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合集下载

山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山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山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作者:冯煜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8年第64期气候是高考的高频率考点,气候的考察中,越来越突出山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近三年全国一卷均考察了这个知识点,而这部分知识难度大、系统性强,同学们在分析问题时容易顾此失彼,遗漏要点。

基于此笔者对这个知识点做了全面分析。

山地地形通过对气温、降水、光照、风等要素的影响来影响气候。

一、对气温的影响。

(1)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但其变化速率因山地性质和气候条件而不同。

一般而言,湿空气的垂直递减率为0.6℃/100m,干空气的垂直递减率为1℃/100m。

(2)坡向对气温的影响。

一般而言,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

在我国多数山地是南坡的温度高于北坡。

坡向对气温的影响还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多数情况是高纬影响比低纬显著,不同方位坡地的温度差异,一般都是冬季最大,夏季最小。

(3)山地形态对气温的影响。

由于地形凹凸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陆地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湍流交换较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温日较差大。

(4)山地走向对气温的影响。

与冬季风垂直走向的山脉,对冬季风起到阻碍作用,导致迎冬季风一侧气温偏低,背冬季風一侧气温偏高。

如四川盆地的冬季气温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对降水的影响。

山地地形既能促进降水的形成,又能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强度。

(1)坡向与降水。

当来自海洋气流与山地坡向垂直或交角较大时,则迎风坡多成为“雨坡”,背风坡则成为“雨影区”。

如右图,美国北纬37°西部的降水和地形的关系;(2)高度与降水。

在迎风山地,由山脚向上降水量起初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增的,达到一定高度降水量最大,过此高度后,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此最大降水量高度因地而异,一般是空气愈湿润,大气愈不稳定,最大降水量高度愈低。

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47张PPT)

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47张PPT)

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
B.海陆分布
C
C.地形
D.大气环流
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6~8题。
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一、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对宏观气候的影响

气温
2、对小气候的影响
降水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
地势起伏大使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含沙量增大;地势北高 南低使河流自北向南流;高山峡谷地区三江并流,使流域面 积较小。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个题。(注意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 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5b为 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 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一、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对宏观气候的影响
一、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 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 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 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 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 海拔高,气温低 ,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 热带草原 气候; 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 比斯山脉利于 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 南下和 暖空 气 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高二地理第十周 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 课件

高二地理第十周 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 课件
从秦岭山地对冬、夏季风影响的 角度,说明秦岭南、北(四川盆 地和渭河平原)的气候差异。
冬半年它阻挡着来自极地方向寒 冷气团南进,秦岭以南受冷空气 影响弱,冷空气在山前积聚,加 剧了渭河平原的寒冷。夏半年则 阻挡夏季风北上,秦岭以南(四 川盆地)多雨,渭河平原降水较 少。使得北方更趋寒冷干旱,南 方则更为湿润暖热。
材料二:秦岭金丝猴的活动范围在海拔1500~3000米人烟罕至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 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以野果、嫩枝芽、树叶等为食。金丝猴的共同特征为鼻孔大且 上翘,毛发长,有利于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2)秦岭金丝猴有垂直迁移习性,夏季多在 3000米左右山林活动,冬季及早春则多在2000 米左右地带活动,试分析原因。(10分)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的重要地理分界线
一月00C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亚热带与暖温 带分界线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 地区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理环境的差异
传统交通地理“南船北马”、北方方言语系与南方方言语系界限、饮食和建筑的差异等。
知识应用: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白山是秦岭的最高峰,海拔为3767m,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位于秦岭北部的 渭河平原夏季常形成高温中心。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气温随着海拔上升而递减的幅度, 与降水量、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关系。下图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渭河平原是秦岭北坡断裂凹陷形成的, 地形较封闭,且海拔较低;夏季处于 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 减湿,产生焚风效应。
焚风效应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其南北的温度、气
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道重要的军事屏障,古人为了翻越秦岭

初中地理_以中国的地形为例探究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以中国的地形为例探究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以中国的地形为例探究地形地势幅图为例,根据图中的信息以及所学的知识,涉及两个问题。

参与小组间的竞赛。

拓展提升一、合作探究1、地形地势对______的影响:1)说说图中两座山脉的名称。

2)当我国盛行冬季风时A山两侧的气候有什么差异?3)当我国盛行夏季风时B山两侧气候有什么差异?进一步探究:地形地势对气候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具体影响,并总结。

2、地形地势对______的影响(1)为什么我国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2)1、2、3处建立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原因?(3)黄河在4处含沙量减小的原因?进一步探究:地形地势对河流流向和流速的具体影响,并总结。

二、学以致用1、读图1“中国冻害分布图”,分析乙地区无冻害的原因。

2台湾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1.学生读图汇报2.学生总结。

学生比较水坝、水能、水电站区别。

1.孩子读图分析1.指导孩子小组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汇报1.引导孩子分析新疆、东北冻害状况分析原因。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学会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具体影响。

2.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探究的结论去分析解决问题。

孩子分析、区别个地理要素的影响,促进孩子的理解.界线,向南弯曲的主要原因?3.读图3从地形分析东南亚地形对河流的影响2.列举海拔高气温低的事例。

3.孩子读图分析2.激发学生关于自己的自豪感与小组间的竞赛。

3.引导孩子注意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完整性2.通过对孩子学习评价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实战演练读图“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完成1-2题1.对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 地势西高东低B 众多江河东流入海C 夏季风难以深入陆地D 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2.夏季最凉爽的区域是()A 青藏高原B 巫山C 四川盆地D 长江中下游平原右图为某山地等高线图,完成3-4题。

1.自主检测2.组内交流释疑3.汇报举例。

巡视指导通过中考真题,让学生及时反馈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地理环境基本特征

地理环境基本特征

地理环境基本特征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的物理地理要素和自然地理条件的总和,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

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方面,介绍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理形态和地势起伏状况。

地球表面的地形由高山、丘陵、平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地形要素构成。

地形影响着气候、水文和植被的分布,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

例如,高山地形常常造成陡峭的山坡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宜于发展农业和旅游业;而平原地形则广泛适用于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气候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特定地区的天气状况的统计或概括。

气候受到纬度、海洋和大气循环、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季节性的特点。

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气候的变化对于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

水文是指地球表面的水资源的分布和运动规律。

水文系统包括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和冰雪等组成部分。

水资源的分布不均,从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问题。

例如,沿海地区相对更容易获取淡水资源,而内陆干旱地区则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植被是指地球表面上植物的总体分布情况和类型。

植被受到气候、土壤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展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包括森林、草原、沙漠和湿地等。

植被对于水文循环、土壤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的表土层,由岩石风化和有机物质分解形成,具有水分保持、养分供应和植被生长的功能。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根据气候、岩石类型和植被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土壤对于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人类定居和发展的基础。

总的来说,地理环境基本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方面。

这些基本特征相互交织、相互制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之二1、地形对气候影响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影响局部气温。

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山体阴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

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

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

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③影响风速。

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资料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资料

一、地形对其他要素的影响1、对气候(1)地势高低根据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随高度的升高降水减少。

2)地形起伏高耸的山脉往往成为低层空气流动运行的障碍,它可以阻滞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来的暖空气又可使气流的水份大大损耗,在山脉两侧高大的山脉往往成为气候的分界线。

例如中国的秦岭。

3)地形分布地形分布会改变某地的气温分布,也会使某种气候只局限分布于某一狭窄的区域。

例如北美洲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沿岸狭长的地带,而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能够分布到大陆内部,分布的面积广阔,就是与“西欧平原面积广,山脉呈东西走向、相间分布,从而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大陆内部”有关。

4)地形类型在同一纬度的地区,由于地形类型的不同,使得影响气候的因子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例如那曲冬季是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的影响而温度特别低,而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南京市则温度较高,说明地形类型的差异对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5)山坡方向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山地的迎风坡(指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在山脉的迎风坡,暖湿气流被迫抬升,容易成云致而。

背风山坡因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水就少)比背风坡多雨,向阳坡比背阳坡气温高。

由于山坡方向对气候各要素发生显著影响,而且对气候也就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我国的长白山就呈现出这种明显的现象。

2、对水文的影响地形的高低,倾斜方向决定河流流向,如我国大多河流向东流,主要是我国地形是西高东低,而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含沙量;径流年级变化和季节变化(同一季节)水系:流向;水系形状(羽状、扇形、放射状、向心状);流域面积、河道形态(眼鲁藏布江大峡谷)、河口三角洲形态、3、对土壤的影响山地地形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肥力低。

平原堆积作用明显土层厚肥力高。

4、对植被的影响纬度低相对高度大的地区垂直地带性显著,植被类型多样。

地形对其他要素影响

地形对其他要素影响

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地形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环境要素影响气候①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②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③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④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⑤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水文①河流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②河流的落差及流速;③河网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区河流短小④支流⑤湿地的形成地貌地形崎岖坡度大,容易形成侵蚀地貌。

如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势低洼处容易形成沉积地貌。

如三角洲,河漫滩,冲击洪积平原等植被①迎风坡和背风坡、阴破和阳坡、山麓和山岭植被的种类、密度等都不尽相同,②海拔不同自然带谱不同土壤①低洼平坦的地形加剧洪涝灾害高温热浪②坡度大加剧滑坡泥石流③盆地容易形成大雾,加剧酸雨等污染④封闭地形加剧赤潮,海潮等灾害⑤山地阻挡冷空气减少寒潮低温影响,阻挡暖湿气流被风坡加剧旱灾【典型例题2】从地形特征说明B山脉对气候的影响。

(8分)【典型例题3】整体性角度简析山脉L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8分)(二)地形对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典型例题2】指出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地形条件。

(5分)【典型例题3】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

图5a 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

图5b 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

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12分)【典型例题4】下图为新西兰南、北二岛地形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结合气候和地形特征,简述新西兰南、北二岛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

【典型例题5】 西藏年楚河河谷(图6)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

对于地形效果的描述

对于地形效果的描述

对于地形效果的描述
地形效果是指地形对自然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形效果描述:1. 高度和坡度:地形的高度和坡度会影响水流、气流和声波的传播。

例如,山区的陡峭山坡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滑坡,而平坦的地形则更容易发生洪水。

2. 地形起伏:地形的起伏会影响气候和生态系统。

例如,山脉可以阻挡风和气流,导致山脉两侧的气候差异。

此外,地形的起伏也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和迁徙。

3. 土壤类型:不同的地形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而影响农业和生态系统。

例如,山区的土壤通常比较贫瘠,而平原的土壤则更肥沃。

4. 水资源分布:地形会影响水资源的分布和流动。

例如,山脉可以阻挡降水,形成山脉两侧的降水差异,进而影响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和分布。

5. 交通和建筑:地形会影响交通和建筑的规划和建设。

例如,山区的地形复杂,交通建设和房屋建设的成本通常较高。

地形效果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到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农业、交通和建筑等多个方面。

了解地形效果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区位因素知识点总结

地理区位因素知识点总结

地理区位因素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要素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

地形地貌对于交通运输、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开发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山地地势险峻,交通运输不便,农业生产面临困难,而平原地形开阔,适宜农业发展和城镇建设。

2. 气候气象气候气象是地球大气系统的运动和交换过程,包括气温、降水、气压、风力等要素。

气候气象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例如,气候寒冷的地区适宜发展冰雪旅游业,而气温温暖的地区适宜发展农业和果蔬种植业。

3. 水资源水资源是地球上的宝贵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和海洋。

水资源对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工业生产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和海洋旅游业,而内陆地区适宜发展农业和工业。

4. 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固体表层,对于农业生产、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于植物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决定着农作物的种植和产量。

5.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喷发、飓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地理区位选择上,需要考虑自然灾害的潜在风险,避免因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人文地理要素1. 人口分布人口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人口分布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人口多的地区容易发展工业和城市,人口少的地区需要依靠农业和畜牧业维持生计。

2. 文化传统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宗教、节日、风俗习惯等。

文化传统影响着地区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

例如,一些地区因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适宜发展旅游业和民间手工业。

3.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具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能够快速发展各种产业和基础设施。

经济落后的地区则需要依靠外部资源和政策支持。

4. 政治地位政治地位对于地区的发展和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

政治地位高的地区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政治地位低的地区则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升地区的发展水平。

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共20张PPT)

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共20张PPT)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气温 降水
海拔影响气温与太阳辐射; 坡向也影响气温
气候
河流
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植被分布
的高度


植被分布
的坡向
地形 地貌
土壤
水系特征(流 向、支流、河 道宽窄、流域
面积)
水文特征 (含沙量、
水能)
土壤的 温差和 水分
土壤的厚 薄、土壤 的有机质
一、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分析角度】
地形主要包括了地形类型、分布范围、坡向坡度、地势高 低等,而气候则主要是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气候特征 (气温高低、降水多少)等;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就要 搞清楚地形的哪方面影响了气候的哪方面。一般而言,地 形类型、垂直分异程度会影响气候类型复杂程度;地形分 布范围会影响某类气候的分布范围;地势的阻挡和抬升以 及高低起伏会影响气候的气温、降水、光照的特征。

阳坡土壤的昼夜温差也

比阴坡大
阳坡的土壤水分条件比阴坡
的土壤水分条件差(降水条

件相同的前提下)
形 土体薄
坡上部

有机质含量低

坡麓、
土体深厚、整个土体有
谷地
机质含量较高
四、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地势
海拔越高、气 温越低(气温 垂直递减率); 从山麓到山顶, 降水先增加后 递减,最多的 地方在半山腰
地 形
(2)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 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①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 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 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 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景观生态要素

景观生态要素

景观生态要素
景观生态要素
一、地形
景观生态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是景观,而景观的本质就是地形。

地形的影响对景观生态研究的影响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
1、地形影响景观空间格局。

地形的空间格局和特征决定了景观的空间布局,即景观比例和位置;
2、地形影响景观的结构特征。

地形的特征决定了景观的结构特征,即景观的形态和层次;
3、地形影响景观的功能特征。

地形的特征决定了景观的功能特征,即景观的功效和活动范围。

二、植被
植被是景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的特征和功能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主要体现在:
1、植被对景观的空间格局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植被对景观的空间格局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它在景观的空间布局中起着地形和水文等结构元素几何关系的调整角色;
2、植被对景观的结构特征起重要作用。

植被的特征常常决定了景观的结构特征,其形态和层次构建了景观的空间结构;
3、植被的特征决定了景观的植物群落特征。

植被的特征影响植物群落的特征,如种类的多样性,以及植物群落内部的相互关系,从而影响景观的功能特征。

三、水文
水文环境是景观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水文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主要体现在:
1、水文的结构影响景观的空间结构。

水文的结构影响景观的空间结构,水体的分布和空间格局决定了景观的空间分布;
2、水文的功能影响植被的类型和生长状况。

水文的功能影响植被的类型和生长状况,如植被的种类,植物群落的密度,植物的繁殖能力等;
3、水文的特征影响景观的功能特征。

水文的特征影响景观的功能特征,如景观的生物多样性,景观的空气质量,景观的温室效应等。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李兴防来源:《地理教育》2008年第05期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成分在以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自然地理组成要素。

每一组成要素都按自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着,其中没有一个要素是孤立的。

1.地形、地貌与河流地形决定河流流向、流速。

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落差大,平原地区水的流速慢,落差小。

不同的地形条件形成的水系形状不同,如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四川盆地、新疆盆地),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亚洲水系),山前形成扇形(海河)、平行状(横断山区)、树枝状水系(黄土高原),低平平原形成方格状水系(长江下游、珠江下游)等;山谷处常发育河流,山脊为河流分水岭,以此可估算河流的流向和流域面积。

而河流在不同河段塑造的地貌也不同,一般来说,在河流上游流经山区形成“V”型河谷,在山前易形成冲积扇平原,在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地形区。

2.地势、地貌与气温由于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在对流层中一般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C,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山地一般成为低温中心;在夏季,盆地接受太阳辐射易升温,加上盆地比较闭塞,与外界的空气交换少,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的高温中心);同时山地也起到屏障作用,一般来讲,迎风坡降水量多,气温相对较低,背风坡可形成焚风效应,降水相对较少,气温较高(武夷山夏季东坡是迎风坡,冬季东坡则成为背风坡,致使夏季西坡温度高,冬季东坡温度高)。

3.地形与降水山地的迎风坡常形成降水,而背风坡降水很少。

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乞拉朋齐,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是火烧燎,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里的地形三面高,一面向海洋敞开,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在此被迫抬升,形成丰沛的降水。

又如天山北侧使得从大西洋、北冰洋来的湿润气流抬升,降水较多,由天山北侧向北、向南降水呈递减趋势。

4.气候与河流气候对河流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如对不同补给的河流,气候对其影响不同。

地形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设计

地形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设计

《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微专题教学设计山东省枣庄八中北校李鲁一、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1、理解地形对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的影响。

2、能够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导入环节展示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示意图,导入新课举例说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举例要恰当。

2.要具体分析要素之间的影响过程。

3.语言要准确、简洁。

探究学习一、北美和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析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填写学案上表格探究学习2.比较伦敦(51°30′N,0.1°5′E)和温哥华(49°13′N,123°06′W)的年降水总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比较旧金山和诺福克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以上分析的结果,构建思维导图二、地形对植被的影响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小组讨论、回答小组讨论、回答讨论分析:小夏同学从旧金山到甲地沿途观察到植被景观有怎样的变化?反映了哪一种分异规律?分析引起植被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1.思路清晰,分析到位。

2.语言要准确、简洁。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探究学习三、地形对土壤的影响小王来自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的一个小村寨,当地石漠化严重,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之说。

……为摸清家乡石漠化现状,小王组织年轻人对村寨所在小流域的土地石漠化及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与测量,并绘制了小流域的土壤厚度、岩石裸露率、坡度与坡位的关系图(下图)。

教师点拨,讲解读图方法做辅助线构建思维导图小组分析、讨论、回答(1)指出坡位与土壤厚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分析原因。

(2)进一步调查发现,在中上坡位耕种,作物产量低、不稳定。

地形对黑土的影响地理题

地形对黑土的影响地理题

地形对黑土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地理问题,涉及到土壤形成、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个关于地形对黑土影响的地理题:
1.简述地形对黑土形成的影响。

答案:地形对黑土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坡度: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的程度。

坡度较大的地区,土壤
容易受到侵蚀,不利于黑土的形成。

相反,相对平缓的地区有利于土壤的积累和熟化,更有利于黑土的形成。

2.海拔: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较低,有机质的分解速度较慢,有利于土壤中有
机质的积累。

同时,高海拔地区相对较为湿润,有利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进一步促进有机质的转化和黑土的形成。

3.地貌类型:不同的地貌类型对土壤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河流两岸的
冲积平原和山间盆地等地貌类型,由于水流的作用,有利于土壤的熟化和肥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黑土的形成。

而山地和丘陵地区则不利于黑土的形成。

综上所述,地形对黑土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坡度、海拔和地貌类型等多个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土壤的积累、熟化和肥力的提高,从而影响了黑土的形成和分布。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对黑土的影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黑土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共23张PPT)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共23张PPT)

中药,也可作为蔬菜、饮料、糖果、化妆品的原料。纹股蓝属于宿根(茎 叶枯萎后可以继续生存,次年根部重新发芽)草本攀援植物,可匍匐生根, 喜冬暖夏凉环境、喜阴湿怕旱涝,适生于深厚疏松的酸性土壤中。
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东昌镇东袍屯,过去农民多靠上山采挖密
林中的野生药材、加工山杨梅来维持生活。近年来,大力发展种植纹股蓝,
并制作成茶饮品。由于产量高、品质上乘,产品销往福建、东南亚等地, 是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茶”。下图为荔浦县东袍屯种植区的分布图。
(1)从地形角度,分析东袍屯成为纹股蓝优质产区的有利自然条件。
审题 构思
从地形角度——————分析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类型/海拔/地势 坡度/坡向/走向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满足 生
生不广地形(长利西2旺于的)季其位地较旱横要根置势 高 地县求 系 和—地水 发 范—形近分 育 围排以河充 。 。水河好足 右流水易, 图冲源发不土但 示积充洪易壤土 意平足水受不壤 横原— —洪会过 县为— —水过湿 在主利减影湿,于产响—茉灌绝—莉溉收有主利要于种根植系发在育平原地势较产 种 植高的旱
【方法归纳】 地形对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影响的分析思路
区域图或等 判 地形 高线地形图 断 类型
地 形 特 征
海拔 地势 坡度
坡向 走向
自 然 环 境
气候 水文 植被
土壤 灾害
人 文 环 境
农业 工业 交通
城市 人口
典例探究·提能力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南方人参”纹股蓝含有纹股蓝皂甙等多种成分,是我国常用
南北走向
山脉大致呈南北向, 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 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 成气候垂直差异。
东西差异 配合大气环流(风)分析

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关系并举例

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关系并举例

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关系并举例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以下是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关系的举例:1. 气候与地形:地形对气温的影响表现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

同时,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表现为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则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是迎风坡,降水丰富,而北坡则相对干燥。

2. 气候与水文:气候对河流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

在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河流流量大且稳定;而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也随之呈现季节性变化。

例如,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气候使得该地区的河流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水位变化小等特点。

3. 地形与水文:地形对河流的走向、水系的形状有决定性作用。

例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得绝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而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的地形则导致形成向心状水系。

此外,地形还影响河流的利用方式,如山区地形陡峭,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4. 气候与生物:气候对生物分布有重要影响。

不同气候条件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有明显差异。

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区生物多样性丰富,而沙漠气候区生物种类稀少。

5. 土壤与生物:土壤是生物生存的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孕育着不同的生物群落。

例如,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贫瘠的土壤则可能导致植被稀疏。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在实际地理现象中,这种整体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高考地理地形与气候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形与气候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形与气候知识点在高考地理中,地形与气候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两个关键要素。

一、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地势高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逐渐降低,空气变得稀薄,保温作用减弱。

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 1000 米,气温下降约 6℃。

例如,在赤道附近的高山地区,即使地处热带,也可能有终年积雪的现象。

2、地形阻挡山脉会阻挡气流的运动。

当湿润的气流遇到山脉时,会被迫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所以山脉的迎风坡往往降水丰富,而背风坡则相对干燥。

比如,我国的秦岭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使得秦岭以北地区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燥;而秦岭以南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3、地形类型盆地地形由于周围山地环绕,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冬季相对温暖。

同时,盆地内的空气流通不畅,热量容易积聚,使得气温较高。

而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但地面吸收的热量容易散失,所以昼夜温差较大。

4、山谷风在山区,白天山坡受热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冷却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山风。

山谷风会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产生影响,比如增加山谷地区的昼夜温差。

二、气候对地形的影响1、风化作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风化作用的类型和强度不同。

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作用较强,岩石容易被分解;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物理风化作用较为显著,岩石容易崩裂破碎。

2、侵蚀作用湿润气候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侵蚀作用强,容易形成峡谷、瀑布等地形;而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较强,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地貌。

3、堆积作用在河流的出山口、河口等地,由于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会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等地貌。

在干旱地区,风力携带的沙尘会在风速减小的地方堆积,形成沙丘等地貌。

三、地形与气候的综合影响1、农业生产地形和气候共同影响着农业生产。

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以下是一些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1.气候与地形:气候因素会影响地形的形成和演化。

例如,在湿润气候地区,降水会导致土壤和岩石的侵蚀和搬运,从而形成沟壑和峡谷等地形特征。

相反,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更为显著,可以形成如沙漠中的沙丘等地形特征。

2.植被与土壤:植被和土壤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植被可以通过其根系影响土壤的形成和性质;另一方面,土壤也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养分和水分。

例如,森林地区的土壤通常较为肥沃,这是因为树木的落叶和其他有机物在土壤中分解,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3.水文与地貌:水文因素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水体在流动过程中会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和搬运,从而形成各种地貌特征。

例如,河流的下游地区通常较为平坦,这是因为河流在长期的水流冲刷下逐渐磨平了河床上的岩石和土壤。

4.地质与地貌:地质因素是影响地貌形成和演化的基础。

不同的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会直接影响地貌的特征和演化过程。

例如,火山岩地区的火山活动会形成火山锥等地貌特征;沉积岩地区则可能形成各种类型的沉积地貌。

5.生物与环境:生物作为自然地理要素之一,也与其他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例如,森林可以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同时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此外,一些植物和动物可以对环境进行适应和改造,如沙漠中的骆驼可以通过其特殊的生理机制适应干旱环境;而仙人掌则可以通过减少叶片面积、增加刺等特征适应干旱条件。

总之,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它们共同影响着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

了解这些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现象的发生机制,并预测其未来的变化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会影响土壤的水分
课堂小结
对 气 候 的 影 响
(海拔高度、坡向) 太阳辐射
风力 (山谷风、焚风、峡谷风)
气温 降水 (海拔高度、坡向、山脉的走向)
(地形雨、对流雨)
对 河 流 的 影 响
水系特征 水文特征
河流的作用
对 植 被 的 影 响
自然带的复杂程度 阳坡、阴坡自然带 的高低
对 土 壤 的 影 响
应用
新疆达板城风电厂是中国第一 个大型风电厂,也是亚洲最大 的风力发电站。目前安装有 200台风车,年发电量为1800 万瓦。这里风速分布较为平均 。一年内12个月均可开机发电。 据图乙达坂城区域图,说明 达坂城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 原因。(6分) 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大风频繁;位于山口(风口)位置, 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较大;植被稀少,多戈壁, 缺乏屏障,风速较大。 我国的台湾海峡、松辽平原等地,两侧都有山岭, 地形象喇叭管,当气流直灌管口时,经常出现大风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右图A可能是什么地形?为什么? 问题1:
A
18℃ 24℃
同一地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问题2:同一山脉,海拔相同时,阳坡和阴坡谁的温度更高?迎 风坡和背风坡谁的温度更高 坡向影响气温的高低,阳坡高于阴坡,背风坡高于迎风坡 问题3:四川盆地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的原因是什么? 山脉走向影响气温(冬季)的高低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利: 初春的焚风可使积雪融化,有利于农田 灌溉;夏末的焚风可使粮食和水果更早熟
强大的焚风在冬季可引起山区的雪崩, 弊:在春夏季节往往使植物烘烤致死,或引 起森林火灾。
地形对风的影响
(3)峡谷风
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由于空 气不可能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流体的连续性原理), 从而形成强风,这种峡谷中风力增加的效应称为狭管效应,这种 风称为峡谷风.
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问题2:同一山地,阳坡和阴坡谁的太阳辐射更强,为什么?
H阳坡=H平面+坡度 H阴坡=H平面-坡度 N H阴坡 H阳坡 2
阳坡>阴坡
S
H
H
4
应用
假设下图为某建筑商在于都准备建设的四栋住房, 1号楼高于2号楼,3号楼大于四号楼,要让四栋楼 都能获得“阳光权”,你觉得这四栋楼的高度设计 冬至日的阳光 合理吗?
(l)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 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 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 其成因。
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 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 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气候
土壤
地形
河流
植被
地形对土壤的影响
读我国东部 M市的等高线地形图 M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 在野外考察中发现,图8 中3、4处土层厚,1、2 处土层薄,运用所学地 理知识分析其原因 1、2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 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 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3、4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 ,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 较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原
高原
盆地
山地
地形会影响自然环境的哪些要素? 气候
土壤
地形
河流
植被
一、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 形 对 气 候 的 影 响
太阳辐射
风力
气温 降水
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问题1: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谁的太阳辐射更高?为什么?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四川盆地海拔低,多阴雨天气, 云层后,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少
地形相关知识点整理 一、地形类型的判断。 二、地形的分布、地形区。 三、地形特征,地势特征。 四、地形的成因(地质作用)
五、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地形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七、海底地形 八、地形试题的载体: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
丘陵
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肥力
水分
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 成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地形能够影响自 然环境的其他要素,其他要素也能影响地 形。
于都中学 蔡文娟
3号楼 4号楼 2号楼
1号楼
N
S
地形对风的影响
(1)山谷风
(2)焚风
(3)峡谷风
地形对风的影响
(1)山谷风
白天吹 晚上吹 谷风 山风
地形对风的影响
(2)焚风
沿着背风山坡向下吹的干热风叫焚风。 当气流越过山脉时,在迎风坡上升冷却, 水汽凝结,大部分水分在山前降落。过 山顶后,气流沿山坡下降而增温。这样, 过山后的空气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 空气温度要高得多,湿度要小得多
1 A B 26 40 2 26 30 3 24 24 4 23 44 5 63 154 6 144 288 7 162 210 8 163 216 9 180 296 10 94 145 11 42 76 12 34 58 全年 981 1581
分析造成A、B降水量差异的原因。(6分)
原因:A处于平原地区,对水平气流的抬升作用不明显(2分),而B地处于山 地丘陵地区,多地形雨,所以B地的降水量丰富(2分),所以A地降水大于B地
地形会影响土壤的厚度(肥力)
地形对土壤的影响
问题2:在山体的垂直变化中,有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森林草场交错带,树木只长在山的阴坡,而阳坡多为 草场,出现了山脉“阴阳脸”的现象。请运用所学地理 知识分析“阴阳脸”现象形成的原因。
阴坡温度低,蒸发弱,湿度大,林木生长旺盛; 阳坡温度高,蒸发强,水分少,只适合草甸生长, 从而形成这里山脉的“阴阳脸”现象
读图1, 回答第1题. 2013.天津文综卷
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图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 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B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1)地形雨的产生
地形雨主要集中在迎风坡的山腰上
(2)巴山夜雨的产生 谷地、盆地地区的夜雨属于对流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北 信风中
美 洲 部 分 区 域 图
材料二:下表为图中A、B两地的降水资料
气候
土壤
地形
河流
植被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地形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
2、地形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3、地形对河流作用的影响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地形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
①地形影响河流流向 ②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
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流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 珠江流域分界线; 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山地为放射状,平原多树枝状水系 (羽毛状水系)。
③地形影响河道剖面的形态
山区河流多呈“V”字型,平原区河流多呈“U”字型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地形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①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 ②地形影响河流的含沙量 ③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量 3、地形对河流作用的影响 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水能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 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 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 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气候
土壤
地形
河流
植被
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1、地形对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影响
海拔高,自然带更复杂; 相对高度大,自然带更复杂;
2、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同一山体,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 阳坡和阴坡植被生长习性不同 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不同
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 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 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地形除了影响气候的各要素之外,还会影响气候区分布范围 比较西欧和北美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范围,并分析原 因
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沿海岸线呈条带状分布,面积狭小;而西欧温带海洋性 气候深入到大陆内部,面积广阔。 原因:北美洲西海岸沿岸有高大的落基山脉,阻碍了温暖湿润的西风进入大陆 内部,多以只有沿海地区有分布。西欧则是以广阔的平原为主,山脉也是东西 走向,有利于西风的长驱直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