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粒子

合集下载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

【典例 3】 中国科学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 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 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 1 个质 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 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 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 C. 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 D. 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称,例如,H-1、H-2、H-3 分属不同原子,但均属于氢
金属元素 6.组成物质的元素 非金属元素
元素。
现在人们已知的元素已有 110 多种。
7.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依次是氧、碳、氢。
8.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该种物 质。
6
C 表示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7 个中子的碳 I和
53 127
53
131
I 的说法错误 的是 ..
(
)
A.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B.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C.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 属于同种元素
【解析】 因为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属于同种元素,两者 互为同位素,同位素之间的区别在于中子数不同。
9.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较多的是含氮、磷、钾元素的 无机盐。植物生长缺乏 氮元素时,植株矮小,叶色发 黄;缺乏磷元素时,植株暗绿带红;缺乏钾元素时, 植株矮小,叶片上带许多褐斑。
10.元素、原子、离子和分子的比较见下表: 项目 元素 原子 离子 具有相同核 电 荷 数 的 一 化学变化 中的 概念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类 原 子 的 总 最小微粒 称 含义 只分种类不 论个数 既可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六讲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六讲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主题三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第六讲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考情分析导航学业要求年份题型、题序考查内容分值1.能说明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能依据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规律,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

2.能基于真实情境,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视角分析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简单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2023贵州选择4题非选择8题物质的构成分子的特征2分3分2022贵阳选择4题非选择7题物质的构成分子的特征2分1分2021贵阳非选择8题非选择9题物质的构成分子的特征2分1分核心脑图整合知识清单必备【考点一】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能量较低,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能量较高,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为了形象说明,通常用电子层表示。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有7层,它们按离核的远近分别用K L M N O P Q1 2 3 4 5 6 7表示,第1层离核最近。

3.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情况。

以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例:【考点二】离子和原子团1.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如Mg2+、Cl-等。

2.离子的分类离子{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如Na+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如Cl-3.离子符号的意义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离子个数。

【考点三】相对原子质量(A r)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符号为A r。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A r)=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一种碳原子的质量×1 123.近似计算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特别提醒】①等质量的不同物质中,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物质中所含原子个数就越少。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01-构成物质的微粒和物质的组成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01-构成物质的微粒和物质的组成

D 6、(2014 届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学期期末)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现象
解释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A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 率加快
6000L 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
B
40L 的钢瓶中
于压缩
在无外力作用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面上移动
D 自行车轮胎在 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典型例题 5】(2014 届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某元素的原
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元素符号为 Br。
(1)右图中 x= 7
,Br 属于 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 或“非
金属”)。
(2)下图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C (填序号,下
同),与 Br 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E。
【答案】(1)7 ,非金属 (2)C ,E 【解析】 试题分析:(1)核外电子数=质子数=35 ,故 X=35-28=7 ;Br 的最外层电子数
注意:1、上述规律对初中的大多数物质起作用。 2、混合物的构成微粒要按其中所含物质的成分来分析。
二、微粒的基本性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以下性质: 1、微粒很小(质量小、体积小) 2、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3、微粒间有间隔(间隔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强成反比) 4、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四、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联系与区别
1、分子和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联系
分子
分裂 构成
原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原子和离子
原子

第25课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

第25课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

2.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 年)——实心球模型。 (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 年)——西瓜模型(原子中有电
子,电子带负电)。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 年)——核式结构模型(α粒子
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4)玻尔原子模型(1913 年)——分层模型。 (5)1927~1935 年——电子云模型。
质子和 36 个电子。
【答案】C
【类题演练 1】 (2019·上海)瓶中 CO 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
图为(“ ”表示 C 原子,“ ”表示 O 原子)
()
【解析】 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一氧
化碳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B
专题二 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的体积很小,但原子的质量 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在原子内,核电荷数=质子数=核 外电子数。
N 为 7 号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5-是一种单质
B.1 个 N5-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
C.1 个 N5-中共含有 35 个质子
D.1 个 N5-中共含有 35 个电子
【解析】 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 7,N5-是 5 个 N
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 N5-中含有 35 个
三、物质由元素组成 1.具体物质的元素组成:
(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 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 数(核电荷数)不同。
(2)元素、原子、离子和分子的比较见下表:
2.列举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N、P、K):植物生长过程中 需要量较多的是含氮、磷、钾元素的无机盐。植物生 长缺乏氮元素时,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缺乏磷元素 时,植株暗绿带红;缺乏钾元素时,植株矮小,叶片 上带许多褐斑。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 原子的构成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 原子的构成

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主要内容: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知识要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一.分子和原子1.分子(1)分子的特点:①小。

分子质量和体积非常小,一滴水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

分子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可以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出某些分子的照片,证明它真实存在着。

②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大量的生活事实,如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湿衣服会晾干、糖放入水中会溶解等,所有这些事实,都会使我们感受到分子的存在和总在不断运动着。

分子的运动速率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质的能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大。

如:100℃时,氢分子的平均速率能达1.987 km/s。

气体分子的相互碰撞的次数是受条件影响的,压强大了,分子挤在一起,碰撞次数多;分子轻,分子的运动速率大,碰撞次数也多。

据推算,标准状况下,每秒钟每个氢分子可能碰撞150亿次。

③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物质呈三态变化的原因: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的缘故。

“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减小也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原因。

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说明:①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②此定义只适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概念: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距离。

②化学变化:分子的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

③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④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2.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或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

3.粒子构成物质的方式:(1)例如: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氧气是由大量的氧分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的。

(2)原子物质例如:①金属②稀有气体③金刚石(C)、石墨(C)、硅(Si)等如:金属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 课时训练
7.(2002年徐州市)下列粒子不显电性
的是 ( A )
A.氢原子 B.氢离子
C.质子
D.电子
8.(2004年南昌市)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
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
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
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1
B.2 C.3
D.6
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又可 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6、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
区别:不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
联系: 又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 原子 离子的化学表示方法
[2011·杭州]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 验现象无关的是 ( A )
阳离子
质子数 <电子数
阴离子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最__外__层__电__子__数关系非常密 切。
·人教版
► 类型四 粒子与物质的构成关系
命题角度:从粒子的结构模型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
例 2 [2010·上海]用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
代表氧原子。下列表示氧化物分子的是
( C)
[解析] 根据模型表示,可推断选项A、D中都只含有一种元 素,它们表示的均是一种单质分子,选项B中含有三种元素,只 有选项C中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原子核
(带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原子
注:普通氢
(不带电)
原子无中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与中子数无关)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人教版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有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NaCl硫酸锌ZnSO(显著特征:含有SO,CO^NO OH NH 4 4334PO4 Cl等原子团)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XX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闻到气味等;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分子相同物质相同,分子不同物质不同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XX分子由XX原子和XX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一个XX分子由几个XX原子和几个XX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学会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描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课题2 原子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的认识质质子(带正电)丁原子核(带正电)Y原子Y I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中考化学第二轮知识点复习 构成物质的微粒

中考化学第二轮知识点复习 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等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2、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 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

(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6)、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7)、离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

例如:2个钠离子:2Na +四、相对原子质量(A r ):⑴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易错易混1、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图 2-1-5 (1)氧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8 。
(2)若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 y= 8 。
(3)写出铝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2 2Al2O3 。
第二部分 物质构成的奥秘
构成物质的微粒
要点梳理
●要点 1 构成物质的粒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分子 、 原子 、 离子 等。
1. 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 (2)性质:分子具有 质量很小 、 体积很小 、 不停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等 性质。 (3)特点:分子是由 原子构成的。在 化学变化 中,分子可以再分;在 物理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
2. (2012 揭阳)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现有 A、B、C、D 四种微粒,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物质
A
B
C
D
——氢原子
微观示
——碳原子
意图
——氧原子
(1)B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 。
(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D (填物质序号),属于有机物的是 A
(填化学式)。 (3)一个 C 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 构成的。 (4)写出反应 A+D→B+C 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点燃 CO2+2H2O 。
同种分子(原子)具有相同的性质;既可以讲种类,又可以讲个数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联系 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要点 3 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粒子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粒子结构 区别
粒子电性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第四单元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 1、原子的构成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能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三决定:①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③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2)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

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3)相对原子质量①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②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③没有单位。

(4)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下图)。

上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5)电子电子层的规律: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2、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注意:*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02、0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3)、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氢。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6大类型知识点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6大类型知识点

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中考化学总复习: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知识讲解

中考化学总复习: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考纲要求】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了解微粒的基本性质,能用微粒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知道原子的构成,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关系和含义;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知识网络】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特征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构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成成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特征:同分子的特征相似物质原子质子(带正电)构成原子核(带正电)结构中子(不带电)构核外电子(带负电)成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阳离子离子分类阴离子【考点梳理】考点一、分子(高清课堂《物质构成的奥秘》一、2)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分子有什么化学性质,由这种分子聚集成的物质就有什么化学性质。

如一氧化碳分子能与氧分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所以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由分子的聚集状态决定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

如水分子间距离很小时水呈液态,水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水呈气态,水分子规则排列,不能自由移动时水呈固态(冰)。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或原子团构成。

2.分子基本性质:(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kg,一滴水(约0.05 g)中约有1.7×1021个水分子。

(3)分子间有间隙,且不断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用此性质可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等。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如氢分子能与氧分子反应,而水分子不能与氧分子反应。

【要点诠释】用分子理论解释物理、化学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如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变;通电氢气+氧气,在此反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如水−−−→应中,水分子变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电荷数,后标出电性 (+、-):Na+表示钠离子,2Na+表示2个钠离子
数量关系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似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转化
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如:在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而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可以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分子
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Nhomakorabea原子离子
概念
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电性
呈电中性,不带电
带电:
阳离子带正电
阴离子带负电
表示方法
用元素符号表示;Na 表示钠原子,2Na表示2个钠原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离子
概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
用化学式表示. 如H2,He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H,Fe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Na+、NO3-
微粒的运动
联系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定义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相同点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②都很小,但者阶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③都在不断地运动;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精讲(解析版)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精讲(解析版)

第06讲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的构成1.分子: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是有种类,也有个数。

基本性质: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本身没有变化。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c.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分子分类:a.单原子分子如:稀有气体分子,He、Ne等b.双原子分子如:O2、H2、N2等c.多原子分子如:H2O、CO2、H2CO3等2.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原子有种类,也有个数。

基本性质:a.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原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原子之间有间隙。

重新组合OHHO H H 水分子(H 2O )氧分子(O 2)氢分子(H 2)O OH H HH OOHH通电HH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例:电解水3.构成物质的微粒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和原子_等。

2)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的。

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物质;还有少部分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如:氧气是由_许多氧气分子_构成的,二氧化硫是由_许多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金属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稀有气体氦气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

3)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_金属单质_、碳、硅、硫、磷、稀有气体。

4.物质构成的分析: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用_分子、原子_的概念,还要注意物质的构成层次,例如,水是由_许多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_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金刚石、氦气等都是由_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可看作是由_原子直接构成的。

5.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同点1.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组成新的分子,变成另外一种或几种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不能变成另外一种原子。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空间构型
分子中原子在空间的排列,如 直线型、平面型、三角锥型等

分子间作用力类型及特点
01
范德华力
存在于所有分子之间的一种微弱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与分子的极性和
相对分子质量有关。范德华力包括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三种。
02 03
氢键
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 的氢原子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氢键比范德华力强, 但比化学键弱。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contents
目录
• 微粒概述与分类 • 原子结构与性质 • 分子结构与性质 • 离子结构与性质 • 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 • 实验探究:观察微粒运动现象
01 微粒概述与分类
微粒定义及特点
01
微粒是指构成物质的基 本粒子,包括原子、分 子、离子等。
02
03
微粒具有极小的体积和质 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 需借助仪器才能观测。
质的最小粒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原子、分子、离子关系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通 过得失电子也可以形成原子。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为原子,原 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通过共用电子 对形成分子。
离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形成分子,分 子也可以离解成离子。
其他作用力
如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等,这些作用力通常比 范德华力和氢键弱。
分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分子的物理性质
如颜色、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这些性质与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例如,非 极性分子通常无色无味,而极性分子可能有颜色或气味;分子间作用力强的物质熔沸点高 ,而分子间作用力弱的物质熔沸点低。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复习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复习
化学变化中的 最小微粒
原子一般用于是说 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既讲种类,讲个数。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 联 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微观粒子 原子 (讲种类、讲个数) 核 相 电 同 荷 数 宏观概念 元素 (只讲种类、不 讲个数)
+2价的铁元素
三、化合价
1.化合价:用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 +2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O Mg 化合价 离子
表示 标在元素符号的正 标在元素符号的右 上角 方法 上方 +3 -2 +2 符号 Al、O、Mg Al3+、O2-、Mg2+ 联系 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离子的电荷,通
常数值相等,正负相同,位置不同, 写法相反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金属 元素
钾 钠
元素 符号
K Na
常见的化合价
+1 +1
非金属 元素
氢 氟
元素 符号
H F
常见的 化合价
+1 -1
银 钙 镁 钡 锌 铝 铜 铁 锰
Ag Ca Mg Ba Zn Al Cu Fe Mn
+1 +2 +2 +2 + +3 +1、+2 +2、+3 +2、+4、+6、+7
氧 氯 溴 碘 氮 磷 硫 碳 硅
a.Mg2+ b.H2O c.2CO d.CaO e.2H+
①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C 。 ②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E 。 ③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a 。 ④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 d 。 ⑤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原子个数的是 b

3.1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课件九年级化学(全国)(2024)上册

3.1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课件九年级化学(全国)(2024)上册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的物质(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宏观上反映为各物质都保持着各自原有的性质)
空气中含有氧分子、氮分子等
4.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解释物质的变化
宏观
微观(分子的观点)
实例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微观解释
_
结论
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所含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③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2)原子的概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不是指大小,指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微观粒子。(3)原子的基本性质①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③原子之间有空隙。
2024年秋季化学 沪教版(全国)(2024)九年级上册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1.能结合有关实例认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及其特征。2.能利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认识原子的构成。3.能用比较等方法说明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4.能从原子或分子的视角对一些物质的变化进行简单分析与解释。5.能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特别提醒对原子的理解
典例3 如图所示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
B
A.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B.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D.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观粒子
(4)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观粒子
结构的稳定性
得失电子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1 页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粒子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离子、原子(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分子用化学式来表示。

分子的基本性质:小、轻、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基本性质的运用:“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溶解、升华、挥发、液化、气味等。

注意: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加速。

“分子之间有间隔”解释:体积变化、三态变化、溶解、热胀冷缩等。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对于中性粒子(原子、分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对于任何粒子(原子、分子、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得电子带负电(粒子失电子后不一定带正电,得电子后不一定带负电)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 42-、CO 32-、NO 3-、OH -、ClO 3-、PO 43-、NH 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③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 + Mg 2+ Al 3+ 、H+ NH 4+2+
*阴离子:O2- 、OH - S 2-、Cl - SO 4 2- CO 32- NO 3-、PO 43-、ClO 3-
总结:(1)分子既能构成非金属单质(如:H 2、O 2、N 2、等),又能构成非金属化合物(如HCl 、CO 2、H 2O 、NH 3、等)。

(2)原子只能构成单质(如所有金属、稀有气体、碳、金刚石、石墨、硅等)(3)离子只能构成离子化合物(常见盐、碱、碱性氧化物都属离子化合物)判断离子化合物的方法:凡
含金属元素或NH 4+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4)不带电的粒子:原子、分子、中子;带正电的粒子:阳离子、质子;带负电的粒子:阴离子、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