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苏教版 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求积的近似值》教案2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求积的近似值》教案2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求积的近似值》教案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求积的近似值》主要让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求积的近似值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估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求积的近似值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于求积的近似值的概念理解不深,对于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近似方法还不够明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求积的近似计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能够将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 教学重难点1.求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的掌握。

2.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近似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索不同情况下的近似方法选择。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运用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求积的近似值的计算和讨论。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如购买物品时需要估算总价的情况,引入求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估算总价,从而引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进行求积的近似计算。

引导学生注意到不同情况下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近似方法,如四舍五入法、去尾法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进行求积的近似计算。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积的概念,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2.掌握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四舍五入。

3.运用四舍五入法对积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掌握四舍五入法对积进行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应用四舍五入法对积进行大致估算。

素质目标: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发扬集体智慧,参与班级讨论,共同推进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性教学法,因材施教法,实践性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教师先引导学生对于“积”的概念进行讨论,再引入今天的新课——“积的近似值”。

2.教师列小学生如何运算两个数的系列算式,并在黑板上画出对应的图形,引导学生理解两数相乘的意义。

3.教师提问:“小学生一般工具中都有哪些工具?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工具,对于我们的数字进行处理,来估算积的近似值,你们会怎么做?二、巩固新知:1.教师提供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让学生练习在纸上进行四舍五入的运算。

2.师生一起讨论了几个例子,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技巧。

3.教师又摆出一些不太整齐的数字,引导学生通过巧妙的四舍五入法近似估算积,教师再一遍露出关键技巧。

三、拓展巩固:1.学生们分小组完成一道题目:在上次小组合作的时候,他们完成了一道题目,现在请他们用刚才所学的四舍五入法,给出这个数字最接近哪个数的结论。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我们不知道整数的情况下,是否也能进行估算?四、课堂总结1.教师抽查数学题答案是否正确,指出不足之处,教师提问提醒学生,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作为老师的一些终身学习之道。

2.让学生用语言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五、布置作业1.完成本节课堂作业,并检查答案。

2.家长帮助孩子做完本节课课堂练习,或者与小伙伴展开合作,共同完成一些整数的练习。

3.记录反馈教师课堂问题和个人问题,并并有做出相关呈现。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3. 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它的长是4厘米,宽大约是多少厘米?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探究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a. 观察实例,发现规律。

b. 小组讨论,总结方法。

c. 全班交流,分享成果。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a. 以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作为参照。

b. 根据四舍五入法,将因数看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c. 计算出积的近似值。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运用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a. 出示题目,明确要求。

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c. 全班交流,评价成果。

(2)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a. 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进行估算。

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c. 全班交流,评价成果。

4. 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进行拓展延伸。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积的近似值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什么是数的积的概念;2.掌握数的积的近似值的概念;3.通过具体的例子,掌握计算数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4.发现数的积的近似值和数的大小有关系;5.发现数的积的近似值和数的位数有关系;6.理解数的积的近似值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数的积的近似值的概念;2.计算数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3.发现数的积的近似值和数的大小有关系;4.发现数的积的近似值和数的位数有关系。

难点:1.理解数的积的近似值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安排1. 概念解释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数的积?通过让同学们举出一些例子,引入数的积的概念。

然后解释数的积的概念。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数的积的近似值?解释数的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计算数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通过几个例子,讲解计算数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例如:•8.9 × 6.3 ≈ 9 × 6 = 54;•77 × 42 ≈ 80 × 40 = 3200.3. 发现数的积的近似值和数的大小有关系通过几个例子,让同学们发现数的大小和数的积的近似值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例如:• 6 × 7 < 8 × 5;•15 × 9 > 10 × 12.4. 发现数的积的近似值和数的位数有关系通过几个例子,让同学们发现数的位数和数的积的近似值的位数有什么关系。

例如:•23 × 19 ≈ 20 × 20 = 400;•266 × 19 ≈ 300 × 20 = 6000.5. 数的积的近似值的作用通过几个例子,让同学们了解数的积的近似值的作用。

例如:计算机工程师需要完成一项大型数据计算任务,需要计算 15,000 个数的积,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得到数的积的近似值为 20,000,000,S此时计算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求积的近似值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求积的近似值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求积的近似值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估算和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求积的近似值的意义和作用2. 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3. 求积的近似值的实际应用教学重点: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求积的近似值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求积的近似值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意义和作用。

2. 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求积的近似值的情况,你们能举一些例子吗?二、探究1. 讲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计算。

2. 示例: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为8.5米,宽为5.3米,要求求出面积的近似值。

3.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三、实践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进行解决。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提问:你们觉得求积的近似值有什么作用?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到求积的近似值?五、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需要求积的近似值的情况,并尝试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估算和计算能力。

教案编写日期:2022年9月20日重点关注的细节: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

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详细解释和演示如何进行求积的近似值计算,并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应用这些方法。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求积的近似值的意义和作用求积的近似值是指在实际问题中,当不需要精确计算两个数的乘积时,可以使用估算的方法来得到一个接近真实值的结果。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积的概念及基本性质;•能够观察实际问题,进行模拟或估算,得出积的近似值;•学会使用精度、误差来描述近似值与真值的关系;•能够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得出更精确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使用误差和精度描述近似值与真值的关系。

教学难点•积的近似值的精确计算;•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积的概念;3.引入本节课的问题:如何求出两个数的积的近似值?深入讲解(30分钟)1.讲解积的基本性质;2.讲解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3.使用实例演示如何计算积的近似值。

练习(40分钟)1.分组讨论,根据老师提供的实例,利用计算器或手算,尝试计算积的近似值,并进行精度和误差分析;2.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及得出的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总结(10分钟)1.结合练习情况,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具体强调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及误差和精度的应用;3.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批判性思考,引导他们对计算方法的选择和精度的控制进行思考。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未完成的部分;2.搜集实际问题,计算问题中的积的近似值,并进行误差和精度分析;3.根据具体实例,完成相应的小学数学题目。

扩展阅读1.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2.《大型计算机中心的数学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积的概念,并通过深入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了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并掌握了精度和误差的描述方法。

在课后作业和扩展阅读中,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和思维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练习环节中,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方法和结果。

在总结中,需要强调精度控制和计算方法的选择,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好地应对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6 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6 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6 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积的近似值规律。

4. 培养学生估算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

2. 积的近似值及其应用。

3. 估算积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乘法的基本运算、积的近似值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估算积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

2. 利用实例和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乘法的意义。

3.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积的近似值规律。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实例引入乘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乘法的基本运算,让学生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积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观察与发现:引导学生观察积的近似值规律,总结估算积的方法和技巧。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乘法和积的近似值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乘法和积的近似值的相关内容。

3. 实物道具:用于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和积的近似值。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获奖教案《积的近似值》

苏教版五年级获奖教案《积的近似值》

苏教版五年级获奖教案《》积的近似值积的近似值【教学内容】第66 页例9、“练一练”.第67~68 页练习十二第8~11 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的近似值。

2.使学生了解四舍五人取近似值的方法在小数计算中的应用,积累求近似值的经验,培养计算技能,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感受获得方法的心理满足,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口算:120×5=402+279=1.8+2.7= 24×50=44×25=22×5=8.05+0.44= 12×60=一、复习引新1.完成练习十二第8 题。

让学生了解题意,说说精确到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是什么意思。

学生按要求取近似值,填写在表格里。

交流结果,表内呈现,说说是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

提问: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用的什么方法?这里哪个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为什么?2.揭示课题。

谈话:我们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常会遇到计算中求近似值的问题。

例如小数乘法中,有时积不需要很多的小数位数,就会根据实际需要求积的近似值。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求积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知1、出示例题,阅读例题,了解题意,提问: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大约多少万元,该怎样列式?(板书:3. 18×1.6)例题的计算结果有什么要求?引导:全家一年的收入以“万元”为单位计算,一般不需要算到几十或几元那样精确,算到几千或几百元就行了,所以例题提出保留两位小数,求出大约多少万元。

这样的计算你能完成吗?2、现在请大家独立计算,并求出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并求近似数,指名板演。

交流:仔细观察竖式计算,计算过程正确吗?怎样保留两位小数的?3、追问:保留两位小数.要看积的小数部分第几位?让学生填写算式的近似值和答句,并要求说说为什么用约等号。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积的近似值的计算,并能够准确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学生能够培养数感,提高观察力和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四舍五入法。

2. 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步骤:确定要保留的小数位数,找到需要四舍五入的位数,进行四舍五入计算。

3. 积的近似值的判断方法:比较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的大小,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判断积的近似值的合理性,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四舍五入法,并解释其原理。

3. 演示与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步骤,讲解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4. 练习与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教师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醒学生注意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练习的完成情况。

2. 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练习册: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用于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估算的概念,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乘法估算的概念和方法。

2. 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估算的概念和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乘法估算的必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乘法估算的概念和方法。

a. 概念:乘法估算是指在乘法运算中,利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看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进行计算,求出乘积的近似值。

b. 方法:介绍“四舍五入”法和“去尾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巩固乘法估算。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乘法估算的概念和方法。

2. 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乘法估算解决以下问题:a. 估算妈妈买了一件衣服花费的钱数。

b. 估算全家出去旅游所需费用。

2. 请学生收集生活中运用乘法估算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乘法估算的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生活中运用乘法估算的实例,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求积的近似值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求积的近似值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求积的近似值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测量长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积的近似值。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计算12.7×8.3,保留两位小数。

a.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b.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点评并讲解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2.学习四舍五入法:a.教师讲解四舍五入法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b.学生举例说明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3.练习求积的近似值:a.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提高a.15.6×3.2b.9.8×6.3c.12.5×8.4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并适时给出提示。

(四)拓展延伸1.出示思考题:如何利用求积的近似值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a.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举例说明求积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a.13.6×7.2b.8.9×4.5c.11.3×6.82.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求积的近似值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探究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于四舍五入法的运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流畅意识流输出内容: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时,我设计了一个互动环节。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积的近似值 丨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积的近似值 丨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积的近似值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估算的概念,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乘法估算的概念2. 乘法估算的方法3. 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估算的方法和应用2.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估算的必要性。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一些乘法算式,发现它们的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法估算的方法。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估算的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乘法估算的方法。

2. 请学生观察生活,找出可以用乘法估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附录1. 教学课件2. 练习题及答案本教案根据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重点关注的细节:乘法估算的方法及应用乘法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估算乘法运算的结果,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乘法估算的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一、乘法估算的方法1. 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法是一种常见的乘法估算方法。

它要求将被估算的数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等,然后进行乘法运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求积的近似值 丨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求积的近似值 丨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求积的近似值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据要求精确到指定的位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求积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据要求精确到指定的位数。

2. 教学难点:理解求积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PPT、计算器、练习题。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积的近似值。

- 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老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 老师通过PPT展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讲解原理和步骤。

-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操作计算器,加深对求积的近似值方法的理解。

-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求积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应用-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互相检查,讨论解题过程中的疑问。

4. 课堂小结-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老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5.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 家长签字确认,老师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探究新知、实践应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究新知在“探究新知”环节,学生对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个方法,以及如何精确到指定的位数,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和讲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求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求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求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据实际需要求出积的近似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求积的近似值的原理,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估算总价,引出求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发现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例如:计算28 × 47 的近似值。

(2)引导学生总结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进行板书。

方法一:将两个因数分别四舍五入到整十、整百、整千等,然后相乘。

方法二:将两个因数分别除以10、100、1000等,然后相乘,最后乘以10、100、1000等。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用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略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3.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注:本教案为示例,实际教学时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及其应用求积的近似值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及其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求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求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求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二、教学内容1. 求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

2. 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3.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和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求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一些乘法算式,发现乘积的近似值。

(2)引导学生发现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3)讲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和应用。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2)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提升(1)让学生总结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和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2)教师点评,强调注意事项。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公布答案,学生互相评价。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2)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求积的近似值方法和四舍五入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关注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3. 定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和四舍五入法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方法和思维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积的近似值(第8课时)》(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积的近似值(第8课时)》(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教案:《积的近似值(第8课时)》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意义。

2. 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1. 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意义。

2. 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如何求两个数的乘积,那么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意义。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意义。

3. 讲解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4.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回顾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1.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了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了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补充和说明:1. 为什么需要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精确计算的情况,例如测量长度、重量、温度等。

这时候,我们需要用近似值来表示这些量的测量结果。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苏教版)教案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苏教版)教案
学生交流,可能会说到付钱时要保留两位小数,让他说说理由。
教师说明:因为人民币最小是分,所以付现款时,通常要保留到“分”,就要通过“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保留两位小数。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求出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7.2×0.09 0.86×3.2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板书:3.18×1.6≈()
(2)师: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教师有意指一指“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学生独立计算。一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明晰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先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在学生表述的同时教师穿插提问:
①乘积保留两位小数,你是怎么想的?(明确求积的近似值,看保留小数的后一位“四舍五入”)
0.28×0.7 5.89×3.6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组织交流,说说怎样求积的近似值?
2.练习十六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组织交流,说说想法。
四、全课总结。
今天,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一起学会了求积的近似值,谁来说说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51x0.7 2.51x5 2.51x5.7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学生回答,特别是位数不够怎么办?
3.准备题。
精确到个位
精确到十分位
精确到百分位
精确到千分位
0.8054
1.9736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弄清题意。
提问: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个数的1.6倍?该怎样列式?
②横式上为什么用约等于号?(明确得数是写积的近似值)
(5)追问:谁能来说说怎样来求积的近似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横式上为什么用约等于号?(明确得数是写积的近似值)
(5) 追问:谁能来说说怎样来求积的近似值?
学生交流。
(6) 教师结合板书小结:求积的近似值,要先算出相乘的积,然后看要保留的小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写横式得数时,注意要用约等于。
2.实际应用。
谈话:生活中有哪些情况要求积的近似值呢?
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91页例3、“练一练”,练习十六1~5题。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
2.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小数乘法中的近似值。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算式。(小黑板出示)
2.51x0.7 2.51x5 2.51x5.7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学生回答,特别是位数不够怎么办?
3.准备题。
精确到个 位
精确到十分位
精确到百分位
精确到千分位
0.8054
1.9736
二、新授。
1.教学例3。
(1) 出示例题,弄清题意。
提问: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个数的1.6倍?该怎样列式?
学生交流,可能会说到付钱时要保留两位小数,让他说说理由。
教师说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为人民币最小是分,所以付现款时,通常要保留到“分”,就要通过“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保留两位小数。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求出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1)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7.2×0.09 0.86×3.2
(2)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0.28×0.7 5.89×3.6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组织交流,说说怎样求积的近似值?
2.练习十六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组织交流,说说想法。
四、全课总结。
今天,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一起学会了求积的近似值,谁来说说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师板书:3.18×1.6≈( )
(2) 师: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教师有意指一指“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 学生独立计算。一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 明晰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先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在学生表述的同时教师穿插提问:
①乘积保留两位小数,你是怎么想的?(明确求积的近似值,看保留小数的后一位“四舍五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