 况,就会发现,不同国家的产品层次结构和消费层 次结构存在着重叠。对不同的发达国家来说,由于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其产品层次和消费层次的结构 都大体相同。
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从产品内容上看,可以把国际贸易分成产 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和产业内贸 易(Intra-industry Trade)两种基本类型。 产业间贸易是指各国之间的贸易是不同产 品之间的贸易,比如美国向中国出口汽车,从 中国进口纺织品;
产业内贸易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 的产品,比如美国每年要出口大量的汽车,但 又同时从日本、德国、韩国进口大量汽车。
例如,假设甲、乙两国都生产小汽车,小汽车 可以分为六个档次,而甲国的人均收入较高,需求小 汽车的档次范围为3~6档;乙国的人均收入较低,需 求小汽车的档次范围为1~4档,如表4.3所示。
表4-3 收入水平不同国家之间的需求重叠
3.公司内贸易理论 “二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了一个新 现象,就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在国际贸 易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公司内贸易,即跨 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的贸 易。 公司内贸易属于国际贸易,是因为在公 司内贸易中,商品的流动跨出了国界,是两 个相对独立的实体之间进行的商品或劳务的 交换,贸易的结果对各实体所在国的国际收 支均产生影响。
避税地,又叫避税天堂,是指那些无 税或税率很低,对应税所得从宽解释,并 具备有利于跨国公司财务调度的制度和经 营的各项设施的国家和地区,世界上著名 的国际避税地有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 、巴拿马、巴巴多斯、瑞士、卢森堡、直 布罗陀和中国香港等。
(2)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管理
转移价格又称划拨价格或内部调拨价格,是 指跨国公司体系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 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约定的出口和采购商品、 劳务和技术时所规定的价格。
(5)产业内贸易一般发生在实现规模经 济和不完全竞争的产业、产品差异及消费者 偏好不同的产业。
例如,美欧、美加与欧盟内部汽车产 业内贸易,发达国家间在金融服务业内部的 贸易。
四、产业内贸易发生的解释 造成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规模 经济、需求偏好相似以及公司内贸易等。各 个国家公司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产业内 贸易的格局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4讲 产业内贸易理论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针对不同产 品之间的贸易,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 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发达国 家间的贸易,又出现了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 品的现象。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等人认为 ,从当代国际贸易中的产品结构上,大致可 分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大类。
其原因是企业可以获得更方便的外部条 件,如交通设施、信息、资金、人才等。比 如美国的硅谷集中了全国大量的计算机生产 厂商,使每个厂商都从中获得了非常大的便 利,从而实现了规模经济。
企业要取得规模经济利益,就必须扩大 生产规模,而扩大生产规模又必须以广阔的 国内市场为条件。由于规模经济能够导致单 位产品成本下降,因此,规模经济和资源禀 赋一样也应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例如,假定甲乙两国资源禀赋状况相同 ,从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比例一样,两国 技术水平相同、消费偏好相似。
(2)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 产业内的新产品贸易不断涌现,产品 可以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 技术密集型产品等,且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而发达国家间的产业间贸易主要是在不同工 业品及服务产品间进行的,仍然是以工业品 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为主。
(3)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是在生产 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转移价格不受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影响, 而是根据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和利润最大 化目标,由公司总部上层决策者人为确定。
二、转移价格的目
1.降低和逃避纳税负担
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分布在世界各地,它们必 须按照利润的大小向东道国政府交纳所得税,而各 国的所得税法规和税率有较大差别。跨国公司在东 道国投资经营虽然必须照章纳税,但追求所交纳税 额最小,甚至为零则是跨国公司的基本目标。跨国 公司通过操纵转移价格,可以将其全球性纳税负担 降至最低限度,增加公司利润总额。
2.需求偏好相似说
需求偏好相似说(Theory of Demand Preference Similarity)又称偏好相似说或收 入贸易说(Income Trade Theory),是由瑞典 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在1961年发表 的《贸易与变化》一书中提出的,他用国家之 间需求结构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 理论。
根据H—O模型,两国的劳动生产率越相似, 则贸易可能性越小;而林德却认为H—O模型只适 用于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不能适 用工业制成品之间的贸易。 工业制成品生产的初期是满足国内的需求,一 旦国内市场大到可以达到规模经济时,才会扩大销 售范围,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首先出口的是那些 需求相似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 与本国越相似,贸易量就愈大。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主要有:
①从静态出发分析;
②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
③经济中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④考虑需求情况。
显然,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与 传统的贸易理论是不同的。
三、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程度可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 。从某一产业的角度分析,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 算公式为 Ai= 1-(Xi-Mi)/(Xi+Mi) 式中,Ai为一国i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Xi为一国i产品的出口额;Mi为该国i产品的进口 额。
正是这种重叠导致了发达国家之间产业 内贸易的产生。不仅如此,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的产品层次与消费层次结构也存在部 分重叠的现象,发展中国家能够为发达国家 的消费者提供适合的产品,反过来也能够接 受发达国家的部分产品。这种部分的重叠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提 供了前提和基础。
(1)跨国公司的法律组织形态
通常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而从层次上来说
,跨国公司的法律形式又可分为设立在母国的母公
司、设立在海外的分公司、子公司以及避税地公司
等。 母公司指通过拥有其他公司一定数量的股权, 或通过协议方式能够实际上控制其他公司经营管理 决策的公司,使其他公司成为自己的附属公司。
根据他对美国贸易结构的考察,美国的 许多产业部门所从事的对外贸易不是产业间 贸易,而是产业内贸易,如表4.1所示。
表4.1 1993年美国工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由表4—2可以看出,在不同的行业,产 业内贸易占其全部对外贸易的比重是不同的 。产品越是可以多样化,技术要求越高的产 业,其产业内贸易的比重越大。产业内贸易 水平最高的产业是无机化学工业,其产业内 贸易占全部对外贸易的比重为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