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印迹纤维膜富集分离白藜芦醇的

分子印迹纤维膜富集分离白藜芦醇的
分子印迹纤维膜富集分离白藜芦醇的

2012年第16期广东化工

第39卷总第240期https://www.360docs.net/doc/2f18427605.html, · 7 · 分子印迹纤维膜富集分离白藜芦醇的研究

向海艳,范银洲,戴开金,罗奇志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515)

[摘要]以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为支撑体,采用自由基热聚合法制备白藜芦醇分子印迹复合膜,对膜分离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萃取剂为纯甲醇时,物质透过膜的量很少,印迹膜体现出对模板分子的吸附选择性;当萃取剂为0.3 %冰醋酸-甲醇时,印迹膜呈现对模板分子的透过选择性。

[关键词]分子印迹复合膜;PVDF中空纤维膜;白藜芦醇;分离纯化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2)16-0007-02

Study on th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Resveratrol by Molecularly Imprinted

Hollow Fiber Membrane

Xiang Haiyan, Fan Yinzhou, Dai Kaijin, Luo Qizhi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Abstract: Resveratrol molecularly composite fiber membrane (MIM) was prepared by thermal initiated free radica1 polymerization on the surface of PVDF hollow fiber membrane with resveratrol as template.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repared membrane for resveratrol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methanol as extract, imprinted membrane showed absorption selectivity, while the permission amounts were low. While with 0.5 % acetic acid-methanol as extract, the imprinted membrane showed permission selectivity for template.

Keywords: molecularly imprinted composite membrane;PVDF hollow fiber membrane;resveratrol;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对目标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结合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的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天然产物分离技术。用具有目标药效的活性分子作模板,将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亲和材料,利用分子印迹的强特异性和高选择性从天然产物粗提物中直接筛选该类药效活性组分。涉及到的天然产物有甘草酸[1]、虎杖中的白藜芦醇[2]、茶叶中酯型儿茶素[3]、青藤碱[4]以及长春碱[5]等,均表现出了很好的分离纯化效果。

在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中,基于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膜(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MIM)由于兼具分子印迹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的优点,为分子印迹技术走向规模化和商业化提供了很好的示范,近年来已成为分子印迹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6-10]。许振良等在PVDF中空纤维膜表面制备分子印迹膜,并将所得分子印迹膜组装成膜组件,应用于手性药物、茶碱等的分离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1-13]。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天然的活性多酚物质),具有抗菌、抗炎、降血脂、抗氧化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对肿瘤具有化学预防作用,而且对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力;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疗效[14]。本课题组曾制备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在PVDF平板膜上制备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膜,对其选择性能进行了研究[15],本文在此基础上,鉴于中空纤维膜比表面积大、分离效率高,在PVDF中空纤维膜表面制备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膜,对其分离白藜芦醇的效果进行研究,以期为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提供一种新思路。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 (美国Sigma公司);白藜芦醇苷(polydatin,POL)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EDMA、双酚A(BPA)、丙烯酰胺(AM)、乙腈、甲醇,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偶氮二异丁腈(A IBN),化学纯试剂,水为二次蒸馏水。

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四元泵、自动进样器、DA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美国安捷伦公司);756M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总厂);ZK282A型真空干燥箱;CQ26型超声波清洗器;FB-2型恒流泵(上海金达生化仪器有限公司),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PVDF),孔径0.2 μm,购于天津膜天公司。

1.2 印迹膜(MIM)和非印迹膜(NIM)的制备

称取0.38 g(1.7 mmol)白藜芦醇溶于20 mL乙腈中,依次加入0.71 g(10 mmol)功能单体AM、10 g(50 mmol)交联剂EDMA和0.1 g (0.6 mmol)引发剂A IBN充分混匀,通N2气5 min后再超声波脱气10 min。然后将PVDF纤维膜放入该混合液中浸泡20 min,取出晾干,于45 ℃下在真空干燥箱中聚合24 h,真空度为-0.09~-0.005 MPa,得到以PVDF为支撑膜的印迹膜前驱体。将该印迹膜前驱体用体积分数为10 %的乙酸甲醇溶液洗脱模板分子RES以及未聚合的单体和交联剂,直至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不到模板分子和杂质为止,再分别用甲醇和乙腈洗去过量的乙酸,即得以PVDF为基膜的RES 分子印迹膜(MIM),将其保存在乙腈中备用。

非印迹膜(N IM)的制备除不加模板分子外,其余同上。

1.3 膜性能测试

1.3.1 膜通量测试

按文献[13]图1所示测试膜通量。将膜组件接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上,用恒流泵将甲醇从膜的内部注入。测定甲醇通量。

1.3.2 膜萃取分离实验

参照文献方法[13]进行膜分离实验。如文献[13]中图2所示,将待测膜组件(20根膜,8 cm×1.14 mm)安装于装置中。将30 mL混合液从膜管内泵入(管程),30 mL甲醇以相同的流速从膜外泵入(壳程)进行萃取。两侧溶剂逆向流动,膜界面发生传质,在分子印迹膜孔的推动下,混合液中的RES进入壳程的甲醇中。收集并分析通过组件的溶液。

1.4 分析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藜芦醇进行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具体条件及操作参照文献[16]。

2 结果与讨论

2.1 膜通量

本实验测定了PVDF基膜、分子印迹膜和空白膜的甲醇通量,结果见表1。由表l可见,印迹膜和非印迹膜的甲醇通量均比基膜低,说明印迹膜和非印迹膜表面确实发生了聚合,存在一层致密的聚合层,使膜透过甲醇的能力下降。同时,非印迹膜的甲醇通量比印迹膜低,原因可能是印迹膜的表面由于模板分子洗脱后留下的印迹空穴仍然可以使甲醇透过,而非印迹膜无印迹孔穴的存在[13]。

表1 不同膜的甲醇通量

Tab.1 Methanol permeability of different membranes

膜类型甲醇通量/(mL·h-1)

PVDF 200

MIM 50

NIM 10

2.2 膜萃取分离实验结果

配制约50 μg/mL RES、POL混合溶液,按1.3.2方法行萃取过滤实验,实验结果见表2。从表2可见,对于印迹膜,在甲醇

[收稿日期] 2012-11-23

[基金项目]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资助项目(2009B090300216)

[作者简介] 向海艳(1974-),女,湖南龙山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富集分离及分析。

分子印迹聚合物 翻译文献.doc

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摘要:如今分子印迹技术发展十分迅猛。本文总结了该技术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分子印迹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聚合物,分子印迹,模板,分子识别 1.引言 分子印迹技术60多年以来发展很快,特别是过去五年里,人们对这一领域的兴趣激增,并且据估计全球有超过100个与此相关的学术和工业研究小组。目前,有500多篇关于分子印迹技术研究的文章和综述公开发表,并且有相当多的专利已被申请。直到现在,每年相关文章的发表已不是以前的用少数可计算的了。但是,随着有机聚合物作为二氧化硅基质的另一选择的引入以及非共价方法的广泛应用,其发表率更是狂飙(如表一)。1997年就有近80篇文章发表,并且当年召开了第一次关于分子印迹技术的专门研讨会并成立了分子印迹技术协会(SMI)。1998年这种趋势继续延续着。 分子印迹技术在许多优秀的文章中已有深入讨论,ACS也有专题文献。本文目的不是重述此技术,而是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研究情况。文章后部分主要介绍该技术研究现状以及今后将遇到的挑战和潜在的应用领域。 图1 以年为变量的分子印迹出版物量(来源:分子印迹科学)。(1998年的数据为估计 值)。 2.分子印迹:艺术王国 分子印迹技术是创造具有选择性分子识别功能的大分子模型的通用方法。这些印

迹分子简单,制备成本低,并且性质稳定。如果通过合理的设计或从生物资源中获得,它们能够成为分子识别实体最理想的替代物或对应物,比如抗体。如今,分子印迹聚合物主要应用于四个领域:(1)特异选择分离,(2)抗体结合模板,(3)酶模型和(4)生物模拟传感器。这四个方向将继续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2.1 特异选择性分离 目前,特异选择性分离是分子印迹聚合物最大的应用领域。在这篇文章中,它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中的固定相,但它也有明显的缺陷:容纳力小以及结合位点不均匀。高效液相色谱中固定相的应用是评价一种新的印迹协议有效性最方便的方法之一。除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显然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具有选择性的固相分离媒介(SPE)也正在流行。这很可能是我们将来看到其在商业领域的首个应用。在特异选择性分离领域中的其他关键分支应用包括细胞膜和毛细管电泳(CE)。 2.2抗体结合模拟 实验证明分子印迹聚合物与被分析物相比,在结合的选择性和强度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甚至比抗体和抗原的效果更好。在应用方面,这些模拟结合抗体提供了一个快速而又低廉的途径进入稳定而又强有力的分子识别模型。它们预示着在不溶的情况下应用抗体这一技术成为可能,比如免疫亲和色谱法,免疫传感器和免疫分析。现在一些相关的免疫分析研究已专注于发展新的试验模式,而不再依赖于放射性配体,如荧光和电化学试验。 2.3模拟酶 许多致力于研究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者们设想研制出一种模仿自然酶的活跃的印迹聚合物“塑料酶”。这个重任当然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并且就目前报道的结果来看,它也确实反映了这个事实。一些不同的有机反应运用分子印迹聚合物作催化剂已成功反应,包括醛缩合,酯氧化,Diels-Alder反应和β-消去反应。虽然分子印迹聚合物现在就增强催化速率而言还比不过催化酶,但是它们也有一些不同于酶的特性,比如能较好的溶于有机溶剂,并且耐高温。因此,把它们作为酶的补充,比起作其替代物显得更有用,至少就目前来看是这样的。 2.4生物模拟传感器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多次尝试把印迹聚合物应用到生物传感器中去。这种想法当然是为了取代“精细的”基于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实体。虽然生物传感器领域非常具有竞争力,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相信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其许多独特的优势也将极其具有竞争力。分子印迹技术在实验规模显示出许多潜在的应用,但还没发现其有任何市场应用,也许这并不让人感到奇怪,毕竟这个技术还相当稚嫩。 3分子印迹技术现状 在过去的一年左右,大部分发表的论文代表着在科技上的进步。许多新的功能单体

膜分离的原理

膜分离的原理是什么? 何为纳滤膜? 答:纳滤膜的透过物大小在1-10nm,科学家们推测纳滤膜表面分离层可能拥有纳米级(10nm以下)的孔结构,故习惯上称之为"纳滤膜"又叫"纳米膜"、"纳米管"。 纳滤膜净化原理? 答:(1)溶解--扩散原理:渗透物溶解在膜中,并沿着它的推动力梯度扩散传递,在膜的表面形成物相之间的化学平衡,传递的形式是:能量=浓度o淌度o推动力,使得一种物质通过膜的时候必须克服渗透压力。 (2)电效应:纳滤膜与电解质离子间形成静电作用,电解质盐离子的电荷强度不同,造成膜对离子的截留率有差异,在含有不同价态离子的多元体系中,由于道南(DONNAN)效应,使得膜对不同离子的选择性不一样,不同的离子通过膜的比例也不相同。 道南平衡:当把荷电膜置于盐溶液中会发生动力学平衡。膜相中的反离子浓度比主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高而同性离子的浓度低,从而在主体溶液中产生道南能位势,该能位势阻止了反离子从膜相向主体溶液的扩散和同性离子从主体溶液向膜的扩散。当压力梯度驱动水通过膜进同样会产生一个能位势,道南能位势排斥同性离子进入膜,同时保持电中性,反离子也被排斥。 三达纳滤膜具有哪些特点? 答:①超低压力下工作(0.15Mpa的压力下就可以稳定工作)。 ②大通量供水。在普通的市政水压下就可以使用,水通量可达15m2/小时。 ③选择性离子脱除。在去除细菌、病毒、过量金属离子、低分子有机物、氟、砷等有害物质的同时,保留一定量钾、钠、钙、铁等对人体有益矿物质。 ④使用领域广。在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医药和食品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如何保存纳滤膜? 答:纳滤膜的保存目标是防止微生物在膜表布的繁殖及破坏,防止膜的水解,冻结及膜的收缩变形。前人就有微生物对膜性能的影响进行过多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微生物对膜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防止膜的水解,对任何膜都很重要。温度和PH值是醋酸纤维素膜水解的两个主要因素。对芳香聚酰胺膜,PH值及水中游离氯的含量则是其水解的主要因素。纳滤膜的冻结在冬季运输过程中常常发生。经验表明膜的冻结使膜中的水分形成冰晶而使膜结构膨胀,造成膜的性能大幅度下降或破坏。膜的收缩变形,发生在湿态膜保存时的失水、及膜在与高深度溶液接触时膜中的水急剧向溶液中扩散。不同种类的纳滤膜,其保存方法不同。醋酸纤维素纳滤膜在干态时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要保存在荫凉、干燥的地方。保存温度以8~35℃。 三达纳滤膜用在水处理时与反渗透膜有什么区别? 答:纳滤膜是荷电膜,能进行电性吸附,它具有敏锐的分子截留区,对不同物质能有目的地提纯或去除的优越分离效果。反渗透膜的滤分子量在100以下,只能过滤掉水中的水分子和气体。在相同的水质及环境下制水,纳滤膜所需的压力小于反渗透膜所需的压力。 三达纳滤膜与反渗透制水水质有何不同? 答:经纳滤膜过滤后的自来水能脱除细菌、病毒、低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等物质,保留部分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 [目的与原理] 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原理及操作技术,利用该电泳技术分析和测定人或鱼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相对百分含量。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cellulose acetate membrance electrophoresis)以醋酸纤维薄膜为支持物。它是纤维素的醋酸酯,由纤维素的羟基经乙酰化而制成。它溶于丙酮等有机溶液中,即可涂布成均一细密的微孔薄膜,厚度以0.1mm—0.15mm为宜。太厚吸水性差,分离效果不好;太薄则膜片缺少应有的机械强度则易碎。 本实验以醋酸纤维素为支持物,分离各种血清蛋白,血清中含有清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和各种脂蛋白等。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组分、立体构象、分子量、等电点及形状不同(表1-2-8),在电场中迁移速度不同,分子量小、等电点低、在相同碱性pH 缓冲系统中,带负电荷多的蛋白质颗粒在电场中迁移速度快 例如,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为支持物,正常人血清在pH8.6的缓冲体系中电泳1h左右,染色后显示5条区带。清蛋白泳动最快,其余依次为α1—,α2—,β—,及γ—球蛋白(如图1-2-7)。这些区带经洗脱后可用分光光度计法定量,也可直接进行光吸收扫描自动绘出区带吸收峰及相对百分比。临床医学常利用它们间相对百分比的改变或异常区带的出现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依据。此法由于操作简单、快速、分辨率高及重复性好等优点。目前,以成为临床生化检验的常规操作之一。它不仅可用于分离血清蛋白,还可以分离脂蛋白,血红蛋白及同工酶的分离测定。 图1-2-7正常人血清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示意图 1.为清蛋白,2,3,4,5,分别为α1—,α2—,β—,及γ—球蛋白,6为点样原点 [试剂与器材] 试剂: 1、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0.07mol/L,离子强度0.06):称取1.66g巴比妥(AR)和12.76g巴比妥钠(AR),置于三角烧瓶中,加蒸馏水约600ml,稍加热溶解,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置4℃保存,备用。 2、血清蛋白染色 (1)染色液(0.5%氨基黑10B):称取0.5g氨基黑10B,加蒸馏水40ml,甲醇(AR)50ml,冰乙酸(AR)10ml混匀溶解后置具塞试剂瓶中贮存。 (2)漂洗液:取95%乙醇(AR)45ml,冰乙酸(AR)5ml和蒸馏水50 ml混匀置具塞试剂瓶贮存。 (3)透明液:临用前配制。

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54]发明名称 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醋酸纤维素放入溶剂中搅拌,然后再加入非溶剂添加剂搅拌,最后静置,得铸膜液;2)将上述铸膜液刮制成250u m厚度的湿膜,然后静置在空气中;3)将上述步骤处理后的湿膜浸入蒸馏水中进行凝胶浴处理,得到不对称膜;4)将上述不对称膜依次经乙醇水溶液交换和纯环己 烷交换处理后,得醋酸纤维素纳滤膜。利用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纳滤膜通量大、分离效果明显。 权利要求书 第1/1页 1、一种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醋酸纤维素放入溶剂中搅拌22~26小时,然后再加入非溶剂添加剂搅拌2~5小时,最后静置65~75小时,得铸膜液; 2)、于10~30℃温度和50~75%相对湿度条件下,将上述铸膜液刮在洁净玻璃板或无纺布上制成250ltm厚度的湿膜,再使湿膜静置在空气中进行溶剂的挥发,静置时间为1~30分钟; 3)、将上述挥发处理后的湿膜浸入5~25℃蒸馏水中进行凝胶浴处理,直至湿膜充分凝胶;得到不对称膜; 4)、将上述不对称膜依次经体积浓度为30 --70%乙醇水溶液交换和纯环己烷交换处理后,得醋酸纤维素纳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溶剂与醋酸纤维素的用量比为100 ml:8~20g,溶剂与非溶剂添加剂的体积比为4~2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的溶剂为丙酮、1,4一二氧六环、四氢呋喃或氯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的非溶剂添加剂为水、甲醇或乙醇。 说明书 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物质分离提纯和浓缩工艺,可在常温下连续操作,无相变;大规模生产中有节能、环保的优势;尤其适宜加热易变性的热敏性物质,因而在食品、医药、水处理等领域发展迅猛。膜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从中药中提取活性物质。中药中活

分子印迹纤维膜富集分离白藜芦醇的

2012年第16期广东化工 第39卷总第240期https://www.360docs.net/doc/2f18427605.html, · 7 · 分子印迹纤维膜富集分离白藜芦醇的研究 向海艳,范银洲,戴开金,罗奇志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515) [摘要]以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为支撑体,采用自由基热聚合法制备白藜芦醇分子印迹复合膜,对膜分离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萃取剂为纯甲醇时,物质透过膜的量很少,印迹膜体现出对模板分子的吸附选择性;当萃取剂为0.3 %冰醋酸-甲醇时,印迹膜呈现对模板分子的透过选择性。 [关键词]分子印迹复合膜;PVDF中空纤维膜;白藜芦醇;分离纯化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2)16-0007-02 Study on th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Resveratrol by Molecularly Imprinted Hollow Fiber Membrane Xiang Haiyan, Fan Yinzhou, Dai Kaijin, Luo Qizhi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Abstract: Resveratrol molecularly composite fiber membrane (MIM) was prepared by thermal initiated free radica1 polymerization on the surface of PVDF hollow fiber membrane with resveratrol as template.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repared membrane for resveratrol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methanol as extract, imprinted membrane showed absorption selectivity, while the permission amounts were low. While with 0.5 % acetic acid-methanol as extract, the imprinted membrane showed permission selectivity for template. Keywords: molecularly imprinted composite membrane;PVDF hollow fiber membrane;resveratrol;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对目标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结合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的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天然产物分离技术。用具有目标药效的活性分子作模板,将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亲和材料,利用分子印迹的强特异性和高选择性从天然产物粗提物中直接筛选该类药效活性组分。涉及到的天然产物有甘草酸[1]、虎杖中的白藜芦醇[2]、茶叶中酯型儿茶素[3]、青藤碱[4]以及长春碱[5]等,均表现出了很好的分离纯化效果。 在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中,基于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膜(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MIM)由于兼具分子印迹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的优点,为分子印迹技术走向规模化和商业化提供了很好的示范,近年来已成为分子印迹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6-10]。许振良等在PVDF中空纤维膜表面制备分子印迹膜,并将所得分子印迹膜组装成膜组件,应用于手性药物、茶碱等的分离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1-13]。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天然的活性多酚物质),具有抗菌、抗炎、降血脂、抗氧化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对肿瘤具有化学预防作用,而且对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力;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疗效[14]。本课题组曾制备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在PVDF平板膜上制备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膜,对其选择性能进行了研究[15],本文在此基础上,鉴于中空纤维膜比表面积大、分离效率高,在PVDF中空纤维膜表面制备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膜,对其分离白藜芦醇的效果进行研究,以期为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提供一种新思路。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 (美国Sigma公司);白藜芦醇苷(polydatin,POL)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EDMA、双酚A(BPA)、丙烯酰胺(AM)、乙腈、甲醇,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偶氮二异丁腈(A IBN),化学纯试剂,水为二次蒸馏水。 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四元泵、自动进样器、DA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美国安捷伦公司);756M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总厂);ZK282A型真空干燥箱;CQ26型超声波清洗器;FB-2型恒流泵(上海金达生化仪器有限公司),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PVDF),孔径0.2 μm,购于天津膜天公司。 1.2 印迹膜(MIM)和非印迹膜(NIM)的制备 称取0.38 g(1.7 mmol)白藜芦醇溶于20 mL乙腈中,依次加入0.71 g(10 mmol)功能单体AM、10 g(50 mmol)交联剂EDMA和0.1 g (0.6 mmol)引发剂A IBN充分混匀,通N2气5 min后再超声波脱气10 min。然后将PVDF纤维膜放入该混合液中浸泡20 min,取出晾干,于45 ℃下在真空干燥箱中聚合24 h,真空度为-0.09~-0.005 MPa,得到以PVDF为支撑膜的印迹膜前驱体。将该印迹膜前驱体用体积分数为10 %的乙酸甲醇溶液洗脱模板分子RES以及未聚合的单体和交联剂,直至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不到模板分子和杂质为止,再分别用甲醇和乙腈洗去过量的乙酸,即得以PVDF为基膜的RES 分子印迹膜(MIM),将其保存在乙腈中备用。 非印迹膜(N IM)的制备除不加模板分子外,其余同上。 1.3 膜性能测试 1.3.1 膜通量测试 按文献[13]图1所示测试膜通量。将膜组件接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上,用恒流泵将甲醇从膜的内部注入。测定甲醇通量。 1.3.2 膜萃取分离实验 参照文献方法[13]进行膜分离实验。如文献[13]中图2所示,将待测膜组件(20根膜,8 cm×1.14 mm)安装于装置中。将30 mL混合液从膜管内泵入(管程),30 mL甲醇以相同的流速从膜外泵入(壳程)进行萃取。两侧溶剂逆向流动,膜界面发生传质,在分子印迹膜孔的推动下,混合液中的RES进入壳程的甲醇中。收集并分析通过组件的溶液。 1.4 分析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藜芦醇进行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具体条件及操作参照文献[16]。 2 结果与讨论 2.1 膜通量 本实验测定了PVDF基膜、分子印迹膜和空白膜的甲醇通量,结果见表1。由表l可见,印迹膜和非印迹膜的甲醇通量均比基膜低,说明印迹膜和非印迹膜表面确实发生了聚合,存在一层致密的聚合层,使膜透过甲醇的能力下降。同时,非印迹膜的甲醇通量比印迹膜低,原因可能是印迹膜的表面由于模板分子洗脱后留下的印迹空穴仍然可以使甲醇透过,而非印迹膜无印迹孔穴的存在[13]。 表1 不同膜的甲醇通量 Tab.1 Methanol permeability of different membranes 膜类型甲醇通量/(mL·h-1) PVDF 200 MIM 50 NIM 10 2.2 膜萃取分离实验结果 配制约50 μg/mL RES、POL混合溶液,按1.3.2方法行萃取过滤实验,实验结果见表2。从表2可见,对于印迹膜,在甲醇 [收稿日期] 2012-11-23 [基金项目]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资助项目(2009B090300216) [作者简介] 向海艳(1974-),女,湖南龙山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富集分离及分析。

膜分离技术及其原理的介绍

膜分离技术及其原理的介绍

人们对膜进行科学研究是近几十年来的事。反渗透膜是膜分离技术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使膜分离技术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时代。其发展的历史大致为:20世纪30年代微孔过滤;40年代透析;50年代电渗析;60年代反渗透;70年代超滤和液膜;80年代气体分离;90年代渗透汽化。此外,以膜为基础的其它新型分离过程,以及膜分离与其它分离过程结合的集成过程也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 一、膜分离原理 膜分离过程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等)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不同的膜过程使用不同的膜,推动力也不同。目前已经工业化应用的膜分离过程有微滤(MF)、超滤(UF)、反渗透(RO)、渗析(D)、电渗析(ED)、气体分离(GS)、渗透汽化(PV)、乳化液膜(ELM)等。 二、膜分离技术 反渗透、超滤、微滤、电渗析这四大过程在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已有大规模的工业应用,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有许多商品化的产品可供不同用途使用。这里主要以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为代表介绍一下。 反渗透膜(RO)

反渗透膜使用的材料,最初是醋酸纤维素(CA),1966年开发出聚酰胺膜,后来又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合成复合膜。CA膜耐氯性强,但抗菌性较差。合成复合膜具有较高的透水性和有机物截留性能,但对次氯酸等酸性物质抗性较弱。这两种材料耐热性较差,高温度大约是60℃左右,这使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中受到限制。 超滤膜(UF) 超滤膜也是使用CA做材料,后来各种合成高分子材料得以广泛应用。其材料多种多样,共同特点是具有耐热、耐酸碱、耐生物腐蚀等优点。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分子印迹膜技术分离辛弗研究3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辛弗林(synephrine)分子式为 C9H13NO,结构式 如右图所示。辛弗林属于生物碱中的麻黄碱类,广泛 存在于枳实、个青皮等中药材中。是其中的一种重要 的有效成分。分子结构中同在酚羟基和氨基,因此辛弗林具有两性性质,与酸碱均能结合成盐。常用的辛弗林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有机溶剂萃取法、大孔吸附树脂法、离子树脂法和硅胶层析法。游离的辛弗林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其酸式盐和碱式盐则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在强酸、强碱离子交换树脂层析分离时辛弗林易发生消旋化作用。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硅胶柱色谱法等常规的分离方法溶剂消耗量大,效率低,且容易造成微量的有效成分丢失。分子印迹膜与上述色谱分离技术相比, 在分离领域中具有分子识别性强、固定相制备简便快速、操作简单、性质比较稳定(耐酸碱;耐高温、高压等特点)、溶剂消耗量小、连续操作、易于放大、能耗低、能量利用率高、模板和MIPs都可以回收再利用等优点。故可以考虑利用分子印迹膜技术分离辛弗林。利用此技术可以降低原料消耗,对分离工艺进行优化,提高辛弗林分离能力及产率等方面是有效的措施。 分子印迹膜技术是一门新的很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它不仅具有分子特异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技术的特点,而且具有连续操作、易于放大、能耗低、能量利用率高等的膜技术优点。近年来,分子印迹膜技术,特别是分子印迹复合膜技术已在物质识别与拆分中显示出独特的技术优势,被认为是进行大规模手性物质拆分的非常有潜力的方法。但目前这一技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工业应用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主要是由于对分子印迹膜的形态结构与分子识别关系的研究相对不足,对影响膜形态结构的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对分子印迹膜的传质和识别机理的研究相对滞后,因此分子印迹膜新的潜在的用途还有待进一步开发。随着分子印迹膜技术的快速发展,研制具有大通量和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复合膜,探索药物分离及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纯化新方法,推动药物拆分和中草药分离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医药质量以及扩大市场需求等方面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2.1、国外发展 分子印迹膜(MIM)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将MIT应用于膜分离的物质有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肽、9-乙基腺嘌呤、莠灭净、阿特拉津、茶碱等。 1990年,Piletsky等采用原位聚合法首次制备了MIP膜,实现了对模板分子腺苷酸(AMP)的特异识别和分离,而后又用同样方法对其它苷酸进行印迹,目标分子选择性最高达到3.4,流率仅有0·5nmol/cm2·h。Sergeyeva等以甲基丙烯酸为单体,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加入成孔溶剂二甲基甲酰(DMF)及线型聚合物聚乙二醇(PEG),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莠去津印迹的多孔MIP膜。使MIM 的水通量达到了3·045L/(m2·h)(在40·7MPa下)。 Yoshikawa小组利用干相转化法制备了MIP薄膜,通过N-乙酰-D、L-色氨酸的电渗析实验,发现该薄膜对L-异构体有很好的选择性,而以Boc-D-Trp为模板分子制备的MIP膜对D-异构体的吸附选择性达到5·9,通量达5nmol/cm2·h,非印迹聚合物膜则无手性识别能力。Kobayashi等首次采用湿相转化技术制备了茶碱的MiM薄膜。这个薄膜是丙烯腈-丙烯酸的共聚物。通过吸附实验发现,茶碱的吸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水体中的应用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9, 9(2), 129-135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2f18427605.html,/journal/ae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f18427605.html,/10.12677/aep.2019.92020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in Water Yushan Jiang, Linnan Zhang*, Yun Jiang School of Science,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UT, Shenyang Liaoning Received: Mar. 17th, 2019; accepted: Apr. 1st, 2019; published: Apr. 8th, 2019 Abstract Th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is a polymer prepared on the basis of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which has specific recognition, simple operation and continuous operation. Firstly, the main preparation methods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including in-situ polymerization, blending,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ation, were reviewed. Then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in inorganic and organic components was introduced. Existing defects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re also analyzed. Keywords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 Heavy Metal, Organic Component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水体中的应用 蒋育杉,张林楠*,蒋赟 沈阳工业大学理学院,辽宁沈阳 收稿日期:2019年3月17日;录用日期:2019年4月1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8日 摘要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以分子印迹技术为基础制备出的一种聚合物,具有特定的专一识别性,操作简单,可连续化操作。首先对分子印迹聚合物主要制备方法,包括原位聚合,共混法,表面修饰与电化学聚合法进行了评述,而后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别在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分子印*通讯作者。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分子印迹技术是结合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对于研究酶的结构、认识受体-抗体作用机理及在分析化学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机理、分子印迹聚合制备条件和制备技术三个方面综述了分子印迹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分子印迹发展前景。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印迹分子;综述 40年代,Pauling。试图用锁匙理论解释免疫体系。虽然他的理论经后人的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但是在他的这种错误的理论中仍有两点是正确的:(1)生物体所释放的物质与外来物质有相应的结合位点;(2)生物体所释放的物质与外来物质在空间上相互匹配。正是基于这两点假设,化学家们发展了一项有效的分析技术称为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imprinting, MIP),在国内也有人把它称为“分子烙印”。1949年,Dickey首先提出了“分子印迹”这一概念,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72年由Wulff研究小组首次报道了人工合成的有机分子印迹聚合物之后,这项技术才逐渐人们所认识,并于近10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MIPs具有三个特性: (ⅰ)预定性,可根据不同目的制备相应的MIPs; (ⅱ)识别性,MIPs是依据模板定做的,它具有与模板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官能团相符的孔穴,所以选择性地识别模板分子;(ⅲ)实用性,它可以与天然的生物识别系统如酶与底物、抗原与抗体等相媲美,具有抗恶劣环境、稳定性高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二十多年来,在固相萃取、膜分离技术、异构体的分离等方面获得广泛研究,展现了良好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MIPs的识别机理、制备技术条件及应用方面新进展. 1.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分子印迹技术是指为获得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某一分子(模板分子)完全匹配的聚合物的实验制备技术。它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1)首先以具有适当功能基的功

膜分离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3 —2014 学年 第一学期 文献检索论文 课题名称: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设计时间: 2013.10.10~2013.12.15 系部:化学工程学院 班级: 1301应用化工 姓名:郑鹏 指导教师:王富花 学号: 1301110137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第一章前言 (3) 1.1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 (3) 1.1.1根据混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 (3) 1.1.2根据混合物的不同化学性质 (3) 1.2 膜分离技术的特 点 (4) 2.1 分离性 (4) 2.1.1 分离膜必须对被分离的混合物具有选择透过(即具有分离)的能力 (4) 2.1.2 分离能力要适度 (4) 2.2 透过性 (4) 2.3 物理、化学稳定性 (4) 2.4 经济性 (5) 3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5) 3.1 淀粉污水处理 (5) 3.2 含酚废水处理 (5) 3.3 含氰废水处理 (5) 3.4 重金属离子的处理 (6) 3.5 炼油废水处理 (6) 展望 (6) 参考文献 (8)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阐述了膜分离技术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分离膜需要具备的条件,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膜分离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废水处理;发展趋势 膜分离技术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作为新的分离净化和浓缩方法,与传统分离操作(如蒸发、吸附、萃取、深冷分离等)相比较,过程不发生相变,可以在常温下操作,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工艺简单等特点,受到世界各技术先进国家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促进膜技术迅速发展,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等处理过程,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应。膜分离技术应用到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不仅使渗透液达到排放标准或循环生产,而且能回收有价资源。 1. 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1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溶液(原水)中的水分子具有透过分离膜的能力,而溶质或其他杂质不能透过分离膜,在外力作用下对水溶液(原水)进行分离,获得纯净的水,从而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总的说来,分离膜之所以能使混在一起的物质分开,不外乎两种手段。 1.1.1 根据混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主要是质量、体积大小和几何形态差异,用过筛的办法将其分离。微滤膜分离过程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将水溶液中孔径大于50 nm的固体杂质去掉的。 1.1.2 根据混合物的不同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分离膜的速度取决于以下两个步骤的速度,首先是从膜表面接触的混合物中进入膜内的速度(称溶解速度),其次是进入膜内后从膜的表面扩散到膜的另一表面的速度。二者之和为总速度。总速度愈大,透过膜所需的时间愈短;总速度愈小,透过时间愈久。 1.2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膜分离技术是以高分子分离膜为代表的一种新型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在膜分离出现前,已有很多分离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蒸馏、吸附、吸收、苹取、深冷分离等。与这些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具有以下特点: (1) 膜分离通常是一个高效的分离过程。例如:在按物质颗粒大小分离的领域,以重力为基础的分离技术最小极限是微米,而膜分离却可以做到将相对分子质量为几千甚至几百的物质进行分离(相应的颗粒大小为纳米)。 (2) 膜分离过程的能耗(功耗)通常比较低。大多数膜分离过程都不发生“相”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与研究进展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与研究进展 (08生微(1)班雷丽文 080548011) 摘要分子印迹是制备具有分子特异识别功能聚合物的一种技术,近年来,这项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影响到社会多方面的领域。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该技术在环境领域、农药残留检测应用、食品安全检测、药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基本原理,研究进展 1 前言 分子印迹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分析技术,属于泛分子化学研究范畴,通常被人们描述为创造与识别“分子锁匙”的人工“锁”技术[1]。分子印迹技术也叫分子模板技术,最初出现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免疫学[1]。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其通用性和惊人的立体专一识别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色谱分离、抗体或受体模拟、生物传感器以及生物酶模拟和催化合成等诸多领域,并由此使其成为化学和生物学交叉的新兴领域之一,得到世界注目并迅速发展。 2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 分子印迹技术是将要分离的目标分子作为模板分子,将它与交联剂在聚合物单体溶液中进行聚合制备得到单体、模板分子复合物,然后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除去模板分子,便得到“印迹”下目标分子的空间结构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 ,在这种聚合物中形成了与模板分子在空间和结合位点上相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位点的空穴,这样的空穴对模板分子具有选择性[11]。 目前,根据印迹分子与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聚合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机理不同,分子印迹技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1) 共价法(预组织法,preorganization),主要由Wulff 及其同事创立。在此方法中,印迹分子先通过共价键与单体结合,然后交联聚合,聚合后再通过化学途径将共价键断裂而去除印迹分子[1]。使用的共价结合作用的物质包括硼酸酯、席夫碱、缩醛酮、酯和螯合物等[14]。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硼酸酯,其优点是能够生成相当稳定的三角形的硼酸酯,而在碱性水溶液中或在有氮(NH3、哌啶) 存在下则生成四角形的硼酸酯[1]。采用席夫碱的共价键作用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由于共价键作用力较强,在印迹分子自组装或识别过程中结合和解离速度较慢,难以达到热力学平衡,不适于快速识别,而且识别水平与生物识别相差甚远[13]。因此,共价法发展较为缓慢。

醋酸纤维薄膜的应用-CLARIFOIL

醋酸纤维薄膜的应用--Clarifoil Clarifoil概述 Clarifoil既是产品醋酸纤维薄膜的商品名称,也是公司名 称,它具有很强的品牌识别度和悠久的历史。 Clarifoil公司一直致力于二醋酸纤维素薄膜复合印刷,丙酸,复 合膜, PVC膜,隔热膜,玻璃纸,以及其他包装薄膜的生产。 其使用的材料可回收再利用,生物降解,焚烧后对大气无污染。而且Clarifoil耐磨薄膜能大幅度降低包装磨擦带来的损耗。 醋酸纤维薄膜的应用--Clarifoil 复合膜,珠光膜--清晰度极高覆膜印刷,哑光膜以及半哑光膜 Satiné 和Semitone Clarifoil公司的产品品质是很多企业难以 项望其背的。清晰度极高的亮膜使得覆膜后的产品更熠熠升辉, 而哑光膜则赋予了包装沉稳高雅的效果。如果要想覆膜后有丝质 的效果,那么可以选择其他两种半哑光膜,一种是缎面,可用作 设计香水盒子,另一种是Semitone,它结合了精致的外表和高级 触感的特性,可用于化妆品盒子,公司介绍,饭店菜单,CD封面 和销售宣传单的覆膜。 所有Clarifoil出品的复合膜都显示了其先进的防划痕防标记性 能。而且,semitone独一无二的表面处理使其甚至可以防指纹印迹。所有用于印刷覆膜的复合膜都可以烫金,上胶和直接印刷,而且不需要做任何的预涂。 事实上,独立调查显示Clarifoil加强了复合膜的可循环利用的能力。Clarifoil 的灵活的生产方式促使其可以制造更多独特的特性,例如珠光膜(珠光薄膜是一种混合了不同颜色的透明复合膜,覆膜后仍可以看到原来底纸的颜色但是复合膜为整体添加了绝佳的光泽和颜色效果)和颜色膜。 带透明薄膜的硬纸盒--特别应用于食物包装 装在Clarifoil所生产的有透明薄膜的包装盒中售卖的商品的范围十分广泛:从意大利面条到香水,从衬衫到巧克力。 在货架上,奢侈品包装材料可以展示其产品最好的一面用以提高销售量。因此,透明薄膜的品质对此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为加强消费者的兴趣,Clarifoil具备完全的透明度,表面光滑,并有良好的防痕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 一.实验原理 1、电泳是指带电质点在电场中向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在一定pH条件下,不同的质点由于具有不同的等电点而带不同性质的电荷,因而在一定的电场中它们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也不同,即它们的电泳迁移率不同,因此,可使它们分离。 2、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外界因素:电场强度、溶液的pH值、溶液的离子强度和电渗现象。 3、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内在因素:质点所带净电荷的量、质点的大小和形状。 4、采用醋酸纤维薄膜作为支持物的电泳方法称为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分辨力高,对样品无拖尾和吸附现象等优点。 5、醋酸纤维素是纤维素的羟基乙酰化所形成的纤维素醋酸酯,将它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氯乙烯、乙酸乙酯等)后,涂抹成均匀的薄膜则成为醋酸纤维素薄膜。该膜具有均一的泡沫状的结构,厚度约为120 μm,有很强的通透性,对分子移动阻力很小。 6、本实验以醋酸纤维素为电泳支持物,分离各种血清蛋白。血清中含有清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和各种脂蛋白等。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等电点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为支持物,正常人血清在pH8.6的缓冲体系中电泳,染色后可显示5条区带。其中清蛋白的泳动速度最快,其余依次为α1-、α2-、β-及γ-球蛋白。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 ?器材 醋酸纤维素薄膜(3×8cm),培养皿,载玻片,电泳仪,电泳槽,粗滤纸,镊子 ?材料 新鲜血清(未溶血) ?试剂 1、巴比妥缓冲液(pH 8.6,离子强度0.06): 巴比妥1.66g, 巴比妥钠12.76g,加水至1000ml。置4℃冰箱保存,备用。(已配置) 2、染色液:氨基黑10B 0.5g, 甲醇50ml, 冰醋酸10ml,蒸馏 水40ml,混匀。 3、漂洗液:含95%乙醇45ml,冰醋酸5ml,蒸馏水50ml,混匀。 4、NaOH溶液:称取NaOH 16g,定容至1000ml。 三.实验过程 一.准备与点样 1.将薄膜剪成3×8cm的小条,在薄膜无光泽面距一端1.5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直线,表示点样位置。

分子印迹

091103111 王礼建 分子印迹技术 概述分子印迹技术又称分子烙印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简称MIT。是分子化学、生物化学和材料科学相互渗透与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他是合成对某种特定分子具有特意选择性结合的高分子聚合物技术。通常被人们描述为创造与识别“分子钥匙”的人工“锁”技术。 一、分子印迹的基本原理 当模板分子(印迹分子)与聚合物单体接触时会形成多重作用点,通过聚合过程这种作用就会被记忆下来,当模板分子除去后,聚合物中就形成了与模板分子空间构型相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点的空穴,这样的空穴将对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具有选择识别特性。 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1)在一定溶剂(也称致孔剂)中,模板分子(即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依靠官能团之间的共价或非共价作用形成主客体配合物。 (2)加入交联剂,通过引发剂引发进行光或热聚合,使主客体配合物与交联剂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在模板分子周围形成高联的刚性聚合物。 (3)将聚合物中的印迹分子洗脱或解离出来。 分子印迹分为两类 (1) 共价键法(预组装方式):聚合前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反应形成硼酸酷、西夫碱、亚胺、缩醛等衍生物,通过交联剂聚合产生高分子聚合物,用水解等方法除去印迹分子即得到共价结合型分子印迹聚合物。 优点:功能基团能获得较精确的空间构型。 缺点:识别过程慢,而且识别能力与生物识别相差较大。 (2) 非共价键法(自组装方式):非共价键法是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最有效且最常用的方法。这些非共价键包括静电引力(离子交换)、氢键、金属鳌合、电荷转移、疏水作用以及范德华力等。其中最重要的类型是离子作用,其次是氢键作用。优点:简单易行模板容易除去。 缺点:专一识别性不强。 三、分子印迹材料的特性 (1)预定性,即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制备不同的MIPs,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 (2)识别性,即MIPS是按照模板分子定做的,可专一地识别印迹分子。 (3)实用性,由于它是由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的,因此据有天然分子识别系统所不具备的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而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和长的使用寿命。 四、理想分子印迹材料应具有的性质 1、结构应具有一定的刚性以确保印迹空穴的空间构型和互补官能团的位置。 2、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以确保亲和动力学能尽快达到平衡。 3、亲和位点容易接近。 4、机械稳定性以使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在高压下应用。 5、热稳定性。 五、分子印迹技术在分离中的应用 MIP固相萃取:具有从复杂样品中选择性吸附目标分子或与其结构相近的某一族类合物的能力,非常适合用作固相萃取剂来分离富集复杂样品中的痕量被分析

实验三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要点

实验三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一、目的: 1、掌握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会常用电泳的使用方法 3、了解用醋酸纤维薄膜作支持物的优点及使用范围 二、原理: 由于各种血清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因此在pH8.6的缓冲液中,各种血清蛋白质所带电荷量不同,同时由于它们的分子量也不同,造成电泳迁移率不同,所以在醋酸纤维薄膜上,电泳后,可将各种血清蛋白质分离开。 三、器材: 醋酸纤维薄膜(2×8cm)、电泳仪、点样器(盖玻片)、培养皿、粗滤纸、玻璃板(载玻片)、镊子等。 四、试剂: 巴比妥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7。巴比妥钠12.7g、巴比妥1.66g于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后再加水至1000ml) 氨基黑染色液(氯基黑10B0.5g、甲醇50ml、冰醋酸10ml、蒸馏水10ml) 漂洗液(95%乙醇45ml、冰醋酸5ml、蒸馏水50ml) 血清 五、操作: 1、识别标记:将薄膜切成2.5×8cm的小片。在薄膜无光泽面(正面)的一端约2cm处用铅笔划一线,以标明点样位置。 2、浸泡:用镊子将薄膜无光泽面向下,漂浮于巴比妥缓冲液面上(缓冲液盛于培养皿中),使膜条自然浸湿下沉。大约10min。 3、点样:取出薄膜,用滤纸将表面的明水吸干,然后平铺在载玻片上(无光泽面朝上),将盖玻片先在小培养皿中的血清中沾一下,再在距膜条一端2cm处轻轻地水平落下并随即提起,这样即在膜条上点上了细条状的血清样品。 4、电泳:在电泳槽内加入缓冲液,使两个电极槽内的液面等高,将膜条平悬于电泳槽支架的滤纸桥上(先剪裁尺寸合适的滤纸条,取双层滤纸条附着在电泳槽的支架上,使它的一端与支架的前沿对齐,而另一端浸入电极槽的缓冲溶液内。用缓冲溶液将滤纸全部润湿并驱除气泡,使滤纸紧贴在支架上,即为滤纸桥)。点样端靠近负极,盖严电泳室,160V,45min。 5、染色:将膜条取出,放在显色液中显色10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