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贫血

合集下载

老人贫血有多种病因

老人贫血有多种病因

老人贫血有多种病因贫血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种独立的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研究表明,老年人贫血主要有慢性病贫血、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3种,分别占贫血总人数的43.6%、36.3%和8.1%。

它们都会让人头痛、耳鸣、眩晕、嗜睡、胃肠不适,严重的可能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

具体来说,每种贫血各有不同。

慢性病贫血:由部分慢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各种恶性肿瘤等引起。

其临床表现除贫血外,主要为相应的慢性疾病症状。

缺铁性贫血:主要与老年人饮食中铁摄入量不足有关。

有时候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可引起出血的疾病,如妇科肿瘤等,同样可以引起这种贫血。

临床表现为各种出血、胃痛等症状。

巨幼细胞性贫血:由于饮食摄入不足、消化不良等原因,使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也会使老人贫血。

常有舌头烧灼感、厌食、间歇性便秘等症状。

因此,当老人出现贫血症状时,第一个想到的不应该是补血、补铁,而是检查出深层次病因,对症治疗。

盲目补铁害处多临床医学认为,治疗贫血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有针对性。

服用保健品或者药品,虽可能暂时缓解贫血状况,但有产生严重后遗症的危险。

盲目补铁是如今最常见的错误。

如果老人患的并非缺铁性贫血,那么补铁过多,有可能导致老人体内铁负荷超标,引发肝硬化、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并会使肝肿瘤的发病率明显提高。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肝炎、急慢性肠道炎症、胰腺炎、严重的肝肾功能衰退的患者,以及嗜酒的老人一定不能服用补铁剂,否则会加重原发病情。

贫血最好靠食补在贫血老人中,慢性病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所占人数最多。

从临床经验来看,用食补缓解贫血症状是最安全有效的。

慢性病贫血的老人要提高免疫力,提倡多吃木耳、菌类、裙带菜、红薯、牛肉等食物。

老人还要注意控制油、盐的摄入量。

绝大多数食物都含铁,因此缺铁性贫血老人的选择比较广泛。

老人可以在日常膳食中添加酸性食物,如西红柿,这样可以提高膳食中铁的吸收和利用率。

使用铁质烹调用具有一定的强化补铁作用。

慢性疾病的贫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慢性疾病的贫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慢性疾病的贫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导读:此类贫血被认为是某种慢性病的一部分。

在这些慢性病中最常见的是感染,炎症性疾病(特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癌肿。

然而,基础的疾病并不一定是慢性的,因为这种贫血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可暂时地出现于任何感染或炎症的任何阶段。

已知有3项病理生理机制:……
(1)在癌肿和慢性感染性肉芽肿,红细胞寿命轻度缩短,尽管近来在某些癌肿患者发现了一种50000kd蛋白,然而和细胞外损伤机制尚不清楚。

(2)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和骨髓反应性均降低,导致红细胞造血不足。

在感染,炎症和癌肿患者,巨噬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如IL-1β,TNF-α,IFN-β)增加,导致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

(3)细胞内铁代谢障碍。

衰老红细胞铁的有效再利用是铁平衡的标志。

在慢性病时,网状细胞抑制衰老红细胞铁的释放,使铁不能通过血红素被用于合成血红蛋白。

引起网织红细胞减少和红系无效代偿的增生性贫血。

铁代谢障碍及其导致的红系造血缺陷亦是炎性细胞因子造成的结果。

第1 页。

慢性病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慢性病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慢性病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李蓉生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06(20)4
【摘要】早在十九世纪初,有学者就发现某些传染性疾病(伤寒、天花)伴有小细胞性贫血.以后在临床上逐渐注意到一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肺脓肿等)、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炎性大肠病等)、肿瘤(乳腺癌、恶性淋巴瘤)及外科创伤持续1~2月后可伴发贫血.这类贫血的特征是血清铁低、总铁结合力亦低,而贮存铁(铁蛋白)是增加的,故称为“铁再利用障碍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伴网状内皮系统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二十世纪后期改称为“慢性(疾)病性贫血”.此名称易与系统性慢性疾病(如肝病、肾病及内分泌疾患)继发的贫血相混淆,后者的贫血应称为“慢性系统疾病性贫血”或“继发性贫血”,因为这类贫血是由于系统疾病的症状等多种原因所致.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李蓉生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10073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慢性病贫血的诊断和治疗 [J], 李蓉生
2.慢性病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J], 李强
3.慢性病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J], 吴芳颐
4.多参数分析在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病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赵宏伟;刘春霞;权学莲
5.慢性病贫血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J], 金慧燕;邵振鸿;张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病贫血126例临床分析

慢性病贫血126例临床分析

组 5 ( 3 .6 , 震 荡 4 0例 占 5 4 %) 脑 3例 , 挫伤 7例 , 脑 骨 折 5 。该 组 病例均 在伤 后 l 例 0小时 内A 院 , 严 重 无
表 1 颅脑损伤各组问基本临床情况比 {± l 较: s i
轻 中 曲 3 3 53 74 :1 0 03 ± 5 5 01 】. ± o 50 00 0 {8± . 。 03 9
血 糖 越高 , 度 组较 中 、 度组 血 糖差 异 显 著 , 重 轻 同时
中 、 度组也 有 明显 差异 。 轻
慢 性 病 贫 血 16例 临 床 分 析 2
王 健 , 春 梅 龚
630 ) 400 ( 自贡 市 第 一 人 民 医院 , 川 自贡 四
文 章编 号 :0 5 67 20 } 1 0 5 — 1 中 图分 类 号 :5 6 文 献 标 识 码 : 1 —39 (0 20 — 0 3 0 0 R5 E
等。 2 结 果
曲 3.0 2 6D ± 9 7 ±I 3 s {2 5 J
1 3 ±】6 32 8 64 ± 8 . I2 J △69 ± . △1 7± . ‘ 2 42 5 49 3 8 0
重 4 3.6 82 x39 ± 23 】 64 ±} 7z7 9 5. 2
注: 与轻度组 比较 : ( .5 ** ( J与中度组 比鞋△P 00 ・P 00 . P O0 , ( 5
表2 不同预后病人的血糖比较f± l i s
2 1 各 组 问 原 发 昏迷 时 间 , C , 后 4 . G S伤 8小 时 内血 糖 的 比较 : 表 l 见 。
2 2 不 同 预 后 的 血 糖 比 : 表 2 . 见 。
表 l 难 看 出 伤 后 原 发 昏迷 时 间 越 长 , C 不 G S越 低 , 则

慢性病贫血临床诊疗指南

慢性病贫血临床诊疗指南

慢性病贫血临床诊疗指南【概述】早在19世纪初,就有学者发现某些传染性疾病(伤寒、天花)伴有小细胞性贫血。

以后在临床上逐渐注意到一些慢性感染、炎症、肿瘤及外科创伤持续1〜2个月后可伴发贫血。

这类贫血的特征是血清铁低、总铁结合力亦低,而贮存铁是增加的,故早期也称为“铁再利用缺陷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伴网状内皮系统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20世纪后期改称为慢性(疾)病贫血。

此名称易与某些慢性系统性疾病(如肝病、肾病及内分泌疾患)继发的贫血相混淆。

后者的贫血是由于系统疾病的多种症状所致,应称为“慢性系统疾病继发性贫血”,其发病机制与慢性病贫血是不一样的。

随着对慢性病贫血发病机制的进一步了解,应该对之有更为恰当的名称。

慢性病贫血(ACD)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

目前认为可能是:①红细胞寿命缩短;②骨髓对贫血的反应有障碍;③铁的释放及利用障碍。

慢性病贫血时骨髓对贫血缺乏应有的代偿能力,可能是慢性病贫血发病的主要原因。

慢性炎症时巨噬细胞在激活中产生IL-1.TNF、IL-6及IFN等细胞因子增多,不单可抑制体内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产生,且使骨髓对EPO的反应迟钝,抑制红系祖细胞(CFU-E)的形成,使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受到影响。

目前临床上用EPO治疗可使患者的贫血得到改善,也说明EP0分泌不足是慢性病贫血的主要病因。

慢性病贫血时铁释放及利用障碍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一种解释是机体的“营养免疫形式”。

由于细菌及肿瘤细胞均需要铁营养,低铁被认为是机体对细菌或肿瘤组织生长的反应。

另一种解释为:当炎症或感染时,巨噬细胞被激活,巨噬细胞过度摄取铁,造成血清铁低而贮存铁增加,以及快速释放铁的通道被阻断。

此外,炎症时增多的IL-1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乳铁蛋白。

乳铁蛋白较转铁蛋白容易与铁结合,造成血清铁浓度降低。

与乳铁蛋内结合后的铁不能再被红细胞利用,而是进入巨噬细胞,造成巨噬细胞内的铁贮存增多。

慢性病贫血目前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仅次于缺铁性贫血,在住院患者中是最多见的。

慢性病贫血有哪些症状?

慢性病贫血有哪些症状?

慢性病贫血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慢性病贫血症状,尤其是慢性病贫血的早期症状,慢性病贫血有什么表现?得了慢性病贫血会怎样?以及慢性病贫血有哪些并发病症,慢性病贫血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慢性病贫血常见症状:寒战、结膜变浅或变苍白、骨髓损害、腹部“气串样”肿块*一、症状一、症状ACD常有上述慢性感染、炎症或肿瘤病史,持续时间多在1~2个月以上,贫血为轻度和中度,非进行性,常为基础疾病所掩盖。

二、诊断*二、国内诊断标准(1)多为轻~中度的贫血,常伴有慢性感染、炎症或肿瘤等基础疾病的相应症状:贫血症状常常被基础疾病的症状所掩盖,一般在基础疾病发病的1~2个月后出现ACD,ACD的严重程度与基础疾病存在相关性,如感染性疾病伴有显著的寒战、发热者贫血的严重程度比无明显全身症状者重。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度与贫血也有相关性;恶性肿瘤转移时,贫血的严重程度重于肿瘤局限时,这种贫血的加重并不需要肿瘤累及骨髓。

ACD患者体检无特征性发现,诊断一般依赖实验室检查。

在大多数情况下,红细胞比容在0.25~0.40,但有20%~30%的患者显著低于此水平,血红蛋白的水平一般在70~110g/L,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有30%~50%的ACD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这种情况见于50%~10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和44%~64%的癌症患者。

但MCV很少低于72fl。

红细胞形态正常或呈轻度中心淡染,网织红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升高。

(2)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均低于正常,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低:这几项血清铁参数对于AC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血清铁常常在损伤或感染发生后的很短时间里即可下降。

但是单独测定血清铁的临床价值不大,因为正常人每天血清铁的水平波动很大。

转铁蛋白中度降低,其下降的速度比血清铁的下降速度慢,可能是由于转铁蛋白的半衰期(8~12天)比血清铁的半衰期(90min)长。

感染性疾病患者,一般在发病的24h内出现血清铁降低,如果疾病在短期内好转,则血清铁又恢复正常,不会出现贫血。

慢性病贫血是怎么引起的?

慢性病贫血是怎么引起的?

慢性病贫血是怎么引起的?(一)发病原因ACD常伴随下列基础疾病:1.慢性感染肺脓肿、肺结核、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慢性尿路感染、盆腔炎、脑膜炎、慢性深部真菌病及艾滋病等。

2.慢性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血管炎等以及严重外伤、烧伤等。

3.恶性肿瘤癌症、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等。

(二)发病机制1.细胞因子的作用ACD由于细胞免疫系统被刺激后引起了机体细胞因子介导的复杂而广泛的反应,造成炎症性细胞因子增多,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及干扰素(IFN)等,导致红系造血抑制。

表现为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减少及骨髓对EPO反应迟钝,EPO产生减少还和NO产生增多有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尚有IL-6升高,后者可使血容量增加导致血液稀释。

2.红细胞寿命缩短因吞噬细胞活性加强、细菌毒素、肿瘤的溶血素、血管损伤以及患者发热对红细胞膜的损伤等因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

3.铁代谢异常ACD有低铁血症,表现为血清铁减少、骨髓铁利用障碍,但巨噬细胞铁过多。

其机制可能是巨噬细胞激活后过度摄取铁,炎症时IL-1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乳铁蛋白,后者易与铁结合造成运铁蛋白饱和度减低,ACD时幼红细胞膜上的运铁蛋白受体也减少,使铁利用障碍。

最近研究表明,慢性病贫血的铁代谢异常和铁稳态(ironhomeostasis)的调节激素heparine(hepaticbactericidalprotein)有关,炎症性疾病时肝脏产生和分泌heparine增多,十二指肠隐窝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有β2M-HFE-TfR1(β2微球蛋白-遗传性血色病基因产物HFE蛋白-运铁蛋白受体1)复合物,heparine通过血流作用于隐窝细胞和巨噬细胞的β2M-HFE-TfR1复合物,促使隐窝细胞和巨噬细胞摄取铁增多,十二指肠隐窝细胞接受了铁的过多信息,从而使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铁吸收减少,致低铁血症,而巨噬细胞却呈现铁过多。

慢性疾病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慢性疾病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 键 词 ] 贫 血 ; 慢 性 病 ; 细 胞 因 子 关
P to e i c a im fa e a o h o i dsa e a h g ncmeh ns o n mi fc r nc ies FU . U ni Dea t n f I tr a Li u we l . p rme to ne n l Me iie,丁0 d cn . Hop tl ' s i ,丁0 a Me c l o l e di l g ,Hu z o g Unv ri fS in e n eh ooy, aC e a h n ie s yo ce c d T c n lg t a
r d s r i a ,i n me a o i ds r e s a d b u t d b n ro r s o s o a e a e u v v l r t b l m i d r n l n e o e ma r w e p n e t n mi . o s o
利 用保 持 平衡 。 一 基一一 戊酸 合 成酶 (AL ) 合 氨 y酮 e AS 是
成 血红 蛋 白 的 限 速 酶 , 与 铁 蛋 白 ( n 、 铁 蛋 白受 其 F )转
铁代 谢紊 乱 , 细 胞 生 成 素 ( P 损 害 。AC 在 临 床 红 E 0) D
上 常见 。 的发 病 率 仅次 于 缺 铁 性 贫 血 。AC 的 发 病 它 D 机制 目前 尚未 十分 清 楚 , 为是 多 因素 、 机制 的。 认 多
m u tm e ha ims: yt ki s na nco de a ut — ha e p oti sa r h o oe i o rbut o s o t ne li c ns c o ne , t xi , c e p s r en nd e yt r p itn c nti e t h r e d

贫血分类及诊断标准

贫血分类及诊断标准
4. 分类诊断,根据红细胞形态学、红细胞生物化学和病因学检查,对贫血进行分类诊断。
5. 治疗效果观察,对治疗后的贫血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综上所述,正确分类和诊断贫血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在诊断贫血时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诊断,并根据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贫血分类及诊断标准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主要特征是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数目减少。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贫血可被分为多种类型。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分类和诊断贫血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对贫血的分类及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贫血的分类。
1. 根据红细胞形态学可将贫血分为:
(1)小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2)正常细胞性贫血,MCV为80-100fl,主要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等。
(3)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
2. 根据贫血的病因可将其分为:
(1)缺铁性贫血,由于缺乏铁元素而导致的贫血,常见于儿童、孕妇及慢性失血患者。
(2)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过早破坏导致的贫血,常见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3)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导致的贫血,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二、贫血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贫血患者可出现乏力、疲劳、心慌、头晕、贫血面色等症髓穿刺等。
3. 病因诊断,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相关检查,确定贫血的病因。

贫血诊治的有关问题

贫血诊治的有关问题

典型的RA或RAS骨髓红系增生明显,粒 红细胞比例倒置。骨髓活检的病理切片中 如出现幼稚细胞异常定位(ALIP)对诊断 有重要帮助,因此,对此类贫血应常规做 骨髓活检。RAS在骨髓铁染色时部分幼红细 胞显示铁颗粒绕核排列,呈环状,称环状 铁粒幼细胞,如≥15%则可诊为RAS,其骨 髓活检及涂片的形态学基本和RA相同。
6. PNH:
是一种北方常见的后天获性 溶血性贫血,分为发作组和不发 作组二种类型。
发作组
常有黄疸,血网织红细胞升高,白细胞、 血小板正常或轻度降低,Hams、糖水、蛇 毒等溶血试验及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 呈阳性,一般不难诊断。

不发作组
临床上常无黄疸,网红正常甚至降低, 白细胞或/和血小板常明显减少,极易和上 述不典型AA混淆。如上溶血试验也可呈阴 性结果,但反复多次检测大多可获阳性结 果。糖水试验敏感性强,特异性差,易出 假阳性。Hams试验特异性强,敏感性差, 可出假阴性。因此,应结合使用,同时并 反复检查。
1. 慢性病性贫血(ACD):

是一种继发于各种慢性疾病的贫血,常表现为 轻至中度贫血,可伴白细胞或/和血小板减少。 各种慢性感染、慢性炎症性疾病(尤其是慢性 肠道炎症性疾病)、各种风湿性疾病、肿瘤等 均可并发ACD。上述各种病因均可激活单核巨 噬细胞系统,使铁、转铁蛋白在其中过度滞留, 不能及时转交给幼红细胞利用。骨髓铁染色可 显示幼红细胞铁减少,而巨噬细胞铁增多。同 时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都减少,而铁饱和度大致 正常,血清铁蛋白常明显增高。根据这些特点, 且在排除各种其他贫血(如缺铁性和自家免疫 性贫血)后即可诊断ACD。

Rous试验主要尿检时必须离心 取沉渣,不作离心的Rous试验结果 很可能出现假阴性。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55、CD59是 敏感性特异性均好的指标,可以采 用。

住院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94例诊断分析

住院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94例诊断分析

例 ( Hb≥3 / 5 。 R 0 gL,%) C在 00 8 00 0者 7 . ~ .2 0 7例 (2 、<00 8者 1 8 %) . 0 7例 (8 。贫 血 伴 WB 1%) C升 高 者 2 4例 (6 、 少 者 1 2 %)减 3例 (4 , P T升 高 者 5例 1 %)伴 L (%)减 少 者 7例(%)伴全 血 细胞 减少 者 3例(%) 5 、 7 , 3 。 22 形 态 学 分 类 MC 87 ~ l . (47 + .1 . V 6 . 190 9 . 84 1 0 0 4 f ;其 中 8 .~ 99f L 01 9 . L者 7 3例 ( 8 , 00f 7 %)<8 . L者 7 例 ( %)> 100f 7 , 0 . L者 1 4例 (5 。 H 1.0 3 . 1 %) MC 98 ~ 94 0
( 33 病 例 的诊 断进 行 回顾 分 析 , 讨 该 病 的病 因 3 .%) 探 及诊 断 特 点 , 以提 高对 本病 的认识 。 l 资 料 与方 法 11 一 般 资料 9 . 4例 均为 住 院 患者 。其 中男 7 3例 。 女 2 例 , 龄 6 ~ 6岁 ,0岁 以上 者 7 1 年 59 8 6例 , 中位 年
量 、 均 红 细胞 血 红 蛋 白浓 度 及 血 清铁 浓 度 、 平 总铁 结 合 力 、 铁 蛋 白饱 和 度 、 清铁 蛋 白 和 病 因诊 断 等 项 目 , 中 转 血 以
位数 、 均数 ± 准 差 、 标 百分 比 等 为 观 察 指 标 。 果 :4例 中 , 7 结 9 男 3例 , 2 女 l例 , 龄 6 — 6岁 , 年 59 中位 年 龄 7 . 。 、 89岁 中
维普资讯
实 用医学 杂志 20 0 7年 第 2 3卷 第 l 7期

慢性病贫血的血常规改变

慢性病贫血的血常规改变
住 院初诊 非缺铁 A D患者 3 C 8例 ( D组 ) 男 女 AC , 各 1 9例 , 龄 ( 51 10 岁 。 发 病 为恶 性 淋 巴 年 4 . ±2 .) 原 瘤 1 1例 , 炎 6例 , 肺 尿路 感 染 4例 , 风湿 关 节 炎 类
3例 。 统性 红 斑狼 疮 、 系 结缔 组 织 病 各 2例 , 慢性 心 功 能 不 全 、 癌 、 结 核 、 巴结 核 、 出 性 胸 膜 肺 肺 淋 渗
2 结 果
全部患者骨髓片含丰富骨髓小粒 ,经铁染 色证 实 外 铁 正 常 或增 加 , 粒 幼 细 胞 ( 铁 ) 少 , 无 内 铁 内 减 但 铁具体值[。 12 A D患 者 选 择 本 研 究 选 择 的 AC . C D患 者 不 包 括 伴 缺 铁性 贫 血 (D 者 。肿 瘤 患 者 为 初诊 , I A) 未 接 受 过 化疗 或 放疗 ; 自身 免 疫性 疾 病 患 者 也 为初 诊 , 用 M X等 免 疫 抑 制药 物 ; 者均 未 用铁 剂 未 T 患 及 Eo p 治疗 , 1 近 年未输血_。 2 l 13 研 究 对 象 我 院 20 . 02年 8月 至 20 09年 5月
1 对 象 与方 法
11 A D 患 者 诊 断 标 准 全 部 患 者 均 有 引 起 . C AC 的原 发 病 , 病 程 >1 月 [: 恶性 肿 瘤 骨 D 且 个 t无 ] 髓 浸 润 [ 、 血 及 出 血 等 ; 肝 硬 化 及 肾 功 能 不 卜 溶 无 全 [。 血标 准为男 Hb<10gL 女 H 贫 2 / , b<10gL 1 。 /
组 MC 明显 低 于 对 照 组 ( V J P<00 0 1 , C . ) A D组 0 MC HC中 位 数 与 对 照 组 比较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 P: 08 25 。 A D 患 者 中 , 1例 (53 )MC <8 .8 ) C 2 5 .% V 2 ⅡJ为 小 细 胞 性 贫 血 ( 中 l , 其 3例 MC V<7 L ;6 2f) 1

慢性病贫血50例临床分析

慢性病贫血50例临床分析
DN A定 量 检 测 、 【 检 测 及 Y A T MD 突 变 株 的 检 测 ( D D Y[ D
参 考 文 献
1 Liw a YF in RN . h CT. ta Ch e Ye e l Ac l x e r 0 n a1 e p t ue e a e h o 】 h r a i a d 一 1 vr sc … I B i h s e … a tr e r e c fYM DD mt I t fe me g n eo n i n ua l dr u
YMI ) D耐 药 眼药 人数 的 1 % ( / 7 占 3 64 )
HB H : t11 9 0 】 : 9 V J ・ ao .9 9 3 ( ] 5 p
5 E e sa L. c f E . rg l h n tgJ S hi R W h f i TL. t l1 miu ie鹅 iilltel e . v dn a u nla ra— me t o hrnc e aii B i h ie tts. En lJ M 一 . n rc o i p l s n 1 eUntd Sa e N f h l g
及 Y D) 从 H V D A 定 量 检测 结 果 来 看 . 组 9 % V 1) B N 奉 4 (4 4 ) 肝 病 人 血 清 D 4 /7 乙 NA 浓 度 均 小 于 10 0p / 血 清 . 0 g ml 其 中 5 一 2 /7 乙 肝 病 凡 的 血 清 D A 浓 度 小 于 10 p/ 1 (44 j N 0 g m 口 服 拉米 夫 定 3个 月后 ,5 ( 64 ) 病 人 血 清 D A 1 5 % 2 /7 的 N 浓 度 小 于 1p / 血清 . 时 出 现 丁 1例 YI / VD g m[ 同 DD Y D联 合 耐药 在 口 服 拉 米 夫 定 治 疗 9个 月 共 有 6 铡 病 ^ 出 现

慢性病贫血的饮食

慢性病贫血的饮食

慢性病贫血的饮食一、慢性病贫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健脾养血食疗方①乌龙大枣汤取大枣50克,龙眼肉20克,砂仁15克,乌鸡1只。

加水适量,加油盐调味,文火炖2小时,食肉饮汤。

②冬虫夏草鸡用冬虫夏草,薏苡仁各30克,当归10克,乌鸡1只。

加水适量,加油盐调味,文水炖2小时,食肉饮汤。

③阿胶大枣粥取糯米50克,阿胶10克,大枣8枚,白砂糖适量。

阿胶捣碎;将洗净糯米、大枣共煮粥,快熟时放入阿胶及白砂糖,再煮片刻即可。

④虫草炖瘦鸭用冬虫夏草6枚,瘦鸭1只。

鸭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放入砂锅内,加人冬虫夏草及食盐、葱、姜等调料,放入适量清水偎炖,先用大火煮沸,再改小火慢偎至熟烂。

⑤加味羊骨粥取羊骨750克,粳米50克,黄芪20克,大枣7枚。

羊骨洗净砸碎,与黄芪、大枣同入砂锅,用适量清水煎煮,取汤代水与洗净粳米同煮为粥,粥快熟时加入适量生姜、葱白、食盐搅匀,再煮片刻即可。

宜温热空腹服用,连用15日为1疗程。

⑥花生牛筋粥用糯米100克,花生米、牛蹄筋各80克。

蹄筋洗净切成小块,与花生米、洗净糯米共入砂锅,加清水适量煮粥,至蹄筋烂熟、米开汤调;为止。

宜温热空腹眼食,每日服食1次。

⑦蜂蜜桑葚膏取鲜桑葚1000克,蜂蜜25克。

桑葚洗净绞汁,小火熬成稀膏,放人蜂蜜熬至稠厚,冷却贮藏备用。

每日食2次,每次取10--15克以热水冲服,连服半月为1疗程。

⑧红黑木耳汤用红枣10枚、黑木耳10克、高丽菜6克、丹参5克。

以温水泡发洗净,加适量冰糖加水,隔水蒸1小时。

分次服用,每日早晚2次。

二、慢性病贫血吃哪些对身体好?1、宜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肉、牛奶、鸡蛋等。

2、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虾及豆类等。

3、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新鲜的水果和绿色蔬菜,如酸枣、杏、橘子、山楂、西红柿、苦瓜、青柿椒、生菜、青笋等。

维生素c 有参与造血、促进铁吸收利用的功能。

4、多吃富含铁的食物鸡肝、猪肝、牛羊肾脏、瘦肉、蛋黄、海带、黑芝麻、芝麻酱、黑木耳、黄豆、蘑菇、红糖、油菜、芹菜等。

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如何诊断鉴别,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异常红细胞形态检查、血液检查、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测定、血清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
*一、检查
贫血为正常细胞性、正常色素性,也可是小细胞和低色素性贫血。

血清铁(SI)降低、总铁结合力(TIBC)也降低;血清铁蛋白(SF)增高,血清可溶性运铁蛋白受体并不增高;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和锌原卟啉(ZPP)仅轻度升高;骨髓铁染色可染铁增多,但铁粒幼红细胞数量减少;血清EPO水平减少。

如肿瘤侵犯骨髓时,骨X线显示异常。

*以上是对于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易混淆疾病。

*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如何鉴别?:
*一、鉴别
鉴别诊断中主要是与缺铁性贫血相鉴别。

慢性疾病性贫血时虽然血清铁也低,总铁结合力常低于正常,故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低,血清铁蛋白及骨髓铁正常或增多。

FEP在慢性病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时都是增加的,但后者增加得更高、更快。

慢性疾病性贫血时的FEP增加常为缓慢的,在贫血严重时才明显。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
血应该做哪些检查,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慢性疾病的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慢性疾病的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慢性疾病的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慢性疾病的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慢性疾病的贫血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慢性疾病的贫血如何诊断鉴别,慢性疾病的贫血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慢性疾病的贫血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血红蛋白、CT检查、血清铁蛋白、血清铁(Fe)、血常规
*一、检查:
1.血红蛋白罕有低于8g/dl。

2.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的测定。

如果除慢性病的贫血外还存在缺铁现象,则血清铁蛋白不增加(一般保持在100ng/ml);在感染、炎症或癌症时血清铁蛋白低水平。

*以上是对于慢性疾病的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慢性疾病的贫血应该如何鉴别诊断,慢性疾病的贫血易混淆疾病。

*慢性疾病的贫血如何鉴别?:
*一、鉴别:
本病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贫血相鉴别,如地中海贫血、溶血过度所致贫血、叶酸缺乏所致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本病除了贫血的症状外,还有原发病的症状。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慢性疾病的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慢性疾病的贫血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慢性疾病的贫血”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4类贫血,补养策略有差异

4类贫血,补养策略有差异

4类贫血,补养策略有差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 张勇胜贫血指全身循环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或红血球数低于正常值,引起组织缺氧,而出现全身无力、头晕、心慌、面色苍白、毛发缺少光泽等。

贫血严重的人还会发生浮肿及心脏病变。

引起贫血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造血功能不良、红血球破坏过度以及急慢性失血等。

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最高,全球孕妇发病率达38%,中国7个月到7岁儿童发病率约40.3%。

具体发病原因一个是铁的吸收不足或吸收不良,如吃得不够科学、胃肠道做过手术;二是铁丢失增多,比如各种因素引起的失血等。

轻型、中型的缺铁性贫血患者通过营养素治疗,一般就能治好,比如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每天吃的次数、频率稍微增加些,这里特别强调动物性蛋白,提升血色素效果非常好,比如牛羊肉、动物肝脏、动物血或其小分子肽。

另外,乙酸、维生素B12也非常重要。

如果通过膳食改善效果不好,再考虑铁剂的补充,比如硫酸亚铁等。

总之,缺铁性贫血患者首先应进行合理营养、医疗膳食治疗,再根据具体情况必要时补充铁剂。

巨幼细胞性贫血没有缺铁性贫血发生频率高,但也比较常见,尤其在老人、儿童、哺乳期、进行胃肠道手术的病人中更常见。

发病原因与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胃肠道疾病、药物干扰、代谢异常等有关。

治疗首先要针对病因,同时注重日常饮食的管理,即根据食物含维生素B12、叶酸的含量进行选择。

含叶酸多的食物有草莓、菠菜、胡萝卜、樱桃、猪肝、羊肉、豆浆、豆腐等;含维生素B12多的食物有动物内脏、肉类、蛋类,豆制品经发酵也会产生一部分维生素B12。

对大部分人来说,只要饮食正常,不太可能缺乏维生素B12,但如果长期纯素食,就会导致缺乏。

此外,还可以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制剂,它们都是水溶性的,非常安全,但需注意不要长期大量服用,以免出现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

慢性病贫血很多慢病最终都会出现贫血,发生率仅次于缺铁性贫血,但患者的细胞大小往往没有什么特别异常,但由于慢性病造成一些炎症、感染等,会慢慢消耗身体,最终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慢性病贫血
作者:李蓉生, LI Rong-sheng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中国医学科学院,100730
刊名: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年,卷(期):2011,34(2)
被引用次数:4次
1.Schilling RF 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 misnomer 1991
2.Chapt GT Hypochromic anaemias and iron overload 2006
3.Ganz T Hepcidin:a regulator of intestinal iron absorption and iron recycling by macrophages 2005
4.Nemeth E;Ganz T Hepcidin and iron-loading anemias 2006
5.Andrews NC Anemia of inflammation:the cytokine-hepcidin link 2004
6.Nemeth F;Rivera S;Gabayan V IL-6 mediates hypoferremia of inflammation by inducing the synthesis of the iron regulatory hormone hepcidin 2004
7.Domachowske JB The role of nitric oxide in the regulation of cellular iron metabolism 1997
8.Yamaji S;Sharp P;Ramesh B;Srai SK Inhibition of iron transport across huma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by hepcidin.[外文期刊] 2004(7)
9.Vokurka M;Krijt J;Sulc K;Necas E Hepcidin mRNA levels in mouse liver respond to inhibition of erythropoiesis[外文期刊] 2006(6)
10.Means RT Jr Hepcidin and anaemia.[外文期刊] 2004(4)
11.Kaltwasser JP;Arndt U ACD in inflammatory rheumatic disease 2005
12.Cindy N Roy Anemia of inflammation 2010
13.Lux SE Chapter.Hypochromic Anemia and Disorders of Iron Metabolism 2003
14.Weiss G;Goodnough LT 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 2005
15.李蓉生慢性病贫血 1998
16.Keel SB;Abkowitz JL The microcytic red cell and the anemia of inflammation 2009
17.Beguin Y 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 for the evaluation of erythropoiesis and iron status 2003
18.Das Gupta A;Abbi A High serum transferrin receptor level in 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 indicate coexistent iron deficiency 2003
19.Goodnough LT;Monk TG;Andriole GL Erythropoietin therapy 1997
20.Schreiber S;Howaldt S;Schnoor M Recombinant erythropoietin for the treatment of anemia in inflammatory bowel sisease 1996
21.Pvlov AD The use of RHU-EPO in anemic infants with infections 2003(Suppl 2)
1.高举慢性病贫血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会议论文]-2007
2.周建中慢性病贫血的血常规改变[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3)
3.陈波斌.林果为.倪赞明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血清铁蛋白在鉴别慢性病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价值的评价[期刊论文]-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21 (1)
4.孙丽华.郑亚路.范小红.邹健慢性病贫血患者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的临床意义[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医学2004,11(3)
5.李强.LI Qiang慢性病贫血的诊断及治疗[期刊论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5)
6.叶路沙慢性病贫血的诊断[期刊论文]-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7)
7.郭晓强慢性病贫血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新医学2008,39(12)
8.陈嘉林.李淑兰.徐闽.王海滨.葛昌文.李蓉生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对贫血患者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期刊论文]-中华内科杂志2004,43(6)
9.蔡健梅.梅敏.CAI Jian-mei.MEI Min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期刊论文]-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0,25(5)
1.王珺,陈信义慢性病贫血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03)
2.症状性贫血患者血清铁含量及结合力检测的临床意义[期刊论文]-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3(01)
3.蒋玉莲,莫丽亚,张聪,邱碧波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检测对非成年人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期刊论文]-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14)
4.检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期维生素 B12和血清铁的水平及意义[期刊论文]-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13)
引用本文格式:李蓉生.LI Rong-sheng慢性病贫血[期刊论文]-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