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02严梦1217417007

合集下载

高锰酸钾制实验报告

高锰酸钾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制备氧气(O2),并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通过本实验,我们希望了解高锰酸钾分解制氧的化学反应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并学习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

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2KMnO_4 \xrightarrow{\Delta} K_2MnO_4 + MnO_2 + O_2 \]实验中,氧气通过导管导入集气瓶中,利用排水法收集。

氧气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因此氧气会从导管中上升到集气瓶中,将瓶内的水排出,从而收集到氧气。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仪器:1. 试管:1个2. 酒精灯:1个3. 铁架台:1个4. 铁夹:1个5. 水槽:1个6. 玻璃导管:1根7. 胶塞:1个8. 集气瓶:1个9. 玻璃片:1块药品:1. 高锰酸钾:适量四、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

2.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过程中固体物质进入导管。

3. 将试管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 将玻璃导管一端插入胶塞,另一端放入水槽中的集气瓶中,确保导管与集气瓶紧密接触。

5. 预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6. 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试管底部,观察高锰酸钾分解反应的进行。

7. 当导管中连续均匀地产生气泡时,表明氧气开始生成。

此时,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用玻璃片盖住瓶口,防止氧气逸出。

8. 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确保氧气收集充分。

9. 将集气瓶正放在实验台上,观察氧气是否能够将水排出,从而验证氧气的生成。

10. 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灯,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现象与结论现象:1. 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内出现气泡。

2. 气泡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逐渐被排出。

3. 集气瓶正放在实验台上,氧气能够将水排出,表明氧气已收集充分。

结论:1.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

高锰酸钾法实验报告

高锰酸钾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高锰酸钾的性质和用途。

2. 学习高锰酸钾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应用,如氧化反应、消毒等。

3. 了解高锰酸钾在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范。

4. 通过实验,加深对高锰酸钾化学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强氧化剂,在酸性、中性或碱性条件下都能表现出氧化性。

其氧化性主要体现在将其他物质氧化成高价态,同时自身被还原。

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成无色的Mn2+离子,而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被还原成棕色的MnO2沉淀。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实验仪器:1. 烧杯2. 试管3. 滴管4. 移液管5. 烧瓶6. 酒精灯7. 滴定管8. 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等)实验药品:1. 高锰酸钾(KMnO4)2. 稀硫酸(H2SO4)3. 氢氧化钠(NaOH)4. 碳酸氢钠(NaHCO3)5. 氯化钠(NaCl)6. 铁粉7. 硫酸铜(CuSO4)四、实验步骤1. 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实验:- 取少量高锰酸钾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 将上述溶液加入盛有氯化钠的试管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2. 高锰酸钾的还原性实验:- 取少量高锰酸钾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 将上述溶液加入盛有碳酸氢钠的试管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3. 高锰酸钾的消毒实验:- 将少量高锰酸钾加入盛有铁粉的试管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 将上述溶液加入盛有硫酸铜的试管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4. 高锰酸钾的滴定实验:- 配制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

- 用移液管移取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酚酞指示剂。

- 用滴定管逐滴加入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消耗的KMnO4溶液体积。

- 根据消耗的KMnO4溶液体积和浓度,计算NaOH溶液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实验:- 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溶液呈紫色,加入氯化钠后,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无色,说明高锰酸钾将氯化钠氧化成高价态。

准实验法实验报告

准实验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准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二、实验目的1. 了解准实验法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准实验法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准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有效性。

三、实验原理准实验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实验变量进行控制,以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它介于实验法和观察法之间,可以弥补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难以控制变量的不足,同时比观察法更具有可控性。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3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生15名,女生15名,年龄在18-22岁之间。

2. 实验材料:心理测试题、问卷、实验指导手册等。

3. 实验设计:采用准实验法,将3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人。

第一组为实验组,进行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第二组为对照组,仅进行问卷调查;第三组为控制组,不进行任何测试和调查。

4. 实验步骤:(1)对30名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分组;(2)实验组进行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对照组和控制组仅进行问卷调查;(3)收集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组在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中,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控制组。

2.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得分与对照组、控制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

3. 分析结果:实验组在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中得分较高,说明准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六、实验讨论1. 准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可弥补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难以控制变量的不足,同时比观察法更具有可控性。

2. 本实验结果表明,准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然而,准实验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实验变量难以完全控制,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3.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准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七、结论准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可以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对小学科学药堂实验有效性评价标准的初探

对小学科学药堂实验有效性评价标准的初探
科学作业 可以帮助学生学 习或巩 固课 堂 上所学 的科 学概念 .同时 可以促进学生继 续 探究课 堂之外的科学 内容 , 激发学生学科 学 、 爱科学的兴趣 科 学作业包括课前准备 、 课堂 作业 、 课后探究。 ( 三) 单元评价 科学课 每学期都有 四个单 元 . 除三 、 四年
方法 教学评 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 自己 在 知识 、 能 力、 态度 、 习惯等 方面 的成就 和存 在 的问题 . 促进 学生不断 自我反 思. 增强 自尊 心 和 自信 心 . 优 化 学习方法 , 提 高学 习质 量 ,
从 而促进 学生全 面发展
( 一) 课 堂评价 课堂 实验 有效性
学课程是 以培养学生 素养为宗 旨的科学 启蒙 课程 因此 . 科 学课程 的教学评价就是要通过
评价 了解 学生实际 的学 习和发展状况 .改进 教学. 促进 学 习 . 最终 实现课 程宗 旨 , 即提高
每个学 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评价并不是 为 了 甄别 和筛选 .评价 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 帮助

当今科学实验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 一) 评价 内容单 一 , 学 生学 习 的内驱力
激发不够
级课 的 内容较多 .不能 进行 单元测 试之 外 .
五 、六年 级每单元新课 结束后就会进 行单元
测试 单元测试之前不进行 复习. 只发给单元 科学 概念的汇总资料 . 告诉学生测试 的时间 期末 成绩 里单元评价 占了三分之一 .同时在
常以一个单元 的学习时间为周期 .刺激 的频 率过少 .容 易使 学生忘记科学课 堂中 的评 价
而影响评价效果 二 制定形成性评价标准
解所任班级的考核制度 . 然后与班主任商量把

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报告

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熟悉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的原理。

3. 熟练操作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K2MnO4 + MnO2 + O2↑三、实验仪器和药品1. 实验仪器: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导管、橡皮管、单口塞、玻璃片、棉花、水。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

四、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插入水中,用手指堵住导管口,检查是否有气泡冒出。

若无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装入药品:将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底部,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管口。

3. 固定试管: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管口略向下倾斜。

4. 加热:点燃酒精灯,将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

当试管底部出现红色时,停止加热。

5. 收集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将集气瓶装满水,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置于水槽中。

待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内,待水排尽后,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

6. 停止加热: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五、实验现象1. 加热过程中,试管底部出现红色,表明高锰酸钾开始分解。

2. 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表明氧气开始生成。

3. 集气瓶内水排尽,表明氧气已收集满。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

2. 实验过程中,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产生了氧气,符合实验原理。

3.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安全操作,确保了实验顺利进行。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验证了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的原理。

2. 通过实验,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3. 提高了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防止烫伤和火灾。

2. 加热时要均匀加热,防止试管破裂。

学生实验分组名单(8班)

学生实验分组名单(8班)

刘萍 李萍 游宇 李航 杨乔 蒋世俊 李爱萍 蒲红城 杨超 游青云 杨聪 李丽 程皓 杨雪 陈嘉琪 谢涛 付全勇 周芳 李丹 郑燕 刘欢 周飞杨 吴金禾 杨湘 陈豹 吴宇 杨靖 李佳欣
江仪玉 王馨 汪财亿 杨芋菡 姚全红 姚茂琼 郑志强 罗茂银 王艺蓉 石洁 吴佳宝 陈俊江 袁迎 杨洲坤 李佩灵 郑俊 蒲小凤 杨苏婷 杨童 蒲根香 蒲巧玲 蒋懿婷 石馨雨 杨流春 程婕 杨杰 杨志明 秦川
2017年秋季学生实验分组名单
学科:物理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第7组 第8组 第9组 第10组 第11组 第12组 第13组 第14组 第15组 第16组 第17组 第18组 第19组 第20组 第21组 第22组 第23组 第24组 第25组 第26组 第27组 第28组 班级:初中 组员 三 年级 八 班 备注
江盟 李蕊 刘娟 吴凯华

初中氧气制造实验报告(3篇)

初中氧气制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初中氧气制造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实验原理: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KMnO4)来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四、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铁架台3. 试管4. 导气管5. 集气瓶6. 酒精灯7. 水槽8. 橡皮塞9. 带火星的木条五、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内水柱变化。

若水柱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装入药品: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 固定试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4. 加热: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5. 收集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于水槽中,待气泡连续均匀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氧气。

6. 验证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

六、实验现象:1. 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逐渐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大量气泡。

2. 气泡进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氧气逐渐增多。

3.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七、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

2.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助燃性。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答:使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防止加热时药品飞溅,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答: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可以有效地收集氧气,避免氧气与空气混合。

3. 实验过程中,如何验证氧气已收集满?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预实习实验报告

预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验室成为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阵地。

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质量,许多高校都开设了预实习课程,旨在让学生提前接触实验室环境,了解科研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报告将对我校化学与材料学院预实习课程中的实验部分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

2. 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3. 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4.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内容本次预实习实验共分为三个部分: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

(一)无机化学实验1. 实验名称:溶液的配制2. 实验目的:学习溶液的配制方法,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

3. 实验原理:根据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再通过称量或量取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4. 实验步骤:(1)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2)称量或量取溶质;(3)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4)转移溶液至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线;(5)摇匀溶液。

(二)有机化学实验1. 实验名称:苯甲酸的制备2. 实验目的:学习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苯甲酸的制备方法。

3. 实验原理:利用苯甲酸的酰基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苯甲酸和相应的酸。

4. 实验步骤:(1)称量苯甲酰氯和催化剂;(2)将苯甲酰氯溶解于溶剂中;(3)加入催化剂,混合均匀;(4)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溶液;(5)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苯甲酸。

(三)物理化学实验1. 实验名称:电导率的测定2. 实验目的:学习电导率的测定方法,掌握电导率与溶液浓度、温度等的关系。

3. 实验原理:利用电导率仪测定溶液的电导率,根据电导率计算溶液的离子浓度。

4. 实验步骤:(1)将待测溶液注入电导率池;(2)打开电导率仪,设定测量条件;(3)读取电导率值;(4)根据电导率值计算溶液的离子浓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无机化学实验: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验证了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的正确性,掌握了溶液的配制方法。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

2. 掌握实验室中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3. 熟悉氧气的收集方法及检验氧气纯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2KMnO_4 \xrightarrow{\Delta} K_2MnO_4 + MnO_2 + O_2↑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导管、橡皮管、单口塞。

2. 药品:高锰酸钾。

四、实验步骤1. 组装实验装置: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加入适量棉花以防药品溅出。

用单口塞将试管口塞紧,导管连接试管和集气瓶。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确保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水槽中装满水,集气瓶装满水并用毛玻璃片盖住,倒置于水槽中,导管伸入集气瓶。

2. 加热:点燃酒精灯,对试管进行均匀预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进行加热。

3. 收集氧气: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

待气泡连续并均匀地放出时,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当集气瓶中的水排尽后,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将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4. 检验氧气纯度: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集满。

5. 结束实验:停止加热,先移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

五、实验现象1.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冒出后逐渐消失。

2. 收集氧气过程中,集气瓶中的水逐渐被排出。

3. 检验氧气纯度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六、实验数据1. 实验过程中,加热高锰酸钾的时间约为5分钟。

2. 收集氧气的过程中,集气瓶中的水完全被排出,氧气体积约为500毫升。

七、实验分析1. 本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实验过程中现象明显,操作简单。

2.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可以防止水倒流,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可以收集到较纯的氧气。

3. 检验氧气纯度时,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浓度较高。

高校科研实验室建设探究

高校科研实验室建设探究

孙 文 静 , 张孟 喜 , 杨 骁
(上 海 大 学 土 木 工 程 系 ,上 海 200444)
摘 要 :高校 科研 实验 室是建 设“双一 流 ”大 学的硬 件 保 障之 一 。现有 的 管理和 运
行模 式存 在 一 些 问题 亟待 解 决 ,诸 如科 研 设 备 维修 经 费短 缺 、维 修技 术 力 量 薄弱 、
Abstract: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aborat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ne of the hardware guarantees for building the f irst—class university. Som e problems are existed in the current managem ent and operation mode,such as sho ̄age of maintenance appropriation for scientific equipm ent,weak technical support,difi culty in sharing and other issues,these problem s weaken the rol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laboratory to propel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overall developing plan of the college, the idea of establish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ab on the basis of the scientif ic research tea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key problem s of the curent research laboratory operation obstacle are excavated, and the deep-seated causes of the bottleneck problem are analyzed, and finally the specific ideas and m ethods of research team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are put forward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 ic research laborator y and m anagem ent leve1. It is proposed to equip with the experienced professionals in laboratorie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m ooth connection between research team and apparatus, and accom plish the tasks of maintenance,management and renewing of apparatus. The building of dynam ic m anagement platform system will be expected to release the potential of scientif 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and im prove the service ability fo r scientif ic research: K ey w ords:scientif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team building;dynamic m anagement;technical team ; resource sharing

氧气性质实验报告(3篇)

氧气性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方法。

2. 学习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验证其实验现象。

3. 了解氧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氧气(O2)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之一。

在实验室中,通常通过分解过氧化氢(H2O2)或加热高锰酸钾(KMnO4)等方法来制取氧气。

氧气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等。

氧气的化学性质包括助燃性和氧化性,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 铁架台- 大试管- 单孔塞- 乳胶管- 弯管- 集气瓶- 火柴- 带火星的木条- 试管夹- 酒精灯- 水槽- 棉花-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溶液2. 实验材料:-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溶液- 水四、实验步骤1. 氧气的制备与收集- 将适量的高锰酸钾放入大试管中。

- 用试管夹固定试管,将一端带有乳胶管的单孔塞塞紧试管口。

- 将乳胶管另一端连接至弯管,弯管末端放入水槽中的集气瓶内。

- 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

- 观察气泡产生情况,待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2. 氧气的物理性质验证- 将收集到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 观察氧气在集气瓶中的体积变化,记录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的现象。

3. 氧气的化学性质验证-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 将集气瓶中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在另一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氧气是否使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气泡。

五、实验现象1. 氧气的制备与收集- 加热高锰酸钾后,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氧气被收集在集气瓶中。

2. 氧气的物理性质验证- 氧气在集气瓶中的体积略大于空气。

3. 氧气的化学性质验证-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集气瓶中产生大量气泡,证明氧气具有氧化性。

六、实验结论1. 实验室成功制取并收集了氧气。

2. 验证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

锰氧化性_实验报告

锰氧化性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验证二氧化锰(MnO2)的氧化性。

2. 探究MnO2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氧化效果。

二、实验原理MnO2是一种具有较强氧化性的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MnO2可以将还原剂氧化,自身被还原。

本实验通过观察MnO2与不同还原剂反应的现象,来验证其氧化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镊子、滴管、滤纸等。

2. 实验药品:MnO2固体、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碘化钾溶液、淀粉溶液、硫酸铁溶液、KSCN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验证MnO2的氧化性(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MnO2固体,滴加少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2)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取滤液,加入少量淀粉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 探究MnO2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氧化效果(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MnO2固体,一支加入稀盐酸,另一支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2)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MnO2固体,一支加入碘化钾溶液,另一支加入硫酸铁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3)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MnO2固体,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验证MnO2的氧化性实验结果显示,在加入稀盐酸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说明MnO2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说明MnO2氧化稀盐酸后未生成淀粉溶液变色的物质。

2. 探究MnO2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氧化效果(1)在加入稀盐酸的试管中,MnO2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说明MnO2具有氧化性。

在加入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MnO2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说明MnO2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铜离子。

(2)在加入碘化钾溶液的试管中,MnO2与碘化钾溶液反应,溶液颜色变深,说明MnO2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碘离子。

在加入硫酸铁溶液的试管中,MnO2与硫酸铁溶液反应,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说明MnO2在此条件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在加入KSCN溶液的试管中,MnO2与KSCN溶液反应,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说明MnO2在此条件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锰的性质实验报告

锰的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锰的基本性质和化学行为。

2. 掌握锰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点。

3. 分析锰的氧化还原性质。

二、实验原理锰(Mn)是第四周期,第VII B族元素,具有多种氧化态,其中+2、+3、+4、+7为常见氧化态。

锰在化学反应中既表现出氧化性,也表现出还原性。

本实验通过一系列反应,观察锰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滴管、量筒、离心机、烧杯、离心试管、玻璃棒等。

2. 试剂:MnO2、KMnO4、KOH、KClO3、H2SO4(1mol·L-1,浓)、HCl(2mol·L-1,浓)、NaOH(2mol·L-1,6mol·L-1,40%)、HAc、K2Cr2O7(饱和)、K2CrO4、KMnO4、KI、NaNO2、MnSO4、NH4Cl、Na2SO3、Na2S、H2S、BaCl2、Pb(NO3)2、AgNO3、3%H2O2、乙醇等。

四、实验内容1. 锰的氧化性实验(1)将少量MnO2加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浓盐酸,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将少量MnO2加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浓硫酸,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 锰的还原性实验(1)将少量MnO2加入试管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将少量MnO2加入试管中,加入少量H2S气体,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 锰的氧化还原性质实验(1)将少量KMnO4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少量NaNO2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将少量KMnO4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少量MnS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锰的氧化性实验(1)MnO2与浓盐酸反应:MnO2 + 4HCl → MnCl2 + Cl2↑ + 2H2O,溶液颜色由棕色变为无色。

(2)MnO2与浓硫酸反应:MnO2 + 2H2SO4 → MnSO4 + SO2↑ + 2H2O,溶液颜色由棕色变为无色。

探究高锰酸钾实验报告(3篇)

探究高锰酸钾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高锰酸钾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高锰酸钾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通过实验验证高锰酸钾的氧化还原性质。

4. 分析高锰酸钾在不同反应中的表现。

二、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紫黑色晶体,易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实验中,通过观察高锰酸钾在不同反应中的表现,来探究其性质和应用。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烧杯、量筒、玻璃棒、石棉网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稀硫酸、氢氧化钠、过氧化氢、碘化钾、氯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高锰酸钾的制备(1)将KMnO4固体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2)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将溶液倒入烧杯中,用滴管滴加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 高锰酸钾的氧化还原性质(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MnO4固体,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2)滴加几滴碘化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滴加几滴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 高锰酸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制备氧气:将KMnO4固体加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气体产生。

(2)测定过氧化氢含量:将KMnO4固体加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高锰酸钾的消毒作用:将KMnO4固体加入水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用KMnO4溶液进行消毒实验。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高锰酸钾的制备:KMnO4固体溶解后,溶液呈紫红色;滴加稀硫酸后,溶液颜色变深。

2. 高锰酸钾的氧化还原性质:滴加碘化钾溶液后,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为棕色;滴加氯水后,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为绿色。

3. 高锰酸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加热KMnO4固体,产生氧气;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KMnO4溶液具有消毒作用。

六、实验结论1. 高锰酸钾是一种紫红色晶体,易溶于水,具有强氧化性。

高锰酸钾相关实验报告

高锰酸钾相关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高锰酸钾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掌握高锰酸钾的制备方法。

3. 学习高锰酸钾在不同实验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紫黑色晶体,溶于水,具有强氧化性。

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可以将许多物质氧化,生成相应的氧化物。

在实验中,高锰酸钾可以用于制备氧气、测定还原剂的含量等。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玻璃导管、胶塞、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烧杯、电子天平等。

2. 药品:高锰酸钾、硫酸、氢氧化钠、草酸钠、碘化钾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氧气(1)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2)将溶解的高锰酸钾溶液倒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使溶液呈酸性。

(3)将锥形瓶放入水槽中,用玻璃导管连接锥形瓶和集气瓶。

(4)点燃酒精灯,加热锥形瓶,使高锰酸钾分解产生氧气。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测定氧气的体积。

2. 测定还原剂的含量(1)将高锰酸钾溶液用硫酸酸化,加入适量的草酸钠,使溶液呈酸性。

(2)将酸化后的高锰酸钾溶液倒入锥形瓶中,用滴定管加入碘化钾溶液。

(3)滴定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4)记录滴定过程中碘化钾溶液的体积,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还原剂的含量。

3. 制备高锰酸钾溶液(1)称取适量的高锰酸钾,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2)将溶液过滤,去除杂质。

(3)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

(4)用玻璃棒搅拌,直至高锰酸钾完全沉淀。

(5)将沉淀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

(6)将洗涤后的沉淀烘干,称量,计算高锰酸钾的纯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备氧气(1)实验现象:加热锥形瓶后,产生气泡,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2)实验结果:氧气体积为XXX L。

2. 测定还原剂的含量(1)实验现象:滴定过程中,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2)实验结果:还原剂含量为XXX g。

二氧化锰的溶胶凝胶实验报告

二氧化锰的溶胶凝胶实验报告

二氧化锰的溶胶凝胶实验报告二氧化锰的溶胶凝胶实验报告一、引言二氧化锰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溶胶凝胶是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能够控制材料的形貌和性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二氧化锰纳米颗粒,并研究其形貌和晶体结构。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和设备:(1) 无水乙醇(2) 甘油(3) 高纯度硝酸钾(4) 无水氯化锰(5) 恒温槽(6) 离心机2. 实验步骤:(1) 在25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 mL无水乙醇和5 mL甘油,充分混合。

(2) 将10 g高纯度硝酸钾溶解在50 mL无水乙醇中,得到硝酸钾溶液。

(3) 将硝酸钾溶液缓慢滴加到烧瓶中,并同时加入适量的无水氯化锰。

(4) 在恒温槽中保持温度为60℃,并用离心机将烧瓶中的溶液离心10分钟。

(5) 将沉淀洗涤至中性pH值,然后离心收集沉淀。

(6) 将沉淀置于干燥箱中,在60℃下干燥24小时。

(7) 得到二氧化锰溶胶凝胶样品。

三、实验结果1. 形貌观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二氧化锰溶胶凝胶样品呈现出均匀的颗粒分布和较为光滑的表面。

2. 晶体结构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器对二氧化锰溶胶凝胶样品进行分析。

从XRD图谱可以看出,二氧化锰溶胶凝胶样品具有结晶性,呈现出与标准晶体相符合的特征峰。

四、讨论1. 形貌观察结果说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锰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较小的颗粒尺寸。

这对于提高材料的表面积和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2. XRD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锰溶胶凝胶样品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与标准晶体相符合。

这说明溶胶凝胶法能够制备出结晶度较高的二氧化锰纳米颗粒。

3. 实验中使用的无水乙醇和甘油起到了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有助于控制溶液中二氧化锰纳米颗粒的形成过程。

五、结论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二氧化锰纳米颗粒。

通过形貌观察和晶体结构分析发现,该样品具有均匀分布、光滑表面和良好的晶体结构特征。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2、了解氧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3、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₄=△= K₂MnO₄+ MnO₂+ O₂↑三、实验用品1、仪器: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棉花、火柴。

2、药品:高锰酸钾。

四、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气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药品将少量高锰酸钾粉末用纸槽或药匙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固定装置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 1/3 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加热先预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5、收集气体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当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表明氧气已收集满。

6、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7、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五、实验现象1、加热时,试管内的固体逐渐由紫红色变为黑色。

2、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六、注意事项1、装药品前必须检查装置气密性。

2、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3、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4、加热时要先预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七、氧气的性质检验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2、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大学锰性质实验报告

大学锰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锰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 掌握锰及其化合物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锰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锰(化学符号:Mn)是一种过渡金属,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VII B族。

锰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电子等领域。

本实验主要研究锰及其化合物的以下性质:1. 锰与稀盐酸的反应。

2. 锰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3. 锰酸钾的制备及其性质。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玻璃棒、滴管、滤纸等。

2. 试剂:锰片、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氨水、氯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锰与稀盐酸的反应(1)取少量锰片放入试管中。

(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

(3)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

2. 锰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1)取少量锰片放入试管中。

(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3)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

3. 锰酸钾的制备及其性质(1)取一定量的锰片放入烧杯中。

(2)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加热搅拌使锰片溶解。

(3)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8。

(4)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锰酸钾固体。

(5)观察并记录锰酸钾的性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锰与稀盐酸的反应实验现象:锰片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分析:锰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锰,反应方程式为:Mn + 2HCl → MnCl2 + H2↑。

2. 锰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现象:锰片表面产生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分析:锰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锰和铜,反应方程式为:Mn + CuSO4 → MnSO4 + Cu。

3. 锰酸钾的制备及其性质实验现象:得到黑色固体,溶液呈紫色。

分析:锰酸钾是一种黑色固体,易溶于水,溶液呈紫色。

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与其他还原剂反应。

六、实验结论1. 锰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锰。

2. 锰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锰和铜。

过氧化钠性质的探究

过氧化钠性质的探究
河 北 省 沧孟 州志 市凌 第 二 中 学
过氧化钠性质的探究
河北省沧州市第二中学 孟志凌
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实验一 探究实验二 Na2O2与H2O能否反应 反应中是否放热 Na2O2与H2O反应生成物是什么
NaOH的浓度及加入酚酞后的颜色变化
0.1mol/L 0.5mol/L
1mol/L
3mol/L
⑵ Na2O2有漂白性
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实验一 探究实验二 探究实验三 Na2O2与H2O能否反应 反应中是否放热 Na2O2与H2O反应生成物是什么 Na2O2与CO2能否反应 反应中是否放热 反应后生成物是什么
关注的问题:
⑴ 怎样得到CO2?
变色硅胶(蓝色硅胶)
外观为蓝色或浅蓝色玻璃状颗粒,根据 颗粒形状可分为球形和块状两种,具有 硅胶吸附防潮的作用,并可随吸湿量的 增加,自身颜色由蓝色变紫色,最后变 成浅红色,既指示环境的湿度,也直观 显示是否仍有防潮作用。
学习收获: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创新应用
Na2O2
谢谢大家
干 燥 的 蓝 色 硅 胶 吸 水 后 的 粉 红 色 硅 胶
关注的问题:
⑴ 怎样得到CO2?
⑵ 如何得到较纯净的CO2 ,较纯净的CO2
与Na2O2在什么样的装置当中反应 如何检验反应的产物?
Na2O2与CO2反应的装置图
稀盐酸和CaCO3
饱和NaHCO3
浓H2SO4
NaOH溶液
总结:
⑶ Na2O2能与CO2反应 2Na2O2+ 2CO2 = 2Na2CO3+ O2 放热
5mol/L
8mol/L
变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实验》实 验 报 告02
实验名称 数学建模初步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李夏明
班级 文正12信计 学号 07 姓名 严梦 成绩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解决简化的实际问题,学习初步的数学建模方法,培养建模意识.
二、实验内容
1.与蛛网模型有差别的模型。

设第k +1与第k 时段商品上市数量之差是第k 时段价格的线性增函数,系数为a ; 第k +1与第k 时段商品价格之差是第k 时段数量的线性减函数,系数为b 。

又知当商品数量为500、价格为200时,处于平衡状态。

建立差分方程模型描述商品数量和价格的变化规律,对以下情况作图讨论其变化趋势。

(1) 设a = 0.2,b = 0.1,开始时商品数量和价格分别在500和100附近;
(2) 利用特征根讨论变化趋势。

提示:k x 表示第k 时段的数量,k y 表示第k 时段的价格
10100.2,0.1k k k k k
k x x ay a a y y bx b b ++-=+=⎧⎧⎨⎨-=-+=⎩⎩;500200x y =⎧⎨=⎩是平衡点,代入方程组得到 004050a b =-⎧⎨=⎩。

00
500100x y =⎧⎨=⎩是起始点,递推出11x y =⎧⎨=⎩,22x y =⎧⎨=⎩,。

2.书本
提示:先把速度v 化到单位:m/s ,距离d=2
12k v k v + <==> d = [k1,k2] * [v;v^2];调用语句k=d/[v;v^2]可以估计出系数k
三、实验结果(包括所用命令、程序,运行结果等)
1.(1)x0=500;y0=200;x1=510;beta=5;n=500;a=0.2;b=0.1;
x(1)=x1;
for k=1:n-1
x(k+1)=x(k)+a*y(k)+a0;
y(k+1)=y(k)-b*x(k)+b0;
end
y(n)=y(n-1)-b*x(n)+b0;
plot(x); grid; gtext('x(k)');
gtext(a,beta,'FontSize',20); pause
plot(y); grid; gtext('y(k)');
gtext(a,beta,'FontSize',20); pause
end (2)(2)由方程组⎩⎨⎧+=-+=-++++010112a ay x x a ay x x k k k k k k ,将两式相减,
得到代入,把01112),(2b bx y y y y a x x x k k k k k k k k +-=-+=+-++++
得到
),
(
2
1
2
b
bx
a
x
x
x
k
k
k
k
+
-
=
+
-
+
+

,0
1
2-
)
1(
22
,0
1
2
=
+
+
=
+
+
-
+
+
λ
λ
λ)

特征方程ab
ab
x
ab
x
x
k
k
k
特征根
ab
ab
-
+
=
+
-
±
=1
2
)
1(4
4
2
2,1
λ

.
,1
1
,
1
2,1
2,1
不稳定
模长为
时,特征根是复数>
+
=
±
=
>ab
abi
abλ
λ
当ab<0时,特征根方程是实数
.
,1
1
1
,
1
2,1
不稳定
>
-
+
=
-
±
=ab
abλ
λ
所以当ab≠0时,平衡点不稳定.
2先列出实际的速度和距离的数据,画出图像,再通过理论计算出速度和距离,将两张图放在一起做出对比。

v=[20000/3600 40000/3600 60000/3600 80000/3600 100000/3600 120000/3600 140000/3600]; d=[6.5 17.8 33.6 57.1 83.4 118.0 153.5];
plot(v,d,'bo',v,d,'g-');hold on;
k=d/[v;v.^2]
d1= k * [v;v.^2]; [v',d',d1']
plot(v,d1,'r+');
k =
0.6522 0.0853
ans =
5.5556
6.5000 6.2553
11.1111 17.8000 17.7748
16.6667 33.6000 34.5584
22.2222 57.1000 56.6062
27.7778 83.4000 83.9181
33.3333 118.0000 116.4941
38.8889 153.5000 154.3343
四、问题讨论(实验心得与体会)
本次的实验题目要看清,思路要理清,在没有弄清题目的情况下感觉不知道要做什么。

所以,还是要上课听讲的。

此外,对于输入特殊的符号感觉也很困难,需要多加锻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