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

合集下载

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5道经典习题

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5道经典习题

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5道经典习题1、以下对于随机变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 其数值的符号和大小均是偶然的B. 其数值的符号和大小均是随机的C. 数值的符号和大小均是无规律的D. 随机变量就其总体来说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2、以下关于偶然误差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B. 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C.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概率相同;D. 偶然误差的数学期望为零3、下列关于偶然误差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A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小B 当偶然误差的个数趋向极大时,偶然误差的代数和趋向零C 误差分布的离散程度是指大部分误差绝对值小于某极限值绝对值的程度D 误差的符号只与观测条件有关4、下列观测中,哪些是具有“多余观测”的观测活动A 对平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观测一测回,以确定三角形形状B 测定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一边长,确定该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及形状C 对两边长各测量一次D 三角高程测量中对水平边和垂直角都进行一次观测第四次作业:1、求随机变量σμ-=x t 的期望和方差2、设随机变量X~N (0,9),求随机变量函数Y=5X 2的均值3、为了鉴定经纬仪的精度,对已知精确测定的水平角α=45°00′00″作12次观测,结果为:45°00′06″ 44°59′55″ 44°59′58″ 45°00′04″ 45°00′03″ 45°00′04″ 45°00′00″ 44°59′58″ 44°59′59″ 44°59′59″ 45°00′06″ 45°00′03″设α没有误差,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1、对真值为L ~=100.010m 的一段距离以相同的方法进行了10次独立的观测,得到的观测值见下表,试求该组观测值的系统误差、中误差、均方误差。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习题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习题
31
−1 1 2
试求函数方差1 ,2 和相互协方差1 2 。
解:1 =421 +322
2 =18
1 2 =72 - 1
3.2.14 已知边长 S 及坐标方位角 α 的中误差各位 和 ,试求坐标增量 ΔX=S·cosα 和 ΔY=S·sinα 的
中误差。
2
解: =√cos 2 2 + ()2 2 ∕
3.2.10 设有观测值向量 = [1
31
4
=[0
0
试分别求下列函数的方差:
(1)1 =1 -33 ;
(2)2 =32 3 。
解:1 =22
2 =1822 +2723
2 3 ]T,其协方差阵为
0 0
3 0],
0 2
6 −1 −2
3.2.11 设有观测值向量 = [1 2 3 ] ,其协方差阵为 =[−1 4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习题
第一章
绪论
1.1.04 用钢尺丈量距离,有下列几种情况使量得的结果产生误差,试分别判定
(1)误差的性质及符号:
(2)长不准确;
(3)尺尺不水平;
(4)估读小数不准确;
(5)尺垂曲;
(6)尺端偏离直线方向。
1.1.05 在水准测量中,有下列几种情况使水准尺读数带有误差,试判别误差的
̂2 =2.4
̂1 =2.7
̂2 =3.6
两组观测值的平均误差相同,而中误差不同。由于中误差对大的误差反应灵敏,故通常采用中误差作
为衡量精度的指标。本题中,̂1 <̂2 ,因此,第一组观测值的精度高。
2.6.18 设有观测值向量 = [1
21
4 −2
2
解: =(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第二版课程设计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第二版课程设计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第二版》是应用数学类、测绘工程类等相关专业本、高级研究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主要内容是测量误差与平差理论基础知识和方法。

本课程设计主要是参考《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第二版》中相关习题,目标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测量误差处理及平差理论基本方法,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1.计算误差理论及测量误差指标:包括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和定权计算等。

2.测量平差方法: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处理大量测量数据,将精度值进行调和并降低系统误差以尽量减小误差所产生的影响。

3.测量平差模型和计算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加权最小二乘法、正定权柿和逆不定权算法等。

4.准备数据并进行测量平差:实测数据处理,测量平差模型的应用,计算产生的精度值。

三、课程设计本门课程采取分组授课与个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共计12个教学小时。

1. 分组授课分组授课分为两次,每次持续三个小时。

第一次分组授课每个小组3-4人,分别学习误差理论、测量平差方法及测量平差模型和计算方法三个部分。

1.误差理论:了解测量误差分类,了解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定权计算。

2.测量平差方法:学习使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处理测量数据,以及如何进行平差。

3.测量平差模型和计算方法:学习最小二乘法、加权最小二乘法、正定权柿和逆不定权算法等方法。

第二次分组授课每个小组3-4人,分别掌握了测量误差处理和测量平差基础知识与方法后,组员之间可进行交流与讨论,与其他组员分享学到的知识等。

然后每组进行一次试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过相应的计算方法进行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磨练思维和分析能力,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知识和方法。

2. 个人实验在课程结束后的一个星期内,每个学生会收到一组测量数据,在课本的引导下,分别进行误差分析和平差计算。

以此帮助每个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从基础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试题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试题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试题平差练习题及题解第一章1.1.04 用钢尺丈量距离,有下列几种情况使量得的结果产生误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1)尺长不准确;系统误差。

当尺长大于标准尺长时,观测值小,符号为“+”;当尺长小于标准尺长时,观测值大,符号为“-”。

(2)尺不水平;系统误差,符号为“-”。

(3)估读小数不准确;偶然误差,符号为“+”或“-”。

(4)尺垂曲;系统误差,符号为“-”。

(5)尺端偏离直线方向。

系统误差,符号为“-”。

第二章2.6.17 设对某量进行了两组观测,他们的真误差分别为:第一组:3,-3,2,4,-2,-1,0,-4,3,-2第二组:0,-1,-7,2,1,-1,8,0,-3,1试求两组观测值的平均误差?1、?2^^^^^和中^?1、?2,并比较两组观测值的精度。

^^解:?1=2.4,?2=2.4,?1=2.7,?2=3.6。

两组观测值的平均误差相同,而中误差不同。

由于中误差对大的误差反应灵敏,故通常采用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

本题中?1<?2,因此,第一组观测值的精度高。

^^第三章3.2.14 已知观测值向量L1、L2和L3及其协方差阵为n1n2n3D11 D12 D13 D21 D22 D23 D31D32 D ,现组成函数:X=AL1+A0,Y=BL2+B0,Z=CL3+C0,式中A、B、C为系数阵,A0、B0、C0为常数阵。

令W=[X Y Z],试求协方差阵DWW 解答:XX DXY DXZ 11A AD12B AD13CDWW = DYX DYY DYZ = BD21A BD22B BD23CZX DZY D 31A CD32B CD33C3.2.19 由已知点A(无误差)引出支点P,如图3-3所示。

其中误差为?0,?0为起算方位角,观测角β和边长S的中误差分别为??和?S,试求P点坐标X、Y的协方差阵。

TTTTTTTTTT图3-1解答:令P点坐标X、Y的协方差阵为2 ?xyx2xy ?2???XAP2222?02 式中:?x=()?S+?YAP-2+?YAP2 ?S?22???YAP2222?02)?S+?XAP-2+?XAP2 ?y=(?S?2???XAP?YAP?022)?S-?XAP?YAP2-?XAPYAP2 ?xy=(2?S?2?xy=?yx3.5.62 设有函数F=f1x+f2y,其中x??1L1??2L2????nLn,y??1L1??2L2????nLn,?i,?i(i?1,2,?n)为无误差的常数,而L1,L2?Ln的权分别为P1,P2?Pn,试求函数F的权倒数1。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1-1观测误差1.1.01为什么说观测值总是带有误差,而且观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1.1.02观测条件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它与观测结果的质量有什么联系?1.1.03测量误差分为哪几类?它们各自是怎样定义的?对观测成果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

1.1.04用钢尺丈量距离,有下列几种情况使量得的结果产生误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1)长不准确;(2)尺尺不水平;(3)估读小数不准确;(4)尺垂曲;(5)尺端偏离直线方向。

1.1.05在水准测量中,有下列几种情况使水准尺读数带有误差,试判别误差的性质及符号:(1)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2)仪器下沉;(3)读数不准确;(4)水准尺下沆。

§1-2测量平差学科的研究对象1.2.06 何谓多余观测?测量中为什么要进行多余观测?1.2.07 测量平差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3测量平差的简史和发展1.3.08 高斯于哪一年提出最小二乘法?其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1.3.09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测量平差得到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4 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1.4.10 本课程主要讲述哪些内容?其教学目的是什么?第二章误差分析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2.1.01 为什么说正态分布是一种重要的分布?试写出一维随机变量X的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式。

§2-2 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2.02 观测值的真误差是怎样定义的?三角形的闭合差是什么观测值的真误差?2.2.03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大量的偶然误差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性?2.2.04 偶然误差*服从什么分布?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各是多少?§2-3 衡量精度的指标2.3.05 何谓精度?通常采用哪几种指标来衡量精度?2.3.06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同一个量进行若干次观测得到一组观测值,这些观测值的精度是否相同?能否认为误差小的观测值比误差大的观测值精度高?2.3.07 若有两个观测值的中误差相同,那么,是否可以说这两个观测值的真误差一定相同?为什么?2.3.08 为了鉴定经纬度的精度,对已知精确测定的水平角α=45O00’00”作12次观测,结果为:45o00’06” 44o59’55” 44o59’58” 45o00’04”45o00’03” 45o00’04” 45o00’00” 44o59’58”44o59’59” 44o59’59” 45o00’06” 45o00’03”设α没有误差,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_河南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_河南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_河南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参数平差中,当观测值之间相互独立时,若某一误差方程式中不含有未知参数,但自由项不为0,则此误差方程式对组成法方程不起作用。

( )参考答案:正确2.某测角网的网形为中点多边形,其中共有5个三角形,实测水平角15个进行间接平差,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误差方程的个数为15个_待求量的个数为5个3.间接平差中测方向三角网函数模型中,网中所有测站均存在一个定向角平差值参数,其系数为( )。

参考答案:-14.某平差问题有12个同精度观测值,必要观测数为t=6,现选取2个独立的参数参与平差,应列出( )个条件方程。

参考答案:85.在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中,法方程的个数为C个。

参考答案:错误6.观测值与最佳估值之差为观测值的真误差。

参考答案:错误7.通过平差可以消除误差,从而消除观测值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错误8.在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中,任何一个量的平差值都可以表达成( )的函数。

参考答案:观测量平差值和参数平差值9.单位权方差估值与具体采用的平差方法相关。

参考答案:错误10.测量成果精度主要包括观测值的实际精度、观测值经平差得到的观测值函数的精度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正确11.条件方程类型包括图形条件、极条件、边条件、方位角条件、基线条件等。

参考答案:正确12.极条件方程是以某点为极,列出各图形边长比的和为1。

参考答案:错误13.水准网的条件方程式为符合水准路线。

参考答案:错误14.为了确定一个几何模型,并不需要知道该模型中所有元素的大小,而只需要知道其中部分元素的大小就行了。

参考答案:正确15.必要元素的个数t与几何模型和实际观测量有关。

参考答案:错误16.平差的最终目的都是对参数和观测量作出某种估计,并评定其精度。

参考答案:正确17.间接平差的函数模型中的未知量是t个独立参数,多余观测数会随平差方法不同而异。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期末考试试卷样题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期末考试试卷样题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期末考试试卷样题一、填空题(15分)1、误差的来源主要分为、、。

2、中误差是衡量精度的主要指标之一,中误差越,精度越。

极限误差是指。

3、在平坦地区相同观测条件下测得两段观测高差及水准路线的长分别为:h 1=10.125米,s1=3.8公里,h2=-8.375米,s2=4.5公里,那么h1的精度比h2的精度______,h2的权比h1的权______。

4、间接平差中误差方程的个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所选参数的个数等于_______________。

5、在条件平差中,条件方程的个数等于。

6、平面控制网按间接平差法平差时通常选择________________为未知参数,高程控制网按间接平差法平差时通常选择________________为未知参数。

7、点位方差与坐标系,总是等于。

二、 水准测量中若要求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不超过10mm ,水准路线全长高差 中误差不超过20mm,则该水准路线长度不应超过多少公里?(5分)三、已知观测向量()L L L T=12的协方差阵为D L =--⎛⎝ ⎫⎭⎪3112,若有观测值函数Y 1=2L 1,Y 2=L 1+L 2,则σy y 12等于?(5分)四、观测向量L L L T=()12的权阵为P L =--()3114,若有函数X L L =+12,则函数X 与观测向量L 的互协因数阵Q XL 等于什么? (5分)五、对某长度进行同精度独立观测,已知一次观测中误差为2mm ,设4次观测值平均值的权为2。

试求:(1)单位权中误差0σ;(2)一次观测值的权;(3)若使平均值的权等于8,应观测多少次? (9分)六、用某全站仪测角,由观测大量得一测回测角中误差为2秒,今用试制的同一类新型仪器测角10测回,得一测回中误差为1.8秒,问新仪器是否比原仪器精度有所提高?(α=0.05)(8分)(|N0.05|=1.645,|N0.025|=1.960,|t0.05(24)|=1.699 , |t0.025(24)|=2.045χ2(9)0.05=16.919, χ2(9)0.95=3.325, χ2(9)0.025=19.023, χ2(9)0.975=2.700F(15,21)0.025=2.53 )七、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与概括平差之间的关系(8分)八、已知间接平差的模型为l X B V -=∧,采用最小二乘法平差,已知观测值的中误差为ll Q ,参数V X 与∧是否相关,试证明之(8分)九、如图为一控制网,1、2为已知点,4—5的边长已知,若采用测角网的形式观测,共观测了15个角度。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习题集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习题集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习题集第一章思考题1.1观测条件是由那些因素构成的?它与观测结果的质量有什么联系?1.2观测误差分成哪几类?它们各自就是怎样定义的?对观测结果存有什么影响?先行举例说明。

1.3用钢尺丈量距离,有下列几种情况使得结果产生误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1)尺长不准确;(2)尺不水平;(3)估读小数不精确;(4)尺垂曲;(5)尺端偏离直线方向。

1.4在水准了中,存有以下几种情况并使水准尺读书存有误差,先行推论误差的性质及符号:(1)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2)仪器下陷;(3)读数不精确;(4)水准尺下陷。

1.5何谓多余观测?测量中为什么要进行多余观测?答案:1.3(1)系统误差。

当尺长大于标准尺长时,观测值小,符号为“+”;当尺长小于标准尺长时,观测值大,符号为“-”。

(2)系统误差,符号为“-”(3)偶然误差,符号为“+”或“-”(4)系统误差,符号为“-”(5)系统误差,符号为“-”1.4(1)系统误差,当i角为正时,符号为“-”;当i角为负时,符号为“+”(2)系统误差,符号为“+”(3)偶然误差,符号为“+”或“-”(4)系统误差,符号为“-”第二章思考题2.1为了鉴别经纬仪的精度,对未知准确测量的水平角??450000作12次同精度观测,'\结果为:4500'06\4500'03\'\455959'\4559554500'04\'\455959'\4559584500'00\4500'06\4500'04\'\4559584500'03\设a没误差,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2.2已知两段距离的长度及中误差分别为300.465m±4.5cm及660.894m±4.5cm,试说明这两段距离的真误差是否相等?他们的精度是否相等?2.3设立对某量展开了两组观测,他们的真误差分别为:第一组:3,-3,2,4,-2,-1,0,-4,3,-2第二组:0,-1,-7,2,1,-1,8,0,-3,1、??和中误差??2,并比较两组观测值的精度。

文档: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二期)

文档: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二期)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题库集1.1 设对一段距离丈量了三次,三次结果分别为9.98m ,10.00m ,10.02m ,试根据测量平差概念,按独立等精度最小二乘原理(21min ni i v ==∑)求这段距离的平差值以及消除矛盾时各次结果所得的最或然改正数。

11223311231.1ˆˆˆ 9.98 ˆˆˆ 10 ˆˆˆ 10.0219.98ˆ110110.02ˆ()130103ˆ9.982ˆ100ˆ10.022T T L X V XL X V XL X V XV X XB B B l V Xcm V Xcm V Xcm ->>⎧==-⎪⎪==-⎨⎪==-⎪⎩⎡⎤⎡⎤⎢⎥⎢⎥=-⎢⎥⎢⎥⎢⎥⎢⎥⎣⎦⎣⎦==⨯==-==-==-=-1.2 一段距离丈量了三次,三次结果分别为9.98m ,10.00m ,10.02m ,令三次结果的权分别为1,2,1,试按独立非等精度最小二乘原理(21min ni i i p v ==∑)求这段距离的平差值以及消除矛盾时各次结果所得的最或然改正数。

111231.21001001000202001001ˆ()1(9.9810210.02)104ˆ9.982ˆ100ˆ10.022T T Q P Q X B PB B Pl V Xcm V Xcm V Xcm -->>⎡⎤⎡⎤⎢⎥⎢⎥⎢⎥=⇒==⎢⎥⎢⎥⎢⎥⎣⎦⎢⎥⎣⎦==⨯+⨯+==-==-==-=-1.3 设一平面三角形三内角观测值为A 、B 、C ,180W A B C =++-︒为三角形闭合差,试根据测量平差概念,按独立等精度最小二乘原理证明三内角的评差值为ˆ3W AA =-、ˆ3W BB =-、ˆ3W C C =-。

()1231231231.3ˆˆˆ18001800011100AB C A V B V C V V V V W V V W V AV W P E Q E>>++-︒=+++++-︒=+++=⎡⎤⎢⎥+=⎢⎥⎢⎥⎣⎦+===按条件平差法有1123()111311313131ˆ31ˆ31ˆ3T T T T V QA K A K A AA W WW W W A A V A W B B V B W C C V C W -===-⎡⎤⎢⎥=-⎢⎥⎢⎥⎣⎦⎡⎤-⎢⎥⎢⎥⎢⎥=-⎢⎥⎢⎥⎢⎥-⎣⎦=+=-=+=-=+=-123ˆˆˆ ˆˆˆ ˆˆˆˆˆ+180 +18010ˆ01ˆ11180ˆˆA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X V X A B X V X B C X X V X X C A XV B X C X X ⎧==-⎪⎪==-⎨⎪=--︒=--︒-⎪⎩⎡⎤⎡⎤⎡⎤⎢⎥⎢⎥=-⎢⎥⎢⎥⎢⎥⎢⎥⎣⎦---︒⎢⎥⎢⎥⎣⎦⎣⎦⎡⎤⎢⎥⎢⎣⎦按参数平差11()101011010101101111180121801321801331ˆ31ˆ31ˆˆˆ1801803T TB PB B Pl A BC A WA B C A B C B W AA W BB W CA B A W B --=⎥⎡⎤⎡⎤⎛⎫⎛⎫--⎛⎫⎛⎫⎢⎥⎢⎥ ⎪ ⎪= ⎪ ⎪⎢⎥⎢⎥ ⎪ ⎪--⎝⎭⎝⎭ ⎪ ⎪⎢⎥⎢⎥---︒⎝⎭⎝⎭⎣⎦⎣⎦⎡⎤-⎢⎥--+︒⎡⎤==⎢⎥⎢⎥-+-+︒⎣⎦⎢⎥-⎢⎥⎣⎦=-=-=︒--=︒-+-+即132180313W A B C W CC W=︒---++=-1.4 已知独立等精度观测某三角锁段共得15个三角形,其闭合差如下表 所示。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4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4
1 1 2 2
若设参

X=[X1X2X3 ]T=[HBh3h4]T,定权时 C=2km。试列出 (1)误差方程式及限制条件; (2)法方程式。 8.1.09 在图 8-6 中,A、B 为已知三角点,C、D 为待定点,观测了 9 个内
角 L1~L9。现选取参数X=[X1X2X3X4X5 ]T =[L1L2L3L4L5 ]T,试列出误差方程 式和限制条件。 8.1.10 在图 8-7 所示的测边网中,A、B 为已知点,1,2 为待定点,观
角度观测精度均为������
= 1″。
������
观测了边长 S1、S2,观测精度均为������ ������
2
= 10mm,
0 ������
������
1
= 148.283m,
= 107.967m。 设 P 点的坐标为未知参数,其近似坐标为������ = 882.270m,
������
0 ������
9.2.04 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模型在解决实际平差问题中有什么意 义? 9.2.05 某平差问题有 15 个同精度观测值,必要观测数等于 8,现选取 8 个参数,且参数之间有 2 个限制条件。若按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法进行 平差,应列出多少个条件方程和限制条件方程?由其组成的法方程有几个? 9.2.06 在测站 O 上观测 A、B、C、D 四个方向(如图 9-1 所示) ,得等精 度观测值为: L1=44°03′14.5″, L2=43°14′20.0″, L3=53°33′32.0″, L4=87°17′31.5″,
(a)已知值:矩形的对角边 S 观测值:L1~L4 参数:������1、������2、������3
图 8-4
8.1.08

误差理论及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

误差理论及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

.第七章间接平差§7-1 间接平差原理7.1.01在间接平差中,独立参数的个数与什么量有关?偏差方程和法方程的个数是多少?7.1.02在某平差问題中,假如剩余现测个数少于必需观察个数,此时间接平差中的法方程和条件平差中的法方程的个数哪—个少,为何?7.1.03假如某参数的近似值是依据某些现测值计算而得的,那么这些观察值的偏差方程的常数项都会等于零吗?7.1.04在图7-1所示的闭合水平网中, A 为已知点( H A=10.OOOm),P1, P2为高程未知点,测得离差及水平路线长度为:h1= 1.352m,S 1=2km,h2 =-0.531m ,S2 = 2km,h 3 = - 0.826m,S 3 = lkm。

试用间接平差法求各髙差的平差值。

7.1.05在三角形(图7-2)中,以不等精度测得α=78o 23′12" ,Pα =1;β= 85 o 30 '06 ",P?=2;γ=16o 06'32" , Pγ =1;δ=343o 53'24", P δ =1;试用间接平差法求各内角的平差值。

7.1.06设在单调附合水平路线(图7-3)中已知A,B两点高程为H A,H B,路线长为.S1, S2,观察高差为 h1 h 2,试用间接平差法写出P 点高程平差值的公式。

7. 1.07 在测站 0 点观察了 6 个角度 ( 如图 7-4 所示 ) ,得同精度独立观察值 :L1=32o 25'18", L 2 =61 o14'36",L3=94o 09'40",L 4 172010'17"L5=93o 39'48", L6=155o24'20"已知 A 方向方向角αA =21o 10'15" ,试按间接平差法求各方向方向角的平差值。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1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1

第一章绪论§1-1观测误差1.1.01为什么说观测值总是带有误差,而且观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1.1.02观测条件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它与观测结果的质量有什么联系?1.1.03测量误差分为哪几类?它们各自是怎样定义的?对观测成果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

1.1.04用钢尺丈量距离,有下列几种情况使量得的结果产生误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1)长不准确;(2)尺尺不水平;(3)估读小数不准确;(4)尺垂曲;(5)尺端偏离直线方向。

1.1.05在水准测量中,有下列几种情况使水准尺读数带有误差,试判别误差的性质及符号:(1)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2)仪器下沉;(3)读数不准确;(4)水准尺下沆。

§1-2测量平差学科的研究对象1.2.06 何谓多余观测?测量中为什么要进行多余观测?1.2.07 测量平差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3测量平差的简史和发展1.3.08 高斯于哪一年提出最小二乘法?其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1.3.09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测量平差得到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4 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1.4.10 本课程主要讲述哪些内容?其教学目的是什么?第二章误差分析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2.1.01 为什么说正态分布是一种重要的分布?试写出一维随机变量X的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式。

§2-2 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2.02 观测值的真误差是怎样定义的?三角形的闭合差是什么观测值的真误差?2.2.03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大量的偶然误差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性?2.2.04 偶然误差*服从什么分布?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各是多少?§2-3 衡量精度的指标2.3.05 何谓精度?通常采用哪几种指标来衡量精度?2.3.06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同一个量进行若干次观测得到一组观测值,这些观测值的精度是否相同?能否认为误差小的观测值比误差大的观测值精度高?2.3.07 若有两个观测值的中误差相同,那么,是否可以说这两个观测值的真误差一定相同?为什么?2.3.08 为了鉴定经纬度的精度,对已知精确测定的水平角α=45O00’00”作12次观测,结果为:45o00’06” 44o59’55” 44o59’58” 45o00’04”45o00’03” 45o00’04” 45o00’00” 44o59’58”44o59’59” 44o59’59” 45o00’06” 45o00’03”设α没有误差,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

第五章条件平差§5-1条件平差原理条件平差中求解的未知量是什么?能否由条件方程直接求得5. 1. 02 设某一平差问题的观测个数为n.必要观测数为t,若按条件平差法进行平差,其条件方程、法方程及改正数方程的个数各为多少?5. 试用符号写出按条件平差法平差时,单一附合水准路线中(如图5-1所示)各观测值平差值的表达式。

图5-15. 1. 04 在图5-2中,已知A ,B的高程为Ha = m , Hb=11. 123m,观测高差和线路长度为:图5-2S1=2km,S2=Ikm,S3=,h1=,h2= m,h3= m,求改正数条件方程和各段离差的平差值。

在图5-3的水准网中,A为已知点B、C、D为待定点,已知点高程HA=,观测了5条路线的高差:h1=,h2=0. 821 m,h3=,h4=,h5= m。

各观测路线长度相等,试求:(1)改正数条件方程;(2)各段高差改正数及平差值。

有水准网如图5-4所示,其中A、B、C三点高程未知,现在其间进行了水准测量,测得高差及水准路线长度为h1=1 .335 m,S1=2 km;h2= m,S2=2 km;h3= m,S3=3km。

试按条件平差法求各高差的平差值。

如图 5-5 所示,L1=63°19′40″,=30″;L2=58°25′20″,=20″;L3=301°45′42″,=10″.(1)列出改正数条件方程;(2)试用条件平差法求∠C的平差值(注: ∠C是指内角)。

5-2条件方程5. 对某一平差问题,其条件方程的个数和形式是否惟一?列立条件方程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使得一组条件方程彼此线性无关?. 10 指出图5-6中各水准网条件方程的个数(水准网中P i表示待定高程点,h i表示观测高差)。

(a) (b)图5-65. 2. 11指出图5-7中各测角网按条件平差时条件方程的总数及各类条件的个数(图中P i 为待定坐标点)。

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试卷及答案6套 试题+答案

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试卷及答案6套  试题+答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自测题(1)一、正误判断。

正确“T”,错误“F”。

(30分)1.在测角中正倒镜观测是为了消除偶然误差()。

2.在水准测量中估读尾数不准确产生的误差是系统误差()。

3.如果随机变量X和Y服从联合正态分布,且X与Y的协方差为0,则X与Y相互独立()。

4.观测值与最佳估值之差为真误差()。

5.系统误差可用平差的方法进行减弱或消除()。

6.权一定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

7.间接平差与条件平差一定可以相互转换()。

8.在按比例画出的误差曲线上可直接量得相应边的边长中误差()。

9.对同一量的N次不等精度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值与用条件平差所得的结果一定相同()。

10.无论是用间接平差还是条件平差,对于特定的平差问题法方程阶数一定等于必要观测数()。

11.对于特定的平面控制网,如果按条件平差法解算,则条件式的个数是一定的,形式是多样的()。

12.观测值L的协因数阵Q LL的主对角线元素Q ii不一定表示观测值L i的权()。

13.当观测值个数大于必要观测数时,该模型可被唯一地确定()。

14.定权时σ0可任意给定,它仅起比例常数的作用()。

15.设有两个水平角的测角中误差相等,则角度值大的那个水平角相对精度高()。

二、用“相等”或“相同”或“不等”填空(8分)。

已知两段距离的长度及其中误差为300.158m±3.5cm;600.686m±3.5cm。

则:1.这两段距离的中误差()。

2.这两段距离的误差的最大限差()。

3.它们的精度()。

4.它们的相对精度()。

三、选择填空。

只选择一个正确答案(25分)。

1.取一长为d的直线之丈量结果的权为1,则长为D的直线之丈量结果的权P D=()。

a) d/D b) D/dc) d 2/D 2 d) D 2/d 22.有一角度测20测回,得中误差±0.42秒,如果要使其中误差为±0.28秒,则还需增加的测回数N=( )。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习题集 - 副本讲解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习题集 - 副本讲解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综合习题集(适用测绘工程专业)土木工程学院2013.12目录一、各章习题集 (1)二、参考答案 (13)三、综合复习题 (20)四、综合复习题答案 (38)第一章思考题1.1 观测条件是由那些因素构成的?它与观测结果的质量有什么联系?1.2 观测误差分为哪几类?它们各自是怎样定义的?对观测结果有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

1.3 用钢尺丈量距离,有下列几种情况使得结果产生误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 (1) 尺长不准确; (2) 尺不水平;(3) 估读小数不准确; (4) 尺垂曲;(5) 尺端偏离直线方向。

1.4 在水准了中,有下列几种情况使水准尺读书有误差,试判断误差的性质及符号: (1) 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 (2) 仪器下沉; (3) 读数不准确; (4) 水准尺下沉。

1.5 何谓多余观测?测量中为什么要进行多余观测?第二章思考题2.1 为了鉴定经纬仪的精度,对已知精确测定的水平角'"450000α=作12次同精度观测,结果为:'"450006 '"455955 '"455958 '"450004'"450003'"450004'"450000 '"455958 '"455959 '"455959 '"450006 '"450003设a 没有误差,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2.2 已知两段距离的长度及中误差分别为300.465m ±4.5cm 及660.894m ±4.5cm ,试说明这两段距离的真误差是否相等?他们的精度是否相等?2.3 设对某量进行了两组观测,他们的真误差分别为: 第一组:3,-3,2,4,-2,-1,0,-4,3,-2 第二组:0,-1,-7,2,1,-1,8,0,-3,1试求两组观测值的平均误差1ˆθ、2ˆθ和中误差1ˆσ、2ˆσ,并比较两组观测值的精度。

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试卷及答案6套(新浪)

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试卷及答案6套(新浪)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自测题(1)一、正误判断。

正确“T”,错误“F”。

(30分)1.在测角中正倒镜观测是为了消除偶然误差()。

2.在水准测量中估读尾数不准确产生的误差是系统误差()。

3.如果随机变量X和Y服从联合正态分布,且X与Y的协方差为0,则X与Y相互独立()。

4.观测值与最佳估值之差为真误差()。

5.系统误差可用平差的方法进行减弱或消除()。

6.权一定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

7.间接平差与条件平差一定可以相互转换()。

8.在按比例画出的误差曲线上可直接量得相应边的边长中误差()。

9.对同一量的N次不等精度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值与用条件平差所得的结果一定相同()。

10.无论是用间接平差还是条件平差,对于特定的平差问题法方程阶数一定等于必要观测数()。

11.对于特定的平面控制网,如果按条件平差法解算,则条件式的个数是一定的,形式是多样的()。

12.观测值L的协因数阵QLL 的主对角线元素Qii不一定表示观测值Li的权()。

13.当观测值个数大于必要观测数时,该模型可被唯一地确定()。

14.定权时σ可任意给定,它仅起比例常数的作用()。

15.设有两个水平角的测角中误差相等,则角度值大的那个水平角相对精度高()。

二、用“相等”或“相同”或“不等”填空(8分)。

已知两段距离的长度及其中误差为300.158m±3.5cm;600.686m±3.5cm。

则:1.这两段距离的中误差()。

2.这两段距离的误差的最大限差()。

3.它们的精度()。

4.它们的相对精度()。

三、选择填空。

只选择一个正确答案(25分)。

1.取一长为d的直线之丈量结果的权为1,则长为D的直线之丈量结果的权PD=()。

a) d/D b) D/d c) d 2/D 2 d) D 2/d 22.有一角度测20测回,得中误差±0.42秒,如果要使其中误差为±0.28秒,则还需增加的测回数N=( )。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1-1观测误差1.1.01为什么说观测值总是带有误差,而且观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1.1.02观测条件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它与观测结果的质量有什么联系?1.1.03测量误差分为哪几类?它们各自是怎样定义的?对观测成果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

1.1.04用钢尺丈量距离,有下列几种情况使量得的结果产生误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1)长不准确;(2)尺尺不水平;(3)估读小数不准确;(4)尺垂曲;(5)尺端偏离直线方向。

1.1.05在水准测量中,有下列几种情况使水准尺读数带有误差,试判别误差的性质及符号:(1)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2)仪器下沉;(3)读数不准确;(4)水准尺下沆。

§1-2测量平差学科的研究对象1.2.06 何谓多余观测?测量中为什么要进行多余观测?1.2.07 测量平差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3测量平差的简史和发展1.3.08 高斯于哪一年提出最小二乘法?其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1.3.09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测量平差得到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4 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1.4.10 本课程主要讲述哪些内容?其教学目的是什么?第二章误差分析与精度指标§2-1 正态分布2.1.01 为什么说正态分布是一种重要的分布?试写出一维随机变量X的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式。

§2-2 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2.02 观测值的真误差是怎样定义的?三角形的闭合差是什么观测值的真误差?2.2.03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大量的偶然误差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性?2.2.04 偶然误差*服从什么分布?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各是多少?§2-3 衡量精度的指标2.3.05 何谓精度?通常采用哪几种指标来衡量精度?2.3.06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同一个量进行若干次观测得到一组观测值,这些观测值的精度是否相同?能否认为误差小的观测值比误差大的观测值精度高?2.3.07 若有两个观测值的中误差相同,那么,是否可以说这两个观测值的真误差一定相同?为什么?2.3.08 为了鉴定经纬度的精度,对已知精确测定的水平角α=45O00’00”作12次观测,结果为:45o00’06” 44o59’55” 44o59’58” 45o00’04”45o00’03” 45o00’04” 45o00’00” 44o59’58”44o59’59” 44o59’59” 45o00’06” 45o00’03”设α没有误差,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试题+答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试题+答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1)1.正误判断。

正确“T”,错误“F”。

(30分)2.在测角中正倒镜观测是为了消除偶然误差()。

3.在水准测量中估读尾数不准确产生的误差是系统误差()。

4.如果随机变量X和Y服从联合正态分布,且X与Y的协方差为0,则X与Y相互独立()。

5.观测值与最佳估值之差为真误差()。

6.系统误差可用平差的方法进行减弱或消除()。

7.权一定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

8.间接平差与条件平差一定可以相互转换()。

9.在按比例画出的误差曲线上可直接量得相应边的边长中误差()。

10.对同一量的N次不等精度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值与用条件平差所得的结果一定相同()。

11.无论是用间接平差还是条件平差,对于特定的平差问题法方程阶数一定等于必要观测数()。

12.对于特定的平面控制网,如果按条件平差法解算,则条件式的个数是一定的,形式是多样的()。

13.观测值L的协因数阵Q LL的主对角线元素Q ii不一定表示观测值L i的权()。

14.当观测值个数大于必要观测数时,该模型可被唯一地确定()。

15.定权时σ0可任意给定,它仅起比例常数的作用()。

16.设有两个水平角的测角中误差相等,则角度值大的那个水平角相对精度高()。

17.用“相等”或“相同”或“不等”填空(8分)。

已知两段距离的长度及其中误差为300.158m±3.5cm;600.686m±3.5cm。

则:1.这两段距离的中误差()。

2.这两段距离的误差的最大限差()。

3.它们的精度()。

4.它们的相对精度()。

18. 选择填空。

只选择一个正确答案(25分)。

1.取一长为d 的直线之丈量结果的权为1,则长为D 的直线之丈量结果的权P D =( )。

a) d/D b) D/dc) d 2/D 2 d) D 2/d 22.有一角度测20测回,得中误差±0.42秒,如果要使其中误差为±0.28秒,则还需增加的测回数N=( )。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二期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二期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1.1 设对一段距离丈量了三次,三次结果分别为9.98m ,10.00m ,10.02m ,试根据测量平差概念,按独立等精度最小二乘原理(21min ni i v ==∑)求这段距离的平差值以及消除矛盾时各次结果所得的最或然改正数。

11223311231.1ˆˆˆ 9.98 ˆˆˆ 10 ˆˆˆ 10.0219.98ˆ110110.02ˆ()130103ˆ9.982ˆ100ˆ10.022T T L X V XL X V XL X V XV X X B B B l V Xcm V Xcm V Xcm ->>⎧==-⎪⎪==-⎨⎪==-⎪⎩⎡⎤⎡⎤⎢⎥⎢⎥=-⎢⎥⎢⎥⎢⎥⎢⎥⎣⎦⎣⎦==⨯==-==-==-=-1.2 一段距离丈量了三次,三次结果分别为9.98m ,10.00m ,10.02m ,令三次结果的权分别为1,2,1,试按独立非等精度最小二乘原理(21min ni i i p v ==∑)求这段距离的平差值以及消除矛盾时各次结果所得的最或然改正数。

111231.21001001000202001001ˆ()1(9.9810210.02)104ˆ9.982ˆ100ˆ10.022T T Q P Q X B PB B Pl V Xcm V Xcm V Xcm -->>⎡⎤⎡⎤⎢⎥⎢⎥⎢⎥=⇒==⎢⎥⎢⎥⎢⎥⎣⎦⎢⎥⎣⎦==⨯+⨯+==-==-==-=-1.3 设一平面三角形三内角观测值为A 、B 、C ,180W A B C =++-︒为三角形闭合差,试根据测量平差概念,按独立等精度最小二乘原理证明三内角的评差值为ˆ3W A A =-、ˆ3W B B =-、ˆ3W C C =-。

()1231231231.3ˆˆˆ18001800011100AB C A V B V C V V V V W V V W V AV W P E Q E>>++-︒=+++++-︒=+++=⎡⎤⎢⎥+=⎢⎥⎢⎥⎣⎦+===按条件平差法有1123()111311313131ˆ31ˆ31ˆ3T T T T V QA K A K A AA W WW W W A A V A W B B V B W C C V C W -===-⎡⎤⎢⎥=-⎢⎥⎢⎥⎣⎦⎡⎤-⎢⎥⎢⎥⎢⎥=-⎢⎥⎢⎥⎢⎥-⎣⎦=+=-=+=-=+=-123ˆˆˆ ˆˆˆ ˆˆˆˆˆ+180 +18010ˆ01ˆ11180ˆˆA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X V X A B X V X B C X X V X X C A XV B X C X X ⎧==-⎪⎪==-⎨⎪=--︒=--︒-⎪⎩⎡⎤⎡⎤⎡⎤⎢⎥⎢⎥=-⎢⎥⎢⎥⎢⎥⎢⎥⎣⎦---︒⎢⎥⎢⎥⎣⎦⎣⎦⎡⎤⎢⎥⎢⎣⎦按参数平差11()101011010101101111180121801321801331ˆ31ˆ31ˆˆˆ1801803T TB PB B Pl A BC A W A B C A B C B W AA W BB W CA B A W B --=⎥⎡⎤⎡⎤⎛⎫⎛⎫--⎛⎫⎛⎫⎢⎥⎢⎥ ⎪ ⎪= ⎪ ⎪⎢⎥⎢⎥ ⎪ ⎪--⎝⎭⎝⎭ ⎪ ⎪⎢⎥⎢⎥---︒⎝⎭⎝⎭⎣⎦⎣⎦⎡⎤-⎢⎥--+︒⎡⎤==⎢⎥⎢⎥-+-+︒⎣⎦⎢⎥-⎢⎥⎣⎦=-=-=︒--=︒-+-+即132180313W A B C W CC W=︒---++=-1.4 已知独立等精度观测某三角锁段共得15个三角形,其闭合差如下表 所示。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5(参考答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5(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1.1.04 (1)系统误差。

当尺寸大于标准尺长时,观测值小,符号为“+”;当尺长小于标准尺长时,观测值大,符号为“-”。

(2)系统误差,符号为“-”。

(3)偶然误差,符号为“+”或“-”。

(4)系统误差,符号为“-”。

(5)系统误差,符号为“-”。

1.1.05 (1)系统误差。

当i角为正值时,符号为“-”;当i角为负值时,符号为“+”。

(2)系统误差,符号为“+”。

(3)偶然误差,符号为“+”或“-”。

(4)系统误差,符号为“-”。

第二章2.3.08 σ=3.62″2.3.09 真误差可能出现的范围是|△|45mm,或写为-45mm,1/23045.2.3.10 他们的真误差不一定相等,相对精度不相等,后者高于前者。

2.6.17 θ1 =2.4,θ2 =2.4,σ 1 =2.7,σ 2 =3.6。

两组观测值的平均误差相同,而中误差不同。

由于中误差对大的误差反应灵敏,故通常采用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

本题中,σ1σ2,因此,第一组观测值的精度高。

2.6.18 Dxx22=4229(秒2)2.6.19 σL1 =2 σL2 =3 σL3 =4 σL1L2 =-2 σL1L3 =0 σL2L3 =-3第三章3.2.07 (1)σX = 32σ (2)σx =L 12L 22 L 12L 32 L 22L 32L 32σ3.2.08 σx=2σ σy = 5σ σz = L 12L 22σ σt = 13σ3.2.09 (1)σx = σ124σ22(2)σy = (L1 L2)2σ12L 12σ22(3)σx = sin²L2σ12sin²L1 cos²(L1 L2)σ22sin²(L1 L2)3.2.10 (1)DF1 =22 (2)DF2 =18L 2227L 323.2.12 (2)DXL =ADLLDYL = BADLL 或DYL =ADLXBT DXY =ADLLATBT 或DXY =ADLXBT 3.2.13 D φ1 =4L 12+ 3L 22D φ2 =18 D φ1φ2 =7L2 – L13.2.14 DWW = XXXY XZ YX YY YZ ZX ZYZZ D D D D D D DD D ⎛⎫ ⎪ ⎪ ⎪⎝⎭= TT T 111213T T 212223TTT 313233AD A AD B AD C BD ABD B BD CD A CD A CD A ⎛⎫⎪ ⎪ ⎪⎝⎭TC3.2.15 X σy σ3.2.16 122222AB y 113''223S =cos L +sin L cot L sin L σρ⋅()22y2=1σ(秒)y1y2=0σ3.2.17 c =185.346(m )C σ=0.154(m )3.2.18 S σ=123.2.19 令p 点坐标X 、Y 的协方差阵为22x xy yz y σσσσ⎛⎫ ⎪ ⎪⎝⎭式中:2222222022()AP xS AP AP X Y Y S βσσσσρρ∆=+∆-+∆222222222()+X X oAP yS AP AP X S βσσσσρρ∆=∆+∆222222o AP AP xy S AP AP AP AP X Y X Y X Y S βσσσσρρ∆∆=-∆∆-∆∆yz xyσσ=3.2.20 (1)22111121()3112LLD ∧∧-⎡⎤⎢⎥=⎢⎥⎢⎥-⎣⎦秒(2) 1321()3L L D ∧∧=-秒 3.3.24 (1)2hσ=1.73(mm) (2)1H ρσ=1.29(mm)3.3.25 最多可设25站 3.3.26 16km 3.3.27ρσ=0.097(m)3.3.28 在增加5个测回 3.3.29 S =4 635.563(m2) S σ=2.88(m)3.3.30ασ=βσ=3.34(秒)3.4.35 P1 P2 P3 σ0 =2.0’’ 1.0 0.25 4.0 σ0 =4.0’’ 4.0 1.0 16.0 σ0 =1.0’’ 0.25 0.0625 1.0 按各组权分别计算得X ∧= 3041’17.2’’ σS =0.87’’3.4.36 P1 =4.0 P2 =5.0 P3 =10.0 σ0 = 40σ(km) 3.4.37 P =np 3.4.38 PD =dD3.4.39 PC(平差前) =140PC (平差后)=1203.4.40 σ0 =5.66’’ σA =11.31’’3.4.41 (1)观测∠A 两次的算术平均值 (2)σ0 =1.70’’ (3)N =12(次)3.4.42 不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间接平差§7-1间接平差原理在间接平差中,独立参数的个数与什么量有关误差方程和法方程的个数是多少在某平差问题中,如果多余现测个数少于必要观测个数,此时间接平差中的法方程和条件平差中的法方程的个数哪—个少,为什么如果某参数的近似值是根据某些现测值推算而得的,那么这些观测值的误差方程的常数项都会等于零吗在图7-1所示的闭合水准网中,A为已知点(HA =,P1,P2为高程未知点,测得离差及水准路线长度为:h 1= ,S1=2km,h2=,S2= 2km,h3= - ,S3= lkm。

试用间接平差法求各髙差的平差值。

在三角形(图7-2)中,以不等精度测得α=78o23′12",Pα=1;β= 85o30 '06 ",P?=2;γ=16o06'32",Pγ=1;δ=343o53'24", P δ=1;试用间接平差法求各内角的平差值。

7. 设在单一附合水准路线(图7-3)中已知A,B 两点高程为H A ,H B ,路线长为 S 1,S 2,观测高差为h 1 h 2,试用间接平差法写出P 点高程平差值的公式。

7. 在测站0点观测了6个角度(如图7-4所示),得同精度独立观测值: L 1=32o25'18", L 2 =61o14'36", L 3=94o09'40",L 4 172010'17" L 5=93o39'48", L 6=155o24'20"已知A 方向方位角αA =21o10'15",试按间接平差法求各方向方位角的平差值。

§7-2误差方程在间接平差中,为什么所选参数的个数应等于必要观测数,而且参数之间要函 数独立能否说选取了足够的参数,每一个观侧值都能表示成参数的函数 . 10在平面控制网中,应如何选取参数. 11条件方程和误差方程有何异同误差方程有哪些特点. 13图7-5中,A,B为已知点,P1~ P5为待定点,P1, P5两点间的边长为已知,L 1~L6为角度观测值,S1~S6为边长观测值,试确定图中独立参数的个数。

在图7-6中, A,B已知点,P1~P3为未知点,观测角度L1~L11,若设角度观测值为参数独立参数有哪些角试列出图7-7中各图形的误差方程式(常数项用字母表示)(I)A,B,C,D为已知点,P1、P5为未知点.观测高差h1~h5,设h2,h4为参数;(2)A,B为已知点,P1~ P3为未知点,观侧高差h1~h7,设P1点高程、高差h3,h5为参数;(3) P1~ P4为未知点,观测高差h1~h6,设P1~ P3点的高程为参数在直角三角形(图7-8)中,测得三边之长为L1 L2和L3若设参数,试列出该图形的误差方程式。

. 17为确定某一直线方,在Xi(i=1,2,…,5)处(设xi 无误差)观侧了5个观侧值yixi/cm1 2 3 4 5yi/cm试列出确定该直线的误差方程。

7. 2. 18。

在待定点P上,向已知点A,B,C进行方向观测。

如图7-9所示,设为零方向定向角平差值, Li( i=1,2,3)为方向观测值,A,B,C点的坐标及P点的近似坐标均列于表中,试列出全部观侧值的误差方程。

点号X/m Y/m 观测值(o′")A ZP21 0342B L125 1838C L271 2854P L310222 36 7. 2. 19在图7-10中,A ,B ,C为已知点,今在其间加测一点P,其近似坐标为=,465. 844m.已知起算数据和观测值列十表中,试列出全部观测点号坐标X/m Y/mABC734. 058角号 1 2 3 4观测值79o51'20" 53o35'50"66o50'10"63o00'43"图7-ll中,A,B,C为已知点,P为待定点,网中观测了3条边长L1~L3,起算数据及观测数据均列于表中,现选待定点的坐标平差值为参数,其坐标近似值为=57 ,=70 998. 26m,试列出各观测边长的误差方程式点号坐标X/m Y/m AB C 585174 300. 08673有边角网如图7-12所示,A,B,C为已知点,P1P2为待定点,角度观测值为L 1~L7,边长观测值为S,已知点坐标和观测数据均列于表中,若设待定点坐标为参数,试列出全部误差方程。

点号坐标X/m Y/mABC编号L1L2L3观测值/m点号近似坐标X0/m Y0/mP1P2有一中心在原点的椭圆,为了确定其方程,观测了10组数据(xi ,yi)(i=1,2,…,10),已知xi无误差、试列出该椭圆的误差方程。

为确定某一抛物线方程y2 =ax,观测了6组数据(xi ,yi) (i=1,2,..,6),已知x i 无误差,yi为互相独立的等精度观测值,试列出该抛物线的误差方程。

某一平差问题列有以下条件方程:V1-V2+V3+5=0,V3-V4-V5-2=0,V5-V6-V7+3=0,V1+V4+V7+4=0,试将其改写成误差方程。

某一平差问题列有以下误差方程:V1=-X1+3,V1=-X2-1,V 1 =-X 1+2, V 1 =-X 2+1, V 1 =-X 1+ X 2-5,试将其改写成条件方程。

§7-3精度评定对控制网进行间接平差,可否在观侧前根据布设的网形和拟定的观测方案来 估算网中待定点的精度,为什么在间谈平差中,计算V T PV 有哪几种途径简述其推导过程。

为什么要求参数函数的协因数如何求7. 3. 29已知某平差问题的误差方程为V 1 =-, V 2 =-, V 3 =-1, V 4 =-,V 5 =3,观测值的权阵为:⎥⎥⎥⎥⎥⎥⎦⎤⎢⎢⎢⎢⎢⎢⎣⎡=42322P ,试求参数及协因数阵。

7. 已知某平差问题的误差方程为:V 1 =+2,V 2 =+3,V 3 =- 1, V 4 =+ 6, V 5 =+ 5, 观测值的权阵为单位阵,试根据误差方程求单位权中误差估值。

如图7-13所示的水准网中,A,B 为已知点P 1~ P 3为待定点,观测高差h 1 ~ h 5,相应的路线长度分别为4km,2km,2km,2km,4km ,若已知平差后每千米观测高差中误差 的估值认=3mm.试P 2点平差后高程的中误差。

对某水准网列出如下误差方程x⎥⎥⎥⎥⎥⎥⎦⎤⎢⎢⎢⎢⎢⎢⎣⎡--⎥⎥⎥⎥⎥⎥⎦⎤⎢⎢⎢⎢⎢⎢⎣⎡--=286000101101101ˆ21x V , 已知Q LL =I,试按间接平差法求:(1)未知参数的协因数阵; (2)未知数函数的权设由同精度独立观测值列出的误差方程为⎥⎥⎥⎥⎦⎤⎢⎢⎢⎢⎣⎡-⎥⎥⎥⎥⎦⎤⎢⎢⎢⎢⎣⎡=3-142-0111-1-110ˆV2141x 试按间接平差法求。

. 34在间接平差中,与、与V 是否相关试证明之。

如图所示的水准网中,A 为已知水准点,B,C,D 为待定高程点,观测了6 段高差h 1~h 6,,线路长度S 1 =S 2 =S 3 =S 4=1km, S 5 =S 6=2km ,如果在平差中舍去第6段线路的高差h,,问平差后D 点高程的权较平差时不舍去h 6时所得的权缩小了百分之几7. 如图7-15所示的水准网中,A ,B 为已知点,P 1~P 3为待定点,独立观测了8段路线的高差h 1~h 8,路线长度S 1 =S 2 =S 3 =S 4=S 5 =S 6 =S 7 =1km,S 8=2km,试问平差后哪一点高程精度最高,相对于精度最低的点的精度之比是多少在图7-16所示的三角形中,A,B为已知点,C为待定点。

A,B点的已知坐标,C点的近似坐标及AC和BC边的近似边长列于图中(均以km为单位),试按间接平整法求C点坐标的权倒数和相关权倒数(设=2x105,参数以m为单位)。

某一平差问题按间接平差法求解,已列出法方程为=0,+=0,试计算函数的权。

在三角网(如图所示)中,A,B,C为已知点,D为待定点,观测了6个角度L 1–L6,设D点坐标为参数,已列出其至已知点同的方位角误差方程:= - 4. 22+ 1. 04,= + , 试写出角BDC平差后的权函数式。

7. 有水准网如图7-18所示,A,B,C,D为已知点,P1、P2为未知点,观测高差h1- h5,路线长度为S1 =S2=S5=6km,S3=8km,S4=4km,若要求平差后网中最弱点平差后高程中误差5mm,试估算该网每千米观测高差中误差应为多少。

在图7-19的大地四边形中,A,B为已知点,C,D为未知点,L1~L8为角度观测值,若设未知点的坐标为参数,试写出求CD边长平差值中误差的权函数式。

§7-4水准网平差示例7. 4. 42 在水准网平差中,定权式为以km为单位,当令c=2时,经平差计算求得的单位权中误差代表什么量的中误差在令c=1和c=2两种情况下,经平差分别求得的V, ,以及相同吗”在图7-20所示的水准网中,A,B为已知点HA =10. 210m,HB=,观测各点间的高差为:h1=,h2=,h3=0. 235m,h4=-2. 311 m,h5=0. 150m,h7= ,h8=-2. 166m设观测值的权阵为单位阵(各路线长度相同),试按间接平差法求待定点C,D,E最或是高程及其中误差。

7. 4. 44水准网(如图7-21所示)中,A,B为已知点,HA =, HB= ,观测高差和各路线长度为:h 1 =1. 157m, S1=2km,h 2=, S2=2km,h 3 =, S3=2km,h 4=0. 663m, S4=2km,h 5 =, S5=4km,试按间接平差法求 (1)待定点C,D最或是高程;(2)平差后C,D间高差的协因数及中误差 (3)在令c=2和c=4两种情况下,经平差分别求得的是否相同为什么有水准网如图7-22所示,A,B为已知点,HA =21. 400m,HB=23. 810m,各路线观侧离h1 =, h2= ,h3=0. 446m, h4= -3, 668m,h5=1. 250m, h6= h7=设观测高差为等权独立观测值.试按间接平差法求P1 P2 P3等待定点平差后的高程及中误差。

在图7-22所示的水准网中,加测了两条水准路线8,9(如图7-23所示),h8=,h9=,其余观测高差见题。

设观侧高差的权为单位阵,(1)增加了两条水准路线后,单位权中误差是否有所变化(2)增加了两条水准路线后,待定点P1P2P3平差后高差的权较之未增加两条水准路线时有何变化§7-5间接平差特例—直接平差有附合水准路线(图7-24),P为待定点,A,B为已知点其高程为HA HB,观测高差为h1, h2,相应的路线长度为S1km, S2km,试求P点平差后高程的权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