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

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

2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

喜欢画马。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

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是一只非常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儿,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把马儿始终作为人才的象征。

5、放录像,学生欢快的随乐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活动三、绘画《奔马》,感受体验美

1、欣赏作品,徐悲鸿的《群马》《奔马》。

提问:

①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好看吗?你喜欢吗?你觉得马的什么地方你最喜欢?为什么?(注意观察用灰墨画的身体,浓墨点的五官,焦墨扫的马尾)

②你们知道,徐悲鸿先生用什么样的笔墨来画马的吗?为什么能使我们感到马的气势和力度呢?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用大块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

3、教师小结:徐悲鸿先行画马时很认真,他翻来履去地画马,熟悉马的结构,肌肉,他运用中西方绘画技巧结合,大块的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很自然,很生动,就像活的一样,非常有气势和力度。

4、学生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览

学生自由分析绘画产生的不同效果,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

五、课后延伸:

1、用收集来的图片,图书,签到布置宣传窗。

2、鼓励学生控索多种画,进行创作。

六年级美术教案《徐悲鸿与奔马》模板

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比较分析,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并临摹感受。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请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纵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优什么不同? (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 (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3)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新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新浙美版三年级下册 美术教案 林爱明

1灯彩辉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作技巧及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难点: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使彩灯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三、教具学具 (学生)设计彩灯的工具材料。 (教师)彩灯、范作、图片、录像等。 四、教学过程 1、猜谜引入,吸引注意。 (1)教师出示谜语(有关大公鸡或莲花等)。 (2)学生猜后,结合谜语文字出示彩灯让学生观察。 (3)引出课题:灯彩辉映。 2、观看录像,走向生活。 (1)观看各种各样的彩灯及灯彩辉映的热闹场面。 (2)请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3)交流生活中看到的彩灯的造型特点及蕴含的含意。 (4)教师小结。 3、欣赏范作,加强体验。 (1)学生欣赏范作。 (2)讨论范作:造型种类、艺术价值、制作方法、创意等。 (3)教师小结。 4、探讨做法,学生实践。 (1)结合以前的知识,进行灯型设计。 (2)创作建议:可同桌或小组合作设计;选用各种合适的材料制作;设计的彩灯要观赏性强、漂亮、有趣。 (3)学生进行制作。 6、作业讲评,课外拓展。 (1)师生共同评价作业。 (2)参观有关灯展,同时查找有关彩灯的资料。

2台灯造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台灯设计中不同的创意或制作手法。 2.能设计或制作出一只完整的台灯,并运用画、剪、绕等方法设计或制 作别具一格的台灯。 3.培养学生体现美观和实用相结合的创意或制作台灯的实践能力,并意 识到设计的灵感往往隐含在日常的生活之中。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设计一只有创意的台灯或利用废弃物品制作一只台灯。 难点:如何在台灯的设计与制作中,既注重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又不失独特的创意。 三、教具学具 (学生)课前根据教材提示就地取材的废弃物品。 (教师)台灯实物,示范作品。 四、教学过程 1.认识材料。 (1)说说各组准备的各种材料。 (2)动手感受:材料还可以变出新形态吗? (3)揭示课题:利用材料的多变性设计台灯。 2.造型游戏。 (1)出示“我的台灯”,提问:根据台灯各部分的形态选择适合的废弃物进行大胆的“实物替换”。 (2)组内讨论设计方案——如何利用所带废弃物的不同形态组合台灯?解决:各个部分之间如何连接?怎样利用材料的多变性让台灯稳稳的站住? (3)邀请有不同构思的小组汇报并演示让台灯站稳的方法。 (4)教师演示另类创意:利用同一种废弃物重复组合可以变化出不同的形(如利用铁丝或细木棒等材料的特征捆扎成球状、圆柱体或不规则形),引导学生联想可以应用于台灯设计的哪些部位。 3.创意小细节。 (1)教师变出多个台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局部小创意的制作方法(剪、镂空、粘贴、缠绕、镶嵌等) (2)结合本组的设计方案说说美化细节的小创意。 4.学生创作。 (1)要求:充分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让台灯站起来并表现

2015新浙美版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

学期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可以用2课时完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与绘画三个板块。 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长达2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帕提侬神庙”与“罗马大角斗场”的单纯与雄伟,“巴黎圣母院”的挺拔与轻灵都是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雕塑《三女神》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些雕像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2000多年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遥相呼应,分别展现了男女人体健康之美的最高理想。罗丹的《加莱义民》是彻底逼近真实的英雄组雕,表现了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绘画部分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 8、19世纪西欧美术的一些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让学生在看看说说中体会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内容之美,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这些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不需要形成某一条历史线索,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教科书。

《徐悲鸿与奔马》教案

《xx与奔马》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熟悉徐悲鸿的画马名作《九方皋》、《奔马》、《哀马》等; (2)能够自主地提出疑问或解答同学的问题,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课文的问题;(3)初步了解国画的水墨变化,并能自己实践体验笔墨之韵; (4)小组汇报时能够代表本组的意见,声音响亮,表述清楚。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说出xx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2)运用笔、xx、纸、砚体验国画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有欣赏国画的兴趣; (2)学生能够体会画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内心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徐悲鸿的艺术人生和为什么要推丛“素面写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徐悲鸿作品有什么主要特点。 2、了解徐悲鸿的马画的特点,以及他画马画的技巧和手法。 教学过程: 1、成语接龙小游戏 师:xx、兵强马壮、马到成功 生(成语接龙):千军万马马不停蹄……

2、看马 播放徐悲鸿的代表国画《奔马》并适当讲解。 提问:能谈一谈你看到这幅画的感想吗(对中国画有何新的认识)? 师:激昂不屈的头,矫健的腿,飞舞的鬃毛和尾巴,嘶鸣千里的气势。代表速度、力量和雄壮的美。 生:说一说对马的直观感受。徐悲鸿是开创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大师。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欣赏他的国画名作。 探索分析: 1、赏马,古今画马名家作品欣赏。 马是一种非常有灵性的动物,一直以来就是画家们乐于表现的对象,中国画对马进行描绘的历史非常悠久,而唐人曹霸、韩擀,宋人李公麟,元人赵孟頫等大师将“马”带入绘画史的高峰。(唐)韩干《夜照白》硕肥独造,古今独步,“曹廋韩肥”(宋)李公麟《五马图卷》马痴,每欲画,必观群马,以尽其态(元)赵孟頫《人骑图》形神兼备、风格高雅。 2、xx(对比) 师:出示徐悲鸿作品《奔马》,引导对比,其与古代画家表现手法不同处。 3、导入课题《xx与奔马》。 4、简介,大师其人。 5、欣赏,解读大师作品。 作品年代划分:探索时期、奋斗时期、抗战时期、解放后期。 (1)了解大师求学创作轨迹(课件。)

六年级美术下册6会动的画教案2浙美版

第六课会动的“画”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各种形式的“会动的画”,掌握视觉暂留原理。 2.发现能使画“动”起来的例外原理,选择适合的方式制作简单的动画。 3.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会动的“画”》属于“设计·运用”学习领域的课程。“会动的画”是一种最简单的动画,这个简单的动画也是我们目前动漫创作或者电影制作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础。它将视觉暂留的科学原理和人物或者动物的造型设计在同一载体或者是持续的画面里面,通过玩的形式来展现,让学生感受会动的“画”并能自己创作会动的“画”,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胜利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 本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各种形式的会动的画,而且要注重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简单的会动的“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意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设计连环动作的画面,制作成会动的“画”。 难点:探寻连环动作之间的规律。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铅笔、勾线笔、水彩笔或彩色铅笔、16开白纸若干张(较挺而薄的纸张)、卡纸、剪刀、双面胶。

(教师)制作课件;制作教具:手翻书、抽拉式会动的“画”、转轮式会动的“画”;16开白纸若干张(较挺而薄的纸张)、订书机。 教学过程 1、欣赏手翻书视频,谈话引入。 (1)教师:看这段视频,是不是很激烈,今天我们就来学做这样的“会动的画”。 (2)教师:请同学们翻开第6课会动的画,带着屏幕上的问题自学一分钟。“板书:会动的画”2、检查自学情况,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从以下内容有选择性的答疑。 3、深入探究,继续了解会动的“画”如何形成。(1)欣赏课件《鹬蚌相争》,理解持续翻动产生会动的感觉。 教师:“持续翻动,画面中的鹬在动,为什么会产生动的感觉呢?” 同桌间相互讨论,探究画面是如何动起来的。 小结:整个过程由5张画组成,每张画面有所例外,连起来播放就会产生动的感觉,这就是视觉暂留原理。 (2)了解视觉暂留原理。 人类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就是说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在秒内不会消失。 利用这一原理,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出下一幅画,就会给人造成一种动作持续的视觉效果。 教师:“这个原理很严重,我们生活中的电影都是按照这个原理来实现播放的。“(3)欣赏体操少年的做操步骤图。 教师指导分析:“每张图片初看基本一样,但是有奥秘的变化。每张图片之间,体操少年的身体没有变化,手部和脚部有纤细的变化,稍稍抬高或稍稍降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 2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 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徐悲鸿与奔马浙美版

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 2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

喜欢画马。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 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是一只非常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儿,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把马儿始终作为人才的象征。 5、放录像,学生欢快的随乐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活动三、绘画《奔马》,感受体验美 1、欣赏作品,徐悲鸿的《群马》《奔马》。 提问: ①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好看吗?你喜欢吗?你觉得马的什么地方你最喜欢?为什么?(注意观察用灰墨画的身体,浓墨点的五官,焦墨扫的马尾) ②你们知道,徐悲鸿先生用什么样的笔墨来画马的吗?为什么能使我们感到马的气势和力度呢?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用大块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 3、教师小结:徐悲鸿先行画马时很认真,他翻来履去地画马,熟悉马的结构,肌肉,他运用中西方绘画技巧结合,大块的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很自然,很生动,就像活的一样,非常有气势和力度。 4、学生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览

六年级下册(浙美版)美术教案

1 / 36 2013至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浙美版)下册教案 第一课流动的风景线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车,了解不同种类车的装饰特点,并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和作用。 2.会用一种装饰设计方法进行车身装饰设计。 3.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类别车辆的装饰特点,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难点:车辆装饰有创意,能清晰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 三、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纸盒或硬纸板、剪刀、彩色笔。 (教师)汽车车身装饰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教学过程 1.关注车身装饰。 (1)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经过车身装饰的汽车图片。 教师提问:看了这些汽车图片有什么感觉? (2)学生交流并总结:颜色、图案、内容吸引眼球。 2.赏析车身装饰。

2 / 36 (1)请学生谈谈在生活中看到汽车车身装饰的例子。 (2)教师提问:汽车车身装饰有哪些类别? 学生列举,教师总结,结合课件图片深入了解。 ①广告(商业广告、公益广告):多数出现在公交车或企业店铺专用车上。 ②城市形象色彩与标识:集中体现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上。 ③个性图案:多数出现在私家车特别是越野车上。 (3)深入认识车身装饰的作用和意义。 ①传媒意义。例1:对一集装箱车车身装饰广告进行分析。(哪些人、多少 1人看到了车上的广告?如果你看到了有什么想法?) 例2:公交车公益广告。2008年,一款红黑色相间、车身布满京剧脸谱的公交车将投放在奥运场馆和媒体村的运营中。(哪些人会看到这辆公交车?看到了有什么样的感觉?) ②彰显个性与情感。 例3:某一私家车上粘贴的国旗所表达的个人情感。 例4:某一跑车上喷绘的猎豹纹所展现的力量感与速度感。 ③统一和谐的美。 例5:杭州市“游2”公交车的古典造型分析。 例6:杭州市出租车的统一色彩分析。(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当地有特色的车身装饰进行分析。)

《徐悲鸿与奔马》教学设计

《徐悲鸿与奔马》教学 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徐悲鸿与奔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技能目标:比较分析,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并临摹感受。 3、情感目标: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徐悲鸿作品、相关背景资料。 学生准备:国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请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二、课堂发展 1、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2、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纵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 (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 (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三、创作作品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

(小学教育)2019春六年级美术下册 第10课《竹》教案 浙美版

第十课竹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水墨画竹及简单的竹制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了解传统的竹文化。 2.欣赏与竹相关的名作、竹制工艺品,探索竹文化,在临摹、制作与竹相关的作品中感受竹文化的魅力。 3.领会传统文化中将植物人格化的内涵,激发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品格的象征之一,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它与松、梅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又与兰花、菊花、梅花一起被称作“四君子”,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墨竹更成为花鸟画的基础画种之一,中国画画家几乎都会画竹子,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诗句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爱竹心态。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课本通过对北宋文同的《墨竹图》、清代郑板桥的《兰石图》及现代石增泉的《中国精神》等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竹子是中国文人画家借画言志的重要表现题材。学生从竹子的图片、描写竹的摩崖石刻及竹的画法示意图中了解竹子的品种及结构,自主探究有关竹子的诗句、成语、谚语以及描写竹子的文章,了解竹子的象征意义和水墨竹子的画法,掌握竹的形态、构图要点、疏密 关系等要素。课本还选取了竹皮的制作过程、民间艺人编织竹制品的图片以及竹制生活用品和竹制工艺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去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动手制作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感受愉快、美好的情绪。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传统的竹文化,认识竹所具有的优秀品格。 难点:在用水墨的方式表现竹时,能较好地掌握画墨竹时用笔用墨的方法,能合理利用技法制作竹子工艺品。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一一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学生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 2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 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是一只非常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儿,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把马儿始终作为人才的象征。 5、放录像,学生欢快的随乐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6、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7、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的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8、欣赏作品,徐悲鸿的《群马》《奔马》。 提问: ①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好看吗?你喜欢吗?你觉得马的什么地方你最喜欢?为什么?(注意观察用灰墨画的身体,浓墨点的五官,焦墨扫的马尾) ②你们知道,徐悲鸿先生用什么样的笔墨来画马的吗?为什么能使我们感到马的气势和力度呢? 9、教师小结:徐悲鸿先行画马时很认真,他翻来履去地画马,熟悉马的结构,肌肉,他运用中西方绘画技巧结合,大块的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很自然,很生动,就像活的一样,非常有气势和力度。活动三:学生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览学生自由分析绘画产生的不同效果,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板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

黄山小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浙美版美术学科五年级 任课教师:黄礼财

第1课徐悲鸿与奔马 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荣获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 (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的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意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与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2015新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可以用2课时完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与绘画三个板块。 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长达2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帕提侬神庙”与“罗马大角斗场”的单纯与雄伟,“巴黎圣母院”的挺拔与轻灵都是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雕塑《三女神》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些雕像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2000多年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遥相呼应,分别展现了男女人体健康之美的最高理想。罗丹的《加莱义民》是彻底逼近真实的英雄组雕,表现了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绘画部分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 8、19世纪西欧美术的一些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让学生在看看说说中体会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内容之美,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这些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不需要形成某一条历史线索,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徐悲鸿与奔马教学方案

徐悲鸿与奔马教学方案 Xu Beihong and the teaching plan of galloping horse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徐悲鸿与奔马教学方案 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手机徐悲鸿的相关资料、中国画的工具。 (教师)中国画的工具、教学课件、奔马图片等。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 (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 (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 笔纵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而丰腴, 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 异同点? (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 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 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 (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 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 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 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浙美版新

_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浙美版新 1、五彩的烟花教材分析:本课以《五彩的烟花》为题,意在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现烟花灿烂辉煌的瞬间。教材选择以油画棒或蜡笔(这两种作画工具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为了叙述的方便只写油画棒这种作画工具)和水彩涂色相结合为主的作画方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作画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能力和良好习惯。教材中提供了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作画步骤,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基本技巧;提供了张凭《忽报人间曾伏虎》的国画作品,让学生领略画家对烟花的感受;四幅烟花照片和两幅学生作品都表现得色彩夺目和富有情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知识,为他们的创作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课前准备:(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教师)范画、烟花图片等教学过程: 1、激趣。(1)学生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

(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很美吗?为什么?(3)揭示课题:《五彩的烟 花》。 2、欣赏。(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面进行描述)。 (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 3、指导。(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用油画棒画出烟花, 用水彩涂底色,涂满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 4、创作。(1)主题:画出放烟花的情景(没有放过烟花 的同学可以画想象中的烟花)。(2)建议:可以画节日中五彩 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烟花的感受。(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 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5、小结。(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 教师小结。(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处理画面;是否表 现出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与众不同。 6、拓展。(1)举办烟花主题日活动:开展烟花组画、壁画等展示 活动,讲有关烟花的故事或进行看图写话和读文画图比 赛。(2)课外留心一些有关烟花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欣赏烟花的 美。教学反思:

新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教案集体备课

新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可以用2课时完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与绘画三个板块。 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长达2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帕提侬神庙?与?罗马大角斗场?的单纯与雄伟,?巴黎圣母院?的挺拔与轻灵都是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雕塑《三女神》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些雕像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2000多年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遥相呼应,分别展现了男女人体健康之美的最

高理想。罗丹的《加莱义民》是彻底逼近真实的英雄组雕,表现了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绘画部分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 8、19世纪西欧美术的一些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让学生在看看说说中体会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内容之美,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这些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不需要形成某一条历史线索,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及作品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 1.导人,揭题。 这是一幅世界地图,红色圆圈里的是西欧,西欧主要有哪些国

1 徐悲鸿与奔马

第1课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中国画作为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文化内涵深厚、风格独特。在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的融合、拓展,帮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水墨画技能技法和相关知识的同时,以现代的个性视角感受中国水墨画的神韵和魅力,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升艺术素养。 学生在六年级以前的美术课中已学习了《水墨游戏》、《水墨画鱼》、《泼墨画》、《水墨人物画》、《齐白石笔下的蔬果》等,了解了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型练习。 徐悲鸿是我国现代伟大的艺术家,他笔下的奔马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艺术的美感。教材给我们呈现了徐悲鸿的肖像和几幅具有代表性的奔马作品,意在让学生在了解徐悲鸿生平及其作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建立起对中国画的感受与理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马,欣赏分析画家作品和水墨笔墨表现,鼓励学生大胆体验,感悟中国画的精神内涵。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徐悲鸿的相关资料、中国画的工具。 (教师)中国画的工具、教学课件、奔马图片等。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荣宝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2.了解画家,艺术人生。 (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 (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 (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纵放淋漓的画面中,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春天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 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 行交流,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 3.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难点:能抓住春天的特点,有创意地表现春天。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寻找春天 (1)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寻找校园的春天,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2)交流:你发现春天在哪里 (3)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2.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色彩到底是怎么样的观察景色,欣赏图片,学生自己来总结春天的色彩。(1)欣赏名作。 通过欣赏名作来总结春天的色调,看看画家如何用画笔来表现生机盎然的春天。(2)春天的色彩。 用感官感受春天的色彩,在调色盘里找出春天的颜色。 3.布置作业 抓住春天的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创作一幅春天的画。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只要能体现春天的感觉即可。引导学

生耐心地完成作品,不要半途而废。 4.展示点评。 (1)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春天的花园,逛一逛“春天的花园”,一边逛一边评价。(2)找一找最美的景色,说说美在哪里。 5.拓展游戏小燕子。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废旧材料等 教师:平面或立体的瓶贴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1)除了绘画,我们还有很多方法来表现对春天的喜爱,比如歌唱、跳舞、诗歌。今天我们一起动动手,用一些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个春天的百花园。 以作品导入,技法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揭示课题《春天在哪里》。 2.欣赏环节 (1)平面作品的欣赏《小姑娘》《神奇的大树》。 布贴,综合材质的作品欣赏,在作品中总结剪、撕、拼、贴等一些技法。 (2)立体作品欣赏。 从平面转为立体、教师示范。 学习教材中最基本的手工技法。立体花束的制作有点难度,教师示范起效果。3.体验环节 (1)学生作业 动手实践,大胆表现。互相欣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评价能力。 4.课外拓展 利用完成的作品搞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2016春浙美版美术六下第17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word教案

第十七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欣赏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3.提高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教科书引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内容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对其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本课以欣赏龙泉青瓷、泰顺溪东桥为主线,通过学生对部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触,感受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明之根、之魂。对于本课教学,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短片,让学生在欣赏、了解中感悟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其次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传统工匠手艺人那精心、用心和恒心的精神传承。教师切勿一味采用讲授的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参观博物馆、和老艺人交流,让学生在看看、想想、谈谈中,实实在在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与欣赏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难点: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PPT课件、桥的剪纸作品、印有非物质文化图片的明信片。 教学过程 1.导人。 (1)教师出示一幅剪纸作品《西津桥剪影》或其它有关家乡桥的作品。教师:

看,作品中表现的是什么? (2)出示桥的图片。 教师:怎么能一眼就认出它呢? (3)讨论,学生说一说对家乡桥的了解。 ①用木质(或其它)材料建造。 ②坐落在……街。 ③古老。 ④市民纳凉。 (4)教师小结。 教师:西津桥就是石桥墩木结构,是全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现存最长的廊桥。 2.“穿越”。 (1)教师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局部)“汴水虹桥”。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座桥,看,它藏在一幅名画里。 (2)观察后说说它与前面展示的桥的区别。 ①造型不同。 ②所处的时代不同。 (3)小结。 教师:当时,这可是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技术含量最高的木结构拱桥呢!可它已经消失了近800年了。它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①木材,可能被火烧。 ②雨水的侵蚀。 ③毁于战乱。 教师:“它”真的消失了吗?可我们的桥梁专家们却还在苦苦地寻找着“它”!寻找这种桥的建造技术呢? 3.寻找“活化石”。 教师:同学们,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语文课本中就学到过他所建造的“赵州桥”),他花了大量的精力搜集整理我国传统造桥技术,并在浙江泰顺发现这座号称传统木拱桥的“活化石”——泰顺溪东桥。 (1)观看视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