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作业答案1 (2)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考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50e046be1e650e52ea995c.png)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作业答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_空间___。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__线条___、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__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
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美术也称__C____、___D___或___F___。
A、形体艺术B、影像艺术C、造型艺术D、视觉艺术E、民间艺术F、空间艺术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__C____、__D____和___F___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 素描、B 设计、C 绘画、D 手工、E 色彩、F 欣赏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__A___:A.弗兰兹•西泽克B.福禄倍尔C.皮亚杰D.冈仓觉4、1923年幼儿教育家___C___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D.蔡元培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答:(1)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
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教育取向为主)(2)美术取向为主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
幼儿阶段是实施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答:(1)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业参考答案(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业参考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6e10bd92caaedd3382c4d382.png)
《幼儿园美术教育》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一、解释题1.美术美术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美术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进行,如绘画需要运用笔、纸、墨、颜料、布、绢等等;雕塑需要运用泥、木、石、铜、刀等等。
二、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具体的“空间”(平面或立体)。
三、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和色彩。
四、美术形象的感知方式通过“视觉”,即通过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律动,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
2.曼陀罗曼陀罗(mandalas)在梵语中是“魔圈”的意思。
它常用来指所有那些包括圈形主题的符号图形,有时又特别指那种其中结合着直线的圆圈样式。
曼陀罗是儿童和成人共同喜爱的、具有良好视觉形象的、平衡而协调的图形组合。
这类图形的组合,儿童会将它贮存在记忆中,并在以后美术表现活动中不断地加以重复运用。
荣格把曼陀罗看成是人类大脑的结构及人类的意识和无意识的终极根源,是人类一种最高的、和谐的印象。
里德则把曼陀罗看作是几十万年以来残留在人类内心深处的原型遗迹中的一种。
曼陀罗具有圆满、完整无缺、统合的映象,它包含了自足完满和无限的冥想。
3.建筑建筑是人们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场所,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等等。
广义上来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
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4.表现目标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较少地期望儿童产生预期的行为,而一般希望儿童能独特而富于想象地运用和处理美术材料。
在解决问题以及美术创造方面,也不存在单一的正确答案。
因此,艾斯纳认为,当教师要求儿童想象性地运用技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形象的时候,应为儿童设立表现目标。
艾斯纳“发明”了表现目标,以此补充行为目标,而不是取代行为目标。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77dd1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d.png)
《学前⼉童艺术教育》作业参考答案《学前⼉童艺术教育》第1次平时作业(绪论、第1章)⼀、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1.歌唱活动本⾝的教育⽬标中,最基础的⽬标是( B )。
A.发展幼⼉运⽤嗓⾳进⾏艺术表现的能⼒ B.让幼⼉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C.发展幼⼉感受⾳乐的能⼒ D.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2.艺术是学前⼉童的⼀种游戏,他们对美的感受往往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和活动等⽅式表现,带有强烈的( C )的特点。
A.动作性 B.思维性 C.表现性 D.抽象性3在学前阶段进⾏的⾳乐教育,其本质是对⼈进⾏( D )。
A.美的教育 B.良好的个性教育 C.艺术的教育 D.基本素质的教育4.经过⼤量实践和实验研究后提出“⼉童⾃然发展法”的是( B )。
A.达尔克尔兹 B.柯达伊 C.铃⽊ D.奥尔⼆、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审美性原则:审美性原则指在⾳乐教育活动设计中把握好⼉童的审美特点,以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情感的激发为出发点,遵循将审美的特殊性质贯彻于⾳乐的欣赏、表演和创造等活动形式之中。
2.艺术审美活动:艺术审美活动是⼈类审美活动的⼀种⾼级、特殊的形态,就是感受、领悟客观事物或现象本⾝所呈现的美:具体地说,它指的是⼈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历史地发⽣和构建的⼀种特殊的表现性关系。
3.有效迁移:有效迁移作为⼀个词语时,它的意思是离开原来的所在地⽽另换地点或由于⾃然⼒的作⽤从⼀地移向另⼀地。
在⼼理学中,它指的是是⼀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影响,指在⼀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积极影响。
4.⽰范法:⽰范法指⼉童的许多⾏为并⾮通过直接实践或受到强化形成的,⽽是通过观察、学习产⽣共鸣,从⽽增加良好⾏为的获得或减少、削弱不良⾏为。
5.演⽰法:演⽰法是指教师陈⽰实物、教具,进⾏⽰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段,使学⽣获取知识的教学⽅法。
2022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2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1710d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4.png)
2022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册答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单元作业辅导1第一章绪论1.美术的定义及特点是什么?美术教育的含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
根据对两者的倚重不同,我们可以相应地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是美术本身,即由美术本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也就是借助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横向和纵向传播美术知识和技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在教育,即从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追求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也就是通过美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的道德感、审美趣味、意志、智力和创造性等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进行心理疏导和艺术治疗等。
这一观点为不同层面的美术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较明晰的导向。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包括学前美术教师、学前儿童、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及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使用。
4.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内容有哪些?学前儿童绘画教学领域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各种笔、纸、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用线条、色块、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与使用学前儿童在绘画活动中要认识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了解其性质活地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
并能灵活的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学前儿童经常使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有可直接握在手中、运用简便的铅笔、水彩笔、蜡笔、油画棒等,还有需要和水粉笔、毛笔、排笔、铅画纸、宣纸、卡纸等多种材料一起使用的较复杂的水粉颜料等。
这些工具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油画棒的油性和固体性、水粉颜料的水性和宣纸的渗透性等。
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多种多样,其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学前儿童学习绘画的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也有不同,如线描——笔和纸发生摩擦产生的线状痕迹,由此派生出各种各样形状的外轮廓、结构和肌理、疏密等。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与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87540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6.png)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的画线活动。
A.有意识B.表达思想C.没有表现意图2.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C.天赋3.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4.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B.物尽其用C.因意选材5.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A.空间B.色彩C.形状6.1923年幼儿教育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7.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三个阶段。
A.兴趣阶段B.游戏阶段C.再现和表现阶段8.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9.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B.直觉性C.弥漫性10.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儿童涂鸦期的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四种水平。
A.曲折线B.命名线C.平行线一、选择题答案 1.C没有表现意图2.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3.B主动性4.C因意选材5.A空间6.C陈鹤琴7.C再现和表现阶段8.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9.C弥漫性10.B命名线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
12.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精编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6)
![精编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6)](https://img.taocdn.com/s3/m/cb93a262d1f34693dbef3e40.png)
最新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6)盗传必究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素描B.绘画C.色彩2.()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B.零乱式C.并列式3.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对话B.讲述C.临摹4.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5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0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B.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C.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6.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我国20世纪初期幼稚园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福禄倍尔B.蒙台梭利C.阿恩海姆7.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
A.成熟期B.写实期C.概念期8.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儿童涂鸦期的线条有杂乱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A.曲折线B.单一线C.平行线9.1923年幼儿教育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10.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纯度。
A.色调B.冷暖C.明度11 .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B.直觉性C.弥漫性12.()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而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B.零乱式C.并列式13.()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中需要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
A.2-3 岁B.3-4 岁C.4-5 岁14.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30000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8.png)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科目代码:01740)一、单选题1.美术作为造型艺术,()是美术的最基本特征A.造型性B.视觉性C.静止性D.瞬间性正确答案: A2.()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应用最为广泛,居于基础地位。
A.雕塑B.绘画C.工艺美术D.建筑正确答案: B3.()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美术元素的“母体”。
A.线B.色彩C.点D.构图正确答案: C4.()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指南针,它能更好地指导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及对课程的评价。
A.教育过程B.教育原则C.教育评价D.教育目标正确答案: D5.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绘画、手工和()。
A.雕塑B.美术欣赏C.工艺美术D.摄影正确答案: B6.()是绘画的基础形式之一,是儿童最简单和最直接表现自我的一种绘画语言。
A.线条B.形状C.色彩D.构图正确答案: A7.按表现形式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等。
A.石雕B.木雕C.透雕D.泥塑正确答案: C8.1887年,第一本关于儿童艺术的书——瑞茨的()出版A.《我们的艺术教育与儿童本质》B.《绘画形式语言与创作研究》C.《艺术•心理•创造力》D.《儿童的艺术》正确答案: D9.不同的美术类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形象。
如绘画以线条、形状、色彩和()等艺术语言,构成绘画形象。
A.材质B.空间组合C.色调D.装饰正确答案: C10.学前儿童手工的材料从外形上大致分为四类:点状材料、线状材料、面状材料和()。
A.环保材料B.泥工材料C.块状材料D.纸工材料正确答案: C1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实施的原则包括审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和()。
A.独特性原则B.适宜性原则C.渗透性原则D.激励性原则正确答案: D12.()是教师指导幼儿有目的地感知、欣赏周围生活中、大自然中、美术作品中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事物间的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等,以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审美体验、积累初步审美经验的方法,是观察和欣赏的结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历届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历届试题及参考答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c67e616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6.png)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历届试题及参考答案一1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XXX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__________、写实期。
2.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研究过程中,弄清原理和____________,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3.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这种练包括__________与整体练。
4.格式塔心理学家发现,有些完形给人的感受是愉悦的,这就是那些在特定条件下视觉剌激物被组织得最好、最规则(对称、统一、和谐)和具有最大限度的____________的完形。
5.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___________、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写生画可分为写生画和()两种。
A、物体画B、默画C、情节画2.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A、完形性B、自动性C、情感性3.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的画线活动。
A、有意识B、表达思想C、没有表现意图4.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XXX、福禄倍尔C、XXX5.()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方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B、并列式C、多层并列式6.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判是一个整体的评判,这一评判目标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C、天赋7.命题画的三个根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履历、()、幼儿有开端设想作画的气。
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8.美术也称()、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A、形体艺术B、影像艺术C、造型艺术9.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简答题题库及答案
![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简答题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cfe2f379563c1ec4da7168.png)
一、简答题1. 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答: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
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形的倾向。
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
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2. 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答: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存在重“艺”、重“技”的两个极端,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
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
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3.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答: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目的、美术本身的特性以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是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主要有:(1)审美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
4.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答: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
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
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福师20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在线作业二答案_348
![福师20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在线作业二答案_348](https://img.taocdn.com/s3/m/1eff6566fab069dc51220128.png)
(单选题)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 )。
A: 美术知识教育
B: 美术技能教育
C: 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教育
D: 审美教育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2: 一种用可观察到的或可测量的幼儿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是( )。
A: 过程目标
B: 表现性目标
C: 行为目标
D: 终极目标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3: 下列撰写恰当的活动目标是( )。
A: 学习用对称花纹装饰拖鞋
B: 学习用鲜艳、美丽的色彩装饰拖鞋
C: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D: 运用对比色、同种色装饰拖鞋,感受色彩的节奏美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4: 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划分,美术主要是一种( )。
A: 时间艺术
B: 空间艺术
C: 动态艺术
D: 静态艺术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5: ( )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原则。
A: 低控制原则
B: 审美性原则
C: 创造性原则
D: 适宜性原则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6: 艺术起源理论“模仿论”代表人物是( )。
A: 亚里士多德
B: 希勒
C: 斯宾塞
D: 泰勒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7: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教育目标又依据能力的复杂程度或品格的内化程度,分成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a55e7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b.png)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填空题: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XXX的教育思想相互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选择题:1、美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XXX。
4、1923年幼儿教育家XXX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XXX: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是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在教育取向为主的前提下,美术取向为主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实施这种价值的最初环节。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如图片、实物、物质材料、电脑控制的多媒体设备等,合理使用社会美术教育资源,如美术训练班、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等,来达到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目的。
3、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注重技法,另一种是注重表现。
注重技法的教育倾向是让儿童研究绘画技巧,注重表现的教育倾向是让儿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感受,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一种倾向是注重“艺术”的美术教育,主要存在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基本的研究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授受式。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及答案1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82e08f06f12d2af90242e622.png)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2. 意愿画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3.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生活现象4.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
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解释学循环”的方法,5.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分为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和以实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前者被称为重“艺”的美术教育,后者则被称为重“技”的美术教育。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技1.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的教育家是( A )。
A.蔡元培 B.陈鹤琴C.张雪门2. 1927年,( B )先生在陈鹤琴等人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采取了一些平民化、因地制宜的方进行艺术教育活动。
A.张雪门 B.陶行知C.陈鹤琴3.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和( B )。
A.概念期 B.写实期C.写生期4.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C )。
A.形象 B.主题C.空间5.( A )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
A.天赋说 B.生理机能说C.刺激反应说6.屠美如认为不同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征,儿童只能画出一个物体的空间,但是不能参照一条轴线表现一系列物体的相对高度,是( C )的表现。
A.双轴阶段. B.单轴阶段C.前轴阶段7.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 C )、命题画、意愿画。
A.素描 B.设计C.临摹8.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有审美性原则、( C )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2023年电大春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2023年电大春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ecbeb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d.png)
学前小朋友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照答案一、填空题:1.美术形象旳存在方式依赖_空间___。
2.美术旳基本体现形式和手段是__线条___、形体、构造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 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 福禄倍尔、__蒙台梭利旳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旳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
就造型美术教学措施而言, 当时重要摹仿采纳旳是经由日本传来旳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旳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旳美国《艺术教育国标》指出: “年幼旳小朋友以极大旳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旳艺术材料进行试验, 对多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旳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发明是这种教学旳关键。
”1.陈鹤琴把小朋友绘画旳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__象征期、__定型期、写实期。
2.里德生平著作等身, 最重要旳著作是《通过艺术旳教育》_。
3.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 成果不尽相似, 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涂鸦线、单一线、__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4.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体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旳亲密程度为原则, 幼儿对色彩旳运用可以分为__涂抹___、__装饰__、__再现和体现__三个阶段。
1.学前小朋友美术教学活动旳目旳是小朋友美术教育旳目旳和规定旳归纳, 是学前小朋友美术教学活动旳详细原则和规定。
2.在幼稚园, 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3、技能技巧旳形成需要有一定旳练习, 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4.学前小朋友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旳角度看, 大概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体现这样一种流程。
5.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美术作品、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旳互相作用与互相交流。
6.手工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 弄清原理和环节, 以协助小朋友形成技能, 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学前小朋友美术旳评价是一种整体旳评价, 不仅包括对小朋友美术__成果和发展____和__小朋友美术____旳测量和评价, 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旳评价。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形考任务一答案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形考任务一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d915e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6.png)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形考任务
一答案
1.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定义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指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活动,帮助幼儿在
感知、表现和欣赏艺术的过程中,促进其综合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2.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
-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 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 增强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艺术技能;
- 培养幼儿的情感、语言和社交能力。
3.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音乐教育:通过唱歌、听音乐等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
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 美术教育: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美术欣
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
- 舞蹈教育:通过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演,培养幼儿的舞蹈欣赏能力和舞蹈表现能力。
- 戏剧教育:通过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培养幼儿的戏剧欣赏能力和戏剧表现能力。
4.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艺术教育,激发幼儿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 感官体验:通过感知和体验艺术形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 创造性表达: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达,培养其艺术创作能力和自信心。
- 融入日常生活:将艺术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幼儿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和运用艺术。
以上是关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基本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作业答案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1、空间。
(第3页)2 线条、形体 ?、 ?结构和 ?色彩。
(第3页)3、福禄倍尔、蒙台梭利、杜威福禄倍尔(第28页)4、创造二、选择题:1、 ?C、 D 或 F 。
(第3页) ?2、 C 、 D 、 F ?(12页) ? ?3、 A :(34页) ? ? ? ? ? ?4、 C三、简答题:1、(第8页) 答:(1)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
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教育取向为主)? (2)美术取向为主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
2、美国及日本当代儿童美术教育有何倾向(第36页和38页)答:美国的倾向:把艺术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
幼儿阶段是实施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
2、(15-16页)答:(1)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
常用的有图片,实物和师生具体操作的物质材料,如美术作品,实物教具,步骤图和示意图,演示和辅导等,还有电脑控制的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幻灯和摄像等。
(2)合理使用社会美术教育资源。
各级举办的美术训练班,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环保等都可以作为资源积极使用。
3、(7页)答;一种倾向是重“艺”的美术教育。
主要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授受式。
? ? ? 另一种倾向是重“技”的美术教育。
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身上,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四、论述题:1、(16-22页,5点)答:(1)为学前儿童提高自我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顺应儿童,促进发展,注重过程,激发影响。
在学习中让儿童自由流露,充分表达,得到熏陶。
?(2)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引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去感受,形成表象,加工改造,融入想象,大胆创造。
?(3)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
引导儿童用手,眼,脑去想象,加工,理解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达,树立审美观点,丰富审美感情,发展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4)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
美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美术教育能促使人全面,和谐的发展。
?(5)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包含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影响作用。
要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学前儿童美术作品去影响社会文化氛围的高度,认为艺术的益处,一在个人,二在社会,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创造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
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详细地阐述了这个观点。
? ? 日本的倾向:认为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活动,赋予幼儿自我表现以很高的价值,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具体表现在外在和内化来年两个不同的领域,应把培养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放在首位,注重选择是适应学前儿童心智横长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
在造型表现上推行了一种基本的指导方法,分为形象思维,技巧运作和传达内心活动三个环节。
第二次作业一、填空题:1、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2、《通过艺术的教育》。
3、涂鸦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4、涂抹、装饰、再现和表现二、选择题:1、 B ?2. A ?3. A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答: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简化,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全简洁的(或好的)的倾向。
儿童画大多是二维的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以简洁为准。
2、答:陈鹤琴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接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
”陈鹤琴列举了许多事例来说明他的观点,例如小孩有时在户外看见一个只羊在草地上吃草或是一个个人牵着一头牛,回来后,他会把看到的画出来。
图画是小孩子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因为他的词汇量很少,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他所看见的、所听见的以及他自己所想的。
小孩子受了外界事物刺激,一定要反应,于是就用图画拉表达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这是小孩子喜欢画图的主要原因。
3、答: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认为有其合理之处。
根据他的理论,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央视十分简化。
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
在早期,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在儿童知觉中,人体的各部分尚未分化。
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所画的圆形的象征意义才越来越狭窄,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特定的还以。
3-4岁的幼儿一般都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i些部位和器官,会在别人所画的人物中找出这些部位和器官。
儿童会用圆形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的各个部位,类似“蝌蚪”的形状。
四、论述题:答: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包含八种: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博物学家智能。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其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语言智能,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
智能的定义和评估必须情景化,也离不开文化背景,也有差异。
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确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注重个性和法杖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尊重学生智能结构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2、答:儿童对色彩的选择是循序渐进的。
3个月的婴儿能分辨红,黄,蓝,绿等4种基本色;3岁—4岁的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等6种颜色的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100%。
在颜色的细微区别能力在4岁后逐渐发展。
4岁前,幼儿可分辨基本色;4岁后,幼儿渐渐能区别颜色的深浅和色调倾向。
儿童对色彩的描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涂抹阶段。
4岁前,儿童摆弄画笔,用颜色涂涂抹抹,幼儿在探索和认识色彩。
初期一般单色,什么颜色都行;渐渐的,幼儿对一两种色彩产生了喜爱或讨厌的情感,开始跟更多地选用他们喜欢的色彩,而拒绝选用不喜欢的色彩,画中出现的大都是是他们喜欢的色彩。
第二:装饰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后,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于是,他们对色彩产生极大热情,喜欢的色彩随之增加。
在他们喜欢的色彩中又扩充进了橙,粉,天蓝,草绿色等不喜欢的色彩也多起来,扩大到深蓝,棕,灰,土黄等色。
他们画中的色彩也多起来了,幼儿把自己认识和掌握的色彩到处运用,画面五彩缤纷,有了明显的装饰性。
幼儿对色彩的美感取决于各种色彩的知觉特征与个人性格特征之间的关联。
他们喜欢比较温暖明快的红,橙,黄和绿,而不喜欢黑,灰,棕等色,这与幼儿活泼旺盛的生命力相一致。
此时,也有的幼儿开始将色彩同他们对事物的情感联系起来。
第三:再现和表现阶段。
大约在幼儿末期,一些幼儿有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
例如:画熊猫有黑和白色,画小鸡用黄色,他们意识到,不这样用色,不这样赋色,就画不像了。
同时,并不影响表现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幼儿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赋色。
3、儿童画的透视及空间表现是如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举例说明。
答:幼儿在变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统为一形。
最初,幼儿画出的形象不但方向感差,而且没有深度感。
幼儿观察事物后,再用与视觉感念等同的形状或线条将其再现。
例如,用一个圆形代表人的头部,缺乏各个面的深度。
第二,正侧面同在。
渐渐的,幼儿意识到了物体的各个面,希望画得更完整。
于是,他们把物体的正面,侧面,甚至是背面都并列在画面上。
这种方式虽然表现出物体的各个面,但形象的立体感含混不清。
第三,单一面。
为了避免正侧面同在造成表现上的模糊性,最求明确性,幼儿开始放弃力求完整表现的企图,舍弃其他的面,只表现一个角度看物体时所见的单一面。
例如,他们画的人物有各个形状的面,但是缺乏立体感。
第四,多面变形。
这是幼儿尝试将前几个阶段的表现方式结合起来产生的。
第三次作业一、填空题:1. 目的要求(86页);2. 欣赏绘画手工(99页);3. 分步练习整体练习(163页);4. 知觉体验反思表达(123页);5. 美术作品学生(116页);6.原理步骤(163页)二、选择题:1. A (182页);2. C(125页);3. A ,C(126页);4. A ,B(173页)三选择题:1 (86页)(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2.(113页)(1)审美性原则。
在教学中,应以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为主,应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应注意审美环境的创设,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审美情感的陶冶等。
(2)创造性原则。
在教学中,应发挥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以其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为主要目标。
(3)实践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3.(126页)幼儿命题画要有三个条件。
一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二是图画形象基本是画过的;三是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4.(127页)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二是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和运用;三是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四.论述题1.(125页)答题要点——作用:帮助低年龄段的幼儿了解和掌握归纳形体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图形表达能力,在临摹中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使幼儿更快地获得成就感。
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幼儿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有一定的代表性,并能联想开去。
方法:利用教材,多次观察,反复描绘,循序渐进。
2.(178页)答题要点——(1)描述阶段。
对作品的第一形象是单纯的视觉快乐,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要做好准备工作,注意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针对作品,教师要注意恰当描述,对主题,形象,材料等方面作出较为详尽的描述,让幼儿充分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
(2)形式分析阶段。
引导幼儿分析视觉对象之间的关系。
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运用。
(3)引导幼儿探讨一件美术作所蕴涵的内在意义,帮助幼儿把握具象的艺术形式再现的东西,或抽象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情感,情调,意义或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