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

2.主要代表及思想:
代表 北宋二程 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栏 目 链 接
宇宙观 (1)________ 天理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伦理观 认识论
伦理道德 (3)强调“存天理,______” (2)天理和________ 灭人欲 联系起来 格物致知 (4)“穷理格物”,提出“__________”(目的在于 明道德)
栏 目 链 接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相同点
①都是儒学的新发展和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② 实质上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 专制统治;③都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天理” 与“人欲”对立,强调修身养性,塑造民族性格; ④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范畴 理是万物的本原, 理先气后 格物致知
不 同 点 求“理” 方法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一、三教合一(宋明理学形成的思想基础)
魏晋南北朝 佛教 、 1 .背景: __________ 时期开始,儒学面临 ________ 道教迅速传播的挑战。 2 .含义:以儒学为主,儒学、佛教、道教思想彼此 融合。 温馨指引:三教合一趋势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 化和儒学的包容性。
栏 目 链 接
应 用 思 考
1.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 家思想的权威性产生怀疑;佛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 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栏 目 链 接
二、程朱理学 理 1 . 理 学 的 概 念 : 以 ________ 为核心,融合了 ________ 佛道 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的新儒学体系。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
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

《三教图》 (清·丁 云鹏), 现藏于北 京故宫博 物院。
一、三教合一
1、含义:魏晋以来儒道佛相互诘难,互相融合的趋势。
2、原因: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
①佛、道的盛行。 ②儒学自身的不足。
3、历程: (•1)宋魏明晋以时前期,逐由渐于开佛始教融和合道教发展,儒学的正 (2)统隋地朝位受儒到学了家挑提战出。“三教合一” (•3)韩唐愈朝率先统提治出者复奉兴行儒“学三。教并行”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材料: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
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 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 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 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 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知识回顾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 春秋后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开始兴起。 • 战国后期,经过孟、荀发展,成为蔚然大宗。
• 汉武帝时,经董仲舒改造,儒学独尊,成为 正统。
汉武帝以后,儒学又经历 了怎样的变化?
宋明理学
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三课
一、三教合一
1、含义:魏晋以来儒道佛相互吸收,互相融合的趋势。 2、原因: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
探究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何异同?
相同点:
①都强调意识为本原,属于唯心主义。 ②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在儒学基础上吸收融合佛学、道 教而发展起来的。 ③都强调伦理道德,遏制人的自我欲求。 ④根本目的相同,都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⑤影响相同,都是促进了儒学的思辨化;对中华民族民 族气节的塑造起了积极作用。在扼杀人的自然欲望,成 为统治者专制统治的工具等方面有消极作用。
不同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唐朝:统治者(李姓,初期以信奉道教为主)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唐代儒佛道三教合流已是大势所趋,但在理论
上佛强儒弱,故韩愈提倡复兴儒学,以强固儒家的正 统地位,但他未找到正确途径,企图通过排斥佛老来 扶树儒学,这与他自幼受儒家熏陶,对佛教陌生有关, 表现了儒佛之间的隔阂和矛盾。柳宗元主张儒佛融合, 存其异而求其同,他对佛学和百家有深厚学识。身处 逆境之后,更以佛学为精神依托,不赞成韩愈排佛, 并探索儒佛会通的途径,为儒学通过吸收佛学而发展 的新出路,提供了启示,代表了儒学和中国文化前进 的主流,但他未能形成专论予以说明。李翱避免了韩 柳各自的不足,创造性地从哲学理论上援佛入儒,创 造性地从哲学理论上援佛入儒,……他们三人各从不 同的角度,为宋代理学的兴起,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 动荡和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人 民渴望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儒 学强调的是“和”,顺应了历史的潮 流,容易被人民所接受,有利于少数 民族的统治。④儒学比佛教、道教传 播的更广,影响更大,少数民族的统 治阶级也认识到儒学是最好的统治人 民的一种精神工具。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古之教者,有小学,有大学,其道则一而已。小 学是事,如事君、事父兄等事。大学是发明此事之 理。”(《小学集解》)
“人生八岁,……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 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 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 、修己、治人之道。”(《大学章句序》)
5、程朱理学思想
“道曰今生,佛说来世”。
2、隋唐时期 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 隋唐时期三教并行的原因
隋唐时期,在国家分裂了近三百年以后重新建立统一的 封建王朝,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 于统治阶级重视文治的政策,对儒、佛、道三教都予以 扶持,儒、佛、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共16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共16张PPT)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5:44:42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6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6日星期一2021/9/62021/9/62021/9/6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62021/9/6September 6,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62021/9/62021/9/62021/9/6
第3课 宋明理学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共26张)精品PPT课件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共26张)精品PPT课件

⑴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学术活跃;
⑵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推动文化思想的发展;
⑶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儒士有重修养、明气节、参政事的风气;
⑷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3、实质:理学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封建专制统 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陆九渊:“心即理也”;
(1)主要观点:“心即理也”; (2)方法论:“发明本心”。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 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 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
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材料四: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 处,故良知即天理。
材料五: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
材料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思考: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 王阳明:“致良知”。 (1)思想核心:“致良知”; (2)方法论:“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思考:材料六体现了什么观点?
重树思想标准(良知)的重要性; (3)积极: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发奋立志。
试试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材料五: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 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⑶ 理学的方法论:“格物致知”。(格物:研究,接触事物;致
知:获得知识.即通过实践、学习,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先 天存在的“理”。实质: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而在于明德至善。)
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区别?
材料三 清·丁云鹏《三教图》。此图 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 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 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fū)坐于 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 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共38张)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共38张)PPT课件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6
道教为什么能够对儒学产生冲击呢?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道教以“道”为 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 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 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
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 拥有众多的信徒。
11
唐高祖李渊为了自高门第,和老子认本家。唐太宗自称“朕之本系, 起自柱下”,以老子为始祖……。
则天称帝后……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同时广建寺院,普度僧尼,大 兴佛法,佛教迅速发展……。
高宗在封禅泰山后,到曲阜致祭孔子,赠以太师的头衔。武则天天授 元年封孔子为隆道公。玄宗在开元十三年泰山封禅完毕,也到曲阜孔子宅 致祭。开元年间,追谥孔子为文宣王,令西京国子监及天下诸州府学内, 孔子均南面而坐,颜回、仲弓、冉有、子路、子游等十哲东西侍列,都封 赠公侯。
(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与朱熹(集大成者)
19
二、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
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有 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
理学的宇宙观是什么?
①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
——《“三教”并用的大唐时代:尊儒崇道不抑佛》
12
处处留痕——三教合一
在我们最为熟悉的“西游记”里面, 大家能否找出三教合一的痕迹?
13
一、理学产生背景
1. 儒学困境
(1)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儒学地位进一步动摇 <<<< (2)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3课:宋明理学(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3课:宋明理学(共18张PPT)

二 走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二 走理学之路
程 朱
“理”是世界的本原
——宇宙观 三纲五常即“理”、“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学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二 走理学之路
陆王心学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明中后期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 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 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 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 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三 寻理学之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范仲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三 寻理学之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 3课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目录
一 探中理央学集之权源的发展 二 走理学之路 三三 寻理学之果
一 探理学之源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 探理学之源
(一)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1、儒学面临挑战的原因 ⑴佛教盛行。 ⑵道教在民间传播。 ⑶儒学本身的缺陷。
二 走理学之路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1: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 真理”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 原,理在心中, “心”就是“理”。
主观唯心主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共23张PPT)

探究:你能不能从《西游记》《红 楼梦》中找到“三教合一”的痕迹?
西天取经本身就是佛教故事。孙悟空却是道教 出身,七十二变就是向菩提祖师学的。孙悟空遇到 困难就向各路神灵救援,这里面既有佛教的观音菩 萨,又有道教的太上老君。在取经路上伸张正义的 浩然之气,唐僧舍生取义的儒家思想。“孙悟空本 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既体现了佛法无边 又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观念。
(1)局限:三纲五常,维系专制, 扼杀人性。 (2)可取: 有利于塑造民族性格:
重视主观意志;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自我 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 凸显人性庄严。
2.应对态度:批判地继承
知识·梳理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宋 明
理 学
创立:北宋二程
理 的 成熟:南宋朱熹 发
学 展 发展:陆王心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本课探究:
探究一:三教合一 1、从汉武帝以后到隋唐期间,儒学的发展情 况 2、理学产生的背景(历史因素、现实因素)
探究二: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主 要内容、影响
探究三:对宋明理学的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1、儒学的发展情况:
3、时代:与宋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探究二:宋明理学 1、“理学”的概念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2、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
欣赏诗作 品味其学
闲来无事不从容, 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 男儿到此是豪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 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 求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 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 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 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 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 “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 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 成为圣贤。
2、隋朝:“三教合归儒”
3、唐朝:三教并行
《三教图》(清· 丁云鹏)
宋明理学的含义和主要派别
什么是理学?理学分几派?代表人物是谁? 各有什么主要思想?
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王 守 仁
程 颢 程 颐 朱 熹
陆 九 渊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 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 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立了 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 而被称为“理学”。
朱 熹
①天理就是三纲五常,人性的最高境界。 ②存天理,灭人欲 ③格物致知的目的:明道德之善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 。 —— 《朱子语类》
3 . 程朱理学的影响
①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②束缚人们的思想 ③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 ④影响亚洲其他国家
晦庵先生
三、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南宋:陆九渊 2.主要思想主张 A、陆九渊: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哪两种思想的 挑战: A、佛教、基督教 B、程朱理学、心学 C、佛教、道教 D、道教、心学
北宋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是: A、朱熹 B、程颢、程颐 C、李贽 D、王阳明
王阳明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 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号称: A、理学 B、心性学 C、心学 D、理气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课件
理学的宇宙观
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 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 而存天理”。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五: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陆王心学 ——寻找内心的理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 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陆九渊) 材料二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三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 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 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 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第一幕:探理学之源
材料: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 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 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 1、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 儒家学说独尊地位的动摇。 2、儒家学者面对这种现象是怎么做的? 融合佛道思想,建立新儒学体系——“理学”。 3、这种做法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什么精神? 兼容并蓄、“和”
第二幕:走理学之路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3课 宋明理学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知识结构】一、三教合一(略讲,学生自学解决)(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的发展;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即遵尊道、礼佛、崇儒。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二、程朱理学(详讲)1.概念: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

(注意对董仲舒新儒学的发展所在)2.产生的背景。

(引导学生结合宋朝历史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几方面去归纳)(1)政治因素: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

(2)经济因素: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大规模发展,为理学兴起奠定物质基础。

(3)文化因素: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①科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

②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和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探究成为时尚。

(4)思想因素:理学的兴起与思想史自身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结论: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

)3.二程的思想:①核心是“理”,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先有理后有物。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③认识论:格物致知。

4.朱熹的思想:①核心:理之源在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4.评价:(从两方面评价)适应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官方哲学,维护专制统治,传及日、朝乃至欧洲;把人束缚的更紧。

三、陆王心学(详讲)(注意对程朱理学的发展与区别)1.陆九渊的思想①核心:“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心”即“理”。

②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

2.王阳明的思想①核心: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②认识论: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教学重点及突破: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材料一体现了二程什么样的哲学观?其实质是什么? 观点一: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 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天的意志。
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 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岂不是天理?”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 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 理。
故事一 阳明与哑巴 有一个叫杨茂的聋哑人听王守仁 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就以写字 问王守仁。王问:“你嘴巴不能说话, 耳朵也听不到声音,那你的心能分得 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王 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 天理,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 这体现了“心即理”的思想。
故事二 阳明与小偷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 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 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 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 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 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 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 你的良知!”
三、深远的影响
观点1: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 定,对朱熹、王阳明全盘否定说: “宋明理学 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 统治服务。从政治作用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 浊流。” 观点2: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 肯定理学: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 明理学史》有一段说得十分精辟:“宋明理学 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 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 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 杜牧
思考:上面两句诗反映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人们的
信仰状况如何?
一、兴起的背景
(魏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公元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在鹅湖寺就“理学”与“心学”的 分歧展开了三天辩论,史称“鹅湖之会”(见P14“资料回放”)。 在归途中,朱熹写下了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
地势有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何处同。
朱熹与陆九渊思想(理学与心学)有“异同”
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南宋) 1、“心即理也”(核心思想)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忘;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 者。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天理也,山珍 海味,人欲也。” ——《朱子语类》
关于程朱的“格物致知”
认为“物皆有理”,要探究万物,才能得到理。把知识、道德和理联系了起来
材料一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 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不尽也。
——刘振东《中国儒学史· 魏晋南北朝史》
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 关于宇宙与人生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而 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向内探求,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心中有良知,满街皆圣人
1、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 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
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序幕
程 朱 理 韩愈 学
李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三点导析】1. 考点: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重点:了解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及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3.难点:认识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的阶段特征;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方法导拨】1.如何全面地掌握汉朝以后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先要把握汉朝时期的儒学的基本状况,然后按照历史发展的阶段顺序有条理地把握儒学的发展历程。

汉武帝之前,儒家思想经历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成为正统)”的四步历程。

汉朝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依然有所发展;隋唐时期——发扬光大,更辉煌;宋朝——程朱理学兴起,儒学思想走向成熟;明朝——理学发展新阶段,“心学”的产生。

2.理学,作为一种流传上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如何看待它?要辩证地看待: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科学或可取的一面:(1)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2)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3)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

(4)宋明理学强调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义轻利观念;重礼轻法观念。

【要点导学】要点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儒学吸收、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

唐朝,统治者奉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的正统地位。

儒学大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要点二:程朱理学1.形成: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抨击的活动。

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____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 (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 (共36张PPT)
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被制度化了。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创立背景 (二)创立过程 (三)历史影响
理学产生的背景
⑴ ①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必 ②传统儒学自身的局限性:缺乏理论性与思辨性

③唐末以来由于战乱,伦理道德遭破坏,不利大一 统;北宋需要复兴儒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性:
⑵ ①唐中期和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和三教合一为理学 可 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唐代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
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
(二)创立过程 什么是理学?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 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1.创立:
哲学思想:
“天理”是万物本原, 先有理后有物
二程的思想 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认识论: 格物致知
道教名山安徽齐云山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 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 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 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 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 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 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 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 故宫博物院。
王阳明
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 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 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 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 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 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 它并不存在。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认为本心是“理”。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 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 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3课 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3课 宋明理学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一
1.魏晋南北朝: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3-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程朱理学
产生 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 背景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17-
第3课 宋明理学
12345
5.理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所以A 项正确。B项错在“圣人独有”,C项明显不符合心学理论,D项错在“外部世界”,应是 内心世界。 答案:A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1-
第3课 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1.识记魏晋南北朝 时期儒学的发展以 及宋明理学的主要 内容。 2.分析理解儒学在 宋明时期发展变化 的主要原因及其主 要特点。 3.认识宋明理学的 重大历史价值和社 会影响。
思维脉络
-2-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5-
第3课 宋明理学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宋明理学的发展特点 史料导入
宋朝的儒学传统已经有别于早期的儒学。早期儒学专注的是政治和道德方面 的实际问题,因为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组织和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宋朝的儒学学 者研读传统的儒学经典著作,但是他们也熟悉佛教作品。他们在佛教思想中发现 了许多值得赞赏之处。佛教不但拥有富有逻辑的思想和论证,还对儒学思想家未 曾系统探究的问题如灵魂的特性和个人与宇宙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样, 宋朝的儒学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由于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 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的价值观念,因此以新儒学而闻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1)含义:尊道、礼佛、崇儒
• (2)影响:
• ①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 ②唐代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 ③三教并行,有利于儒佛道各自独立的发展 并在发展中相互争论,相互融合;
韩愈被后人尊为
【概念贯通·理学】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为,天地立心,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为学生。民立命,
儒(根本)
为往圣继绝学—(北宋)张载
特点: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哲学体系
二、理学的形成
创立
周敦颐
邵雍
张载
成熟
程颢
程颐
发展
8
道之本源
清静无为
长生不老
得道成仙
老君岩
…………
世界的本原是道 终极目标是成仙
武当山
中国古代追求长生不老、隐逸无为的道家思想,为许多在世俗权力角逐中失意的士 大夫和逃避战火的普通民众所信奉。
东汉末年,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 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 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从儒学自身来看,儒学正统地位为 何会受到佛、道的冲击?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儒学本身在思辩性 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而这正是佛、道思想的优势。
10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2.隋朝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请思考】什么是“三教合一”? 它对儒学的发展有何作用?
7
世界的本原是空 终极目标是成佛
白马寺
龙门石窟
佛教: 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迅速传播,逐渐完成中 国本土化。
兴盛原因: ①佛教教义本身的欺骗性、迷惑性。 基本教义: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四大皆空、禁欲苦行等,宣 扬来生幸福,给处在战乱中的人民提供精神寄托。 ②统治者推崇佛教。 如梁武帝三次舍身同泰寺,赎钱分别为一亿、两亿、三亿。 如唐皇七迎佛骨。佛骨,又称舍利。法门寺(到西安大约125公 里)辗转得到佛祖释迦摩尼一指骨舍利,遂定为皇家寺院。 ③ 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 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可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 量投身寺院。
第3课 宋明理学
1
宋明2+2理=4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儒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2, 概括汉唐以来儒学的境遇 思考理学兴起的原因。
【回顾旧知】
回忆春秋以来儒家思想形成过程及地位变化情况?
魏晋南北朝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国家分裂 ,政治混乱,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课后拓展·北宋五子】
理学的开创者 :“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各自主张:
(1)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太极图》)。
⑵邵雍重排64卦;周邵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⑶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横渠四句)
⑷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把天理和儒家道的联 系起来;探究万物的方法是格物致知。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修养 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二、理学的形成 (一)程朱理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3, 什么是程朱理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从本体论、认识论、道德观)。 谈谈程朱理学的地位。
(1)含义: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
佛教、道教的理论。 (2)作用:
使儒学的发展更为辉煌
“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泰山名胜
︱ 红门宫
左侧是佛教的米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胜景, 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处处留痕──三教合一之孙悟空
西天取经本身就是佛教故事。 孙悟空却是道教出身,七十二变 就是向道家师傅学的。孙悟空遇 到困难就向各路神灵救援,这里 面即有佛教的观音菩萨,又有道 教的太上老君。至于儒家,在西 天取经路中伸张正义的浩然之气, 唐僧舍生取义的精神,还有“孙 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 手心”的等级观念,都有儒家思 想的痕迹。
“唐宋八大家”之
首,著有《韩昌黎
集》《师说》等。
小结: 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⑴必要性:
①发展需要:佛、道兴盛,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②统治需要: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
③良好环境: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 会环境,激发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
⑵可能性:
①儒学自身:儒学兼容并蓄,进行自我更新(魏晋以来儒学吸收 佛、道精华,更为理性化,思辨化,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 ②经济: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成为理学 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儒学家们的主观努力(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运动)
唐代对道教特别推崇。唐代皇帝为了神化统治,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裔,将道教的 地位排在三教之先。代表人物陶弘景,葛洪。
9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传统儒学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 宇宙与人生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而 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
——柏杨 《中国人史纲》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挑战
受佛、道冲击
雨多十南 中少寺朝
楼四 台百 烟八
“汉魏而下,佛老之徒,横于中国, 其与儒齐驱并驾,峙而为三,吁! 可 怪也,去君臣之礼,绝父子之戚, 灭夫妇之义,儒者不以仁义礼乐为 心则已。”——《宋元学案》卷二
魏晋时期,服食五石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曹 操 挟 天 子 以 令 诸 侯
唐有天下…曹…操三纲不正……君不君,李臣世不民臣,故藩镇不宾,武权则臣天跋扈,
陵夷有五代之乱。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5
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 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 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 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 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 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