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市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市情概况。都江堰市地处四川成都平原西北部,以世界水利名珠都江堰而得名,山环水绕,城景交融,天人相应,品味独绝,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1988年撤灌县设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等众多桂冠。都江堰、青城山和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与九寨沟、黄龙、峨眉、乐山连成一线,相得益彰,成为西部黄金旅游线上的枢纽。青城山—都江堰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一五”期间全省三大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之一。全市幅员面积1207平方公里,现辖19个乡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人口60万,城市人口19.66万,建成区面积27.51平方公里。近年来,都江堰市确立了“创最佳人居环境、最佳创业环境,建西部经济强市、全国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以发展生态型经济为导向,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围绕工业强市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围绕富民兴市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围绕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致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了法国拉法基等世界500强企业和扬子江、双良等知名大型企业集团前来投资,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旅游概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都江堰市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大旅游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市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大力实施“四个一体化”(即城区与景区一体化、旅游与文化一

体化、旅游与生态一体化、旅游与城市建设一体化),着力推进“旅游业三个转变”(即旅游产品由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会展等特色旅游转变,旅游市场由国内游为主向国内游与入境游并重转变,旅游经济从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变),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不断加大景区投入,打造城市品牌,调整产品结构,创新旅游营销,优化旅游环境,“行、游、住、食、购、娱”六大基础产业要素规模逐步壮大,全市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市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均在4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10多亿元。全市有导游人员102人,景区讲解员540人,旅游从业人员8.9万人。旅游业已成为市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05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达1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15亿元,其中旅游门票收入达1亿元。预计2006年,全市接待游客将达到583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达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亿元,其中旅游门票收入确保1.3亿元,力争1.5亿元。

旅游资源。都江堰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资源富集。一是人文胜迹众多。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风雨仍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堪称“举世无双”,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凸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是世界水文化宝库中首屈一指的稀世奇宝,人类共同的珍贵遗产。自古即以“幽甲天下”著称于世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天师道的祖山祖庭,凝聚了中国道教文化的精华。

距今4500多年的芒城遗址是成都平原目前发现的几处早期史前遗址之一,是新石器时代古蜀人的重要聚居地,是古蜀文明的重要见证,是研究长江上游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标本。位于青城山麓的普照寺、以三教合一为突出特色的灵岩寺在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具有广泛影响。位于青城外山的药王庙以及道家养生之术,是源远流长的中华长寿文化的重要体现。都江堰市作为成都平原往川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是西蜀文化与藏羌文化的交汇区,民族民俗文化独具特色。二是生态环境绝佳。市内地形多样,平原、丘陵、低中高山齐备,地形地貌奇特,植被丰富,是岷江上游和成都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内有四川盆地周围唯一的高山湖泊—龙池。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在内的高等植物和动物14000余种,被誉为“世界天然植物园”、“野生珍稀动物基因库”,并建有亚洲规模最大的杜鹃专类植物园和苔藓园,是中科院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国家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集灌溉、防洪、发电、旅游功能为一体,是开发水体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三是人居环境最佳。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59.59%,城区绿化率33%,年平均气温15.2℃,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人称“天然氧吧”。全市人均寿命75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岁,是著名的“长寿之乡”。城市与都江堰水利工程天然交融,背靠千里岷山,前拥万倾平畴,奔腾而下的五条河流宛若绿色动脉穿城而过,给城市凭添无穷魅力,苍翠欲滴的玉垒山耸立其间,山水人文浑然一体,交相辉映,

特色独绝。

主要做法。(一)以旅游规划为龙头,推进旅游开发整体化。我们按照“无规划决不允许新开发景区、无规划决不允许新上旅游项目”的要求,坚持高标准制定旅游规划,构筑精品旅游区基本框架。1998年开始,为配合和保证申报世界遗产的顺利进行,制定实施了“青城山、都江堰环境整治方案”,投入2亿多元,倾全市之力,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在省和成都市旅游局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制定实施了《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3年,我市被列入全省五大精品旅游区之后,又根据全市旅游资源状况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城市规划和国土规划修编,编制了《青城山—都江堰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经省政府批准实施。2004年又根据新的形势,编制完成了《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全面振兴计划》,对全市旅游业进行了全新的策划。2005年我市又编制了《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我市旅游业未来五年的发展勾画了蓝图。与此同时,我市还加快了区域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已编制完成《虹口生态旅游专项规划》、《龙池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青城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正着手编制玉堂镇、青城山镇、翠月湖景区等区域旅游规划。2006年,省委、省政府又把青城山—都江堰列为全省三大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之一。目前,我市正在编制《青城山—都江堰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规划》。这一系列旅游规划的编制实施,确保了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高质量、高水平,促进了全市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和谐和安全发展。

(二)以精品名城为载体,推进旅游产业品牌化。坚持把旅游发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开发建设了青城山道教文化生态旅游区、都江堰水文化城市旅游区、龙池—虹口生态度假旅游区等三大各具特色的著名旅游景区和青城外山、翠月湖、莲花湖等新景区(点),景区面积已达300多平方公里。培育了以千年古堰无坝生态水利工程、“青城天下幽”、龙池—虹口生态示范区为代表的三大旅游品牌,青城山·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基本形成了以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节会旅游、特色旅游于一体,内涵丰富、层次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消夏夜啤酒节和中国道教文化节已经成为城市特色旅游新的亮点。同时,把创造城市品牌与推进旅游发展相结合,大力培育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都江堰市跻身首届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国家级生态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行列,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市政府系统及都江堰景区、青城山景区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同时,启动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实现了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扩大了旅游的品牌效应。今年,结合成都市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工作,我市作为成都市“创佳”10+1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将以圆满完成成都市“创佳”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