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小说对比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中西短篇小说比较1、叙事手法的不同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趋向是从记人一事到记人一生,如《搜神记》《世说新语》多记一事,成熟期的唐人传奇、话本、拟话本及《聊斋志异》多记人一生。
中国短篇小说的基本叙事法就是“记传体”。
这一传统一直保留到鲁迅《阿Q正传》。
这种记传体叙事法既与中国史传文学有关,也与民族心理有关,因为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直叙,二是求全。
西方短篇小说开始也是多记一事,到了文艺复兴,有两种叙事法,一是只叙一事,二是写有头有尾的一生。
但第二类较少。
而后来的西方短篇小说越来越不注重写人物的一生,但在叙事的人称上,多用第一人称,而不是中国的多用第三人称。
这种“片断”法、第一人称、倒叙法的源头就是《荷马史诗》,第一部是片断叙事,第二部是第一人称叙事。
2、故事与人物性格的不同中国短篇小说注重人物性格,因为写实性强。
史传味浓。
以性格为主,故事为辅。
如《世说新语》中的人物。
西方短篇小说多注重故事,性格不突出,或以性格为辅。
如《十日谈》或爱伦坡的小说。
结局与小说精神不同中国短篇小说多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主观性强,鬼怪故事多,大团圆结局多,寄托了统治阶级或作者或民众的道德诉求与民族心理、理想。
乐天精神。
西方短篇小说少有大团圆结局,多悲剧性,一是因为西方有正统的悲剧观念;二是有基督教罪与罚的宗教观念;三是多信奉模仿说,注重如实反映生活。
中西小说理论比较中国没有系统化的小说理论体系,中国小说理论主要是直观感悟式的、零碎的评点,如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演义》等,直到王国维评《红楼梦》才借鉴了西方哲学与美学理论,具有了较强的理论色彩。
古典式的“评点”其实就是借用中国传统诗歌、绘画理论中的“圣境”、“神境”和“化境”来衡量创作的得失。
评点就是点破,就是“顿悟”,评点者以及后来的读评点者主要抱的是一种审美态度,而不注重思索。
西方小说理论具有逻辑性的探究与分析,很多小说家也是理论家,往往有明确的创作原则和主张,如塞万提斯继承的“模仿说”,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王尔德的“艺术就是撒谎”,“形式就是一切”,左拉的“写小说就是做实验”,等等,他们都有专文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中西小说比较》课件
中西小说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中国小说通常采用传统的叙述方式,语言简练明快,情节紧凑。而西方小说则更加注重文笔的优美和修辞的运用,人物塑造更加立体,心理描写更加细腻。
特点
中西小说的文化背景截然不同。中国小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家庭、伦理、道德等价值观念。而西方小说则更多地受到基督教、启蒙思想、浪漫主义等文化思潮的影响,强调个人主义、自由意志等价值观念。
文化背景
中西小说都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小说对于东亚文学的影响非常显著,而西方小说则对世界各地的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西小说也在互相影响和借鉴中不断发展壮大。
影响
02
CHAPTER
中西小说的人物塑造
市井小民型:以普通百姓为主角,描绘他们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强调人性和生活的真实性。
中西小说文化比较
05
CHAPTER
中西小说的主题和价值观
民间传说
源于民间故事,强调道德教化、惩恶扬善。
讽刺幽默
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揭示社会现象或人性弱点。
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探索人性、潜意识等。
心理分析
揭示社会不公、阶级矛盾等现实问题。
社会批判
以奇幻、冒险为背景,展现英雄主义或成长历程。
冒险奇幻
《中西小说比较》ppt课件
目录
中西小说概述中西小说的人物塑造中西小说的情节和结构中西小说的语言和修辞中西小说的主题和价值观
01
CHAPTER
中西小说概述
起源
中西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史诗。中国的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笔记、志怪和传奇,而西方的小说则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史诗和戏剧。
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变,中西小说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国小说在唐宋时期逐渐成熟,出现了《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作品。而西方小说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等不朽之作。
比较文学: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第二节 中西小说的美学精神
小说美学,是以作品为基础,以理论为依托, 小说美学,是以作品为基础,以理论为依托,对小说这一文体进 行形而上层面的总结,从而确立小说的核心内涵。 行形而上层面的总结,从而确立小说的核心内涵。对中西小说美学 精神的探寻, 精神的探寻,将有助于中西小说的比较研究脱离浅层次的单纯对比 走向深入。 ,走向深入。 一、实与虚 (二)神话情结与浪漫主义 求奇是中国小说创作的一大特点。从志怪小说的“ 求奇是中国小说创作的一大特点。从志怪小说的“怪”到唐传奇 再到以后的神魔小说的出现, 的“奇”,再到以后的神魔小说的出现,显示出中国小说浓厚的神 话情结。 话情结。言奇与浪漫共同构成了中西小说最为精彩奇幻也最富有意 味的景观。 味的景观。 从源头上看, 中西小说的最早雏形都是神话。神话的产生, 1 、 从源头上看 , 中西小说的最早雏形都是神话 。 神话的产生 , 是原始先民求知欲望的结果。 是原始先民求知欲望的结果。 从对象上看, 小说是以普通大众为主要对象的文学体裁。 2 、 从对象上看 , 小说是以普通大众为主要对象的文学体裁 。 好 奇心是人的天性之一,也是市民阶层最为显著的特征, 奇心是人的天性之一,也是市民阶层最为显著的特征,他们寄希望
比较文学精品课程
主讲人:张建华 主讲人:
第十二章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中西小说比较
七、中西爱情小说比较
1、情感表达的差异 中国:含蓄内敛;注重外在表现的描述;克制 感情。 西方:直率冲动;注重内在心里描写;不克制 情感。 2、结构与内容上的差异 中国:忽略男女主人公相恋的过程,侧重于他 们爱情所受的阻力以及他们由此而做的抗争。 西方:集中描绘男女主人公相爱的过程,把男 女主人公双方作为矛盾冲突的对立面来加以刻 画。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描述完整 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形象、深刻、多方 位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1、叙事性 2、虚构性 3、故事性 4、形象性
三、中西小说源头比较
1、中国小说从唐代开始才具备独立的意义,
从小说发展的源流来看,主要源于史传作品。 2、西方小说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学艺术,都源 于两希神话和史诗。 3、主要原因:中华民族的历史基本上是纵向 发展,文化传统绵延不断;西方各国的历史 若断若续,纵横交错。
《静静的顿河》描绘了1912年至1922年间 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 史事件和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这10年中的动荡生 活,广泛地反映了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哥萨 克各个阶层的变化、广大哥萨克在复杂的历史转 折关头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卷入历史事件强 大旋涡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 这部小说场景宏伟,画面生动;气势雄浑的 战争和革命场面与细腻的日常生活场面相互转换, 风景描写与人物心理变化彼此衬托;众多人物及 其命运在历史事件的错综复杂中得到了深刻表现。
啊,顿河,光荣的土地。 用哥萨克的头颅来播种, 用年轻寡妇来点缀装饰, 静静的顿河呀,你靠孤儿来繁荣。 顿河的波涛是父母的眼泪在汹涌。
3、两部作品主题比较
中外文学作品的差异
LOGO
LOGO
情节的波折 内容的差异 写作手法的区别
补充
LOGO
三个人来到桥边,与庄客施礼罢,林冲说道:“相烦大哥报与大官人知道:京师有个 犯人,送配牢城,姓林的求见。”庄客齐道:“你没福,若是大官人在家时,有酒食 钱财与你,今早出猎去了。”林冲道:“不知几时回来?”庄客道:“说不定,敢怕 投东庄去歇,也不见得。许你不得。”林冲道:“如此是我没福,不得相遇,我们去 罢。”别了众庄客,和两个公人再回旧路,肚里好生愁闷。行了半里多路,只见远远 的从林子深处,一簇人马飞奔庄上来,那簇人马飞奔庄上来,中间捧着一位官人,骑 一匹雪白卷毛马。林冲看了,寻思道:“敢是柴大官人么?”又不敢问他,只自肚里 踌躇。只见那马上年少的官人纵马前来问道:“这位带枷的是甚人?”林冲慌忙躬身 答道:“小人是东京禁军教头,姓林,名冲,为因恶了高太尉,寻事发下开封府,问 罪断遣,刺配此沧州。闻得前面酒店里说,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因此特 来相投。不期缘浅,不得相遇。”那官人滚鞍下马,飞近前来,说道:“柴进有失迎 迓。”就草地上便拜。林冲连忙答礼。那官人携住林冲的手,同行到庄上来。那庄客 们看见,大开了庄门,柴进直请到厅前。两个叙礼罢,柴进说道:“小可久闻教头大 名,不期今日来踏贱地,足称平生渴仰之愿。
LOGO
LOGO
她在镜子跟前脱下了那些围着肩头的大氅之类,想再次端详端详无比荣耀
的自己。但是陡然间她发出了一声狂叫。她已经没有那串围着颈项的金刚
钻项链了!她丈夫这时候已经脱了一半衣裳,连忙问:
比较文学课件:第十一讲 中 西 小 说1
开头:“天宝中,有常州刺史荥阳 开头: 天宝中, 公者,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家 公者,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 徒甚殷。知命之年,有一子, 徒甚殷。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 冠矣。” 冠矣。 结尾: 累迁清显之任, 结尾:“累迁清显之任,十年间至 数郡,娃封千国夫人。有四子, 数郡,娃封千国夫人。有四子,皆 为大官;其卑者犹为太原尹。 为大官;其卑者犹为太原尹。弟兄 婚姻皆甲门,内外隆胜, 婚姻皆甲门,内外隆胜,莫之与 京。”
《水浒传》中,按“武十回”、“宋十 水浒传》 武十回” 的框架,它们可以另取书名, 回”的框架,它们可以另取书名,独立 成书。 成书。 长篇小说《红楼梦》 长篇小说《红楼梦》,也有许多章节如 红楼二尤” 小红赠帕” “红楼二尤”、“小红赠帕”之类可以 单独成篇。 刘姥姥进大观园” 单独成篇。“刘姥姥进大观园”,往往 被独立地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被独立地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有的长篇是短篇的集合, 有的长篇是短篇的集合,如《聊斋志 每一篇都是独立的, 异》,每一篇都是独立的,合起来才能 构成为一个整体。 构成为一个整体。
并且往往更注重小说的结尾。 并且往往更注重小说的结尾。 三国演义》 水浒传》 《三国演义》、《水浒传》和《儒 林外史》 其结尾都是诗词, 林外史》,其结尾都是诗词,并且 很有深意。 很有深意。 三国演义》 白发鱼樵” 《三国演义》之“白发鱼樵”, 水浒传》 书林隐处” 《水浒传》之“书林隐处”,《儒 林外史》 四大奇人” 林外史》之“四大奇人”,都深有 意味。 意味。 而西方小说如《呼啸山庄》 而西方小说如《呼啸山庄》之荒原 与忧郁主人、 傲慢与偏见》 与忧郁主人、《傲慢与偏见》之青 年男子出现在五个待嫁之女的母亲 面前,与中国小说相比更注重开头。 面前,与中国小说相比更来说,西方小说往往是一 种横截面式的、片断式的。 种横截面式的、片断式的。 像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许多短篇小说。 像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许多短篇小说。 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 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 它们往往都没有什么整体上的、 它们往往都没有什么整体上的、完整的 艺术结构, 艺术结构,即不太注重艺术结构本身的 完整性与曲折性。 完整性与曲折性。西方的长篇小说与中 国的长篇小说的艺术结构也是不一样的, 国的长篇小说的艺术结构也是不一样的, 不如中国小说这么完整与周密。 不如中国小说这么完整与周密。
《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研究》
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研究引言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作为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在内容、风格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和文化背景。
背景东方文学指代亚洲地区(如中国、日本、印度等)的文学作品,而西方文学则指代欧洲(如英国、法国、德国等)的文学作品。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和哲学等因素的影响,两者在创作主题和艺术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1. 内容主题对比1.1. 人物形象东方文学注重塑造人物内心世界,倾向于描绘一个完整而内敛的人物形象。
例如,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并通过情感交锋来展示复杂的人性。
相比之下,西方文学更加关注于个体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行动。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人物性格多样,通过冲突和行动来展现复杂的社会关系。
1.2. 故事情节东方文学通常采用线索较为复杂且曲折的叙事方式,强调心理与哲理上的思考。
而西方文学则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紧凑性和逻辑性。
例如,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中,虽然故事情节跳跃不连贯,但在每个片段中都融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比之下,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则采用简洁明了的故事线索,突出了主人公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2. 文化背景对比2.1. 宗教与哲学观念东方文学受到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哲学体系以及其它宗教信仰(如印度教)影响较深。
因此,在东方文学中经常能够看到反思生死、善恶、命运等问题。
相比之下,西方文学则在基督教思想和启蒙运动的背景下发展起来,更多地关注人类的自由意志、道德选择等问题。
2.2. 社会制度与价值观东方文学中相对较多地探讨了家庭、尊老爱幼、社会等议题。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即以贵族家庭为主线,反映了古代宫廷的兴衰变迁,同时也呈现了丰富的家族关系和品行教育内容。
而西方文学则更加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境遇,并倡导个人权利与自由。
中外名著故事对比分析
中外名著故事对比分析【正文】中外名著故事对比分析名著是任何一个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国,都有许多知名的名著作品。
作为文学的经典之作,中外名著有着共通之处,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中外名著故事的异同,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特色和人性之美。
首先,中外名著故事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以人性为核心,通过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交织,展示人类智慧和情感的丰富多样。
无论是中国的《西游记》还是英国的《呼啸山庄》,都以深刻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打动读者。
这些作品不仅探讨了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动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其次,中外名著故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背景、风格表达和价值观念上。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伦理、家庭观念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种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名著中。
而西方文化则更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自由意志和个人价值的追求。
比如中国的《红楼梦》强调了家族观念和女性地位;而英国的《简爱》则着重塑造了一个独立、坚强的女主人公形象。
这些差异不仅仅是文化的差异,也反映了社会发展和人类价值观的不同。
另外,中外名著故事的体裁和叙事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名著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传统戏曲等形式,具有浓厚的艺术性和寓意性。
而西方名著则更注重故事情节的紧凑和角色关系的刻画。
例如中国的《水浒传》通过一系列的英雄人物故事展现了叛逆和反抗的精神;而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则以教堂为背景,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和追求美的渴望。
这些不同的文学形式和叙事方式,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审美传统。
最后,中外名著故事的影响力也有所不同。
中国名著除了在国内广为流传,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已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
而西方名著则通过翻译和传播,深入人们的心灵。
莎士比亚的作品、狄更斯的小说等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并在跨国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中外名著故事的对比分析反映出了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人性探索和文化呈现。
比较文学 西方侦探小说与中国公案小说对比
西方侦探小说与中国公案小说的比较【摘要】:侦探小说作为通俗文学最受欢迎的体裁之一,它以其丰富的内涵、精彩的对话和生动的心理描写和情节叙述,具有广泛的读者群。
中国古代的公案小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存在。
它拥有悠久的艺术传统、庞大的创作队伍和数量惊人的作品。
这两类产生于不同国度、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生活现实的作品,他们在主题、写作手法和创作主体等方面,都有各自独到之处。
【关键词】侦探小说公案小说主题破案方式作者与受众【正文】一、主题的差别侦探小说是以案件发生和推理侦破过程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类型,主要写具有惊人推理、判断智力的人物,根据一系列的线索,解破犯罪(多是凶杀)的疑案。
公案小说,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由宋话本公案类演义而成,盛行于明清。
指那些以描写官吏断案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官吏破案判案应当是此类小说中的关键环节,不可缺失。
最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公案小说是清代《三侠五义》。
这两类小说都已破解案件为主题,但又存在着很大不同:侦探小说以破案为主线,其矛盾双方是侦探与罪犯。
而且这个侦探多是私家侦探,不是警察局里的人,他们是社会上的,当警察破不了案,侦探就会出现把案子破了。
例如爱伦·坡笔下的杜宾、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波洛、切斯特顿笔下的有异想天开的头脑的布朗神父、更有闻名世界的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
这些智商超群的私家侦探不受制于政府和法律,他们自由独立,与无用的警察形成对比,例如福尔摩斯经常出现于警察面对案件束手无策的时候,接下这烫手芋头,利用他的足智多谋捕捉蛛丝马迹,进行一系列的侦察、分析和推理来破除疑案。
而中国的公案小说以官吏判案为主,无论清官多么铁面无私,他们终究是受制于朝廷,为朝廷服务。
这点与私家侦探差别巨大。
例如被中国老百姓称为“包青天”的包公形象,他善于分析案情,精于推算,大义灭亲,秉公办案,但是究其案件推理都是十分简单,不像侦探小说中的推理那般复杂。
除包公故事外,明代尚有海刚峰属官公案、新民公案;清代尚有鹿洲公案、施公案、彭公案、刘公案、李公案奇闻、于公案奇闻等。
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
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文学体系,它们在文学内容、风格和价值观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来展示这两种文学的独特之处。
一、文学内容对比中国文学的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和文化,强调情感表达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诗经》等,描绘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感纠葛。
这些作品多以警示人们对社会道德伦理的关注作为核心。
相比之下,西方文学注重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和探索,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等,强调个人意识和心理描写。
西方文学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体验和人性的复杂性。
二、文学风格对比中国文学注重意境的营造和修辞的运用,借助于象征、比喻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读者能够在深层次上体会作品的美感。
诗歌创作方面,中国文学以古体诗和近体诗最为突出,注重字词的音韵和韵律。
而西方文学的风格则更加直接和现实,注重故事情节的展开和角色形象的刻画。
西方文学的魅力在于其直接的表达方式和强烈的冲突冲突。
三、价值观对比中国文学强调个人对社会和集体的责任和担当,倡导和谐、优雅、中庸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西方文学更加关注个人的追求和自由,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主性。
西方文学充斥着对权力和自由的追求,如美国的"美国梦"。
这种价值观在西方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在内容、风格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文学强调情感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而西方文学注重个人意识和心理描写,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追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通过对比和交流,我们可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自己的文学认知,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红楼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
红楼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的描写、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闻名于世。
与西方文学相比,红楼梦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红楼梦与西方文学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红楼梦在叙事结构上与西方文学有所不同。
红楼梦采用了回溯叙事的方式,通过插叙、倒叙等手法,将故事情节逐渐展开。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读者需要通过对细节的推敲和回忆来理解故事的发展,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和乐趣。
而西方文学则更倾向于线性叙事,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把握故事的发展。
这种叙事方式在西方文学中更为常见,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和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
其次,红楼梦与西方文学在人物塑造上也有所差异。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塑造了一大批丰满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各具特色,个性鲜明,既有善良纯洁的贾宝玉、林黛玉,也有世故狡诈的贾琏、王熙凤。
红楼梦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和对话,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众多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性。
而西方文学中的人物塑造更注重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变化,例如莎士比亚的剧作中的人物形象常常具有深刻的内心矛盾和情感冲突。
再次,红楼梦与西方文学在主题表达上也存在差异。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通过对古代封建家庭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礼教对个人自由的压抑和摧残。
红楼梦还通过对贾府的衰败和贾宝玉的死去,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
而西方文学的主题更为广泛,既有对人性的思考,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例如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常常探讨权力、爱情、婚姻等主题,狄更斯的小说则关注社会阶级的冲突和人性的善恶。
红楼梦与西方文学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叙事传统,也反映了不同文学体系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关注点。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中西小说比较浅析文学按体裁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部分。
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的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因此小说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中西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而小说是比较能够直观体会这种差异的文学载体之一,因此文章将对中西小说差异进行一些简单的研究和探讨。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为叙事文体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小说是各民族文学中发展与成熟得最晚的。
直到二十世纪初王国维等介入小说研究才使其登上大雅之堂。
正是由于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小说受到西方文学理念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文章主要选择二十世纪以前的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进行比较。
文章将从中西小说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结构特点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中西小说的起源(一)中国小说起源于史传叙事中国古代小说的结构模式、叙事技巧、创作方法都与编年体或纪传体的历史著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在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
这些古代的神话,最初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经过群众长期的艺术加工,日益丰富和系统化,成为小说的起源。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没有专门的集子加以记载和保存,古籍诸如《山海经》、《淮南子》之类,虽然保留了一些古代神话,但大部分是原始面貌的残留,即使后人努力整合,能够复原的也只是神话内容,其文体形态却无法考知。
并且由于孔子与老子创建的儒道两家学说弘扬理性精神,孔子说“不语怪力乱神”,使得神本思想黯然失色,新兴的人文思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历史化进程,使神话在很早的时候就为历史所淹没。
所以说,史传是中国小说的起源是比较科学的。
(二)西方小说起源于神话古希腊神话经过诗史、传奇,进而演变成小说。
马克思曾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希腊人的神话思维结构与神话意识,首先为罗马人全盘传承,后经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学者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挖掘和重视,又得到广泛传播。
平行研究--中国武侠小说与西方骑士文学之比较
平行研究--中国武侠小说与西方骑士文学之比较武侠小说是中国近现代所特有的文化产物,也是最具群众基础,最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学形式。
骑士文学则作为西方世界传统的文化产物,在西方世界影响深远。
二者在极其相似的文学形式下却蕴涵着分别代表中西方世界不同文化形态和民族心理的精神实质。
通过对武侠小说和骑士文学的研究,将其分别放置到各自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将文学的比较置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加以比较考察,我们可以窥见中西方世界的文化异同和价值观的差异。
一、历史层面的比较中国的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
中国最早出现的长篇武侠小说为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后世武侠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传统武侠、浪子异侠、历史武侠、谐趣武侠、古典仙侠、奇幻修真、现代修真,但从武侠小说的狭义层次上来说就只指传统武侠、浪子异侠、历史武侠、谐趣武侠这四类。
后来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则是近几十年的事。
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
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
《射雕英雄传》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如南宋时宋与金、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历史史实依据,而丘处机等历史人物也确有其人,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同时又兼有北派武侠小说社会、言情、技击、神怪四大派之长,同时又完全不同于这四大派,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
香港是新派武侠小说发源地,50年代初期,出现第一部现代武侠:《虎鹤双形》。
骑士,原是指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来表示一个社会阶层,它属于贵族的最底层。
在骑士文学中,骑士往往是勇敢、忠诚的象征,每一个骑士都以骑士精神——谦卑、荣誉、英勇、牺牲、怜悯、灵性、诚实、公正作为守则,是英雄的化身。
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
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二者在文学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主题、创作手法、价值观和影响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进行对比分析,以展示它们的异同之处。
一、主题与情感表达中国古代文学的主题主要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多个方面。
中国古代文人通常关注人的情感体验,表达出对自然美、人性光明以及社会和谐的追求,强调人与世界的和谐共生。
例如,《红楼梦》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兴衰和人情冷暖,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相比之下,西方文学更加注重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内心情感的描绘。
西方文学常涉及对道德、哲学和爱情等主题的深入探讨,表现出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个体情感的强调。
例如,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中,通过对人物内心矛盾和情感的揭示,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的冲突。
二、创作手法与风格中国古代文学重视艺术技巧的运用,注重对韵律和修辞的探求。
诗词作品常采用押韵和平仄的方式表达,具有音韵美和意境深远的特点。
散文则注重文字的丰富和情感的抒发,以及对具体事物的描写和抒发。
例如,《论语》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西方文学则在创作手法和风格上更为多样化。
诗歌形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如押韵、隐喻和象征等,以表达深层次的观念和情感。
小说则着重于情节的发展和复杂角色的刻画,通过故事情节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性格而闻名。
三、价值观与世界观中国古代文学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道德、团结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中国文学中常常表达出对孝道、忠诚和和谐社会的向往,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同时,中国文学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人与自然的合一。
这种价值观有助于培养社会稳定和和谐的氛围。
相比之下,西方文学更加强调个体的价值观和自由意志。
西方文学中常涉及对自由、人权和个人解放等问题的关注,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中西小说比较
人物比较
• 《西厢记》 红娘 红娘本丌是一个好管天下 姻缘的“多事”人,她所 以卷入崔张的婚姻中,由 旁观者变为“热心人”, 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三:一 是感激张生侠义地救了她 们一家人。“我想咱们一 家,若非张生,怎存俺一 家儿性命也?”(《西厢记》 第五本第一折)二是她丌满 老夫人忘恩负义,过河拆 桥。“这是俺老夫人的丌 是,将人的义海恩山,都 做了远水遥岑。”(《西厢 记》第三本第四折)三是她 认为小姐不张生郎才女貌, 是时与民间说话艺术有直接 关联,而西方小说与庞大而复杂的神话传统有关。
二 、中西小说的人物艺术
• 1、中国小说注重以人物的对话,而西方小 说则注重以人物的内心独白来表现其心理 不情感。 • 2、中国小说注重以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 的情感,西方则有相当细致的心理刻画。 • 3、中国小说往往注重以诗词来议论人物不 创造人物所生存在的环境。西方小说中则 很少有诗词的形式,即使有,不人物形象 也没有多少关系。
结局比较
• 《西厢记》 古代 任何人的婚姻都要 经媒婆的“手续”, 没有“媒妁之言” 的婚姻,是不被家 庭和社会承认的。 在红娘无私的竭尽 心力的帮助下,老 夫人终于让步,崔、 张这对情人终成眷 属。
结局比较
《简爱》 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 还収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决定将财产平分。 表 哥请求简嫁给他并呾他同去印度。简拒绝了他,并 决定再看看罗切斯特。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
原因分析:
• 一是中国早期小说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而西方小说则受 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佛教教义往往将宇宙看作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
复,天地往往就是一个车轮式的运转。因此,中国小说往往既重开端也重结 尾,将前世、今生和来世都闪待清楚,从而形成一个圆形的结构,就是可以 理解的了。基督教教义往往认为诸神创造天地,耶酥由受难与复活再
中西古典小说人形象塑造的比较
中西古典小说人形象塑造的比较----以潘金莲和包法利夫人为例摘要小说是一种市民文学,小说在其产生的开始有着浓厚的平民气质。
小说重在写人,而对于人物形象的深刻描写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尤其重要,中西古典小说在其创造的过程中对于人物的形象描写也有着一定的相似与差异。
小说中关于人物形象的描写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与环境描写等。
在这些形象描写过程中中西方小说又存在着很多差异。
我国古典小说,从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经唐代传奇,宋元明话本拟话本,到明清章回体长篇小说,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典小说在创造过程中注重人物的对话而西方小说则比较注重人物的内心独白。
例如在《水浒传》中,有许多回合就是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像潘金莲与西门庆之间的对话、武大郎与武二郎的对话差不多就是小说的主题内容了。
而西方的许多作家将人物对话看做是戏剧的专利,将人物的内心独白当做小说的特点,多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表达人物的心理与情感。
关键词:中西古典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潘金莲,包法利夫人,一、心理刻画的差异性中西早期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以叙述情节为主,动作性强、故事性强,吸引读者的是动人曲折的故事,人物只是构成情节的一部分。
一言以蔽之:重“事”而轻“人”。
这是因为,无论中外,故事、事件正是小说的直接母体,早期小说自然带有这种以故事性为主的胎记。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物的个性特征、心理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在作者在塑造人物时,越来越重视心理的描写刻画。
虽然中西方小说都注重心理刻画,但二者也有相对明显的区别。
中西古典小说在人物塑造上,虽说都注意人物的内心世界,但相比之下,两者在心理描写的详略、表现方式上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心理描写简练动作化。
刻画人物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小说的成败,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塑造往往是在情节运动轨迹中,用简练的语言刻画细节动作,从而准确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浅谈中西方小说文化之差异
注意:本文由合肥财经学院机电一体化1101班童永鹏原创和分享,不作为其他人的“中西方文化课”期末考试之用,如有发现,必将追究责任。
浅谈中西小说文化之差异“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林语堂的这句诗恰好体现了他的文化情怀和态度。
林语堂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海外经历,使他能站在世界一体化的高度,不偏不倚地看待不同的文化。
他认为,人性是相通的,文化也是一体的,不管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他们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是可以互相弥补互相吸收的。
在全球不断一体化的今天,林语堂看待中西文化客观、全面、人性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题记作为素质教育的受益者,我有幸阅读了《红与黑》、《汤姆索亚历险记》、《羊脂球》、《儒林外史》、《围城》、《钱钟书传》等大量的中外著作,不能说是完全吸收了全部的思想,只能说是粗略地了解大家所想诉说的大体含义。
如果非要给小说做个比喻的话,我更愿意把小说比作是陈年老窖,越久越醇,越品越有味儿。
虽然我不是像李白那样嗜酒如命,但是我愿意去慢慢品味那独特的香浓,虽然,有些烈、有些辣,甚至难以下咽,但是,酒过肚肠,那一丝丝的香滑顺着口飘溢心脾,荡气回肠。
小说不也如此吗?一部著作的诞生倾注了作者的全部的心血和期盼,如女孩红那样装满了对孩子的期盼,这一点,中西方的小说都是一样的,司汤达的《红与黑》酝酿和创作了多年终成就了这部批判现实主义著作,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也是这样,终使之成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也使吴敬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下面,就针对我最喜爱的两部中西方小说来粗略地谈谈我对中西方小说差异的理解。
先从中国的《儒林外史》开始谈起吧。
我先谈谈喜欢《儒林外史》的理由吧。
有的人会说,中国古代的著作多得是,为什么偏偏选择《儒林外史》来说呢。
我想说的是,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课本外的古代小说著作,作者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深深地吸引了我,似乎把我带到了康乾时期,我会为了高要县知县汤奉讲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傅活活枷死而气愤,会为了范进中举后不省人事而黯然神伤,会为了科举制度下培养的一批批庸才而叹息,更会为了生活在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墨客和能人志士而感到悲哀和怜悯。
中外佳作小说比较分析
中外佳作小说比较分析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
无论是中外的文学作品,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外优秀的小说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一、中外小说的不同中外小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文学风格、思想倾向、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比如,中国文学中的小说,常常围绕着爱情、家庭、历史等主题展开。
而西方文学中的小说,则更加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社会现实的揭示等方面。
这种差异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
中国文学中,道德观念和家庭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说的主题和内容。
而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和经历。
因此,中外小说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二、中国小说经典——《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的小说。
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主角,描述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和一段人生的起伏。
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刻画,展现了一个缀满荒诞的超脱人世的书局,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堕落和腐败。
《红楼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极高的文学价值。
它描写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大户人家的生活、情感和社会关系。
小说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生动而细腻的描写手法、独特的女性意识,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都使得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西方小说经典——《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
它是一部以真挚人性为主题的作品,通过对伊丽莎白·班纳特和达西先生的感情经历的描写,表现出一段充满戏剧性的情感经历,也以达到了对尊严和自由的求索。
这部小说,无论是在英国文学史上还是西方文学史上都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它不仅表现了19世纪初英国乡村地区的特定社会风貌,还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由、尊严的追求和对女性地位的争取。
因此,它已经渐渐成为了西方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成为了一部以情感为主题的杰出文学作品。
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比较
差异: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方 法存在一定差异。中国浪漫主义文学 注重感悟、体验和灵感,强调文采、 修辞和音韵,作品多以诗歌、散文、 小说为主。而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则更 注重个体经验、想象力和创新,强调 个性表达和形式创新,作品多以诗歌 、小说、戏剧为主。
联系:尽管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创 作方法有所不同,但它们也有相互借 鉴之处。例如,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中 对个体情感的表达和对自然景物的描 绘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影响, 而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创新精神和 个性表达也对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 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外,两者都 注重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和个性表达, 都强调作品的原创性和独特性。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推动了各国民族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交流和相互理 解。同时,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也影响了其他文化和艺术领域。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许多外国作家和读者通 过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了解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理解。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性、情感和自然,通过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体,表达对自由 、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详细描述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反叛。它 强调个性、情感和自然,追求自由、爱情和美好生活。浪漫主义作家通过诗歌、散文和 小说等文体,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他们关注个体命运和社会问
详细描述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社会批判主题主要表 现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个体价值的 追求上,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和对社会现 实的反思。而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社会批 判主题则相对较少,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社会 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注上。
《骆驼祥子》与西方文学的对比
《骆驼祥子》与西方文学的对比引言《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描写一位贫苦青年如何通过拼搏和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闻名。
与此同时,西方文学也有着丰富的作品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本文将通过对比《骆驼祥子》与西方文学的不同之处,探讨两者在表现主题和人物形象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一、主题对比1.1 《骆驼祥子》的主题《骆驼祥子》的主题主要集中在骆驼祥子对贫困的反抗和追求幸福的奋斗上。
小说通过描写祥子的生活经历,展现了贫苦青年在旧社会的艰辛和不公平,以及祥子通过勤劳和坚持为自己争取幸福的过程。
1.2 西方文学的主题西方文学中的主题更为广泛,涉及爱情、友情、自由、背叛等多个方面。
例如,《傲慢与偏见》揭示了社会等级制度下的爱情困境,《老人与海》探讨了坚持和胜利的意义,《骑士雷德与伊凡尼尔》则探索了道德与自由意志的问题。
二、人物形象对比2.1 《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骆驼祥子》以骆驼祥子为主角,通过他的角度展示了一个普通的贫苦青年如何逐渐成长为坚强的人并实现人生价值。
祥子是一个坚韧不拔、勤劳的形象,他的奋斗精神和对幸福的追求深深打动了读者。
2.2 西方文学的人物形象西方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更加多样化,不同作品中的人物角色也呈现出各种特点。
例如,浪漫主义小说中的英雄常被描绘成崇高而超凡的人物,而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则更贴近真实生活,展现出各种善恶和人性弱点。
三、文化差异的反映3.1 价值观的差异《骆驼祥子》中强调了人的独立和自力更生的精神,以及对贫困的憎恨和追求幸福的渴望。
而在西方文学中,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和自由的追求,追求幸福的途径也更加多样。
3.2 社会背景的差异《骆驼祥子》描写的是中国旧社会的贫困与不公,而西方文学的作品则常常反映出对社会制度的批判,更注重对权力和社会结构的探讨。
3.3 文学风格的差异中国文学强调含蓄和隐喻的风格,而西方文学更加注重对情感和思想的直接表达。
这种差异导致了两者在叙事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维特的烦恼》摘录
绿蒂呀!我居然有幸去为你死,去为你献身!倘若我 能为你重新创造生活的安宁与欢乐,那我就愿意勇敢地、 高高兴兴地死。可是,唉,世上只有少数高尚的人,肯为 自己的亲人流血献身,并以自己的死激励他们的朋友百倍 地生! „„我对你是一见钟情!——让这个蝴蝶结和我同葬 吧。这是我生日那天你送给我的!我是多么贪婪地接受了 这一切呵!——唉,没有想到,这条路竟把我引到了这里 !——你要镇静!我求你,要镇静!——枪里装上了子弹 ——时钟正敲十二点!就这么着吧!——绿蒂!绿蒂!永 别了!永别 了!
中国小说与中国传 统文化的审美特性有 关,西方小说与西方 传统的审美特点有关。
西方小说:横截面式的、片断式,有倒错、插叙与交叉叙述。
Character model contrast
中国小说:注重以人物的对话、行动,诗词来描绘人物环境。
西方小说:注重以人物的内心独白,心理刻画,少有诗词的形式。
《儒林外史》片段
汤知县大惊,忙叫换去了吉服,拱进后堂,摆上酒 来。席上燕窝、鸡、鸭,此外,就是广东出的柔鱼、苦 瓜,也做两碗。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 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道: “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 ,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静斋 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 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 ,却是不曾备办。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 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史诗
(古希腊时代)
希腊神话传说和 荷马史诗 阿普列尤斯的《变形记》和 一些骑士传奇、英雄史诗
骑士传奇
(欧洲中世纪)
小说
(文艺复兴时期)
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和拉伯雷的《巨 人传》,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
现代主义小说 (20世纪)
回顾中西小说的产生发展,有一点值 得我们注意的是:
它们虽然都有遥远的根源和长期的发展阶段, 而真正的形成或走向繁荣却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城市出现、 市民阶级兴起的时期,即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和中国的明 清时期。
西方小说:横截面式的、片断式,有中国小说:首尾完整,层次清楚、脉络分明,大小故事有机结合。 中国早期小 说深受佛教文 化的影响,而 西方小说则受 基督教文化的 影响。
中国小说源于史传叙 事,同时与民间说话艺 术有直接关联,而西方 小说与庞大而复杂的神 话传统有关。
笔记小说 (魏晋南北朝)
传奇小说 (唐代时期)
话本小说 (宋代时期) 长篇小说 (明、清时期)
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 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营传》 蒋防的《霍小玉传》 冯梦龙的“三言” 拟话本小说 (明代时期) 凌蒙初的“二拍” 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 《金瓶梅》《封神演义》等 清:《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游记》 《官场现形记》等
由于时间问题介绍从简,若有 错漏之处,敬请原谅。。。
P
OWERPOINT
中国小说:不重视环境描写,简约。只是“白描”,一般很
少细致地描绘背景。
这与中西方审美和绘画影响有关。
西方小说:多有大段大段的环境描写,讲求画面不留空白,
因此,注重环境的描写。
The conclusion
中西方小说不同之处,都是由于 不同文化环境造就出来的产物,比较 内容很丰富,但是同为小说,发展中 它们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西方小说:注重以人物的内心独白,心理刻画,少有诗词的形式。
Theme contrast
西方小说:歌颂英雄,反映个人的寻求、冒险以及心灵历
程等等,是西方小说的重要主题。
中国小说:强调的不是西方式的个人主义精神,而更
多地肯定了人在家族、群体、社会中的价值。
Surroundings describe contrast
The reason:
中国小说:注重以人物的对话、行动,诗词来描绘人物环境。
中国有只重 群体不重个体 的传统,中国 小说善于写群 体的行动,西 方小说善于写 个体的行动。
中国的小说观念 中,强调作为实录所 依托的事件;而西方 小说观念中则比较早 就有人的地位。
中国的传统小说观念, 是由东汉的桓谭和班固所 确立的,是以事件为中心; 而西方小说则以人的性格 和人的精神表达为中心。
The difference
Structure contrast(中西小说结构对比) Character model (中西小说人物塑造对比)
Theme contrast (中西小说主题对比)
Surroundings describe(中西小说环境描写比较)
Structure contrast
中国小说:首尾完整,层次清楚、脉络分明,大小故事有机结合。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POWERPOINT
—添加副标题
小说
The answer is
Let’s talk about
novels
青 衣
Beginning and develop The difference and the reason The conclusion
幻灯艺术
OWERPOINT
青衣
201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