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中考题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题(含答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18cbb8e53a580216fcfe3b.png)
《爱莲说》【重庆市A卷】三(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⑴斯.是陋室斯.:.⑵可以调.素琴调.:.⑶陶后鲜.有闻鲜.:.⑷宜乎众.矣众.:.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1.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12.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4分)【答案】9.(4分)⑴这⑵调弄,这里指弹奏(只答“调弄”不给分)⑶少⑷多10.(4分)⑴苔痕碧绿,长到台阶;草色葱茏,映入帘里。
⑵对于莲花的喜爱,像(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每小题2分)11.(3分)安贫乐道(或“高洁傲岸”,意合即可)12.(4分)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分)【重庆市B 卷】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⑵濯清涟而不妖妖..:.⑶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⑷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b3152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d.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阅读理解选择题一、文学常识《爱莲说》作者是,字茂叔,(朝代)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
说,是古代一种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二、文言实词1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蔓:枝:(2)形容词作动词香远.益清远:2其他重点实词(1)可爱者甚蕃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4)濯清涟而不妖濯:涟:妖:(5)中通外直通:直:(6)香远益清益:(7)亭亭净植亭亭:植:(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9)宜乎众矣宜:3.一词多义(1)清①濯清.涟而不妖②香远益清.③以其境过清.④回清.倒影(2)远①香远.益清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亲贤臣,远.小人三、文言虚词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同予者何.人4.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四、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五、问题探究1.文中爱菊、爱莲、爱牡丹分别代表的人生态度是什么?2.举例分析衬托手法在《爱莲说》中的运用。
3.《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4.《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六、阅读理解选择题爱莲说周敦颐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蕃:多)不蔓.不枝(蔓:藤蔓)B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C濯清涟而不妖(濯:洗)亭亭净植.(植:竖立)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应该)2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香远益.清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康肃笑而.遣之D自.李唐来屠自.后断其股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一句是说爱莲的人特别多。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6cbc6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6.png)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 )(3)陶后鲜.有闻( )(4)宜.乎众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全都相同的一项是()例: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A.水陆草木之.花B.无文案之.劳形C.当求之.于上流D.然则天下之.事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出污泥而不染”这一人生境域的知道。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自.李唐来自.三峡七百里中C.出.污泥而不染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中通外直.系向牛头充炭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知道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行,从而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之情。
B.文章句式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音节和谐、顿挫有致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管,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1)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1)](https://img.taocdn.com/s3/m/25a90b2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0.png)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1)
[题目]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这篇短文的作者是宋代哲学家____。
2. 解释句中词的含义。
(1) 出淤泥而不染染:____
(2) 濯清涟而不妖妖:____
3. 用原文语句回答。
(1)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
(2)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
4. 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
(1) 最喜爱的花是:____。
(2) 最喜爱的原因是:____。
[题解]
第1题。
考查文学常识。
答案: 周敦颐
第2题。
考查解释词。
答案: (1)沾染(污秽) (2)美丽而不端重
第3题。
考查对有关语句的理解。
答案: (1)出淤泥而不染 (2)香远益清
第4题。
考查联系自我、应用联想。
应托“花”言志,先说喜爱什么花,然后从“言志”角度说明为什么喜爱这种花。
答案: 略。
爱莲说 中考试题锦锦
![爱莲说 中考试题锦锦](https://img.taocdn.com/s3/m/7efaf0476294dd88d0d26bd0.png)
《爱莲说》中考试题集锦一(山东聊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不蔓不枝6.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7.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2分)一答案:5.①洗涤②生枝蔓说明:本题2分。
6.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说明:本题2分。
7.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
说明:本题2分。
二【2013年·重庆B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15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二【答案】(15分)9.(4分)(1)沾染(污秽)(2)美丽而不端庄(3)耸立的样子(“高高的样子”亦可)(4)认为(每小题1分)10.(4分)(1)水中陆地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中考试题汇编
![《爱莲说》中考试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dfcc142a55270722182ef702.png)
《爱莲说》中考试题汇编1.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答: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
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答: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2分);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
(2分)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3分)示例: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
3.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3分)答:运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了莲的高尚情操。
4.【甲】文从莲的、、、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答:.【甲】生长环境、外形、香气5.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看,【甲】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答:托物言志(象征)议论6.【甲】文主要采用________、以花喻人的手法,赞扬了君子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答: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托物寓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胸怀磊落,行为端正)7.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8.两则选文均用了对比的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分)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3分)示例: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
爱莲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爱莲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88555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b.png)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荷(hé)花B. 莲(lián)蓬C. 疵(cī)点D. 莲(liǎn)藕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者,濯清涟而不妖也。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下列对《爱莲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描绘莲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B. 文章中“出淤泥而不染”体现了莲花的高洁品质,也暗示了作者对世俗污浊的厌恶。
C. 文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莲花的高洁品质。
D. 文章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莲花的审美态度。
4. 下列关于《爱莲说》的作者和背景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爱莲说》是宋代文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B. 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C. 《爱莲说》创作于北宋仁宗年间,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
D. 《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下列关于《爱莲说》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A. I love the lotus because it grows out of the mud but is not stained, and it is washed clean in the clear water but does not become cunning.B. I love the lotus because it grows out of the mud but is not stained, and it is immersed in the clear water but does not become cunning.C. I love the lotus because it grows out of the mud but is not stained, and it is washed clean in the clear water but does not become cunning.D. I love the lotus because it grows out of the mud but is not stained, and it is immersed in the clear water but does not become cunning.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6. 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6)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6)](https://img.taocdn.com/s3/m/422bc04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4.png)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6)
[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__者也;牡丹,花之__者也;莲,花之____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在上文横线上填空。
2. 解释上文加“▲”字的意思。
① 蕃:______② 植:______③ 亵:______
3. 对上文句①和句②理解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① 感叹无人仰慕君子的德行
② 借此讽刺追名逐利的世态
B. ① 探究无人仰慕君子德行的原因
② 借此讽刺隐居避世的世态
C. ① 探究无人仰慕君子德行的原因
② 借此讽刺追名逐利的世态
D. ① 感叹无人仰慕君子的德行
② 借此讽刺隐居避世的世态
[题解]
第1题。
考查识记默写。
参考答案: 隐逸富贵君子
第2题。
考查词语解释。
参考答案: ① 蕃:多(或:众多) ② 植:树立(挺立) ③ 亵:亲近而态度不庄重第3题。
考查句子理解辨正。
参考答案:A。
《爱莲说》中考题
![《爱莲说》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b6fd4d52964bcf84b9d57bfe.png)
《爱莲说》中考题集锦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2题。
(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周元公集》)[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藉,皆并列盘餐,而王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乃简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节)注:①荷钱:措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hàn dàn):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fù):异香。
18.将甲文中横线处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2分)予独爱莲之,。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摘而藏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面山而居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乃记之而去D.溪深而鱼肥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2)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已:()21.翻译下列句子。
(2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22.甲乙两个文段,都是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4分)答:2005年福建省泉州市(非省级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爱莲说》,完成7—11题(16分)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爱莲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爱莲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22028e0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6.png)
《爱莲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来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l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惊曰:“老更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非争,敦颐独与之筏不听乃委手版①归,将弃官去,日:“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①手版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1)亭亭净植. (2)宜.乎众矣(3)有狱.久不决 (4)尚可仕.乎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2分)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3.翻译下面句子(4分)(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敦颐至,一讯立辨。
4.甲文主要写的是“莲”,为何还要写“菊”“牡丹”?(2分)5.根据两文内容,说说周敦颐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少于两点)(4分)1.(4分)(1)树立(2)当然(3)案件(4)做官2.(2分)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3.(4分)(1)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
(2)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4.(2分)以“菊”“牡丹”衬托“莲”,突出莲的高洁,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
5.(4分)从甲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可以看出周敦颐洁身自好、不慕荣利;从乙文“敦颐至,一讯立辨”可以看出他是个有才能的人,处理案件,快速准确;从乙文“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可以看出他刚正不阿,敢于据理力争。
爱莲说》中考试题
![爱莲说》中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689682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6.png)
爱莲说》中考试题夜泊牛渚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借物抒情的写法,不仅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还能够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无题》中用“坚贞不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表达了深挚的爱情;___在《己亥杂诗》中,用“百折不挠,不甘沉沦,始终为国效力”展示了诗人坚强的性格和献身精神。
7.(1)出淤泥而不染而(清)(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德)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蔽(阳)8.(1)水陆草木的花朵,可爱的种类很多。
2)蝉鸣声不断,猿叫声不绝。
9.《爱莲说》中,___代表的是高洁的人生态度;___代表的是坚韧的人生态度;___代表的是豪放的人生态度。
10.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是清澈透明和起伏不定。
11.___认为,即使在荒芜的麻丛中,也有坚强而直立的蓬草;___则认为,莲花虽然从淤泥中生长,但不会被污染。
这表明环境并不决定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高尚的品质。
17.(1)可爱者甚蕃(繁多)(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轻视)(3)___(少有人知)18.我特别喜欢莲花,因为它从淤泥中生长而不被污染,清澈而不妖艳。
19.在作者心中,君子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追求真善美,不为物欲所动。
19.答案为B。
20.(1)香远益清(越远越清香)(2)亭亭净植(高高挺立,洁净无瑕)(3)___(鲜有人知道)(4)宜乎众矣(适合大众)21.(1)远远观赏莲花,但不可亵玩。
2)我认为菊花是隐逸的花。
22.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可以看出他追求高尚、纯净的品质和精神,以及追求超脱尘世的境界。
___年少时,住在西湖。
每到夏天,我会去湖边欣赏荷花,甚至会因此忘记吃饭。
有一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来到湖边的亭子里观赏荷花。
当时情绪正浓,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湖中的荷花随着风摇曳。
不久,雨过天晴,湖水平静如镜,荷花被雨水洗涤过后,更加清新娇艳,多姿多彩,美丽绝伦。
爱莲说典型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
![爱莲说典型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dda4c8f705cc1755270946.png)
《爱莲说》经典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一、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在““上。
1、本文选自,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
谥号“”,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爱莲说》是他的一篇名文。
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
3、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
4、《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相间5、《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和。
6、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的品格和坚贞的。
7、本文巧用比喻,把比为“隐士”,把比作“富贵人”,把比喻成“君子”。
8、本文运用了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
全文三次用、衬托莲花。
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表现莲花的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慨叹世上没有几个人和自己的相同。
9、下面的句子体现了“莲”的什么高尚品格?请填在句子后面的“”上。
(1)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2)“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0、作者开篇从、、等各方面,赋予莲花以美好的品格。
11、晋陶渊明独爱菊,结合所学,写出一句其描写菊花的诗句:。
我们曾学过《桃花源记》12、文中重在使用衬托的手法:众多可爱的花是一般衬托,菊和牡丹是重点衬托,是正衬,是反衬。
13、作者以自况,表现他、的生活态度,婉曲的批判了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
14、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一句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一词形成反照应。
15、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16、本文的线索是以“”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4)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4)](https://img.taocdn.com/s3/m/c488cf9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16.png)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4)
[题目]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益:__ (2)植:__ (3)鲜: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
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_____”。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____的世风的鄙弃。
4.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
______
[题解]
第1题。
考查词语解释。
答案: (1)益:更,更加 (2)植:立,树立 (3)鲜:少
第2题。
考查句子翻译。
要特别注意,不要漏译或错译“予、独、出、染、濯、妖”。
答案: 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第3题。
考查对文意照应的理解。
答案: 世人甚爱牡丹追求富贵(或:贪慕富贵追逐名利)、趋炎附势
第4题。
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案: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爱莲说》中考题(附答案)
![《爱莲说》中考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69baea336c1eb91a375dc7.png)
《爱莲说》中考题(2013-2016)一、2013重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15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二、【2013年·湖北省荆门市】水陆草木之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宜乎众矣。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12.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中考题集锦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2题。
(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周元公集》)[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藉,皆并列盘餐,而王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乃简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节)注:①荷钱:措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hàn dàn):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fù):异香。
18.将甲文中横线处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2分)予独爱莲之,。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摘而藏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面山而居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乃记之而去D.溪深而鱼肥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2)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已:()21.翻译下列句子。
(2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22.甲乙两个文段,都是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4分)答:20XX年福建省泉州市(非省级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爱莲说》,完成7—11题(16分)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水陆草木之花(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③可爱者甚蕃( )④濯清涟而不妖( )9.翻译句子。
(4分)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10.理解填空。
(3分)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11.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
(3分)答:(一)(16分)7、(2分)B8、(4分。
每空1分)①的②却、可是③多④洗涤9、(4分。
每句2分)①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②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受沾染。
10、(3分。
每空1分)追求隐逸贪慕富贵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意思对即可)11、(3分。
花名1分,理由2分)略浙江省丽水市20XX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一)阅读《爱莲说》,完成第8 —11 小题。
(11分)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香远益清()②陶后鲜有闻()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分)译文:10.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不同花的喜爱,表明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了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的生活态度。
(4分)1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你喜欢哪种花?并请你说说喜欢的理由。
(3分)(一)8.①更加②很少9.我唯独喜爱莲从水底沉积的烂泥里生长出来,但又不沾上污秽,经过清澈的水波洗涤而不显得妖冶。
10.追求隐逸(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贪慕富贵(意思对即可)11.示例:我喜欢桂花。
在秋季,桂花小小的淡黄色花朵散布在绿叶中,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令人陶醉,而它却丝毫不张扬。
评分标准:第8小题2分,每小题1分。
第9小题2分,大意答对即可。
第10小题4分,每空2分,大意对即可。
第11小题3分,写出花名给1分,写出理由,语句通顺的给2分。
20XX年湖北省襄樊市(非课改区)(一)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l0分)爱莲说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2分)①可爱者甚蕃( ) ②亭亭净植()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答: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2分)答:(一)(10分)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12.D(2分)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1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5.(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20XX年泰州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3—16题。
(11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②逸致:情趣。
③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1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濯清涟而不妖()(2)日上日妍()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4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译文: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6.“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
(3分)句子:启迪:13.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洗,洗涤。
(2)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14.本题2分。
(1)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2)这样(因此),我在花开之前,先享受到无穷的情趣了。
(“远”或“亵玩”如果译错,扣1分;“是”译错扣1分)15.本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6.本题3分。
写出句子得1分,写出启迪得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全分)。
示例(找出其它句子,如分析有道理,也可给分):(1)“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启迪: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启迪: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
(3)“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启迪: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彩。
20XX年湖北省鄂州市[甲]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分)21.C(2分)22.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4分)23.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3分)24.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
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3分)20XX年山西省新课改区比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