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技学院特色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实施办法[最终定稿]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实施办法[最终定稿]第一篇: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实施办法浙江省教育浙江省科学技术共青团浙江省浙江省财政团浙联〔2010〕13号厅厅文件委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各高等学校,各市教育局、科技局、团委、财政局:现将《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科技厅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财政厅二○一○年三月十五日1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为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培养我省高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造就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撑,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团省委与省财政厅决定在全省高等学校联合实施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
一、建设目标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为载体,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
积极倡导和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努力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培育和发现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和人才。
二、管理机构为加强管理,省成立实施办公室、项目专家委员会,学校成立相应管理机构。
(一)实施办公室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团省委、省财政厅等四家主办单位联合成立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实施办公室(简称“实施办公室”)。
省教育厅、省科技厅负责协调与指导工作,省财政厅负责项目经费管理,团省委负责具体组织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项目专家委员会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分别成立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由有关高校、院所、行业、企业的代表组成,负责具体项目的评审、中期检查和验收等。
浙江科技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浙江科技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具有创业创新意识与能力、企业家精神与素养的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的国际化背景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标准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经济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信息系统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以及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7、具有创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管理科学与工程五、专业核心课程系统建模与仿真、信息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生产与运作管理、运筹学六、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生产管理软件综合实验、市场调查研究、认识实习、管理实习、毕业实习、创业实践七、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1、学制:实行弹性学制,本科基本学制一般为4年,可提前1年毕业,最长不超过8年。
2、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3、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70Undergraduate Program in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I. Training Objectives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program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dvanced understanding and skills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which involves the study of moder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encourages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sis and design skills in the subject, which can make a vital contribution to the abilities to analyze, design, execute and evaluate complex problems in business sectors, government and organizations.II. Training Standa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The aims of the program are to:1. Provide firm knowledge in the theories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natural science;2. Understand the analytical skills, design skil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discipline;3. Develop a range of management skills and competences in organizing, analyzing, researching, communicating,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information;4. Develop the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5. Understand its current stage of development;6. Becoming fluent in a foreign language ;7.Provide knowledge about pioneering work with students.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V. Core CoursesSyste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Management, Operations Research,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Information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Data Structur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DatabaseVI. Main Internship and PracticeMetalworking Practice B , Course Design for Database ,Course Design for Operations Research, Course Desig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Synthetical Experiment for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nthetical Experiment for Syste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 Undergraduate Practice, Undergraduate Thesis and so on.VII. Length of Schooling, Degree and Credits Requirements for Graduation1.Length of Schooling:The length of schooling is flexible, generally it lasts four years. The students can graduate one year in advance or within 8 years.2.Degree Conferred:Bachelor’s degree in management3.The Minimum Graduation Credits:170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表一)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表一续一)实践教学安排(表二)。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
养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5.01.19
•【字号】浙教高教〔2015〕9号
•【施行日期】2015.01.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正文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
工作方案》的通知
浙教高教〔2015〕9号
各高职院校、本科院校:
为加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建设水平和服务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能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经研究,决定选择少数院校,有计划地开展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
现将《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领会方案精神,严格对照方案要求,按相关设定条件和自身发展实际,开展申报工作。
申报纸质材料一式六份,于2月27日前寄送我厅高教处,联系人:傅霞,电话:0571—88008976,同时将材料电子稿发送至:***************。
附件: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方案
浙江省教育厅2015年1月19日。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浙江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和应用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
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工程知识: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 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浙江科技学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1)
浙江科技学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试行)为规范我校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管理,保证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 1号)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9] 23号)等文件精神及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精神,具有科学严谨与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 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能运用外语工具从事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
第二条学制及学习年限1.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2.5年。
学习年限最长为5年(含休学时间)。
2.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优秀研究生,可申请提前答辩,提前时间一般不超过0.5年,申请提前答辩者的学位论文开题也相应提前进行,并在论文开题前2周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所在二级学院审核、研究生处批准,办理相关手续后执行。
3. 未能在规定学制内完成培养计划者,经学校批准,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1-2.5年,延长学习时间者应在正常学制最后一个学期结束前2周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所在二级学院审核、研究生处批准,办理相关手续后执行,并按当年标准缴纳相关费用。
第三条培养方式1. 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实践锻炼、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同时注意发挥学科团队集体培养的作用。
2. 实行双导师制,由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联合指导双导师中,以校内指导教师为主。
中本一体化“3+4”人才培养试点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2018 年,浙江省开始实施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 “3+4”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项目,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这是浙江省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浙江科 技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首批试点高校之一。2021 年 9 月,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自动化、 数字媒体技术四个专业的学生进入浙江科技学院开始本科 阶段的学业。
INTERGRATION
|产教融合
中本一体化“3+4”人才培养 试点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文 / 胡骏 林丽
■ 摘 要:
中本一体化“3+4”人才培养是国家 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设置的长 学制培养模式。浙江科技学院在开展 “3+4”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过程 中,在政策、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现 了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人才培 养模式路径构建和个体培养模式路径 构建两个层面提出了稳步推进中本一 体化“3+4”人才培养试点项目(以 下简称“项目”)的思考及对策,为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力。
业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项目学生的实践创新 能力和职业核心素养。
(三)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交流 在中职阶段,一是要求对四门公共基础课 进行期末统考;二是成立教学督导小组 , 对中职 学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通过进校巡查、 随堂听课、检查教学资料等,及时掌握合作院 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召开交流研讨会及 时进行反馈,加强督导结果的应用。 在本科阶段,一是比较分析中本专业与普 招专业期末成绩,并及时对培养计划和教学大 纲进行修订;二是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 深入了解各项教学工作落实情况和教师、学生 的实际诉求;三是进行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 四年来,学院在实施项目过程中,从培养 计划修订、课程体系建设到教学质量监控,一 直走在探索前行、持续改进的路上。
以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浙江科技学院)
四、实施方案
2、基本思路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经验,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经验,结合我国 实际,以校企合作和中德合作为支撑, 实际,以校企合作和中德合作为支撑,在已有工作基 础上, 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联合培养运行体制和工作 机制;深化中德专业教育合作, 机制;深化中德专业教育合作,进一步优化应用型工 程师人才培养方案; 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的实践 型教学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制定应用型工程师知识、 型教学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制定应用型工程师知识、 能力和素质培养大纲, 能力和素质培养大纲,在全校工科专业及同类兄弟高 校推广应用。 校推广应用。
二、目标和要求
2、教育部工作要求
——参与高校的遴选方式 参与高校的遴选方式
参加高校制定本校试点方案,经教育部专家组、行业专家 参加高校制定本校试点方案,经教育部专家组、 组和工程院院士指导组三次审核, 组和工程院院士指导组三次审核,方案趋于成熟后即可加入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试点方案要求:( :(1 具有符合要求的学校培养标准, 试点方案要求:(1)具有符合要求的学校培养标准,学 校培养标准要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 ;(2 知识、 校培养标准要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2)知识、能力大纲 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活动中去实现;( ;(3 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活动中去实现;(3)培养模式要包 括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个部分, 括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个部分,在企业学习阶段要有具 体的“企业培养方案”。(4 体的“企业培养方案”。(4)有帮助教师取得一定工程经历 的具体办法,有聘请企业教师的具体方案。 的具体办法,有聘请企业教师的具体方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浙江科技学院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
浙江科技学院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能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和统计分析等方面知识,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各种类型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具有创业创新意识与能力、企业家精神与素养、国际化背景的高素质应用型经济专业人才。
二、培养标准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企业总经理和实业家的熏陶,并为成为创业者、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金融保险从业人员、国际商贸人士而从事一系列的技能和思维的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知识结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人文、经济学基础、数学、企业经济、产业经济等方面知识,以及本专业相邻学科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基本素质要求:要求学生具备专业所需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经济学五、专业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公共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经济法。
六、主要实践环节社会调查、专业实习、认知实习、创业实习、社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七、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1、学制:实行弹性学制,本科基本学制一般为4年,可提前1年毕业,最长不超过8年。
2、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3、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70Undergraduate Program in EconomicsI. Training ObjectivesThis major is aimed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ized and high-level specialists with systematically grasping the basic theories of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economics,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in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being familiar with the economic rules and regulations , being able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being capable of engaging in business, research, and managment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ntrepreneurial sense of innovation and capacity, qua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the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of the application of high-level talents.II. Training Standards1.Knowledge required: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have human, basic economics, mathematics, business economics,industrial economics,and adjacent discipline knowledge.2.Ability required: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have learning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practice ability,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3.The basic quality required: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have the quality of scientific culture and team spirit for professional.EconomicsV. Core CoursesMicroeconomics, Macroeconomics, Econometrics, Accounting, Public Finance,Money and Banking, Statistics。
浙江科技学院关于印发校拨人才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浙江科技学院文件浙科院人〔2016〕8号浙江科技学院关于印发校拨人才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二级学院(部、中心),机关各部门、直属单位:现将《浙江科技学院校拨人才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浙江科技学院2016年9月9日—1—浙江科技学院校拨人才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校人才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充分发挥人才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人才队伍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人才经费分为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经费、科研启动经费、人才梯队项目经费、实践进修基金。
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经费是指学校提供给引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含柔性引进)从事学科建设的项目经费;科研启动经费是指学校提供给引进或培养的各类人才从事科学研究项目的专项经费,含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教职工在职进修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科研启动费(下同);人才梯队项目经费是指实施校内各类人才计划的专项经费(包括上级部门经费到帐后,学校给予的配套经费,下同);实践进修基金是指为下企业实践进修人员立项的校级课题项目经费。
上级部门的各类人才计划财政资助经费使用管理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2—第二章经费使用范围第三条人才经费使用范围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经费、科研启动经费和人才梯队项目经费主要用于开展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等工作,支出范围包括与项目有关的仪器设备、材料、差旅费、会议费、出版/文献/知识产权事务费、交通费(含车辆使用费)、网络信息费、通讯费、人员(劳务)费等支出。
严格控制交通费、网络信息费、通讯费、人员(劳务)费。
人员(劳务)费仅限于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直接参加项目研究人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研究生)、临时聘用人员、校外专家等人员,按税务有关规定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经费中的交通费(含车辆使用费)不超过经费总额的10%,网络信息费、通讯费不超过经费总额的5%(且不超过2万元),人员费(含劳务费、校外专家咨询费)不超过经费总额的20%。
土木工程(中法班)专业培养方案
浙江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中法班)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项目通过引进法国赛尔齐-蓬多瓦兹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及管理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及交往能力,掌握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土木工程相关部门的设计、施工、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国际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土木工程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土木工程特定需求的体系、结构、构件(节点)或者施工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公众健康和安全、社会、文化、法律、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土木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收集、处理、分析与解释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土木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土木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标准,评价土木工程专业实践以及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土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在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时,能够在多学科组成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表达或回应指令;具有良好的法语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浙江科技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材料成型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良好的综合素质,懂得经济、管理知识及国际通则,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胜任现代制造业材料成型技术方面的设计与制造、生产过程组织与管理、项目实施、运行与管理,产品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成型技术专门人才。
二、培养标准本专业学生学习工程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重点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应用技术、材料成型技术及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成型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和训练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能胜任现代制造业中成型技术及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工作。
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必需的数理、力学、电子、计算机等领域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制图标准和各种机械工程图样的表示方法,具备机械图样的绘制和阅读能力。
3.掌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成型技术等相关知识,具备综合利用相关知识解决机械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4.掌握项目及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生产运作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能力。
5.熟悉成型技术的相关标准和政策法规,了解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6.具备外语运用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素养。
7.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及技术交流能力。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五、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材料成形设备、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形控制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液压传动与气动、现代表面技术、复合材料六、主要实践环节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基础实验、课程实践、成型技术综合实验、模具技术综合试验、专业认证技术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七、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1.学制:实行弹性学制,本科基本学制一般为4年,可提前1年毕业,最长不超过8年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3.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70Undergraduate Program inMaterial Forming & Control EngineeringI. Training ObjectivesThis program is to cultivate application-oriented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who master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basic skills of material forming & controlling technology with strong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ies and good sense of innovation;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of economy, management expertise and International General Principles; have good overall quality with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can be competent in different works, such as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modern materials forming technology,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proces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ojects, as well as the product marketing and services.II. Training StandardsStudents of the specialty need to study basic theories and knowledge of engineering sciences,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ncentrate on the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aterial forming technology and basic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accept the basic training of molding technology to develop the ability of solving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can be competent in modern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works .Graduate should acquire abilities and skills are as follows:1.Master the necessary basic knowledge of mathematical, mechanical,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for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Master mechanical drawing standards and representation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rawings, have the ability to drawing and reading mechanical drawings.3.Systematically master knowled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nd molding technology, and the ability to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lated knowledge and solv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4.Basic knowledge of engineering projects and management, achieve good ability of the system design of production,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5.Understanding the standards and policies of molding technology, the statu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6.Good ability of English language.7.Excellent humanity and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strong teamwork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III.Realization Matrix of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V . Core CoursesEngineering Graphics, Theoretical mechanics, Material mechanics, Mechanical principle,Mechanical design, Engineering Material and Fundamental Course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Material Figuration Equipment,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Control Technology of Material Forming, Technology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ransmission, Modern Surface Technology, Composite MaterialVI. Main Internship and PracticeComprehensive Test for Molding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Testfor Molding Technology,Integrated Experiment for Mould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actice, Undergraduate ThesisVII. Length of Schooling, Degree and Credits Requirements for Graduation1.Length of Schooling :Length of Schooling :The length of schooling is flexible, generally it lasts four years. The students can graduate one year in advance or within 8 years.2.Degree Conferred :Bachelor’s degree in engineering programme 3.The Minimum Graduation Credits :170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表一)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表一续一)实践教学安排(表二)。
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创新 型人 才发展 的基础在 于个性 的和谐 、 全面 、 自由发 展。因 此,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 , 应建立 一个 内容广泛的课程体系 , 实现普
1 引言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已经成 为各高校为适应社 会需求 和寻求 自身发展 的必然选择 。所谓创新
型人才 , 就是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创新思维 、 创新 能力并 能够
如何培养在坚实的理论基础 上, 具有很强的适应产业发展的实 践能力的创新 型人才 , 是信息类专业 面临 的严峻挑战。本文 以浙江
邓小平早在 18 年就提 出“ 93 教育要面 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
向未来” 它深刻揭示了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 和客观规律 , 三个面 , “ 向” 实具
科技学院特色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 , 介绍了我们在信息类专
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
有 国际视野、 竞争意识和 国际竞争力。可 以设置“ 国际交流 ” 国际 与
知识相关 的选修课 , 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 , 开阔 国际视野, 提高 国际 交流和参 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 增加双语教学 、 英语 拓展 课程 , 四年 英语教 学不断线 , 大幅度地提 高学生 的外语 水平。引人 国外先进
臣 教育长 廊
信息 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 究与实践
柳 杨 杨春 亭 周群一
( 浙江科技学院信. 学院 浙江・ 州 302 ) E - 杭 103
中图 分 类 号 : 4 G6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i 6 2 7 9 ( 0 9)4 0 2 0 17 —8 42 0 2- 5 -2
本科院校 , 中德两 国政府间合作项 目, 是 也是 国家教 委确定的中德 合作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 的试点院校 。信 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作为 主要的二级学 院,在长期执行与德国 F H合作的 同时 , 0 年开始 2 4 0 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开展 了联合培养本科生 的工作。 在与国外相关大学多年的合作过程 中, 们借鉴了国外模式 , 我 并与多个 国内企业进行接触 , 经过充分调研 , 创新 性地提出 3 1 + 的 培养模式 , 即前三年学生 以在校 内为主完成专业课 程学习 , 四一 大 学年 , 自暑假 开始 , 连续设置了 1 个课程设计 。 个项 目实践 , 个工 1 1
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科技学院轻
ma k i n g u s e o f i n d u s t r y a d v a n t a g e a n d i n d u s t r y b a c k g r o u n d,a n d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t e a c h i n g
Ex pl o r a t i o n a n d pr a c t i c e o n t a l e nt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e x p e r i me n t a l s p e c i a l t y f o r o u t s t a n d i n g p r o j e c t
wa s c o n d u c t e d b y d e e p u ni v e r s i t y - e n t e r p r i s e c o o p e r a t i o n f o r l i g h t c h e mi c a l e n g i ne e r i n g, o n e o f t h e
浙 江科 技 学 院 学报 , 第2 8卷 第 6 期, 2 0 1 6年 1 2月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c o n c e pt on a p pl i c a t i o n - o r i e nt e d o u t s t a n di n g e n g i n e e r wa s d e t e r mi n e d, a n d t h e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 s y s t e m
学校关于印发高层次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
学校关于印发高层次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浙教院〔2008〕100号浙江教育学院关于印发高层次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各学院、部门、直属单位:现将《浙江教育学院高层次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九月九日浙江教育学院“高层次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实施办法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一批国内有影响、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使我校高层次人才梯队的培养与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以及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相衔接,优先做好人才储备,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浙江教育学院2008-2010年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目标高层次人才培养共分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入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不含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下同)和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第二梯队为校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校级教学名师;第三梯队为校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第四梯队为院级优秀青年教师。
通过选拔和培养,到2010年,力争使学校拥有5名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0名校级学科带头人和校级教学名师、20名校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50名院级优秀青年教师。
二、培养周期培养期为四年。
动态管理,二年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四年进行一次期满考核。
三、选拔条件(一)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选拔条件按省人事厅、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
(二)校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选拔条件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具有教授或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年龄45周岁以下(以申报当年1月1日为限,下同)。
3.学风端正,治学严谨,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善于团结协作,具有组织带领学科梯队建设的能力。
4.已系统熟练地讲授过两门及以上课程(其中一门为专业课),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或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
2014浙江科技学院人才培养方案_计算机专业
浙江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通过与浙江省嵌入式系统与软件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相关领域的IT企业进行合作,培养具有使用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练的专业外语运用技能、熟悉IT企业运作模式、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精通流行软件开发技术和平台,并能根据不同组织和机构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技术、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开发规范实施团队合作项目的软硬件开发、维护、服务的应用型计算机工程师(本科工程型)。
二、培养标准及培养要求根据毕业生将来的就业领域-嵌入式系统与软件系统、商务政务系统、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服务工作的培养目标要求,将分两个专业方向-嵌入式系统方向(以下称方向1)和信息技术方向(以下称方向2)进行分类培养,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掌握信息学科必需的数理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流行的软件开发核心技术和工具使用方法;3、熟悉IT企业运作方式,具有分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了解信息学科、计算机学科的技术发展动态;5、具有较强的外语语言运用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撰写科技论文和研发文档的能力;7、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人文素质,以及较强的团队协作、社会交流能力;三、知识、能力和素质实现矩阵要求内容配套主要课程或教育培养措施知识要求具备从事工程设计和推理所需的数理知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具备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电路原理、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程序设计基础、专业导论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具备从事计算硬件、软件开发与系统管理的核心知识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开发、Linux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C++程序设计、Web组件开发、基于J2EE企业级开发技术、.NET平台技术、Oracle数据库系统开发、应用集成原理与工具、人机交互基础、多媒体技术、软件测试、计算机系统安全、系统管理与维护能力要求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阶段递进式的实习,以及创新实践活动和导师指导下的科研活动,逐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及实践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浙江科技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大学生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精神,积极推进我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开展,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特制定浙江科技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项目管理办法。
一、目的意义1、培养学生学术探索与研究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2、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在师生间营造一个更为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增进“教学相长”.3、提高各实验室、机房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更多的实验室成为开放性实验室,为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个更好的教学环境。
4、加强大学生科学求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促进优秀人才和成果的涌现,为我校在省级、国家级等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奠定基础。
二、组织机构1、由校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统一领导,教务处、科技处、团委联合组织协调,二级学院科技竞赛领导小组指导,各分团委具体负责.具体分工如下:(1)教务处:负责制定校科技创新及实践项目的相关政策、方案,落实项目经费.(2)二级学院:配合团委做好科技创新与实践项目的宣传和发动,负责组织项目申报、项目初审;选派指导老师,落实活动场地,提供相应的设备、材料,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负责项目的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答辩、成果评比等。
(3)团委:负责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确定本年度科技创新与实践项目的评审原则,与教务处、科技处联合组织立项的评审、编印《项目指南》;开展项目中期检查、项目结题验收与答辩、成果评比以及举办成果展览、科技报告会,做好总结与归档等工作。
(4)科技处:负责项目指导教师科研立项及成果的认定,做好学生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2、项目办公室设在团委,由团委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实施。
三、项目构成及经费来源1、项目构成(1)教师申报的研究项目:教师结合本人的科研项目或教学科研工作,提出一定量的适合本科生的研究项目,经二级学院科技竞赛领导小组评审通过后纳入本项目立项范围;(2)企业或个人委托研发项目:校外企业委托研发项目,经二级学院科技竞赛领导小组评审通过后纳入本项目立项范围;(3)学生自行申报的研究项目:学生可以个人或团队自行提出研究设想,确定相关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提出立项申请,经二级学院科技竞赛领导小组评审通过后纳入本项目立项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科技学院特色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根据《浙江科技学院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办法(试行)》(浙科院政发〔2015〕2号),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筑各类特色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满足不同人才成长的需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育人思想,按照“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目标
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特色人才培养计划,满足学生不同学术生涯规划需求。
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卓越特色班”、“创新特色班”、“创业特色班”、“国际化特色班”等特色人才培养班,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个性化培养一批品德优良、专业扎实、具有特色的优秀人才。
三、特色班设置
(一)卓越特色班
卓越特色班以理工科学生为主,注重“理科基础、工科训练、经管交叉”,努力实现理、工、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知识的复合。
卓越特色班有自己的指导性课程计划。
卓越特色班可以与企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举办,要求学生在本专业所学的课程之外增选其他多种门类的特色课程,打造复合型应用型卓越人才。
(二)创新特色班
创新特色班一般应以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
由各相关二级学院负责管理。
学校重点支持“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电设计”、“创意设计”、“软件创新设计”等创新设计特色班,学生至少参与一项校级以上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
(三)创业特色班
创业特色班旨在培养具有优秀创业品质、极强创业精神、较强经营管理和企业领导能力的创业型拔尖人才,该班课程体系应设置创业实务研讨和创业专项实践模块,贯穿创业项目调研、创业项目设计、创业项目孵化与成长整个过程。
师资主要由经管学院骨干教师和校外成功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政府官员,创业校友及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
(四)国际化特色班
国际化旨在强化学校办学特色,该班开设一系列国际化课程,培养学生更广泛的国际视野,作为学校国际化交流学生的前期培训,由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和外国语学院/中德学院负责组织实施,校国际交流合作处进行具体业务指导。
(五)课程强化班
为提高学生对某些重要课程的应用,学校鼓励为学生后续学习、升学及出国留学开设高等数学强化班、外语(英语、德语和法语)强化班,帮助有需要的学生提高高等数学水平和外语应用能力。
高数强化班一般在大三年级暑期及双休日开设,由理学院根据研究生考试及高等数学竞赛的要求制定强化计划并组织实施。
外语强化班由外国语学院/中德学院制定课程计划并组织实施。
(六)其它特色班
学校鼓励二级学院根据社会需求,与企业行业联合开设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特色人才培养班,由学院和企业或行业制定培养计划。
四、特色班管理
1.特色班实施项目管理,坚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各二级学院(部、中心)根据本部门实际进行申报,填写申报表,并附相应的培养方案和管理办法(见附件)。
要围绕培养目标结合实际条件,凝炼培养特色,创新培养思路,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专门制定特色班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相应的教学计划。
2.特色班面向全校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 由举办学院负责日常管理和教学实施。
每个特色班根据其性质,设置8-20学分的课程和实验环节。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愿报名,学生完成相应课程学习,所学课程学分免收学费,并可替换培养计划中的选修课学分,由学校发给相应特色班结业证书。
3.各类特色班由学生自愿报名和学院选拔组建而成,非建制班,课余时间教学和训练。
组班流程:教务处公布选拔信息→学生自愿到设班学院报名→学院审查资格→学院组织考核→学院将初定入围名单报教务处→教务处审核并公示初选名单→教务处将初选名单报学校审定→教务处公布学校审定通过的正式入选名单。
4.每个特色班需有专门的负责人,统筹组织安排,确保培养计划的落实,由相关二级学院监督执行和考核。
5. 特色班的建设将作为后续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改造和新专业建设的重要借鉴。
五、保障机制
1.学校成立特色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
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党(校)办、宣传部、校团委、研究生部、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人
事处、国际交流合作处、资产管理处、计财处、后勤服务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特色人才计划的统筹管理与宏观调控,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决策进行商讨解决。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具体负责全校范围内特色人才计划项目的日常管理。
2.学院成立特色人才培养计划工作指导小组。
学院院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任副组长,相关教研室主任及专业导师为成员,负责本学院特色人才培养计划的申报、组织和实施。
3.学院应积极创造条件参与特色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每年对特色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将根据学院参与程度、组织情况和所获成效等给予适当奖励,并作为学院考核的重要参考。
4.学校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学院,为特色人才培养计划提供跨学科专业师资,学习交流场所,图书、网络资源和交流平台等服务。
各级各类资料室、实验室、实践场所等要制定相应开放制度,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
5.鼓励教师积极主动承担特色人才培养计划的教学任务。
除工作量津贴予以适当倾斜外,学校对参与该计划并取得突出成绩或重要贡献的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
6.参加特色人才班项目的学生,优先享受跨校交流、海外学习、国际学术交流等学习机会,对成绩优秀,表现突出者,优先推荐就业。
7.特色班办学经费按学校的二级学院自主理财办法划拨,特色班教学任务折合为举办二级学院(部、中心)的当量学生数,纳入绩效划拨依据,并作为年度考核要求。
本方案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