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中考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题(含答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题(含答案)

《爱莲说》【重庆市A卷】三(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⑴斯.是陋室斯.:.⑵可以调.素琴调.:.⑶陶后鲜.有闻鲜.:.⑷宜乎众.矣众.:.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1.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12.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4分)【答案】9.(4分)⑴这⑵调弄,这里指弹奏(只答“调弄”不给分)⑶少⑷多10.(4分)⑴苔痕碧绿,长到台阶;草色葱茏,映入帘里。

⑵对于莲花的喜爱,像(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每小题2分)11.(3分)安贫乐道(或“高洁傲岸”,意合即可)12.(4分)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分)【重庆市B 卷】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⑵濯清涟而不妖妖..:.⑶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⑷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阅读理解选择题一、文学常识《爱莲说》作者是,字茂叔,(朝代)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

说,是古代一种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二、文言实词1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蔓:枝:(2)形容词作动词香远.益清远:2其他重点实词(1)可爱者甚蕃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4)濯清涟而不妖濯:涟:妖:(5)中通外直通:直:(6)香远益清益:(7)亭亭净植亭亭:植:(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9)宜乎众矣宜:3.一词多义(1)清①濯清.涟而不妖②香远益清.③以其境过清.④回清.倒影(2)远①香远.益清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亲贤臣,远.小人三、文言虚词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同予者何.人4.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四、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五、问题探究1.文中爱菊、爱莲、爱牡丹分别代表的人生态度是什么?2.举例分析衬托手法在《爱莲说》中的运用。

3.《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4.《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六、阅读理解选择题爱莲说周敦颐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蕃:多)不蔓.不枝(蔓:藤蔓)B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C濯清涟而不妖(濯:洗)亭亭净植.(植:竖立)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应该)2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香远益.清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康肃笑而.遣之D自.李唐来屠自.后断其股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一句是说爱莲的人特别多。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 )(3)陶后鲜.有闻( )(4)宜.乎众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全都相同的一项是()例: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A.水陆草木之.花B.无文案之.劳形C.当求之.于上流D.然则天下之.事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出污泥而不染”这一人生境域的知道。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自.李唐来自.三峡七百里中C.出.污泥而不染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中通外直.系向牛头充炭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知道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行,从而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之情。

B.文章句式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音节和谐、顿挫有致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管,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1)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1)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1)
[题目]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这篇短文的作者是宋代哲学家____。

2. 解释句中词的含义。

(1) 出淤泥而不染染:____
(2) 濯清涟而不妖妖:____
3. 用原文语句回答。

(1)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

(2)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

4. 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

(1) 最喜爱的花是:____。

(2) 最喜爱的原因是:____。

[题解]
第1题。

考查文学常识。

答案: 周敦颐
第2题。

考查解释词。

答案: (1)沾染(污秽) (2)美丽而不端重
第3题。

考查对有关语句的理解。

答案: (1)出淤泥而不染 (2)香远益清
第4题。

考查联系自我、应用联想。

应托“花”言志,先说喜爱什么花,然后从“言志”角度说明为什么喜爱这种花。

答案: 略。

爱莲说 中考试题锦锦

爱莲说  中考试题锦锦

《爱莲说》中考试题集锦一(山东聊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不蔓不枝6.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7.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2分)一答案:5.①洗涤②生枝蔓说明:本题2分。

6.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说明:本题2分。

7.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

说明:本题2分。

二【2013年·重庆B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15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二【答案】(15分)9.(4分)(1)沾染(污秽)(2)美丽而不端庄(3)耸立的样子(“高高的样子”亦可)(4)认为(每小题1分)10.(4分)(1)水中陆地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中考试题汇编

《爱莲说》中考试题汇编

《爱莲说》中考试题汇编1.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答: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

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答: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2分);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

(2分)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3分)示例: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

3.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3分)答:运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了莲的高尚情操。

4.【甲】文从莲的、、、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答:.【甲】生长环境、外形、香气5.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看,【甲】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答:托物言志(象征)议论6.【甲】文主要采用________、以花喻人的手法,赞扬了君子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答: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托物寓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胸怀磊落,行为端正)7.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8.两则选文均用了对比的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分)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3分)示例: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

爱莲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爱莲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荷(hé)花B. 莲(lián)蓬C. 疵(cī)点D. 莲(liǎn)藕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者,濯清涟而不妖也。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下列对《爱莲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描绘莲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B. 文章中“出淤泥而不染”体现了莲花的高洁品质,也暗示了作者对世俗污浊的厌恶。

C. 文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莲花的高洁品质。

D. 文章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莲花的审美态度。

4. 下列关于《爱莲说》的作者和背景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爱莲说》是宋代文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B. 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C. 《爱莲说》创作于北宋仁宗年间,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

D. 《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下列关于《爱莲说》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A. I love the lotus because it grows out of the mud but is not stained, and it is washed clean in the clear water but does not become cunning.B. I love the lotus because it grows out of the mud but is not stained, and it is immersed in the clear water but does not become cunning.C. I love the lotus because it grows out of the mud but is not stained, and it is washed clean in the clear water but does not become cunning.D. I love the lotus because it grows out of the mud but is not stained, and it is immersed in the clear water but does not become cunning.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6. 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6)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6)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6)
[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__者也;牡丹,花之__者也;莲,花之____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在上文横线上填空。

2. 解释上文加“▲”字的意思。

① 蕃:______② 植:______③ 亵:______
3. 对上文句①和句②理解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① 感叹无人仰慕君子的德行
② 借此讽刺追名逐利的世态
B. ① 探究无人仰慕君子德行的原因
② 借此讽刺隐居避世的世态
C. ① 探究无人仰慕君子德行的原因
② 借此讽刺追名逐利的世态
D. ① 感叹无人仰慕君子的德行
② 借此讽刺隐居避世的世态
[题解]
第1题。

考查识记默写。

参考答案: 隐逸富贵君子
第2题。

考查词语解释。

参考答案: ① 蕃:多(或:众多) ② 植:树立(挺立) ③ 亵:亲近而态度不庄重第3题。

考查句子理解辨正。

参考答案:A。

《爱莲说》中考题

《爱莲说》中考题

《爱莲说》中考题集锦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2题。

(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周元公集》)[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藉,皆并列盘餐,而王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乃简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节)注:①荷钱:措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hàn dàn):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fù):异香。

18.将甲文中横线处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2分)予独爱莲之,。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摘而藏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面山而居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乃记之而去D.溪深而鱼肥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2)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已:()21.翻译下列句子。

(2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22.甲乙两个文段,都是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4分)答:2005年福建省泉州市(非省级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爱莲说》,完成7—11题(16分)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爱莲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爱莲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爱莲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来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l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惊曰:“老更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非争,敦颐独与之筏不听乃委手版①归,将弃官去,日:“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①手版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1)亭亭净植. (2)宜.乎众矣(3)有狱.久不决 (4)尚可仕.乎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2分)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3.翻译下面句子(4分)(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敦颐至,一讯立辨。

4.甲文主要写的是“莲”,为何还要写“菊”“牡丹”?(2分)5.根据两文内容,说说周敦颐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少于两点)(4分)1.(4分)(1)树立(2)当然(3)案件(4)做官2.(2分)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3.(4分)(1)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

(2)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4.(2分)以“菊”“牡丹”衬托“莲”,突出莲的高洁,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

5.(4分)从甲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可以看出周敦颐洁身自好、不慕荣利;从乙文“敦颐至,一讯立辨”可以看出他是个有才能的人,处理案件,快速准确;从乙文“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可以看出他刚正不阿,敢于据理力争。

爱莲说》中考试题

爱莲说》中考试题

爱莲说》中考试题夜泊牛渚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借物抒情的写法,不仅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还能够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无题》中用“坚贞不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表达了深挚的爱情;___在《己亥杂诗》中,用“百折不挠,不甘沉沦,始终为国效力”展示了诗人坚强的性格和献身精神。

7.(1)出淤泥而不染而(清)(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德)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蔽(阳)8.(1)水陆草木的花朵,可爱的种类很多。

2)蝉鸣声不断,猿叫声不绝。

9.《爱莲说》中,___代表的是高洁的人生态度;___代表的是坚韧的人生态度;___代表的是豪放的人生态度。

10.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是清澈透明和起伏不定。

11.___认为,即使在荒芜的麻丛中,也有坚强而直立的蓬草;___则认为,莲花虽然从淤泥中生长,但不会被污染。

这表明环境并不决定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高尚的品质。

17.(1)可爱者甚蕃(繁多)(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轻视)(3)___(少有人知)18.我特别喜欢莲花,因为它从淤泥中生长而不被污染,清澈而不妖艳。

19.在作者心中,君子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追求真善美,不为物欲所动。

19.答案为B。

20.(1)香远益清(越远越清香)(2)亭亭净植(高高挺立,洁净无瑕)(3)___(鲜有人知道)(4)宜乎众矣(适合大众)21.(1)远远观赏莲花,但不可亵玩。

2)我认为菊花是隐逸的花。

22.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可以看出他追求高尚、纯净的品质和精神,以及追求超脱尘世的境界。

___年少时,住在西湖。

每到夏天,我会去湖边欣赏荷花,甚至会因此忘记吃饭。

有一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来到湖边的亭子里观赏荷花。

当时情绪正浓,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湖中的荷花随着风摇曳。

不久,雨过天晴,湖水平静如镜,荷花被雨水洗涤过后,更加清新娇艳,多姿多彩,美丽绝伦。

爱莲说典型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

爱莲说典型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

《爱莲说》经典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一、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在““上。

1、本文选自,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

谥号“”,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爱莲说》是他的一篇名文。

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

3、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

4、《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相间5、《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和。

6、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的品格和坚贞的。

7、本文巧用比喻,把比为“隐士”,把比作“富贵人”,把比喻成“君子”。

8、本文运用了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

全文三次用、衬托莲花。

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表现莲花的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慨叹世上没有几个人和自己的相同。

9、下面的句子体现了“莲”的什么高尚品格?请填在句子后面的“”上。

(1)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2)“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0、作者开篇从、、等各方面,赋予莲花以美好的品格。

11、晋陶渊明独爱菊,结合所学,写出一句其描写菊花的诗句:。

我们曾学过《桃花源记》12、文中重在使用衬托的手法:众多可爱的花是一般衬托,菊和牡丹是重点衬托,是正衬,是反衬。

13、作者以自况,表现他、的生活态度,婉曲的批判了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

14、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一句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一词形成反照应。

15、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16、本文的线索是以“”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4)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4)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4)
[题目]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益:__ (2)植:__ (3)鲜: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

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_____”。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____的世风的鄙弃。

4.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
______
[题解]
第1题。

考查词语解释。

答案: (1)益:更,更加 (2)植:立,树立 (3)鲜:少
第2题。

考查句子翻译。

要特别注意,不要漏译或错译“予、独、出、染、濯、妖”。

答案: 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第3题。

考查对文意照应的理解。

答案: 世人甚爱牡丹追求富贵(或:贪慕富贵追逐名利)、趋炎附势
第4题。

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案: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爱莲说》中考题(附答案)

《爱莲说》中考题(附答案)

《爱莲说》中考题(2013-2016)一、2013重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15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二、【2013年·湖北省荆门市】水陆草木之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宜乎众矣。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12.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中考题集锦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2题。

(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周元公集》)[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藉,皆并列盘餐,而王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乃简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节)注:①荷钱:措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hàn dàn):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fù):异香。

18.将甲文中横线处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2分)予独爱莲之,。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摘而藏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面山而居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乃记之而去D.溪深而鱼肥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2)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已:()21.翻译下列句子。

(2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22.甲乙两个文段,都是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4分)答:20XX年福建省泉州市(非省级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爱莲说》,完成7—11题(16分)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水陆草木之花(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③可爱者甚蕃( )④濯清涟而不妖( )9.翻译句子。

(4分)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10.理解填空。

(3分)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11.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

(3分)答:(一)(16分)7、(2分)B8、(4分。

每空1分)①的②却、可是③多④洗涤9、(4分。

每句2分)①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②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受沾染。

10、(3分。

每空1分)追求隐逸贪慕富贵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意思对即可)11、(3分。

花名1分,理由2分)略浙江省丽水市20XX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一)阅读《爱莲说》,完成第8 —11 小题。

(11分)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香远益清()②陶后鲜有闻()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分)译文:10.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不同花的喜爱,表明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了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的生活态度。

(4分)1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你喜欢哪种花?并请你说说喜欢的理由。

(3分)(一)8.①更加②很少9.我唯独喜爱莲从水底沉积的烂泥里生长出来,但又不沾上污秽,经过清澈的水波洗涤而不显得妖冶。

10.追求隐逸(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贪慕富贵(意思对即可)11.示例:我喜欢桂花。

在秋季,桂花小小的淡黄色花朵散布在绿叶中,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令人陶醉,而它却丝毫不张扬。

评分标准:第8小题2分,每小题1分。

第9小题2分,大意答对即可。

第10小题4分,每空2分,大意对即可。

第11小题3分,写出花名给1分,写出理由,语句通顺的给2分。

20XX年湖北省襄樊市(非课改区)(一)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l0分)爱莲说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2分)①可爱者甚蕃( ) ②亭亭净植()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答: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2分)答:(一)(10分)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12.D(2分)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1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5.(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20XX年泰州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3—16题。

(11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②逸致:情趣。

③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1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濯清涟而不妖()(2)日上日妍()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4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译文: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6.“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

(3分)句子:启迪:13.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洗,洗涤。

(2)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14.本题2分。

(1)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2)这样(因此),我在花开之前,先享受到无穷的情趣了。

(“远”或“亵玩”如果译错,扣1分;“是”译错扣1分)15.本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6.本题3分。

写出句子得1分,写出启迪得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全分)。

示例(找出其它句子,如分析有道理,也可给分):(1)“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启迪: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启迪: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

(3)“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启迪: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彩。

20XX年湖北省鄂州市[甲]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分)21.C(2分)22.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4分)23.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3分)24.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

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3分)20XX年山西省新课改区比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8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