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救助制度
我国大陆实行的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制度
成 都 市 锦 江 区
证 的 孕 产 妇
一低保人 群 + 流动人 口中 0 7岁儿 童 和有准生 —
一 一
特 殊 困难 户
随着 经 济 体制 改 革 的 深入 ,传 统 的计 划 经 济体 制 下 的覆 盖城 市公 民 的公 费 医疗 和 劳 保 医疗 制度 逐 步 瓦解 ,为 了 缓解 广大 下 岗 职 工 的生 活 和 就 医 困难 ,部 分地 区 开始 对 城 市贫 困 人群 的 医疗 进 行 补助 和 帮扶 。 1 9 年 上海 率先 开展 城 市贫 困 居 民的医 疗 困难补 90 助 ,大 连 、北 京 、武 汉 等城 市 都先 后 开展 了针 对贫 困居 民的政 策
疗保障制度。
围是 十 分有 限的 。学 者 田丽 春 等提 出 了 “ 客观 经 济 指标 评 估法 ” 和 “ 与性 评 估 法 ” 参 ,前 者 主要 是 按经 济收 入 或 支 出作 为 划 分贫 困的标 准 ,后 者 打破 仅 仅从 救助 者 的角 度 出发 ,而把 被救 助者 的 观 点 和意 见纳 入 划分 的 依据 。在 《 于 建立 城 市 医疗救 助 制 度试 关 点 工作 意 见 》中 ,城镇 医疗 救 助对 象 主要 是 城市 居 民最 低生 活保 障 对象 中未参 加城 镇 职 工基 本 医疗 保 险人 员 、 已参 加 城镇 职工 基 本 医疗 保 险但 个 人负 担 仍然 较重 的 人员 和 其他 特 殊 困难群 众 。民 政 部对 城 市 医疗 救助 对 象 的规 定还 十分 不 明 确 。本文 将选 取 中英 城 市社 区卫生 服务 与贫 困救 助项 目 ( H P)在确定 和识 别救 助对 U P 象 上 具 有代 表 性 的项 目区进 行 分 析 。 表 1 UHP P项 目区确定 的救助 对 象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及其内容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及其内容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基本医疗保障,为他们解决了就医费用方面的烦恼。
本文将探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及其内容。
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适用于城市企事业单位职工,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保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适用于城乡居民,由政府负责筹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适用于农村居民,由农民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参与共同缴费。
二、医疗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经济困难的人群,为其提供医疗费用的补偿。
医疗救助由地方政府出资,覆盖范围广泛,涵盖了急诊救助、大病救助等多个方面。
同时,医疗救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互衔接,形成了多层次、全面化的医疗保障体系。
三、大病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补充,针对罕见病、高价药、昂贵手术等大病的治疗费用提供保障。
通过大病保险,患者可以获得更高比例的医保报销,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
大病保险是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设立的,个人参保缴费,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分担风险。
四、医疗费用统一管理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强调医疗费用的统一管理,通过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药品价格和医药材料价格等方式,控制医疗费用的过高增长。
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医疗费用结算和监控系统,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监管和控制。
五、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医疗保障体系还注重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通过建立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等,保障患者的就医权益。
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保障体系的顺利运行。
综上所述,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等多个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制度的运行,我们的医疗保障体系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就医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方案
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方案随着国家对扶贫救困工作的不断加大力度,城乡特困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医疗救助方面,城乡特困群众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为此,我们应制定一项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方案,帮助他们解决医疗方面的困难。
1.特困群体及困难情况城乡特困群众是指生活无着落,家庭无人劳动,无法生计和未成年孤儿等无自救能力的人群。
他们的生活来源单一,经济收入微薄,医疗保险覆盖面狭窄,医疗费用负担重,长期无法享受基本医疗保障服务。
2.特困群体医疗保障政策分析在现行国家医疗保障政策下,城乡特困群众有一定的医疗保障政策可受,主要包括:(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地方政府主导,围绕城乡居民,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开展不同的保障机制。
(2)新农合医疗保险:针对中国农村的居民开展的一种医疗保障方式,覆盖范围较广,但是在某些地区,新农合的实施和管理存在缺陷。
(3)医疗救助:指的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保障贫困人口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和保障,以财政补贴为主要方式,对全国特困人口实行医疗救助制度。
(4)慈善救助:慈善救助是指通过展开不同形式的慈善事业,帮助困难人群改善其生活条件、获得社会帮助的一种方式。
以上四种政策在帮助城乡特困群众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其覆盖面和保障程度还远未满足特困群众的需求。
3.特困群体医疗救助方案(1)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完善医疗救助政策和实施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城乡特困群众的医疗救助,对住院费用全额给予补助,对门急诊、常见病、慢性病等大众关心的医疗问题,实行差别化保障。
建立“医疗救助证”制度,授权相应管理部门核发医疗救助证。
持证者可随时享受救助。
在医院发布患者医疗救助政策、救助金额等内容,要及时告知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
(2)医疗机构实施各级医疗机构要切实保障城乡特困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和保障,积极推行便捷服务,优先解决特困人员医疗需求。
对城乡特困群众及时给予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应建立快速绿色通道。
易于诊断、治疗的常见病常高病应建立常诊常治制度,优先安排医生、护士、药师,定期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增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能力。
社会保障部的医疗救助政策
社会保障部的医疗救助政策社会保障部作为中国政府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障政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服务。
其中医疗救助政策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医疗需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社会保障部的医疗救助政策,以及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一、医疗救助政策的背景和意义1.1 背景医疗救助政策的出台是社会保障部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医疗救助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全民健康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2 意义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对于解决弱势群体的医疗困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提供医疗救助资金和服务,帮助生活困难、患病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人们及时得到治疗和康复,提高了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增加了社会公平正义。
二、医疗救助政策的主要内容2.1 救助对象医疗救助政策主要针对经济困难、生活困难、重大疾病等弱势群体。
包括低保户、特困人员、孤儿、五保户、重病患者等。
对于这些群体,社会保障部提供一系列医疗救助措施,以保障其基本医疗需求。
2.2 救助范围医疗救助政策的范围涵盖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医疗费用救助、门诊救助、住院救助、慢性病管理等。
通过不同的救助方式,社会保障部确保弱势群体能够免费或者以低价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保障其基本医疗权益。
2.3 救助资金来源医疗救助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拨款,社会保障部会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救助对象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资金分配。
此外,社会保障部还通过募捐等方式筹集资金,以保证医疗救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医疗救助政策的积极影响3.1 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使得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
在遇到突发疾病或者其他医疗问题时,他们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康复,减轻了经济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
3.2 缓解贫困人口医疗压力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为贫困人口减轻了医疗费用压力。
贫困人口往往生活困难,对于医疗费用承担能力较低,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从而减轻了贫困人口的医疗压力。
医疗救助
救助类型
01 原则
03 必要性
目录
02 救助特点 04 对象
05 审批
07 资金
目录
06 分类 08 实施办法
医疗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那些因为贫困而没有经济能力进行治病的公民实施专门的帮助和支持。它通常 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主导下,社会广泛参与,通过医疗机构针对贫困人口的患病者实施的恢复其健康、维持其基 本生存能力的救治行为。
2.医疗救助资金使用
无论是全额资助还是按比例补贴,都涉及费用的支付方式问题,即救助对象、医院和救助部门三者之间的费 用结算问题。救助对象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不可能对其采取“先支付后补偿”的方式,费用结算发生在医院和救助 部门之问。现阶段各地的做法不一,但在现有的费用支付方式中,按“人头”支付、按平均费用支付和按病种分 类支付相结合使用是较为适宜的选择。
按救助形式,可以分为直接救助和间接救助。直接救助是针对受助人群,通过发放现金、派发医疗救助卡、 政策减免等方式使其能享受基本医疗服务。但是其中的发放现金难以保证救助资金的使用方向,可能导致资金使 用效率的低下,同时对救助对象也缺乏有效的费用约束。间接救助则是医疗救助部门通过与医疗服务机构核算, 将救助资金拨付给医疗机构,由医疗机构为受助人员提供服务的形式。很多国家都采取政府直接向医疗机构给付 救助资金,形成“第三方付费”模式,这种模式的给付也分为预付和后付,各国都在积极探索中。
必要性
(1)医疗救助促进了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它的产生和发展与我国社会保险中的医疗保险的改革、社会 救助制度的完善等密不可分。中国传统的医疗制度是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和重点优抚对象实行国家、单 位负责的公费医疗,农村实行以集体经济负担为主的合作医疗。改革后随着合作医疗制度逐步瓦解、公费医疗向 医疗保险的转变,社会上出现了城镇、农村贫困人群和重点优抚对象患病无力治疗的问题,这就产生了医疗专项 救助的需求。
医疗救助管理制度
医疗救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推行医疗救助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医院对患者医疗救助工作的管理,确保患者享受到符合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要求的医疗救助服务,并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
第二条医疗救助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全部患者医疗救助工作,包含但不限于贫困患者、特困患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患者等。
第三条医疗救助工作必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关政策和本医院订立的规章制度。
第二章医疗救助对象的认定与审核第四条医院将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将需要接受医疗救助的患者纳入救助对象范围内,并及时更新相关名册。
第五条患者在申请医疗救助前,应向医院供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证明料子,如低保证、贫困证明、医保号等。
患者供应的证明料子应真实有效,不得供应虚假料子。
第六条医院将对患者供应的证明料子进行认真审核,如发现患者供应的料子存在疑点或虚假情况,将立刻暂时停止审核,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七条医院将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患者进行排队,依照先来先办的原则进行救助布置。
如发现某些患者情况特殊,有急需救助的情况,将依据实际情况调整排队次序。
第三章医疗救助项目与费用支出第八条医疗救助项目包含但不限于住院治疗、手术费用、药物费用等。
第九条医院将依照国家规定的医疗救助费用支出范围和标准,对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费用支出。
费用支出标准将依据不同患者情况而有所差别,但不得超出国家规定的上限。
第十条医院将对患者的医疗救助费用进行全程监控和记录,确保费用支出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一条患者在接受医疗救助后,应当及时向医院供应相关费用料子,包含发票、收据等。
医院将对供应的料子进行核对,如发现问题将及时调整。
第四章医疗救助后的跟踪与评估第十二条医院将对接受医疗救助的患者进行后续跟踪与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愈情况和生活情形,及时解决患者在病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三条医院将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估系统,定期对接受医疗救助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及时改进服务质量。
医疗救助制度
医疗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是指针对经济困难、生活困难及符合特定条件的人群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和救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它的目标是保障全体人民的健康权益,降低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风险。
下面将从医疗救助的定义、特点以及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医疗救助的概念与特点医疗救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旨在解决因种种原因导致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个人或家庭的问题。
它是社会公平的具体体现之一,通过提供经济援助,帮助那些经济状况较差的人获取必要的医疗服务。
医疗救助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人群精准定位:医疗救助制度侧重于对特定人群进行救助,如低收入家庭、农村贫困人口、失业人员等。
此举有助于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更好地满足目标人群的需求。
2. 经济援助与医疗保障相结合:医疗救助制度不仅提供经济援助,还包括基本医疗保障,确保救助对象能够享受到合理的医疗服务。
3. 多层次、多部门参与: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需要协调多个部门的合作与努力,各个层面的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都需要参与其中,共同推进医疗救助工作。
二、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现状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覆盖范围不全面:目前我国医疗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等,对于其他特殊困难群体,如低保边缘户、城市贫困人口等,覆盖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
2. 救助标准不够统一:各地医疗救助标准存在差异,这使得救助对象在不同地区享受的待遇有所差异。
应加强标准的统一,确保公平。
3. 管理和监督不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管理和监督体系尚未健全,容易引发问题和滥用现象。
加强对救助资金使用的审计和监督,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是提高制度效能的关键。
4. 医疗服务不均衡: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医疗条件较差,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应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三、改善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建议为完善我国的医疗救助制度,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重视: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医疗救助制度的立法工作,明确制度设计和运行规范,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医疗保障制度与医疗救助管理制度
医疗保障制度与医疗救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卫生行业的相关规定,为了保障医院正常运行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体员工及相关单位,包含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管理制度。
第三条(基本原则)本医院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管理制度应遵从公正、公平、合理、互惠互利的原则,保障患者合法权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第二章医疗保障制度第四条(医疗保险管理)1.本医院应与相关医疗保险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确保患者医疗保险信息的准确录入和及时结算。
2.医院应在患者就诊时自动供应医疗保险信息咨询,并引导患者正确使用医疗保险服务。
第五条(医疗保险费用结算)1.医院应严格执行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标准,确保费用结算公正合理。
2.医院应加强对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的内部审核,确保符合规定,杜绝违规操作。
第六条(医疗保险违规处理)1.对于有意虚报、套取医疗保险费用的行为,医院应立刻进行调查,并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2.对于医疗保险虚假结算的行为,医院应搭配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并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七条(医疗保险信息保护)1.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制度,保护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2.医院应定期对医疗保险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加强数据备份和恢复本领。
第三章医疗救助管理制度第八条(医疗救助申请)1.患者及其家属有权申请医疗救助,医院应为其供应相关帮忙和引导。
2.患者应按要求填报医疗救助申请表,并供应相关证明料子,医院应及时审核并决议是否予以救助。
第九条(医疗救助立案与审批)1.医院应及时受理医疗救助申请,依据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支出本领进行评估,并及时办理救助立案手续。
2.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审批机构,对救助对象的经济情形和医疗费用进行审核,并决议救助金额和救助方式。
第十条(医疗救助资金管理)1.医院应建立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救助资金的合理使用。
医疗救助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医疗救助制度的完善与创新第一章:医疗救助制度的现状医疗救助制度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健康而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改善社会卫生状况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目前,我国的医疗救助制度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首先,医疗救助制度的保障范围较窄。
我国的医疗救助制度主要是针对城乡低保户、特困人员、农村五保户等人群,而对于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保障还比较薄弱,很多人因为自身的经济状况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就医难问题依然存在。
其次,医疗救助制度的救助标准不够明确。
由于各地的救助标准不一,导致不同地区的患者能够获取的救助额度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往往会使一些患者因为地域原因而获得不公平待遇。
第二章:医疗救助制度的完善针对以上不足,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提供更加全面、公正的医疗保障。
首先,应当扩大医疗救助制度的保障范围。
针对社会中的中低收入人群应当设立更加严格的救助标准,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从而将这一部分人群纳入到医疗救助的保障范围之内。
其次,应建立公正的医疗救助评估机制,严格规范各地的救助标准,保障每个患者获取相对公平的救助额度。
同时,还应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用有限的救助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第三章:医疗救助制度的创新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创新医疗救助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合个人需求的医疗服务。
首先,应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救助服务模式。
通过在医院内建立病人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医疗效益。
其次,应注重医疗救助与公共卫生的结合,加强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的建设,大力推广健康教育,并探索适合医疗救助患者的疾病防治措施,从而减轻救助负担。
第四章:结语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日益关注,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医疗救助制度,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公正、贴心的医疗保障,让每一个人都能享有公平的医疗服务。
医院疾病应急救助管理制度
医院疾病应急救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疾病应急救助工作,保障患者及时得到救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疾病应急救助,是指医院在紧急情况下,对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经济援助。
第三条医院疾病应急救助工作应当遵循紧急救治、免费救助、及时援助、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应当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用于疾病应急救助工作。
第二章救助对象和范围第五条救助对象为在中国境内发生急危重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
第六条救助范围主要包括:(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创伤、急性中毒等危及生命的疾病;(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三)其他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
第三章救助程序第七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流程,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第八条救助对象到达医院后,应及时告知救助政策,并协助患者或家属办理救助手续。
第九条医院应当及时审查救助申请,对符合条件的患者给予救助。
第十条医院应当定期汇总救助情况,并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四章救助基金管理第十一条医院应当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用于支付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
第十二条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来源包括:(一)财政拨款;(二)社会捐赠;(三)医院自筹。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合理使用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管理制度,定期审计,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五条医院违反本制度,未及时救治救助对象或未按规定使用救助基金的,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医院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八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
以上旨在保障患者在紧急情况下的救治权益,同时也规范了医院在疾病应急救助工作中的行为。
医疗社会救助
完善的医疗救助制度,能消除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
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
健康是公民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获得医疗救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医疗救助是政府人道和人权的充分体现。
体现了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医疗机构的设置、服务水平、价格等因素,直接影响医疗社会救助的规模、时间和效果。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会推动多层次、满足不同需求的医疗机构的建立,推动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
1
20世纪80年代,医疗救助主要体现于农村扶贫工作及加强农民基本卫生保健工作中。
基本内涵: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通过医疗机构实施以贫困人员中患病者为对象,旨在恢复其健康、维持其基本生存能力的救助行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城镇公费医疗制度的转变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瓦解。
第十章 医疗社会救助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医疗社会救助的概况,以及外国医疗社会救助的内容;掌握中国医疗社会救助制度的含义、功能、发展和改革状况。
基本内涵
是指政府从财政、政策和技术上为贫困人群中的疾病患者提供某些或全部基本的医疗健康服务,以改善贫困人群健康状况的一种社会救助项目。WTO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社会范围内一项重要社会指标。WHO《组织法》中指出,政府对人民的健康负有责任。
2002年初,制定了《关于做好本市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六个操作性文件,按照“一口上下”原则实施。
01
“一口”指的是建立在街道、乡镇的“社会救助事务所”。全市有264个,居委会全部设有兼职的社会救助协理员。
02
(二)上海市
民政救助的“三无人员”(孤老、孤儿、孤残);
丧失劳动能力的无业人员;
医疗救助制度
医疗救助制度1. 总则医疗救助制度是为了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医疗需求,减轻经济困难人员的医疗负担,供应公平、公正、高效的医疗救助服务。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医疗救助相关工作。
2. 医疗救助对象确实定2.1 经济困难人员指的是城乡低保户、临时救助对象、特困人员、孤儿及无劳动本领人员等。
2.2 医疗救助对象需经过相关部门评定和记录,医院在为其供应医疗救助时要核实其身份和资格。
3. 医疗救助掩盖范围及标准3.1 医疗救助掩盖范围包含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物费用、检查费用等医疗相关费用。
3.2 医疗救助费用的标准将依据经济困难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医疗救助资金的实际情况确定,并定期进行调整。
4. 医疗救助申请流程4.1 医疗救助对象在就诊时应自动申报本身的经济困难情况,并供应相关证明料子。
4.2 医院将成立医疗救助评估小组,对申请人的经济困难情况进行评估和审核。
4.3 经评估小组审核通过后,医院将颁发医疗救助证明,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电子数据库中。
4.4 医院将依据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和医疗救助资金的实际情况,确定医疗救助的具体金额和范围。
5. 医疗救助资金来源和管理5.1 医疗救助资金重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社会捐赠以及医院的自筹资金。
5.2 医院将依照相关规定,建立医疗救助资金的专项账户,并由院务委员会和财务科共同管理和监督。
5.3 医院应及时报送医疗救助资金的使用情况,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6. 医疗救助服务保障6.1 医院将优化医疗救助人员的就诊流程,确保其享有与其他患者同等的医疗服务。
6.2 医院将鼓舞医疗救助对象进行疾病防备和健康教育,提升其自我保健本领。
6.3 医院将乐观与其他社会福利机构合作,加强对医疗救助对象的生活帮助和安全防护。
7. 医疗救助管理和监督7.1 针对医疗救助工作中的欠妥行为和违规操作,医院将建立投诉渠道,并设立医疗救助监督员,对投诉进行调查和处理。
浅谈我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墨西哥:2003年墨西哥通过立法建立新的保险体制社会健 康保障制度,提出实现全民享有健康保险的目标,并明确通 过大众健康保险计划的实施来实现这一目标。按需分配, 公平为原则,首先让没有保险的人得到保险,健康保险优先 向收入最低的家庭提供。 印度:国民健康视为人们一项基本的权利,在宪法中明确 规定所有国民都享受免费医疗。政府把有限的投入公平地 配置到最需要医疗服务的地方。正是由于秉持“社会公平” 这一理念,印度政府在本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免费医疗之 路。全民免费医疗的医疗保障制度以自身的实践向世界表 明即使是最穷的国家,也能通过公共财政的支持对本国人 口中的脆弱群体提供医疗保障。
情况见图1)。
2011年,全国医疗救助基金收入合计200.94亿元,比2005年增长10倍; 支出合计192.89亿元,比2005年增长18.95倍;截至2011年底,基金累 计结余154.06亿元,比2005年底增长10.6倍
2007 ~ 2011 年我国医疗救助基金支出情况
(四)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
3、医疗救助标准设置低、保障标准低
由于救助资金的欠缺:各地都相应设置了高起付线低封顶线,或是设 置享受医疗救助权利的关卡 有限的救助资金使得人均救助水平偏低, 难以解决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 尤其对于患特大 恶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尿毒症,需要长期化疗或持续透析治疗的患者来 说,更是杯水车薪救助乏力。各地政府出于防患于未然的考虑,采取 偿付病种或限制受益资格来缩减医疗救助经费的开支。 地方财政吃紧:资金发放标准低,难以维持救助对象的生活需求。 据审计署公布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来全国医疗救助基金结余率逐年稳 步增长,截至2011 年底,累计结余达154.06 亿元,比2005 年底增 长10.6 倍。资金的节约使用虽然稳妥但过于保守,使得医疗救助资金 难以充分发挥应有作用。(2005年至2011年医疗救助基金收支和累计结余
中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二、发展的过程(城市)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 部、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 制度试点工作意见》,提出用2年 的时间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部分县(市、区)进行试点, 再用2~3年时间在全国建立起管 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市医 疗救助制度。 之后,城市医疗救助试点陆续 在全国展开。 至此,医疗救助制度的雏形已经 清晰可见,作为一项建设中的全 国性制度,其发展方向是与城市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新型合 作医疗制度相配合。
(三)提高申请、审批、救助程序时 效性。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理时限, 提高医疗救助工作实效。
(四)大力宣传城乡医疗救助政策、规范和 工作流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及时将医疗救助的相关政策规定和救助对象 的有关信息资料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和社 会监督,使这项惠民政策惠及更多的困难群 众。
(二)医疗救助与相关基本医疗保障 制度之间衔接不到位。医疗救助和城 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 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经办 管理方面的衔接不够密切,不同医疗 保障制度间人员信息、就医信息和医 疗费用信息还没有达成共享,群众在 就医、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 时出现部分资料无法提供等现象。
目
录
Contents
01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概念与提 出背景 发展的过程:农村与城市
02
03
实施的情况:城市与乡村 制度存在的问题
04
05
针对该问题的建议
城乡医疗救助提出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医疗保障问题逐渐成为困扰中国社会 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医疗保障问题对城乡贫困家庭的影响很大。从国际经验看,世 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在低收入国家每年大约有2%~7% 的人口因病致贫。(《低收入国家每年2%~7%的人口因病 致贫》,新华网2004年9月15日。) 在中国的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因素要占 30%~60%,个别地区高达7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004年的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农村贫困户中,约41%是由 于疾病导致了家庭贫困。(《红十字天使计划》,中国红十字 基金会网站) 而据民政部提供的信息:城市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要 占城市低保家庭的58%,而城市低保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 医疗保险的只占低保人数的7%。(浙江省卫生厅:《仅7% 城市低保人员参加医保》,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
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包括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方面。
基本医疗保险是指为解决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健需求而建立的。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国家和员工共同支付,由社会统一筹资实行企业代缴的方式。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则由国家和居民共同支付,以居民个人缴费的方式实行。
大病保险是对社会上一些特殊病种的大额医疗费用进行保障的制度。
大病保险的建立是为了避免因个别疾病的高昂治疗费用而带来的经济负担,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大病保险由国家和个人共同支付,个人缴费的方式可以分为按年缴费和按次缴费两种。
医疗救助制度是为了解决那些生活困难或特殊困难的人在医疗费用方面无法支付的问题。
医疗救助的对象包括低收入人口、贫困人口和特殊困难人群等。
医疗救助由国家和地方共同出资,在统一规定和管理的基础上,由具体的社会福利机构来执行。
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在建立的初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由于资源分配不均衡和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推动,医疗保险制度得以全面加强和改善。
当前,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基本实现了全民参保的目标,人口覆盖率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
同时,医疗保险制度还不断完善,包括提高保险的报销比例、扩大保险范围、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等方面。
通过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中国人民在享受医疗服务的同时也减轻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就医效率,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利。
此外,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方便了人们的就医权益。
然而,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了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不高和人民就医的困难。
其次,医药费用的不断上涨给医疗保险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使得保险基金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此外,医疗保险制度在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医疗体制,加强医疗资源的调整和优化,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医药价格和支付机制,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内容等。
医疗救助 举措
医疗救助举措医疗是人类生命健康的基本需求,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人无法享受到足够的医疗保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医疗救助举措。
一、政府医疗救助政府医疗救助是指国家对于经济困难的人群提供的医疗援助。
中国的政府医疗救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是国家为全民提供的一项医疗保障制度,由政府和个人共同缴纳。
参保人员可以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内的医疗服务,包括门诊、住院、手术、药品等。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政府也会提供免费或减免医疗保险费用的政策。
2.医疗救助医疗救助是指政府为经济困难的人群提供的医疗援助。
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对于无法支付医疗费用的人群提供医疗救助金,二是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人群提供救助,包括手术费用、住院费用、药品费用等。
3.医疗救助资金政府每年都会拨出一定的医疗救助资金,用于资助经济困难的人群进行医疗救助。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医疗费用、购买药品、提供医疗器械等。
二、社会救助除了政府医疗救助外,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医疗救助事业。
社会救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医疗捐赠医疗捐赠是指社会各界为经济困难的人群提供的医疗援助。
捐赠的形式包括现金、药品、医疗器械等。
这些捐赠物资可以直接用于经济困难的人群进行医疗救助。
2.医疗志愿者医疗志愿者是指在医疗救助工作中积极参与的志愿者。
他们可以提供医疗咨询、陪护、照顾等服务,为经济困难的人群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救助。
3.公益医院公益医院是指由社会各界捐赠资金或医疗器械设备建立的医院,主要为经济困难的人群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医疗服务。
这些医院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
三、医疗救助的意义医疗救助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意义在于:1.保障经济困难人群的医疗需求医疗救助可以为经济困难的人群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保障他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这对于提高社会公平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医疗救助可以缓解经济困难人群的负担,减轻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医疗救助 解读
医疗救助解读
医疗救助是指政府或社会组织为贫困人群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在中国,医疗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贫困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
医疗救助的对象主要是城乡低保户、特困人员、农村五保户、孤儿、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
这些人群由于经济困难或身体残疾等原因,无法承担医疗费用,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
医疗救助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提供医疗救助资金,即政府或社会组织为贫困人群提供医疗费用的补贴;二是提供医疗救助服务,即政府或社会组织为贫困人群提供医疗服务的机会和条件。
医疗救助的实施主要通过医疗救助基金来实现。
医疗救助基金是由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方面投入的一种社会保障基金,用于为贫困人群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医疗救助基金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拨款、社会捐赠、企业社会责任等多种途径。
医疗救助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政府应当建立医疗救助管理机构,负责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医疗救助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公正分配。
同时,社会应当加强对医疗救助的监督
和评估,确保医疗救助的实施效果。
总的来说,医疗救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贫困人群基本医疗需求的重要手段。
在实施医疗救助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医疗救助的有效实施。
我国的医疗保障措施
我国的医疗保障措施我国的医疗保障措施是指政府为了保障全民健康,提供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医疗补助等措施和政策。
下面将从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医疗补助三个方面来介绍我国的医疗保障措施。
首先,医疗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有三大类,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主要面向有工作的城市职工,由政府和参保职工共同投保,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主要面向城乡居民,由政府和参保居民共同投保,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
大病保险主要面向患有特定重大疾病的人群,由政府全额负担。
其次,医疗救助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
医疗救助主要面向困难群众,即无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丧失,无经济来源或经济来源十分微薄的人群。
医疗救助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因疾病导致的医疗费用问题。
医疗救助的方式有两种,即支付方式和医疗救助金发放方式。
支付方式是指医疗救助资金直接支付给医疗机构,用于支付困难群众的医疗费用。
医疗救助金发放方式是指医疗救助资金直接发放给困难群众,由他们自行支付医疗费用。
最后,医疗补助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补助主要面向特定人群,如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
医疗补助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因疾病导致的医疗费用问题。
医疗补助的方式有两种,即直接资助和折扣补助。
直接资助是指政府直接给予特殊群体一定金额的资助,用于支付他们的医疗费用。
折扣补助是指政府对特殊群体的医疗费用给予一定的优惠折扣。
综上所述,我国的医疗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医疗补助三个方面。
这些措施和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现全民健康。
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了解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三大支柱医保医疗救助和医疗服务
了解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三大支柱医保医疗救助和医疗服务了解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三大支柱——医保、医疗救助和医疗服务作为一项全面推进的国家医疗改革,中国的医疗核心制度涵盖了广泛的方面,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水平和保障程度。
其中,医保、医疗救助和医疗服务构成了整个制度体系的三大支柱。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方面,并探讨它们在中国医疗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医保医保是指通过社会统筹的方式,为参保人提供医疗费用的支付和保障。
它旨在解决医疗费用过高、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通过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向参保人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目前,中国的医保制度主要有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
城镇职工医保覆盖的对象主要是城市职工,其费用由参保人和单位按一定比例共同缴纳。
参保人在就医时只需支付个人部分的费用,而医疗费用的大部分由医保基金支付。
城乡居民医保则是为农村居民和城市非职工居民提供的医保形式,费用主要由个人和政府代缴。
大病保险是一项专门针对罕见病和高价治疗的特定医疗保障制度,旨在降低患者和家庭的医疗负担。
医保作为医疗核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提高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二、医疗救助医疗救助是一项针对经济困难患者提供医疗费用救助的制度。
在医疗救助制度下,当参保人或其家庭难以承担医疗费用时,可以通过救助渠道获得帮助。
医疗救助的主要对象包括城乡低保户、五保对象、农村贫困人口等。
我国的医疗救助制度实行“先救助、后核查”的原则,即在发生医疗费用困难时,首先给予救助,然后对救助对象进行核查,最终确保救助对象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为经济困难患者提供了及时的医疗救助,有效保障了他们的基本医疗权益。
它不仅缓解了患者和家庭的经济压力,也降低了医疗服务的不平等现象。
医疗救助可以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医疗资源,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疗救助制度目录一.医疗救助制度定义 (3)二.医疗救助制度意义 (3)三.中国医疗救助制度现状 (3)四.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主要问题 (4)1.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不足, 成为提高医疗救助水平的制约因素 (4)五.建议及措施 (6)一.医疗救助制度定义医疗救助制度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对社会和个人突发的不可承担的疾病风险进行救助的医疗体系, 主要面对社会困难人群和因其他原因导致生活困难人群中的患病人员以及由于家庭收入不能承担庞大的医疗开支而陷入困境的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制度, 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二.医疗救助制度意义1.通过完善的医疗救助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据调查,在我国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大约占1/3甚至更多。
由此可见,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可以有力的促进社会脱贫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可以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高人均寿命。
3.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可以有力的促进社会稳定。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救助体系有助于缓解这一现象。
另外,如果有大量无钱医病的情况存在,本身也是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
4.有利于保障人权。
,医疗救助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
贫困公民在患病时应获得医疗救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它属基本生存权范畴。
生存权就是人和生命安全和生活保障的权利,是最基本的人权,是享受其他人权的前提。
5.从社会保障构架来看,实施医疗救助是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乃至社会保障制度的迫切要求。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六大部分组成。
社会救济系政府以资金或实物对贫困者进行救济;社会互助则是在政府倡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对贫困者进行资金、物质和精神、法律、医疗等各个方面的帮助,使他们摆脱困境。
这两个保障项目合起来,就是社会救助。
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三.中国医疗救助制度现状1.中国医疗救助对象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救助对象主要是侧重于低保户、特困户中的大病患者。
因为低保户和特困户中的大病患者不仅面临看病难问题, 也同时遭受看病贵问题的困扰, 所以这类群体面临的因病致贫风险也最高。
在民政部2003 年发布的《关于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为“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以及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
但是在实际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地方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通常是以政府定期发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主要依据来确定救助对象2.中国医疗救助主体医疗救助本来是由民政部门主管,但现实中存在无人主管或多头主管的情况,使求助者不知1引自《英国、美国医疗救助制度对中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启示》,作者:任月,陈科找谁,求助无门。
3.中国医疗救助标准实施医疗救助,用何种尺度来评判其效果呢?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反映基本救助水平的标准。
这个标准其实是一个可能性标准,也就是依据财政支付情况来设定的政府救助能力。
它是一个地区医疗救助水平和能力的标志。
由于各地的经济社会水平,特别是财政收入状况的差异,因而医疗救助水平也存在着差异,不可能制定一个全国、全省的医疗救助标准,同时也只是按照“广覆盖、低标准”的原则,制定医疗救助基本标准。
救助标准一般以政府财力可承担的医疗救助费用表示。
4.中国医疗救助制度的资金来源我国医疗救助筹资既有财政拨款,又有卫生机构筹资;既有企业捐赠,又有老年慈善福利会出资,还有医疗保险管理局实施的医疗保险。
由于投资分散,投资力度小,缺乏统一管理,它不适应贫困人口对医疗救助的需求。
近年来,虽然财政卫生事业费的投资幅度是逐年上升的,但不成比例,贫困地区人口依然贫困,并导致恶性循环。
25. 医疗救助方式各地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状况,采取了多种医疗救助方式和途径,主要有:(1)医疗减免。
这是医疗救助的基本形式或常规形式。
就是对医疗救助对象在挂号费、治疗费、药费、住院费等费用实行一定比例的减收或者全部免收(2)临时救济。
为了缓解贫困人口医疗难问题,解决医疗保险不能解决的问题(3)专项补助。
即由财政每年根据救助对象的治病需求,拨付一定的经费,专款专用(4)医疗救助基金。
一些地方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在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的同时,每人每月按一定余额一次性缴纳一年医疗救助基金由地税部门负责征收。
(5)团体医疗互助(6)慈善救助四.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主要问题1.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不足, 成为提高医疗救助水平的制约因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满足医疗救助资金的需求,无论中央还是发达地区的财政,都是难以做到的。
造成医疗救助资金短缺的原因,一是贫困或特殊人员中患病者增多,医2《中美医疗救助的各自特点》;作者:赵郁罄疗总量扩大。
二是医疗费价格上涨。
三是医疗救助经费不能足额及时到位,该用钱的时候没有钱,加剧了经费供需矛盾和紧张状况。
2006年农村医疗救助共计筹集资金27. 63亿元, 人均筹资70.18 元。
2006 年城市医疗救助共计筹集资金21. 01亿元, 人均筹资145. 85元, 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 8亿元, 地方筹集救助资金16. 21亿元。
与2005年相比, 尽管资金总量有所增加, 但总额仍难于满足试点地区贫困人口的就医需求。
32.医疗救助金城乡间,地区间投入不平衡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聚集了中国巨大部分贫困人口,是中国医疗救助需求最迫切的地方。
但是无论是地方筹资额,还是财政投入,农村所得到的医疗救助金都远远比不上城市,中西部得到的医疗救助金都远远比不上东部。
这就造成了中国医疗救助的供需的极大地不平衡,加剧了社会不公平,医疗救助金利用效率低。
3.有关社会保障的各部门间职责不明医疗救助属于社会救助范围,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体制性障碍。
一是以医疗保险混同医疗救助。
社会医疗保险分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凡是参加医疗保险的,必须在享受保险后仍有困难的特困人员,才能申请医疗救助。
现实中越过医疗保险这条“坎”,直接进入医疗救助的时有发生,混淆了两种保障形式的本质区别,加重了医疗救助的压力;二是以互助性救助混同医疗救助。
凡有单位的贫病人员,应先由单位进行互助性救助,单位应承担起救治本单位贫困患病者的医治职责,当互助性救助实施后仍不足以支付费用的,才能申请医疗救助,不能越过单位这个“坎”,一下推到政府身上,使财政不堪重负4.是职能主体不明确。
医疗救助工作本来是由民政部门主管,但现实中存在无人主管或多头主管的情况,使求助者不知找谁,求助无门5.医疗救助制度的法规不健全,增大了医疗救助的压力。
我国不少有关医疗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规是在计划经济或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十几年、几十年不变,不能与已经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适应。
比如,优抚政策规定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可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实行医疗费实报实销,但一些地方进行的过渡性医疗制度改革,则实行的是医疗费用包干,超支自负,使原来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重点优抚对象的大部分医疗费不能报销43《中国城乡医疗救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姚岚陈丽4《中国城乡医疗救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姚岚陈丽五.建议及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我国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的法规不少,但存在法律少,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多,地方立法先于国家立法的情况。
因此,在医疗救助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中,要根据我国立法的实际情况,在法规产生过程中,拟采取先制定政策,解决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不断完善政策,在此基础上制定部门规章,然后再着手法律的草拟和制定。
2. 科学界定救助对象民政部门在确定救助对象的过程应严格审批程序,落实调查工作,提高政策的执行力。
尤其是在审批过程中,民政部要切实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医疗支出等进行深入了解和调查,确保医疗救助金能够真正用到有需要的人身上。
3.理顺管理体制医疗救助属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范围,更应由政府的民政部门主管。
这是十分明确的。
在救助运作中之所以出现无人主管或争当主管的现象,主要是民政部门自身的主动性不够而造成的职能缺位;当然也存在着因医疗救助涉及掌握一定资金的权力,因而也会出现另一些部门争当主管的越位现象。
这两种情况都导致医疗救助在运作中职责主体缺失,进而产生职责不明、指导不力、推诿扯皮,最终影响救助效果,吃亏的还是被救助的贫病百姓。
民政部门应理直气壮地承担这项工作的主管职责,其他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作好协作,各负其责,各显其能,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4. 加大政府筹资力度。
同时拓展社会筹资渠道医疗救助制度是以政府为主导,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为贫困群体中因疾病致使生活陷入困境的人群提供救助, 旨在帮助恢复健康, 缓解疾病对家庭生计造成的负担, 体现的是对公民健康权的保护。
所以它的特点是强调政府职责, 以贫困人群为对象, 维护健康公平。
所以政府应在筹资中扮主要角色, 同时应吸收社会力量作为补充, 丰富医疗救助内容。
首要任务是加大政府筹资力度, 改善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投入的同时, 还要督促地方各级财政特别是省级财政加大救助资金投入, 进一步扩大城乡医疗救助基金规模, 不断提高对困难群众的保障水平, 确保医疗救助基金规模、救助人数(次)、救助水平都有所增长和提高。
5.扩大医疗救助资金来源(1)重视拓展社会筹资渠道, 吸纳社会捐助, 社会捐助也是医疗救助的主要经费之一。
(2)还要动员和发动社会力量, 通过慈善和社会帮扶等, 多渠道帮助困难群众缓解看病难。
(3)可开辟特别新捐税, 此项税收直接进入社会保障基金医疗救助特别账户。
(4)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和外商投资弱势人群的医疗救助事业(5)应从各种罚没收入、社会福利彩票收入中划入一部分作为医疗救助资金。
6.改变城乡间投入不平衡的现象,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农村聚集了中国绝大部分的贫困人口。
农村是聚集了中国绝大部分的需要救助的人口地方,是对医疗救助需求最迫切的地方。
而目前中国农村地区的投入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加大投入。
7. 规范救助程序医疗救助的程序性规定是救助行为的确定性轨迹。
无论是医疗救助主体,还是被救助对象,一旦进入医疗救助运作过程,都不能有任何随意性。
申报审批程序、资金拨付、使用和管理,都应按有关规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