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分析评定与常见异常步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常见的异常步态分-PPT
▪
(2)摆动相障碍摆动相属于开链运动,各关节可以有孤
立得姿势改变,但就是往往引起对侧下肢姿态发生代偿性
改变;近端轴(髋关节)得影响最大。①肢体廓清障碍 垂足、
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髋关节内收受限。②肢体行
进障碍 膝僵硬、髋关节屈曲受限或对侧髋关节后伸受限、
髋关节内收。
四、临床常见异常步态及常用矫 治训练方法
常用得步态分析方法
▪ 最常用得步态分析方法为临床观察法、 录像观察、足印法与三维运动分析法。前 三种经济实用,在临床上使用较为普遍;三 维运动分析法就是最为精确得步态分析方 法,包括时间/空间参数测定、压力测定、 表面肌电、气体代谢等方式,能够反映步态 得运动学、动力学,相关肌肉活动及能量消 耗得情况,需要运动捕捉系统、测力平台等 器械,国际上已广泛使用。
▪ 矫治方法:加强臀中肌肌力训练如侧踢腿、抗阻 侧踢腿等;侧方上下楼梯训练,如为一侧肌无力,训练 时采用患侧腿先上楼梯,健侧腿先下楼梯得方法;提降 骨盆训练等;站立位姿势调整训练,应在矫正镜前训练 调整姿势,包括单腿站立时,躯干保持稳定不许动;侧 方迈步(横行)步行训练,开始横行训练时,可让患者背 靠墙走,以增加安全性,随患者能力得提高,可上活动 平板上训练横行,并可逐步增加坡度与速度。
▪ 4、缝匠肌 就是全身最长得肌,起于髂前上棘,经大 腿得前面,斜向下内,止于胫骨上端得内侧面,作用为 屈髋与屈膝关节,并使已屈得膝关节旋内。在支撑 相末期与摆动相初期,作用为屈膝、屈髋,在摆动相 末期与支撑相初期,使膝关节旋内。
▪ 5、臀大肌 为髋关节伸肌,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 末期,并于支撑相,即足底全面与地面接触时达到高 峰。在摆动相后期臀大肌收缩,其目得在于使向前 摆动得大腿减速,约在步行周期85%,大腿得运动方 向改变为向后,成为下一个步行周期得准备。在支 撑相,臀大肌起稳定骨盆、控制躯干向前维持髋关 节于伸展位得作用。
异常步态分析PPT课件
-
20
站立相异常及其原因:足接地 及承重
(2)腓肠肌/比目鱼肌痉挛:可导致步行周 期中大部分时间持续收缩。临床上很难鉴 别腓肠肌是痉挛还是挛缩。腓肠肌的过度 活动是伸肌共同运动模式的一部分。如果 踝关节无活动性,前足持续支撑;如果踝 关节有活动性,足根坠地,胫骨被拖后, 引起膝过伸及膝拖后。
-
21
(2)视觉异常:视觉异常主要可以影响步态的稳定 性,病人越过障碍物的能力下降。视觉障碍的病 人步行缓慢,通过听觉来判断有无障碍物。
-
12
步态异常的原因:感觉 异常
(3)前庭功能异常:有前庭功能异常的病人 步行较正常人更缓慢。其它改变包括双腿 支撑相延长,步性周期延长。但当让病人 按节拍步行时,步态接近正常。 前庭功能异常的病人头部的稳定性 差,特别是在黑暗中走路。
2. 肌肉张力改变: 绝大部分上运动神经元损 伤可引起肌肉张力的改变,根据神经损伤 的部位和程度的不同,肌张力改变的类型 和程度也不相同。其中最常见的是速度依 赖的牵张反射亢进。
-
7
步态异常的原因:神经肌肉受 损
力矩的产生及身体各节段间力矩 的转移对于前行非常重要,可以节省能量。 力矩的转移需要各个关节能够相对独立运 动,迅速改变方向。关节僵硬可以影响身 体各节段间的相对快速移动,限制的身体 的前行。
-
13
步态异常的原因:感觉 异常
这类病人在站立或坐位时凝视功能正常, 但在步行时出现凝视不稳定,表现为视觉 障碍及眼震。
正常人在黑暗中步行时头部运动的幅度及 速度下降,相反,双侧前庭功能受损的病 人这些指标增加。
-
14
步态异常的原因:感觉 异常
(4)体像障碍: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出 现体像障碍,引起步态改变。如同侧躯干 向站立腿倾斜,引起失衡。还可以引起足 放置位置异常,重心转移困难。
步态分析完整版 ppt课件
2020/10/28
22
三、行走运动学
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 的角度变化及参与的肌群 (另见表 格)
2020/10/28
23
第二节、常见的病理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一、疼痛
急、慢性疼痛均可影响运动功能 髋关节疼痛的患者在行走时,为减轻负重期的 疼痛,患者站立相时间缩短。 膝关节疼痛时,患者在整个行走周期中以轻度 屈曲膝关节为特征。 踝足创伤、炎症、退行性关节炎等可引起疼痛。 患者患侧步长明显缩短,正常的足跟-足尖运动模 式消失。
足跟离地到对侧下肢足跟着 地。
5、迈步前期(双支撑期 )
指从对侧下肢足跟着地到支 撑腿足趾离地之前的一段时 间。
14
6、迈步初期 从支撑腿离地至该侧膝关节
达到最大屈曲时。
7、迈步中期 从膝关节最大屈曲摆动到小
退与地面垂直时。
8、迈步末期 指与地面垂直的小腿向前摆
动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之前。
2020/10/28
26
• 3、髋关节屈肌无力 • 4、骨四头肌麻痹 • 5、胫前肌无力 • 6、腓肠肌无力
2020/10/28
27
三、畸形
对关节活动受限必然 影响 表现:1平足
2足尖
2020/10/28
18
(二) 步长与跨步长 1.步长 (step length) 行
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时两 点间的纵向直线距离。
正常人的步长约为50-80cm。偏 瘫患者:健侧步长缩短,患侧步长 延长。
2020/10/28
19
2、跨步长( stride length) 指同一侧足跟前后连续两次着地点间
forever304
2020/10/28
1
步态异常诊断与治疗PPT
步态训练
训练方法:包括平衡训练、 力量训练、协调训练等
训练目的:改善步态异常, 提高行走能力
训练时间:根据患者情况, 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
注意事项:遵循医生建议, 避免过度训练,注意安全
预防步态异常的 措施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坚持锻炼:每天进 行适量的运动,如 散步、跑步、瑜伽 等
增强肌肉力量:通 过锻炼增强腿部肌 肉力量,提高关节 稳定性
骨骼肌肉疾病
骨骼疾病:如骨折、关节炎、骨质疏松等 肌肉疾病:如肌肉萎缩、肌无力、肌炎等 神经疾病:如脊髓损伤、脑卒中、帕金森病等 关节疾病:如关节炎、关节脱位、关节畸形等 运动系统疾病:如运动损伤、运动障碍等 其他疾病:如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 致肌肉无力、步态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 致肌肉无力、步态异常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神经病变、肌 肉无力、步态异常
皮质醇增多症:皮质醇分泌过多,导致肌肉 无力、步态异常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 导致肌肉无力、步态异常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 不足,导致肌肉无力、步态异常
步态异常的分类包括:肌肉骨骼异 常、神经系统异常、关节异常等
步态异常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制定方案。
常见步态异常类型
步态异常的表现
步态不稳:行走时身体摇晃, 容易摔倒
步态异常与疾病:如帕金森病、 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疾病可能
导致步态异常
步频异常:行走时步频过快或 步态僵硬:行走时关节僵硬,
过慢,不协调
不灵活
步幅异常:行走时步幅过大或 过小,不协调
《异常步态分析》课件
个体化治疗方案探索
基因检测与个性化治疗
01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药物治疗和基因疗法
。
康复工程与个体化康复训练
02
结合康复工程技术和个体化康复训练,制定针对不同患者的治
疗方案。
心理干预与行为疗法
03
探索心理干预和行为疗法在异常步态治疗中的应用,提高治疗
效果。
提高公众对异常步态的认知
公众教育宣传
预防与日常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定期进行体检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 理健康,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或损伤,预防 步态异常的发生。
注意安全防护
科学合理的运动
在运动或日常活动中,注意安全防护,避 免意外伤害。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遵循 科学合理的运动原则,避免过度运动或不 当运动导致的步态异常。
患者及家属的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步态异常,应 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
断和治疗。
遵循医嘱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 疗、护理和康复,不要
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保持积极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配合治疗和护理,有
利于康复。
相互支持与关爱
患者家属应给予患者足 够的支持和关爱,共同
度过难关。
06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
帕金森病步态
总结词
起步困难、步伐缩小、身体前倾。
详细描述
帕金森病步态是一种常见的异常步态,通常是由于帕金森病引起的。这种步态的特点是 起步困难、步伐缩小、身体前倾,因为帕金森病导致肌肉强直和运动减少。帕金森病步
态的出现可能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遗传因素等有关。
(医学课件)异常步态PPT幻灯片
• 支撑相足趾保持屈曲 • 常合并足下垂及内翻 • 多见于中枢神经损伤、长期制动及挛缩等
拇趾背伸
• 支撑相和摆动相脚趾均背屈 • 多见于中枢神经损伤患者
膝僵直
• 支撑相晚期和摆动初期,膝关节屈曲<40°(正常 60°)
• 髋关节屈曲程度及时相均延迟 • 减小其摆动相力矩导致拖足 • 摆动相采用划圈步态、尽量抬髋或对侧下肢踮足
中枢神经损伤导致的异常步态
偏瘫步态
• 划圈步态
– 股四头肌痉挛,膝关节屈曲困难 – 小腿三头肌痉挛,足下垂 – 胫后肌痉挛,足内翻
• 基础分类
异常步态
– 支撑相障碍
– 摆动相障碍
• 常见异常步态
– 足内翻 、足外翻、足下垂、足趾卷曲、拇趾背伸、膝塌陷、膝僵直 、膝过伸、膝屈曲、髋过屈、髋内收过分、髋屈曲不足
• 外周神经损伤导致的异常步态
– 臀大肌步态、臀中肌步态、屈髋肌无力步态、股四头肌无力步态、 踝背伸肌无力步态、小腿三头肌无力步态
足内翻
• 步行时足触地部位主要是足前外侧缘 • 导致踝关节不稳,进而影响全身平衡 • 患肢摆动相廓清能力降低 • 常有承重部位疼痛
足内翻
足外翻
• 多见于骨骼发育尚未成熟的儿童或年轻患者 • 步行时足向外侧倾斜 • 支撑相足内侧触地 • 严重影响支撑相负重能力 • 可有足趾屈曲畸形
足外翻
足趾卷曲
• 中枢神经损伤导致的异常步态
– 偏瘫步态、截瘫、脑瘫、帕金森步态
• 结构异常、疼痛等导致的异常步态
基础分类
基础分类
• 支撑相障碍
– 支撑相属于闭链运动,足、踝、膝、骨盆、躯干、上肢、 颈、头均参与步行姿势
– 远端承重轴对整体姿态的影响最大
拇趾背伸
• 支撑相和摆动相脚趾均背屈 • 多见于中枢神经损伤患者
膝僵直
• 支撑相晚期和摆动初期,膝关节屈曲<40°(正常 60°)
• 髋关节屈曲程度及时相均延迟 • 减小其摆动相力矩导致拖足 • 摆动相采用划圈步态、尽量抬髋或对侧下肢踮足
中枢神经损伤导致的异常步态
偏瘫步态
• 划圈步态
– 股四头肌痉挛,膝关节屈曲困难 – 小腿三头肌痉挛,足下垂 – 胫后肌痉挛,足内翻
• 基础分类
异常步态
– 支撑相障碍
– 摆动相障碍
• 常见异常步态
– 足内翻 、足外翻、足下垂、足趾卷曲、拇趾背伸、膝塌陷、膝僵直 、膝过伸、膝屈曲、髋过屈、髋内收过分、髋屈曲不足
• 外周神经损伤导致的异常步态
– 臀大肌步态、臀中肌步态、屈髋肌无力步态、股四头肌无力步态、 踝背伸肌无力步态、小腿三头肌无力步态
足内翻
• 步行时足触地部位主要是足前外侧缘 • 导致踝关节不稳,进而影响全身平衡 • 患肢摆动相廓清能力降低 • 常有承重部位疼痛
足内翻
足外翻
• 多见于骨骼发育尚未成熟的儿童或年轻患者 • 步行时足向外侧倾斜 • 支撑相足内侧触地 • 严重影响支撑相负重能力 • 可有足趾屈曲畸形
足外翻
足趾卷曲
• 中枢神经损伤导致的异常步态
– 偏瘫步态、截瘫、脑瘫、帕金森步态
• 结构异常、疼痛等导致的异常步态
基础分类
基础分类
• 支撑相障碍
– 支撑相属于闭链运动,足、踝、膝、骨盆、躯干、上肢、 颈、头均参与步行姿势
– 远端承重轴对整体姿态的影响最大
步态异常讲课PPT课件
辅助器具:使用拐杖、助行 器等辅助器具改善步态
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目的:提高身体 平衡能力,预防跌倒
平衡训练方法:单脚站立、 平衡板训练、太极等
平衡训练注意事项:循序 渐进,避免过度训练
平衡训练效果:改善步态 异常,提高生活质量
肌肉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目的:提高关节 活动度,改善步 态异常
方法:通过拉伸、 力量训练等方式 进行
紧的鞋子
加强腿部肌肉 锻炼:增强腿 部力量,提高
步态稳定性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评估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以及心电图、B超等影像学检 查
定期进行步态评估:包括步态分析、平衡测试等,以评估步态异常风险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以增强身体稳定性和协调性
瑜伽等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避 免久坐、久站
等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如多 吃蔬菜、水果、
蛋白质等
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潜在
的疾病
注意身体姿势和步态
保持正确的站 立姿势:挺胸 抬头,收腹提 臀,保持脊柱
直立
避免长时间站 立或行走:适 当休息,避免
过度疲劳
穿合适的鞋子: 选择舒适、合 脚的鞋子,避 免高跟鞋或过
数据采集:采 集步态数据, 包括步长、步 频、步速、步
态周期等
数据分析:对 采集到的数据 进行分析,判 断步态异常情
况
结果输出:输 出评估结果, 包括异常类型、
严重程度等
物理疗法
平衡训练:提高身体平衡能 力,改善步态异常
肌肉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 量,改善步态异常
运动疗法:通过特定运动改 善步态异常
步态分析ppt课件
性疾病有关,如关节炎或腰椎疾病。
案例三
总结词
身体功能障碍
详细描述
该残疾人在行走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步态异常,如一瘸一 拐或摇摆不稳等,这些问题可能与身体功能障碍有关, 如肌肉萎缩或神经损伤。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
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也可能影响步态。
常见步态问题类型
蹒跚步态
走路时左右摇摆,常见 于神经系统疾病。
剪刀步态
双腿僵硬,交叉向前移 动,常见于脑瘫患儿。
痉挛性步态
步伐小而快,足部呈划 圈样移动,常见于帕金
森病。
拖腿步态
足部下垂,步伐缓慢, 常见于下肢肌肉或关节
疾病。
步态问题对人体的影响
步态周期与阶段
步态周期定义
步态周期是指行人在一个步行循环中完成一个完整的步态过 程所需的时间。一个步态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两个阶 段。
支撑相与摆动相
支撑相是指行走过程中,足部与地面接触的阶段,主要负责 承受体重和推动身体前进。摆动相则是指足部离开地面的阶 段,主要负责平衡和加速。
03
步态分析方法
观察法
总结词
直接观察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步态分析方法,通过观察者的肉眼观察,对被观察者的步态进行初步评 估。
详细描述
观察法通常用于初步判断步态是否异常,如观察行走过程中是否存在姿势异常、步长和步频是否正常 等。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对于一些明显的步态问题,如蹒跚步态、剪刀步态等,观察法可以提供快 速的初步判断。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运动员的步态问题分析
总结词:运动损伤
详细描述:该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经常出现膝盖疼痛和脚踝扭伤的问题,通过步态分析发现其步态存在异常,如足部外翻 和膝盖内扣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案例三
总结词
身体功能障碍
详细描述
该残疾人在行走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步态异常,如一瘸一 拐或摇摆不稳等,这些问题可能与身体功能障碍有关, 如肌肉萎缩或神经损伤。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
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也可能影响步态。
常见步态问题类型
蹒跚步态
走路时左右摇摆,常见 于神经系统疾病。
剪刀步态
双腿僵硬,交叉向前移 动,常见于脑瘫患儿。
痉挛性步态
步伐小而快,足部呈划 圈样移动,常见于帕金
森病。
拖腿步态
足部下垂,步伐缓慢, 常见于下肢肌肉或关节
疾病。
步态问题对人体的影响
步态周期与阶段
步态周期定义
步态周期是指行人在一个步行循环中完成一个完整的步态过 程所需的时间。一个步态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两个阶 段。
支撑相与摆动相
支撑相是指行走过程中,足部与地面接触的阶段,主要负责 承受体重和推动身体前进。摆动相则是指足部离开地面的阶 段,主要负责平衡和加速。
03
步态分析方法
观察法
总结词
直接观察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步态分析方法,通过观察者的肉眼观察,对被观察者的步态进行初步评 估。
详细描述
观察法通常用于初步判断步态是否异常,如观察行走过程中是否存在姿势异常、步长和步频是否正常 等。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对于一些明显的步态问题,如蹒跚步态、剪刀步态等,观察法可以提供快 速的初步判断。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运动员的步态问题分析
总结词:运动损伤
详细描述:该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经常出现膝盖疼痛和脚踝扭伤的问题,通过步态分析发现其步态存在异常,如足部外翻 和膝盖内扣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步态分析评定与常见异常步态讲课文档
其作用程度作出必要的调整
第三十三页,共72页。
步态分析目的
步态分析系统
– 评定肢体伤残的程度 – 根据步态分析系统提供的信息
对行走功能和致残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从 生 物 力 学 的 角 度 提 供 针 对 性 的 治 疗 方
案
第三十四页,共72页。
步态分析对象
有步行障碍的病人
– 神经系统
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损伤
需的时间 – 计算:步速(米/秒)=距离/所需时间
第十四页,共72页。
正常步态参数
重心移动
– 行走时,身体重心随着骨盆 的向前移动而上下移动大约 5cm,侧方移动约5cm
骨盆旋转
当摆动腿向前迈步时,骨盆向前 及向对侧发生一定的旋转,正常约
4°
第十五页,共72页。
Muscle Activity 肌肉活动
第四十页,共72页。
实验室步态分析
应用计算机技术获得病人在行走时关节运 动的精确信息,同时可以获得行走时激发 的肌肉活动和肌力参数。
第四十一页,共72页。
步态中所涉及到的力
– 地面的反作用力、力矩、关节力
肌肉收缩 需要测力台、摄像设备及专业技术
42
第四十二页,共72页。
步态分析系统
第四十三页,共72页。
步态分析系统的信度
同一测试对象2次测试结果
第四十四页,共72页。
足受力分析
右足
左足
Pressure Level 1= lowest
Color
Dark Gray
2
3
4
5
Light Gray Cyan Yellow Magenta
第四十五页,共72页。
6 = highest Red
第三十三页,共72页。
步态分析目的
步态分析系统
– 评定肢体伤残的程度 – 根据步态分析系统提供的信息
对行走功能和致残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从 生 物 力 学 的 角 度 提 供 针 对 性 的 治 疗 方
案
第三十四页,共72页。
步态分析对象
有步行障碍的病人
– 神经系统
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损伤
需的时间 – 计算:步速(米/秒)=距离/所需时间
第十四页,共72页。
正常步态参数
重心移动
– 行走时,身体重心随着骨盆 的向前移动而上下移动大约 5cm,侧方移动约5cm
骨盆旋转
当摆动腿向前迈步时,骨盆向前 及向对侧发生一定的旋转,正常约
4°
第十五页,共72页。
Muscle Activity 肌肉活动
第四十页,共72页。
实验室步态分析
应用计算机技术获得病人在行走时关节运 动的精确信息,同时可以获得行走时激发 的肌肉活动和肌力参数。
第四十一页,共72页。
步态中所涉及到的力
– 地面的反作用力、力矩、关节力
肌肉收缩 需要测力台、摄像设备及专业技术
42
第四十二页,共72页。
步态分析系统
第四十三页,共72页。
步态分析系统的信度
同一测试对象2次测试结果
第四十四页,共72页。
足受力分析
右足
左足
Pressure Level 1= lowest
Color
Dark Gray
2
3
4
5
Light Gray Cyan Yellow Magenta
第四十五页,共72页。
6 = highest Red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踝屈肌群:腓肠肌、比目鱼肌 、胫骨后肌、 踇长、趾长屈肌和腓侧肌
– 足跟离地时,使踝跖屈,产生有效推动力 – 使足旋后,防止“足内翻”
.
24
Trunk 躯干
竖脊肌: – 两次足跟着地过程两次收缩活动:0~20%
gait和45~70%gait – 控制、协调身体的前移。 腹直肌: – 2次明显的收缩活动:20%gait和70%
.
21
Hip Adductors and Hip Rotators 髋内收和旋转肌群
髋内收肌群:
– 在足跟着地时,协助稳 定伸髋和髋外展;
– 足尖离地时,协助屈髋
髋内旋肌
– 支撑相活动,协助对侧 骨盆向前移动
髋外旋肌
– 支撑早期活动,协助骨 盆旋转运动
.
22
Knee 膝关节
Knee Extensors伸膝肌群:股四头肌
– 支撑相,伸膝支撑体重 – 摆动相,协调屈膝活动
Knee Flezors屈膝肌群:腘绳肌
– 支撑相,协调伸膝活动 – 摆动相,屈膝活动
.
23
Ankle 踝关节
踝伸肌群:胫骨前肌、趾长、踇长伸肌
– 在足跟着地后,使踝背屈,防止“脚掌拍地” – 摆动期,保持踝背屈,防止“足下垂” – 使趾背屈、协助踝背屈
.
5
.
6
正常步态特征
身体平稳 步长适当 耗能最少
.
7
步态周期(gait cycle)
从足跟着地到同侧 足跟再次着地所经 历的时间 – 分为二个相
站立相 (stand phase)
迈步相/摆动相 (swing phase )
步态周期:站立相
同侧足跟着地到足尖离地,即足 部支撑面接触的时间,约占步态 周期的60%( Rancho Los
gait – 维持躯体平衡
.
25
.
26
.
27
.
28
.
29
步态周期中 的关节活动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步态分析
定义
– 利用力学概念和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 – 对人体行走功能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内容
– 描述步态模式和步态参数 – 认识和描述步态的差异 – 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研究产生异常步态的机理 – 确定步态异常者需要何种治疗或助行器
骨盆旋转
当摆动腿向前迈步时,骨盆 向前及向对侧发生一定的旋转, 正常约4°
Muscle Activity 肌肉活动
步行周期中,多数下肢肌肉也会周期性产 生肌电活动,持续大约100~400ms 在活动状态同步测定多块肌肉电活动,提 供病人行走时激发肌肉活动的同步数据, 揭示肌肉的电生理活动与步态的关系
方向性
– 使躯干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
协调性
– 全身各关节、肌肉的参与,大脑对这些组织的控制
个体差异
– 后天经学习而获得,并随年龄、性别、职业的不同而 有所差异
正常步态参数
步 宽 ( stride width): 两 侧 足中 心线 之 间的 距离 , 正常 大约 5~ 10cm 步幅长(step length)_:一侧足跟迈步后到对侧足跟之间的距离,正常 大约50~80cm 跨步长(stride length):一侧足跟到同侧足跟迈步后的距离,为步幅长 的两倍,正常大约100~160cm 步角/足角(foot angle):足的长轴和中心线之间的夹角
分为3个期 – 摆动前期 (initial swing) – 摆动中期 (mid-swing) – 摆动末期 (terminal swing)
步态周期
3项功能(task)
– 承受体重 – 单腿站立 – 向前迈步
正常步态特征
稳定性
– 以最小的能量消耗来取得最大的身体重心稳定
周期性和节律性
– 两侧下肢交替摆动,重复相同过程。
.
16
步态周期中的肌肉活动
Hip 髋关节
髋伸肌:臀大肌、腘绳肌 髋屈肌:髂肌、腰大肌(髂腰肌) 髋外展肌:臀中、小肌 髋内收肌群: 髋内旋肌:阔筋膜、臀小肌、臀中肌前部 髋外旋肌:臀中肌、臀大肌后部
.
18
Hip Extensors 髋伸肌
臀大肌
– 摆动末期开始活动,协调屈髋和支持体重 – 足跟着地时,活动明显,进行伸髋,防止髋前
步态分析
王秋纯 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
内容提要
概述 步态及步态周期的概念 正常步态特征及参数 临床步态分析的目的及方法 临床常见异常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步行的价值
步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伴随着发育过程 不断实践而习得的一种能力,是人类与其 它动物区别的关键特征之制躯体前倾; – 支撑初期和中期,活动明显,起伸髋、支持体
重、协调伸膝作用
腘绳肌:协助臀大肌伸髋、支持体重
.
19
Hip Flezors 髋屈肌
足尖离地前,开始活动,抑制髋关节伸展 摆动期,屈髋运动为主 股直肌、缝匠肌也参与屈髋活动
.
20
Hip Abductors 髋外展肌
主要在单腿支撑相活动 起稳定骨盆的作用 防止过度髋内收、足外翻 协助伸髋、髋外旋或屈髋、髋内旋
步态是步行的行为特征,体现行走的方式 或模式
.
3
步态(gait)
人体在行走时的姿态 通过髋、膝、踝、足趾的一系列连续活动 身体沿着一定方向移动的过程
正常步态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
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系统的协调工作
步态
人体结构与运动功能调节系统 行为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 是人体运动功能的综合表现 行走及其步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终极目标 在生物力学水平上的体现
Amigo分期,RLA)
分为5个期
– 最初接触/足跟着地 (initial contact) – 负重反应 (loading response) – 站立中期 (mid-stance) – 站立末期 (terminal stance) – 摆动前期 (pre-swing)
步态周期:摆动相
从足尖离地到足跟着地,足部 离开支撑面的时间,约占步态 周期的40%
步态分析目的
正常步态参数
步频(cadence)
– 每分数迈出的步数 – 步频=步数/60(步/分) – 正常:95~125步/min
步速
– 步行速度 –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米/秒) – 让测试对象以平常的速度步行10米的距离,测量
所需的时间 – 计算:步速(米/秒)=距离/所需时间
正常步态参数
重心移动
– 行走时,身体重心随着骨盆 的向前移动而上下移动大约 5cm,侧方移动约5cm
– 足跟离地时,使踝跖屈,产生有效推动力 – 使足旋后,防止“足内翻”
.
24
Trunk 躯干
竖脊肌: – 两次足跟着地过程两次收缩活动:0~20%
gait和45~70%gait – 控制、协调身体的前移。 腹直肌: – 2次明显的收缩活动:20%gait和70%
.
21
Hip Adductors and Hip Rotators 髋内收和旋转肌群
髋内收肌群:
– 在足跟着地时,协助稳 定伸髋和髋外展;
– 足尖离地时,协助屈髋
髋内旋肌
– 支撑相活动,协助对侧 骨盆向前移动
髋外旋肌
– 支撑早期活动,协助骨 盆旋转运动
.
22
Knee 膝关节
Knee Extensors伸膝肌群:股四头肌
– 支撑相,伸膝支撑体重 – 摆动相,协调屈膝活动
Knee Flezors屈膝肌群:腘绳肌
– 支撑相,协调伸膝活动 – 摆动相,屈膝活动
.
23
Ankle 踝关节
踝伸肌群:胫骨前肌、趾长、踇长伸肌
– 在足跟着地后,使踝背屈,防止“脚掌拍地” – 摆动期,保持踝背屈,防止“足下垂” – 使趾背屈、协助踝背屈
.
5
.
6
正常步态特征
身体平稳 步长适当 耗能最少
.
7
步态周期(gait cycle)
从足跟着地到同侧 足跟再次着地所经 历的时间 – 分为二个相
站立相 (stand phase)
迈步相/摆动相 (swing phase )
步态周期:站立相
同侧足跟着地到足尖离地,即足 部支撑面接触的时间,约占步态 周期的60%( Rancho Los
gait – 维持躯体平衡
.
25
.
26
.
27
.
28
.
29
步态周期中 的关节活动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步态分析
定义
– 利用力学概念和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 – 对人体行走功能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内容
– 描述步态模式和步态参数 – 认识和描述步态的差异 – 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研究产生异常步态的机理 – 确定步态异常者需要何种治疗或助行器
骨盆旋转
当摆动腿向前迈步时,骨盆 向前及向对侧发生一定的旋转, 正常约4°
Muscle Activity 肌肉活动
步行周期中,多数下肢肌肉也会周期性产 生肌电活动,持续大约100~400ms 在活动状态同步测定多块肌肉电活动,提 供病人行走时激发肌肉活动的同步数据, 揭示肌肉的电生理活动与步态的关系
方向性
– 使躯干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
协调性
– 全身各关节、肌肉的参与,大脑对这些组织的控制
个体差异
– 后天经学习而获得,并随年龄、性别、职业的不同而 有所差异
正常步态参数
步 宽 ( stride width): 两 侧 足中 心线 之 间的 距离 , 正常 大约 5~ 10cm 步幅长(step length)_:一侧足跟迈步后到对侧足跟之间的距离,正常 大约50~80cm 跨步长(stride length):一侧足跟到同侧足跟迈步后的距离,为步幅长 的两倍,正常大约100~160cm 步角/足角(foot angle):足的长轴和中心线之间的夹角
分为3个期 – 摆动前期 (initial swing) – 摆动中期 (mid-swing) – 摆动末期 (terminal swing)
步态周期
3项功能(task)
– 承受体重 – 单腿站立 – 向前迈步
正常步态特征
稳定性
– 以最小的能量消耗来取得最大的身体重心稳定
周期性和节律性
– 两侧下肢交替摆动,重复相同过程。
.
16
步态周期中的肌肉活动
Hip 髋关节
髋伸肌:臀大肌、腘绳肌 髋屈肌:髂肌、腰大肌(髂腰肌) 髋外展肌:臀中、小肌 髋内收肌群: 髋内旋肌:阔筋膜、臀小肌、臀中肌前部 髋外旋肌:臀中肌、臀大肌后部
.
18
Hip Extensors 髋伸肌
臀大肌
– 摆动末期开始活动,协调屈髋和支持体重 – 足跟着地时,活动明显,进行伸髋,防止髋前
步态分析
王秋纯 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
内容提要
概述 步态及步态周期的概念 正常步态特征及参数 临床步态分析的目的及方法 临床常见异常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步行的价值
步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伴随着发育过程 不断实践而习得的一种能力,是人类与其 它动物区别的关键特征之制躯体前倾; – 支撑初期和中期,活动明显,起伸髋、支持体
重、协调伸膝作用
腘绳肌:协助臀大肌伸髋、支持体重
.
19
Hip Flezors 髋屈肌
足尖离地前,开始活动,抑制髋关节伸展 摆动期,屈髋运动为主 股直肌、缝匠肌也参与屈髋活动
.
20
Hip Abductors 髋外展肌
主要在单腿支撑相活动 起稳定骨盆的作用 防止过度髋内收、足外翻 协助伸髋、髋外旋或屈髋、髋内旋
步态是步行的行为特征,体现行走的方式 或模式
.
3
步态(gait)
人体在行走时的姿态 通过髋、膝、踝、足趾的一系列连续活动 身体沿着一定方向移动的过程
正常步态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
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系统的协调工作
步态
人体结构与运动功能调节系统 行为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 是人体运动功能的综合表现 行走及其步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终极目标 在生物力学水平上的体现
Amigo分期,RLA)
分为5个期
– 最初接触/足跟着地 (initial contact) – 负重反应 (loading response) – 站立中期 (mid-stance) – 站立末期 (terminal stance) – 摆动前期 (pre-swing)
步态周期:摆动相
从足尖离地到足跟着地,足部 离开支撑面的时间,约占步态 周期的40%
步态分析目的
正常步态参数
步频(cadence)
– 每分数迈出的步数 – 步频=步数/60(步/分) – 正常:95~125步/min
步速
– 步行速度 –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米/秒) – 让测试对象以平常的速度步行10米的距离,测量
所需的时间 – 计算:步速(米/秒)=距离/所需时间
正常步态参数
重心移动
– 行走时,身体重心随着骨盆 的向前移动而上下移动大约 5cm,侧方移动约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