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模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合集下载

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

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

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而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介绍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的构成要素、特点及其指导意义。

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是根据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和阶段制定的一种系统性的培养模式。

它由基础层、专业层和高层组成。

基础层培养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包括语言、数学、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以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专业层培养的是针对特定行业或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工程师、医生、会计师等。

这一层次的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实习、实践、实训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并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高层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的人才,如科研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等。

这一层次的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通过科研项目、学术竞赛、实践创新等方式,培养学生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和领导者。

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是一种分层次、有序性强的培养模式,逐层深入,循序渐进。

基础层为上层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

最后,它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不仅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它为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了一个系统和有序的培养模式,有利于规范和提高整体人才培养的质量。

其次,它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最后,它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供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是一种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

它由基础层、专业层和高层组成,分层次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素质的培养,对于提高整体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高职人才素质结构研究

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高职人才素质结构研究
原因, 从而 为学 生步入社 会 、 胜任工 作 岗位 以及取得 优 异绩效提供帮助 , 促进人才素质整体提升。
( 三) 为人 才筛选提 供参 考
需要的具有 实用价值 的实践能力 。 同时对已处 理的问题 进行及时归纳 , 转化 为个人所学 , 丰富专业知识 。
强的指导作用 。

部 分高职院校在人才评价 思想方面 比较 混乱 , 评价 内容过 于简单 , 评价标准较低 。 在 当前这种评价体 系下 , 所 培养 的人才往往 只是成 为知识 的考 试能 手而不 是应
用能手 。 二、 胜任 力与胜任 力模型概述
( 一) 胜 任 力 的 内涵
( 四) 良好 的人 际 沟通 能 力
每所 高职院校虽然所处的地理位 置 、文化传统 、 社 会 环境有所不 同, 但从事 同一专业 的绩 优标准 以及支撑 该 绩优标准 的胜任力要求 , 都具 有一定程度上 的通用 意 义 。所 以, 建立 以胜任力模 型为基础的专业人 才素质结 构, 可为各地人才培养质量进行 比较提供重要参考 。
利性 的思想 , 直接导致 了人才培养质量 的下 降。
( 三) 高 职 院校 人 才 培 养 管 理 机 制 过 于 僵化
传统 的人 才培养 管理 机制对 人才 培养 的约束 性过
强, 在教学 管理过 程 中, 偏 重于 教学文 件 的完整 和教学 秩序 的规 范 , 抑制 了教学环境 的创 新 以及教学风格 的多
以就业 为导 向就是 以市 场对人才需求为 指导 , 将高 职教 育与科 技 、 经 济发展 紧密联 系起来 , 不 断培养 能满 足市场 经济发展需要 的高素质人才 , 以推动社 会经济发 展为准则 , 为高职教育 的生存 与发 展赢得 空间。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 字节跳动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 字节跳动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字节跳动人才培养模式一、概述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需要打造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而在这其中,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企业选择的重要路径之一。

本文将以字节跳动公司为案例,深入探讨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能力素质模型的概念和特点1. 能力素质模型的概念:能力素质模型是指对某一特定行业、职位或角色所需的能力素质进行详细描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以及各种综合素质等。

该模型通过对岗位要求进行细致定义,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和选拔。

2. 能力素质模型的特点:能力素质模型是基于特定的职位或角色而存在的,因此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特点。

它通过将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进行具体化和量化,可以帮助员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企业也可以更精确地进行人才选拔和培养。

三、字节跳动公司的人才培养模式1. 能力素质模型的建立:在字节跳动公司,每一个岗位都有相应的能力素质模型。

这些模型是由公司的人才发展部门与岗位负责人联合制定,涵盖了知识技能、工作经验、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

这些模型不仅可以为员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可以为公司选聘人才提供依据。

2. 能力素质模型的实施:字节跳动公司在实施能力素质模型时,采取了多种方式。

在入职培训中,公司会根据每位员工所在的岗位,提前为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能力培养。

公司还会在员工日常工作中,通过定期的能力评估、岗位培训等方式,不断强化员工的能力素质。

3. 能力素质模型的评估:为了确保员工的能力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字节跳动公司会定期对员工进行能力素质模型的评估。

评估结果不仅可以为员工提供继续发展的方向和改进空间,也可以为公司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发展情况,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四、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1. 条理清晰:能力素质模型将岗位要求进行了条理化和明确化,为员工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人才选聘标准。

如何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价?——能力素质模型搭建项目

如何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价?——能力素质模型搭建项目

如何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价?——能力素质模型搭建项目引言: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适应企业业务的迅速发展,企业更加注重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但是,在人才选拔或人员晋升等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企业欠缺科学合理的能力素质模型,不能公平公正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价,出现了人岗不匹配的现象。

那么,用什么标准来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价呢?此时,通过搭建能力素质模型来对员工进行科学的能力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合理的能力素质模型可以公平、公正的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价,对人员选拔、人员配置等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由此可见,搭建科学合理的能力素质模型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科学的能力评价,实现人岗匹配的重要环节。

本文是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为某电子元器件行业搭建能力素质模型的项目纪实。

【客户行业】电子元器件行业【问题类型】搭建能力素质模型【客户背景】深圳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环保节能的电源及磁性元件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开关电源适配器、动力电池充电器、音响电源、LED照明电源等产品。

产品广泛使用于LED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可视电话、便携计算机等领域。

在技术和工艺上,紧跟国际行业技术前沿,不断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拥有200多人的研发队伍,员工总人数达2300人。

凭借优秀的研发队伍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公司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但是用什么标准来选拔能胜任岗位的优秀人才呢?这一直是该企业的管理难题。

因此,企业管理者邀请华恒智信进驻企业,帮助企业有效甄选优秀人才,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现状问题及分析】为适应企业业务的迅速发展,公司加大了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但是,在人才选拔或人员晋升等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公司一直欠缺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过渡依赖评选人员的主观评价,人岗不匹配的现象也比较常见。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选拔与培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选拔与培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选拔与培养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

如何有效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胜任力模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工具,为人才选拔与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相关问题,以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胜任力模型是指在一项工作或任务中,成功完成所需具备的一系列技能、知识和行为的集合。

它通常包括三个层次:核心价值观、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通用技能是跨职位的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则是特定职位所需的专门技能。

胜任力模型适用于各类企业和组织,可用于识别和评估人才,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人才选拔方面,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评估应聘者的潜在能力。

传统的选拔方法往往只于应聘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而忽视了个人的潜在特质和行为模式。

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选拔方法,则可以帮助企业对应聘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预测其未来在工作中的表现,从而更准确地选拔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方法也可以帮助企业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

通过分析员工现有能力与胜任力模型所需能力的差距,可以为不同员工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便帮助他们迅速提升能力,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胜任力模型还可以用于员工的绩效评估和职业发展规划,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方法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科学、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

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在人才选拔与培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选拔标准不清晰、培养计划缺乏针对性等。

为了更好地发挥胜任力模型的作用,企业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企业需要建立清晰的胜任力模型。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文化价值观,明确所需人才的胜任力要求,并制定相应的选拔和培养标准。

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准确性,还有利于打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敬业精神。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电网企业管理者后备人才培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电网企业管理者后备人才培养

2023-11-11CATALOGUE目录•引言•电网企业管理者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电网企业管理者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电网企业管理者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与保障措施•案例分析与应用•研究结论与展望01引言当前电网企业的管理者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管理者培养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对于电网企业而言,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电网企业管理者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电网企业管理者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后备人才界定胜任力模型电网企业管理者后备人才的界定电网企业管理者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培养方式单一培养计划缺乏系统性电网企业管理者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人才储备不足电网企业管理者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系统的培养体系和流程,不能有效提升后备人才的胜任力。

培养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03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电网企业管理者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胜任力模型概述定义胜任力模型是指一组具体的、可衡量的、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的特质,这些特质能够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

目的通过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电网企业管理者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具备未来领导力潜质的优秀后备人才。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电网企业管理者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步骤与方法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电网企业管理者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步骤与方法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电网企业管理者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步骤与方法步骤与方法步骤四:制定培养计划根据胜任力模型,为每个后备人才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培训、实践锻炼、导师制度等。

VS步骤与方法步骤与方法知识培养技能锻炼能力提升个性特质培养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电网企业管理者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04电网企业管理者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与保障措施实施策略与措施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师资库实施轮岗实践制度开展定期评估与反馈加强组织支持高层领导应重视电网企业管理者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给予足够的支持和资源保障,确保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

基于能力模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能力模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能力模型的人才培养体系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基于能力模型的企业人才培养体系2007年2月1日目录1.项目说明2.能力模型3.基于能力的人才培养4.关键人才培养5.能力评估6.课程体系7.实施流程8.评估流程9.培训师培养10.课程开发11.文化建设附件一:公司介绍附件二:专家及讲师团队附件三:课程大纲一、项目介绍为什么我们的员工参加了大量的培训,而绩效却没有显着的提高我们应该如何有计划的培养员工与管理者我们如何确保我们的培训体系符合企业现在与未来发展的需要企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质就是使企业中每个工作岗位都有明确的、符合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培养方法。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解决的问题是希望使目前在岗员工具备技能和方法以胜任本职工作,并满足企业未来的岗位需要和对战略发展人才的需求。

人才培养不同于企业培训,其区别在于培训是培养的一种手段,而培养则是一种体系;培训强调的是课程内容,而培养强调的是培养方法。

培养需要采用培训、辅导、实践、轮岗、自学、自我发展、完成挑战性任务等系统化的方法来达到既定的技能提升的目的。

人才培养体系对企业的最大价值就是为企业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定制、目标性强的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群体的培养体系。

它解决了以培训代替培养的误区,弥补了培训不够系统、拘泥于局部视野的缺憾。

人才培养体系并非仅仅适用某一年、某一阶段的人才培养,它将为企业保留一套方法,企业可用这种方法延续不断的培养人才,避免资源的浪费。

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需人才培养的有效工具。

二、 能力模型为什么相同岗位与管理环境下员工的绩效存在明显的差异除了专业知识、职业经历以外,还有哪些要素决定员工成为杰出者 我们应该以什么为基准建立更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能力(Competency )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例如素质、资质、知识、技能、潜能、才干、个性与内驱力等。

基于COMET能力模型的信创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COMET能力模型的信创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I nternet Application互联网+应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软件行业的需求不断增长。

信创软件人才具备模型驱动工程和软件开发的综合能力,培养这样的人才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推动软件行业的发展。

当前软件行业对于信创软件人才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

COMET能力模型在人才培养中提供了系统化的框架,帮助组织和个人全面考虑培养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并制定有效的培养策略。

它能够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人才的需求和发展方向,同时也能够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发展路径,从而实现更有效的人才培养。

因此,COMET能力模型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在当前的信创软件产业对于专业人才提出更多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要求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基于COMET能力模型对人才培养进行创新被赋予了深远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一、人才培养的需求及COMET能力模型定义(一)人才培养需求信创软件行业对人才培养有多方面的需求,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等。

这些需求反映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人才需要具备综合的能力和素质,才能适应行业的要求并取得成功。

信创软件行业需要人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包括分析和理解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并进行测试和调试的能力。

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的技术难题。

同时,信创软件行业对创新能力的需求非常高[1]。

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创新能力包括对新技术的敏感度、洞察力和创造力,能够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的软件产品或解决方案。

此外,信创软件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技术更新换代迅速。

人才需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跟进行业最新的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

其需要主动学习新的技术和工具,并能够快速适应变化,保持竞争力。

(二)COMET能力模型定义COMET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在特定领域或任务中的能力和潜力的能力模型,它考虑了能力、机会、动机和环境等关键要素[2]。

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员工培训发展体系

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员工培训发展体系

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员工培训发展体系文/内蒙古电力供用电稽查局 赵海林 王怡博基于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培训发展体系,是建立员工的能力标准,对员工进行特定职位的关键胜任力的培养,以便提升员工能力,吸引及选拔人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智力资本。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对供用电稽查工作职责提出新要求,围绕建设全新稽查工作部署,内蒙古电力供用电稽查局以“管控风险、提升管理、创造价值”为核心理念,推进全面建设信息化大数据支撑下的全新供用电稽查管理。

在全力推进稽查转型时期,新的稽查业务体系和稽查管理模式需要全面提升稽查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技能,亟需依托岗位胜任力体系的探索与建设,全面加强员工基本技能和管理知识培养,进而提升员工职业素质。

建设全新稽查管理亟需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围绕全新稽查管理探索和建立岗位胜任力责任制及评价标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已经成为稽查局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探索全新稽查职责需要员工丰富业务知识目前员工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良莠不齐,而全新的供用电稽查职责要求员工必须全面掌握供用电稽查知识,因此通过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确定全新稽查知识维度,辨别员工知识掌握情况,并帮助员工扬长补短,持续提升岗位胜任力。

弥补年龄和专业知识结构现状需加强多元化培训目前供用电稽查从业人员平均年龄40.8岁,其中40岁以上的员工占总人数的54%,老员工较多,对稽查业务的专业知识掌握较为单一。

需要通过构建岗位评价体系来建立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加强专业化培训帮助单专业老员工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改善人才培养方式需要推进个性化培训现有的培训方式难以满足各层次员工的个性需求,难以因人而异对员工长期发展提供导向性,需要通过岗位胜任力评价找出每位员工的职业短板,以便视其情况有针对性进行分类培训。

如:对拥有较强理论知识,年富力强,有一定培养潜力的员工加大岗位实际操作培训力度,对有一定实际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业务骨干,要注意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对员工定期“充电”和知识的更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基于能力模型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方案

基于能力模型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方案

基于能力模型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方案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一直是企业和组织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而如何准确地评估和挖掘人才的潜力,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者面临的挑战。

基于能力模型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方案,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人才的能力和潜力,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能力模型的概念与特点能力模型是对人才能力进行系统化描述和分类的工具,它基于岗位需求和组织目标,将人才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维度和层级。

通过能力模型,企业可以明确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从而更好地选拔和培养适合的人才。

能力模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客观性:能力模型是基于岗位需求和组织目标进行构建的,因此具有客观性。

它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人才所需的能力。

2. 多维度:能力模型将人才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维度,如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使得评估更加全面和准确。

3. 可操作性:能力模型提供了明确的能力指标和行为表现,使得人才选拔和培养更加具体和可操作。

二、基于能力模型的人才选拔方案基于能力模型的人才选拔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岗位需求分析:通过与岗位相关的人员和部门进行沟通,明确岗位的职责和要求,确定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

2. 能力模型构建:基于岗位需求和组织目标,构建能力模型。

模型应包括不同维度的能力要求,并给出相应的能力指标和行为表现。

3. 人才评估工具的设计:根据能力模型,设计相应的人才评估工具。

可以采用面试、笔试、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估候选人在各个能力维度上的表现。

4. 评估与筛选:根据评估结果,对候选人进行筛选。

在筛选过程中,要结合岗位需求和能力模型,综合考虑候选人的能力和潜力。

5. 培训与发展:选定合适的候选人后,进行培训和发展。

培训方案应根据能力模型和岗位需求,针对性地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基于能力模型的人才选拔方案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评估和挖掘人才的潜力,提高人才的匹配度和工作效能。

同时,它也能够为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在 实 际 工作 中 的胜 任 能 力 为依 据 , 建 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使学 生能 够尽 快 胜任 人 力资源 管 理职 位 工作 。

胜任 力 和胜 任 力模 型的 内涵
能, 即任何可 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 的并且能显著区
分 优秀 与 一 般 绩 效 的 个 体 的 特 征 。 _ 3 A r m s t r o n g把 胜 任 力 定 义 为 一 种 被 认 可 的标 准 , 它 应 该 可 以 测
志的 、 态度的 、 情感的 、 动力的或倾向性的等等。 由上 述 国内 外代 表性 定 义 中可 见 , 目前学 者们 对胜任力的概念主 要是从行为和特 征两个不 同的 角度进行界定 , 形成胜任力的特征观和行 为观 。1 .

资 源 管 理
l 2 0
能和成就取向等。 _ 4 国内学 者王重鸣认 为胜任 力是 指高绩效的知识 、 技能、 态度 、 能力 以及价值 观、 个 性、 动机 等 ; _ 5 时 勘 认 为 胜任 力 是 指 能 把 某 职 位 中
表现 优异 者和 表现 平 平 者 区 分 开 来 的个 体 潜 在 的 、 较 为 持 久 的行 为特 征 , 这 些 特 征 可 以 是认 知 的 、 意
知 识 丰富 、 本领 过硬 的高 素 质 专 门 人 才和 拔 尖 创 新
外学者对胜任力进行 了大量研究 , 具有代表性 的国 外学 者定 义 有 : Wo o d r u f f e 胜 任 力是 人们 在 工 作 中 需 要展示的各种行 为模 式的集合 , 而不是工作 本身 : 它是一种 明显 的、 能 够 使 个 体 胜 任 某 项 工 作 的 行 为。 S p e n c e r & M c l a g a n 认 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工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基层年轻干部培养体系构建实践与思考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基层年轻干部培养体系构建实践与思考

•银行经营膂理•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基层年轻干部 培养体系构建实践与思考■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区分行人力资源部课题组摘要:基层年轻干部是银行基业长青的重要基石,作为推动一线经营发展的生力军,基层年轻干部的锻炼 培养、作用发挥对促进改革转型、创新突破、稳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着眼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 需要,以基层年轻干部为对象,依托农行广西区分行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的具体实践,基于能力素质模型 构建,探索多元化的基层年轻干部培养体系搭建路径,旨在通过系统培养,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年轻干部队 伍,不断适应新时期发展所带来的新要求与新挑战,为科学规范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基层年轻干部;能力素质模型;培养体系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817 (2021 ) 01-0032-06D O I:10.16678/ki.42-1864/f.2021.01.007一、基层年轻干部素质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意义(一)推动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基层年轻干部培养系统搭建是一项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 工作会议上针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 干部,明确提出要建立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 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其中要求把理想信念教育、知识结构改善、能力 素质提升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

随着经济金融形 势的变化、信息和金融科技的快速迭代、市场竞 争的日益激烈、外部监管环境持续趋严等,商业 银行面临巨大的挑战,在银行业合规稳健经营中,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对干 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干部 成长需要加强系统化培养,才能使素质能力不断 适应新时代带来的新要求。

(二)提升队伍竞争力的内在要求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与深度应用,引发银行业服务方式、管理模式、价值链条和竞争格 局的深刻变革,银行基层单位作为经营发展的最 前沿,对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

体系建设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体系建设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体系建设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一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社会对各行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 引言人才培养一直是国家和企业关注的焦点,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的人才。

这种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能够培养出具备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 了解行业需求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首先了解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密切合作,学校和培训机构可以及时了解行业的新动态和需求变化,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培养方案。

3. 制定能力模型在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之前,需要根据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能力模型。

能力模型可以明确不同层次、不同职能的人才所需的核心能力,为培养体系的制定提供指导。

4. 能力导向的课程设置根据能力模型,学校和培训机构可以调整课程设置,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成为培养体系的关键内容。

5. 强化实践环节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的支持,因此,培养体系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

通过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6. 引入导师制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入导师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导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和发展。

导师制度的引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建立评估机制为了评估学生的能力培养效果,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

这个评估机制应该能够客观地评估学生在核心能力上的提升情况,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8. 加强资源支持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加强资源支持。

政府、学校和企业应该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教学设施、实践基地、资金支持等,为培养体系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大家好,本期为你分享的主题是——“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

本节内容选自书籍《胜任力模型应用实务》。

许多企业把人才培养作为保持核心竞争力、进行组织人才再造的重要途径,因此,人才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传统的培训是以工作分析作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范围比较狭窄,局限在知识、技能等表象上。

胜任力理论从绩效差异分析入手,使分析结论与绩效具有很好的表面效度。

因此,企业可以借助这一新的理论,改进现有培训需求分析的技术与方法,进而开发与之之相适应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效果评价技术,为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是指通过对胜任力特征进行有效的培训与开发,可以使组织中的个体实现绩效的提升,以满足企业未来战略发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构建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呢?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关键是先建立各关键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然后以此为基础来搭建企业的培训体系。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我们在本期音频的第一节【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招聘与甄选体系】中已经讲过,在这里就不做赘述。

在建立了客观、有效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后,就应搭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具体包括进行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与开发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评估。

首先来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需求分析。

在胜任力模型中,逻辑关系分为横向逻辑关系和纵向逻辑关系。

横向逻辑关系表现了员工实际情况和组织要求之间的差距,在这个比较过程中,以胜任力模型作为参照标准,通过员工当前状况和理想状况的对比,能够比较准确并有针对性地找出培训需求;在纵向上是胜任力和行为、绩效的逻辑关系。

胜任力特质往往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一定的行为导致相应的绩效水平,这也是行为事件访谈法的理论基础。

要仔细去分析员工实际胜任力水平,员工的实际行为,员工的当前绩效以及理想状态下的岗位胜任力模型所要求的员工能力,组织期望的行为,组织期待的绩效之间的差异,这样的培训需求才能真正符合组织和个人的要求。

基于能力模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能力模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能力模型的
企业人才培养体系
2007年2月1日
目录
1.项目说明
2.能力模型
3.基于能力的人才培养
4.关键人才培养
5.能力评估
6.课程体系
7.实施流程
8.评估流程
9.培训师培养
10.课程开发
11.文化建设
附件一:公司介绍
附件二:专家及讲师团队
附件三:课程大纲
一、项目介绍
✧为什么我们的员工参加了大量的培训,而绩效却没有显着的提高?
✧我们应该如何有计划的培养员工与管理者?
✧我们如何确保我们的培训体系符合企业现在与未来发展的需要?
企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质就是使企业中每个工作岗位都有明确的、符合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培养方法。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解决的问题是希望使目前在岗员工具备技能和方法以胜任本职工作,并满足企业未来的岗位需要和对战略发展人才的需求。

人才培养不同于企业培训,其区别在于培训是培养的一种手段,而培养则是一种体系;培训强调的是课程内容,而培养强调的是培养方法。

培养需要采用培训、辅导、实践、轮岗、自学、自我发展、完成挑战性任务等系统化的方法来达到既定的技能提升的目的。

人才培养体系对企业的最大价值就是为企业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定制、目标性强的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群体的培养体系。

它解决了以培训代替培养的误区,弥补了培训不够系统、拘泥于局部视野的缺憾。

人才培养体系并非仅仅适用某一年、某一阶段的人才培养,它将为企业保留一套方法,企业可用这种方法延续不断的培养人才,避免资源的浪费。

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需人才培养的有效工具。

基于职位胜任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基于职位胜任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识别关键胜任能力
对各职位所需的胜任能力 进行深入分析,识别出关 键的胜任能力,为后续模 型构建提供依据。
制定胜任能力指标
针对每个关键胜任能力, 制定具体的指标和评估标 准,以便在实际操作中进 行评估和测量。
模型构建方法
选择合适的模型构建方法
根据组织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 的模型构建方法,如行为事件访谈法 、问卷调查法等。
培训前后对比
通过对比员工在培训前后的表现 ,评估培训效果。
绩效评估
将员工的绩效与培训目标进行对 比,评估培训对工作表现的影响

反馈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或面谈的方式,收 集员工对培训的反馈意见,以便
改进后续的培训计划。
05 胜任能力评估与反馈
评估方法
360度评估法
通过上级、下级、同事、客户等多个角度对员工的胜任能力进行 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构建胜任能力模型
完善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对模型进行完善和 优化,确保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各职位 的胜任能力要求,为人才培养提供科 学依据。
根据职位分析和胜任能力识别的结果 ,构建各职位的胜任能力模型,明确 各职位所需的胜任能力标准和指标。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才培养课程
03
设计
课程设计原则
A
针对性原则
课程设计应针对不同职位的胜任能力要求,确 保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相关。
意义
基于职位胜任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于企业的发 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各个 职位的胜任能力要求,为人才的招聘、选拔和晋升提 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其次,它可以帮助企业系统地开 展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它还有助于企业建立 良好的人才梯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

数据中心金融科技人才能力成熟度模型及培养模式研究

数据中心金融科技人才能力成熟度模型及培养模式研究
三、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1. 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以运维领域为例,上述模型指导下的金融科技人才 培养目标如下:在具备 IT 运维所需的常规思想意识、 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基础上,客户意识和创新意识较为 突出,掌握较为丰富的金融科技知识,具有较强数据思 维、数据分析能力和专项金融科技技能,能够完成金融 科技型任务或项目的复合型人才。运维领域金融科技人 才的培养规格见表 2,其中所涉及能力项均为金融科技 人才应强化的能力,至于相应级别的综合能力则可以依 据各能力项等级的自由组合来裁定。 2. 培养内容 培养内容与培养方式密切相关,如果将金融科技人 才培养规格作为具体的培养目标,那么以成人学习理论 与“70-20-10 学习原则”为理论指导,可以将人才培 养方式分为三大类,即实践、交流(互动)与培训。这 三种方式在培养人才的有效性方面有所差别,因此需要 整 合 起 来 才 可 能 产 生 最 大 收 益。 例 如, 对“70-20-10 学习原则”而言,不能将其机械套用于金融科技领域,
3. 金融科技人才综合能力成熟度等级 以能力项分类和能力词典为基础,对各能力项级别 进行排列组合,综合能力成熟度等级如图 2 所示。其中, 综合能力等级可分为 5 个级别,即起始级 T1、发展级 T2、稳健级 T3、优秀级 T4、杰出级 T5,此外也可用类 似的职业序列如初级、中级、高级、资深、专家等来表 示。在此基础上,则是由能力项分类、能力词典和人才 综合能力成熟度等级共同构成了金融科技人才能力成熟 度模型。 人才综合能力是各能力项等级组合后的评价结果, 随着综合能力成熟度级别的提高,对各能力项等级的要 求也会不断提高。举例来说,如果综合能力成熟度想达 到“杰出级”,那么如“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客
因为金融科技知识和技能大多是硬实力,许多知识学完 后可谓是立竿见影,所以授课的比重应适当加大,实践、 交流和培训的占比可以是 50-20-30。当前,社会上有 许多大数据和 AI 方面的培训课程,而根据人才能力模 型,农业银行选出的相关课程包括机器学习的数学基础、 机器学习算法、Python 基础、深度学习算法、计算框架 和建模工具、典型“图像、语音、文本”应用方案等,其 中就运维领域而言,智能运维 AIOps 是最好的实践指导。

基于能力模型的工程师人才盘点方案

基于能力模型的工程师人才盘点方案

基于能力模型的工程师人才盘点方案一、背景。

在工程领域,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

因此,对于工程师人才进行盘点和评估,是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本方案基于能力模型,结合工程师职业素养和技能要求,提出工程师人才盘点方案,旨在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自身工程师队伍的优劣势和发展方向,为人才培养和招聘提供指导。

二、方案内容。

1.制定能力模型。

能力模型是基于工作任务和职业知识等因素而建立的岗位能力要求框架。

制定能力模型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工程师岗位的关键职责和职业素养,挖掘重要的技能和能力要求。

2.制定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是对能力模型中各项要求的具体表现指标,用于评估工程师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评估指标可以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类。

主观评价通常采用360度评估、面试和测验等方式;客观评价通常采用绩效评价和业绩考核等方式。

3.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收集数据可以通过调查问卷、面试记录、业绩考核等方式。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工程师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还可以掌握整个团队的人才结构和发展情况。

4.提出改进建议。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优化招聘流程和标准,提高招聘效率和精准度。

-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开展专业培训和知识分享活动,提高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

-提升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总结。

工程师人才盘点方案基于能力模型,以科学的方式对工程师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要求进行评估和分析,为企业提供了全面了解工程师队伍的工具。

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整体性的发展建议,有利于发现潜在的人才优势和薄弱环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研发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管理
绩效管理
策划与资源整合
组织沟通
领导艺术
激情
术:
制度
流程
质量
结果
《经理人修炼》
《从工程师到经理人》
后备干部
(骨干员工)
专业
同上
职业
器:
规范
方法
工具
《通用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训练》
《职能人才训练》
职业员工
职业
职业人技能
职业
《职业员工训练》
新员工
企业
企业人技能
职业
《成为企业人》
五、能力评估
在咨询实践中,我们发现持续发展的企业能够寻找到自身成功的独特基因,企业文化、战略、
基于能力模型的
企业人才培养体系
2007年2月1日
1.项目说明
2.能力模型
3.基于能力的人才培养
4.关键人才培养
5.能力评估
6.课程体系
7.实施流程
8.评估流程
9.培训师培养
10.课程开发
11.文化建设
附件一:公司介绍
附件二:专家及讲师团队
附件三:课程大纲
一、项目介绍
为什么我们的员工参加了大量的培训,而绩效却没有显著的提高?
人才培养不同于企业培训,其区别在于培训是培养的一种手段,而培养则是一种体系;培训强调的是课程内容,而培养强调的是培养方法。培养需要采用培训、辅导、实践、轮岗、自学、自我发展、完成挑战性任务等系统化的方法来达到既定的技能提升的目的。
人才培养体系对企业的最大价值就是为企业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定制、目标性强的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群体的培养体系。它解决了以培训代替培养的误区,弥补了培训不够系统、拘泥于局部视野的缺憾。人才培养体系并非仅仅适用某一年、某一阶段的人才培养,它将为企业保留一套方法,企业可用这种方法延续不断的培养人才,避免资源的浪费。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需人才培养的有效工具。
人力资源部门和受训学员总是抱怨无法将培训内容落实到受训人的工作中,学到的只是理论,这就是培训和培养的主要区别。培养强调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我们的方案强调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在方案中设计针对培训内容的实践计划,以加强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
很多企业对应该如何制订人才培训和培养计划产生困惑,而富兰林始终坚信向有经验和优秀的企业学习是最佳途径。富兰林一直致力于研究世界领先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优秀企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学习方法,再根据我们服务于中国企业的丰厚经验和实践积累出适合中国企业人才培养的方法与模式。
管理层级
核心技能课程
修炼课程
通用技能
课程
知识
技能
态度
高层:
《领袖风采》
战略管理
人才战略
财务战略
永续创新
可持续发展
触及
巅峰
基于能力的
企业文化
传统文化与
企业管理
学习型组织
公共关系
危机与公关
压力管理
领导个人行为
中层:
《卓越领导》《从管理到领导》
管理者素质能力
组织设计与管理
中层执行力
财务执行力
管理者晋升的五项修炼
管理层级
核心能力
培养维度
培养路径
知识
技能
态度
高层管理者
战略
人才
财务
领袖技能:
谋略
创新
继任者
使命
道:
战略
文化
思想
《领袖风采》
中层管理者
管理
组织
执行
领导技能:
目标
绩效
策划
组织沟通
信念
法:
组织
结构
资源
《卓越领导》
《从管理到领导》
基层管理者
专业
团队
项目管理
经理人技能:
团队管理
计划
沟通
时间管理
质量管理
现场管理
二、能力模型
为什么相同岗位与管理环境下员工的绩效存在明显的差异?
除了专业知识、职业经历以外,还有哪些要素决定员工成为杰出者?
我们应该以什么为基准建立更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能力(Competency)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例如素质、资质、知识、技能、潜能、才干、个性与内驱力等。辨别杰出者和胜任者在各项方面的差异,并将发现的数据整合、量化,从而形成可以对照判断的模型及相应层次的可操作的体系即是能力模型。
我们应该如何有计划的培养员工与管理者?
我们如何确保我们的培训体系符合企业现在与未来发展的需要?
企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质就是使企业中每个工作岗位都有明确的、符合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培养方法。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解决的问题是希望使目前在岗员工具备技能和方法以胜任本职工作,并满足企业未来的岗位需要和对战略发展人才的需求。
多年的培训咨询经验使我们看到,多数企业的培训还停留在“见招拆招”的局部视野。单项培训可用来解决现阶段某一问题,培训计划可用来解决特定目标,而培养方案才是用来解决企业未来战略所需人力资本问题。因此在我们的方案设计将体现企业战略的全局视野。
四、关键人才培养
高级管理人员在经过了公司安排的各种类型的培训项目,接受了与著名学府的 MBA、EMBA
在咨询实践中,我们发现持续发展的企业能够寻找到自身成功的独特基因,企业文化、战略、组织核心能力与员工的核心能力十分匹配。而能力模型提供了解读核心能力的工具,建立起战略、人力、组织、文化之间的联系,也使得标杆学习成为可能。
三、基于能力的人才培养
富兰林一直倡导对企业关键人才重在“培养”而非“培训”。工作实践中我们看到绝大多数的企业仍然是强调培训,而非培养。或者提倡培养,落实的却是培训的事情。富兰林认为培训仅仅是培养的一种重要手段,富兰林的方案特点是为企业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而非“培训计划”。
组织核心能力与员工的核心能力十分匹配。因此需要通过对关与核心。
能力评估的方式
六、课程体系
富兰林坚持内训课程定制化,通过能力分析与评估,结合培训调查与分析,得到每一层级核
心课程、通用课程与选修课程计划。并通过富兰林培训流程与评估、选拔、考核相结合,不断调整课程设计与模块组合,得到真正属于企业自己的课程体系。
的最高教育之后,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对他们继续进行培养和提高? 培养方向如何定位?
中层经理的培训课程超过百门,哪一个都似乎需要,应该如何科学合理的组合?
后备干部的培养如何区分于普通中层经理的培养?如何对这些后备干部进行加速培养?
管理干部如何能够利用财务思维与工具,保持与战略层的共识,构建真正的执行力?
富兰林专注于企业关键岗位和关键人才培养方案咨询设计。富兰林将企业人分为六个层级: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后备干部(骨干员工)、职业员工、新员工。所定义的关键人才包括:企业高级经理、中层经理、基层与后备干部、专业人才。富兰林通过对这些关键人才的培养瓶颈研究可以为企业定制包括多种培训手段的培养方案。经过多年的咨询实践,我们认为关键人才培养的核心模型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