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综述报告
物联网文献综述
总结
物联网将带来信息产业新一轮的发展浪潮, 必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物 联网关键技术和应用发展的研究对处于起步阶 段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处理技术
主要利用P2P、云计算等分布式计算技术 来处理海量信息、进行辅助决策和提升物联网 的信息处理能力。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 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平台)上,使各种应 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 信息服务。
应用及安全
关于物联网应用的研究 : 南京邮电大学研究建立了实验性的“物联网科
相关概念
本文认为:物联网是融合信息空间和地理 空间,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将一切事物数字 化、网络化,实现智能化识别、管理和控 制的一种新型网络。
感知和标识技术
二维码: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 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 据符号信息的。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融 合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射频技 术等前沿科技,利用射频信号或空间耦合(电感 或电磁耦合)的传输特性,实现对物体或商品的 自动识别。
网络和通信技术
两种算法: ESA算法:刘亮等提出了一种能量消耗低、查
询成功率高、查询结果质量优的无线传感器网 络空间范围查询处理算法; 多约束多路径路由算法:王小明等设计了一种 同时考虑模糊性、随机性和时变性模糊随机环 境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项式复杂度路由算法, 该算法能够灵活的调节路由约束强度,满足具 体应用对不同服务,质量的要求。
物联网中数据处理技术综述
物联网中数据处理技术综述物联网是指通过物理设备、传感器、网络连接、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将现实世界的物体与互联网进行连接的网络系统。
在物联网中,大量的设备和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处理技术在物联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物联网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技术进行综述。
一、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数据采集是物联网中的第一步,通过各类传感器和设备对环境、物体状态等进行数据的采集。
常用的数据采集技术包括RFID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区块链技术等。
RFID技术可以通过射频识别来实现对物体的数据采集,无线传感网技术利用传感器节点构建网络实现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而区块链技术则可以确保数据的可信性和安全性。
数据传输是将采集到的数据从传感器和设备传输到云端进行分析的过程。
传输技术包括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
有线传输技术包括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等,无线传输技术包括蓝牙、Wi-Fi、ZigBee等。
不同的传输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要求,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
二、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物联网中的数据量庞大,因此需要合适的存储和管理技术来处理这些数据。
目前常用的数据存储技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和NoSQL数据库等。
关系型数据库是传统的数据存储方式,采用表格的形式存储数据,并通过SQL 语言进行查询和操作。
这种方式适用于结构化数据存储,具有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的优点。
但是,关系型数据库在面对海量数据时性能不佳,难以满足物联网中高速增长的数据需求。
分布式文件系统是一种以文件系统为基础的分散存储方式,可以实现数据的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
分布式文件系统通过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分块,并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以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分布式存储。
这种方式适用于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如图像、视频等数据。
NoSQL数据库是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适用于海量数据的存储和查询。
NoSQL数据库采用键值对、文档模型、列式存储等方式来存储和查询数据,具有高性能、高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的特点。
物联网技术综述三——物联网传输技术
物联网技术综述三——物联网传输技术物联网技术综述三——物联网传输技术1:无线传输技术1.1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1.1.1 WSN架构1.1.2 WSN通信协议1.1.3 WSN应用场景1.2 低功耗广域网(LPWAN)1.2.1 LPWAN技术特点1.2.2 LPWAN标准与协议1.2.3 LPWAN应用领域1.3 传统无线通信技术1.3.1 2G、3G、4G技术1.3.2 Wi-Fi技术1.3.3 蓝牙技术1.3.4 ZigBee技术1.3.5 NFC技术2:有线传输技术2.1 以太网技术2.1.1 以太网发展历程2.1.2 以太网协议2.1.3 以太网拓扑结构2.1.4 以太网应用场景2.2 电力线通信(PLC)2.2.1 PLC工作原理2.2.2 PLC技术标准2.2.3 PLC应用领域2.3 光纤通信技术2.3.1 光纤传输原理2.3.2 光纤通信标准2.3.3 光纤通信应用场景2.4 电力传输线(Power Line)2.4.1 电力传输线技术原理2.4.2 电力传输线通信协议2.4.3 电力传输线应用案例3:边缘计算与传输优化3.1 边缘计算概述3.1.1 边缘计算技术特点3.1.2 边缘计算应用场景3.2 数据压缩与优化3.2.1 数据压缩算法3.2.2 数据传输优化技术3.2.3 数据存储与管理3.3 基于的传输优化3.3.1 机器学习算法在传输优化中的应用3.3.2 深度学习算法在传输优化中的应用3.3.3 强化学习算法在传输优化中的应用附件:本文档附带技术白皮书和案例分析,详细介绍物联网传输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
法律名词及注释:1: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通过物理设备和物体之间的互连,实现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分析的技术和网络系统。
2:传感器(Sensor):是一种用来感受外界信息,并根据一定的规律将这种感知转变为能够识别的输出信号的器件。
3: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由大量的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能够感知、采集和传输环境中的信息。
物联网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物联网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已经成为当前科技领域的热点之一。
作为一种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结合,物联网将多个智能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物联网工程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物联网工程的研究现状、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物联网工程研究现状物联网工程是集成了传感器、通信技术、云计算等多种技术的综合性工程。
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已经涌现了大量关于物联网工程的研究成果。
例如,赵伟等人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网络系统的架构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系统在环境监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此外,王明等人通过对智能家居平台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架构,实现了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测。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物联网工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二、物联网工程关键技术物联网工程的实现依赖于多种关键技术的支撑。
首先,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工程的核心,它能够感知并收集环境中的各种数据。
例如,Tommaso等人通过传感器网络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了对城市环境中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和预测。
其次,通信技术是实现物联网工程的基础,包括无线通信技术、蜂窝网络、卫星通信等。
再次,云计算技术能够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以支持物联网应用的部署和运行。
最后,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是物联网工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保护系统和用户的数据安全。
三、物联网工程发展方向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物联网工程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面临着庞大的设备连接和数据管理压力,对物联网工程的网络能力和智能运维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物联网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首先,需要研究新的网络架构和通信协议,以提升物联网工程的可扩展性和性能。
物联网技术综述
1物联网概述物联网概念并不是新概念,其最早出现在比尔·盖茨1995年的《未来之路》一书,而后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如泛在网络、M2M(Machine to Machine)等技术名称其实都是物联网的前称。
但到底什么是“物联网”呢?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就是由许多在空间上分布的自动装置通过无线/有线等通信网络连接组成的计算机应用网络,通过该网络实现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设备监控等功能,从而达到对物品跟踪、监控、管理等目的。
举个例子,危险品运输中为了保证物品在运送过程中的安全,可以利用物联网实施对物品状态的全程监控,这时通过分布在危险品周围的温度、湿度、气压、振动等传感器探头和GPS定位模块等,定期或不定期地采集危险品温度、湿度、气压、振动、位置等信息,然后通过通信网络将信息发送到远程的集中监控处理系统,由该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实施相应的控制处理。
物联网有别于互联网,互联网主要目的是构建一个全球性的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而物联网则主要从应用出发,利用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资源进行业务信息的传送,是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应用的延伸,是自动化控制、遥控遥测及信息应用技术的综合展现。
当物联网概念与近距离通信技术、采集技术与通信网络、用户终端设备结合后,其价值才将逐步得到展现。
2物联网分类物联网的分类有多种,如按照接入方式、应用类型等方式进行分类,类似于计算机网络划分为专用网网络和公众网络,我们从物联网的用户范围不同,可分为公众物联网和专用物联网两种。
公众物联网是指为满足大众生活和信息的需求提供的物联网服务,而专用物联网就是满足企业、团体或个人特色应用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的专业性的物联网业务应用。
专用物联网可以利用公众网络(如Internet)、专网(局域网、企业网络或移动通信互联网中公用网络中的专享资源)等进行信息传送。
表1物联网分类方式举例3关键技术物联网作为下一代信息网络的主体,将会是一个现存和新出现的众多技术融合的综合体,这里仅就可见的一些典型关键技术略作介绍。
物联网综述
物联网综述物联网综述⒈引言⒈背景介绍⒉定义和概念解释⒊物联网的发展历程⒉物联网的基础技术⒈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⒉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⒊物联网通信技术⒊物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⒈物联网节点设备⒉网络架构和协议⒊数据采集与处理⒋数据存储与管理⒋物联网的应用领域⒈智能城市⒉工业自动化⒊农业与环境监测⒋医疗与健康⒌交通与运输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⒌物联网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⒈安全与隐私问题⒉标准化与互操作性⒊商业模式和市场竞争⒋与机器学习在物联网中的应用⒌区块链技术对物联网的影响⒍附件:相关文献和资料附录:法律名词及注释:●物联网:互联网与物理世界的融合,通过各种传感器和设备连接、感知和交互的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分布式的传感节点组成,用于感知和采集环境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
●云计算:通过网络提供计算资源和服务的方式,具有可扩展性和弹性的特点。
●大数据:指对大规模、高速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挖掘的技术和方法。
●物联网通信技术:用于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的技术,包括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数据采集与处理:指对物联网设备所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包括数据传输、数据清洗、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过程。
●数据存储与管理:指对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包括数据库、分布式存储和云存储等技术和方法。
本文档涉及附件:⒈相关研究论文和报告⒉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文档⒊物联网应用案例和成功项目分享。
物联网综述
物联网综述1、概述1.1物联网的定义目前,物联网产业已被公认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在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Auto.ID实验室首次提出了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系统,即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各类传感设备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络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的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
广义上说,当下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
而在其著名的科技融合体模型中,提出了物联网是当下最接近该模型顶端的科技概念和应用。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其具有:智能、先进、互联的三个重要特征。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的ITU 互联网报告,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与物品(Thing to Thing,T2T),人与物品(Human to Thing,H2T),人与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互连。
但是与传统互联网不同的是,H2T是指人利用通用装置与物品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物品连接更加的简化,而H2H是指人之间不依赖于PC而进行的互连。
因为互联网并没有考虑到对于任何物品连接的问题,故我们使用物联网来解决这个传统意义上的问题。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综述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综述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逐渐成为连接一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物联网通信技术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及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一、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1. 传统通信技术的应用在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中,传统的通信技术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3G、4G、5G等移动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支持。
WiFi技术也在物联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家庭和工业领域的物联网设备连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新兴通信技术的应用除了传统通信技术之外,一些新兴的通信技术也在物联网中得到了应用。
LPWAN(低功耗广域网)技术因其低功耗、长距离传输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设备的连接中。
NB-IoT、LoRa等新型通信技术也在物联网连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物联网通信技术的未来趋势1. 5G技术的应用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商用化,其将对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5G 技术以其更高的速度、更低的时延等特点,将为物联网设备提供更加稳定、高速的数据传输支持,从而为物联网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2.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自主研发近年来,我国在物联网通信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突破,例如NB-IoT技术、5G 技术等。
未来,我国将加大物联网通信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并加强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
3.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安全保障随着物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问题也愈发凸显。
未来,物联网通信技术将更加注重对数据的加密、认证等技术的研发,确保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安全,为物联网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4. 物联网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在未来,物联网通信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智能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
物联网技术综述
物联网技术综述摘要:物联网是近年来信息技术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从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出发,概要分析了物联网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展望了物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处理;信息安全0 引言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于1999年最先提出了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的概念,当时认为物联网就是在物体上增加一些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和其他传感器使物体彼此连接形成网络。
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物联网报告指出:物联网是通过RFID和智能计算机等技术实现全世界设备互联的网络。
物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将铁路、桥梁、建筑物等物理基础设施与服务器、通信网络、计算中心等IT基础设施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使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更加自由地交互、融合。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比例将达到30:1。
物联网将成为一个万亿元级的超级产业。
它包含了传感器、半导体、计算机等多个专业技术领域,在应用和推广中又将涉及大量的设备生产,这必将带动多个产业的发展。
目前,美国、欧盟、中国、日本等都已投入巨资研究探索物联网,各国都把物联网作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增长的引擎。
1 概念解析物联网的概念提出之后,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至今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
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物联网定义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欧盟关于物联网的定义是: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的一部分,能够被定义为基于标准和交互通信协议的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全球网络设施,在物联网内物理和虚拟的“物件”具有身份、物理属性、拟人化等特征,它们能够被一个综合的信息网络所连接。
物联网文献综述
物联网文献综述物联网文献综述物联网安全文献综述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到物品、人到人之间的互联,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这样的一种新兴的技术,同时当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危机,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物联网服务能否得到真正的实际推广应用,必需引起高度的关注。
因此,我专门查阅了几篇关于物联网安全的相关文献,对物联网安全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案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一篇论文是李志清的《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这篇论文主要从信息安全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基本属性出发,探讨物联网安全方面的需求及其面临的安全威胁,研究了物联网的安全模型并且提出了物联网的安全机制。
其中,物联网的安全模型包括应用层、处理层、传输层、感知层,分别对应信息应用、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采集与物理层面的安全。
而物联网的安全机制包括认证与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立法保护。
第二篇论文是何德明的《浅谈物联网技术安全问题》,这篇论文主要讨论了物联网技术安全的特点以及物联网的传统技术和特殊技术的安全问题,并且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其解决之道。
第三篇论文是范红的《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研究》,这篇论文通过对物联网进行安全性分析,提出了一种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该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提升物联网防护水平,并且对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和特点进行了介绍。
其中防御横向体系包括物理安全、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安全管理中心以及应急响应恢复与处置六个方面,而纵向体系包括边界防护、区域防护、节点防护和核心防护。
第四篇论文是金朔平的《云计算与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这篇论文在研究物联网与云计算结合的基础上,着重对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安全进行研究。
物联网技术综述——物联网终端技术
物联网技术综述——物联网终端技术在当今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物联网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物联网终端技术作为物联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发挥着关键作用。
它就像是物联网世界的“触角”,感知着各种信息,实现着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无缝连接和智能交互。
物联网终端技术涵盖了众多的设备和技术类型。
从常见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到各类传感器、智能家电,再到工业自动化中的智能控制器等,都属于物联网终端的范畴。
这些终端设备通过内置的传感器、通信模块和处理芯片,能够实时采集环境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各种信息,并将其传输到云端或其他网络节点进行处理和分析。
传感器是物联网终端的核心部件之一。
它就像物联网世界的“眼睛”和“耳朵”,能够感知温度、湿度、光照、压力、位置等各种物理量和环境参数。
例如,在智能家居中,温度传感器可以感知室内温度,并自动调节空调的工作模式,以保持舒适的居住环境;在智能农业中,土壤湿度传感器可以监测土壤的水分含量,从而实现精准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除了传感器,通信模块也是物联网终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负责将终端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网络中,实现与其他设备和系统的通信。
目前,常见的物联网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Zigbee、NBIoT 等。
蓝牙和 WiFi 适用于短距离、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常用于智能家居和办公场景;Zigbee 则具有低功耗、自组网等特点,适用于大规模的传感器网络;而 NBIoT 则是一种专为物联网设计的窄带通信技术,具有覆盖广、连接多、功耗低等优势,适用于智能水表、智能电表等远程监测场景。
在物联网终端中,处理芯片的性能也至关重要。
它不仅要负责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还要执行各种控制指令,实现终端设备的智能化运行。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处理芯片的性能越来越强大,功耗越来越低,为物联网终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物联网终端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物联网安全综述
物联网安全综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安全问题日益引人。
物联网设备已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等领域,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威胁也日益严重。
本文将概述物联网安全的现状、挑战及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物联网安全的现状物联网安全面临的威胁和隐患多种多样。
网络攻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攻击者通过漏洞利用、病毒植入等方式对物联网设备进行攻击,从而获取设备的控制权,窃取数据或者破坏设备功能。
此外,数据泄露也是物联网安全的一大问题,由于设备的连通性和数据的开放性,敏感信息容易被非法获取和利用。
另外,物联网设备的防护也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许多设备由于缺乏足够的加密和认证措施,容易成为攻击者的目标。
物联网安全的挑战物联网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隐私泄露和人工智能漏洞。
隐私泄露是指在物联网设备采集、传输、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足够的保护措施,用户的隐私信息就可能被泄露。
人工智能漏洞是指攻击者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的缺陷或者人为的恶意操作,对物联网系统进行攻击,从而获取系统控制权或窃取敏感信息。
物联网安全的策略针对物联网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提高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1、加强安全设备建设:通过采用高性能的加密芯片、防火墙等安全设备,提高物联网系统的防护能力。
2、数据加密: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证即使数据被截获也无法被非法获取。
3、身份认证:建立完善的身份认证机制,只有经过合法认证的用户才能访问物联网设备。
4、隐私保护:通过采用差分隐私、同态加密等技术,保护用户隐私信息在采集、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
5、人工智能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人工智能风险管理机制,监控和发现异常行为,防止人工智能漏洞被利用。
物联网安全的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安全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例如,更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将使物联网设备能够更准确地感知环境变化,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综述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综述1. 引言物联网通信技术(Internet of Things, IoT)作为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正在快速发展并产生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各种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背景与定义物联网通信技术指的是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将物理设备、传感器、软件等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数据传输。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智能设备能够相互连接,并实现智能化的交互与控制。
3.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3.1 无线传感技术物联网通信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就是无线传感技术。
无线传感技术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数据,例如温度、湿度、压力等,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物联网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
3.2 网络技术物联网通信中的网络技术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传统的网络技术如Wi-Fi、蓝牙等,以及新兴的网络技术如5G等都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中。
3.3 数据管理和云计算技术物联网通信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如何高效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成为一个挑战。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为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支撑。
4.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4.1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物联网通信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连接家居设备和网络,人们可以实现智能家居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例如,通过手机APP可以控制家中的灯光、空调和监控设备等。
4.2 智慧城市物联网通信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连接城市各个方面设施和设备,可以实现智能交通、智能能源管理、智慧环保等功能,提升城市的管理和生活品质。
4.3 工业制造物联网通信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将工业设备连接到物联网网络,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5.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5.1 多模通信技术的发展未来,物联网通信技术将与不同的通信协议相结合,例如Wi-Fi、蓝牙、Zigbee等,实现多模通信。
物联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日本政府相继制定了e-Japan、u-Japan、i-Japan等多项国家信息技术 发展战略 ,与当前提出的物联网概念有许多共同之处。
2021/4/8
6
4 中国物联网发展概况
中科学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组建了2000多人 的团队
2009年,“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大会暨‘感知’高峰论 坛”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
江苏省、福建省、山东省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并取得良好成绩。
2021/4/8
7
我国物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
(1) 企业技术研发水平薄弱 (2) RFID标签成本过高,限制了其应用范
围的扩大 (3) 推广中困难重重 (4) 缺乏国家标准 (5) 行业人才匮乏 (6) 国家安全问题成为首要的技术重点 (7) 保证个人隐私不被侵犯
2021/4/8
3
(2)智能交通。 所谓智能交通.就是利用先进的通汛、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
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交通智能化是解决交通拥堵、提高行 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先进的一体化 交通系统,是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策略建议合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车辆 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整至最佳 状态.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行踪将掌握得一清二楚。 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3)物流管理 物流领域是物联网相关技术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通过在物流商 品中引入传感节点.可以从采购、生产制造、包装、运输、销售到服务的 供应链等上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确地了解和掌握,对物流全程传递和服务 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最终减少货物装卸、仓储等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和效益。物联网与现代物流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其关为键技术诸如物体 标识及标识追踪、无线定位等新型联蚓标准的制定和技术的研发信息技术 应用,能够有效实现物流的智能渊度管理、整合物流核心业务流程.加强 物流管理的合理化,降低物流消耗,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减少流通费用、 增加利润。
物联网综述
物联网综述物联网综述一、引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指通过互联网将传感器、设备、网络和数据分析等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物与物之间的智能互联和信息交流。
它推动了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二、物联网的基本概念1.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物体与物体、物体与人直接连接,实现信息的传递、控制和协作的智能系统。
2.物联网的架构物联网的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和管理层。
感知层负责物体的监测和数据采集。
传输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应用层负责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管理层负责管理和控制物联网系统。
3.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依赖于多种关键技术,包括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
三、物联网应用领域1.智慧城市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2.智能家居物联网可以实现智能家居,如智能门锁、智能家电、智能安防等,提升家庭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3.工业自动化物联网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包括智能制造、物流管理、设备监测等方面。
4.农业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可以实现精准农业、智能灌溉、农作物监测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5.医疗健康物联网可以在医疗领域实现远程监护、智能医疗设备等,提供更加便捷和精准的医疗服务。
四、物联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1.发展现状物联网已经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效益。
但由于安全隐患、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仍需解决,物联网在一些方面还存在挑战。
2.未来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拓展,物联网将会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将与物联网相结合,共同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部分,包括相关报告、数据分析图表等。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物联网:指通过互联网将物体与物体、物体与人直接连接,实现信息的传递、控制和协作的智能系统。
物联网综述范文3000字(9篇)
物联网综述范文3000字(9篇)物联网综述范文3000字第1篇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论文一、物联网与云计算谷歌已许可用户在Google的云计算上运行大型并行式的应用程序,并公开其教授云计算程序。
在国内,中国移动科学院已完成云计算中心的试验,阿里巴巴下属阿软件建立了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世纪互联推出CloudEx产品线,供应个人及企业进行云备份的数据保障服务。
由此可见,中国云计算的产业生态链的构建立正在进行中,云计算将得到飞速的进展,其在电子商务上的进展价值巨大。
本文对分析云计算在B2C的进展及困难,通过解决方案来探讨云计算在电子商务中的进展方向。
二、基于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B2C电子商务模式由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能够对海量的营销数据进行高性能的分析处理与优化,考虑当前的物联网技术处于初步进展阶段,在建立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时,采纳如下几个方面的经营模式。
1.在物联网的角度作为切入口,协同传感器生产厂商、通讯营运商,将企业自身的无线传输网络,通过传感节点的方式接入互联网。
因此,想升级为电子商务模式的企业,可以将物联网系统架设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之上。
从而实现运资源的虚拟化与动态安排。
2.可以将大型的B2C的企业作为进展的云平台进展的基础,将云平台的网络几点配置以及资源安排进行优化升级,从而达到B2C电子商务企业的高效应用。
将大型的B2C企业进行联合,制定云平台的统一标准。
3.当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建立完善时,随着B2C电子商务的业务量不断的增长,要努力提升云平台资源的共享服务以及高性能计算的力量。
服务力量的提升是伴随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良性进展的要素。
随着B2C电子商务的规模越来越大,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的优势就越明显,盈利效应就越好。
三、总结本文介绍了云计算与物联网的概念及其应用,深化分析了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商业模式,并且对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作了详尽的阐述与深化的探讨。
物联网技术综述二 物联网传感技术
物联网技术综述二物联网传感技术物联网传感技术物联网传感技术是指利用各种传感器和感测器,将物理世界的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传输给物联网系统的一种技术。
它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为物联网系统提供了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信息传输等关键功能。
本文将对物联网传感技术进行综述。
一、物联网传感技术的发展概述物联网传感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自动化系统和传感网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物联网传感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完善。
目前,物联网传感技术已经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如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
物联网传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和商机。
二、物联网传感技术的分类根据物联网传感器的不同特点和应用场景,物联网传感技术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1. 传感器分类:按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对象,可以将传感器分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每种传感器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应用场景。
2. 网络分类:根据传感器与物联网系统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将物联网传感技术分为有线传感技术和无线传感技术。
有线传感技术通常使用网线或者电缆进行数据传输,而无线传感技术则通过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3. 数据传输分类:根据数据传输的方式和协议,可以将物联网传感技术分为云端传输和边缘传输。
云端传输将传感器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存储,而边缘传输将传感器数据在本地进行处理和存储。
三、物联网传感技术的应用领域物联网传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为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环境监测:利用物联网传感技术,可以对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气象预报、自然灾害预警等。
2. 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传感技术,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例如,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中的照明、空调等设备。
3. 智慧交通:利用物联网传感技术,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通信,提高交通安全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综述报告姓名:孟然学号:03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物联网技术综述摘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的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
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的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
本文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简要介绍了物联网的当前发展状况。
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RFID,ZigBee,云计算等技术进行了分析。
并指出了物联网的主要的应用领域,最后展望了物联网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字] 物联网;RFID;云计算。
一、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麻省理工大学Auto-ID实验室第一次提出“产品电子码”的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接入互联网,实现智能化识别与管理。
迄今十余年,“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称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即称为互联网。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互联网的核心内容是hooking people together,由此引申,物联网的核心内容便是hooking things together。
二、物联网的发展现状目前,物联网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均想抓住这个机遇,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洗牌中占领先机。
物联网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008年底,IBM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战略,强调传感等感知技术的应用,提出建设智慧型基础设施,并智能化的快速处理、综合运用这些设施,使得整个地球上的物都“充满智慧”。
由美国主导的EPCglobal标准在RFID领域呼声最高;德州仪器(TI)、英特尔、高通、IBM、微软则在通信芯片及通信模块设计制造上全球领先。
2009年9月15日,欧盟发布《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提出2010、2015、2020三个阶段物联网研发路线图,并提出物联网在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能源等18个主要应用领域,以及识别、数据处理、物联网架构等12方面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泛在”战略的国家,2004年提出了“U-Japan”战略,即建设泛在的物联网,并服务于U-Japan及后续的信息化战略。
2004年,韩国提出为期十年的U-Korea战略,目标是“在全球最有的泛在基础设施上,将韩国建设成全球第一个泛在社会”。
2009年,韩国通过了《基于IP 的泛在传感器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确定为全国重点发展战略。
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1、RFID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
系统有一个询问其(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RFID按应用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微博,相对应的代表性频率分别为:低频135KHz以下、高频、超高频860M~960MHz、微波2.4G、5.8G。
RFID按照能源的供给方式分为无源RFlD,有源RFID,以及半有源RFlD。
无源RFID读写距离近、价格低;有源RFID可以提供更远的读写距离,但是需要电池供电,成本要更高一些,适用于远距离读写的应用场合。
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
在“物联网”的构想中。
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RFID的应用十分广泛,有移动钱包、动物跟踪、门禁考勤、电子票据、智能交通、位置定位等多种应用。
不同的工作频段,由于其自身的射频特性,决定了其不同领域的应用。
2、传感网络与感知技术传感器是机器感知物质世界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热、力、光、电、声、位移等信号,为网络系统的处理、传输、分析和反馈提供最原始的信息。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传感器正逐步实现微型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正经历着一个从传统传感器(dumb sensor)->智能传感器(smartsensor)->嵌入式Web传感器(embedded web sensor)的内涵不断丰富的发展过程。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是集分布式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的网络信息系统,以其低成本、微型化、低功耗和灵活的组网方式、铺设方式以及适合移动目标等特点受到广泛重视,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技术。
物联网正是通过遍布在各个角落和物体上的形形色色的传感器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最终感知整个物质世界的。
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基本组成包括如下几个基本单元:传感单元(由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功能模块组成)、处理单元(包括CPU、存储器、嵌入式操作系统等)、通信单元(由无线通信模块组成)以及电源。
此外,可以选择的其他功能单元包括:定位系统、移动系统以及电源自供电系统等。
在传感器网络中,节点可以通过飞机布撒或人工布置等方式,大量部署在被感知对象内部或者附近。
这些节点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无线网络,以协作的方式实时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的信息,并通过多跳网络将数据经由Sink节点(接收发送器)链路将整个区域内的信息传送到远程控制管理中心。
另一方面,远程管理中心也可以对网络节点进行实时控制和操纵。
3、智能计算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通过在物体中植入智能系统,可以使得物体具备一定的智能性,能够主动或被动的实现与用户的沟通,也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
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包括:1)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智能信息获取的形式化方法;海量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网络环境下信息的开发与利用方法;机器学习。
2)先进的人.机交互技术与系统声音、图形、图像、文字及语言处理;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多媒体技术。
3)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物联网就是要给物体赋予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甚至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对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实现进行研究。
例如:研究如何控制智能服务机器人完成既定任务(运动轨迹控制、准确的定位和跟踪目标等)。
4)智能信号处理信息特征识别和融合技术、地球物理信号处理与识别。
4、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00 nm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主要包括:纳米体系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学、纳米力学等。
这7个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的学科和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这3个研究领域。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研究是整个纳米科技的基础。
其中,纳米物理学和纳米化学是纳米技术的理论基础,而纳米电子学是纳米技术最重要的内容。
使用传感器技术就能探测到物体物理状态,物体中的嵌入式智能能够通过在网络边界转移信息处理能力而增强网络的威力,而纳米技术的优势意味着物联网当中体积越来越小的物体能够进行交互和连接。
当前电子技术的趋势要求器件和系统更小、更快、更冷,更小,是指响应速度要快。
更冷是指单个器件的功耗要小。
但是更小并非没有限度。
纳米技术是建设者的最后疆界,它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纳米电子学,包括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电子元件、纳米结构的光/电性质、纳米电子材料的表征,以及原子操纵和原子组装等。
四、物联网的应用远程测量.利用M2M技术和网络对电力和煤气灯公共能源进行管理,终端设备显消费量信息,能源输出通知,故障明细等,以及控制端显示定价信息、远程配目等。
公共文通服务方面的应用包括交通信息、电子收费道路管理超速拍照变更交通信号等。
销售与支付方面的应用包括自动贩卖机、POS终端、博彩、影印机等。
远程信息处理车内的应用包括:行驶导航、行驶安全、车辆状态诊断、定位服务、交通信息。
安全监督方面的应用包括远程登录与移动控制、监控摄像头、财产监视、环境及天气监控等。
维修维护方面的应用涵盖各类工业设备。
工业应用方面包括工业控制、物流管理等。
家庭应用包括智能家庭、各种电气设备的控制、防盗管理等。
医学应用包括遥测、远程问诊、远程诊断、医疗设备跟踪等。
调度管理包括货物跟踪、路线规划、调度管理等。
五、下一步研究展望统一标准。
物联网其实就是利用物体上的传感器和嵌入式芯片,将物质的信息传递出去或接收进来,通过传感网络实现本地处理,并联入到互联网中去。
由于涉及到不同的传感网络之间的信息解读,所以必需有一套统一的技术协议与标准,而且主要是集中在互联上,而不是传感器本身的技术协议。
现存很多所谓的物联网标准,实际上还是将物联网作为一种独立的工业网络来看待的具体技术标准,而应对互联需要的技术协议,才是真正实现物联网的关键。
2、安全、隐私。
在物联网中所有“事物”都连接到全球网络,彼此间相互通信,这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例如可信度,认证,以及事物所感知或交换到的数据的融合。
人和事物的隐私应该得到有效保障,以防止未授权的识别和攻击。
安全与隐私这个问题,是人类社会的问题,不论是物联网还是其他技术。
都要面临这两个问题。
因此,不仅要从物联网内部的技术上做出一定的控制,而且要从外部的法规环境上作出一定的司法解释和制度完善。
参考文献[1]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nternet Reports 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R].2005.[2] AMARDEO C, SARMA, J G Identities in the Future Internet of Things[J]. Wireless Pers Commun 2009,49:353-363.[3] AKYILDIZ L F, et 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 survey[J].Computer Networks, 2002, 38:293-422.[4]STANKOVIC J A. Real-Time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in embedded sensor networks[J]. Proceeding of the IEEE 2003, 91(7): 1002-1022.[5] GUSTAVO R G, MARIO M O, CARLOS D K. Early infrastructure of an Internet of Things in Spaces for Learning [C], Eigh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2008: 38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