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课型的设计和实践
阅读教学课型设计教案(精选7篇)
阅读教学课型设计教案(精选7篇)阅读教学课型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充满奇特构思,曲折情节的故事中体会作者夸张的手法,大胆的想象,感受他的幽默与智慧,获得一种情感的体验,努力做一个勇敢善良,勤劳正直的人。
2、通过交流,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分享阅读的收获。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课前准备:1、认真阅读《大林和小林》,找找有趣的“奇思妙想”。
2、完成一篇《大林和小林》读后感、阅读单。
3、试着讲讲自己喜欢的故事。
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最近我们阅读了张天翼爷爷的童话,在他的书中我们认识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出示封面)《大林和小林》,他们是——大林和小林。
师:这段时间,老师留心观察了一下,我发现我们班同学在看这本书时,时而紧张,时而偷偷的笑,这本书真令大家爱不释手呀!今天就让我们结伴同行一起走进《大林和小林》(出示课题),和他们一起经历一段有趣的旅行,再和书中那有趣的人物来一次亲密的接触吧!二、书中之最师:小朋友们,在这本书里有许多有趣的描写,简直可以创世界吉尼斯记录啦!你们看!(出示最慢的赛跑):五米赛跑第一——乌龟第二——蜗牛第三——唧唧一共跑了五小时又三十分破全世界记录!1、谁来当一次体育播音员,响亮地把比赛结果播报给大家听听。
(一名学生播报)2、看,这就他们当时比赛的场景,咦!张天翼爷爷这样写,想告诉大家什么呢?(生答)师小结:是的,张天翼爷爷是在讽刺唧唧懒得连乌龟、蜗牛都跑不过呢,张爷爷可真会使用夸张手法啊!A、找一找3、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类似这样夸张的描写,下面我们就一起打开书找一找,看看书里还有哪些夸张的描写呢?(1)要求:找好以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你找到的选一句读给你小组内的同学听,然后再说说夸张在哪里?待会儿老师就请几个同学来跟大家分享!(2)小组交流,师巡视!(3)汇报,师评价!(生拿书自由说)指名4-5过渡:经历这么奇妙的旅程,读到了作者这么多的妙语连珠,好玩吗?小朋友,张爷爷真有想象力,他还用他那夸张的手法创作了不少有趣的人物呢?咱们一起去和他们亲密接触吧!现在,我们一起再来猜一猜书中写到的那些有趣的人物。
2022语文新课标实践:全书阅读三大教学课型
2022语文新课标实践:全书阅读三大教
学课型
本文档旨在介绍2022年语文新课标实践中的全书阅读三大教学课型。
以下是这三种教学课型的简要概述:
1. 故事情节导读课型
故事情节导读课型是一种通过导读故事情节来引导学生理解整本书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课型中,教师会选择一本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通过提问、讲解关键情节和角色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主线和细节。
这种教学课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故事的整体把握能力。
2. 主题思考引导课型
主题思考引导课型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书中的主题和议题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这种课型中,教师会选择一本具有深刻主题或引发思考的书籍,并通过提问、讨论和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书中所探讨的主题,并从中获取启示和思考。
这种教学课型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考深度,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3. 背景知识拓展课型
背景知识拓展课型是一种通过拓展学生的背景知识来加深对书籍理解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课型中,教师会选择一本与学生已有知识相关的书籍,并通过讲解、补充相关背景知识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这种教学课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扩大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这三种教学课型在2022年语文新课标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课型,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设计怎么做的好
阅读教学设计怎么做的好一、引言阅读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个好的阅读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阅读教学设计。
二、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与需求作为一名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与需求。
可以通过阅读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学生的阅读水平信息,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需要提高词汇量,而另一些学生可能需要提高阅读速度。
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与需求,有助于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以及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三、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需要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例如,目标可以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或者让学生能够独立阅读一篇较长的文章并写出总结。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材是做好阅读教学设计的关键。
教学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材可以包括课本、报刊杂志、网络文章等。
在选择教材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筛选,并确保教材的难度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五、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一个好的阅读教学设计应当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意写作等,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实践等,将阅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六、注重评估和反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评估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测验、作业、口头表达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评估和反馈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初中修订语文教材“阅读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初中修订语文教材“阅读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课型简述】“阅读综合实践”课是初中新教材中新增加的一种课文,其教材功能属于“用件”类别。
此课型的出现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单元整体化”教学原则,为普通单元的整体化教学提供了好用的抓手。
这种课型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处理?我个人认为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整体化原则。
该课型的设计一定要针对整个单元的阅读内容、训练要点,而不是某一篇课文,也不是某一个知识点、能力点。
第二,综合性原则。
该课型的实践活动应该涉及“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多种实践活动,而不是某种实践活动。
第三,实践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设计必然要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而不是老师的讲授为主,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加深领悟、提升素养。
这种课型虽然在初中专设,但小学高段完全可以借鉴,老师们可以依据这种课型的原理,在某些单元中增设这种课型。
下面我就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的“阅读综合实践”课为例给大家分享一下这种课型的实际操作。
【课型案例】《品味文章中的美》——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综合实践”一、学习任务1.读出画面之美2.品出词句之美3.诵出情感之美二、任务一:读出画面之美1.学习朗读方法阅读18页“链接材料”,学习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方法。
2.读出声色、动静之美(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春》3.读出声色、动静之美(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三种课型探究
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三种课型探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整本书阅读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三种课型——导读课、推进课和总结课,并分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先对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及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详细介绍三种课型的设计原则、实施步骤和教学方法,最后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这三种课型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以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和素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这一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应运而生,它既是适应教育改革需求的产物,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背景在于,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局限于单篇短文的阅读,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难以形成系统的阅读思维,也难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而“整本书阅读”则要求学生完整地阅读一本书,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还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作品的主题、人物和情节,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
“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还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点和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它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在初中阶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型的构建与实践
《 文课 程 标准 》强调 阅读 是学 语
生 个 性 化 活 动 的 行 为 ,发 展 学 生 的阅读能力 必须从发展 学生个性
阅读 。
一
、
课 型 建 构 的 理 论 基 础
人手 ,才 能充 分发挥学 生的 主动 性 和创 造性 ,要达 到这 一 目标 , 就 必须建构 张扬学生个 性的 阅读
特长是建 构个性化 阅读教 学课 型 的主要出发点 。其次 ,建构 主义
学 习理论要求 教师 由知识 的传 授 者 、灌输 者转 变为主动建 构 的帮
助 者 和 促 进 者 ,要 实 现 这 一 变
展 ”为 目标 ,以学生学 习方式 的 转 变为重点 ,研 究形成 了 “ 导人
课标 为指导 , 以改变学生 的学习
维普资讯
圄 王 林 皖
个 性 化 阅读教 学 课 型 的构 建 与实 践
众 所 周 知 ,世 界 上 没 有 两 片 方 式 为 突 破 口 ,积 极 构 建 个 性 化
化 ,就 必须建 构新 的能促进 学生
发展 的阅读教 学课 型 。再次 ,
相 同的树 叶 ,也没 有两个 完全相 同的人 。既然如此 ,那么教 育的 本质功能就 是要开发 每一位学 生 的潜 能 ,发 展 每一 位学 生 的个
性 。 因 此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就 应 承认 学 生 的个 性 差 异 ,因 材施
阅 读 教 学课 型 ,引 导 学 生 深 入
多 媒 体 展 示 图片 , 播 放 动 画 和 音
乐 :可 以讲故 事 ,做 小游 戏 等 ,
新课标实践:2024年语文教学中的全书阅读三种课型
新课标实践:2024年语文教学中的全书阅读三种课型引言在2024年的语文教学中,新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书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探讨三种全书阅读课型: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和比较阅读。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课型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方法。
一、群文阅读1.1 课前准备- 教师需精选一组相关的文章,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阅读。
- 教师设计阅读任务单,包括阅读笔记、问题思考等。
1.2 课堂实施-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收获。
-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 教师进行总结,提炼文章的核心观点和思想。
1.3 课后作业- 学生撰写读后感,表达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感悟。
-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二、主题阅读2.1 课前准备- 教师选择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为学生提供一组文章。
- 教师设计阅读任务单,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观点。
2.2 课堂实施-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
- 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对主题的全面认识。
2.3 课后作业- 学生撰写主题报告,梳理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
-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比较阅读3.1 课前准备- 教师选择两篇具有相似或相反主题的文章,要求学生预习。
- 教师设计阅读任务单,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异同点。
3.2 课堂实施-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鼓励学生发现文章的差异和联系。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发现。
- 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深层含义。
3.3 课后作业- 学生撰写比较阅读心得,阐述对文章异同点的理解和思考。
-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结语通过实施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和比较阅读这三种全书阅读课型,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
整本书阅读之导读课课型探索
整本书阅读之导读课课型探索
导读课是整本书阅读之前必须进行的一环,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本书所涵盖的
主题和内容。
由于导读课的重要性,它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
育效果。
本文将基于教学实践经验,分享一些导读课课型探索的经验和方法,以供教师参考。
一、主题式导读课
主题式导读课是针对整本书的主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理解和探究整本书的核
心思想。
在导读课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对书本的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比如,
在阅读《小王子》这本书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想故事中反复出现的问题,如小王子为
什么要离开家乡,以及为什么和狐狸成为朋友等等,引导学生思考书中蕴含的主题和价值观。
故事式导读课是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预热和解读。
在这种导
读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听一个故事,从中提取故事元素,然后与故事相关的整本书内
容进行对照。
比如,在阅读《爱因斯坦传》时,可以先讲述爱因斯坦年轻时发现相对论的
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去探究相对论的概念和思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体验式导读课是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更深入、更直观地理解书本内容和主题。
在导
读课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例如,在阅读《小熊和爸爸》这
本书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熊一家的日常生活,来感受小熊的情感和家庭关系。
通过亲身
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书本内容和主题,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
阅读课的三种课型
阅读课的三种课型一、导读课型1.1 导读课的定义导读课是指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前,通过简要介绍、预测内容、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阅读状态,为学生提供阅读的背景知识和阅读的目的。
1.2 导读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阅读状态:导读课在课文前引导学生思考、预测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导读课为学生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导读课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标题、插图等预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预测能力。
•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提问:导读课通过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1.3 导读课的实施步骤1.导入:通过简短的故事、问题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呈现目标文本:展示课文的标题、插图等,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
3.提问学生:利用引人思考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
4.引导学生获取背景知识:向学生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提供必要信息。
5.概括导读:总结导入部分的预测和背景知识,为学生提供阅读课文的目标。
6.提出任务:明确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7.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阅读教学课型2.1 阅读教学课型的定义阅读教学课型是指教师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2.2 阅读教学课型的分类•独立阅读:学生个体独立进行阅读,并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
•合作阅读: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阅读合作,共同完成阅读任务。
•导读阅读:教师在课前对课文进行导读,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
2.3 阅读教学课型的实施步骤1.阅读前的准备:确定阅读目标、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2.导读阶段:进行导读,引导学生进行预测和思考。
3.阅读阶段:学生进行独立或合作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4.理解确认:进行提问、讨论等活动,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教案
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策略;3.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水平的文章;2. 阅读活动设计:包括前导技能训练、阅读任务设置和后续活动设计。
教学步骤:1. 前导技能训练前导技能训练旨在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提醒他们使用一些相关的阅读策略。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通过观看短视频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阅读的主题的好奇心;- 利用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的阅读内容建立联系;- 提供词汇表或相关词汇的图示,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
2. 阅读任务设置阅读任务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文章的重点,并进行有效的信息获取和加工。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设计细节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细节进行回答,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 提出推理问题: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找到线索进行推理,帮助他们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设计归纳总结问题: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总结出关键信息或主题,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3. 后续活动设计后续活动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并将阅读与其他技能(如听说写等)有机结合。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阅读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文章的主题、观点等,并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写作,例如写一篇书评、写一封信等,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词汇拓展:通过词汇游戏、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词汇。
教学评估方式: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阅读活动的结果,进行教学评估;2. 可以采用问答、小组讨论、作业书面评价等方式。
教学资源准备:1. 阅读教材:根据学生年级和能力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2. 视频或图片素材:用来引导学生的兴趣和进入阅读状态;3. 词汇表或相关词汇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汇;4. 练习题或作业:用来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教案
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速度。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各种阅读策略进行有效的阅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准备:课本、课件、阅读材料等。
2. 教学环境准备:学生课桌椅整齐、教室黑板干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布置一个问题或引用一段相关的文章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教学的概念和目的,让学生明确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3. 阅读技巧训练(2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常用的阅读技巧,如预览、快速阅读、扫读、精读等,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4. 阅读理解训练(3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根据文中的要求进行理解和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学生使用之前学到的阅读技巧。
5. 阅读策略引导(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策略,比如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灵活运用。
6. 训练与评价(2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针对学生的不足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并鼓励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六、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预习并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了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实际阅读练习,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的不足,教师进行了及时的指导和反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整堂课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了解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学会了有效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阅读理解中,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课教案设计
阅读教学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堂阅读教学课,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文本选择:选择一篇适合学生年龄段和语言水平的科普文章或小说节选作为教学材料。
2. 预习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图片预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构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词汇和背景知识。
3. 细节理解:教师进行适当的示范,教授学生如何从文章中获取关键信息、理解文中细节,并进行相关训练。
4. 主旨概括: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进行相关练习。
5. 推理判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判断,通过文中的线索、逻辑关系等进行思考和回答。
6. 词汇拓展:针对文中未知词汇,教师进行词汇讲解和拓展,并引导学生将新词汇应用到其他语境中。
7. 扩展阅读: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其他材料,并进行相关讨论和分享。
8. 检测评价:设计相应的阅读理解题目,进行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估,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步骤:1. 预习导入教师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如:“你知道《太阳系中的行星》吗?请谈谈你对行星的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知识等方式展开预习。
2. 细节理解教师从文章中选取一段适当的内容,进行示范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意图并找出文章中的细节信息,提问并鼓励学生互动参与。
3. 主旨概括教师以问题导引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进行相关练习。
4. 推理判断教师提出一系列与文章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判断,通过文中的线索、逻辑关系等进行思考和回答。
5. 词汇拓展教师选取一些与文章相关的生词,进行词汇讲解,鼓励学生找出其他具有相同词根的词汇,并将其应用到其他语境中。
6. 扩展阅读教师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其他材料,如其他科普文章、科幻小说等,并进行相关讨论和分享。
7. 检测评价教师设计一套阅读理解题目,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024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全书阅读的三种课型实践
2024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全书阅读的三种课型实践引言在2024年的新课标指导下,语文教学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全书阅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书阅读的三种课型实践,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全书阅读概述全书阅读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一主题或作者,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一系列书籍,从而形成对该主题或作者全面、深入的理解。
全书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全书阅读的三种课型实践1. 主题阅读课主题阅读课旨在通过围绕某一主题的全书阅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该主题的全面认识。
教师在授课前,需挑选与主题相关的书籍,并制定阅读计划。
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从而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实践步骤:1. 确定主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如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人物传记等。
2. 挑选书籍:根据主题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确保书籍的质量。
3. 制定计划:为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确保全书阅读的进度。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总结提升:在课程结束时,对全书阅读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对该主题的全面认识。
2. 作者阅读课作者阅读课侧重于通过全面阅读某一作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家的生平、创作背景及其文学风格。
教师在授课前,需挑选作家的代表作品,并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
实践步骤:1. 选择作者:挑选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如鲁迅、巴金、茅盾等。
2. 挑选作品:选择作家的代表作品,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作家的文学风格。
3. 设计活动:结合作家的生平、创作背景,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讲座、小组讨论等。
4. 深入解读:引导学生从作品内容、形式、手法等方面深入解读作家作品。
5. 总结评价:在课程结束时,对全书阅读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
3. 综合阅读课综合阅读课强调将全书阅读与写作、口语表达等其他语文教学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综合实践》教案设计
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综合实践》教案设计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语句的理解与运用。
- 提高学生对不同文体(记叙文、诗歌等)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分析人物形象等。
-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掌握一些朗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传达的情感,如亲情、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重点字词的积累与运用。
例如在课文《春》中,“酝酿”“应和”等词语的读音、写法和意义需要学生准确掌握。
可以通过课堂听写、词语造句等方式进行巩固练习。
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以诗歌《观沧海》为例,要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通过意象来体会诗人的情感。
在讲解记叙文时,要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能够根据六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旨的把握。
如在《济南的冬天》中,作者不仅仅是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更重要的是表达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面,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深层情感。
有些情感表达比较含蓄,如在一些散文中,作者可能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悟能力。
例如在《雨的四季》中,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不仅仅是因为雨本身的美,还可能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心境等有关,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
对文学作品中一些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
像在诗歌中经常会用到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记叙文中会有插叙、倒叙等叙述方式。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文中插叙母亲隐瞒病情的情节,这一写作手法对表现母亲的形象和文章主旨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新课标实践:2024年语文教学中的全书阅读三种课型
新课标实践:2024年语文教学中的全书阅读三种课型引言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实践中,在2024年语文教学中,使用全书阅读三种课型的有效性和实施方法。
全书阅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籍来进行研究和理解,而不仅仅是阅读课本中的片段。
全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种课型1. 整本阅读课型整本阅读课型是指学生在课堂上集中阅读一本完整的书籍。
这种课型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书籍。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书籍的结构、人物角色和主题等要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与书籍相关的作业,如读后感或书评,以促进学生对书籍的深入理解。
2. 分段阅读课型分段阅读课型是指将一本书籍分成若干段落或章节,在不同课堂上分别阅读。
每一次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以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
这种课型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书籍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等内容。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分段阅读课型培养阅读的耐心和持久力,提高阅读效果。
3. 主题阅读课型主题阅读课型是指根据书籍的主题或相关内容来设计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选择一本以环保为主题的书籍,并在课堂上组织相关的讨论和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创作等。
通过主题阅读课型,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书籍的内容,还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
实施方法为了有效实施全书阅读三种课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在选择书籍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文水平进行合理的选择,确保书籍内容适合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全书阅读中。
3. 设计适合学生的作业和评价方式。
可以要求学生写读后感、书评或展示等,以评价学生对书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
阅读课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课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阅读活动,学生能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培养阅读的兴趣。
-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娱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难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教科书、阅读材料、电脑、投影仪。
- 教学环境:教室、教学平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一本精美的图书,并谈论自己对阅读的喜爱。
-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阅读的重要性和好处。
2. 阅读活动(30分钟)- 教师分发阅读材料,让学生个别阅读并找出关键信息。
- 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自己的答案。
-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推理和解决。
3.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 教师提供更多阅读资源供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 教师收集学生的答案和问题解决的过程。
- 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取得进步。
六、教学拓展-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写读后感或分享给同学。
-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图书馆或社区图书馆的阅读活动,拓展阅读经验。
七、教学反思- 教师反思本堂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回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上是一份阅读课教案的教学设计,通过合理的分段和符合教案的格式,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设计与教案
阅读教学设计与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包括词汇理解、文章结构理解以及推理判断等方面。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速度。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分享阅读经验或者呈现一段有趣的短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好奇心。
第二步:预测通过预测提供给学生一个大致的阅读框架,让学生在阅读前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并推测文章的主题或大意。
第三步:阅读学生开始阅读文章,可以采取小组阅读、个人阅读或是师生共读的形式。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快速阅读、扫读或精读,根据教师的指导选择合适的策略。
第四步:讲解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用适当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提问或组织小组讨论。
然后,教师通过解释生词、语法或特殊结构等内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第五步:拓展在学生有了基本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文章,拓展他们的思维。
这可能包括与其他文章或现实生活联系、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讨论文章的主题等。
第六步:总结在本节课结束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到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加深他们的记忆。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案示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策略技巧。
教学内容: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科普文章。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环保主题,并与学生分享相关的经验或观点。
2. 预测:通过观察标题和文章开头的图片,让学生预测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3. 阅读:学生个人阅读文章,标记不懂的词汇和重要信息。
4. 讲解:教师解释生词和特殊结构,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
5. 拓展: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扩展他们的思维,如文章中提到的环保行动对社会有哪些积极影响?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完整版)小学二年级阅读课教案
课题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型实践感受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书籍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2、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爱书,护书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①收集名人格言;②准备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③准备读书感受一条。
教学过程:一、格言导入激发兴趣1、引导学生交流格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书籍为理智和心灵插上翅膀-高尔基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2、揭示本课目的,板书课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学生交流名人格言2、参与全班交流。
二、自由交流、感悟方法1、组织学生小组、全班交流读书感受。
2、评选读书之星老师给读书之星颁奖。
3、教师小结:好书的确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朋友,多读好书,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所以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4、小组自由交流读书感受:①书籍给了我知识;②书籍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③书籍使我树立远大的理想.。
5、推派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三、检测体验、培养习惯1、出示检测:①上课时,小红看起课外书来;放学后,作业没做,又着迷地看起课外书来。
②小兰只爱看《卡通画册》,对别的书没兴趣.③小云一天看好几本书,每本只看插图就好了。
2、组织交流。
3、小结:4、学生参与检测,并说明理由:①小红看书时间不对.②小兰应该培养多种兴趣,读各种各样的书.③小云要认真阅读理解内容。
体会感情。
四、课后延伸、巩固升华布置课后作业:我们班级将开展与好书交朋友的活动,希望大家认真读书,一个月后,比一比谁读的书多,收获大。
回家或利用课余时间订计划阅读课外书籍,准备参与活动。
教后反思:课题 2、默读要有速度课型活动感受型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及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2、有速度的看一些浅显的课外书籍,并有一定的速度,扩大阅读面.课前准备:1、一则有关名人快速阅读的故事2、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导语:小朋友,从一年级到二年级,你们一定阅读了很多课外书籍,能告诉老师你们都读了那些课外书吗?2、组织交流,评比阅读之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课型的和设计实践
一.指导思想
语文教材的文体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作家个性的差异性,奠定了语文教学丰富性的理论基础。
于漪老师曾说:“进入语文织就的宝藏,能开阔视野,提升精神,净化感悟,增添智慧,认识社会,品尝人生,其中的快乐,难以言表。
当老师在阅读教学时,陶醉于文学作品的意境中的历险与奇遇、交融与顿悟,快乐与憎恨,确实难以言表。
因此,千差万别的文本个性和各不相同的学习个性,决定了我们在实施阅读教学中,必须灵活多变、追求个性的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北大钱理群教授曾说过:”语文阅读教学在育人方面是有特殊的功能与意义的,文学作品中积淀着丰富的内涵与人文精神,阅读教学的精神滋养,文化熏陶是影响终生的。
”可见,在我们的课型设计中要体现以“学生自我发展为本”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努力搭建好师生课堂交流平台,创造一种宽松、祥和愉快的对话环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思想情感交流的碰撞中,激起智慧的火花,在共同探疑解疑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
要体现这种理念,在课型设计中牢记两点:
1.、把学生当成朋友
“有朋从远方来,不亦乐乎”。
应始终把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当做自己的亲密朋友,而不是机械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要经常观察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注意力、情绪、兴趣、爱好,对作品的感知能力及各自的差异,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学生的世界”,从学生容易理解的角度来设计我们的课型,所谓备课要备学生的精髓也在这里。
同时,要调整好心态,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而不是自我神化,高人一等。
其实,教学相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比老师差,更何况语文教师本身是一个社会的一员,那么课堂中师生之间就应具有诚实、友善、守信、宽容、合作等精神。
另外,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也告诉我们,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因为读者是作品的最后完成者,我们在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作家作品的文意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见仁见智”地从文本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例如:我在教读《故乡》时,要求学生对闰土从阶级性、人性、社会性等不同角度去评价,在涉及到个人情感世界时,让他们畅所欲言,并允许保留自己的不同看法,从心理角度看,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生命活动,要求师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借助人的思维、感觉等生命活动形式,通过师生双方融合、扬弃、互动、发展来完成,使学生有所得。
2、让学生心中有“佛”
阅读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就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那种忽视语文教学自身的情感力量,只要求学生应付考试的练习,是不人道的。
北大教授钱理群对大一学生讲“语文”时说:“这门课程将打破时空的界限,克服个人生命有限范围,把你们引入民族与世界,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与万年之远、万人之遥的大师巨匠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情感的交融你们将触摸到集中了人世大智大勇的高贵头颅,融合人间大欢喜、大悲悯、大憎恨的博大情怀的颗颗大心。
”语文阅读教学如果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的人本性就不会空泛,健康、高尚的情操、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心中潜滋暗长。
在课型设计中,我十分注重对作者的思想感悟,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然后带动学生利用教材的语言细心品味、联想感悟,师生间不断交流,互相传达自己的感受,最后达到与文中人物情感上的共鸣。
由于情感对人事评价有关,所以在课型设计中经常注意相关性和相似性的联系,如设计《春》联系《西湖的绿》、《匆匆》,设计鲁迅的《故乡》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最先最后》,尽可能让学生全面完整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反馈,这种情感交流是双线型的,是彼此心灵相通,情感相融,课堂情境将充满了一种人情美和谐美。
二、课型的实践探讨
对课型的设计,是以教学最优化为目的,它的意义在于教师以新型的设计构建阅读教学过程的新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体地说,教师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和教师的教学个性来设计各种教学方案,它是教学模式的雏形,它具有三个特点:①整体性,使教材、教师、学生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设想中。
②灵活性,教学进行的顺序不受教材的限制,而是以学生认知顺序为出发点,可以交换教师原定的设置的顺序。
③民主性,师生平等交流、研究课文意义,达成共识,也可保留自己的意见。
经过多年的实践,初步有以下的一些课型设计:
(一)课型的常式设计
1.通读式的课型设计:文中一些文句优美、直抒胸臆的抒情散文和诗歌,我们可以通过从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如重音、停顿、语音、语调的变化,语气的模拟来显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使文章中的人物、景物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共鸣。
例如,我在教《海燕.》一文的设计中,抓住海燕在不同情境中飞翔,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段海燕应有的心情,由“接迎”到“渴望”再到“热烈呼唤”,当学生逐渐用声音把形象表现出来时,作者的构思和文章的内容已经掌握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到无比快慰兴奋。
⒉、品读式的课型设计:对一些含义隽永、思想深刻的文章,可采用品读方式,就如品茶、咖啡一样,需要提供一定的环境。
例如《西湖的绿》等名篇,我常常提供一些名家的评论、与作者同时期的作品和背景材料、提供音乐、图书等,让学生进入文中境界。
在作品的意境中,细细品味化诗为文的特色,力求有所感、有所悟。
例如,我在设计《白杨礼赞》时,为学生选择了历代名家有关杨柳的诗文名句,让学生在树形、树色、树神上比较不同的表现手法,并立足本文,仔细品味白杨树形神皆备的特征,以及由树及人的浓浓的赞美之情,使课堂教学有一种诗艺美。
⒊、探读式的课型设计:有些作品,由于作者创作年代、地域与我们相距较远,作者的生活感受和世界观与学生差异大,课型设计可采用问题形式进行,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段落及主要问题,进行设疑---析题----解题的探究。
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课,抓住醉中的乐在何处?让学生讨论探究,揭示其中是“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乐中有悲——借酒解愁——酒醉自娱,从而推断作者世界观的矛盾和内心的痛苦。
⒋、研读式的课型设计:加大课堂阅读容量,让学生通过阅读,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我设计了一种比较研读课型,如教材中选自李白《与史郎中炊听黄鹤楼吹笛》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品串联起来,进行比较阅读,了解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所引起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和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李白奇异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以“五月落梅花”表达内心的冤情之深悲愤难抑;杜甫以写实手法写家人和自己的“喜”态,表达难以自禁地喜悦之情。
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两位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
㈡课型变式的探索
为了使阅读教学的课型能体现教师的个性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突出灵活性,而不致于“模式化”,我还进行课型变式的实践探索。
1.教法的变式:在教学时,应经常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课型,在施教时,可采用一文二教或多教的方法进行,例如,我在教《为学》时,抓住课文以事喻理的写作特点,对两个和尚物质条件和主观态度不同进行析疑、解疑,对两个和尚的心理进行探微,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精神美。
在另一节课实施研读课型教学,把《为学》和《谈骨气》联系起来谈,讨论分析中国人民在危难时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穷和尚知难而进的处事态度,学生分小组进行课外阅读,查找资料,写出读后感,并由学生自由组织讨论,看看那些学生能联系实际谈感受?
1.课堂结构的变式:在实施常式课型时,课堂结构也应灵活多变的。
例如,同样是品读课,学习《苦练》,我就设计为“顺读式”,按作者作文思路,圈出一连串的动词,与学生一起品赏人物精神及内心情感变化。
学《难忘寄园情》,我采用“中间开花”的形式,先解题眼“难忘”,后品读寄园里哪些事,使我难忘?哪些词画出了老师神态?然后对比我的心情变化。
学习《晋祠》,我设计为逆读式,先学习结尾,“为什么成为一颗璀璨采参的明珠?”然后往上推,这种结构的灵活多变,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珍珠鸟》,我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把我和鸟相互信赖的过程,我对鸟的爱护和鸟对人的变化,以格式形式列在黑板上,学生通过阅读,选出关键词填表,然后教师作评定说明。
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也丰富了课型。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最为基本的,它是学生求知释题的学习生活,而生活应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语文教师都应该用热情和智慧设计和实施精彩纷呈的阅读课型,改变教学形式的单一现状。
阅读教学课型的设计和实践
周
立
仁
诸暨市岭北镇中
2005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