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结构周期比的调整
高层结构超限判断与调整方法
中联环GA所
结构超限判断与调整
中联环GA所
结构超限判断与调整
中联环GA所
结构超限判断与调整
中联环GA所
结构超限判断与调整
中联环GA所
结构超限判断与调整
中联环GA所
结构超限判断与调整
中联环GA所
结构超限判断与调整
中联环GA所
结构超限判断与调整
中联环GA所
注意:未成年人学校、医院等除了提高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外,还必须提高计算时的 地震力。
二、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 扭转和平动振型的确定除了看文本文件中的数据外,还要参考整体空间振动简图。 可以甄别去除局部振动; 可以通过振型图了解平面各个部位的相对强弱,如下部振幅比上部振幅大,则说明下部比上 部抗侧力刚度小,或者下部比上部的质量偏大,调整方法可以:1、加强下部刚度或者减小 上部刚度,使两者均衡,注意和位移角的关系,如位移角有富余可采用减少刚度的措施,如 位移角接近下限,则增大刚度;2、加强侧面竖向构件的刚度,弱化上下刚度的不均衡。
90
50
构
框架-支撑(抗震墙板)
220
220
200
140
各类筒体和巨型结构
300
300
260
180
注 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或 IV 类场地,按降低 20%控制; 6 度的短肢墙、错层结构高度较 7 度适当提高
2.三项及三项以上不规则超限,表 1-2
序 不规则类型
涵
义
依据的规范条文
1 扭转不规则
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 1.2
结构超限判断与调整
中联环GA所
高层结构调整方法
一、控制指标:确定是否超限
1. 高度超限,超过表 1-1 规定高度(m),表 1-1:
(完整版)周期比合理情况与调整
今天看到一个悬赏的帖子,关于振型为扭转时的调整的,给他回复了,不过很多人可能不容易找到,并且这是我们这种新手一般会遇到的问题,所以就再发一个帖子,当然了,帖子的内容不是我写的,谁写的这些也无从查起了,但是其内容还是很有价值的,在这里对其人表示敬意。
如其人看到了,感觉有不妥之处联系我,立刻删除,绝对尊重别人的成果,当然了,最好一直留着供是大家互相学习。
1)SATWE程序中的振型是以其周期的长短排序的。
2)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以后。
见抗规3.5.3条3款及条文说明“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宜相近”;高规7.1.1条条文说明“在抗震结构中……宜使两个方向的刚度接近”;高规8.1.7条7款“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各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接近”。
3)结构的刚度(包括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与对应周期成反比关系,即刚度越大周期越小,刚度越小周期越大。
4)抗侧力构件对结构扭转刚度的贡献与其距结构刚心的距离成正比关系,结构外围的抗侧力构件对结构的扭转刚度贡献最大。
5)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第二振型转角方向和第三振型转角方向,一般都靠近X轴和Y轴)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宜沿两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或沿两主轴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6)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则过小,此时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沿沿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的刚度的刚度的刚度,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角方向角方向角方向))))的刚度的刚度的刚度的刚度。
高层结构超限判断与调整方法
中联环GA所
高层结构调整方法
一、控制指标:确定是否超限
1. 高度超限,超过表 1-1 规定高度(m),表 1-1:
结构类型
6度
7 度(含 0.15g) 8 度(含 0.30g)
9度
钢筋
框架
60
55
45
25
混凝
框架-抗震墙
130
120
100
50
土结
抗震墙
140
120
100
60
构
部分框支抗震墙
90
50
构
框架-支撑(抗震墙板)
220
220
200
140
各类筒体和巨型结构
300
300
260
180
注 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或 IV 类场地,按降低 20%控制; 6 度的短肢墙、错层结构高度较 7 度适当提高
2.三项及三项以上不规则超限,表 1-2
序 不规则类型
涵
义
依据的规范条文
1 扭转不规则
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 1.2
中联环GA所
结构超限判断与调整
中联环GA所
结构超限判断与调整
中联环GA所
结构超限判断与调整
中联环GA所
结构超限判断与调整
中联环GA所
结构超限判断与调整
中联环GA所
结构超限判断与调整
中联环GA所
结构超限判断与调整
中联环GA所
结构超限判断与调整
中联环GA所
注意:未成年人学校、医院等除了提高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外,还必须提高计算时的 地震力。
6
刚度突变
相邻层刚度变化大于 70%;连续三层变化大于 80%
高层结构设计中六个“比”的控制与调整
引言: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建筑物)的应用日益广泛,由于高层建筑相对较柔,水平荷载作用效应明显,在满足使用条件下如何才能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设计要求,这是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去追求与面对的。
对于混凝土结构,一般需要控制一些参数,宏观控制的5大比值: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剪重比,刚重比。
微观控制的6大比值:轴压比,剪压比,剪跨比,跨高比,高厚比(剪力墙),长细比(柱),位移比。
对于高层结构设计来说,位移比、周期比、刚度比、刚重比、剪重比、轴压比是保证结构规则、安全、经济的六个极其重要的参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以下简称为抗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以下简称为砼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以下简称为高规)均在相关章节对以上”六个比”进行了严格控制。
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结构设计和审图人员对以上”六个比”都非常重视,各类结构设计软件也对这”六个比”有详细的电算结果输出,便于设计人员进行分析与调整。
本文仅以我国目前较为权威且应用最为广泛的PKPM软件中的SATWE程序的电算结果,结合规范条文的要求,谈谈如何对电算结果进行判读、控制与调整。
1.位移比(层间位移比):1.1名词释义: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1.2控制目的: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位移比的大小是反映结构平面规则与否的重要依据,它侧重控制的是结构侧向刚度和扭转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绝对大小,它的目的是使结构抗侧力构件布置更有效、更合理。
高层建筑周期比控制
高层建筑周期比控制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中,高层建筑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展示着人类建筑技术的辉煌成就。
然而,在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工程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周期比的控制。
周期比,简单来说,是指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的比值。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周期比的控制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建筑在地震、风等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什么要如此重视高层建筑周期比的控制呢?首先,不合理的周期比可能导致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发生严重的扭转效应。
想象一下,当强风或地震来袭时,如果建筑的扭转过大,不同部位的构件受力将变得极为不均匀,有些部位可能承受过大的压力或拉力,从而导致结构的破坏。
其次,过大的扭转还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比如造成墙体开裂、门窗变形等,给居住者带来安全隐患和不适。
那么,如何有效地控制高层建筑的周期比呢?这需要从建筑的设计阶段就开始精心规划。
在建筑平面布局方面,应尽量保持规则、对称。
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平面形状,如 L 形、T 形、凹凸不规则等。
因为规则对称的平面能够使结构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重合,从而减少扭转的产生。
同时,要合理布置抗侧力构件,如剪力墙、框架柱等。
这些构件的位置和数量会直接影响结构的刚度分布,进而影响周期比。
例如,在结构的周边均匀布置剪力墙,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
结构体系的选择也是控制周期比的关键因素之一。
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抗扭性能。
一般来说,剪力墙结构的抗扭性能较好,因为剪力墙能够提供较大的抗侧刚度和抗扭刚度。
而框架结构的抗扭性能相对较弱,在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
在计算分析方面,工程师们通常会借助专业的结构分析软件来对建筑结构进行模拟计算。
通过输入建筑的几何尺寸、材料特性、荷载等参数,软件可以给出结构的自振周期、振型等信息,从而计算出周期比。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对模型进行仔细的检查和调整,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高层建筑周期比控制
高层建筑的周期比控制摘要: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为了防止建筑发生扭转破坏,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对高层建筑的周期比控制,提出了高层框架结构周期比控制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周期比;扭转;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周期比即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
周期比是结构扭转刚度、扭转惯量分布大小的综合反应。
控制周期比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会出现过大的扭转效应。
控制结构周期比的实质是,控制结构的扭转变形要小于结构的平动变形,周期比不是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要求结构刚度布局合理,以此控制地震作用下结构扭转激励振动效应不成为主振动效应,避免结构扭转破坏。
当tt与t1两者接近时,由于振动耦连的影响,结构的扭转效应将明显增大。
因此,在抗震设计中采取措施减小周期比tt/t1值,使结构具有必要的抗扭刚度。
1耦联周期比和非耦联周期比对于平面布置均匀、对称的结构,质心和刚心重合,结构具有纯粹的平动和扭转振型,这种情况下结构的周期及周期比tt/tl为非耦联周期和非耦联周期比;对于平面布置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质心和刚心不重合,平动振型和扭转振型相互耦连,平动振型中含有扭转成分,扭转振型中含有平动成分,不再是纯粹的平动和扭转振型,这种情况下的结构周期和周期比tt/tl则为耦联周期比和耦联周期比。
结构的非耦联周期比tt/tl与结构刚度和质量之间存在简单关系(k1,kt为抗侧刚度和抗扭刚度,m1,mt为质量和转动惯量),可见周期比能直接反映结构抗扭刚度与抗侧刚度的比例关系,周期比小意味着结构抗扭刚度强;反之,周期比大意味着结构抗扭刚度弱。
耦联周期比同样可以反映结构抗扭刚度与抗侧刚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它与非耦联周期比和偏心率有关,当结构位移比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以下简称《高规》)[1]的要求、偏心率不过大时,耦联周期比与非耦联周期比的差别很小。
高层混凝土结构平动周期调整分析
高层混凝土结构平动周期调整分析【摘要】结构整体计算中,应调整结构刚度,让第一周期、第二周期为平动周期,第三周期为扭转周期,使结构整体具有较强的抗扭性能,结构更加安全、可靠。
【关键词】平动周期;周期比;扭转系数前言高层混凝土结构长宽比介于3~6之间的建筑物,结构计算时第二周期往往是扭转周期,按《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规定,结构周期比只要满足‘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即满足要求,虽未指明第二周期必须是平动周期,但笔者认为应尽量调整结构刚度使第一周期、第二周期为平动周期,第三周期为扭转周期。
1、问题提出的依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3.4.5条及条文说明,‘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关键是限制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当两者接近时,由于振动耦联的影响,结构的扭转效应明显增大;若周期比小于0.5,则相对扭转振动效应一般很小,而当周期比大于0.85时,相对扭转效应急剧增大’;由此可见,抗震设计中应采取措施减小周期比值,使结构具有必要的抗扭刚度,工程中两个方向的第一振型周期比值均能满足限制要求,则抗扭刚度更为理想,因此结构计算中应调整结构刚度使第一周期、第二周期为平动周期,第三周期为扭转周期。
2、如何判定平动周期现阶段高层结构设计基本上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satwe进行建模计算,satwe计算中扭转耦联振动的主振型,可通过计算振型方向扭转系数来判断,在两个平动和一个扭转方向系数中,当扭转系数小于0.5时,则该振型可认为是平动为主的振型,即该周期为平动周期;当扭转系数大于0.5时,则该振型可认为是扭转为主的振型,即该周期为扭转周期。
3、工程实例分析调整平动周期3.1 本工程位于6度抗震设防区,丙类建筑住宅工程,剪力墙结构,地上层高均为3米,地上层数为30层,建设场地基本风压值w0=0.55kn/㎡,基本雪压s0=0.45kn/㎡,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各层剪力墙、梁、洞口布置见结构平面布置图1示。
高层结构计算中周期比的控制
高层结构计算中周期比的控制摘要:通过对高层结构计算中周期比的具体分析,找出结构抗震的薄弱部位,以解决目前高层结构计算中,扭转周期比超限的问题。
关键词高层,周期比,扭转1.引言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其绝对大小,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
所以说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在要求结构承载布局的合理性。
2008年汶川地震表明:建筑平面不规则和扭转刚度太弱的结构在地震中极易发生扭转脆性破坏,甚至发生结构整体倒塌事故。
因此在高层结构布置初期,就应该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至于出现过大的扭转效应,增强抗扭转能力。
2.周期比的确定《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4.5条: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周期比不满足规范的要求,说明该结构的扭转效明显,设计者应根据需要增大结构周边构件的刚度,或降低结构中间构件的刚度,最好同时进行,来增强结构的整体抗扭转能力。
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
关键是限制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l之比。
当两者接近时,由于振动耦联的影响,结构的扭转效应明显增大。
扭转耦联振动的主振型,可通过计算振型方向因子来判断。
在两个平动和一个扭转方向因子中,当扭转方向因子大于0.5时,则该振型可认为是扭转为主的振型。
高层结构沿两个正交方向各有一个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型周期,Tl是指刚度较弱方向的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型周期,对刚度较强方向的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型周期与扭转为主的第一振型周期Tt的比值。
高层建筑结构当偏心率较小时,结构扭转位移比一般能满足本条规定的限值,但其周期比有的会超过限值,必须使位移比和周期比都满足限值,使结构具有必要的抗扭刚度,保证结构的扭转效应较小。
高规
高层结构设计注意问题高层结构设计中六个“比”的控制与调整 2008-09-03 15:40 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10 层及 10 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 的建筑物)的应用日益广泛, 由于高层建筑相对较柔,水平荷载作用效应明显,在满足使用条件下如何才能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设计要求,这是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去追求与面对的。
笔者认为,对于高层结构设计来说,位移比、周期比、刚度比、刚重比、剪重比、轴压比是保证结构规则、安全、经济的六个极其重要的参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以下简称为抗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以下简称为砼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以下简称为高规)均在相关章节对以上“六个比”进行了严格控制。
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结构设计和审图人员对以上“六个比”都非常重视,各类结构设计软件也对这“六个比”有详细的电算结果输出,便于设计人员进行分析与调整。
本文仅以我国目前较为权威且应用最为广泛的 PKPM 软件中的 SATWE 程序的电算结果,结合规范条文的要求,谈谈如何对电算结果进行判读、控制与调整。
1. 位移比(层间位移比):1.1 名词释义:(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 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 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 2。
1.2 相关规范条文的控制:[抗规]3.4.2 条规定,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臵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当存在结构平面扭转不规则时,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 1.2 倍。
高层结构如何调位移比和周期比
高层结构如何调位移比和周期比-本质分析位移比本质是结构抗扭:1 调整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
减小结构相对偏心距;结构扭转效应与结构相对偏心距成线性关系。
因此调整结构平面布置,使结构的质心与刚心接近或者比较接近将会明显减小楼层位移比值,从而改善结构的扭转效应。
调整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一般是在初步计算分析以后,从计算结果文件中找出结构的质心和刚心位置,从而判断结构的刚度分布情况。
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或者减少离质心较远处的剪力墙.从而达到减小质心和刚心偏心率,改善结构扭转效应的目的。
2 调整结构抗扭刚度与抗侧刚度之比.控制结构周期比:结构扭转效应与结构周期比Tt/T1的平方成线性关系。
因此结构方案设计时,除了调整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减小相对偏心距外,还应该更加重视减小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Tt/T1。
因为当两者接近时,由于振动耦联的影响.结构的扭转效应明显增大。
调整结构抗扭刚度与抗侧刚度之比一般采取以下措施:(1) 在建筑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加长或加厚周边剪力墙尤其是离刚心最远处的剪力墙,提高抗扭刚度,减小结构扭转周期Tt:(2) 减少核心筒的剪力墙厚度或采用弱连梁连接剪力墙,从而减少核心筒刚度,削弱结构侧移刚度,加大第一平动周期T1;(3) 在结构周边加设拉梁,加强周边连梁刚度,增强结构抗扭刚度,减小结构扭转周期Tt:(4) 结构刚心附近的剪力墙对结构抗扭刚度贡献不大,但对侧移刚度贡献较大,因此削弱刚心附近的剪力墙,可以加大第一平动周期T1;(5) 在既不能加强周边剪力墙也不能削弱中部剪力墙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加强周边框架梁的刚度,从而对结构整体形成套箍效应,增强结构抗扭刚度,减小结构扭转周期Tt。
显然这种方法是不经济的。
只有在以上办法都行不通的情况下才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用。
3、适当提高周边抗扭构件的抗剪能力,增强结构抗扭能力安全度;。
建筑结构设计中周期比确定的相关问题探讨
建筑结构设计中周期比确定的相关问题探讨摘要:建筑结构设计中,周期比是判断结构扭转效应的重要指标。
本文对如何合理确定周期比计算的第一平动周期、第一扭转周期,及周期比是否需强制楼板刚性假定,多层建筑结构是否控制周期比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周期比;第一平动周期;第一扭转周期1引言当结构第一扭转周期Tt 与第一平动周期Tl两者接近时,由于振动耦联影响,结构扭转效应明显增大。
故规范对周期比Tt / T1作出了规定,以限制结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减少扭转不利影响。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以下简称《高规》)第3.4.5条规定,结构周期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不应大于0.85。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2]附录一规定,扭转周期比大于0.9, 混合结构扭转周期比大于0.85时为抗扭刚度弱,应进行超限审查。
从上述可知周期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但目前很多结构设计人员对如何合理确定第一平动周期、第一扭转周期,周期计算是否考虑附加偶然偏心及楼板刚性假定,多层建筑结构是否控制周期比等有疑惑,下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2第一平动周期T1、第一扭转周期Tt的确定2.1规范规定《高规》第4.3.5条文说明,扭转耦联振动的主振型,可通过计算振型方向因子来判断,在两个平动和一个扭转方向因子中,当扭转方向因子大于0.5时,该振型可认为是扭转为主的振型。
则可知规范对主振型的判断指标,及第一平动周期、第一扭转周期对应振型的平动系数与扭转系数多少为合适,并未做出说明。
2.2振型方向因子的说明根据资料[3],正则化振型向量空间中,结构质量矩阵具有正交性:ΦT MΦ=I其中Φ为振型矩阵,M为质量矩阵,I为单位对角矩阵。
对第j振型有 M =1.0 (1)={x1j (x)ij...y1j...yij...θ1j...θij}T(2)M=diag[m1...mn,m1...mn,J1...Jn] (3)式中xij 、yij、θij为第i 质点j振型的三个位移分量,mi、Ji为第i质点的集中质量和质量惯性矩,n为质点总数(计算层数)。
谈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常用电算指标——以轴压比、周期比、位移比的控制调整指标为论述依据
该柱 ( 墙) 的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与该 柱
( 墙)全 截 面 乘 积 的 比值 ,它 能 充 分 的 表 明 柱
为 了使结构的抗侧 力构件的平 面整体布局 更合理 、 更规则 、 更有效 , 是 限值结构 自身的扭转 效应 的量化指 标。 [ 关键词 ] 高层 结构设计 ; 常 用; 电算指标 ; 轴压 比; 周期 比; 位 移比
Di s c us s i o n On Co m mo n l y Us e d Zo o mi ng I n de x I n Hi g h— — r i s e S t r uc t ur e De s i g n
机技 术 的不 断发展 ,程 序 电算 已)截面几何尺寸 。
1 . 2 周 期 比
控 制 周期 比的 目的是 使结 构抗 侧力 构件 的平 面 布局 更 有 效 、更 合 理 ,使 结 构 的扭 转 效 应 ( 相 对 于侧 移 ) 不 至 于 过 大 ,它 体 现 的是 结 构 抗 侧 刚 度 与抗 扭 刚度 之 间 的相 对 关 系 ,侧 重 的并 非 它 的大 小 。简 言之 ,周期 比不 是要 求建 筑物 自身 如何 的结 实 ,要求 的是 结构 承载 构件 的布 置更 具合 理性 。 由材 料力 学 中的 圆轴扭 转实 验 ,我们 不难 得 出 抗侧 力构 件距 离结 构 的刚度 中心 越远 ,那 么其 对结 构 的抗扭 刚 度贡献 越 大 的结 论 。
林
业
科
技
情
报
2 0 1 3 V o 1 . 4 5 N o . 2
谈 高 层 结构 设 计 中 的常 用 电算 指标
以轴压 比、 周 期 比、 位 移 比的控 制调 整 指标 为论 述依 据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几个指标控制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几个指标的控制摘要:本文从周期比、位移比、刚重比、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轴压比以及剪重比等六个方面综述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指标控制,希望对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层建筑;周期比;位移比;刚重比;剪承载力;前言:高层建筑与多层结构相比有明显不同的受力和变形性能,水平荷载混合地震作用是主要的控制内容。
判断结构布置合理性和结构体系的经济性能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设计结构规范用语控制高层建筑整体性的指标主要有:周期比、位移比、刚重比、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轴压比以及剪重比等。
1.周期比周期比是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重要指标,是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的比值。
周期比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
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至于出现过大(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而不是在要求结构具有足够大的刚度。
调整结构周期比的措施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
这样可以改善结构的抗扭性能,是解决结构抗扭薄弱的根本方法。
提高抗扭刚度一般需要调整结钩布置,增加结构周边构件的刚度,江都结构中间构件的刚度;有时要改变结构类型,如增加剪力墙、异形柱等。
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
调整原则是要加强结构外圈刚度,或者削弱内筒降低结构中间的刚度,以增大结构的整体抗扭刚度;第二种是降低平动度,使平移周期加长。
此种方法仅适用于原来结构刚度较大,层间位移远小于规范限值的情况。
2.位移比及其调整措施2.1 位移比位移比是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的重要指标,是指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本楼层平均值得比值。
结构是否规则、对称、平面内刚度分布是否均匀,是结构本身的性能,可以用结构刚心与质心的相对位置表示,二者相距较远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扭转可能较大。
由于刚心与质心位置都无法直接定量计算,规范采用了校核结构位移比的要求。
结构第一周期扭转调整方法
结构第一周期扭转调整方法2011-04-21 16:34:10|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规范条文:新高规的4.3.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 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
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则是要加强结构外圈,或者削弱内筒。
周期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使结构具有必要的抗扭刚度,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
见高规4.3.5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周期比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的抗扭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扭转效应过大,结构抗侧力构件布置不合理。
周期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转):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结构调整:只能通过调整改变结构布置,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
由于结构外围的抗侧力构件对结构的抗扭刚度贡献最大,所以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围墙、柱或梁的刚度,或适当削弱结构中间墙、柱的刚度。
利用结构刚度与周期的反比关系,合理布置抗侧力构件,加强需要减小周期方向(包括平动方向和扭转方向)的刚度,削弱需要增大周期方向的刚度。
当结构的第一或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可按以下方法调整:1)SATWE程序中的振型是以其周期的长短排序的。
2)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以后。
见抗规3.5.3条3款及条文说明“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宜相近”。
3)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抗扭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第二振型转角方向和第三振型转角方向,一般都靠近X轴和Y轴)的抗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宜沿两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并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4)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抗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抗扭刚度相对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抗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抗侧移刚度则过小,此时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并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
高层剪力墙周期调整方法
第一或第二振型为扭转时的调整方法1)SATWE程序中的振型是以其周期的长短排序的。
2)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以后。
见抗规3.5.3条3款及条文说明“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宜相近”;高规7.1.1条条文说明“在抗震结构中……宜使两个方向的刚度接近”;高规8.1.7条7款“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各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接近”。
3)结构的刚度(包括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与对应周期成反比关系,即刚度越大周期越小,刚度越小周期越大。
4)抗侧力构件对结构扭转刚度的贡献与其距结构刚心的距离成正比关系,结构外围的抗侧力构件对结构的扭转刚度贡献最大。
5)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第二振型转角方向和第三振型转角方向,一般都靠近X轴和Y轴)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宜沿两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或沿两主轴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6)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则过小,此时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
7)某主轴方向的层间位移角大于限值(见高规表4.6.3,下同)较多时,对该主轴方向宜采用“加强结构外围刚度”的方法;某主轴方向的层间位移角小于限值较多时,对该主轴方向宜采用“削弱结构内部刚度”的方法;某主轴方向的层间位移角接近限值时,对该主轴方向宜同时采用“加强结构外围刚度”和“削弱结构内部刚度”的方法。
8)在进行上述调整的同时,应注意使周期比满足高规4.3.5条的要求。
9)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周期比肯定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周期比较难满足规范的要求。
【答1】简单的说,当扭转周期不在第一周期时,就是有一个轴的平面刚度超过了扭转刚度。
周期比合理情况与调整
今天看到一个悬赏的帖子,关于振型为扭转时的调整的,给他回复了,不过很多人可能不容易找到,并且这是我们这种新手一般会遇到的问题,所以就再发一个帖子,当然了,帖子的内容不是我写的,谁写的这些也无从查起了,但是其内容还是很有价值的,在这里对其人表示敬意。
如其人看到了,感觉有不妥之处联系我,立刻删除,绝对尊重别人的成果,当然了,最好一直留着供是大家互相学习。
1)SATWE程序中的振型是以其周期的长短排序的。
2)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以后。
见抗规3.5.3条3款及条文说明“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宜相近”;高规7.1.1条条文说明“在抗震结构中……宜使两个方向的刚度接近”;高规8.1.7条7款“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各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接近”。
3)结构的刚度(包括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与对应周期成反比关系,即刚度越大周期越小,刚度越小周期越大。
4)抗侧力构件对结构扭转刚度的贡献与其距结构刚心的距离成正比关系,结构外围的抗侧力构件对结构的扭转刚度贡献最大。
5)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第二振型转角方向和第三振型转角方向,一般都靠近X轴和Y轴)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宜沿两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或沿两主轴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6)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则过小,此时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沿沿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的刚度的刚度的刚度,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角方向角方向角方向))))的刚度的刚度的刚度的刚度。
周期比 的调整方法
周期比的调整方法如果某单塔楼结构不能满足高规(4.3.5)条的位移比要求或者周期比要求,就说明该结构或者刚度分布和质量分布的均匀性差、或者抗扭能力不足、或者二者兼具之。
这时需要对结构做适当调整以谋求改善。
通常可以按下面的次序进行调整:(1)质量和刚度分布的均匀化调整(减小偏心率e/r)(2)观察振型,了解平面各个部位的相对强弱,根据总体刚度情况,或削强,或补弱。
(3)经过调整,直到结构出现足够纯粹的主振型,均匀化调整即告完成。
(4)侧振(扭振)成分超过80%的振型可视为较纯粹的侧振(扭振)振型。
(5)结构内外圈刚度比例调整(减小周期比Tt/T1)如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
总的调整原则是通过相对加强楼层的外圈刚度,以增强结构抗扭能力,从而可以使周期比减小乃至于满足要求。
所谓相对加强,其含义为:如果整体结构的抗侧力刚度不够强,位移角刚刚能够满足规范要求,这时需要加强外圈刚度;如果整体结构的抗侧力刚度已经足够强,位移角远小于规范限值,这时也可以考虑削弱结构内筒的刚度。
具体方法有:(1)增加剪力墙之间的连梁数、增大连接板的厚度、尽量减少角窗、将角窗上的折梁改为反梁。
(2)尽量加大周边构件截面,增大平面抗扭刚度;(3)加厚离质心较远处的剪力墙厚度,使质心刚心偏心率显著改善;尤其是加强四角剪力墙(4)中间减弱剪力墙。
(5)平面凹凸不规则处加拉梁,有条件的应增设拉接楼板;(6)中间刚度很大的筒体可加开结构洞以减小刚度偏心,楼板薄弱处局部加厚。
☆特别值得强调的事(1)在结构的刚度、质量均匀性未调整至足够好,以至于结构的一阶振型中不存在足够纯粹的侧振振型和扭振振型时,验算周期比近乎徒劳,此时的周期比满足或者不满足要求,都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2)先调刚度和质量的均匀性;再加强外圈提高抗扭能力;最后验算周期比、位移比:这个顺序不能颠倒或遗漏。
高层框架结构周期比控制的有效方法
在结构设计中 , 不满足以上要求时, 应调整抗侧力结构的布置 , 增大结构的抗扭刚度。 在框架结构 中, 主要 由梁 、 柱承重 , 一旦出现不满足的情况 , 设计人员盲 目地增 大柱 的截 面来达到规范要求 , 往往起不 到
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七个比值及调整方法
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七个比值及调整方法高层设计的难点在于竖向承重构件(柱、剪力墙等)的合理布置,设计过程中控制的目标参数主要有如下七个:一、轴压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高规6.4.2和7.2.1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轴压比不满足要求,结构的延性要求无法保证;轴压比过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相应墙、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二、剪重比:主要为限制各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周期较长的结构的安全,见抗规5.2.5,高规4.3.12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这个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水平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最低要求完成后续的计算。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1)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
2)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
3)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 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三、刚度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高规3.5.2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则按高规5.1.14予以加强。
刚度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如果某楼层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SATWE自动将该楼层定义为薄弱层,并按高规5.1.14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层结构周期比的调整
摘要:通过周期比的相关概念分析,指出控制周期比的目的,实际是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控制周期比的实质,实际是避免结构的扭转破坏。
同时,对周期比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做了一些总结。
重点阐述了几种周期比有效调整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周期比;扭转周期;平动周期;振型;扭转刚度;侧移刚度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lated concepts of cycle ratio,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ntrol cycle than the objective, practical is to control the torsion effect; the control cycle than real, practical is to avoid the damage of structure torsion. the methods for several cycles than effective adjustment method.
keywords: periodic ratio;torsional period;translation period;vibration; torsional stiffness;lateral stiffness 中图分类号:tu9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引言
国内、外历次大地震震害表明,平面不规则、质量与刚度偏心和抗扭刚度太弱的结构,在地震中极易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国内一些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也表明,过大的扭转效应会导致结构的严重破坏。
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成为限制结构扭转效应的一个主要方面,而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关键是限制结构的周期比。
1周期比的相关概念
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3.4.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扭转周期与平动周期之比是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重要指标,是结构扭转刚度的综合反应。
控制结构周期比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会出现过大的扭转效应。
控制结构周期比的实质是,控制结构的扭转变形要小于结构的平动变形,周期比不是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要求结构刚度布局合理,以此控制地震作用下结构扭转振动效应不成为主振动效应,避免结构扭转破坏。
一个周期是扭转振动周期还是平动振动周期,可通过计算振型方向因子来判断。
在两个平动和一个扭转方向因子中,当扭转方向因子大于0.5时,则该振型可认为是扭转为主的振型。
当扭转方向因子等于0时,则该振型为纯平动振型。
当扭转方向因子等于1时,则该振型为纯扭转振型。
但实际工程中,考察各振型是平动方向因子还是扭转方向因子占主导地位时,考察标准最好要大于0.7。
通常在扭转振型中周期最长的(一阶振型)为第一扭转周期tt,在平动振型中周期最长的(一阶振型)为第一平动周期t1。
但在必要时还应查看该振型的基底剪力是否较大,考查该振型在“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中,是否能引起结构整体振动,局部振动周期不
能作为第一周期。
应再考查下一个次长周期。
2周期比的计算应用
将第一扭转周期tt除以第一平动周期t1即为周期比。
a级高度高层建筑考查其值是否小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复杂高层建筑考查其值是否小于0.85。
周期比计算时应注意:(1)在结构符合刚性楼板假定时,周期比计算应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进行,以过滤结构局部振动产生的周期。
(2)对于不适宜刚性楼板假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如体育场馆、空旷结构及特殊的工业建筑等,没有特殊要求的,一般不需要控制周期比。
(3)目前pkpm软件的周期计算仅适用于单塔结构,对于多塔结构,软件输出的振型方向因子暂时没有参考意义。
应把多塔结构切分开,按单塔结构控制扭转周期。
3周期比的有效调整
周期比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侧移刚度较小,结构扭转效应明显,对抗震不利,应及时进行调整。
首先,调整结构刚度质量的规则性,减小结构的偏心率,使结构有清晰的平动主振型与扭转主振型。
接着,调整结构抗侧刚度与抗扭刚度的比例关系,相对加强楼层的抗扭刚度。
所谓相对加强,其含义为:当整体结构的抗侧刚度不强(层位移角接近规范要求数值)时,应加强扭转刚度较小层的抗扭刚度;当整体结构的抗侧刚度足够强(层位移角远小于规范要求数值)时,可以减小结构竖向构件刚度,增大平动周期。
在高层建筑的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结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质量、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宜均匀。
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首先,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结构设计人员就应该有意识地注意结构的地震扭转效应,尽量避免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
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尽可能重合,避免因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建筑的美观,复杂体型的建筑物越来越多。
现在,大部分建筑物由于建筑功能和立面效果的需要,常常出现结构平面或竖向布置不规则的情况。
当这种情况无法调整时,最好在初步设计阶段,对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结构,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确定防震缝的设置。
将不规则结构划分为几个简单的结构规则单元。
其次,在户型拼装组合时,结构设计人员应初步确定剪力墙布置的位置及部位,尽量使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布局均匀对称,这样在施工图建模计算时,剪力墙的布置能有相对灵活的选择。
最后,给建筑方案设计人员提一点建议:高层建筑结构若为纯剪力墙结构时,应尽量避免角窗的出现,角窗对结构的抗扭转影响非常不利,特别是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的地区应慎用。
总之,应在各专业的相互配合下,使建筑结构计算单元体型(平面和立面)规则,结构平面布置均匀、对称并具有较好的抗扭刚度;结构竖向分布均匀,结构的刚度、承载力和质量分布均匀、无突变。
结构的第一振型、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
型及以后。
参见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5.3条第3款及条文说明规定: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宜相近。
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周期比很难满足规范的要求。
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过小。
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周期比肯定不满足规范的要求。
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过小,结构布置不合理。
调整周期比,需要调整结构的平面布置,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或者降低结构的侧移刚度。
这种调整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
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周边的刚度,适当削弱结构中部的刚度;利用结构刚度与周期的反比关系,合理布置抗侧力构件,加强需要减小周期方向(包括平动方向和扭转方向)的刚度,或削弱需要增大周期方向的刚度。
加强及削弱结构刚度的最显著措施为调节连梁高度。
连梁是结构刚度的调节器,可通过加大结构周边连梁的高度加强结构的周边刚度。
例如,建筑外围有窗户的部位,窗下墙一般都是用砌体填充的,为了加强结构的周边刚度,就可以将这些部位的窗下墙做成混凝土结构,实际上就是加高了连梁高度,形成强连梁。
同样,也可通过减小结构中部连梁的高度削弱结构的中部刚度。
例如,可在结构中部的剪力墙上开洞,采用加大建筑内墙洞口高度即减小连梁高度的方法削弱结构的中部刚度。
当然,还可以采用:增大周边剪力墙的
截面或数量;增大周边楼板的厚度;在楼板外伸段凹槽处设置连接梁或连接板;加强转角窗周边构件的截面和强度(包括剪力墙暗柱、窗间墙、楼板等,特别是增设暗梁)等方法来加强结构周边的刚度。
采用结构中部核心筒开结构洞再填充砌体的方法来削弱结构的中
部刚度。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在结构的刚度、质量均匀性未调整至足够好,以至于结构的一阶振型中不存在足够纯粹的侧振振型和扭振振型时,验算周期比近乎疲劳,此时的周期比满足或者不满足要求,都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先调整刚度和质量的均匀性,再加强外圈提高抗扭能力,最后验算周期比。
这个顺序不能颠倒或遗漏。
4结语
结构计算中,周期比的调整是一个繁重而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在深刻理解规范的基础上,注重概念设计,选择合适的方法,优化结构的布置方式,使结构具有必要的抗扭刚度,保证结构的扭转效应较小。
参考文献
[1] jgj 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杨星.pkpm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