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原理
声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声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声学是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学科。
声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方面,同时声学也有许多实际应用。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声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声学的基本原理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会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声能,从而产生声波。
声音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振动的物体、介质以及能够将机械能转化为声能的振动方式。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指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声波的传播需要通过介质,常见的介质包括空气、水和固体。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折射、反射、散射等现象,从而使声音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传播。
3. 声音的接收声音的接收是指声音到达人耳或接收器件时的过程。
人耳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能够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经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听觉感觉。
而接收器件则可以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声学的应用1. 声学工程声学工程是将声学原理应用于建筑、交通、环境等领域的工程技术。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声学工程师可以通过调整建筑结构、使用吸音材料等方式,优化室内声学环境,提高空间的舒适度和声音的清晰度。
2. 声学检测与测量声学检测与测量是利用声学原理进行物体或现象的检测与测量。
例如,超声波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医学中的超声诊断,通过发送超声波,可以对人体内部器官进行成像和检测。
3. 声学信号处理声学信号处理是利用计算机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例如,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将人的语音转化为文字,广泛应用于语音助手、自动驾驶等领域。
4. 声学乐器制造声学乐器制造是应用声学原理制造乐器的技术。
通过调整乐器内部共鸣腔体的结构和材料,可以获得不同的音质和音色。
例如,小提琴和钢琴等乐器的制造都需要考虑声学原理来设计共鸣腔体和音源。
5. 声学音频技术声学音频技术包括音频录制、混音、放音等方面,被广泛应用于音乐、广播、电影等领域。
通过合理的录音、声效设计和播放,可以提高音质和音效的真实感,增强听众的音乐和影视体验。
声学原理文档
声学原理1. 简介声学是研究声波传播和声音产生的一门科学。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弹性介质(如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
声学原理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以及其与介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2.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介质分子也会跟随振动。
这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能量从振动物体传播到周围的介质中,形成声波。
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包括:乐器演奏、声带振动和物体的机械振动等。
3. 声波的传播声波是机械波,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
声波可以传播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甚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声波传播的特性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在固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通常较大,在液体中稍小一些,在气体中最小。
声波传播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sqrt{\\frac{B}{\\rho}}$$其中,v是声波传播速度,B是介质的弹性模量,ρ是介质的密度。
4. 声波的特性声波具有三个基本特性:频率、振幅和波长。
•频率:声波的频率是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音调。
•振幅:声波的振幅表示声音的强弱,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波长:声波的波长是指两个相邻的峰值或谷值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
波长与频率和声速之间有关系:波速= 频率 × 波长。
5. 声音的接收声音的接收是指将声波转化为可感知的信号。
常见的声音接收器包括人的耳朵和声音传感器等。
当声波到达接收器时,声波作用在接收器上,产生微小的变化。
耳朵通过耳膜和听骨传递这些变化,最终由神经系统解释为声音。
6. 声学与环境声学在环境保护、音乐、通信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环境保护:声学在环境噪声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如何减少噪声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音乐:声学原理对于乐器的设计和演奏有着重要意义,研究声音在不同乐器上的传播和共鸣。
7. 结论声学原理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过程,对于理解声音的本质和应用声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声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声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声学是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接收的科学学科。
它涉及到声音的物理特性、声音与人类感知的关系以及声音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声学的基本原理和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质振动引起的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
声音的产生主要通过物体的振动,比如乐器的弦、空气中的声音波动等。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被压缩和稀薄,产生气压的变化,从而形成声音波。
声音的传播是通过介质的分子之间的振动传递能量而完成的。
在空气中,声音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传播。
声音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反射、衍射等现象,这些现象是由波动特性决定的。
二、声音的特性与检测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性。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单位为赫兹(Hz);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量大小,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波长决定了声音的空间传播特性。
人类通过耳朵感知声音,并通过声音的特性判断不同的声音源。
为了测量和分析声音,声学技术应运而生。
声学仪器如麦克风、声频分析仪等可以测量声音的频率、振幅和波长,帮助理解声音的特性。
三、声学的应用领域1. 音乐与娱乐:声学在音乐和娱乐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音响系统的设计和调校、演唱会和室内剧院的声学处理,都需要声学专业知识的运用。
声学也用于建筑物和工作场所的噪音控制,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听觉环境。
2. 通信与传媒:声学在通信和传媒领域有广泛应用。
手机、麦克风和扬声器等设备使用声学技术进行声音信号的采集、传输和放大。
此外,声学技术也用于音频和视频的编码与解码,以及音频和视频的增强和修复。
3. 医学与生物学:声学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应用非常重要。
超声波成像技术用于医学诊断,如对胎儿进行观察和检测。
声学也用于海洋生物学,通过声波探测海洋生物的分布和移动。
4. 环境与城市规划:声学在环境和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声学测量和模拟,可以评估和改善城市环境中的噪音问题。
声学也用于设计隔音设备,减少室内和室外噪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与声学原理
声音的传播与声学原理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介质的震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让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声音的传播与声学原理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话题,本文将对声音的传播过程和声学原理进行探讨。
一、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传播的基本过程可以归纳为三个步骤:声源的产生、声波的传播和声音的接收。
首先,声源的产生是声音传播的起点。
声源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物体,比如说乐器、人的声带、机器等。
当声源振动时,会产生声波。
接下来,声波通过介质(通常是空气)的震动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的压缩和膨胀,形成机械波,即声波。
声波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传递能量的,它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最后,声音被接收。
当声波传播到达我们的耳朵时,会使耳膜振动,进而激发听觉神经信号传输到大脑,我们才能够感知到声音。
二、声学原理声学原理是研究声音的物理特性和传播规律的学科。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与声学相关的重要原理。
1.声源与频率声源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不同的振动形式会产生不同的频率。
频率是指物体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人类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约为20 Hz 到 20,000 Hz,这个范围称为听觉频率范围。
低于20Hz的声音被称为次声音,高于20,000 Hz的声音被称为超声音。
2.声波的传播速度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主要受介质的性质影响。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而在固体和液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会更快。
3.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与声音的振动幅度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强度就越高。
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dB),分贝数越大,声音越强。
人耳对声音强度有一定的范围感知,通常声音强度超过85dB会被认为是噪音。
音量是人们对声音强度的主观感受,它与声音的强度并不完全相同。
声音的音量是通过改变声音的强度和频率来实现的。
4.声音的衍射与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衍射与反射。
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弯曲和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
声学原理
声学原理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在一定的频率和强度范围内时,人耳就可听到。
振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声源发声后要经过一定的介质才能向外传播,而声波是依靠介质的质点振动而向外传播声能,介质的质点只是振动而不移动,所以声音是一种波动。
波是振动的传播是振动状态的传播,即振动方向、振动位相或振动能量的传播。
波的传播并不是介质或物理量本身的向前运动。
即声源的质点并不随声波前进,他只在原地运动,传递出的只是质点的运动状态。
由上所述,声音为一串串稀疏稠密交替变化的波,而疏和密就是空气压强的变化,再通过人的耳膜对空气压力的反映传入大脑,从而听到声音。
声波是描述声音的物理现象,常用波形表示。
声波具有一切“波”的性质。
所以产生声音的必要条件有两个:1、必须要有振动体或振动源。
2、声波的传递必须依靠传播媒介。
声波传播的空间称为声场。
气体中的声波属于纵波,即波的前进方向与媒质质点的振动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同一时刻,同位相的振动传播到达点的集合叫做波阵面。
波阵面是平面的波叫平面波,波阵面是球面的波叫球面波。
一般情况下,平面振动发出的波是平面波,点源振动发出的波是球面波。
人耳的听音范围是20Hz~20KHz。
低于20Hz叫次声波,高于20KHz的叫超声波。
声波在振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
用λ表示声波一秒钟传播的距离叫“波速”用c表示声波一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用 f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λ=c/f相位:说明其声波在周期运动中所达到的精确位置,通常用圆周的度数来表示。
振动频率、振幅和传播速度相同而传播方向相反的两列波叠加合时,就产生驻波。
驻波形成时,空间各处的介质或物理量只在原位置附近作振动,波停驻不前,而没有行波的感觉,所以称为驻波。
声波在传输过程中具有相互干涉作用。
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且步调一致的声源发出的声波相互叠加时就会出现干涉现象。
如果它们的相位相同,两波叠加后幅度增加声压加强;反之,它们的相位相反,两波叠加后幅度减小声压减弱,如果两波幅度一样,将完全抵消。
物理学中的声学原理
物理学中的声学原理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探索和研究声音的本质和原理。
而物理学中的声学原理便是对声音产生、传播和感知的背后机理的科学研究。
以下将从声音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声学原理。
一、声音的基本概念声音是一种可以被听到的机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的介质(通常是空气)被压缩和稀薄,形成一个波动。
这种在介质中以机械振动形式传播的波动就是声波。
声音在传播时,会向外扩散,以球形波前传递。
声音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纯音和复合音。
纯音是频率为一个值的单一波形式。
而复合音则由多个频率、振幅和相位不同的波形合成而成,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所有声音,例如说话声、音乐、器乐等等。
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般来讲,产生声音的物体都具有弹性和质量。
当物体振动时,就会引起空气中的分子振动。
这种振动会将波动以压缩/稀薄的形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分子,这就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在传播时,需要经过空气的高压和低压区域。
这种高压和低压的变化,可以用声波的正弦曲线来描述。
声波的频率越高,压力也会变化得越快,这也就意味着声音变得越高。
而声波的振幅则代表声音的强度,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大。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有很多不同的特性,常见的声学参数包括频率、振幅、声速、声阻抗、谐波、噪声等。
其中,频率和振幅是声音最为基本的特性。
频率是指声波的振荡次数,单位是赫兹(Hz),通常用来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
一般来讲人类能够听到20Hz到20kHz的频率范围内的声音。
而振幅则代表着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大小,通常使用分贝(dB)作为测量单位。
除此之外,声音还会受到物体的吸收和反射的影响。
当声波碰到一个物体时,一部分声波会被吸收,一部分则会反射回来,这也就是声音反射的原理。
反射的幅度和角度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因此不同的物体会对声音的反射产生不同的影响。
总之,声学原理是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感知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01、声学原理
声音的干涉现象
声波在传输过程中具有相互干涉作用。 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且步调一致的声源发出的 声波相互叠加时就会出现干涉现象。 如果它们的相位相同,两波叠加后幅度增加声压加强; 反之,它们的相位相反,两波叠加后幅度减小声压减弱, 如果两波幅度一样,将完全抵消。 由于声波的干涉作用,常使空间的声场出现固定的分布, 形成波峰和波谷(从频响曲线上看似梳状滤波器的效 果 ) , 即 : 音 响 术 语 中 常 说 的 ---- 驻 波 现 象 。
混响时间:T60
混响时间:T60
室内声音的传播特性
室内声音的传播特性
声音的指向性与覆盖范围
高频 声音指向性很强 覆盖角度窄小、射程远、
穿透力强 中频 有一定指向性 覆盖面积比较容易控制 低频 指向性不明显 向四面辐射、声功能损失 大、传播距离近
声音的指向性与覆盖范围
声音的指向性与覆盖范围
声音的客观特性之振幅
振幅:
声波的振动幅度,它的大小影响人耳对声音强弱的感 觉强度(即响度)单位:分贝(dB)
声音的客观特性之频率
频率:
声波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它直接影响人耳对声音高 低(音调)的感觉。单位:赫兹(Hz) 各个物体振动有快有慢,例如细而短的琴弦振动比较 快,粗而长的琴弦振动比较慢。例如某种物体的振动 次数为每秒100次时,它的频率就是100HZ。
现象一:两侧声源A、B与人耳距离相同时,人们感觉声音由前方
来,俗称“假立体声”。 现象二:当距离A声源略近时,实际应是A音大,B音小的两个声 源,但人们往往只感觉到所有声音均由 A 输出,这种错觉现象即 是“哈斯效应”。 现象三:将近点A的声音加以延时,使它迟于B声源进入人耳,人 们即感觉到所有声音均由B声源发出。
音的传播与声学原理
音的传播与声学原理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声音的传播使我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但是,我们是否真正理解音的传播以及背后的声学原理呢?本文将探讨音的传播过程以及其中的声学原理。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也随之振动,形成一种传播的波动现象。
这种波动被称为声波,它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碰撞而传播。
声波传播的速度受到介质的影响,一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是以压力波的形式进行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一系列的高压区和低压区(即声波的纵波),这种压力波通过空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传播出去,从而使得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二、声音的特征参数声音具有一些特征参数,包括音调、响度、音色和时长。
音调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通常,我们用赫兹(Hz)来表示声音的频率。
响度是用来描述声音的强度的参数。
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高。
音色是用来区分不同乐器和人声的特征。
不同乐器和人声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频谱特征,这种频谱特征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时长是指声音持续的时间,它可以长短不一,可以用秒(s)、毫秒(ms)等单位来表示。
三、声学原理声学研究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过程,探讨了许多与声音有关的原理。
1. 声波的传播速度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米/秒。
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系数。
2.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传播路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当声波传播到一个边界上时,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会继续传播到另一侧。
声音的传播路径也会受到空间中物体分布的影响,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这就是声音的折射现象。
3. 声音的吸收和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吸音材料,这些吸音材料可以吸收声音的能量,减少声音的反射和传播。
声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图
声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图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学科,它涉及声音的物理、心理和生理特性。
声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声音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规律、声波的产生和接收原理、声音的频率、振幅和波形等方面的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对声学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压缩和稀疏的波动,这种波动就是声波。
声波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常见的声音产生装置包括声响箱、大音框、扬声器、悬挂喇叭等。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常见的介质包括空气、水和固体。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传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声音的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的影响。
声音的接收人耳是人类接收声音的主要器官,人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当声音进入外耳时,会被耳廓和耳道引导到鼓膜。
鼓膜振动后,会传递给中耳的骨头,最终传入内耳。
内耳中的听觉器官会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发送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除了人耳,还有一些专门的接收装置,如麦克风、传感器等,可以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
声学原理的应用声学原理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音响系统:利用声学原理设计和制造扬声器、耳机等音响设备,以提供音乐、语音等声音播放服务。
通信系统:利用声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电话、对讲机、无线电等通信设备,进行语音通信。
医学影像:利用声学原理进行医学影像检查,如超声波、声波造影等,以便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情况。
地震探测:利用声学原理进行地震探测,观测地壳的地质情况,预测地震的发生。
声学信号处理:利用声学原理进行声音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实现声音识别、语音合成等功能。
此外,声学原理还在音乐、语音识别、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结语声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声音的物理特性,还涉及到声音在人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应用。
通过对声学原理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传播和接收的,从而更好地利用声音的特性,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声学的基本原理
声学的基本原理声学是一门研究声音的科学,它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以及声音和物体的交互等多个方面。
那么,究竟什么是声音呢?声音主要由气体、液体或固体中传播的压力波形成,其主要特点就是能够被人耳或者特定的设备所检测。
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深入探讨声学的基本原理。
声音的产生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声音的产生主要依赖于振动。
具体来说,当物体发生振动时,会使周围的介质(如气体、液体、固体)跟随振动,于是就形成了传播的声波。
以我们说话为例,我们的声带震动产生振动,振动通过空气传播,形成了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
声波的传播声波的传播需要依赖于介质。
无论是在固体、液体,还是气体中,声波都以压力波的形式进行传播。
我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在水中是1500米每秒,而在钢铁中则高达5000米每秒,这表明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有所不同的。
同时,声波的传播还与频率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频率较高的声音,其传播距离较短,而频率较低的声音,传播距离较远。
例如,我们在远处可以听到雷声,却听不到闪电的声音,这就是因为低频的雷声传播距离较远,而高频的闪电声音传播距离较短。
声音的接收我们的耳朵就是一个精巧的声音接收设备。
首先,外耳将声波引向耳膜,使得耳膜出现振动,然后通过中耳的三个听小骨,将振动放大并传递给内耳。
最后,内耳中的螺旋器将振动转化为神经电信号,传递到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声音与物体的交互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一般情况下,声音都会在物体表面少部分反射,大部分进入物体内部,另外会有小部分声音被物体吸收。
反射主要发生在硬的物体表面,如墙壁;折射则主要发生在密度、温度等条件改变的介质中;吸收则主要发生在软的物体表面,如布料。
因此,声学在建筑设计、音乐厅设计、噪声控制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音乐厅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声音的反射、吸收与折射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声音效果。
物理教案:声学原理与声音实验
物理教案:声学原理与声音实验一、声学原理的介绍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传播的能量。
声学是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接受的科学,涉及声场、声源和声信号等多个方面。
在物理教学中,学习声学原理有助于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以及相关的实验现象。
声学原理包括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受三个方面。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振动使空气分子发生周期性的压缩与稀薄,从而形成声波。
声波通过介质的传播可以传递声音信息,并被接受者的耳朵或其他设备感知。
二、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1. 声音传播的实验装置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特性,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实验。
首先需要准备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声源,例如音响或发声装置,用于产生声波;一个声音接收器,例如麦克风或听音头,用于接收声波;以及一条传声管道,用于引导声波的传播。
2. 声音传播的实验步骤实验的步骤如下:第一步:将声源放置在一定距离外,并对其进行调整,使其产生适当的音量和频率。
第二步:将传声管道连接到声源和接收器之间,在不同场景下进行实验,例如在室内和室外进行对比观察。
第三步:设置接收器,记录声音的强度和声谱等信息。
第四步: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声音的传播特性,如衰减、方向性和反射等。
3.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声音传播实验的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3.1 声音衰减声音的强度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声音的衰减。
衰减的幅度与传播距离成正比,不同场景下的衰减速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3.2 声音方向性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散射、折射和反射等现象,从而导致声音的方向性发生变化。
例如,在室内传播时,声音会受到墙壁和其他障碍物的反射,导致声音到达接收器时出现多个方向。
3.3 声音频谱声音的频谱是声音信号在频率上的分布情况,它可以反映声音的音调和音质。
通过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可以观察到不同频率声波的特点和变化。
声学基本原理
声学基本原理声学是研究声波传播、声音产生和感知的科学,它的基本原理涉及到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本文将通过对声学基本原理的阐述,帮助读者理解声学的核心概念和应用。
一、声波的产生声波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它的传播依赖于介质的存在。
为了产生声波,物体必须具备振动的能力。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形成了一个局部的密度变化,这种变化以机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形成了声波。
二、声波的传播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介质作为传播媒介,常见的介质包括空气、水和固体等。
声波通过介质的传递是一种能量传递的过程,而介质分子的振动则是声能量的媒介。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如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
三、声波的特性声波具有多种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波长等。
其中,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振幅表示声波的强度,与声波带来的能量有关;波长则是声波的空间周期,表示声波一个完整振动的距离。
四、声音的感知声波通过耳朵传入人的耳蜗,经过神经信号的传递,最终由大脑解读成为声音的感知。
这个过程涉及到声波的频率、振幅和声音的音色等要素。
人耳对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波有不同的感知,例如高频率的声波会被解读成尖锐的声音。
五、声学的应用声学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其中之一是音响技术。
音响技术利用声学原理,使得人们能够获得更好的音乐享受和语音传递效果。
此外,声学还应用于医学领域,如超声波成像技术;工程领域,如噪声控制和声学设计等。
总结:声学是研究声波传播、声音产生和感知的科学。
声波的产生依赖于物体振动,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作为媒介,而声波的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波长。
声音通过耳朵传入大脑被解读成为声音的感知。
声学在音响技术、医学和工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声学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声音的科学。
声学的基本原理
声学的基本原理声学是研究声波的传播、产生和调制的学科。
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它通过介质传播,使人们能够感知到声音。
声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声波的频率、幅度、速度、反射、折射等特性,并且涉及到声音的感知和应用。
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空气中的分子受到振动的作用,形成一个憋气的过程,通过相邻分子的相互作用,憋气的过程就会传递下去。
这种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能量就形成了声波。
声波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其中以机械波为主。
声速是声波传播的速度,它受到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系数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声速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不同。
在空气中,声速大约是每秒343米;在水中,声速大约是每秒1500米;在固体中,声速可以达到几千米甚至几万米每秒。
声波的传播受到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的影响。
当声波传播到一个边界时,一部分声波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波,同时一部分声波会继续传播到新的介质中,并按照折射定律改变传播方向。
这种现象在声学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声波的反射可用于测量距离和声纳系统,声波的折射可用于声学成像。
此外,声波还会受到不同波源的干涉影响,形成共鸣或干涉消除。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人们对声音的音调感知。
频率是指声波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低于20 Hz的声音称为次声,高于20,000 Hz的声音称为超声。
频率越低,声音越低沉;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
声音的幅度决定了人们对声音的音量感知。
幅度是指声波振动的振幅大小,单位是分贝(dB)。
人耳对声音的响度感知是对声压级的感知,声压级是声波振动引起的介质分子之间变化的压力差。
声波的幅度越大,声音的音量越大;幅度越小,声音的音量越小。
声学不仅仅关注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还涉及声音的感知和应用。
人耳是感知声音的主要器官,其结构复杂,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当声波进入外耳,经过中耳的共振放大,最终刺激内耳的听觉神经,产生声音的感知。
声学设计原理是什么
声学设计原理是什么声学设计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在考虑声音传播和激励源的特点的基础上,对建筑物内的声学环境进行设计和改善的过程。
声学设计原理涉及到声音传播、声场分布、噪声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创造出符合人们听觉需求的舒适环境。
1.声音传播原理声音是通过介质中的分子振动而传播的,其传播存在着传声路径、声波衰减以及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
在声学设计中,需要对这些声音传播原理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合理地控制声音传播途径。
例如,通过加设隔音墙、隔音窗、减振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声波传播的距离和强度。
2.声场分布原理声场是指声音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在声学设计中考虑到声场的分布对于舒适度和清晰度至关重要。
常见的声场分布原理包括:音响系统的设置、声场均匀性的保证以及声音聚焦等。
合理设置音源和扬声器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声学材料和处理手段,能够使声音在空间中均匀分布,避免声音的聚集和混响。
3.噪声控制原理在声学设计中,关注噪声控制原理是为了减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噪声对于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
噪声的控制可以通过隔音、隔震、降噪等手段实现。
例如,在工业设备操作区域内设置隔声罩,并采用吸音材料进行噪声吸收,可以有效地降低工作噪声的传播和干扰。
4.声学设计的应用声学设计原理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包括建筑、音乐厅、剧院、办公室等。
在建筑设计中,声学设计可以提供更好的室内音质和隔声效果,提高室内空间的舒适性。
而在音乐厅和剧院的设计中,声学设计原理可以帮助实现优秀的音色和声音反射,让观众在欣赏音乐和表演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听觉体验。
总之,声学设计原理是为了创造出适宜人类听觉需求的舒适环境而进行的理论分析和技术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声音传播、声场分布和噪声控制等原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建筑物内部的声学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听觉体验。
声学基本原理及声音传播规律
声学基本原理及声音传播规律声学是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学科,涉及到声波传播的各个方面。
声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声学基本原理和声音传播规律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声学基本原理1.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空气也会跟随振动,产生了气体密度的周期变化,即形成了声波。
这些声波通过传播介质(通常是空气)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递出去。
2.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性。
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速度,单位是赫兹(Hz);振幅则代表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了我们听到的音量大小;波长是声波传播的长度,与频率有关。
3.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需要通过介质来传播,如空气、水、固体等。
介质的密度和弹性决定了声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二、声音传播规律1.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传播可以通过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方式。
直接传播是指声波以机械波的形式在空气等介质中传递。
间接传播是指声音通过固体或液体振动引起相邻介质的振动,进而传递声波。
2.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阻力、散射和吸收等因素,从而引起声波能量的衰减。
阻力是由介质的摩擦和黏性引起的,散射是声波在遇到不规则物体时的反射与折射,而吸收则是介质对声波的能量吸收。
3.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或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反射指的是声波在遇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原来的方向,折射则是声波在遇到介质的边界时改变传播方向。
4.声音的干扰和共振当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会产生干扰现象。
干扰可以是构相干干扰,即声音的振动相加或相减,也可以是声波的相位干扰,即声音的相位发生变化。
共振是指当声波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将引起物体共振,产生更大的振动幅度。
综上所述,声学基本原理涵盖了声音的产生、特性和传播介质等方面的内容。
声音传播规律包括声音的传播路径、衰减、反射与折射以及干扰和共振现象。
声音的传播与反射揭示声学现象的原理
声音的传播与反射揭示声学现象的原理声音是一种经由物质传递的机械波,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声音的传播与反射是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深入了解声学现象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声音的传播与反射的原理,以及相关的声学现象。
一、声音的传播原理声音的传播是通过振动的介质传递的,一般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1. 气体传播:在气体传播中,声音的传播原理可以用分子碰撞的方式来描述。
当声源发出声波时,周围的空气分子受到振动的作用,产生密度和压力的扰动。
这种扰动会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在其传播过程中,声波的能量将依次传递给相邻的气体分子,引起它们的振动,从而形成连续的声波传播。
2. 液体传播:在液体中,声音的传播也是通过分子振动传递。
在液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通常比在气体中要快,因为液体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气体要强烈一些。
液体的传播速度与其密度和粘度有关。
3. 固体传播: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主要通过固体内部的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
固体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通常非常强,使得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非常快。
此外,固体的传播速度还与其密度、弹性模量等性质有关。
二、声音的反射原理声音在遇到不同媒介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声音的反射原理符合光的反射规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声音的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在大厅、教室等空间中,当声音遇到壁面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声波将继续在空间中传播。
声音的反射有助于扩大声音的传播范围,并影响声音的响度和声场效果。
三、与声音传播和反射相关的声学现象声音的传播与反射不仅涉及到声波在媒介中传递的物理过程,还表现出许多有趣的声学现象,如声音衍射、共振等。
1. 声音衍射:声音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小孔时,如果障碍物的尺寸与声波波长相当,声波将发生衍射现象,形成扩散的声音。
这一现象在扩音器、喇叭等声学装置的设计和使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声学的原理
声学的原理声学是研究声音传播和声波产生、传播、接收、处理等现象的科学。
声学研究的对象是声波,声波是一种在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它是空气、水、固体等介质中的一种振动。
声学原理是在研究声学现象时依据的基本原理,它涉及到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
声学的原理包括声波的传播原理、声波的产生原理和声波的接收原理等。
声波的传播原理是声学研究的基础,它是声学原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在介质中传播是通过介质的分子间振动传递能量。
当声源产生声波时,声波会使介质中的分子发生周期性的振动,形成从声源到接收器的声波传播。
声波的传播过程中涉及到介质的密度、弹性系数、波速等参数,这些参数决定了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声波的产生原理是声学原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声波的产生是指声源通过某种机制将能量转化为声波的过程。
常见的声波产生方式包括声源振动、声源激励介质振动等。
声源振动是指声源本身发生振动时产生声波,例如乐器演奏时产生的声音就是通过乐器振动产生的。
声源激励介质振动是指声源通过某种机制激励介质分子振动产生声波,例如喇叭通过振膜振动激励空气分子振动产生声音。
不同的声源产生声波的方式不同,但它们都遵循能量转化为声波的基本原理。
声波的接收原理是指声波被接收器接收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
接收器是将声波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装置,常见的接收器包括麦克风、听筒等。
当声波传播到接收器处时,接收器会将声波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利用。
接收器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声波的传播特性设计的,它能够有效地将声波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除了声波的传播、产生和接收原理外,声学的原理还涉及到声学现象的模拟和预测等方面。
声学的模拟是指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模拟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等过程。
预测则是指通过数学方法和实验手段预测声波在特定环境中的传播特性,例如预测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路径和速度等。
声学基础原理
声学基础原理
1.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在周围介质中产生压力变化,进而引起介质分子的运动。
这种压力变化会以波的形式传播,形成声波。
2. 声波的传播
声波是机械波,需要介质来进行传播。
在空气中,声波通过使空气分子沿波的传播方向振动来传导能量。
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会在真空中传播,因为真空中没有介质分子来传递能量。
3. 声音的特性
声音有几个主要的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波长。
-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次数。
频率越高,声音越
高音调。
- 振幅:声音的振幅是指声波的最大压力变化。
振幅越大,声
音越大。
- 波长:声音的波长是指声波一个完整振动周期所占据的距离。
较短的波长意味着高频率的声音。
4. 声音的应用
声音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 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媒介,例如电话、对讲机和语
音传输系统。
- 音乐:声音是音乐的基础,通过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可以
创造出各种音乐效果。
- 医学:声音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例如听诊器用
于听取患者的心脏和肺部声音。
5. 声学研究领域
声学研究涵盖了多个子领域,包括乐理声学、环境声学、建筑声学等。
这些领域对于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影响有着重要的贡献。
以上是声学基础原理的简要概述。
声学作为一个学科,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概念和现象,进一步了解这些原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和应用声学知识。
声学原理知识点总结高中
声学原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的学科。
它涵盖广泛的领域,包括声音的物理特性、声波的传播规律、声学仪器的设计和应用等内容。
声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声音的本质、提高声音质量和保护听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我们也会学习一些声学的基本知识。
下面将对声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产生压缩和稀疏的交替波动,这就是声波。
我们常见的声音多是由物体的机械振动所产生,例如乐器演奏、人类语音、交通车辆等。
在声学中,我们会学习声波的基本性质,如频率、波长、振幅等。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通常是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固体或液体传播。
声音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例如空气中声音的速度约为340米/秒。
声音的传播可以产生折射、反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声学原理进行解释。
3. 声音的感知人类的耳朵是感知声音的器官,耳蜗内的毛细胞可以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人类对声音的感知包括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和方向等。
声学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感知到不同的声音特性,以及如何保护听力免受噪音和高分贝声音的伤害。
4. 声学仪器声学原理也被广泛应用于声学仪器的设计和应用中。
例如,麦克风是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扬声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波的装置,音响系统、声纹识别系统、声波测距仪等都是基于声学原理设计的仪器。
5. 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声学的研究成果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声学可以用来设计音响系统、改善室内声学环境、开发新型听力辅助设备、设计防噪音耳塞等。
此外,声学还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海洋学、天文学、地震学等领域。
以上是对声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总结。
声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因此它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而且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学习声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更好地利用声音,在工程技术、医学、文化娱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中物理声学知识
高中物理声学知识声学是研究声波传播、声音产生、感受和应用的学科。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声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高中物理声学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一、声波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介质分子也产生振动,从而形成了声波的传播。
声波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特性,如密度和弹性模量。
一般而言,固体中声波传播的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二、声音产生和感受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振动引起周围介质的波动。
当振动频率在人耳可接受的范围内,人们会感知到声音。
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振幅有关,频率的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三、声音的特性1. 音调:音调是声音的基本特征,取决于声音波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音量:音量是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音波的振幅。
振幅越大,音量越高。
3. 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米/秒,但在不同介质中会有所不同。
4. 谐波:声音波可以分解为不同频率的谐波波形。
四、声音的传播和衍射声音可以通过直线传播,也可以发生衍射。
衍射是指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产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声音的频率越低,衍射效应越明显。
五、声音的共振共振是指当声波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物体会发生明显的共振现象。
共振的发生会增强声音的音量,并产生更加明亮的声音。
六、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1. 扩音器:扩音器利用共振效应来增大声音的音量,常用于演讲和音乐表演等场合。
2. 声纳:声纳是利用声音波在水中传播的特性,通过测量声波的反射和回声来探测和定位水下物体。
3. 音乐乐器:各种乐器的演奏都利用了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4. 声波通信:声波可以用作短距离通信,在水下或者其他介质中传送信息。
5. 声学设计:声学在建筑和音响系统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提供良好的声音质量和环境。
总结:声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声波的传播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对声源方位的定位,对声音的立体感觉,主 要是依赖于双耳,这就是双耳效应。 声源到达左右耳的距离存在差异,将导致到达 两耳的声音在声级、时间、相位上存在着差异。 这种微小差异被人耳的听觉所感知,传导给大 脑并与存储在大脑里的听觉经验进行比较、分 析,得出声音方位的判别,这就是双耳效应。 形成双耳效应的本质因素在于声音到达两耳的 声音在声级差、时间差和相位差。
声强级
L=10lgI/Iref (dB)
式中:I--某点的声强值, Iref-- 零声级的参考声强值。 规定 I
ref
=10-12 W/m2。
20Hz—20kHz
闻曲线:将人耳刚能听到的各频率
声音的最低声压级联成一条曲线, 称 作 闻 阈 曲 线 。 ( 在 1kHz 时 为 0dB)。 痛阈曲线:将人耳对响度过大以致 难以忍受的各频率声音的声压级联 成一条曲线,称作痛阈曲线。
象,称之为简正频率的“简并”。
1.
室内声源辐射的连续稳定声波, 室内各受音点接受到的声压值也 是稳定的,声压随声源距衰减没 有室外明显。 由于室的周边对声的反射作用, 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室内声并 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持续以段 时间,这种声的残响现象通常称 之为混响。
室内声场的基本 特征
2.
3.
由于室形状的复杂性,声波在室 内传播时,还会产生回声、聚焦、 蛙鸣以及声染色等特异声现象。
音色定义:人耳在主观感觉上区别 相同响度和音高的两类不同声音的 主观听觉特性称为音色。
音色
线状谱 声音谐波的产生机理 连续谱
共振峰
可闻声的频域特征
谱级分布 1、语声;2、音乐
起振段 10—100毫秒
可闻声的时域特征
稳态段 衰减段 高音衰减快,低音衰减慢
纯音的掩蔽
人耳听觉的非线 性掩蔽效应
噪声对纯音的掩蔽 “鸡尾酒会效应”
第一反射声
脉冲声的时间序列
前期反射声
混响声
矩形房间的驻波状态
房间常数
室内声场分布
混响半径 声源指向因子 室内声场分布的计算
室内音质设计的基本要求 主要评价量及评价标准
室内噪声水平
第二节 室内音质 评价
最佳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
混响感 前期反射声的时间序列与方向序列
声场扩散特性
室内音质设计的基本μs、短轴
耳壳效应
2--20 μs。20 μs的延时量其频率达 50KHz。 耳壳效应对 4KHz -- 20KHz 频段 的辨位能力最强。
听音者听感中所展现的各声部空间 位置,并由此而形成的声画面,称 为声像。
声像及声像定位
现今的立体声普遍采用声源为两声 道系统。这类双声道立体声除了双 耳定位基理外,还有赖于双声源的 哈斯效应和德波埃效应。
3.
混响时间频率特性畸变
房间大小及线度比例对简正频率分布 的影响
例:某电化教室室内总表面积
2 S=800m ,α =0.15,透声壁中,
外界噪声对室内 声场的干扰
墙 面 积 为 20m2 , 透 声 率 为 τ 1 = 0.00001,窗面积为60m2,透声率 为 τ 2 = 0.001 ,当室外噪声声压级 为75dB(A )时,求室内噪声声压 级。
室内噪声水平
A声级〔dB(A)〕 N 曲线用于噪声频谱比较特殊的场 合,突出了噪声的烦恼度; A声级 〔 dB ( A )〕计量较为方便,多用 于一般噪声。
结论:混响时间是影响室内音质的 最基本要素,也是最基本评价量。 音 质 主 观 评 价术 语 : “ 清 晰 ” 、 “平衡”、“丰满”、“力度”、 “圆润”、“明亮”、“柔和”、 “临场感”等都与混响时间相关。 最佳混响时间:对于不同用途的声 室,不同的音质设计,应有不同容 积的室空间,在此容积下,有某一 段混响时间范围,其间声效果最好。
№ 1
声波与声场
声场定义
声场媒质定义
存在着声波的空间称为声场。
声场中能够传递扰动的媒质称为声场媒质。
№ 1
声波与声场
球面声波的基本性质
声场与声波
球面声波的波动频率、波长及波速 求解声波的声压、媒质质点振速及声阻抗率
№ 2
声场中的能量
声能量与声能量密度
声能组成
声能量密度
声场中的能量
平面声波的声能与声能量密度
№ 1
人类听感的基本特征
响度 音高 音色
人类听感的基本 特征
可闻声的频域特征 可闻声的时域特征 人耳听觉的非线性掩蔽效应 人耳听觉的延时效应与双耳效应
响度
声压级与声强级
声压级 声强级
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
可闻声的频域范围 等响度曲线
声学中,为了适应人耳听感的响度特性,方便对人耳听 觉响度的计量,采用对数来计算和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某点声压的有效值与零声级的参考声压值之比的常用对 数,定义为声压级Lp,用分贝(Db)来表示:
德.波埃效应 1、如果两声级相同,听者感到声音是从中间来的。 2 、如果逐渐加大 Y1 的声级,听音者感到声象向
声像及声像定位
Y1 移动,声级差大于 15dB 时,听音者则感到声音 完全来自Y1处。
声级差15dB、时间差3ms产生的效果一样
现代调声技术中的声像移动器( P.P )(全景电 位器)
三、听觉特性对电声的技术要求
声压级
Lp=20lgPrms/Pref (dB) 式中:Prms--某点声压的有效值 ,Pref--零声级参考 声压 规定 1kHz 时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声压为 2×10 - 5 Pa , 作为声压级的0dB。
定义:某点声强值与零声级的参考 声强值之比的常用对数,定义为声 强级LI,用分贝(dB)来表示:
混响和混响时间
• 混响时间的定义:通常,我们定义Lp衰减60(dB)的时间为 混响时间。记为T60。 • T60=(Tb-Ta)×60/(Lpa-Lpb)
0 a
b -60 T60 t(s)
T=KV/A
或
赛宾公式
T60=0.161V/Sα
艾润公式
T60=
0.161V -S ㏑(1-α )
直达声
可闻声频率范围
响度级定义:将某一频率的声音与 1kHz的声音比较,当两者响度一样 时, 1kHz 声音的声压级(以 2×10
等响度曲线
-5 Pa为0dB的相对分贝数)就是 该声音的响度级。
音高定义: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 觉称为音高或音调、音准。 人耳对声音频率的主观感觉
音高
音高=Klg f 式中:K为常数,f是音高的物理简谐频率。 音律 12平均率 响度对音高的影响
第三节 室内音质 的改善
常见声缺陷及其对音质的影响 室内音质改善的建筑声学方法
外界噪声对室内声场的干扰
1.
2. 3.
通过门、窗、管道进入;
透过墙壁等传入,二次声源。 建筑物构建受机械撞击,振动沿 隔离物传播辐射干扰
常见声缺陷及其 对音质的影响
混响时间对音质的影响
1. 2. 混响时间过长 混响时间过短
电 声
基础知识
一、声波的基本性质
声波与声场
声场中的能量
上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声波的传播
№ 1
声波与声场
声音是一种波动现象。当声源(机械振动源)振动时,振动体对周围相邻
声波机理
的媒质产生扰动,而被扰动的媒质又会对相邻媒质产生扰动,这种扰动的 不断传递就是声波产生与传播的基本机理。
上图采用4位二进制数进行量化,将声音强度划分为16个量化级
控制噪声和振动干扰,提高声信噪比 修正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以符合设计要求 改善房间形体、结构,提高房间扩散性能
1. 长方体形房间长、宽、高比例尽量避免 1:2 、 1:1等简单比例关系。
室内音质改善的 建筑声学方法
2.
房间容积应足够大,使间隔较大的简正频率尽 量推向很低频段使频率范围内频率分布均匀。
3.
对长宽高比例不当的房间,可通过空间分割尽
量减少房间平行内壁。
4.
室内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的铺装以非对称为宜。
哈斯效应 两个同声源的声波若到达听音者的 时间差 Δ t在5—35ms以内,人无法区 分两个声源,给人以方位听感的只是 前导声,滞后声好似并不存在;若延
声像及声像定位
迟时间 Δ t 在 35—50ms 是,人耳开始 感知滞后声源的存在,但听感所辨别 的方位仍是前导声源;若时间差 Δ t在 50ms以上时,人耳便能分辨出前导声 与滞后声源的方位。
人耳听觉的延时 效应与双耳效应
№ 2
立体声的听觉机理
立体声的特点
立体声的听觉机理
听觉定位机理 声象及声象定位
立体声的特点
具有声像的临场感 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和信噪比
双耳效应
声级差
听觉定位机理
时间差 相位差
耳壳效应
声频率 1.7KHz, 波长约 20cm 与人头
大小相当。
高频遮蔽区
双耳效应
遮蔽效应(不同于掩蔽效应) 基频、泛音(高次谐波) 时间差比声级差更多的方向性信息。 瞬态声有利于方向辨别。
最佳混响时间
最 佳 混 响 时 间 通 常 取 500Hz— 1000Hz作为标准。
现代演播室、录音室等声室,都要求 有短而平直的混响时间,因为:
1. 短混响的节目可以通过电声手段 任意加进人工混响,以模拟各种 声现场的情景,而如果节目已据 有长时间的混响则很难减短。 短混响的房间由于吸音条件好, 有利于降低背景噪声。 在电视节目中,多数节目不希望 在画面中出现传声器,这样现场 拾音距离较大,如混响时间长, 就会影响讲话者的亲切感和实在 感。
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
1.
室内声场分布
1. 2. 3. 4. 房间常数 混响半径 声源指向因子 室内声场分布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