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工作规范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7e349a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8.png)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院前急救工作,提高急救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院前急救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第三条本医院院前急救工作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伦理准则,并依照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原则进行操作。
第四条医院院前急救负责人应当订立院前急救工作总体方针和具体实施方法,并监督落实。
第五条医院院前急救工作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形成急救联动机制。
第二章急救资源及配置第六条医院应配备急救设施和装备,包含但不限于急救车辆、急救设备、急救药品等,以确保急救工作的开展。
第七条医院应建立院前急救网络,掩盖急救服务的范围,并明确服务区域和急救点分布。
第八条医院应依据患者需求和急救资源实际情况进行急救设备及药品的配置和更新,确保其规模和品质实现需求。
第九条医院院前急救设备和药品应定期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第三章院前急救队伍建设第十条医院应建立院前急救队伍,队伍成员应具备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十一条院前急救队伍应包含专业医务人员、护士和司机等,人数应依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第十二条院前急救队伍应订立队员职责、工作制度和值班布置,确保急救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十三条院前急救队伍应定期进行演练和模拟训练,提高应急处理本领和团队协作本领。
第四章急救指挥与调度第十四条医院应设立急救指挥中心,负责对院前急救工作进行指挥、调度和协调,确保急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急救救治的及时有效。
第十五条急救指挥中心应依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指挥和调度,确保急救资源的优先级使用。
第十六条急救指挥中心应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提高急救工作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第十七条急救指挥中心应定期进行急救工作的统计、分析和评估,完善制度和工作流程。
第五章患者权益保障第十八条医院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时,应依照现场急救原则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院前急救规范和流程
![院前急救规范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83399a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f.png)
院前急救规范和流程
一、引言
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疗机构之前,由非专业医护人员进行
的紧急救助行为。
良好的院前急救规范和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效率,减少患者死亡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二、院前急救规范
1. 急救人员
院前急救人员需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判断急救现场情况,快速稳妥地采取急救措施。
2. 急救装备
急救包应具备基本的急救工具和药品,如止血带、救护面罩、医用手套、肌肉注射剂等,确保在急救过程中能够及时处理患者的急救需求。
3. 急救流程
院前急救流程应包括现场安全评估、快速判断患者病情、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安全转运患者到医疗机构等环节,全面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三、院前急救流程
1. 现场安全评估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要对现场进行安全评估,确保急救人员和患者处于相对安全的环境中,避免二次伤害。
2. 判断患者病情
急救人员应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包括呼吸、心跳、意识等情况,确定患者的急救优先级,有序展开急救工作。
3. 采取急救措施
根据患者病情,急救人员应快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清理呼吸道等,确保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救治。
4. 安全转运患者
在急救措施得以初步控制患者病情后,急救人员应迅速将患者安
全转运到医疗机构,及时接受专业医护人员的进一步救治。
四、结语
良好的院前急救规范和流程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急救人
员应不断学习提升急救技能,熟练掌握院前急救流程,以最大限度地
减少急救延误,提高患者生存率。
希望通过本文对院前急救规范和流程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为急救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医院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医院院前急救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df95fb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4.png)
医院院前急救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安全和满意度,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院前急救工作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对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需要紧急医疗救助的患者,进行现场救治、转运和途中救护的服务。
第三条院前急救工作应遵循及时、准确、安全、有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患者隐私保护,提高急救医疗服务质量。
第四条院前急救工作由我院急诊科负责,其他相关部门和科室应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我院成立院前急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院前急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组长由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院长担任,成员包括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第六条急诊科设立院前急救办公室,负责院前急救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实施。
院前急救办公室设在急诊科,主任由急诊科主任兼任,工作人员由急诊科医护人员担任。
第七条院前急救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资格和培训证书,定期参加急救技能培训和演练,提高急救能力。
三、工作流程第八条院前急救工作流程分为接警、派车、出诊、救治、转运和回访六个环节。
第九条接警:120调度员接到急救电话后,应及时接听、记录,询问患者病情、地址、联系人等信息,并根据病情、地址等情况判断派车等级。
第十条派车:120调度员根据患者病情、地址等情况,合理安排救护车辆和急救人员,并通知患者所在地的交警部门,确保救护车辆畅通无阻。
第十一条出诊:急救人员接到派车通知后,立即准备急救物品,乘救护车前往现场。
途中保持与120调度员的联系,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救治准备。
第十二条救治: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现场救治,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
第十三条转运:患者病情稳定后,急救人员应将其安全转运至救护车,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途中做好救治工作。
院前急救工作规章制度
![院前急救工作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f17164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63.png)
院前急救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院前急救工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急救工作效率,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院前急救工作的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
第三条院前急救工作应严格执行医疗伦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患者隐私权和合法权益。
第四条院前急救工作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紧急救治,尽最大努力减少负伤或患者的痛苦,并将患者稳定送往医院就诊。
第五条院前急救工作人员应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持有相应资质证书方可从事急救工作。
第二章急救流程第六条院前急救工作应遵循“发现、呼救、急救、转运”四个基本步骤。
第七条发现伤患应及时向急救服务中心拨打急救电话,告知伤患的情况和具体位置。
第八条急救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应尽快出发前往现场进行救治。
第九条在救治过程中,急救人员应先进行现场评估,判断伤患的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最优先救治方案。
第十条急救人员在救治过程中应做到有条不紊,及时、正确地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第三章急救技能第十一条急救人员应熟练掌握基础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伤口处理等。
第十二条急救人员还应了解各种常见急症的救治方法,如心肌梗塞、中风、外伤等。
第十三条急救人员应定期参加急救技能培训,提高自身急救水平。
第四章器械设备第十四条急救车辆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保障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五条急救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急救器械的使用方法,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准确地使用。
第十六条急救车辆及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五章安全防范第十七条急救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障自身安全。
第十八条急救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具,避免受到感染和其他危害。
第十九条急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应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安全驾驶。
第二十条急救人员应具备紧急逃生和自救能力,应急情况下能够保持冷静应对。
第六章救护标准第二十一条急救人员应尽最大努力将伤患稳定送往医院就诊,确保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
院前急救人员工作规范
![院前急救人员工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f670b3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6.png)
院前急救人员工作规范1. 引言院前急救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救援和医疗服务,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院前急救人员的工作,提高急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制定本文档,为院前急救人员提供工作指南。
2. 院前急救人员基本要求2.1 职业素养 - 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患者权益。
- 讲究仪容仪表,保持良好形象。
- 保持专业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2 知识和技能要求 - 具备急救基础知识,掌握院前急救流程和操作技能。
- 熟悉院前急救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 具备病情评估和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判断和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2.3 心理素质要求 -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保持冷静和应对紧急情况。
- 具备有效的沟通和倾听能力,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关系。
3. 急救装备和药品管理3.1 急救装备 - 院前急救人员应定期检查急救装备和设备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 确保急救箱内的药品和器械均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避免过期物品的使用。
- 使用急救装备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3.2 药品管理 - 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购买和补充急救药品,确保药品库存充足。
- 对急救药品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避免过期药品使用。
- 对急救药品进行储存和保管,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院前急救流程4.1 院前急救任务接受与调度 - 根据急救任务的紧急程度,按照调度中心的安排,及时出发并到达现场。
- 在接收任务时,应与调度中心保持有效的沟通,获取详细的任务信息。
4.2 现场评估与处理 - 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 针对不同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包括止血、心肺复苏等。
- 在急救过程中,与患者和家属保持有效的沟通,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指导。
4.3 患者转运与交接 -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安全将患者转运到医疗机构。
- 在转运过程中,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院前急救的规范和流程
![院前急救的规范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69e137eba1aa8114431d9b8.png)
院前急救驾驶员工作流程
1.驾驶员要提前10分钟上班,接到出诊指令后, 驾驶员应在3分钟内出车。同时用车载GPS终端向 120指挥中心发送“驶向现场”信息,以最近的行 车路线、安全快速到达指定的接诊地点。
2.到达接诊现场后,立即用车载GPS终端向120指 挥中心发送“到达现场”信息,根据现场情况将 车辆摆放在最佳行车和安全位置,打开急救车辆 后门,方便病人上车。并简单报告现场情况。
1.随机性强 2.紧急 3.流动性大 4.急救环境条件差 5.病种多样且病情复杂 6.对症治疗为主 7.体力劳动强度大 8.高经济投入,低经济回报
院前急救的任务
日常危、急、重患者的紧急救治。(含三无人员、无主病人等特困群体) 灾害、事故、社会安全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 大型社会活动的医疗救援保障。 急救自救知识和技能的全民普及宣传、培训 国防、旅游的医疗救援保障。
4.搬运病人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特点做 好搬运工作。
5.运送途中,担架员坐在副驾驶位置。 6.完成任务离开医院后,担架员坐在后车厢;返 回急救站后协助相关人员做好车厢内的整理工作;
车载医疗设备
心电图机 便携式呼吸机
除颤仪 血糖仪 吸引器 清创缝合包
氧气瓶(氧气袋)2升 产式担架及安全带
检伤分类
危重伤,需紧急手术
重伤,需急诊手术, 但可稍等待
轻伤,不需住院治疗
重伤垂危,生存希望很
分检方法
如何做到快速有效分检?采用SOAP公式检查 S(subiective,主诉):简单的问诊,收集资料 O(objective,客观资料):观察面色、伤口、神志、特殊气味等 A(assess,评估):系统运用ABCBS快速评估法 P(plan,计划或优先分类处理):是组织抢救或进行有序安全的转运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cc1702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4.png)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院前急救工作是指由急救人员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对患者进行紧急现场处理的一系列医疗行为。
正确的院前急救工作流程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
以下是院前急救工作流程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规范。
一、现场保护当急救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时,要切忌盲目冲进去,而应首先进行现场保护。
现场保护的目的是保障急救人员和患者安全。
1. 安全检查:现场应检查是否有危险物品、是否有人群聚集、是否有困难地形等。
2. 声明现场:应立即在周围进行声明,告知周围的人不要靠近现场,保证急救人员不会被潜在的观看者干扰。
3. 确认伤情:急救人员应先检查患者状态并评估伤情,是否需要特别设施进行救助,例如维护气道通畅和及时止血等操作。
二、急救评估在确认现场保护措施完全时,急救人员应及时对伤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情况和疾病历史,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和采取恰当的救治措施。
1. 确认生命体征:急救人员应及时确认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血压、脉搏情况等。
2. 执行快速体格检查:急救人员应按照基本暂时性措施流程,进行快速体格检查,以尽快确认患者的疾病。
3. 发现伤口:急救人员应及时发现伤口和出血情况,施行包扎和止血等措施。
三、心肺复苏急救人员在处理一些生命体征威胁的情况下需要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这是救治重症患者的最重要的技能。
在执行心肺复苏行动前,应先确认患者死亡状态,同时应遵循心肺复苏流程。
1. 确认死亡状态:确认患者是否已死亡,包括呼吸、脉搏及静电图等。
2. 开始心肺复苏:执行心肺复苏操作,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停止或转移至医疗机构。
3. 管理血压:当以上操作失败或患者血压再次下降时,便需要执行血压管理流程,包括使用血管加压药物等。
四、其他医疗护理在执行院前急救过程中,往往需要执行其他的医疗护理措施,以保障急救过程的进行和患者安全。
1. 持续的现场观察:急救人员应随时监测患者状态,进行持续的观察。
2. 给药:在院前急救中,经常需要急救人员给患者进行注射,以控制出血、缓解疼痛等。
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规范与流程
![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规范与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934896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f.png)
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规范与流程一、引言院前医疗急救是指在疾病或意外事故发生时,由急救人员在患者被送往医院之前进行的急救措施和处理,是抢救生命、减轻痛苦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院前医疗急救的效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规范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显得异常重要。
本文主要对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规范与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二、急救人员的条件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实践需要急救人员具备以下条件:1. 必须经过正规培训;2. 要有基本医学常识和急救技能;3. 必须掌握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
急救人员需要掌握以下院前急救知识:1. 肺心复苏。
在某些情况下,如猝死等,需要进行现场肺心复苏。
2. 牵引、矫正和止痛等措施。
在骨折、脱臼、软组织创伤等急救情况下,需要进行牵引、矫正和止痛等处理。
3. 静脉、动脉穿刺和取血等操作。
在某些情况下,如休克等,需要进行静脉、动脉穿刺和取血等操作。
4. 外科急救操作。
在某些情况下,如刀伤等,需要进行外科急救操作。
三、急救现场的操作流程1. 确定现场安全性。
急救人员需要在站立或跪着的情况下边检查边处理,要时刻注意现场安全,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二次伤害。
2. 快速评估患者。
即急救人员要在最短时间内判断患者的情况,确定使用急救措施的优先顺序。
3. 停止病情的恶化。
盯住病情的变化,抓紧时间采取急救措施,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4. 开始急救工作。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比如心肺复苏、止血、固定伤口、搬运等操作。
5. 把患者转运到医院。
在急救处理结束之后,及时将患者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四、急救车和急救设备的条件1.急救车应当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如人工呼吸器、除颤器、轻便输液器、急救药品等。
2.急救车需要具备及时、稳定、灵活的响应力,并且应当有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及时响应急救请求,迅速到达现场。
3.急救车及其相关设备应当符合国家医疗卫生部门规定的相关标准。
五、结论急救工作是一项艰巨而有挑战的工作,需要急救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和良好的救助意识,在提高急救治疗效果和抢救生命过程中,应加强规范和标准化工作,不断加强急救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院前急救工作方案
![院前急救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bb162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b.png)
院前急救工作方案一、背景概述院前急救工作是指在急症发生后,由急救人员通过紧急电话接警、快速赶往现场,并在不延误时间的情况下进行紧急救治和转运的一种紧急救援工作。
院前急救工作方案旨在规范急救人员的职责和行动步骤,提升急救救治水平,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院前急救工作流程1. 急救电话呼叫与接警(1) 积极宣传急救电话号码,提高社会公众的应急意识。
(2) 接警员应细致了解报警人的情况,了解事发地点、病人病情等重要信息,并迅速指派专业急救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2. 快速赶往现场(1) 急救人员要紧急出动,尽快到达事发地点。
(2) 在赶往现场的过程中,急救人员要做好现场勘察的准备工作,根据接警员提供的情况,准确判断事故类型和急救资源的需求,并通报医院做好准备。
3. 现场急救救治(1) 现场急救必须依据急救知识和现场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2) 急救人员要迅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抢救伤员等。
4. 患者转运(1) 根据患者病情和急救设备的需求,选取适当的转运方式,如救护车、航空救护等。
(2) 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要持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提供必要的紧急护理和药物治疗,确保患者安全被送达最近的医疗机构。
三、急救人员的职责1. 积极参与急救培训,提升专业救治水平。
2. 必须具备急救知识、技能和急救器材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需具备临床判断能力,能迅速熟悉患者病情,做出正确的急救处理。
4. 迅速且高效地赶往现场,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提供医疗救助。
5. 与现场人员、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必要的安抚及指导。
四、院前急救工作的需求1. 完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提升急救救治水平。
2. 加强急救资源的配置与管理,确保急救设备的可靠性和急救药品的储备。
3. 提高社会公众的急救应急意识,普及急救知识、培训与技能。
4. 加强急救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
5. 加强院前急救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优化院前急救体系。
医院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医院院前急救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d90b2f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e.png)
医院院前急救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院前急救工作,提高急救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急救医疗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院前急救工作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由医疗机构提供的紧急医疗救援服务。
院前急救工作应遵循及时、准确、高效的原则。
第三条医院应设立独立的院前急救科(室),配备专业的急救医护人员和必要的急救设备,确保院前急救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四条医院应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包括急救调度、急救出诊、现场急救、转运治疗、急救记录等环节,确保院前急救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急救调度第五条医院应设立急救调度中心,负责接听急救电话,调度急救资源,协调急救工作。
第六条急救调度员应具备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熟悉医院急救资源情况和急救流程。
第七条急救调度员接到急救电话后,应立即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描述、联系电话,判断病情紧急程度,并按照病情紧急程度和急救资源情况进行调度。
第八条急救调度员应指导现场人员对患者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如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并指导现场人员安全转运患者。
第九条急救调度员应立即通知急救医护人员出诊,并告知出诊医护人员患者病情、地址等信息。
三、急救出诊第十条急救医护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熟悉急救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第十一条急救医护人员接到出诊通知后,应立即准备急救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急救箱、氧气袋等,并迅速到达现场。
第十二条急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检查,评估病情,并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第十三条急救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转送医院,如病情稳定,应立即转送医院;如病情不稳定,应给予相应处理后转送医院。
第十四条急救医护人员在转运过程中应保持与医院的联系,及时报告患者病情变化,并根据医院指示进行处理。
四、现场急救第十五条现场急救是指在患者发病或受伤现场进行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第十六条现场急救应遵循ABC原则,即Airway (保持呼吸道通畅)、Breathing(维持呼吸功能)、Circulation(保证血液循环)。
院前急救操作规范及流程
![院前急救操作规范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0c0aa2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2.png)
院前急救操作规范及流程院前急救是指在病人到达医院之前,由医护人员在现场或途中进行的医疗救治。
对于提高急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院前急救操作规范及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院前急救操作规范1. 准备工作(1)急救人员应提前到达工作岗位,做好交接班工作,了解急救设备、药品和物资情况。
(2)急救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设备功能正常。
(3)急救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药品的名称、剂量和用法,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2. 接警与调度(1)急救中心应设立专门的调度部门,负责接警、调度和信息记录。
(2)调度人员应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迅速了解病情,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并按照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合理调度。
(3)调度人员应将报警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急救站点,确保急救人员迅速出诊。
3. 出诊与途中救治(1)急救人员接到调度指令后,应迅速准备出诊,确保在3分钟内出车。
(2)急救人员应选择最佳路线,迅速抵达现场。
在途中,急救人员应与患者或家属保持沟通,了解病情变化,做好心理安慰。
(3)急救人员在途中应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必要的救治,如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
4. 现场救治(1)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迅速评估患者病情,确定救治方案。
(2)急救人员应按照救治方案,给予患者必要的救治,如心肺复苏、药物治疗、伤口处理等。
(3)急救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救治方案。
5. 转运与交接(1)患者病情稳定后,急救人员应将其迅速转运至医院。
在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应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做好急救措施。
(2)急救人员将患者送达医院后,应与医院急诊科人员进行详细交接,包括患者病情、救治经过、用药情况等。
二、院前急救流程1. 呼救与报警患者或目击者发现病情危重患者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报警并提供患者病情、所在地点等信息。
2. 接警与调度急救中心调度人员接到报警电话后,迅速了解病情,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并按照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合理调度。
院前急救工作规范
![院前急救工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d5cce32de80d4d8d15a4f39.png)
烟台市院前急救人员工作规范一、上班前准备值班员、医师、护士、驾驶员、担架员应提前15分钟上班,穿工作服、佩带工作牌,保持良好的仪表仪容。
(一)值班员负责检查指挥终端设备是否运转正常,点击测试铃声是否正常;检查打印机是否有纸,确保打印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二)医护人员负责检查当班救护车按规定配置的药品器械及各种表单等。
(三)驾驶员负责检查待命车辆,确保车辆处于“站内待命”状态;检查车辆性能、警报器、警灯及车载终端设备,发现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并启用备用车辆开启车载终端设备登记上班,确保车辆为“站内待命”状态。
(四)担架员负责检查担架完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修或更换(无专职担架员的,由医护人员负责检查)。
二、接受任务值班时间内,值班员、医师、护士、驾驶员、担架员等人员应保持高度待命状态,指挥终端必须保证24小时有专人值守,确保随时接受院前急救出诊指令。
因故不能出诊的,应提前向指挥中心报告,以免延误出车时间;当不能出诊情况解除时,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恢复对车辆调度。
(一)值班员值班员接到指挥中心出车指令后,应立即认真查看派车单相关信息,并迅速通知派车单指派车辆驾驶员、相关专科医师、护士及担架员在规定时间内(早7:00至晚21:00在3分钟内、晚21:00至早7:00在5分钟内)出车,因故不能出车的,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请求另派车辆。
我市实行统一调度后,各入网医院不再受理急救呼救,如遇病人求救的情况,应告知其立即拨打120求救,由指挥中心统一安排急救。
(二)驾驶员驾驶员接出车任务后立即发动车辆,待医护人员上车后通过车载指挥终端向指挥中心上传 “驶向现场”并立即出车,如发现车辆故障不能出车,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请求另派车辆。
(三)医师、护士、担架员医师、护士、担架员接到出诊通知后携派车单,立即跑步上车。
三、行车途中(一)驾驶员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以最快的行驶速度、最近的行车路线到达派车单注明的接车地点。
院前急救规范及流程
![院前急救规范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2aae71b0b4c2e3f572763e7.png)
一、院前急救
1、院前急救(first
aid)的概念: 是指各种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 灾难事故等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 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途中监护。 院前急救包括在所有出事地点,如工厂、矿 山、农村、家庭和交通事故以及其他意外事 故等现场,对伤病员的初步救治。
出动救护车 急救人员
3.调度适宜车辆和人员赶赴现场
急救站
现场 急救
4.现场抢救并报告紧急救援中心
救护车
途中 监护
5.根据急救中心安排转运患者 救护车
医疗 单位
6.进入院内救治或转运病人去其他医疗单位 医院
2 较重大灾害事故紧急医疗救援活动
死亡 现场活 动组织 轻伤员 病人转运 重伤员 登记\处理 现场急救 途中监护
通讯工具
1986年,卫生部、邮电部发文规定,中国院前急救 机构统一使用急救电话“120”。急救中心与下属 分站设专线,与网络医院等也有设置专用通讯。各 大、中城市的救护车内均装备无线对讲机,其覆盖 半径与服务区域相一致,各城市实行统一受理、就 近派车、按需送院的原则。不少城市车内还配备卫 星定位系统(CPS),其车载台可接收短信息,使 急救信息的传递和调度指令更便捷、清晰。但中西 部相当大的区域尚未使用“120”急救专线电话和 开展基本急救服务,其它相关的常规装备也未到位。
院前急救基本要素
院前急救有三大要素 医疗
交通工具
通讯。
医
疗
院前急救医疗要素是医学专业技术(人员), 并配有急救医疗设备。目前我国院前急救医 务人员有医师、助理医师、护士等,并按照 《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规进行工作。急救 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有关培训与考核。救护车 的人员配备由医生、护士、驾驶员、护工 (担架员)按需组合。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 医生具备驾驶技能,使现场急救小组工作更 配合默契与快速、有效。
急救医疗工作服务规范
![急救医疗工作服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ba9733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5.png)
急救医师、驾驶员、担架员应提前15 分钟上班,穿工作服,佩戴工作牌,保持良好的仪表仪容。
1和有否损坏。
(1)、急救箱及箱内必备的药品、器械。
(2)、心电图机或者心电监护除颤器、吸引器、血糖测定仪、供氧装置、简易呼吸器或者便携式呼吸器、麻醉喉镜等。
做好与上一班人员的交接登记。
其中急救箱、心电图机或者心电监护除颤仪、吸引器等应放置在车箱内指定部位,并妥善固定。
(3)检查急救器材品种和数量是否按规定配置,能否正常使用和有否损坏。
2前病理、收费发票、伤病员家属签字单等。
3(1)担架床、铲式担架。
(2)车载电话、无线对讲机、话筒等。
(3)报警器和蓝色警灯。
(4) GPS 车载显示器。
(5)救护车机油、汽油、冷却水、电瓶和电液、灯光、刹车、转向装置以及计价器、车辆空调等例行保养检查,并做好例行记录和填写《车辆交接本》,做好与上一班人员的车辆交接登记。
(6)应备齐的随车工具如下:千斤顶、轮胎套筒、摇杆、备用胎、工具和手筒。
(7)发动车辆(冬天有条件时预热 2 分钟)。
(8)污物筒和污物袋。
4、药械、通讯器械、车辆检查完毕后按规定位置放置,发现有缺损或者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报告有关科室 (科室下班后或者节假日报告总值班) 并使用备用物品和车辆。
接到出车通知单后,应即将上车,坐在副驾驶位置,协助驾驶员做好安全行车工作。
接到通知后,即将上车,在GPS 车载显示器上按“接受任务”键,3 分钟之内出车。
坐在后车箱,不得坐驾驶室。
(1) 途中发生车辆故障时,即将检查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如无法即将修复,应即将报告指挥调度中心,请求另派救护车完成急救任务。
(2) 发生行车事故是应按道路交通法规程序处理。
即将报告120 指挥调度中心,请求另派救护车完成急救任务,同时通知122.(3) 急救途中不得擅自改变指派的救护对象,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改变救护对象,必须征得指挥调度中心允许。
(4) 按规定使用警灯、警报器。
发生车辆故障和行车事故时,驾驶员在处理事故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下,即将向市指挥调度中心报告,请求另派救护车完成急救任务,协助驾驶员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医院院前急救规章制度
![医院院前急救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4990c5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8.png)
医院院前急救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制度,为了有效规范医院院前急救工作,保障急救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院急救救治水平,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院前急救工作中相关人员,包括急救科医护人员、急救车司机、急救志愿者等。
第三条医院院前急救工作应遵循“迅速、科学、合理、安全”的原则,保障每一位急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第四条医院院前急救工作要密切配合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建立紧急联动机制,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条医院院前急救中需要遵循患者自愿原则,任何强迫患者进行急救治疗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
第六条医院院前急救工作人员要遵守职业操守和医疗伦理,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不得随意泄露患者信息。
第七条对于涉及医疗事故的急救工作,应当及时进行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章急救流程及要求第八条医院院前急救工作要根据急救患者病情的急缓程度,确定不同急救优先级,进行全面的急救救治。
第九条医院院前急救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急救基本技能,包括心肺复苏、休克处理、止血救护、骨折处理等。
第十条医院院前急救车辆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车辆设备完好,司机应具备丰富的驾驶经验和急救常识。
第十一条医院院前急救工作要根据不同病情制定相应急救计划,确保急救工作的科学有效。
第十二条医院院前急救工作要加强急救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急救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三条医院院前急救工作要建立急救档案,及时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以及急救过程,便于后续医疗救治。
第十四条医院院前急救工作要建立急救志愿者队伍,参与急救工作,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第三章急救设备及药品管理第十五条医院院前急救车辆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在车上设有急救箱,及时应急处理。
第十六条医院院前急救车辆应携带常用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氯化钠、复方氨酚烷胺注射液等。
第十七条医院院前急救设备和药品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备和药品处于最佳状态。
120院前工作制度
![120院前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09f558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4.png)
120院前工作制度一、总则1.1 本制度旨在规范120院前急救工作,提高急救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
1.2 120院前急救工作是指在医疗机构之外,对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进行现场急救、转运和途中救治的一系列医疗活动。
1.3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站)、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2.1 急救中心(站)设置(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急救中心(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院前急救工作。
(2)急救中心(站)应当具备与其职责相适应的医疗设施、设备和专业人员。
2.2 急救网络建设(1)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人口、地理、交通等情况,合理布局急救网络,确保急救服务覆盖城乡。
(2)急救网络应当包括急救中心(站)、急救车辆、急救站点和急救志愿者等。
2.3 急救队伍建设(1)急救中心(站)应当配备具有执业医师、护士资格的专业人员,并进行定期培训、考核。
(2)急救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急救服务3.1 急救电话调度(1)120急救电话应当24小时值班,确保及时接听、处理急救电话。
(2)调度人员应当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根据患者病情、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调配急救资源。
3.2 现场急救(1)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当迅速评估患者病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2)急救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转运,并在转运途中持续关注患者病情。
3.3 转运途中救治(1)急救人员应当在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根据需要进行救治。
(2)急救车辆应当保持安全、快捷行驶,确保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治。
3.4 急救记录(1)急救人员应当详细记录急救过程,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病情、救治措施、转归等。
(2)急救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便于查阅和追溯。
四、质量控制与评价4.1 急救中心(站)应当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对急救服务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评价。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11fb95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f.png)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在医院院前急救工作中,为了确保患者在发生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或其他急危重症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救治和抢救,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旨在规范急救过程,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病患生命安全。
一、院前急救指导原则1. 急救目标院前急救的首要目标是快速评估病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稳定患者病情,并将其安全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同时,要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
2. 急救流程院前急救应遵循“pre-arrival, on-scene, and in-transit”三个阶段。
在到达现场前,急救人员应呼叫医疗支援,获取关键信息。
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应迅速评估病情,进行急救处理。
在转运过程中,保持稳定并提供适当的医疗护理。
3. 患者权益和机密性院前急救工作应遵循患者的知情同意原则,并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和机密性。
急救人员在处理患者信息时,必须谨慎处理,确保信息安全。
二、院前急救设备和药品管理1. 设备配备医院院前急救车辆应配备必备的急救设备,包括监护仪、呼吸器、氧气和各类急救药品等。
设备应定期检测、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2. 药品管理院前急救药品应按照药品管理规定进行采购、验收、存储和使用。
药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信息必须清晰标注。
同时,应定期检查库存,保持药品的充足供应。
三、院前急救人员管理1. 急救人员资质医院院前急救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关的执业证书。
对急救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应进行定期的评估,确保其能够胜任急救工作。
2. 岗位责任和协作急救人员应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协同配合,形成紧密的团队合作。
急救车辆和医疗机构之间应有有效的沟通和协同机制,确保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院前急救培训和演练1. 急救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院前急救培训,提升急救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急救指南的更新、现场救护技巧的训练以及团队协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台市院前急救人员工作规范一、上班前准备值班员、医师、护士、驾驶员、担架员应提前15分钟上班,穿工作服、佩带工作牌,保持良好的仪表仪容。
(一)值班员负责检查指挥终端设备是否运转正常,点击测试铃声是否正常;检查打印机是否有纸,确保打印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二)医护人员负责检查当班救护车按规定配置的药品器械及各种表单等。
(三)驾驶员负责检查待命车辆,确保车辆处于“站内待命”状态;检查车辆性能、警报器、警灯及车载终端设备,发现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并启用备用车辆开启车载终端设备登记上班,确保车辆为“站内待命”状态。
(四)担架员负责检查担架完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修或更换(无专职担架员的,由医护人员负责检查)。
二、接受任务值班时间内,值班员、医师、护士、驾驶员、担架员等人员应保持高度待命状态,指挥终端必须保证24小时有专人值守,确保随时接受院前急救出诊指令。
因故不能出诊的,应提前向指挥中心报告,以免延误出车时间;当不能出诊情况解除时,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恢复对车辆调度。
(一)值班员值班员接到指挥中心出车指令后,应立即认真查看派车单相关信息,并迅速通知派车单指派车辆驾驶员、相关专科医师、护士及担架员在规定时间内(早7:00至晚21:00在3分钟内、晚21:00至早7:00在5分钟内)出车,因故不能出车的,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请求另派车辆。
我市实行统一调度后,各入网医院不再受理急救呼救,如遇病人求救的情况,应告知其立即拨打120求救,由指挥中心统一安排急救。
(二)驾驶员驾驶员接出车任务后立即发动车辆,待医护人员上车后通过车载指挥终端向指挥中心上传“驶向现场”并立即出车,如发现车辆故障不能出车,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请求另派车辆。
(三)医师、护士、担架员医师、护士、担架员接到出诊通知后携派车单,立即跑步上车。
三、行车途中(一)驾驶员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以最快的行驶速度、最近的行车路线到达派车单注明的接车地点。
如若途中车辆发生故障,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同时迅速检查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如无法立刻修复,立即请求指挥中心另派救护车完成急救任务。
发生行车事故时,应按道路交通有关法规程序处理,并立即报告指挥中心,请求另派救护车完成急救任务,同时报122。
(二)医师、护士、担架员1、医护人员上车后应立即与呼救者联系,进一步核实接车地址、了解病情,给予相应的急救指导,并告知大约到达时间及相关事宜。
2、发生车辆故障和行车事故时,协助驾驶员做好事故的处理工作;遇有伤人事故,应及时做好事故现场伤员的救护工作,同时向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另派救护车完成原急救任务。
3、急救途中原则上不得擅自改变指派的救护对象,如路遇非指派对象拦车时,随车医护人员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确定是否更改救护对象。
若确定改变救护对象,应立即请示指挥中心请求另派车辆完成原急救任务。
若不需要改变救护对象,医务人员应在现场做好解释工作,在对伤病员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后立即执行原急救任务,同时请求指挥中心另派车辆增援。
四、到达现场(一)驾驶员救护车到达现场,尽量停靠伤病员位置,驾驶员通过车载指挥终端向指挥中心上传“到达现场”;遇重大事故,应协助医护人员反馈现场情况。
现场无呼救者或伤病员亲属等候时,立即向指挥中心进一步核实现场地址和联系电话,再次与呼救者联系,若伤病员已确定离开(即车到人走),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
由指挥中心再次核实报警者,待接到指挥中心电话通知并且车载指挥终端收到中止或空车指令后,方可返回。
(二)医师、护士到达现场后,根据伤病员病情立即从救护车携带相关急救药品器械到伤病员身边。
现场无呼救者或伤病员家属等候,要立即下车积极寻找。
若伤病员已确定离开(即车到人走),设法请伤病员亲属或目击者在派车单上签字证明,无人签字时,要在派车单上注明,同时报告指挥中心。
现场情况复杂或属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立即向指挥中心报告,如需另派车辆支援要及时请求指挥中心派车。
(三)担架员将担架搬下车,并协助医护人员携带抢救药品、器械送至伤病员身旁;若现场无呼救者或无伤病员家属等候时,应立即下车积极寻找。
五、现场急救急救人员必须行动迅速、语言文明、服务规范。
1、医护人员应立即对伤病员进行评估,严格按院前急救诊疗规范对其急救。
在现场对伤病员急救处理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必要时边急救边护送,并及时书写院前急救病历等医疗文书。
救治完毕后须清点物品,清理用过的注射器具、纱布、药剂瓶等药械并带离现场。
2、对伤病员的病情,要及时告知其亲属;尤其是危重伤病员,除实施现场急救外,应边急救边告知。
上述情况应严格要求伤病员及其亲属或陪人在“医院急救站院前急救病情告知同意书”上签字,若其不签字,视情况报110协助或注明原因并由医、护、司三人签名。
如伤病员无亲属或陪人时,有条件的找目击者陪同前往。
3、病情允许时,遵照伤病员或家属意愿送往指定急救站救治。
病情不允许时要给家属解释清楚,将伤病员及时送往距离较近或救治能力强的急救站接受救治。
当伤病员亲属拒绝救治或拒送医院时,应向其说明伤病员病情,交待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并发症。
以上两种情况须要求伤病员亲属或陪同人员在“医院急救站院前急救病情告知同意书”上签字,若亲属及陪同人员不签字,须注明原因,并由医、护、司三人签名证明。
当送往医院确定后,要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由指挥中心将救护车大约到达医院时间及伤病员主要情况及时通知接收医院急救站,要求其做好院内接治准备。
4、担架员、驾驶员作好搬运伤病员的准备工作,必要时协助医护人员对伤病员进行初级急救处理。
六、搬运伤病员1、初步救治后,医师要根据伤病员病情指导随车人员及家属一同采取正确的体位和搬运方式,安全搬运伤病员。
2、伤病员被抬上担架后,担架员负责用安全带固定。
在医师指导下,随车人员及家属一同负责将载有伤病员的担架抬上救护车。
3、担架抬上救护车时,将伤病员的头部向车厢前部并固定担架,确保伤病员安全,驾驶员负责控制车内亲属陪同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2人。
4、搬运途中,医师、护士应密切关注伤病员病情变化,并及时进行处理。
七、送院途中(一)驾驶员1、车辆离开现场后,驾驶员通过车载指挥终端向指挥中心上传“离开现场”。
2、行车途中必须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发生车辆故障和行车事故时,应立即向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另派救护车完成急救任务。
(二)医师、护士1、进一步询问病史,并对伤病员病情进行密切观察、护理。
伤病员病情若有变化,应及时给予相应处置。
2、发生车辆故障和行车事故时,在等待其它救护车到达前应密切监视伤病员病情,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八、到达医院1、救护车到达医院停稳后,驾驶员通过车载指挥终端向指挥中心上传“到达医院”。
2、在未与医院接诊人员交接前,急救医护人员不可中断对伤病员的救治。
3、出车急救医师要随伤病员进入送达医院的急诊科(室),并及时向接收医师介绍伤病员病情及已进行的检查、治疗、处置等情况,移交相关医疗文书,并由接诊人员签收。
4、伤病员安排妥当后,驾驶员通过车载指挥终端向指挥中心上传“站内待命”。
若伤病员是被送往其他入网急救站,出诊医师与接收医师交接后,应立即返回本急救站,返回途中驾驶员通过车载指挥终端向指挥中心上传“途中待命”,到达本急救站后操作车辆于“站内待命”状态。
若返回途中接到指挥中心新的出车指令,应立即按指令要求执行新的急救任务。
5、需要向家属收取有关费用的,严格按物价部门制定收费标准收取,并开具收据。
不允许采用减免出诊费等不正当手段诱导伤病员选择医院。
九、下班前工作1、医师将未上传的电子病历,及时输入指挥终端电脑并上传(原则上应在返院半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下须当班下班前完成)。
值班人员检查院前急救病历及上传电子病历与实际出车情况是否一致,做好资料维护,核实是否存在漏报重大事项;驾驶员清洁救护车内及车厢外卫生,负责检查车辆功能;护士按标准补充药械,检查设备性能,做好车厢内的消毒;担架员负责检查担架完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修或更换。
2、到达下班时间,接班人员未到,交班人员不允许下班。
烟台市院前急救人员岗位职责一、院前急救医师岗位职责l、在急救站负责人的领导下,严格按照院前急救规章制度,完成院前急救出车任务。
2、坚守岗位,遵守劳动纪律,服从指挥中心调度指挥,按时随车出诊。
3、在驶向现场的途中,及时与病家取得联系了解病情,并给予相关急救指导。
4、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尚的医德、较强的急救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流程与规范工作,遵守诊疗常规,熟练掌握现场急救各项技术,掌握仪器设备、器械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5、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6、负责组织和指挥随车人员完成现场急救及转运工作。
转运途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7、及时向伤病员及家属交待病情;送达医院后,负责向医院接诊医师交代病情。
8、按规定及时书写院前急救病历及上报院前急救电子病历,要求书写规范、描述准确、字迹清楚、项目齐全。
9、对突发公共事件和特殊人员要按规定积极处理、及时报告,服从现场领导指挥。
10、爱护医疗急救设备,发现故障及时按规定处理、上报;及时补充更换出诊所用各种药品器械,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11、爱岗敬业,求真务实。
以伤病员为中心,加强业务学习,在提高急救技能上下功夫,及时总结急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供优质服务。
二、院前急救护士岗位职责1、在急救站护士长带领下,认真执行院前急救各项规章制度,配合医师完成急救护理工作。
2、坚守岗位,遵守劳动纪律,服从指挥中心调度指挥,按时随车出诊3、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急救意识,对伤病员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工作,熟练掌握现场急救各项护理技术,掌握仪器设备、器械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4、配合医师抢救伤病员,动作迅速、敏捷、准确,严格执行医嘱,用药做到“三清一复核”(听清、问清、看清,与医生复核)。
抢救后迅速清理现场,一切用弃药械及包装物经核对后带回,不得遗弃于现场,并及时做好记录。
5、协助搬运伤病员,做好转运途中伤病员的固定及急救护理工作,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协助医师采取有效急救措施。
6、突发公共事件或遇大批受伤或中毒者时,服从现场领导指挥,协助医师做好检伤分类工作和对危重伤病员进行抢救。
7、抢救结束后,负责统计所有医疗物品消耗,并做好收费相关工作。
8、负责本车组急救药品、仪器、设备、氧气等的保管、领取、查对、交接,负责车上毒麻药品管理;保证车载仪器设备性能良好、电量充足、氧气足量,药品齐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持车内各种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定期消毒。
9、爱护医疗急救设备,发现故障及时按规定报修,并及时补充更换出诊所用各种急救药品及器械,确保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