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变化技能训练
变化技能
5.教学节奏的变化
⑴内容的“详”与“略” ⑵容量的“密”与“疏” ⑶速度的“快”与“慢” ⑷思维的“张”与”弛” ⑸语调的“高”与“低” ⑹活动的“动”与“静” ⑺环节的“紧”与“松”
五、变化技能运用注意事项
1.要符合教学目标 2.要有针对性 3.要注意教学的连续性 4.注意控制变化的程度 5、课前计划和灵活运用相结合
3、师生交流
不论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什么样的变化 方式,都必须得到学生的回应。在进 行变化时,要注意学生的反映,一定 要有(并适当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这样,才能使变化发挥应有的作用, 达到预期的目的。
4、运用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启 发性和趣味性,并且要通俗易懂,富 有感染力。
教学语言要富于变化,通过语言的变 化,随时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 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引起师生感情上 的共鸣,这样才会更有力地增强教学 效果。
⑵学生实验。学生动手做:①少量苯酚晶体 加少量冷水再加热,用兰色石蕊试纸检验; ②向苯酚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⑶学生讨论,分析现象。 ⑷教师演示: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⑸学生小结,教师整理结论。
结论:苯酚有弱酸性,其酸性比碳 酸还弱。苯酚和乙醇分子中都有羟 基,但在苯酚分子中羟基和苯环相 连,在乙醇分子中羟基和烃基(乙 基)相连,由于苯环和烃基对羟基 的影响不同,使得本分显弱酸性而 乙醇不显酸性。
教师解释上述现象,尤其是爆炸的原 因。几次点燃气体的不同响声,无疑 会给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教师再 强调“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指出 “点燃可燃性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有 巨大的危险性”后,学生一定会牢牢 记住。
4、相互作用的变化
⑴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
⑵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变化技能
演示1 点燃纯净的氢气,氢气安静燃烧 演示2 收集一试管氢气(纯净),将试管口
靠近酒精灯火焰,可听到“扑)的一声。 演示3 试管中是不纯的氢气,将试管口靠近
火焰,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演示4 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爆炸的实验,可
听到发生爆炸的巨大响声。
例 讲制取氯化氢的尾气吸收装置 处理:以提出设问为铺垫。 教师设问:制取氯化氢时多余的尾气
应怎样吸收?能不能使用和吸收氯气 尾气相同的装置?接着采用说明和演 示相结合的方式讲解。
处理:先用语言说明为什么用导管插 入水中会造成水的倒吸,而用贴近水 面的漏斗可以防止倒吸的原因。再指 出:“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刚才 所讲的道理,大家注意看下面的模拟 演示”。这就为有言语讲解变化到模 拟演示做了铺垫。(用吸耳球分别连 接上述两个吸收装置,模拟氯化氢溶 于水后气压减少时水的倒吸情况)
5、使用媒体
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口头语言、文字语言、 模型图像教具和现代化教手段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校可能 提供的条件,有目的有选择地变换运用, 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会起重要的作 用。如教学挂图、图片、板图、板画、标 本、模型和实物以及幻灯、投影、电视、 电子计算机等。
四、变化技能类型
或:教师利用对学生感官不同的刺激 和转换教学形式来组织学生注意,生 动地传递知识和交流感情,促进学生 学习的行为方式。
或:指在教学中,教者利用表情、动 作等身态语言,辅助口头语言,对于 突变情况进行处理或对学生的反馈信 息作出反应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变化技能的功能
1.唤起并保持注意力。 2.引起兴趣,激发求知欲。 3.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参与教学
3、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的变化
变化技能
变化是刺激思考,引起人们兴趣的有效方式。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就是变化技能。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可以使教学充满生气,也是形成教师教学个性与风格的主要因素。
课堂教学中的变化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基本技能。
适当的变化是一节优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为激发起学生学习动机创造条件,引起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兴趣,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并且利用多种感觉信息传输通道传递信息,在不同的认知水平层次上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最终唤起热情,丰富学习环境。
如声音的变化,这可使教师的讲解、叙述具有戏剧性或使重点突出;而从注视全班到部分学生的变化方法,与每个学生都有目光接触则会使学生对教师增加信任感,喜欢听讲。
而且作为教师即使在十分疲倦或身体不适的的情况下,只要一走进教室也总要面带微笑,而学生会在教师的微笑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
在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中,学生会从爱教师、爱上教师的课到欣然接受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和教育。
面部动作的变化也很重要,在与学生交流中,学生可以从教师的点头,摇头等动作获得回答问题或调整回答的鼓励,激励他们回答问题,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恰当的运用身体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有师生交流方式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学习中的问题,以便获得全面的教学信息反馈;再如学生安排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需要安排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个别学习,小组讨论和学生实验等,以激励学生对参与教学的个别兴趣,让他们练习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而人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是通过五种感官来完成的。
所以在教学中只有适当地变换信息传输通道,尽可能地使用学生的不同感官,才能有效地,全面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最后应注意的就是在使用变化技能时应要有分寸,不易夸张,否则会引起学生反感。
变化技能
定义、目的、类型、应用原则与要、微格教学技能训练之变化技能教学设计课题:微格教学的变化技能设计者:教学目标:⒈理解变化技能的定义、基本要求及意义⒉全班同学要掌握变化技能的构成要素及目的⒊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学会在课堂上灵活变化教学重点难点:⒈理解变化要素⒉懂得灵活变化教学方法:教师讲授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变化技能的定义变化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引起学生注意、减轻学生的疲劳、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而用变换信息传递方式或教学活动形式来改变对学生的刺激的教学行为。
二、变化技能的目的①调动心理因素,提高学习效率;②启发学生思维,优化教学过程;③增大信息通道,强化教学效果。
(信息的总效果=文字(7%)+音调(8%)+面部表情(55%))三、变化技能的类型(一)教态的变化教态的变化是教师讲话的声音,教学中运用的手势、眼神、身体运动等变化。
这些变化是教师教学热情及感染力的具体体现。
教态变化的使用不需其它工具可以实现,因此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变化技能。
1、声音的变化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古人云:教师以“舌耕为业”,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情感主要以语言为媒介。
有人说:听一节好的语文课,就像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
语言魅力可谓大矣。
教师声音的音质、音调、强度、速度、节奏变化等均能充分表达出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感情,使教学变得生气勃勃,这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有效方式。
(1)语调。
借助音调,有声语言才有极强的表现力,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调可以千变万化,它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等都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如一位教师讲《乌鸦与狐狸》一文,讲到“乌鸦理也不理”一句,意思是乌鸦此时对狐狸不理睬,不和狐狸搭话,教师讲“乌鸦”吐字较轻,表示对乌鸦的行为予以赞赏,讲“理也不理”用曲调、拖音,表示对狐狸的轻蔑态度。
运用声调起伏变化起到了传情助感作用,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
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声调。
变化技能.
7.4变化技能的构成要素
• 变化技能的设计 • 变化的实施 • 协调变化 • 师生交流
7.5变化技能的要求
• (1)认识功能,要自觉、有效地运用 变化技能
• (2)运用准确,发挥作用 • (3)繁简适度,和谐统一 • (4)把握好“度”,掌握分寸
7.6 变化技能评价
评价内容 态度和蔼,课堂气氛和谐
7.2变化技能的功能
• (1)强化功能 • (2)调节功能 • (3) 激励功能 • (4)教育功能
(1)强化功能
• 对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中学物理教学,教师的非语 言行为能扩展和强化有声教学语言的信息。非语言行 为能使学生的视听有机的结合,用视听两个方面的刺 激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从而使它们在传递信息方面相 互补充、相得益彰,因此,由非语言行为表达所带来 的信息,更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2)调节功能
• 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变化自己的非语言教 学行为,可以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 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减轻 学生的疲劳,使学生保持对教学活动的 注意力。
(3) 激励功能
•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创造和谐的课 堂气氛和良好教学环境的重要因素。在师生的情感交 流中,教师的表情变化对激发学生的情感具有特殊的 作用。学生从教师的眼神和微笑里感受到关心、信任 和爱护,可以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对物理科 学的情感和学习热情。
第七讲
变化技能
7.1变化技能
• 变化技能是教师运用变化教学媒体,变化师生 相互作用的形式,变化对学生的刺激方式,引 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以减轻学生的疲劳,维 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的一种教学行为。变化技能 主要指教师利用表情、动作等非语言教学行为 辅助有声语言传递教学信息。非语言教学行为 在教学中起着有声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课堂教学技能——变化技能
010
6、注意眼神交流,面向全体学生
012
7、恰当使用媒体,改变信息通道
008
起学生注意
010
10、注意着装发式,身教言教并重
008
思考与训练:
1、什么是变化技能的概念,它有何目的? 2、变化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3、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注意变化技能的应用。 4、举例说明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应用变化技能。
教师教学技能技巧
主讲人:邱淑慧
变化技能
教学过程中信息传播方式、 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
体、资料的转换方式。
功能
1、创造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条件。 2、吸引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兴趣,把无意
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 3、利用多种感官信息传输通道传递信息。 4、在不同的认知水平层次上为学生提供
参与教学的机会。 5、唤起热情,丰富学习环境。
类型
1 、教师教态的变化 2 、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 3 、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1 、教师教态的变化(肖锋’255)
(1)声音的变化 (2)停顿 (3)面部表情:
眉毛、嘴型、面 部肌肉、眼神交 流
(4)头部动作
环视法
(王晞67)
注视法
虚视法
(5)手势
指代性手势(指向人、物) 情意性手势(表情绪) 摹拟性手势(表形状) 象征性手势(表抽象寓意)
1 、教师教态的变化
(6)身体的运动
作用: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看到黑板的 各个部位;走到学生中间能缩短师生的空间距 离和心理距离;能是凝固、沉闷的课堂气氛变 得活跃;能改变课堂压力分布,加强对所有学 生特别是中后排学生的监控,使学生享受到同 等的教育机会。不宜:过快、过频繁、长时间 在教室后走动、长时间在某个学生附近走动。 步伐稳重自信,姿态自然大方。
8参观与技能训练
二、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性能
干粉灭火器是利用氮气 作动力,将干粉从喷嘴内喷 出,形成一股雾状粉流,射 向燃烧物质来灭火。手提式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易燃、可 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 初起火灾,还可扑救固体类 物质的初起火灾,但不能扑 救金属燃烧火灾。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三、使用方法
(1)撕去头上铅封,拔去保险销,一只手握住胶管,将喷嘴对准 火焰的根部。
容易发生人员滑跌或坠落的场所主要有: (1)立井或斜井的人行道。 (2)立井或斜井的平台。 (3)积水的采、掘工作面。 (4)倾角较大的采、掘工作面。
第三节 灭火器的使用训练
一、井下灭火器的配置
(1)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应至少备有2个灭火器。 (2)井下爆炸材料库、机电设备硐室、检修硐室、材料库、井底 车场、使用带式输送机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 道中,应备有灭火器材,其数量、规格和存放地点,应在灾害预防和 处理计划中确定。 (3)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 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4)采用矿用防爆型柴油动力装置时,必须配置适宜的灭火器。
以使胸廓扩张。
俯卧压背法
(2)救护人面向其头,两腿屈膝跪地于伤病人大腿两旁,把两手平放 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约相当于第七对肋骨处)、脊柱骨左右,大拇指 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微张开并弯曲。
(3)救护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压缩,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 前推压;当救护人的肩膀与病人的肩膀将成一直线时,不再用力;在这个 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内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慢慢放 松回身,使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形成吸气。
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隐患辨识
(1)煤层结构变化,层理紊乱,煤层厚度变化、倾角由小 变大,煤层由湿变干、光泽暗淡,顶底板出现新断层、波状起伏。
变化技能
又称变化刺激的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引起学生注意、 减轻学生疲劳、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不断改变 教学媒体、信息传递方式和教学环境气氛的教学行为方式。 头部动作和手势---学生可以从教师点头、摇头 教态的变化 身体的移动---一种是讲课时尽量不要总站在一 停顿:在讲述一个事实或概念之前作一个短暂的 目光接触---教师讲课时要使用从注视全班到部 声音的变化---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 面部表情---微笑是调动学生学习情绪的积极因 等动作中获得回答问题或调整回答的鼓励。教师 个位置上;另一种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做练习、 停顿,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停顿时间一般 分学生的变化方法。 讲话的速度发生变化。 素。 运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与方位、数量、事物层次 讨论、做实验时,教师在学生中间走动,以缩短 为三秒左右。 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 等有关的概念要点。 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师生相互交流方式的变化---教师与全 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个别学习、小 组讨论和学生实验等。 体学生、教师与个别学生、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学生;
变化技能的应用原则
目的性原则 流畅性原则 适当性原则
变化技能训练建议:
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的训练:克服紧张、 恐惧心理和承受压力的能力、适应力。 表情、手势、体态的变化训练:平常经常看看 名教师授课录像,吸取经验,结合训练,有意 识地用体态语去准确生动表情达意。 传输媒体变化的训练:了解各种教学设备及媒 体的特性,熟练掌握应用技巧
评价指标
评 价 内 容
①能引起注意,有导向性 ②能强化教学信息传递 ③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④声音节奏、强弱变化适当 ⑤手势、动作变化自然得体 ⑥变化教学媒体,课堂生动活泼 ⑦师生相互作用变化 ⑧面对突发情况,能应变自如
变化技能
3.信息传递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 (1)视觉通道和媒体 视觉教学媒体有:实物、板书、挂图、 模型、投影、幻灯、录像、演示实验及 计算机教学软件。 (2)听觉通道和媒体 (3)触觉、嗅觉通道和媒体
4.师生间相互作用的变化 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如让 学生回答问题、发表见解、提出疑问等, 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问题,以便获得比较 客观和全面的反馈信息。教师还应根据 需要安排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个别学 习、小组讨论和做实验等,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主动性。
身势要庄重大方。当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身体应微微前倾,以示关注。当需 要阐述分析时,可稍离讲桌或自然走动。 当学生埋头记笔记或做练习时,教师可 以用手撑住桌沿,短暂休息。双手切忌 胡乱摆放,如叉腰、抱在胸前、背后等, 更不要做小动作,如摆弄粉笔、玩板擦、 衣袖等,双腿不可不停抖动。
(4)距离的变化 研究表明,教师在距学生2~3.5米时,会产生 一种控制效应。 面对全体讲授时,教师身体位置一般以讲台中 央为主,以黑板边为度,是学生关注的焦点。 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应巡回到小组,参与讨 论,及时指导。做试管演示实验时,教师可以 在教室慢慢走动,便于学生观察。学生上台板 演时,教师应离远一些或走下讲台,避免造成 心理压力。课堂提问时,应离回答问题的学生 稍远一些,因为此时对话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班 级教育。个别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以走 向他给以暗示性的批评,既达到教育的目的, 又不影响上课。
变化技能
含义:变化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变化的教 学媒体,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变 化对学生的刺激方式,引起学生注意和 兴趣,减轻学生学习疲劳,维持正常的 学习秩序的一类教学行为。(朱嘉泰)
体育心理学第八章动作技能的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第八章动作技能的学习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5 大题,38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以下陈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基本运动能力无法迁移B.技能的分解练习不利于技能间的迁移C.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后期,不要希望从相似的技能中获取更多的迁移D.一般而言,运动技能间的迁移很小2.驾驶赛车是__________类型的运动技能。
()A.是一种决策很少而运动技能成份较多的运动技能B.是一种有着较多决策和较多运动技能的运动-认知性技能C.是一种有着较少决策和较少运动技能的运动-认知性技能D.是一种有着较多决策和较少运动技能的认知技能3.运动技能的组成包括__________过程。
()A.智力过程和心理过程B.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C.心理过程和技能实施过程D.智力过程和技能实施过程4.__________技能明显需要练习者根据目标个体的动作进行反应应答。
()A.闭锁性技能B.开放性技能C.不连续性技能D.连续性技能5.射击项目是__________类型的动作技能。
()A.开放性技能B.连续性技能C.系列性技能D.不连续性技能6.以下不属自然反馈信息源的是__________。
()A.运动轨迹B.视觉C.本体感觉D.听觉7.__________是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
()A.反馈B.运动能力C.技能的指导与示范D.练习8.射箭和弹钢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能,但根据环境稳定性来进行分类,它们可归为__________。
()A.闭锁性技能B.开放性技能C.不连续性技能D.高策略性技能9.以下哪一规律不属于技能练习过程中的一般规律__________。
()A.先慢后快B.一蹶不振C.高原现象D.起伏现象10.影响技能迁移的客观因素是__________。
()A.技能间的相似性B.心理定势C.认知技能与策略D.学习的态度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
盛装舞步马术技能训练规范
第八章盛装舞步马术技能训练规范、实战技巧马术---舞动的韵律欣赏马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评角度。
但真正能体会到马术魅力的人,必须是从事这项运动的人。
这样才能在马背上获得那种如痴如醉的感觉。
人和马交流,马按照我们的指令展现优美的动作。
马,蓄含的力量,骏美的身形;人,盛装的帅气,优雅的姿态,淋漓地结合在一起。
于是,人和这个千斤之躯的动物共同演绎着和谐的交响曲,给观看者莫大的享受。
这就是马术。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爱马,如果说他不爱马,立即会遭到反驳。
但是我们仔细想想有些人对马的爱,又何尝不是叶公好龙的爱呢?马不应该仅被当作宠物那样对待,作为人类的伙伴,马匹的价值就是它能够承载我们,并且承载了人类历史的文明。
当我们在马背上惊恐万分时,我们不能做到真正和马的交流,更不能体会到深层次的爱。
如果你爱马,那么建议你去学习马术,你会知道马的性格。
它象孩子,接受你对它的指导;时而,它也会顽皮,但你不会惩罚它,因为你了解它,这是它的天性。
当你在马背上时,你的心更容易安静,善良单纯的马永远是那么敬畏好的骑手,你会被它的忠实所感动。
忘却烦恼,放弃悲伤,在和马的聊天中实现。
虽没有声音文字的交流,但马会用身心来感受你,你也同样会用全身心去感受它。
拍拍马颈,可以明显感受到它是愉快的,这是它接受的最好奖励,任何语言无法替代,这样的交流是不同物种间的对话,是魅力无穷的。
这就是马术。
征服这两个字,用在人和马的历史关系上可能很贴切。
但是如果来诠释马术,就太苍白。
今天,我们已经把马从役用中解放出来,在新的人马关系中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
马的价格从奥运会到休闲骑乘跨度非常大,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
无论怎样的价格,只要你选到自己需要的马,那么它就能体现它的价值。
骑乘的快乐,马主的归属感,打理饲喂的亲情以及观赏的愉悦,组成了人和马的主流情感。
伙伴,这个词更能体现人和马的关系。
当你从马背上摔下来的时候,你可能很沮丧,但你要清楚,这也是马术的一部分,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来保护自己,危险不可能完全避免。
第八章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2021完整版PPT
(一)操作技能
• 操作技能——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的符合 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 日常生活中的写字、打字、骑车; • 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 • 体育方面的田径、球类、体操、游泳; • 生产劳动方面的车、铣、刨、磨等活动方式,
都属于操作技能范畴。
操作技能除具有技能的一般特点外, 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 2.动作的精确性。 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学习中的观察、想象、思维与记忆技能等等,均属于心智技能。
生产劳动方面的车、铣、刨、磨等活动方式,都属于操作技能范畴。 第一节 技能及其作用 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 操作技能的动作要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即有关运动执行的原理。 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 一、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 • 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 前者的动作不操纵任何东西,仅仅表现为机体的一系列骨骼肌肉
的运动; • 如跳舞、游泳、体操等; • 而器械型操作技能的动作是要操纵一定的器具、工具或机械,如
生产劳动时操纵各种生产工具,书法作画时使用各种文具等如打 字、驾驶等。 • 如掷手榴弹和跳远
•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 操作技能的掌握有特殊的过程和条件,它是通过行为方式的 定向,经模仿和练习而达到熟练的。
• 如音乐教师教学生唱歌,手弹琴、眼看谱、口唱歌,还要关 注学生。
• 这就是因为弹唱的技术已经熟练,达到自动化了,所以能够 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
• 针对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并根据学生 学习操作技能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可以分为:
等等,均属于心智技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八章 变化技能训练
第八章变化技能“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苏霍姆林斯基第一节什么是变化技能云无常势,水无常态。
行云流水,是美学的经典形态。
原因何在?变与不变的辨证法。
不变是暂时的,变化才是永恒的法则。
在丰富而绚丽的变化中,世界创造出超越所有想象的美丽。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变、多变、善变,于恰当而巧妙的变化中,创造出瑰丽的教学艺术之美。
变化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态的变化、教学媒体的变化以及师生相互作用方式的变化,组织学生注意,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生动有效地传递知识和交流感情,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变化技能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
变化技能和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移动、讲话及个人的教学风格有重要关系,同时也包括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主动学习等。
变化技能发生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本身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师生关系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变化技能的目的:创造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条件;吸引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兴趣,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利用多种感官信息传输通道传递信息;在不同的认知水平层次上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唤起热情,丰富学习环境。
变化技能的要素:①教师身态和语言:指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声音调整和抑扬顿挫等。
②教学媒体:视觉资料的变化,板书、实物、模型、演示实验、挂图、投影、幻灯、电影、录像、多媒体等;听觉资料的变化,录音、仿声、教师讲、学生讲、有关人员讲等;触觉、操作的变化,提供实验、触摸实物、操作等。
③师生角色:师生相互问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分组讨论。
④学生活动:小组活动,实习,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
第二节变化技能的功能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变化是丰富多彩的,变化技能对提高授课艺术水平影响极大。
变化技能的主要功能有:一、保持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注意世界从来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训练八:教态变化技能实训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7周课题:第九章教态变化技能课次: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训练教具:多媒体教室授课类型:理论+实践训练目标:1、通过学习领会教态变化技能的概念、教态变化技能的原则和教态变化技能的作用。
2、通过学习熟悉教态变化技能的类型。
3、通过对教态变化技能的设计进一步领会教态变化技能的概念、作用和结构。
4、通过对教态变化的教学实践和微格训练提高教态变化的技能。
内容要点:在介绍教态变化技能的概念、作用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教态变化技能的构成及教态变化技能的特点,掌握课堂教学对教态变化技能的基本要求,并提供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态变化技能和训练评价指标。
教态是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表情、一句话均能对学生产生影响。
美的教态能够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积极作用。
教师的教态美有其丰富的内涵,仪表美和体态美,是由教师的服饰容貌、行为风度的美构成的。
服饰的美,除了与教师的身材、肤色、气质相匹配外,更重要的是必须顾及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时代特征,力求做到整洁合体、色彩协调、端庄优雅,又不失时代气息,要给学生一种清新明快、朴素稳重的美的视觉印象。
容貌美,则可以从健美的体格、饱满的精神状态等方面反映出来。
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和适当的美容修饰而获得。
仪表美,体现在高尚的生活情趣和新时代的精神而貌,能给学生健康向上、精神焕发的美感。
体态美,体现在美的行为,是美的教态的核心内容。
一、教态变化技能概述(一)教态变化的概念教师教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处的状态,它是教师表情系统的综合体现。
具体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形体动作:站态、坐态、行态等,以及教师的语言、语调、面部表情系统。
教态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声音、使用的手势和身体的运动等变化。
这些变化是教师教学热情及感染力的具体体现。
教态变化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就可以实现,因此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技能。
教态的美给予学生的是综合的美感。
第8章第1-3节能力提升训练 答案(1)
第八章技能的形成第一节技能概述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附:本节能力提升训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心智技能具有简缩性。
心智活动不像操作活动那样必须将每一个动作实际做出,也不像外部言语那样必须把每个字词一一说出,而是不完全的、片断的,是高度省略和简化的。
2.C【解析】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三个特点。
在动作结构上具有简缩性。
3.C【解析】略。
4.B【解析】物质活动指借助实物进行活动。
物质化活动指借助实物的模型、图片、样本等代替物进行活动。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从事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掌握活动的真实内容。
例如,低年级学生借助香蕉、苹果等实物进行加、减运算,属于物质活动。
5.B【解析】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通过教育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6.C【解析】C项属于原型操作教学要求。
7.A【解析】活动的定向阶段是准备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预先熟悉活动任务,了解活动对象,知道将做什么和怎么做,构建关于认识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以便完成对它们的定向。
8.B【解析】内部言语活动阶段的特点是心智活动完全借助内部言语完成,高度简要、自动化,是很少发生错误的熟练阶段。
而且在这一阶段,心智活动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成分。
二、多项选择题1.AC【解析】B、D两项属于原型定向的教学要求。
三、判断题1.√【解析】略。
2.×【解析】操作模仿阶段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低。
3.√【解析】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1)从心智活动的方式看,心智活动的各个环节联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从心智活动的调节看,心智活动已经不需要意识的过多控制就能自动进行;(3)从心智活动的品质看,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独立性和批判性、灵活性等都大为增强。
4.√【解析】原型内化的教学要求包括:(1)动作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3)注意变更动作对象;(4)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
高中物理变化技能教案
高中物理变化技能教案
教学内容:物理变化技能
教学目标:
1. 理解物质的各种变化形式及其特点。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3. 能够运用物理变化技能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难点:反应过程的理解及运用物理变化技能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实验用品:试管、试剂、天平等
3. 教学资料:习题、实验设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引导学生讨论物质的不同变化形式,并引出“物理变化技能”的话题。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分类。
2.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平衡原理。
3. 给出示例让学生学习写不同类型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30分钟)
1.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反应过程。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进行平衡。
四、练习(1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2.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五、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理变化技能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对物理变化技能的学习和应用,通过实验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变化技能“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苏霍姆林斯基第一节什么是变化技能云无常势,水无常态。
行云流水,是美学的经典形态。
原因何在?变与不变的辨证法。
不变是暂时的,变化才是永恒的法则。
在丰富而绚丽的变化中,世界创造出超越所有想象的美丽。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变、多变、善变,于恰当而巧妙的变化中,创造出瑰丽的教学艺术之美。
变化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态的变化、教学媒体的变化以及师生相互作用方式的变化,组织学生注意,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生动有效地传递知识和交流感情,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变化技能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
变化技能和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移动、讲话及个人的教学风格有重要关系,同时也包括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主动学习等。
变化技能发生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本身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师生关系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变化技能的目的:创造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条件;吸引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兴趣,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利用多种感官信息传输通道传递信息;在不同的认知水平层次上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唤起热情,丰富学习环境。
变化技能的要素:①教师身态和语言:指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声音调整和抑扬顿挫等。
②教学媒体:视觉资料的变化,板书、实物、模型、演示实验、挂图、投影、幻灯、电影、录像、多媒体等;听觉资料的变化,录音、仿声、教师讲、学生讲、有关人员讲等;触觉、操作的变化,提供实验、触摸实物、操作等。
③师生角色:师生相互问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分组讨论。
④学生活动:小组活动,实习,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
第二节变化技能的功能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变化是丰富多彩的,变化技能对提高授课艺术水平影响极大。
变化技能的主要功能有:一、保持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注意世界从来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如果我们将批评的目光从审美者身上移开,就会发现症结所在——审美疲劳。
人们对熟悉到习以为常的事物,总是会失去新鲜感,进而产生倦怠心理。
为什么会出现审美疲劳?单一刺激。
教育者一定要牢牢记住:再美好的教学内容也有让学生卷怠的时候。
因此,利用变化技能,进行多维度、多向度、多角度、多种力度、多种方式的刺激,引起并保持学生对有关教学内容的注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例如在教学目标的沟通与交流活动中,有的教师在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情境、特定的教学对象等条件下,利用变化技术,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
有的时候,教师尊重教材编写者的意见,以教材规定的目标为教学实施目标;有的时候,教师又以自己设计的目标为教学实施目标;有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决定学什么怎样学,以学生设定的目标作为教学实施目标。
在灵活的变化中,保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
又如,有的教师擅长教学媒体的变化,利用多种媒体对学生实施多种信息刺激,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出现,从而保持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注意。
二、减轻学生的负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是一条古训,好象学习这件事情从本质上就是件苦差使。
其实不然,学习完全可以是一种享受。
这需要人们用通变的思维去审视,变化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具体技术形态。
有人做过实验,学习同样内容,采用纯听觉3小时后可保持60%,采用纯视觉3小时后可保持70%,而视听结合3小时后可保持90%,3天后保持率分别为15%、40%、75%。
可见,运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一种有效措施。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作业量大。
许多调查表明,中小学生有较多的作业,且存在着内容大量重复、形式单调枯燥、方式简单机械的情况,甚至出现惩罚性作业。
要彻底改变以上状况,教师就必须因人而变、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注意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之间的关系,注意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之间的关系等。
注重作业内容的有意反复和作业形式的多种多样。
教师要清楚这种反复的效果和时间消耗,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也不是重复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求有控制的必要的重复。
在练习形式上,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去考虑和设计习题,让学生进行再现型、启发型、综合型和创造型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开动脑筋,深入思考,而不是机械地背诵、抄写和训练。
注重作业的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确定不同的要求,设计不同的作业,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学习活动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语文教学如果讲解枯燥、呆板,学习气氛紧张,则会压抑学生的积极思维,儿童易产生怯学、厌学心理,不但有损于身心健康,对于差生来说更容易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
生动、活泼的教学技巧,可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之感,对学习材料产生喜爱之情。
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则学得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小梅是班里的学困生,从来都没有在课堂上举过手发过言。
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只有小梅举起了手。
也许是有其他的事情,老师这样想,就让她站起来。
没有想到她居然走上黑板前拿起粉笔就开始算。
结果当然是方法不对,书写潦草,学生一片哗然。
为了保护她的心灵不受伤害,一般的教师都采用一阵掌声来鼓励,但是这位老师认为此时的掌声可能是一种嘲讽。
他于是说:“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英雄,小梅同学走上了探求真理的第一步,这种精神是可喜可贺的,大家谁愿接过小梅手中的粉笔,让我们一道来解决这个拦路虎。
”这番话的作用比一阵掌声有用多了,它让小梅知道了一个道理:世上的事并不一定都会成功,但追求是无止境的,只要努力去做,成功与否本就不很重要。
第三节变化技能的类型一、教态的变化(一)教态变化在教学中的意义所谓变化是变化对学生的不同刺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语言是主要的,它的中心任务是要掌握和抓住学生的注意,传授知识,交流思想感情。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变化应用不同的刺激来配合教师的口语,即用非语言来组织学生注意,更生动地传授知识和交流感情,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例如,变换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改变课堂的教学节奏,教师声音和声调的变化,教师身体的运动和适当的手势。
教师的表情和眼神以及沉默等,都是教师的口语的有力辅助手段。
用信息传播的观点来分析,非语言信号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而这种作用又常常是口语所不能代替的。
在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中,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教师的热情与学生的成就做了一系列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的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其原因在于非语言和类语言的提示作用。
他们认为非语言的提示与我们的身体运动所发出的信息是分不开的,它传递着情绪和感情,并增强语言所表达的内容。
类语言提示是指音质和音调的变化,以及使用“哼”、“嗯”、“啊”等语气助词,它同样传递着情绪和感情,并形容我们的语言内容。
例如,“你是好学生”这句话,加上不同的语气助词,意义和感情是完全不同的。
非语言和类语言提示是教师教学生中生动性的主要部分,教学的生动活泼基本上是由于不断变换对学生的刺激方式,不断引起和抓住学生注意。
有些课堂之所以枯燥乏味,主要是授课人语言呆板,很少有身体运动和面部表情的变化,以及缺乏手势的协助等。
(二)教态变化的要素1.声音的变化声音的变化指语调、音量、语流、语速以及节奏等方面的变化。
(1)声调。
塞门斯(美)认为“一种不好听的声调,很可能阻碍教师事业的成功。
”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声调。
低沉的、太弱的声调不能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听不清。
太粗糙的刺音,也容易引起学生反感。
借助声调,有声语言才有极强的表现力,在教学中,教师的声调可以千变万化,它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都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2)语速。
教师讲话速度对学生理解消化信息的效率有重要影响。
正常的语速应以学生听清和理解为标准。
学生如果听不清,则精神涣散,走神分心。
如果来不及理解消化,则思维松弛,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
除正常语速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特点、教学情境等因素确定语速,做到有慢有快,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慢结合,语速适当。
语速不但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还可以强调学习重点。
(3)强度。
教学声音的高低强弱,也称响度。
俗称高音或低音教学。
无论高音或低音教学,教师口语的响度应是教室里任何位置的学生都能毫不费力地听清楚教师的讲话,并觉得舒服为宜。
声音强度与音调配合表达效果更好。
停顿是教师在教学中短暂地停止教学活动。
停顿在特定的条件下传递着一定的信息,是达到控制学生注意的一种有效方式。
当学生精神涣散时使用停顿,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以利于重新组织教学活动。
如果教师只会说:“大家安静,听我讲!”其效果不易奏效,反而适得其反,影响教师威信。
讲课中间的停顿有提示、强调的效果。
其中包括逻辑停顿和情感停顿。
停顿不但能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还能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
(4)沉默。
人们都说沉默是金。
的确,沉默有着深沉的力量,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品质。
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对沉默有着更深刻、更细致入微的理解。
“下课后,吉姆来到他的老师跟前。
‘今天中午您能有些时间见我吗?我对您昨天布置的英语作业实在弄不懂。
您能不能给我一些提示怎样来做呢?’老师说,‘当然可以。
吉姆,你去将你的午餐带到这儿来。
我们可以边吃边谈’。
”在我们的眼里,学生如果有问题来问,那说明这学生就是勤学好问了,老师肯定会滔滔不绝,费尽心机地给学生一轮“唇枪舌剑”,直到学生“点头哈腰”为止。
然而,马克斯·范梅南描摹的却是另一番的机智。
“当他们开始吃饭时,吉姆很快就谈开了。
他对一些东西不敢肯定,而且还有不少的想法。
老师多数情况下,只是听着,鼓励地点点头,很少提出一个问题。
多数情况下是吉姆在谈话。
最后,吉姆似乎比较满意了。
他仔细地概括出了他对作业的想法,然后向后仰靠在椅背上。
老师微笑着,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
最后,老师站起来,‘好吧。
该做下一堂课的准备了’。
‘多谢了,您总是能给我很大的帮助。
’吉姆说。
但是,老师知道,比起想法与建议来,他更多的是给予了吉姆默默的聆听。
”“默默的聆听”原来有时比话语更重要,更有影响力,是最有力的调和剂之一。
在这样的谈话中,唠叨很不适宜,多余的提问也只会打扰和伤人。
我们知道这就是沉默的力量,这就是教育的智慧。
马克斯·范梅南还将机智的沉默与否定的沉默予以区别。
他指出“机智的沉默并不是指你有系统地、有条有理地拒绝说话,而是你认识到有些时候,不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建议或任何评论要更加重要些。
……自然,机智的沉默不应该与否定的沉默相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